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11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比较日本、新罗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以及佛教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唐朝所起的作用,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更加崇敬为各国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
通过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手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4、重点: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其中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是本课的重点。
公元630年至834年的二百余年间,日本派19次遣唐使(其中到达中国者为15次)来华,规模之大少者二百人,多者五六百人。
这充分证明了当时日本对唐文化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了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
鉴真六次东渡的感人事迹,代表了中国人民与邻国友好交往的真诚愿望。
中日友好交往,既对日本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变、社会生活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同时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玄奘西游取经的事例,不仅说明了玄奘为佛学真谛不辞辛劳的求学精神,而且大大丰富了唐朝对西域和天竺的了解,在中印友好发展史上留下佳话。
本可这两个重点都紧紧围绕着唐朝中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展开,充分说明了唐文化的世界地位和影响。
5、难点:本课的难点,在于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导入新课:导入本课时,可采用不同的导入形式:(1)提问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唐朝的经济繁荣、政治昌明情况,和唐朝时边疆地区和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情况,然后指出隋唐时期不仅边疆与内地联系大大加强,中国和邻邦的友好往来也出现了空前盛况。
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学案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学案学习目标:1、熟记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2、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一、新课预习:、唐朝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等城市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2、时,已有日本遣使来到中国,唐朝高僧曾次东渡日本,他设计的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还仿唐制建立了_______ 制度,采用 _____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________ 等科技成就。
4、中印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____________ 。
贞观年间,他从 _____ 出发,前往______ ,他在佛学最高学府___游学。
他回到长安,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________ 。
这部书也成为研究¬¬¬¬¬¬¬¬¬ ______、 _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_ 和_________ 的重要典籍。
二、合作探究:隋唐时期中外交往活跃的原因?三、师生互动四、当堂训练检测、学习唐制进行政治制度改革的国家有()①日本②新罗③天竺④大食A、①②B、①③c、②④ D ③④2、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是()A、新罗人B、印度人c、波斯人D、日本人3、六次东渡日本,最后成功的是()A、鉴真B、玄奘c 、晁衡D、郑和4、居唐朝物产进口首位的是()A、日本B、天竺c 、新罗D、东罗马帝国5、中印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A、鉴真B、玄奘c、崔致远D、戒贤6、日本派使团到中国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是在()A、汉朝时期B、隋朝时期c、唐朝时期D、五代十国时期7、不仅在唐朝宫廷里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的音乐是()A、大秦音乐B、楼兰乐c、天竺乐D、新罗乐8、下列事件发生在唐玄宗时期的是()A、第一批遣唐使来华B、鉴真东渡成功c、玄奘西游D、文成公主放藏9、《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A.玄奘B.鉴真c.法显D.晁衡1 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1.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理解分析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原因和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3.感悟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认识唐朝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进而产生对先人业绩的自豪感。
【学习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学习难点】封建时代对外交往如此频繁的原因;理解它与当今的对外开放的区别。
【知识链接】唐朝国力强盛,海陆交通发达,政府又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这些都促进了唐朝对外交往的活跃。
在对外交往活动中,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不断向外传播,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唐朝也以开阔的胸襟吸收着外来文化中的先进内容,如阿拉伯的医药学,天主的熬糖法、西域的音乐和舞蹈等,为我所用,不断创新。
【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看书自学完成下面的知识点,并在书上标划一、对外友好外来概况1、交往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外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外贸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世界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唐与日本(1)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影响:(提示: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鉴真东渡(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唐与新罗1、人员交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贸易往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化交流:(提示:从政治、科技、音乐等方面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代表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唐与天竺1、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整理故事,课中阅读教材、分析地图、讨论问题,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重要的史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及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增强学生对为人类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的崇敬。