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1、茶叶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茶叶是我省传统产业,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中,有15个州市110多个县市区产茶。主要集中在、红河、、、版纳、、德宏、等州市。茶叶产业已成为一些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贫困山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解决温饱的不可替代产业。“十五”以来,各地都十分重视良种推广,普洱茶和名优绿茶发展迅速,特别是2005年以来,通过加速市场营销,普洱茶的市场需求加大,促进了茶叶生产发展,农业产值迅速增长的同时,工业加工附加值大幅增加。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297万亩,比2004年增加10万亩,增长3.5%;全省茶园投产面积251万亩, 比2004年增加15万亩,增长6.4%;茶叶总产量11.2万吨,比2004年增长17.9%,其中普洱茶产量5.2万吨;茶叶总产值75亿元,比2004年增加33亿元,增长78.6%,其中普洱茶39亿元;茶叶农业产值26亿元,增长36.8%,其中普洱茶9亿元;茶农从事茶叶生产的人均收入达93元。

2、原料资源非常丰富,种质优势十分明显

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山茶属茶组植物中的47个种和3个变种中,就有35个种和3

变种,其中独有的有26个种和2个变种。省有地方茶树品种199个,其中有性系良种153个,无性系良种49个,有5个国家级良种(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14个省级良种(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27号、云抗37号、云选九号、73-8号、73-11号、76-38号、佛香1号、佛香2号、佛香3号、云瑰、云梅、矮丰)。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长叶白毫、雪芽100、矮丰、清水3号、凤庆3号、凤庆9号等品种。

是发展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的好地方。全省茶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南部高原山区,多数分布于1000—2100米的高海拔地带。这些区域远离污染源,植被状况和生态环境好,既有利于茶树生长,又不易发生病虫害,而且,有大量的益虫益鸟,茶叶病虫害难以大面积蔓延。的绝大部分茶园不用农药。近几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茶叶进行抽样检测,我省茶叶农药残量为全国最低,符合欧盟新标准。我省茶叶优良的品质和极低的农药残留量是国外市场竞争的优势。近几年来,通过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示基地建设项目,有力的带动了各地茶叶产业向无公害化方向发展。

大叶茶的有效成份含量高,其经济价值高。在生产上应用最广的是普洱茶种,习惯上称之为大叶种,属群体种。大叶茶经济价值高,茶多酚、儿茶素等茶叶的主要成分高于、等省的中小叶种30—50%,而且各种儿茶素等有效成分的组成比例协调适口。因此,大叶茶是生产普洱茶、红茶、速溶茶、茶多酚及加工茶软饮料的好原料。

3、加工工艺日臻成熟,名优品牌逐步形成

茶叶生产加工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工艺的有机结合,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大力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茶叶加工经验,探索出了独有的大叶种茶加工技术。在品牌方面,普洱茶是我省古老的传统品牌,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国外都有名气;滇红茶、沱茶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也属于全国知名品牌;近年来,普洱茶、沱茶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滇红集团生产的特级工夫茶获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从1958年起一直被外交部定为外事礼茶;下关沱茶先后3次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3次荣膺世界食品“金冠奖”,“松鹤牌”、“下关沱茶”获“国家原产地标记产品注册”;龙生集团生产的“宫廷普洱”,在第六届普洱

茶叶节举办的“普洱茶王”评比中荣获“普洱茶王”桂冠。

4、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茶叶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茶苑集团、滇红集团、下关沱茶集团、龙生集团、普洱茶集团、耿马蒸酶茶集团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规模经营雏形。茶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全国20多个省区市纷纷到采购茶叶,每年约有70%以上的茶叶销往省外。普洱茶以其独有的风格和品质享誉港、澳、台、日本及东南亚市场,逐渐打入西欧及美国市场,出口量在逐年增长;的红茶品质普遍高于其他产茶省,红茶出口最好年景约占全国的1/4;沱茶一直畅销美国、加拿大及西欧市场;大叶种炒青绿茶深受当地消费者钟爱,已打开中亚市场,进入波兰、德国、俄罗斯市场;引进CTC设备生产的红、绿碎茶,已批量出口西欧市场。2005年茶叶出口金额1739万元,在烟草、食用菌、蔬菜之后,居农产品出口第四位。

5、茶文化积淀深厚,茶文化发掘势头较好

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的古老茶区。野生古茶树、古茶树群落和古茶园资源非常丰富,据初步调查,目前古茶园的面积有50万亩以上,是世界古茶林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和野生大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等澜沧江中下游州市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林地中,有的成片分布,有的单株散生。的古茶园、古茶树和野生茶树群落,不仅是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祥地的历史见证和活化石,也是世界茶文化的根源,自从人们开始利用茶叶的时候就产生了茶文化。古茶树资源对于开发古茶树文化,推动茶叶的发展蕴藏着巨潜力。“茶马古道”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唐代以来我国南方川、滇、藏三省汉、藏、白、彝、傣、

纳西等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通道,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专家认为,“茶马古道”的商路网络比“丝绸之路”更为繁密,是目前欧亚大陆古代历史上最为庞大复杂的商业道路。

