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15
中国古代文论绪论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形成的。
2.儒家思想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道家思想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主要受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影响。
4.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5.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最早。
6.何文焕的《历代诗话》,丁福保的《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郭绍虞等的《清诗话续编》是重要的诗话资料的汇编。
7.《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8.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9.金圣叹把评点的批评方法推向了高峰。
10.重要的文学评点有毛宗岗的《三国演义》、张竹坡的《金瓶梅》和脂砚斋的《红楼梦》。
第一章先秦两汉文学理论基本知识1.先秦两汉的诗论往往与乐论互通。
2.“文学”一词,最早大约见于《论语·先进篇》,为孔门四教之一。
3.先秦诸子提到的“文学”都是泛指学术与学问,文学只是其内涵之一。
4.汉儒将文学与学术区别开来,大致把学术称为“学”,把文学称为“文”。
5.现存篇幅较长、较为完整的最早的文论资料是《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所载吴公子季札观乐而发的一大段议论。
6.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儒家,道、墨、法三家对文艺都有不同程度的否定。
7.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尽善尽美”说,被后人引申为关于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道德标准与审美标准相统一的思想。
8.孟子在文学批评方面首创了“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
9.荀子开后世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
10.诸子著作中最富艺术精神的是《庄子》。
11.“非乐”与“三表法”是墨子的主要文论观点。
12.《诗经》中“维是褊心,是以为刺”实为儒家诗论美刺说之先声。
13.“诗言志”说被朱自清称为儒家诗论“开山的纲领”。
14.先秦典籍中,《墨子》、《庄子》、《荀子》和《左传》、《国语》、《尚书》等都有“诗言志”的说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证论散文1、《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课集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
《吕氏春秋》预示了在秦汉大一统王朝即将出现之际,诸子百家思想逐渐从分到合,朝着为封建大一统建构理论的方向发展。
《吕氏春秋》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毎览8篇;六论,每论六篇。
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
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就把他们组成了一个所谓的“法天地”的完整体系。
《吕氏春秋》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但其中不少文章平实畅达,说理生动,可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吕氏春秋》还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在中国寓言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淮南子》:《淮南子》是汉初南王刘安招致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原称《淮南鸿烈》,约成书于汉武帝初期。
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墨、申、韩之说,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
其文风新异瑰奇,行文也多形容铺张,注重语言的修饰和整饬,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3.《论衡》为东汉王充所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现存文章有85篇。
王充选取当时理论界的热点问题分别加以阐述,其中包括人的遭遇、命运、天性、才气、骨相等颇有深度的议题,都是围绕着人类自身的困扰而展开的,体现了王充对现实的积极参与,同时流露出他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论述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史书虚妄夸大的记载、天人感应之说、灵魂不死观念等。
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世俗的虚妄之说,而且对圣贤之言、经典之文也多有辩驳,指出其夸大失实,不可尽信之处。
《论衡》作为一部辩论性著作,是一部“实论”型散文,用事实说话,援引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批驳各种虚妄之论。
文字既准确精炼,又通俗易懂。
1.《谏逐客书》文学成就①《谏逐客书》是古代一篇优秀公文,是应用写作法定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公文的一些本质属性,正是这些公文本质属性形成了该文鲜明的特色。
《谏逐客书》是如何有针对性地、成功地对逐客之事加以论断,使该公文收到了显著的实效。
宋代文学第一讲宋代文学概说一、宋代政治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一)科举考试门路的拓宽,文官政治的繁盛,政治、道德成为了文人作品中远胜前代的重要主题(二)四大书院及太学教育的发达,使得学术研讨交流、政治群体的声气相求与文学创作的学术化痕迹、政治取向的大张旗鼓成为趋势。
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即石鼓,朱熹)、嵩阳书院(二程)应天府书院(即睢阳,晏殊)(三)印刷业特别是刻书业的繁盛,既使得文学作品便于广为传播和学习模仿,同时,也为宋代文学的复古思潮打开方便之门(四)宋代政治上的四大特点:一是冗官、冗兵、冗费成为宋政治的最大弊端。
二是宋代的内忧外患最多、最长、也最严重。
