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感染性皮肤病及鉴别
- 格式:pptx
- 大小:35.73 MB
- 文档页数:113
儿童常见皮肤病的鉴别和治疗一、儿童常见皮肤病的鉴别1. 婴幼儿尿布疹婴幼儿尿布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主要出现在尿布覆盖区域。
鉴别时要注意是否有红斑、丘疹以及表面潮湿等症状。
治疗上,保持皮肤清洁并经常更换尿布是关键。
2. 牛皮癣牛皮癣是一种非传染性的慢性皮肤病,常见于青少年和儿童。
主要表现为发红、鳞屑和局部增厚等。
鉴别时需要注意是否存在对称分布以及特征性粉红色鳞屑。
治疗上可以使用外用药物如激素类药膏或免疫调节剂。
3.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在孩子中十分常见,包括癣菌感染(头癣、身体癣)和念珠菌感染(口腔念珠菌感染)。
头癣通常表现为圆形脱发斑,身体癣则是圆形或椭圆形红斑。
念珠菌感染主要表现在口腔内,鉴别时需注意有无乳凝块状白斑、红肿和出血等症状。
治疗上,可以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外用克霉唑或口服伊曲康唑。
二、儿童常见皮肤病的治疗1. 湿疹湿疹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非传染性皮肤炎症,常见于婴幼儿。
治疗上,保持皮肤清洁和避免刺激因素对控制湿疹很重要。
可使用舒缓剂如含羊毛脂和甘油的乳液,并合理应用外用激素类药物。
2. 寻常疣寻常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皮肤感染,特征是圆顶或尖顶小丘,通常位于手指、手背和足部等暴露位置。
治疗上可以选择局部冷冻、局部刺激免疫反应以及外用水杨酸等方法。
3. 蕁麻疹蕁麻疹是一种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瘙痒、发红和肿胀的风团。
首先需要找出和排除引发因素,如食物过敏、药物或接触性因素,并使用抗组胺药物控制瘙痒。
4. 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是由精神或情绪问题引起的慢性皮肤病。
治疗上,应关注心理健康并采取合适的行为改变策略,同时可以考虑使用局部外用激素类药物缓解不适。
5. 荨麻疹样抗体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样抗体血管神经性水肿属于遗传性血管舒缩异常引起的过敏反应,在儿童中较少见。
治疗上主要通过识别和避免诱因、口服抗组胺药物以及纠正诱因如感染等来控制。
结语:以上是儿童常见皮肤病的鉴别和治疗方法介绍。
在确认了具体的皮肤病之后,我们可以根据以上的指引和异常表现来进行鉴别,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儿童常见皮疹的识别与处理方法儿童期是皮肤问题高发期,许多孩子会出现不同种类的皮疹。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孩子突然出现皮肤状况不佳的情况,无法准确判断以及处理。
因此,了解常见的儿童皮疹类型、特点和处理方法,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关注孩子的健康,并及时咨询医生寻求帮助。
1.湿疹湿疹,也称为特应性皮炎,是儿童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
其症状包括皮肤干燥、红肿、瘙痒以及出现红色斑块或糜烂的皮肤。
婴儿期的湿疹主要出现在面部、颈部和关节弯曲处,而幼儿期则多见于弯曲部位和躯干。
处理方法包括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洗涤剂,避免过度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如:氨基酸肥皂和纱布。
同时,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过度洗澡和穿戴过多的衣物,也可以减少湿疹的发作。
2.痱子痱子是因为儿童体温升高并过度出汗时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问题。
其特点是小红点或小水泡,主要出现在皮肤摩擦或衣物紧贴部位,如脖颈、腋下、腹股沟等。
对于婴儿来说,痱子主要出现在大泡与皮疹接触的区域,特别是皱褶的地方。
处理方法包括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出汗,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
通风透气的衣物和使用凉爽的沐浴液也是预防痱子的好方法。