据调查茶叶市场消费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一是生产力水平低,茶叶定价起点低;二是缺乏品牌意识和绿色营销策略;三是茶叶消费水平总体不高,消费形式单一;四是绿色消费意识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仍需进一步加强。茶叶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克服上述存在的市场消费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制定并优化茶叶市场准入标准,不断调整市场消费,推进茶叶市场交易的规化与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策

茶叶市场消费调整方向及对策:

(一)大力宣传、推广、发展有机茶和生态茶,优化生产力要素

当前国际市场上具有生态标志的茶叶备受青睐,各大茶叶进口国对茶叶出口的卫生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国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的要求也相应提升,生态茶、有机茶是人们所追求的品质。省具有发展有茶、无公害茶的环境优势,不论从外部市场环境,还是从自身的部条件来说,发展有机茶和生态茶是实现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的。

(二)增强品牌意识,推行品牌战略

通过标准化生产使整个茶叶生产向优质、安全方向发展,从产地环境保护、投入品使用指导和监管、加工安全监管和质量管理体系及产品认证等方面帮助和督促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产业竞争力,从而提升“云茶”的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经营差异化战略,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

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开发不同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区别其他企业的差异化产品服务,相应地这样对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有帮助。

(四)建立相关的支持性产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提升茶叶产业竞争优势

企业、茶农、行业协会、科研单位、政府等构成的茶叶产业集群部形成的协同效益和强化机制可以极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三、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打造茶叶品牌

积极与省、州茶叶管理部门接轨,争取有关茶叶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护持投入,夯实产业基础,做强做大州茶叶产业。并对申报“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产地、产品认证进行专项补助;同时,对茶叶品牌的打造以及生产加工的科研项目给予经费支持,为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打牢基础。

(二)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为切实提高茶叶产量、质量,必须加强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结合新技术的应有和科技成果转化,认真抓好茶园管理工作,积极改造低产茶园。培养一批高科技示农户,以带动提高茶农的整体素质,使农民的思想观念向市场经济转变,能遵循市场规律,承担市场风险。

(三)加强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使茶叶主产区实现水、电、路、四通,切实解决交通晴通雨阻和通信盲区问题。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茶叶是XX市委、市政府规划的特色效益农业11大重点产业之一,是三峡库区和秦巴、武陵两山地区极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为贯彻“XX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会”精神,推动茶业振兴发展,10月14-19日,市农委组织茶叶主产区县赴云南考察学习茶业发展经验,谋划效益茶业发展,促进产业振兴。 考察团由市农科院茶叶所、茶业主产区县主管部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市农委特经处、市农技总站相关负责人组成。根据行程安排,先后考察云南省XX市、XX市、西双版纳州,了解云南茶业发展现状,学习云南省茶树良繁体系建设、茶叶标准园创建、清洁加工、品牌打造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云南茶业基本情况 云南是全国产茶大省,共有16个州市100个县(市区)种茶,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南部的临沧、普洱、版纳、保山、德宏、红河、文山、大理和东北部昭通等9个州市,全省茶园面积565万亩,全国第一;毛茶产量24.49万吨,产量全国第二;工农业总产值134.3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5.1亿元,加工业产值79.29亿元,培育产值1000万以上企业共99家,其中产值1亿元以上的茶企9家,是云南烟叶、甘蔗、茶叶三大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 近年来,云南省按照标准化生产、清洁化加工的要求,对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建或新建茶叶加工厂,强化茶叶质量安全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茶叶初制所(厂)5600多个,精制厂1000多个,产能25万吨。生产发展上,依托云南四季如春、茶树生长季长、产量高的独特优势,重点打造名优绿茶、普洱茶、红茶三大茶类,春茶主要生产名优绿茶,夏茶主要生产普洱茶,秋茶主要生产高档红茶,延长了采摘周期、平衡了采摘劳力、提高了毛茶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协调发展格局,有效提高了云茶的竞争力,产业优势得到

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A.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茶叶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茶叶是我省传统产业,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中,有15个州市110多个县市区产茶。主要集中在文山、红河、临沧、思茅、版纳、保山、德宏、大理等州市。茶叶产业已成为一些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贫困山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解决温饱的不可替代产业。“十五”以来,各地都十分重视良种推广,普洱茶和名优绿茶发展迅速,特别是2005年以来,通过加速市场营销,普洱茶的市场需求加大,促进了茶叶生产发展,农业产值迅速增长的同时,工业加工附加值大幅增加。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297万亩,比2004年增加10万亩,增长3.5%;全省茶园投产面积251万亩, 比2004年增加15万亩,增长6.4%;茶叶总产量11.2万吨,比2004年增长17.9%,其中普洱茶产量5.2万吨;茶叶总产值75亿元,比2004年增加33亿元,增长78.6%,其中普洱茶39亿元;茶叶农业产值26亿元,增长36.8%,其中普洱茶9亿元;茶农从事茶叶生产的人均收入达93元。 2、原料资源非常丰富,种质优势十分明显 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山茶属茶组植物中的47个种和3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变种,其中云南独有的有26个种和2个变种。云南省有地方茶树品种199个,其中有性系良种153个,无性系良种49个,有5个国家级良种(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14个省级良种(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27号、云抗37号、云选九号、73-8号、73-11号、76-38号、佛香1号、佛香2号、佛香3号、云瑰、云梅、矮丰)。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长叶白毫、雪芽100、矮丰、清水3号、凤庆3号、凤庆9号等品种。 云南是发展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的好地方。全省茶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南部高原山区,