三是党争与派系倾轧始终不断。
四是高度重视文治、重用文人,即所谓文官政治。
二、宋代思想状况与宋人思想修养、精神风貌对文学的影响。
(一)宋代的社会思想一是新儒学和理学的兴起和繁荣。
二是佛教思想,特别是禅宗广为流传。
三是传统的老庄思想仍很流行。
(二)宋代作家的性格和审美情趣1、“内省而广大”(《荀子·修身》:“内省而外物轻矣”“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2、“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3、信奉“立朝大节”(宋赵昚宗《经进东坡文集序》)4、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三、城市的繁荣与词、话本的兴盛(一)商业的发达(二)享乐的风尚(三)书肆、瓦子的活跃和大众娱乐的普及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及地位(一)分体文学成就及地位1、诗文这些传统的文学样式中,宋诗在唐诗的压力下另辟蹊径,成为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座丰碑;散文中无论古文、文赋都在承继中得到了变创和开新。
①宋调的基本特色: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学问为诗,因而具有散文化、议论化、才学化的特点,与“唐音”相比显得筋骨强健、思想深邃:“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钱钟书《谈艺录》)②宋代散文特点:强烈的政治色彩;平易自然的文风;浓厚的文学色彩;审美与实用的兼容。
2、词在宋人手里完成了词体建设,拓宽了题材领域,风格多样而婉约与豪放并存,影响所及直迄清代。
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晚明小品文是指体制短小、轻君灵巧、真情流露的“小文小说”,以区别于以往庄重古板的“高文大册”。
题材上则不拘一格,尺牍、游记、传记、日记、序跋、铭、赞等文体都可适用。
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貌及趣味,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尚。
晚明小品文的另一个特点是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不论是描写个人日常生活,表达审美感受,还是评议时政,抨击秽俗,时有胸臆直露之作。
2 “肌理说”中国清代翁方纲提出的诗论主张。
肌理本来是指肌肉的纹理。
翁方纲借用肌理论诗,理是指义理和文理,肌理是指儒家的经术和学问,有时也兼指文理。
他把儒家经籍和学问看作诗歌的根本。
要求作诗以学问为根底,以考据入诗,是清代大力提倡经学和乾嘉学派盛行下的产物。
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是王士禛神韵说和沈德潜格调说的调和与修正。
他用肌理给神韵、格调以新的解释,目的在于使复古诗论重振旗鼓,与袁枚的性灵说相抗衡。
3《浣纱记》《浣纱记》是明代中、晚期作家梁伯龙的代表作,是以吴越战争为题材的大型传奇作品,是第一次以改革后的昆山腔进行舞台演唱的典型之作。
它的影响很大,曾流传海外,在戏曲历史上它与李开先的《宝剑记》、王世贞的《鸣凤记》是代表传奇繁兴的三部著名的政治戏。
它打破才子佳人的俗套,开拓了新的题材领域,是了解中国古典戏曲的必读名著。
4《四声猿》《四声猿》是一组杂剧短剧,共四本:《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四声猿”作为这组短剧的名称,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叫四声当更加凄惨哀愁,令人肠断。
从这命名可见,徐渭是想通过这组剧,大声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不平,表现自己狂放不羁的个性和愤世嫉俗的精神。
5“性灵说”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以清代袁枚倡导最力。
它与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并为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派别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考试以明清为主,比例大概是明40分,清40分,近代20分。
题型:一、填空题(文学常识、诗句) 10’二、不定项选择题 15’三、判断题 15’四、简答题 2×10’=20’五、论述题(论述+例子) 1×20’=20’六、赏析题(上课讲过的诗词) 1×20’=20’明代一、诗1、高启:明代第一诗人 P32、李东阳:茶陵派领袖 P7(茶陵派:指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湖广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
其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等人。
他们做诗强调宗唐法杜,着眼于音调、法度,具有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转化时期的过渡特点。
)3、李梦阳:前七子领袖;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P8(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
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4、何景明:前七子的第二领袖 P115、李攀龙:后七子领袖 P19(后七子也叫嘉靖七子,是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
成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余曰德、张佳胤)6、王世贞:后七子中影响最大 P207、公安派“三袁”: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袁宏道:公安派领袖,“三袁”中成就与影响最大公安派文学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P22(公安派:是晚明时期受李贽影响而出现的一个反复古的文学流派。
公安派不满前后七子的拟古之风,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艰深古奥,诘屈聱牙。
表现了一定的变古创新精神。
艺术上多能流露个性,清新洒脱,意达词畅。
但也有境界狭窄、俚俗空疏的流弊。
)二、文8、宋濂 P289、刘基:《郁离子》;“郁离”二字乃文明之意。
P3210、唐顺之:唐宋派的代表作家,学习唐宋古文。
P36(唐宋派是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一个散文复古流派。