3.脚气病脚气病,也称为足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于儿童的脚。
症状包括足部潮湿、发红、瘙痒和脱屑。
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保持足部干燥和清洁,每天洗脚并彻底擦干。
使用抗真菌的爽足粉或者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如外用的抗真菌药膏。
同时,鞋袜要勤换,保证衣物透气性。
4.痘痘痘痘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问题,但在儿童期也会有类似的皮疹。
痘痘主要是由于皮脂腺分泌过多而堵塞毛孔,导致细菌感染所致。
处理方法包括保持面部干净,定期清洁并用温水洗脸,避免乱挤痘痘。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些许温和的抗痘霜或者专业的护肤品。
5.风疹风疹是一种顽固性的、可传染性的皮疹,常见于儿童群体。
症状表现为红色小颗粒状斑丘疹,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出现,如:手臂、腿部和面部。
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局部护理。
婴幼儿容易患哪些常见皮肤病?1、引言婴幼儿的皮肤娇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患上皮肤病。
了解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病对于家长和护理人员来说至关重要,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11 常见的感染性皮肤病111 婴儿湿疹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起疹子,可能伴有渗出和结痂。
多与遗传、过敏、环境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保持皮肤清洁、保湿,避免刺激,必要时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
112 脓疱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皮肤上出现脓疱,容易破裂、流脓。
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软膏,严重时需口服抗生素。
113 手足口病除了口腔疱疹和发热,皮肤上也会出现丘疹、疱疹,主要分布在手、足、臀部。
多数病例可自愈,严重者需要对症治疗。
12 过敏性皮肤病121 尿布疹由于尿布更换不及时、尿液和粪便刺激引起,表现为臀部发红、出疹。
预防关键是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尿布,使用护臀霜。
122 荨麻疹皮肤上突然出现风团,瘙痒明显,可自行消退但容易反复。
寻找并避免过敏原,必要时使用抗组胺药物治疗。
13 其他常见皮肤病131 痱子炎热季节常见,由于汗腺堵塞引起,表现为针尖大小的丘疹或水疱。
保持室内凉爽、清洁皮肤、穿着透气衣物有助于缓解。
132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表现为皮肤红色斑块或肿物。
部分可自行消退,较大或影响美观的需要治疗。
2、预防措施21 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给婴幼儿洗澡,使用温和的沐浴产品。
22 选择合适的衣物材质以柔软、透气的纯棉为主,避免过紧或粗糙的衣物摩擦皮肤。
23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定期更换床上用品。
3、发现与处理31 密切观察家长要经常观察婴幼儿的皮肤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2 避免搔抓防止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可给婴幼儿修剪指甲。
33 及时就医如果皮肤病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带婴幼儿到医院就诊。
4、结语关注婴幼儿的皮肤健康,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常见皮肤病,有助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儿童常见皮肤病以及防治措施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身体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皮肤呈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种儿童常见的皮肤病以及防治措施。
