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国际化

  • 格式:docx
  • 大小:20.24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转型期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企业积极防身于国际市场竞争,拓展对外贸易,发展跨国经营,使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大大地促进了我国外贸的发展。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现状

中国加入WTO的几年以来,企业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对外直接投资强劲增长,对外直接投资和其它跨国经营活动的地域市场、行业领域也进一步拓展,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方式正由传统的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股权置换等新方式转变。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

1、起步阶段(1978一1988年):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企业国际化就是这时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务院于1979年8月13日颁布了15项改革措施,其中明确规定允许出国办企业。1979年11月,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总公司与日本东京一商事株式会社在东京合资开办了“京和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在海外开办的第一家合资经营企业。标志中国企业正式开始进入国际舞台。

2、自觉推广阶段(1988一1992年):1988年,中国化工进口总公司获国务院正式批准为跨国经营试点单位,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进入自觉推广阶段的标志。

3、战略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1992年,“十四大”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企业开始把国际化发展提升到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角度,并使其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元化战略相结合,进而进入战略发展阶段。

为了更好的参加国际竞争,扩大国际市场,中央于1999年初,适时地提出了“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针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转型所提出的要求。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三、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特点

1、多样化的企业国际化方式

中国企业国际化方式多样,主要有:①利用外资在境内开办“三资”企业;②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③扩展国际市场上企业进出口业务;④在境外创建跨国公司;⑤国内企业境外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

2、国际化综合力量弱。

我国企业平均投资水平偏低,投资方向以发展中小型项目为主。目前,国际上单项跨国投资的平均投资额:发达国家约为6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约为450万美元,而中国只有57万美元,只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投资额的.95%,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投资额的12.67%。投资领域广泛但多属于资源开发和加工业:“三资”企业和中国海外投资的行业涉及面比较广,然而所投资的企业约一半在资源开发领域,另有约三分之一在加工领域。

3、缺乏国际市场拓展能力。

虽然,中国海外投资企业分布于五大洲180个国家和地区,但有近1/3的企业设在港澳;与此同时,海外企业以国内公司派出机构居多,基本上由国内遥控,是国内总公司的补充或延伸,这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企业。说明中企业国际化缺乏真正向世界市场拓展的能力。

四、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比较优势

在国际化的条件下,中国一些企业利用自已在加工制造方面的比较优势同国际企业进行有效整合,以低成本地进入国际市场,在各方面进行合理取舍,利用相对有限的资源形成合力,提高竞争力。

1、劳动力比较优势

对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劳动力充优势较其他生产要素明显。立足劳动力比较优势发展经济,是中国企业不可回避的实际选择,而传统产业领域可以成为劳动力优势发挥的空间。企业从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出发,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体现在成本和价格水平上,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利润,进而加快资本的积累。这既适应经济全球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产品国际化的潮流,又符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相对落后和劳动力资源巨大的国情。

2、市场的优势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最大的市场:从全球市场的消耗量来看,我国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技术应用,都构成了极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中国的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相应的市场份额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凭借这个优势来吸引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来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五、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根本症结

1、没有清晰的国际化战略

很多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是失败的,因为他们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带有很浓厚的机会主义色彩。在中国企业近年的国际化实践中,有的企业由于投资决策失误,不仅没

有获得预想的收益,反而付出了巨大代价。

2、管理体制落后是最大障碍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管理体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海外投资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目前海外投资和企业跨国经营业务发展的需要。近些年来海外投资经济效益较低、重大投资损失事件时有发生,正是管理体制落后的直接反应。一家国际化的企业与一家本土化的企业,两者的企业组织架构图和管理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企业国际化,必须全部打乱旧有秩序,重新调整。我国已经提出了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中国的企业在决策、资源配置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企业差距很大,中国企业正处于经济转型的时期,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按照一个国际惯例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在组织方式、管理方式、经营方式上都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企业。

3、面临艰难的文化整合风险

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兼并过程中所面临的另一项巨大挑战则是文化无法兼容的风险。

在跨国并购中,这包含了企业文化的不同和跨国、跨地域文化的巨大差异。同时由于这些被并购企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十分成熟的企业环境,他们往往会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度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企业将自身的文化强加给被并购企业,其结果往往是处于“独立”的各持己见状态。这样会使双方在业务及组织上的整合都受到阻碍,整合的难度将大幅度增加。

4、人才缺乏成为国际化软肋

人才问题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所面临的最大瓶颈。由于缺乏具有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企业很难有效实施国际化战略。据调查报告显示,由于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到目前为止很多以失败告终。

五、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应对风险的措施

1、政府。在面对国际政治风险时,企业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我国政府毫无疑问要负起责任,为中国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国外发展环境。从国内讲,加强相关领域的立法,特别是涉及到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法律,向民营企业开放更多的领域,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降低民营企业的税收和其他负担,取消各种补贴和退税,避免给国外政府和组织以口实。从国外讲,我们政府应该开展国家层面的营销,增强国家软实力,让世界接受中国、欢迎中国、喜欢中国,避免采用激烈的反制措施。这就要求我们政府在处理一些国际问题时,摒弃一些陈旧的观念,改变一些固有的做法,更加开明的应对这些传统上被认为反华势力的要求,软化他们的强硬立场,做好针对欧美等国企业、民众等的传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