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1、茶叶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茶叶是我省传统产业,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中,有15个州市110多个县市区产茶。主要集中在文山、红河、临沧、思茅、版纳、保山、德宏、大理等州市。茶叶产业已成为一些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贫困山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解决温饱的不可替代产业。“十五”以来,各地都十分重视良种推广,普洱茶和名优绿茶发展迅速,特别是2005年以来,通过加速市场营销,普洱茶的市场需求加大,促进了茶叶生产发展,农业产值迅速增长的同时,工业加工附加值大幅增加。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297万亩,比2004年增加10万亩,增长3.5%;全省茶园投产面积251万亩, 比2004年增加15万亩,增长6.4%;茶叶总产量11.2万吨,比2004年增长17.9%,其中普洱茶产量5.2万吨;茶叶总产值75亿元,比2004年增加33亿元,增长78.6%,其中普洱茶39亿元;茶叶农业产值26亿元,增长36.8%,其中普洱茶9亿元;茶农从事茶叶生产的人均收入达93元。 2、原料资源非常丰富,种质优势十分明显 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山茶属茶组植物中的47个种和3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变种,其中云南独有的有26个种和2个变种。云南省有地方茶树品种199个,其中有性系良种153个,无性系良种49个,有5个国家级良种(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14个省级良种(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27号、云抗37号、云选九号、73-8号、73-11号、76-38号、佛香1号、佛香2号、佛香3号、云瑰、云梅、矮丰)。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长叶白毫、雪芽100、矮丰、清水3号、凤庆3号、凤庆9号等品种。 云南是发展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的好地方。全省茶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南部高原山区,

云南普洱茶市场分析

普洱茶是我国独有的茶叶品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同时,普洱茶也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发展普洱茶生产有利于云南茶叶结构调整和茶农收入增加。2007 年至今,在经受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后,中国茶叶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产量、产值稳步提高,内销和外销市场同步上扬,社会产业和金融资本持续流入茶叶行业。其间,普洱茶市场却与中国茶产业整体走势相左。自2007 年中价格泡沫破裂后,普洱茶产业经过为期两年的探底与整理,在部分生产企业和渠道商家不懈推广的努力下,尤其是通过品饮的推广与正确的消费引导,普洱茶市场培育成效显现,普洱茶生产开始稳步回升,自2009 年起逐渐复苏。而2010 年春夏的大旱使得普洱茶春季原料减少,又再次引发市场对普洱茶的密切关注。 2011年,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更加纷纭复杂,CPI 指数不断攀升,同时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通胀压力加大。值此2011年普洱春茶上市之际,面对整个行业的稳步复苏,夯实产业基础、积极培育市场、树立消费信心、促进市场稳步前行,已经成为当前普洱茶产业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重大命题。以此为契机,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正确引导今后全国普洱茶生产、流通与消费走向,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普洱茶行业龙头企业及相关行业社团组织,认真分析当前的局势,形成如下分析报告。 一、普洱茶产销现状 (一)生产 根据云南省农业厅提供的数据:2010 年,云南全省茶园面积达560 万亩,比2009 年的534 万亩增加26 万亩,增幅为4.87%;投产面积达到403 万亩,同比增加45 万亩,增幅为12.57%;茶叶总产量为20.73万吨,同比增加2.43万吨,增幅为13.29%。普洱茶产量为5.08万吨,增幅为12.9%。分析表明,2010年虽然云南茶园总面积在连年增加后放缓,但投产茶园的增幅却保持在两位数的水平,2010 年云南省投产茶园占茶园总种植面积的71.97%。近几年,新增的茶园陆续进入投产期,使得云南省茶叶总产量以两位数的增幅快速增长。但云南茶叶单产不高,按投产面积计算,2010 年云南省的单产是51.4 公斤/亩,全国平均单产是62.5 公斤/亩,总体效益还有待于提高。 在经历了2007 年非理性激增后,2008年产品库存压力偏大,消费信心不足,价

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1413 Report The Progress In Work And Life, Including The Recent Work Situation,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Feedback On Problems, And The Deployment Of The Next Stage Plan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 的调查报告正式样本

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 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报告资料可用在工作生活中按规定定期或不定期汇报进度,汇报内容包括近一段的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反馈,下一段计划的部署,以保证计划有效地进行。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古人云,“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曲 茶”。自古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缺不 了“茶”。今天,我们就更缺不了“茶”。在云南这 样的边疆民族地区,茶是推动西部大开发、建设民族 文化大省和绿色经济强省的天然契合点。茶业是永 恒的产业茶叶的发现与开发,茶文化的创造, 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如果说神农氏是农业 的发明者,那么他同时也是茶业的发明者。茶和中华 民族的生存是息息相关的,茶业在神州大地上的发展