通过对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处理办法: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加强直观性,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处理办法:先让学生了解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基本史实,再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内容归纳、概括出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畅通是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直观性和现实性。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将《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鉴真坐像》《玄奘》等图片和录像制作成多媒体资料。 学生的准备:收集有关鉴真六次东渡资料、玄奘西游天竺等资料。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旅游是一项很好的活动。在国内旅游可以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到国外可以领略异国风情。下面请大家跟我到世界各地去,看看这些是什么地方。 出示课件1:唐人街图片 这都是哪里? 对,这是世界一些大城市的“唐人街”。为什么在现代化大城市中,还称华人聚居的地方为“唐人街”呢?大家想一想。 【学习新课】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唐朝政府采取开放的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并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所以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同时唐朝的经济文化也很发达,所以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唐朝成为中国的象征,所以各国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个称呼至今仍在一些国家沿用。那么,唐朝与哪些国家和地区往来密切呢? 我们来看唐朝时期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出示课件2: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从图上可以看到唐朝的水路和陆路交通都很发达,陆路交通主要沿用了哪一条道路呢?对,是丝绸之路。你能从图上找出唐朝时与中国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这些国家就是今天的日本、朝鲜半岛、印度半岛和中亚、西亚的国家。想到这些国家去看一看吗?好,现在我们就乘坐时空快车,穿越时空隧道,重回唐朝,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循着古人的足迹,去领略异国风情,去探访它们和中国的文化渊源。今天我们先去三个地方:日本、朝鲜半岛和印度半岛。 我们第一站要去的是日本。 一、唐与日本的关系 出示课件3:日本风光、人文(配乐)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这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岛国。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日本有名的富士山和樱花,走在日本的街市,我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日本历史悠久,从汉代开始就与我国正式交往,隋唐时期的友好交往更为密切。隋朝时,已向中国派遣使团,称为“遣隋使”。 出示课件4:日本遣唐使船 唐朝时期的前后200多年间,日本天皇先后18次派出遣唐使团到中国,有时还亲自到海边为他们送行;遣唐使团先后2500多人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渡海到达中国。大家看书,思考一下,为什么他们要源源不断地到唐朝去呢? 我们可以从《日本书纪》中找到答案。 出示课件5:《日本书纪》 也就是说唐朝是一个制度规范全面,文明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 日本现在虽然是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但在古代,中国隋唐已经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日本还处于奴隶社会阶段,在各个方面都远远落后于中国,所以当时的日本把向中国学习、吸取隋唐文明作为基本国策,经常派遣唐使到唐朝来。 那这些遣唐使是由哪些人组成的呢? 遣唐使团规模庞大,少则二百人,多则五百人,成员中有大使、副使、录事、翻译、医师、画师、工匠、音乐师等,很齐全,他们的素质较高,以便更好、更广泛地吸取唐朝文化。使团还向唐朝赠送珍贵的礼品,唐朝也往往以厚礼回赠,这实际上就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那么,这些遣唐使回国后,都做些什么呢?唐朝对日本文化有哪些影响呢?大家先看看书来了解了解吧。 出示课件6:政治制度、文字、钱币、平城京平面图、古建筑、和服、茶道、围棋等
从刚才的资料中,大家能概括出这么多方面,真是不简单。日本在建筑、城市建设、政治经济制度、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受到唐朝文化的深刻影响。 其实,在中日交往中,不只是日本向唐朝派遣使节,唐朝赴日本去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唐玄宗时期的著名高僧鉴真。 出示课件7:鉴真像 想了解鉴真大和尚,我们就要到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这跟鉴真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唐招提寺。 出示课件8:唐招提寺系列 有谁知道鉴真东渡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应日本僧人的邀请,鉴真东渡日本,先后历经12年,六次起程,五次失败,出生入死,甚至双目失明,但他从未放弃东渡,终于在他66岁高龄时,搭乘日本 “遣唐使”回国的船只,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到达日本,受到天皇和日本人民的热烈欢迎。 那么,鉴真到日本后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什么贡献呢?请看录像。 出示课件9:录像《鉴真对日本文化的贡献》 鉴真向日本传达了当时高度发达的中国文明,推进了日本的文化发展,这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鉴真被称为日本文化大恩人。 在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中,你有什么感想? 是的,日本非常善于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并且在吸收先进文明后,不断创新。在古代,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实行大化改新,在近代,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进行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成为日本历史的两个转折点,终于使日本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之一。日本大和民族这种善于学习、勇于进取和敢于改革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了解了日本与中国的文化渊源,我们在日本的探访就告一段落,下面大家就跟随我到朝鲜半岛去看一看。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出示课件10:朝鲜风光、人文(配乐) 朝鲜与我国唇齿相依,山水相连,息息相通,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淳朴的民风。隋唐时期,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有高丽、百济和新罗,它们和我国往来频繁。新罗后来强盛起来,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它始终与唐朝保持着友好关系。 那么,新罗与唐朝的文化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频繁的交往中,双方各自得到哪些好处呢?请大家看书,自己找一找。
好,刚才同学们回答得很全面。新罗与唐朝的交流市双方面的,新罗从唐朝吸收了哪些先进文化呢?