一、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并伴有皮肤干燥、脱屑等症状。
湿疹常发生在婴幼儿,且易反复复发。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特应性湿疹。
防治措施:1.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清洁和摩擦,避免皮肤干燥。
2.尽量避免接触湿疹患者刺激性物质和过敏原。
3.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洗护产品,尽量避免化学物质。
4.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避免过度干燥或潮湿。
5.适当控制室内温度,避免过度热或寒冷。
6.根据医生指导,合理使用抗过敏、抗炎药物或外用药物。
二、痱子:痱子是婴儿时期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红色颗粒状小疹子或水泡,容易发生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皱折处。
防治措施:1.保持宝宝身体清洁干爽,注意日常清洁护理。
2.避免过度穿戴厚重的衣物,尽量使用透气性好的棉质衣物。
3.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度闷热。
4.使用无刺激性、温和的洗护品。
5.避免使用过多的护肤油膏类产品。
6.患处可进行局部清洗,并涂抹适当的护肤品,如维生素E软膏等。
三、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儿童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多种皮肤病,如脓疱疮、蜂窝织炎等。
这些皮肤病的共同症状是发炎、红肿、疼痛,严重者可能会伴有脓液排出。
防治措施: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刺激和摩擦。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闷热。
3.避免皮肤长时间与湿物接触。
4.勤换洗和消毒床上用品、衣物以及平时使用的玩具等物品。
5.避免共用个人用品,如毛巾、梳子等。
6.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自觉洗手。
四、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儿童亦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如疱疹、手足口病等。
病毒感染性皮肤病通常表现为红斑、水泡、结痂等症状,部分病例会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防治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宜的室内温度。
2.儿童与病毒感染者接触后,及时洗手。
儿童常见皮肤病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年7月第6卷第7期ChinJGenPratt,July2007,V ol6,No.7 儿童常见皮肤病徐子刚儿童皮肤科疾患是很多全科医师常遇到的棘手问题,本文将讨论常见的儿童皮肤科疾患的临床表现及诊疗常规.一,特应性皮炎,湿疹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在儿童期常反复发作,持续数年,患儿或家族成员可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特应性疾病.特应性皮炎与遗传因素相关,多伴有高IgE水平.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损主要为湿疹样改变,在婴儿期,肢体伸侧较屈侧易受累,躯干,面部和头皮为好发部位;幼儿期和儿童期初期,肢体弯曲部位皮损严重;儿童期后期和青春期皮损演变为皱褶部损害和手部湿疹.多伴有干皮症,鱼鳞病,面部苍白,眶周黑晕等症状J.湿疹是皮肤的炎症改变,除特应性皮炎外,很多因素也可造成湿疹.其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伴瘙痒.急性期表现为密集粟粒大小丘疹,水疱,丘疱疹,糜烂,有轻度浸润;慢性期皮肤增厚,苔藓化.特应性皮炎和湿疹的治疗原则是一样的.