他们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提法不满,极力推崇唐宋文风,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反对艰深为文、模拟剽窃,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论调,对晚明“公安派”、清中叶“桐城派”都有重大启迪和影响。
填空题-- 综合1、(《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共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2、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3、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政治倾向、崇高的爱国爱民精神,在文学史上素有“诗史”之称。
4、中唐诗人白居易大力提倡和写作“惟歌生民病”的“新题乐府”,他和元稹等发起进行的(“新乐府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5、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赞誉屈原的(《离骚》)一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这里的“三百篇”指的是(《诗经》)一书。
6、汉代辞赋家(贾谊)继承屈“骚”精神,创作了骚体赋《吊屈原赋》、《鵩鸟赋》,后人称誉“骚人情境,于斯犹见”。
7、建安诗人(曹植)的诗歌作品《白马篇》等以及抒情赋《洛神赋》都具有比较突出的浪漫主义倾向。
8、“思无邪”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9、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它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
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
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韩婴)。
毛诗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
四家诗中,被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的是(鲁诗)、(齐诗)、(韩诗)。
10、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毛诗传笺》)一书,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
三家诗自此渐渐衰亡。
11、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70卷的(《毛诗正义》)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唐代科举考试的官定标准《诗经》教本,在《诗经》研究史上,是《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12、南宋朱熹的(《诗集传》)是宋代《诗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第三节情爱诗第四节史诗及其他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历史散文第二节诸子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第四节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第一节乐府民歌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第一节曹操与曹丕第二节曹植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第一节太康诗风第二节左思与刘琨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1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第一节魏晋文章第二节南朝骈文第三节北朝散文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第三节李白的绝句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第二节大历十才子第三节顾况,李益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第二节韩愈,孟郊第三节李贺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第二节杜牧,许浑第三节贾岛与姚合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第十章唐五代词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1、“三言”:是冯梦龙编篡整理,它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2、“二拍”:是凌濛初编撰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3、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四部剧作的合称。
4、被正史推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学家是宋濂。
5、明初诗坛并称的“吴中四杰”指高启、杨基、徐贲、张羽。
以高启、杨基的诗成就最高。
6.被清赵翼推为明代“开国诗人第一”的诗人是高启。
“青丘子”是高启的自号。
7、“袁白燕”指明初诗人袁凯。
8、明弘治年间茶陵诗派的领袖人物是李东阳。
9、明中叶取得重大成果的散文流派是唐宋派。
10、明后期思想与文学革新的旗手是李贽。
童心说的提出者是李贽。
11、“竟陵派”代表人物是钟惺、谭元春。
大力提倡的诗歌风格是“幽深孤峭”。
12、晚明小品的集大成者是张岱。
13、大抵论明诗者,都推陈子龙为明代最后一位大诗人。
14、《金瓶梅词话》的作者署名为兰陵笑笑生。
15、明代“四大奇书”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16、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沈璟。
17、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是汤显祖。
18、与钱谦益、吴伟业并称“江左三大家”的诗人是龚鼎孳。
19、“南施北宋”指施润章、宋琬;“南朱北王”指朱彝尊、王士祯。
20、“神韵”说是王士祯诗歌理论的核心。
21、“格调”说的提出者是沈德潜。
22、“肌理”说的提出者是翁方纲。
23、“性灵”说的提出者是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
24、以诗、书、画“三绝”见称的“扬州八怪”之一的诗人是郑燮。
25、在文学史上标志着古典文学时代终结和近代文学纪元开端的人物是龚自珍。
26、最早从理论和创作上为“诗界革命”开辟道路的是黄遵宪。
27、“阳羨词派”的领袖是陈维崧,“浙西词派”的领袖是朱彝尊。