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唐代陆羽写《茶经》,开宗之句是“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指出了茶树的起源地在南方。这个“南方”据专家研究很可能就是云南。世界茶组植物已发现的有40种,分布在云南的最多。在澜沧江、怒江和元江流域的深山老林中,人们可以看到许多野生型和栽培型的古茶林。勐海县大黑山原始森林中,有一株大茶树,高达32米,树龄有1700余年。云南茶树近缘之多,大茶树年龄之长,可称世界之冠,说明云南的确是茶树起源的中心。云南也是我国茶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纣,有云南一些民族的军队参战,云南茶作为贡品献给了周武王。《蛮书》中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银生”即现在的景东,是南诏国“银生”节度府所在地,说明早在唐朝的时候,澜沧江流域广大山区已是茶叶的重

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分析

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分析 一位业内人士在日前刚结束的广州茶博会上这样评价。这次茶博会的参展商接近70%是经营普洱茶的企业。2年前的那场泡沫破灭造成的产业创伤似乎正在逐渐恢复。比如大益集团勐海茶厂董事长邓增永就表示:“短短4天,大益现场销售了200多万元的产品。市场的需求是很真实的。” 2009年中国茶行业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2009年5月18日,“龙润茶”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2898.hk),这也是我国7万家茶叶企业中首家上市公司,结束了产茶大国没有茶叶股的历史。 而龙润涉足普洱茶仅仅4年多的时间,尤其在经历了2007年的那场普洱茶泡沫后,如此迅速走出低谷,充分反映了普洱茶市场的回暖和潜力。 经过泡沫洗礼后的普洱茶产业越发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一批有实力、有品牌的企业正在逐步崛起,尤其是天士力携30亿元巨资杀入普洱茶产业,将普洱茶产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在此之后还有下关沱茶集团、庆沣祥、大益等一批企业雄心勃勃地要超越“龙润茶”的成就。 在2年前大量投机性资本被淘汰出局以后,这些资本雄厚、经营能力强大、商业模式独特的企业正在蓄势待发。 大玩家出现 如今,但凡提及普洱茶,几乎大部分人会脱口而出“普洱茶价格比较贵”,其实,相对于其他的茶叶,比如西湖龙井之类的名优茶,普洱茶的价格还是比较低的。实际上,大家之所以反映“贵”,主要是2007年“泡沫”遗留下的阴影。 2006年-2007年上半年,大量游资进入普洱茶市场进行商业炒作,普洱茶平均升值100%-200%,有的甚至升值超过10倍以上。 物极必反!2007年下半年以来,云南普洱茶坠入谷底,身价普遍缩水30%-50%;仅勐海来说,2007年有200多家普洱茶厂,2008年只剩下40多家,2009年全年保持生产的可能不足20家,普洱茶业一头扎进“冰河期”。普洱茶的价值也开始从被炒作转向被低估。 所谓普洱茶的价值,其实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普洱茶本身的价值,即普洱茶所含有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等物质相对于其他茶来说要高很多,健康价值没得到充分开发;二是普洱茶的附加价值,相比较绿茶、乌龙茶等品种,普洱茶产业的工业化程度是最高的,但是其产业开发却一直停留在原始的茶饼、茶砖等原始阶段,商业价值开发却是最低的,并没有像绿茶等一样,进行更深的产业挖掘。 资本的嗅觉总是最灵敏的,处于低谷的普洱茶的价值显然没有被埋没的可能。龙润率先打响了上市第一枪,天士力更是手握30亿元资金拍马赶到,普洱茶也开始出现了有想法的

有关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

有关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 古人云,“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曲茶”。自古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缺不了“茶”。今天,我们就更缺不了“茶”。在云南这样的边疆民族地区,茶是推动西部大开发、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绿色经济强省的天然契合点,茶业是永恒的产业。 茶叶的发现与开发,茶文化的创造,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如果说神农氏是农业的发明者,那么他同时也是茶业的发明者。茶和中华民族的生存是息息相关的,茶业在神州大地上的发展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唐代陆羽写《茶经》,开宗之句是“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指出了茶树 * 地在南方。这个“南方”据专家研究很可能就是云南。世界茶组植物已发现的有40种,分布在云南的最多。在澜沧江、怒江和元江流域的深山老林中,人们可以看到许多野生型和栽培型的古茶林。勐海县大黑山原始森林中,有一株大茶树,高达32米,树龄有1700余年。云南茶树近缘之多,大茶树年龄之长,可称世界之冠,说明云南的确是茶树起源的中心。 云南也是我国茶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纣,有云南一些民族的军队参战,云南茶作为贡品献给了周武王。《蛮书》中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银生”即现在的景东,是南诏国“银生”节度府所在地,说明早在唐朝的时候,澜沧江流域广大山区已是茶叶的重要产地。到了明清,云南已有名茶问世。徐霞客在日记中说,他到凤庆时,住在一位梅姓老人家里,庭院外乔