急性期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亚急性炎症性皮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霜剂,如l%氢化可的松霜,丁酸氢化可的松霜;对慢性炎症性皮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软膏,肤疾宁硬膏等.对于手足的慢性肥厚性皮损,还可选用封包,但一般不超过3d,因为长期封包易继发感染.除糖皮质激素激素外,对2岁以上儿童的亚急性,慢性皮损,还可选用0.03%他克莫司软膏外用.对于全身泛发的急性期,亚急性期皮损可短期选用口服或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泼尼松1mg?kg~?d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0.3~0.5mg?kg~?d~.特应性皮炎患儿的皮肤护理非常重要,对于患有干皮症的儿童,应注意尽量减少洗浴次数和时间,避免使用碱性皂液;浴后应全身擦护肤保湿乳液,对于皮肤特别干燥的儿童可选用油性较大的乳液,但不应直接擦油剂.对于干燥性皮肤所致皮肤瘙痒,湿疹样皮损,外用护肤乳保湿是最重要的日常护理作者单位: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专家论坛.方法,所以可以每日早晚定期擦.3岁以下儿童中,食物蛋白过敏非常常见,常见的食物包括牛奶,鸡蛋,花生,小麦,食物蛋白过敏可为特应性皮炎诱发和加重因素J.如果明确存在牛奶蛋白过敏,应避免牛奶蛋白的摄入,替代食品有羊奶,豆奶,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等.二,传染性软疣传染性软疣是儿童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疾患,可占皮肤科门诊总量的10%~15%.致病病毒为痘病毒中的传染性软疣病毒.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潜伏期为l4~50d不等,托幼机构宿舍,游泳场馆是较常见的传染场合;另外可自身接种.数周至数月后,疣体可由1个发展到数个,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全身任何部位皆可发生,一般无自觉症状,但也有患儿诉瘙痒,皮损为小米粒大小半球形丘疹(小疙瘩),散在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皮肤,以后逐渐增至绿豆,甚至豌豆大小.典型皮损中心可呈微凹或脐窝状,颜色可为白色,淡黄色,表面有蜡样光泽,挤破表皮可见奶酪样物质.挑挤疗法是治疗传染性软疣最便捷的方法.一般用小镊子夹住疣体,将其中奶酪样物质完全挤出,然后外涂2.5%碘酊即可.传染性软疣的预防应加强个人卫生,减少使用搓澡巾.发现皮损后,迅速治疗,防止大量自身传染.三,传染性脓疱疮传染性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化脓性皮肤病,俗称"黄水疮".夏季为高发季节,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传染方式通常是通过人和人的直接接触.各年龄组儿童均可发病,但以l~5岁儿童常见.传染性脓疱疮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A组B一溶血性链球菌.多见于口鼻周,眼周,皮损痒,患儿搔抓后引起自身传染,扩散.初起为散在水疱,迅速增大,疱液开始为淡黄色,清亮,逐渐变混浊.由于疱壁薄而松弛,脓疱常很快破溃,通常见到的皮损多为疱破后遗留的表浅糜烂面,糜烂面干燥后形成黄色脓痂.传染性脓疱疮以局部治疗为主.局部外用药前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年7月第6卷第7期ChinJGenPract.July2007.V ol6,No.7 挑破脓疱,排除脓液,可采用3%硼酸溶液,1:2000黄连素溶液,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洁局部皮损,去除污痂.外用药物以抗生素为主,由荧光假单孢菌产生的假单孢酸A(莫匹罗星,商品名百多邦)是局部外用药的最好选择,每日用药3次.四,头癣及其诊疗常规头癣是儿童常见的浅表真菌感染,是指真菌感染头皮和头发,是由于接触患病的人和动物及其污染物而感染的.头癣主要表现为头皮灰白色鳞屑性脱发斑,局部头皮异常,包括可见丘疹,细屑,头发易折断,可见病发发根,发根易拔出.皮损在头皮可单发,也可多发,似卫星状分布.部分头癣可继发脓癣,即头癣皮损伴发真菌性毛囊炎,融合后形成暗红色隆起性斑块,似痈状隆起,表面柔软,破溃后形成多个蜂窝状排脓小孑L,疼痛剧烈,伴有近卫淋巴结肿大.头癣的诊断除依靠临床表现外,还需真菌学检查,其中最简单,直观的方法即真菌显微镜直接镜检,镜下可见真菌菌丝和孢子.头癣需与斑秃及脂溢性皮炎鉴别:斑秃可有片状脱发,但头皮光滑正常,无鳞屑,丘疹;脂溢性皮炎虽可有丘疹,鳞屑,但少有断发.