28、曹贞吉、顾贞观和纳兰性德被誉为“京华词苑三绝”。
29、清初三大散文家指侯方域、魏禧和汪琬。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关汉卿创作题材: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剧”和“历史剧”三类:(1)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的公案剧,多侧面地反映了元代最基本的社会矛盾。
(2)以《望江亭》、《救风尘》、《拜月亭》为代表的爱情剧,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求,揭露了封建礼法制度的虚伪与残忍。
(3)以《单刀会》、《西蜀梦》为代表的历史剧,虽然表现的是历史生活,刻画的是历史人物,但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2.关汉卿创作艺术成就:(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元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歌颂弱者的胜利(浪漫手法《窦娥冤》)(2)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善于以戏剧冲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行动描写、心理刻画和角色语言等方法。
(3)善于组织设置紧张尖锐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4)戏剧语言本色当行。
关汉卿熟悉城市下层社会生活,又熟悉他们的语言,他在人民群众的语言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文学语言。
剧本的语言通俗生动,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事,境无旁溢,语无外假”的地步。
3.《窦娥冤》的艺术成就:(1)首先表现在它的悲剧的审美价值。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不仅在于它写出了一个善良的弱女子惨遭刑罚,最终屈死的命运,而且更在于它写出了这个弱女子终于以自己的悲惨遭遇回击了威严、强大的封建制度,并由此而引发了读者或观众的深刻而严肃的思考,激起了他们对凶残丑恶的封建社会的憎恶乃至反抗。
因此,其审美效果,既是“悲戚”的,也是“悲壮”的,二者融合,感人肺腑。
(2)《窦娥冤》的语言,无论唱词和道白,都是元杂剧中的上乘。
优秀的元杂剧作品,大多具有本色、自然、“雅俗兼收、串合天痕”的特点,而《窦娥冤》的语言,更为直白而有意蕴。
4.《窦娥冤》思想的核心:揭露社会的不公正。
(1)女主人公窦娥的弱小、善良、贤惠、孝顺、勤劳、贞节、毫无过失等等,作者这样写,一是强调她的无辜;二是要增加悲剧的力量。
中国古代文论绪论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形成的。
2.儒家思想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道家思想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主要受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影响。
4.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5.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最早。
6.何文焕的《历代诗话》,丁福保的《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郭绍虞等的《清诗话续编》是重要的诗话资料的汇编。
7.《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8.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9.金圣叹把评点的批评方法推向了高峰。
10.重要的文学评点有毛宗岗的《三国演义》、张竹坡的《金瓶梅》和脂砚斋的《红楼梦》。
第一章先秦两汉文学理论基本知识1.先秦两汉的诗论往往与乐论互通。
2.“文学”一词,最早大约见于《论语·先进篇》,为孔门四教之一。
3.先秦诸子提到的“文学”都是泛指学术与学问,文学只是其内涵之一。
4.汉儒将文学与学术区别开来,大致把学术称为“学”,把文学称为“文”。
5.现存篇幅较长、较为完整的最早的文论资料是《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所载吴公子季札观乐而发的一大段议论。
6.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儒家,道、墨、法三家对文艺都有不同程度的否定。
7.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尽善尽美”说,被后人引申为关于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道德标准与审美标准相统一的思想。
8.孟子在文学批评方面首创了“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
9.荀子开后世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
10.诸子著作中最富艺术精神的是《庄子》。
11.“非乐”与“三表法”是墨子的主要文论观点。
12.《诗经》中“维是褊心,是以为刺”实为儒家诗论美刺说之先声。
13.“诗言志”说被朱自清称为儒家诗论“开山的纲领”。
14.先秦典籍中,《墨子》、《庄子》、《荀子》和《左传》、《国语》、《尚书》等都有“诗言志”的说法。
《录鬼簿》记载元杂剧。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最早的元杂剧刊本西昆派是根据《西昆酬唱集》一书而得名的,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梅苏:梅尧臣、苏舜钦。
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
其诗题材多向日常琐事方面开拓,艺术上追求平淡,偏离唐诗风神情韵风格,被尊为宋诗之祖。
苏舜钦,字子美,性格豪迈,诗风也豪放雄肆。
其诗反映现实时,慷慨痛快。
宋初三体:白体,昆体,晚唐体。
白体的主要特征是“诗务浅切,效白乐天体”,但往往“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其代表人物有,李昉,徐铉,王禹偁,而以王的成就最高。
西昆体效法李商隐,讲究辞采丰瞻华美,“四瑚八琏,烂然皆珍”。
其代表作家是,杨亿,刘筠,钱惟演等。
晚唐体宗法贾岛,姚合,意境清幽。
这一流派最著名的是林逋的《山园小梅》。
柳永词内容1.描写享乐与风情传统题材时,柳永把以晏殊为代表的专写达官贵人的天地转向青楼市井,更具有市民文艺的色彩;2.“尤工于羁旅行役”。
把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并借助羁旅行役时的所见所感,特别是景物描写,将这些不幸与痛苦表现的淋漓尽致;3.增加了对繁华的都市风光的描写,反映了北宋中期经济之繁荣。