松修竹、间以茶树,主人以太华名茶招待,“茶味甚佳”。普洱茶在清代是贡茶,正如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所说:普洱茶“每岁入贡,民间不易得也”。茶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之一,它发展了5000多年后还有生命力吗?茶业是云南广大地区“衣食万户”的产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它还有生存和竞争能力吗?这是我们当前必须回答的大问题。实际上,茶业是一个永恒的产业。正是在全世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今天,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融的时代,茶的特有价值才真正显示出来,茶业才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领域。 茶业的发展,依托于它对人类生存的重大价值。这种价值是人们在数千年的生活实践中逐步体味出来的,是通过现代科技而深刻认识的。一片小小的茶叶,包含着500多种有机化合物,是人们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的无价之宝。正是这一片片小小的茶叶,可以延伸出一串长长的产业之链。茶能解渴生津,是低脂肪、低热能的天然饮料。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认为,经常饮茶,胜于服药,曾有诗云:“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当时的日本人荣西来中国学习,参与茶事活动,回国后说:“茶乃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木。山若生之,其地则灵。人若饮之,其寿则长。”历史上和现实中爱好茶饮之人,多是健康长寿者。茶饮从中国传出,已成为世界性的饮料。许多专家推测,21世纪的饮料将是茶的世界。目前,茶饮品的开发方兴未艾,既有纯茶饮料,又有混合茶饮料。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和瑞士雀巢公司都在开发茶饮料。从发展趋势看,茶饮料市场不断扩大,茶饮料产业正在成为一个大产业。茶食品指含有茶叶的食品,既有主食,

云南茶叶市场前景浅析剖析

昆明学院 2015 届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云南花茶市场前景浅析 子课题题目无 姓名王瑞娟 学号 201222140141 所属院系农学院 专业年级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1)班 指导教师姚丽媛 2015 年 3 月

摘要(中文): 摘要 茶,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饮品;茶文化,也是伴随其中的传统文明;而花茶产业,则是现代人追求时尚与享受“慢生活”文化不可缺少的商业载体。然而现如今花茶产业的近乎杂乱无章的发展现状却令人堪忧,这种情况在云南省尤甚。云南不仅是产茶大省,也是花卉大省,花茶产业一直保持国内行业领先地位。但是品质的无标准和有标不依,对茶文化的畸形理解和不健康消费,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的滞后。为此,本文以云南作为产茶区的典型,分析花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从而对我国产茶区的花茶产业发展前景做出理性分析。 关键词:花茶;茶文化;市场前景

摘要(英文): Abstract Tea, is China's thousands of years of traditional beverages; tea culture, which is accompanied by traditional civilization; and tea industry, it is the pursuit of modern fashion and enjoy the "slow life" culture indispensable commercial carrier. However, the status quo is now almost haphazard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but worrying, the situation is even worse in Yunnan Province. Yunnan province is not only tea, but also flowers province, tea industry has maintained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domestic industry. But the quality standards and have no failing mark, the lag of tea culture deformity understanding and unhealthy consumption, business philosophy and management style. In this paper, Yunnan tea producing area as typical of the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thu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domestic tea industry Tea Area I make a rational analysis. Keywords: tea; tea culture; market prospects

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1、茶叶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茶叶是我省传统产业,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中,有15个州市110多个县市区产茶。主要集中在、红河、、、版纳、、德宏、等州市。茶叶产业已成为一些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贫困山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解决温饱的不可替代产业。“十五”以来,各地都十分重视良种推广,普洱茶和名优绿茶发展迅速,特别是2005年以来,通过加速市场营销,普洱茶的市场需求加大,促进了茶叶生产发展,农业产值迅速增长的同时,工业加工附加值大幅增加。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297万亩,比2004年增加10万亩,增长3.5%;全省茶园投产面积251万亩, 比2004年增加15万亩,增长6.4%;茶叶总产量11.2万吨,比2004年增长17.9%,其中普洱茶产量5.2万吨;茶叶总产值75亿元,比2004年增加33亿元,增长78.6%,其中普洱茶39亿元;茶叶农业产值26亿元,增长36.8%,其中普洱茶9亿元;茶农从事茶叶生产的人均收入达93元。 2、原料资源非常丰富,种质优势十分明显 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山茶属茶组植物中的47个种和3个变种中,就有35个种和3 变种,其中独有的有26个种和2个变种。省有地方茶树品种199个,其中有性系良种153个,无性系良种49个,有5个国家级良种(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14个省级良种(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27号、云抗37号、云选九号、73-8号、73-11号、76-38号、佛香1号、佛香2号、佛香3号、云瑰、云梅、矮丰)。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长叶白毫、雪芽100、矮丰、清水3号、凤庆3号、凤庆9号等品种。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茶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全省茶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针对茶叶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和复杂多变的形势,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稳定面积、调整结构、培育品牌、开拓市场”的战略方针,强化措施,加大扶持,狠抓落实,茶叶产量、茶农收入、企业效益、财政税收、市场份额实现了大幅增长。2009年,全省茶园面积532万亩,居全国第1位,比“十五”末增长62.3 % ;茶叶产量18.3万吨,居全国第2位,同比增长57.9 % ;茶产业综合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52%。一批规模化、现代化企业及品牌不断发展壮大,普洱茶从传统的“砖、饼、沱”向袋泡、茶粉、茶膏、茶饮料、茶保健品等拓展,中国茶叶第一股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云茶国内销区版图已从珠三角等传统销区向东北、西北和中部地区拓展,并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茶产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已经凸现,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 重要贡献。 (二)茶产业发展迎来良好机遇。近年来,云茶产品尤其是普洱茶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消费增长空间巨大,市场前景广阔。云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普洱茶国家标准及管理办法的发布,加之“绿色健康”意识深入人心,国际、国内市场对无公害、绿色、有机茶产品的需求正在逐年递增。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建设,国家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