脓癣需与头皮脓肿鉴别:头皮脓肿为细菌感染造成,有波动感,真菌镜检阴性;而脓癣为真菌性蜂窝组织炎,无波动感,真菌镜检阳性.头癣的治疗需遵循"服,擦,洗,剃,煮"五字方针."服"即口服药物,是治疗中最重要的环节,目前灰黄霉素仍是治疗头癣的首选药物,剂量为15~20mg?kg~?d~,分2~3次口服,疗程6~8周,如病发镜检仍阳性,需延长疗程.服药治疗时,治疗前,治疗中每2周应检测肝功能及血象.治疗前做真菌镜检和培养,之后每2周镜检1次真菌,连续3 次镜检阴性再结合临床方可认为治愈.脓癣如果炎症水肿较重,除口服灰黄霉素外,可口服泼尼松1mg?kg~?d~,疗程2~3周."擦"是指外用抗真菌药物外用治疗,可选用2%咪康唑霜,1%联苯苄唑霜,1%特比萘芬霜等."洗"是指每日外用药前洗头,可选用硫磺皂或普通肥皂."剃"是指每周理发1次,及早剃除病发."煮"是指与患儿头部接触的生活用品,包括寝具,衣帽均要煮沸消毒.五,先天梅毒该病又称胎传梅毒,近十年逐渐增多,产科,新生儿科,保健科医生常可遇到此类患儿.胎传梅毒一般发生于孕16周后,早期先天梅毒,年龄在2岁以下,多出生后1个月内发病,出生低体重,吃奶差, 呛奶,伴有腹胀,腹泻等症状;鼻部分泌物多,鼻堵;皮疹为多形态,包括斑疹,丘疹,鳞屑性皮疹及脓疱疹,常泛发对称,其中掌跖暗红斑及领圈样脱屑最具有诊断意义.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血小板降低等.晚期先天梅毒,年龄在2岁以上,通常无传染性.先天梅毒的诊断除依靠临床表现外,还需要实验室检查的辅助.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是筛查,疗效观察,判断复发和再感染的指标,正规驱梅治疗后,该抗体滴度逐步下降,直至转阴.荧光螺旋体抗体血清试验(FTA-ABS)特异性高,阳性可确诊.19一S.IgM抗体是梅毒感染最早出现的抗体,不能通过胎盘,由感染患儿产生,阳性可确诊.先天性梅毒的治疗首选青霉素,治疗应及时,足量,正规,母乳喂养患儿应停母乳喂养,患儿父母确诊后应同时治疗.驱梅方案J:①水剂青霉素.疗程10~14d,剂量为每次5X10U/kg静脉滴注,每日用药次数:1周以内新生儿每12小时1次;2~4 周新生儿每8小时1次;4周以上患儿每6小时1次(神经梅毒每4小时1次).②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次5X10U/kg,肌内注射,10~14d.无先天性梅毒临床症状的患儿,但有以下情况时,应一次性予苄星青霉素肌注5X10U/kg:①母体孕期采用红霉素治疗;②母体生产前1个月正规驱梅治疗;③母体经正规治疗,但抗体水平下降不明显.在先天性梅毒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疑似神经梅毒病例,以神经梅毒治疗方案治疗,未查脑脊液者按脑脊液异常治疗;治疗期间驱梅间断1d及以上者,重新开始正规疗程;青霉素皮试阳性时选用口服红霉素, 7.5~l2.5mg?kg~?d~,分4次服.疗程30d.另外,对RPR抗体滴度较高的患者在治疗初期,由于青霉素治疗后引起大量螺旋体死亡,释放异种蛋白,可使患者3~12h内出现发热,无力,全身皮疹,故正规驱梅治疗前可予3d半量青霉素治疗,或泼尼松预防治疗3d.驱梅疗程结束后第1,2,3,6,12,18,24个月复查血清,如出现抗体滴度不变或升高,需重新治疗.治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治疗2年内梅毒血清反应由阳性转为阴性,脑脊液检查阴性.六,婴儿血管瘤血管瘤的概念容易被混淆,一些诊断如毛细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鲜红斑痣属形态学诊断,并未考虑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学差异.根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年7月第6卷第7期ChinJGenPract,July2oo7,V ol6,No.7 据新的分类方法,毛细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均被称为婴儿血管瘤.而海绵状血管瘤属于血管畸形,鲜红斑痣属于微静脉畸形,二者均不能自然消退.婴儿血管瘤是由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构成的良性肿瘤,一般出生数周内出现,大多数损害可自发消退.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血管瘤发展经历3个期:①增殖期:损害迅速增大,一般自生后持续至6~8个月,尤以生后2~3个月生长旺盛.②稳定期:损害倾向稳定,瘤体一般不再增大,持续数月至半年.③消退期:消退过程缓慢,色变暗,中心发白,瘤体充盈度降低,逐渐萎缩,变小,一般需持续数年.血管瘤表面似草莓状,表现为红色,淡红色皮肤斑块,柔软;皮下血管瘤呈小结节状,表面皮肤可呈青色,淡蓝色.部分瘤体增殖旺盛,可呈球状隆起,突出于皮肤表面,充盈度高,触之发硬.