柳永贡献 1.大力并成功地发展慢词,增加词的表现容量,扩大词的表现能力,是~对词体艺术手法发展的最重要的贡献。
运用铺陈或曰铺叙的手法,亦即加强传统的赋比兴中的赋的手法2.慢词总是开合起伏,有首有尾,铺叙漫衍,以丰富的阅历为基础,以独特的感受为筋骨,写出主观动作,心情和客观场面,景物的发展脉络及变化线索,体现出层次结构上的多重性。
3.~词善于将叙事,抒情,写景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表达,这是~词善于铺叙的又一重要表现。
4.~词还善于细节描写,不管对景物,心理动作,~都善于作具体细腻的描述5.~词讲究音调和格律,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提倡并力行的雅俗结合的表现手法亦极大丰富了词的表现力。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期末复习指导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出自《诗经》中的诗是(A.《蒹葭》)2.下列出自《楚辞·九歌》的诗是(D.《国殇》)。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出自( A.《舜发于畎亩之中章》)。
4.《侍坐》一文中,孔子最赞赏的人物是(B.曾皙)。
5.下列描述中,达到庄子逍道游境界的是( D.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6.下列诗文中,其作者出自春秋时代的是(B.《蒹葭》)。
1.我国古代最长的诗歌是( D.《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最早见于( B.《玉台新咏》)。
3.下列以神话故事的象征为主要创作手法的诗歌是(C.《迢迢牵牛星》)。
4.“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反映了( D.对故土的思恋)。
5.“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在表现手法上属于( C.比兴)。
1.下列作品中描写山水景色的是( C.《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于( A.《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
3.《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中的“烈士”是指( C.胸怀壮志的人)。
4.我国古代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是( A.《燕歌行》)。
5.下列作品中,直接启发了曹植创作《洛神赋》的是(D.宋玉的《高唐赋》)。
6.《七哀诗》的作者是( B.王粲)。
7.《七哀诗》“悟彼下泉人”中的典故出自( C.《诗经》)。
8.阮籍《咏怀诗》现存( A.八十二首)。
9.左思的组诗《咏史》共有(B.八首)。
10.左思《咏史》(其二)的主题是( D.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
11.我国最早创作《咏史》诗的作家是( A.班固)。
1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 D.《饮酒》)。
1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指(A.超脱世俗的利害)。
14.《饮酒》(其五)诗中“此中有真意”是指( C.自然、和谐、宁静的人生感受)。
15.“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作者是( A.谢灵运)。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
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2、“兼爱”是()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4、(因故缺失)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①《词综》②《闲情偶寄》③《剧说》④《花部农谈》14.在清代词坛上,()的词作,有部分作品兼有秦(少游)、柳(永)风调。
1 柳开的文章主要收集在《柳河东先生集》2 代表西昆体的杨﹑刘﹑钱等人,其共同创座特色是学李商隐的近体律诗3 被欧阳修称之为“穷塞主之词”的宋初诗人是范仲淹其作品是《渔家傲》4 北宋中叶的诗文革新运动,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的人是欧阳修5 北宋中叶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苏轼6 提出“词穷而后工”的古淡奇峭的人是欧阳修7 宋代最早把自己笔记式的诗评命名为诗话的是欧阳修《六一诗话》8 上承晚唐五代十国的诗风,影响到秦少游和苏东坡的词人是欧阳修9 《宋史》称文章“汪洋澹泊,似其为人”的是苏辙10 宋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是苏轼11 引出“乌台诗案”的人是苏东坡12 从根本上改变词的婉约风气,并指出向上一路的文学家是苏轼13 陈与义的诗歌称为简斋体14 北宋时期称为“富贵词人”的是晏殊15 称为“奉旨填词”的词人是柳永16 宋代的第一个专业词人是柳永17 “以赋为词”的人是柳永18 被誉为北宋词坛婉约派的“大家”是秦观19 北宋后期善写柔情﹑相思,并以华丽著称的词人是贺铸20 北宋词的“集大成者”是周邦彦21 “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是谁所写张先22 陆游和辛弃疾作品的内容的共同点:忠贞爱国23 南宋中期集大成的诗人陆游24 辽代初期最出色的契丹诗人是耶律倍25 收录金源一代的史料近百万言编成的著作是元好问《中州集》26 元好问的论诗绝句的写作特点是以诗论诗27 被称为北曲“压卷之作”的是王实甫的《西厢记》28 高文秀被时人称作“小汉卿”29 被称为“古今群英之首”的是马致远30 元杂剧中的多本杂剧《西厢记》31 元人水浒戏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李逵负荆》32 元杂剧的奠基人是关汉卿33 在元代后期的杂剧作家里,声望最高﹑创作成就最大的一位是郑光祖34 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主要是研究当时汉语音韵的著作,在中国语音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但同时兼有曲韵﹑曲论﹑曲谱﹑曲选四种作用,也是古代曲学的开山之作35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剧史著作是钟嗣成的《录鬼簿》36 元代后期专门致力散曲创作而产量最多的作家是张可久37 倡导“一祖(杜甫)三宗(黄﹑二陈)之说的由宋入元的南方文人是方回37 南戏成就最高的是施惠创作的《拜月亭记》,是根据关汉卿的杂剧《拜月亭》改编38 《琵琶记》的问世,标志着南戏创作在艺术上的成熟,所以《琵琶记》又有“南戏之祖”的说法39 