西部转移步伐加快,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力度加大,并将在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大对云南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为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最大的茶叶生产加工基地和流通集散中心带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外茶叶主产区受到战乱、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茶叶产量减少、市场推广乏力,为云南茶叶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带来了难得机遇。 (三)加决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全省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云茶产业还存在着原料生产质低量少、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基础理论研究不深、品牌兴茶工作滞后,质量认证进展迟缓、精深加工较为欠缺,加工企业设施落后、销售市场亟待拓展等问题。同时,消费者对茶产品需求日益多样化,国际上对茶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出口产品面临国际技术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实现我省由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跨越的任务十分艰巨,迫切需要我们在进一步分析国内外茶叶产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做强做大。 (四)加快茶产业发展意义重大。茶产业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已成为广大茶叶主产区的支柱产业和600多万茶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在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进一步加快发展茶产业,既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绿色经济强省战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现实选择,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优势突出和特

XXXX年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可编辑

XXXX年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可编辑) 关于振兴云南茶业的调查报告古人说,“柴米优姜妍醋茶”、“齐 秦舒华石渠茶”。 自古以来,“茶”一直是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今天我们甚至更缺“茶”。 茶叶是推动西部大开发、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云南等边境民族地区绿色经济强省的天然契合点。 茶产业是一个永恒的产业。 茶的发现、发展和茶文化的创造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神农尝了一百种草药,当他尝了一天就遇到七十二种毒药时,他就把它们扔掉了。” 如果神农是农业的发明者,他也是茶业的发明者。 茶叶与中华民族的生存息息相关。中国茶业的发展已有5000多年 的历史。 唐代陆羽在《茶经》的开篇写道:“茶人在南方,茶业在南方”,并指出茶树的起源在南方。 根据专家研究,这个“南方”可能是云南。 世界上有40种茶树,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云南。 在澜沧江+怒江和XX河谷的深林中,可以看到许多野生的和人工 栽培的古茶园。 多年的1700树龄米高、32有一棵县大黑山原始森林中,XX在

大茶树。 云南的茶树有多老?茶树的年龄是世界上最高的。这表明云南确实是茶树起源的中心。 云南也是中国最早发展茶产业的地区之一。 《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攻打周,云南一些民族的军队也参战了。云南茶是作为对周武王的贡品赠送的。 在《芒萁》中,有这样一句话:“茶出银,城出山”。 “银生”,即现在的XX,是南诏“银生”节度政府的所在地,这表明澜沧江流域的广大山区早在唐朝就已经是重要的茶叶产地。 到了明清时期,云南出现了名茶。 徐霞客在日记中说,当他到达XX时,他住在一位姓梅的老人家的院子外的一个房间里,乔松秀竹、,在那里,茶场老板用泰华名茶招待他,“这茶味道很好”。 XX茶是清代的贡茶。正如赵学敏在《本草纲目集》中所说,“XX 茶”不易为每年进贡的人们所获得。 茶叶是最古老的产业之一。经过5000多年的发展,它还活着吗?茶产业是云南广大地区的一个“丰衣足食、丰衣足食”的产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它还有能力生存和竞争吗?这是我们目前必须回答的一个大问题。 事实上,茶产业是一个永恒的产业。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融的时代,茶的独特价值正是在全世界茶业才只有这样,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真正体现出来的。.

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A.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茶叶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茶叶是我省传统产业,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中,有15个州市110多个县市区产茶。主要集中在文山、红河、临沧、思茅、版纳、保山、德宏、大理等州市。茶叶产业已成为一些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贫困山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解决温饱的不可替代产业。“十五”以来,各地都十分重视良种推广,普洱茶和名优绿茶发展迅速,特别是2005年以来,通过加速市场营销,普洱茶的市场需求加大,促进了茶叶生产发展,农业产值迅速增长的同时,工业加工附加值大幅增加。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297万亩,比2004年增加10万亩,增长3.5%;全省茶园投产面积251万亩, 比2004年增加15万亩,增长6.4%;茶叶总产量11.2万吨,比2004年增长17.9%,其中普洱茶产量5.2万吨;茶叶总产值75亿元,比2004年增加33亿元,增长78.6%,其中普洱茶39亿元;茶叶农业产值26亿元,增长36.8%,其中普洱茶9亿元;茶农从事茶叶生产的人均收入达93元。 2、原料资源非常丰富,种质优势十分明显 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山茶属茶组植物中的47个种和3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变种,其中云南独有的有26个种和2个变种。云南省有地方茶树品种199个,其中有性系良种153个,无性系良种49个,有5个国家级良种(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14个省级良种(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27号、云抗37号、云选九号、73-8号、73-11号、76-38号、佛香1号、佛香2号、佛香3号、云瑰、云梅、矮丰)。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长叶白毫、雪芽100、矮丰、清水3号、凤庆3号、凤庆9号等品种。