个别巨大的,增大迅速的血管瘤,伴有血小板减少,广泛的淤斑和出血,称为血管瘤合并血小板减少,即Kasabach?Merritt综合征.大多数血管瘤是不需要治疗的,但对于生长迅速的血管瘤,位于特殊部位影响美观或影响某一器官功能的血管瘤,Kasabach—Merritt综合征则应干预?403?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①口服糖皮质激素,一般选用泼尼松口服,初始剂量1~2mg?kg~?d~,对特殊严重病例可增加剂量,治疗最好在患儿3个月内开始,根据服药效果逐渐减量,总疗程控制在3~6个月.②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最适合皮下型和隆起型的血管瘤,药物剂量依瘤体大小而定,一般平阳霉素剂量2~8mg,用注射用水稀释药物后局部注射.③激光治疗:595nm染料激光对浅表型血管瘤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以控制瘤体的生长,消除部分瘤体.④冷冻治疗,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血管瘤效果不明显,且形成的瘢痕影响美观,不建议采用.参考文献[1]邢娠.不同年龄段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特征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442—443.[2]HillDJ,HoskingCS,HeineRG.Clinicalspectrumoffoodallergy inchildreninAustraliaandSoutll-EastAsia:identificationand targetsfortreatment.AnnMed,1999,31:272o281.[3]马琳,郝玉霜,韩立华,等.北京地区儿童头癣的病原菌分析.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366.[4]SchachnerLA,HansenRC.PediatricDermatology.3rded. Edinburgh:Mosby,2003:1181?1201.(收稿日期:2007-05-08)(本文编辑:朱丽琳)食物导致的皮肤发黄一例李惠【关键词】皮肤色素沉着患者女,51岁,因皮肤发黄3个月,肝区间歇隐痛1个月就诊.3个月前无意中照镜子发现鼻唇沟及唇周皮肤有点发黄,由于无自觉症状也未在意.1个月后面部黄染明显,且掌跖部皮肤也发黄.到当地医院内科诊治,反复2次查肝功能,血中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正常.近1个月感觉右上腹间歇隐痛,再次查肝功能及血胆红素无异常,B超显示肝脏稍大,但无异常发现,怀疑为肝内胆结石(细沙状).用利胆药治疗,患者见黄染未退,肝区仍有隐痛,来我院内科就诊.再次检查肝胆及血生化无异常发现,推荐到皮肤科就诊.体检:前额,鼻唇沟,口周及双侧掌跖,手背足背至腕部和踝部均有橙黄色色沉,但口腔黏膜和眼巩膜无黄染,躯干及四肢近侧端皮肤也无黄染.追问病史,近半年有大量进食南瓜史,因自家屋后种的南瓜丰收,每日均要用南瓜煮饭,煲作者单位:400016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临床集锦.汤.最后确诊:胡萝卜素血症.嘱患者停食南瓜,约2个月皮肤黄染逐渐消退,腹痛也消失.讨论胡萝卜素是动物体维生素A的重要来源,许多蔬菜和水果都含大量胡萝卜素,如胡萝卜,南瓜,西红柿,柑橘,西瓜,芒果等.若人体大量吸收后则通过汗腺和皮脂腺排出,故容易沉着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和出汗部位,该部位皮肤则出现黄染.胡萝卜素还可呈灶性沉积于肝实质,形成"脂肪囊肿"产生腹痛.影响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的疾病如先天性代谢障碍,肝脏疾病等也可出现血胡萝卜素增高.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取患者血清与等份乙醚,石油醚混合振荡后见脂色素溶于石油醚内可辅助诊断.本病应与肝胆疾病导致的黄疸鉴别,后者有肝功异常或血胆红素升高,检查有巩膜黄染.本病无需特殊治疗,嘱停食胡萝卜素含量丰富的食物,让其自然消退. (收稿日期:2007-04-24)(本文编辑:朱丽琳)。
儿童常见皮疹的鉴别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儿童皮疹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其特点是发病率高、种类多、病因复杂。
正确鉴别儿童常见皮疹的病因是诊治过程中的基础,而恰当的治疗原则也能提高疗效,并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