明代初期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是刘基40《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高启为“一代巨擎”的明初诗人41 茶陵诗派的代表是李东阳42 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作家是宋濂43 公安派提出的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44 《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是拥刘反曹45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革命战争的长篇小说是《水浒传》46 明末清初对水浒进行重大评改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是金圣叹47 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是《西游记》48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金瓶梅》49 长篇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是《金瓶梅》50 继《三国演义》后历史演义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列国志传》及其改作51 中国第一部有外文译本的小说是《好逑传》52 代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编纂的《三言》53 明中叶最富盛名的杂剧作家是徐渭54 《南词叙录》是我国文学史上首部研究南戏的著作55 袁宏道称为“明曲第一”的是徐渭的《四声猿》56 孟称舜的《娇红记》标志着明代爱情戏曲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57 明代最著名的喜剧大师是孟称舜58 《古今名剧(合)选》是孟称舜的作品59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批评专著是吕天成的《曲品》60 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南北曲源流﹑宫调﹑作曲和唱曲方法的理论著作是王骥德的《曲律》61 明代开戏剧道学化的作品是《伍佗全备忠孝记》62 我国古代戏曲中第一部描写现实重大政治事件的时事剧是王世贞的《鸣凤记》63 中国文学史上首部有意识的以男女爱情故事表现一代兴亡的传奇作品是《浣纱记》64 吴炳的代表作是《绿牡丹》65 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的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的学说是神韵说66 袁枚“性灵诗派”的文学主张是晚明公安派思想的重振和延续67 《瓯北诗话》的作者是赵翼68 代表了清代骈文的最高成就的佼佼者是汪中69 《镜花缘》是才学小说70 集文言小说之大成,并代表中国文言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品是《聊斋志异》71 《儒林外史》的创作宗旨是反对封建科举制度72 鲁迅评《儒林外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73 《闲情偶记》是李渔的代表作74 李渔戏剧创作收在《笠翁传奇十种》中75 龚自珍是才气过人而又得风气之先的文学家兼思想家76 “诗界革命”的代表作家是黄遵宪77 同光体诗人中以陈三立成就最高78 近代对“桐城派”加以改造并开创“湘乡派”的人是曾国藩79 报章文体的开拓者是王韬80 讨论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的文章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袁行霈版)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 5篇。
四.简答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2、你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吗?为什么?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4、《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哪几篇作品?请简述它们的内容。
5、《七月》一是诗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6、分析《采薇》末章的艺术特色。
7、讲析《东山》。
五.论述1、《诗经》最为精华的部分是“国风”中的民歌和雅诗中的“怨刺诗”。
就你所知,谈谈它们所反映的内容。
2、举例说明《诗经》作品的艺术成就。
3、论述《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分析《关雎》的艺术特色。
5、 5、分析《氓》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一.熟读《晋公子重耳之亡》、《勾践灭吴》、《苏秦始将连横》,并分析其结构和艺术特色。
二.解释:1、叙事散文2、《左传》3、《国语》4、《战国策》三.填空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4、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是5、《左传》记事起于年,止于年。
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
7、叙事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著作是。
8、突出表现纵横家思想和纵横家人生观的史书是。
四.简答1、怎样理解历史意识的产生和叙事散文的萌生与成熟?2、《左传》的叙事特征有哪些?3、《国语》的文学成就应当从哪几个方面去认识?五.论述1、简述《战国策》人物形象塑造的文学性。
2、试论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填空、选择1、乐府:汉代一种音乐机构的名称。
它的主要职责是收集民歌、制曲、演唱等。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把汉乐府机关所保存的诗歌也称"乐府”,所以乐府就成了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2、神话的出处: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
3、关于《诗经》的常识:(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雅:指朝廷正乐;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
(3)“赋,比,兴”手法的表现手法。
赋,即铺陈直叙;兴,即触物兴词,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比,即比喻之意。