新罗来中国的留学生很多,他们学习了唐朝的政治制度、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新罗都城平壤也是依照长安、洛阳建筑的。 那么新罗又对唐朝文化有哪些影响呢? 朝鲜音乐很受我国人民欢迎,唐太宗设置的十部乐,其中一部就是高丽乐。除此之外,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由此可见,中朝文化相互影响,渊源也是非常深厚呀。 结束了东亚之行,我们再去拜访一个古老的国度,它就是印度。 三、玄奘西游 出示课件11:印度风光、人文(配乐) 印度同中国一样,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是佛教的发源地,具有浓郁的佛教氛围。中国很早就与印度有了联系,唐朝时,称印度半岛各国为天竺。唐朝与天竺的交往频繁,唐朝吸收了天竺的许多优秀成果,如唐太宗曾派人到天竺学习熬制砂糖的技术,天竺的医学、天文、历法、音乐、舞蹈、绘画和建筑艺术传入中国,中国的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等壁画和雕塑都受到印度艺术风格的影响。在唐朝与天竺的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就要数高僧玄奘了。现在我们就沿着玄奘的足迹来寻找历史。 说到玄奘,同学们肯定会联想到《西游记》。看过《西游记》的同学请举手,谁来说说《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其中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刚才大家谈到的是在《西游记》中的故事,但在中国历史上,唐僧玄奘确有其人,到西天取经也确有其事。 出示课件12:玄奘像 这就是玄奘的画像。 那玄奘西游取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知道在课前大家查阅了许多有关玄奘西游的资料,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大家搜集的资料,讲讲你所知道的有关玄奘的故事。 玄奘取经与小说电视中的情节有何不同呢?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最后取得成功,从这点上是相同的,但是小说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人物和一路上经历的具体情节大多都是虚构的。历史人物与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物不同,历史人物是真实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可以有虚构的情节。我们应该学会辨别文学作品与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玄奘历尽艰辛,前往天竺,遍访佛教寺院,追求佛经真谛,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 出示课件13:那烂陀寺遗址 这就是当年天竺最大的寺院那烂陀寺遗址,从遗址还可以看出当年那烂陀寺的盛大规模。玄奘就曾在这里学习佛经,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在天竺各地讲学,受到当地人的尊敬。 经过长达18年的西游,跋涉5万多里,他终于回到长安,当时正在洛阳的唐太宗立即派宰相房玄龄出城迎接,长安百姓也倾城而出,来欢迎玄奘取经归来,表现了唐朝对外来先进文化的欢迎。 出示课件14:房玄龄迎接玄奘归来 他带回了大量的经书,又花了19年的时间来翻译这些经书,今天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就是玄奘当年译经的地方。 出示课件15:玄奘译经的大雁塔 玄奘不仅是一位大翻译家,同时还是一位大旅行家、大作家。他根据自己的经历见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 出示课件16:《大唐西域记》 详细记载了当时西域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风土人情、物种、气候、地理、历史、语言、宗教等情况,大大丰富了唐朝对西域和天竺的了解,成为现在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