本文将介绍儿童常见皮疹的鉴别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一、皮疹的分类及鉴别诊断方法1. 感染性皮疹感染性皮疹常见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情况下。
鉴别诊断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皮损病理学检查。
a. 病史询问:了解患儿的发热史、接触史、疫苗接种史等,以排除病毒感染、传染性疾病等可能。
b. 体格检查:观察皮疹的特点,如出现红色丘疹、麻疹样皮疹、荨麻疹等,有助于对感染性疾病的鉴别。
c. 实验室检查:通过检测患儿的血液、尿液、咽拭子等样本,进行病原体的检测或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查。
d. 皮损病理学检查:对于疑难病例,可通过皮肤活检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病因和进行确诊。
2. 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皮疹是一种由过敏原引起的炎症反应所致的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药物过敏性皮炎等。
鉴别诊断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皮肤过敏试验、排除法等。
a. 病史询问:详细了解患儿的过敏史,包括食物、药物、接触物等过敏源,以及过敏反应的表现和发作情况。
b. 体格检查:观察皮疹的部位、分布、形态等特点,辅助对过敏性皮炎进行鉴别。
c. 皮肤过敏试验:通过皮肤刺激试验,测试患儿对特定过敏源的过敏反应程度,以明确过敏原。
d. 排除法:根据过敏性皮疹的临床特点和检查结果,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皮疹。
3. 免疫性皮疹免疫性皮疹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等。
鉴别诊断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a. 病史询问:了解患儿的发病过程、病程长短、家族史等,为免疫性皮疹的鉴别提供线索。
b. 体格检查:观察皮疹的特点,如红斑、鳞屑、瘙痒等,对免疫性皮疹的诊断和分类有一定指导意义。
c.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液检查、免疫学指标检测等,以确定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
儿童常见的皮肤病如何辨识、治疗和护理?及常见皮肤病图谱展开全文每次只要孩子娇嫩的皮肤上出现疹子,家长都会焦急万分,如果孩子再有些发热、食欲不佳,那更会火上浇油。
为了让家长们心里有数,做到遇事不乱,咱们就把儿童常见的疹子给大家唠唠,附上图片,您看的更清楚些,(从最常见的说起,一个个来)。
目录1、幼儿急疹2、风疹3、麻疹4、猩红热5、水痘6、荨麻疹7、痱子/热疹8、湿疹一、幼儿急疹这个病可能是大部分宝宝都会遇到疾病,也可能是患的第一个疾病。
孩子有发热,又有皮疹,爸妈们会非常恐惧。
其实不要怕,这就是个纸老虎,一捅就破。
幼儿急疹,也叫做婴儿玫瑰疹(Roseola)、第六病和三日热,多发生在小于2岁的婴幼儿,高峰是7月-1岁婴儿。
表现为3-5日的高热后骤然退热,随之出现皮疹。
该病的临床特点就是热退疹出:发热3-5日后骤然退热,随之出现皮疹。
皮疹从颈部和躯干开始,蔓延到面部和四肢,可在24小时内出全;皮疹表现为压之可褪色的斑疹或斑丘疹(突出皮肤表面),有时皮疹可呈水疱状。
皮疹一般情况下不痛不痒,通常持续1-2日,少数在2-4小时内短暂出现后旋即消失。
上图是孩子发热3天后出现的皮疹,表现为红色斑丘疹,这是细节图,一些皮疹外周有红晕玫瑰疹通常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引起。
在我国,HHV-6基本上每个成人体内都有,不定期的分泌到体液中,比如唾液。
而这个病最可能是通过亲密接触分泌物传播,尤其是唾液,所以,母亲亲吻孩子会导致传染。
这个疾病除了发热外,对孩子没啥损伤,皮疹也不痛不痒的,所以根本不用害怕。
发热也是孩子身体主动发热,用来烧死病毒的,也不要担心会烧坏大脑,根本不可能啊!幼儿急疹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不要给孩子使用抗生素;该病是自限性疾病,就是自己能好的,也不要使用抗病毒药。
家长给与对症支持治疗就行,孩子发热就用退热药,不舒服就多安抚下,等自己恢复。
得了幼儿急疹后,不怕见风,可以洗澡。
关于预防上,注意家人和孩子的手卫生,及时洗手非常重要,另外,不要亲吻孩子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