4、现存最早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5、第一个精细刻画山水景物的诗人是:谢灵运6、《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7、《冯谖客孟尝君》出自《战国策》8、枚乘的《七发》是汉大赋形成的标志之作。
9、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将乐府诗按音乐的不同分为12类。
10、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是《过秦论》11、《史记》有70列传12、乐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汉武帝时期13、《白马篇》的作者是曹植14、称《古诗十九首》“,一字千金,惊心动魄”的是钟嵘15、写“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是曹操16、《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爱慕之情。
二、名词解释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先秦文学文学常识 1、最早的文学形式是原始神话 2、《春秋》为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 3、先秦诸子,是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学派之通称。 4、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体现,对我国学术思想的繁荣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学术思想上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5、宣称“万物戒备于我”的孟子代表了一种仁者的自傲,对信善的的坚信为《孟子》文章注入豪迈之气。
6、《荀子》的“性恶论”以及对文化的再评价,显示出儒家文化的重大变化,刻板的见识与严谨的结构,则窒息了性情。
7、楚辞有自己的特点,其作品大都为低回往复的长片咏叹,篇幅宏大,只能用来“诵读”。
8、先秦文学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初步形成的封建社会,三种不同的社会形态。
9、原始社会分为原始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10、奴隶制社会开始于夏朝,中经商朝和西周,结束于春秋战国,前后共有一千六百多年。
11、战国时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空前发展,都市政策,七国间为了适应频繁的兼并战争,相继进行了改革变法。
12、秦代有作品传过并较有成就的作家有李斯,他既是一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散文家,代表作有《读逐客书》
13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14、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所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以后的一种新诗体。
15、《楚辞》标志着先秦诗歌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峰。 16、《登徒子好色赋》韵散相间是赋体,而本文则是散文。 17、《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共三零五篇。分为《风》《雅》《颂》 18、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载体,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应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得语言和分析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19、《诗经》中的诗歌编订成书,主要说法有三种:一是采诗说,二是献诗说,三是删诗说。
20、《尚书》是我国第一部真正的散文总集。《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有“微言大义”和“春秋笔法”之说。《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史。
21、《战国策》主要收录战国时期策士游说各国诸侯国之间的陈谋献策或相互辩论的言辞。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
22、《左传》的文学成就:善于叙事,精于剪裁;善于刻画人物形象;语言简练而丰润,含蕴而畅达,曲折而尽情,极富表现力。
23、诸子散文的产生和发展:战国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出现了士的阶层,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张之策;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处士横议,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使这个时代的思想文化繁荣昌盛。 24、诸子散文发展的标志与时代特色:在文明上,诸子散文有各自独特的主张和风格;在语言上,都讲究文采和修辞;在文体发展上,诸子散文已确定了论说散文。 25、诸子散文的繁荣示意人文主义思潮的高涨为背景,有学者称为“轴心期”,在轴心期先贤们以人类精神为武器,打破了古代文化数千年的沉寂,表现出人类意识的觉醒,树立起崇高的目标,先秦散文的意义便在于此。 26、先秦诸子散文的基本趋向是由简约到繁复,从零散到严整。越是后期的著作,篇幅越宏大,组织越严密。
27、《老子》与《论语》是早期诸子散文的代表。《庄子》和《孟子》是诸子散文中期的代表。
28、孔子在学术上的核心是“仁”和“礼”。在教育事业中“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是伟大的教育家。
29、孟子,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30、汉代的诗歌从发生方式上大致可分为民间歌谣和文人诗两部分。 31、赋是传统韵文学,核心的代表样式通常诗赋并称。 32、汉赋的特点: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之”;从赋的内容上看,则重“体物写志”。