2021年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范文

赴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范文茶叶是XX市委、市政府规划的特色效益农业11大重点产业之一,是三峡库区和秦巴、武陵两山地区极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为贯彻“XX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会”精神,推动茶业振兴发展,10月14-19日,市农委组织茶叶主产区县赴云南考察学习茶业发展经验,谋划效益茶业发展,促进产业振兴。 考察团由市农科院茶叶所、茶业主产区县主管部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市农委特经处、市农技总站相关负责人组成。根据行程安排,先后考察云南省XX市、XX市、西双版纳州,了解云南茶业发展现状,学习云南省茶树良繁体系建设、茶叶标准园创建、清洁加工、品牌打造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云南是全国产茶大省,共有16个州市100个县(市区)种茶,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南部的临沧、普洱、版纳、保山、德宏、红河、文山、大理和东北部昭通等9个州市,全省茶园面积565万亩,全国第一;毛茶产量24.49万吨,产量全国第二;工农业总产值134.3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5.1亿元,加工业产值79.29亿元,培育产值1000万以上企业共99家,其中产值 1亿元以上的茶企9家,是云南烟叶、甘蔗、茶叶三大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

近年来,云南省按照标准化生产、清洁化加工的要求,对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建或新建茶叶加工厂,强化茶叶质量安全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茶叶初制所(厂)5600多个,精制厂1000多个,产能 25万吨。生产发展上,依托云南四季如春、茶树生长季长、产量高的独特优势,重点打造名优绿茶、普洱茶、红茶三大茶类,春茶主要生产名优绿茶,夏茶主要生产普洱茶,秋茶主要生产高档红茶,延长了采摘周期、平衡了采摘劳力、提高了毛茶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协调发展格局,有效提高了云茶的竞争力,产业优势得到进一步增强,国内外知名度不断提高,普洱茶、云南红茶成为云南特色农业的响亮名片。 1、组织保障有力。云南省委、政府高度重视, ___第47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云南茶业发展工作,出台《云南 ___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 ___》(云政发〔xx〕173号),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协调全省茶业发展,促进了云茶产业跨越式发展。 2、资金保障到位。xx年省级财政统筹安排资金8313万元,扶持龙头企业、中低产茶园改造、原料基地建设、市场拓展等关键环节,带动市(州)、县和企业的更大投入,推进茶业整体升级。 3、技术保障针对性强。以农业部“全国标准茶园创建活动”和中低产茶园改造为契机,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稳