33、汉赋的内容:渲染宫殿城市;描写帝王游猎;叙述旅行经历;抒发不遇之情;杂谈禽兽草木。 两汉文学第二部分 1汉武帝设立乐府机关 2司马迁编写《史记》 3汉武帝时期,汉大赋发展到高峰 4刘向父子整理典籍《七略》一书,《七略》大致将汉代的文化分为六个部分 5《七略》大致将汉代的文化分为六个部分: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 数术略,方技略。 6 东汉中期左右,儒学发展到了顶峰。 7东汉的大赋,以京都赋为代表,如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 8汉代的诗歌从发生形式上大致可分为民间歌谣和文人诗两部分。 9秦末,诗歌带有强烈的楚谣风味,如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 10汉代,楚歌这一形式也成为西汉诗歌的大宗。如唐山夫人《安世房中歌》 11今天所看到的汉代乐府诗歌,多是东汉时期的。 12乐府诗歌,如谏歌《朱鹭》恋歌《有所思》《上邪》。 13汉代四言诗寥寥无几,只有韦孟《讽谏诗》《在邹诗》,韦玄成的《自劾诗》,《戒子孙诗》 14班固《咏史》虽被钟嵘批评“质木无文”但一直被公认为文人五言诗创作的引领式作品 15东汉时期代表五言诗最高水平的是《古诗十九首》和托名“苏,理诗”为代表的已失作者姓名的一批五言诗。 16赋的传统韵文学核心的代表样式,通常诗赋并称。 17赋在汉代形成一代巨制 18赋的来历有三种说法。 19班固和刘勰都认为是汉赋是从楚辞发展来的。 20最早以赋名篇的是荀子。《汉书.艺文志》载,荀子有赋十篇,现存《礼》《知》《云》《蚕》 21汉赋的发展主要分三个时期,①从汉代到武帝即位初年的七十余年间,是汉赋的形成期。代表作家贾谊,代表作品《吊屈原赋》《鹏鸟赋》。 ②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二百多年间,是汉赋的兴盛期。 代表作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整体名称为《天子狩猎赋》。杨雄《甘泉》《河东》《羽猎》《长杨》。 班固是东汉前期的著名赋家,作品《两都赋并序》。 ③从东汉中叶到汉末的一百多年间是汉赋的转变期。 张衡的《归田赋》赵壹《刺世嫉邪赋》 22赋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莫过于因其兴盛而掀起了文学史上第一次对文学语言的大规模演练。 23汉代取得较大成绩的是汉代的政论文。代表作家贾谊《新语》,贾山的《至言》,贾谊《过秦论》,《治安策》 24汉代散文在武宣时期发生了一些变化,以董仲舒为代表,《天人三策》 25东汉时期,光武帝开国之初,班彪《王命论》。 26 明章时期,国力强盛,社会稳定,文人不乏时代颂德之音,如《论衡》中的《宣汉》《齐世》《恢国》《须颂》。 27东汉中后期,对现实进行了猛烈抨击。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 28《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称史记。《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上至传说的轩辕,下至汉武帝时期,纵贯三千年历史。 29《史记》是纪传体通史,《汉书》是纪传体。 30班固和司马迁,历史上以“班马”或“史汉”并称,是对这两部伟大作品的褒奖。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1、南朝时期,宋文帝立文、史、儒、玄四学,标志着文学脱离学术获得独立的 地位。 2、《文心雕龙》和《文选》则把文体辨析推向了新的高度。 3、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让以世家大族为中心的文学集团逐渐向宫廷和诸王势力为中心的文学集团转变,从而改变了文坛的格局。
4、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域外的佛教开始对中国文化产生强烈的冲击,本土道士的影响日益增强。
5、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出现最显著现象是,五言诗正式确立了在文坛中的主导地位形式美和创作的修辞技巧得到高度强化。
6、建安时代,声律学和骈偶学的兴起,影响了赋与文的创作,从而促成了俳赋和骈文的成立。
7、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魏晋型和南北朝型。 8、建安时期的创作形成了慷慨雄峻,以风骨著称的时代风格。 9、南北朝民歌五言四体诗占主体。 10、七言诗以鲍照为代表。 11、南北朝时期,南方民歌以情歌为主,艺术技巧娴熟精致,声情摇曳;北方民歌口头创作居多,气象开阔,艺术表现质朴粗犷,刚健雄壮。
12、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代表作是《水经注》和《洛阳伽蓝记》。 13、《后汉书》是南北朝最具有代表性的史传作品。 14、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第一个发展高峰。为唐传奇的兴起做好了铺垫,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15、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16、志怪小说专记神异鬼怪故事,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 17、志人小说多记社会名流言行,代表作是刘义庆《世说新语》。堪称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18、魏晋南北朝文学分: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太康文学、东晋文学、南朝文学、北朝文学。
19、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建安七子,蔡琰。 21、正始诗人的代表是阮籍,嵇康 22、西晋太康诗人的代表是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傅云。 23、文学理论的兴盛和文学批评的发展是这一时期文学重大建树之一,有曹丕的《典论〃论文》,陈机的《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
24、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戌 25、阮籍的八十一首《咏怀诗》成就最高,嵇康的四言诗创作冠绝当世。 26、左思的代表作《咏史》八首,藉古讽今,语言简劲,不重词采,有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创力,显得与时代流风格格不入。
27、宋晋时期最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是山水诗的兴起 28、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29、骈文是南北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体,有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30、中国诗歌想来讲究声律美,沈约是最早把声律引入诗歌创作中的诗人之一。 31、“明体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开始由古体向近体转变。 32、北地三才:温子生,邢邵,魏收。魏收有《魏书》传世。 33、南朝乐府主要分吴歌和西曲 34、吴歌中最著名的有《子夜歌》《子夜四时歌》《读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