云南省有机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云南省有机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极边乌龙茶的调研黎斌林,彭志远* ,龙蔚,张添皓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摘要在对极边乌龙茶的有机生产基地的生态质量及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云南省有机茶产业普遍存在销售空间不 足、生产成本过高、大面积推广困难、有机认证接受程度较弱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多层次和有效的有机生产的补贴体系,加强政府公益性 宣传, 完善有机追溯制,积极拓展国外有机茶市场空间等建议,旨在推动云南有机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关键词有机茶;极边乌龙茶;生态质量评价;有机认证;云南省中图分类号S -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5-256-03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rganic Tea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 —Based on a Survey of Jibian Oolong Tea LI Bin-lin ,PENG Zhi-yuan *,LONG Wei et al (School of the Economy and Management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 Yunnan 650201) Abstrac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cological quality of organic production base of Jibian Oolong Tea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ganic tea production in Yunnan Province had the problems of small selling space ,high production cost ,difficult extension ,low acceptance of organic certificate ,and so on.Based on thes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establishing the effective multi-layered subsidy system of organic production ,strengthening the government public welfare propaganda ,perfecting organic trace system ,actively expan-ding the foreign organic tea market space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organic tea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Key words Organic tea ;Jibian Oonlong Tea ;Ecological quality evaluation ;Organic certification ;Yunnan Province 基金项目 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人文社科项目(A3007772)。 作者简介 黎斌林(1983-),男,甘肃定西人,讲师,博士,从事资源经济研究。*通讯作者,教授,从事宏观经济、生态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28有机茶作为一种无污染的保健饮品,与人类日益增强的健康意识相适应, 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国际需求量巨大。全球有机茶年销量1万t 左右,年增长率超过20%,且呈供不应求态势 [1] 。有机茶叶的生产需要依照标准GB /T 19630 -2011,对于产地环境的土壤环境质量、灌溉水环境以及空气质量均要达到相应的标准。总体而言, 有机茶叶需要符合以下4个条件:建立有机茶叶生产体系;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有机茶叶生产、 加工、包装、贮藏以及相应的运输标准;在有机茶叶的生产与流通进程中,具备严格且完善的质量管理与追踪审查体系;必须具有国家认证委认可的认证机构的认证。除了生产标准更高之外,有机茶叶与非有机茶叶相比,品质也更好。李阳等 [2] 通过酒石酸铁比色法、香芙兰素比色 法、 HPLC 法、ICP 法对有机绿茶与3种普通绿茶茶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含量的比较研究发现,有机绿茶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分别比普通绿茶低17.55%和12.9%, 游离氨基酸低于普通茶叶,重金属含量远远低于普通茶叶,总体品质有机茶叶更好。 茶叶产业对云南省GDP 的贡献率高达2.89%,显著高 于其他各省。2014年茶叶采摘面积达39.67hm 2 ,居全国首 位, 综合产值达370亿元,茶叶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人口的1/3以上。云南省有机茶叶产业一直呈快速发展态势,截止2015年6月,经有机认证的云南省有机茶叶的种植面积约为 2.61万hm 2,有12.67万hm 2的茶园面积已通过了 “三品一标” 的认证,有机茶叶生产企业130家,占云南省有机认证企业总数的近40%。 极边乌龙茶是云南省腾冲市极边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有机茶品牌, 公司有机认证的腾冲高山乌龙茶约为200hm 2,预计年产量为120t 、年产值为3600万元,公司实行有机认证与绿色认证相配合的认证体系。为推动云南省有机茶产业的健康发展,笔者以极边乌龙茶为研究对象,对茶区的地理环境、 气候、病虫害、土壤及公司经营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调研,对云南省有机茶叶发展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1极边乌龙茶生产基地生态质量评价1.1 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地理环境特征 云南省腾冲市位于 云南省中缅交界边陲,地理位置:98?10 99?74'E ,24?32 25?39'N ,南靠龙陵,西连盈江,北依泸水,东隔高黎贡山、怒江,与保山相望。腾冲市地处我国横断山区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过渡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坝区(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6%,山区、半山区面积占84%,属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沟壑纵横的山地景观及干湿分明的气候条件使云南省 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何云玲等[3] 研究发 现,云南省生态环境属于强度和极强度脆弱性的类型区面积占53.63%。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处于重度脆弱类型区(脆弱指数为0.4782)。区域内生态环境处于不稳定、 受外界干扰脆弱性较强状态的面积较大,在这些地区,人类的资源开发利用极易产生生态环境的退化,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同时,该区域内生态环境污染相对较轻,林区和山区没有或很少使用农药、化肥等人工合成物质,保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方法。其农业生产方式本身就非常接近有机农业的要求, 从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化没有观念和时间的困难,是发展有机农业的适宜地区,也有利于区域内的生态保护。极边乌龙茶的生产基地位于喂猪坝与小黑河,茶园分布在1900 2500m 的高海拔区域,森林覆盖率约95%,年平均气温12?,年降雨量1900mm ,云雾缭绕, 气候湿润,生物具有多样性,生态循环环境良好,火山土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高。1.2 气候特征极边乌龙茶生长在海拔较高、气候温和、日 责任编辑卢瑶责任校对李岩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6,44(5):256-258,261DOI:10.13989/https://www.doczj.com/doc/a212186054.html,ki.0517-6611.2016.05.085

XXXX年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可编辑).doc

XXXX 年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可编辑)关于振兴云南茶业的调查报告古人说,“柴米优姜妍醋茶”、“齐秦舒华石渠茶”。 自古以来,“茶”一直是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今天我们甚至更缺“茶”。 茶叶是推动西部大开发、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云南等边境民族地区绿色经济强省的天然契合点。 茶产业是一个永恒的产业。茶的发现、发展和茶文化的创造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神农尝了一百种草药,当他尝了一天就遇到七十二种毒药时,他就把它们扔掉了。” 如果神农是农业的发明者,他也是茶业的发明者。 茶叶与中华民族的生存息息相关。中国茶业的发展已有5000 多年的历史。 唐代陆羽在《茶经》的开篇写道: “茶人在南方,茶业在南方”,并指出茶树的起源在南方。 根据专家研究,这个“南方”可能是云南。 世界上有40 种茶树,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云南。 在澜沧江+怒江和XX 河谷的深林中,可以看到许多野生的和人工栽培的古茶园。 在XX 县大黑山原始森林中,有一棵32 米高、树龄1700 多年的 大茶树。

云南的茶树有多老?茶树的年龄是世界上最高的。这表明云南确实是 茶树起源的中心。 云南也是中国最早发展茶产业的地区之一。《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攻打周,云南一些民族的军队也参战了。云南茶是作为对周武王的贡品赠送的。 在《芒萁》中,有这样一句话: “茶出银,城出山”。 “银生”,即现在的XX ,是南诏“银生”节度政府的所在地,这表明澜沧江流域的广大山区早在唐朝就已经是重要的茶叶产地。 到了明清时期,云南出现了名茶。 徐霞客在日记中说,当他到达XX 时,他住在一位姓梅的老人家的院子外的一个房间里,乔松秀竹、,在那里,茶场老板用泰华名茶招待他,“这茶味道很好”。 XX茶是清代的贡茶。正如赵学敏在《本草纲目集》中所说,“XX 茶”不易为每年进贡的人们所获得。 茶叶是最古老的产业之一。经过5000多年的发展,它还活着吗?茶产业是云南广大地区的一个“丰衣足食、丰衣足食”的产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它还有能力生存和竞争吗?这是我们目前必须回答的一个大问题。 事实上,茶产业是一个永恒的产业。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融的时代,茶的独特价值正是在全世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真正体现出 来的。只有这样,茶业才 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领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