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17.04 KB
- 文档页数:4
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计划,逐步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提高化肥利用率,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二、工作内容1.推进精准施肥。
根据不同作物生长需求,制定合理施肥方案,避免过量施肥和盲目施肥。
2.推广高效新型肥料。
积极引进和推广高效新型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
3.引导农民科学用药。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引导农民科学用药,减少农药使用量。
4.推进统防统治。
积极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
5.加强技术研发。
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培育抗病抗虫品种,提高作物抗逆性,减少农药使用量。
三、工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制。
2.加强技术指导。
组织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用药,提高防治效果。
3.加强宣传培训。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施肥用药水平,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
4.加强监督检查。
加强对农药化肥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5.加强绩效考核。
将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纳入各级农业部门的绩效考核范围,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工作保障1.资金保障。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投入力度,保障工作所需经费。
2.技术保障。
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的合作,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3.政策保障。
制定有利于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的政策措施,如对高效新型肥料和绿色防控技术的补贴等。
4.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协作,形成合力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
5.监管保障。
加强对农药化肥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障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顺利实施。
五、实施步骤1.制定计划: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制定详细的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实施计划。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主要包括:
1. 合理施用化肥农药:通过科学测定作物对养分和农药的需求量,采取合理的投放量和施用方式。
2. 使用高效肥料和农药:选择含养分丰富、溶解度高、利用率高的肥料和农药,提高施用的效果。
3. 配套施肥农药技术:将肥料和农药的施用技术结合起来,采用同地同肥同药施用,提高施用效果。
4. 轮作休耕技术:合理安排作物的轮作和休耕,避免连续种植同一作物,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和养分损失。
5. 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引入天敌、使用生物农药等手段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
6. 土壤改良技术: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湿润度等措施,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
7. 精准施肥农药技术:利用高新技术如智能农机等设备进行精准的施肥农药,减少浪费和过量施用。
8. 秸秆还田技术:将割下的秸秆等农作物残余物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减少对化肥的需求。
9. 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等资源,进行有机肥料的生产和利用,减少对化肥的使用。
10. 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引进高效、绿色、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和新技术,降低对化肥农药的依赖。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措施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措施是指通过改变施肥方式、调整施肥量、选用高效肥料等手段,实现减少化肥用量,提高施肥效果的措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施肥。
根据土壤质量和作物需求,合理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避免浪费和过量施肥。
2. 使用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富含多种营养元素,有利于土壤改良和提高作物产量,同时减少化肥用量。
3. 使用缓释肥料。
缓释肥料可以保持肥料的释放效果,使营养物质逐渐释放,减少浪费,提高利用效率。
4. 使用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化肥用量。
5. 使用精准施肥技术。
精准施肥技术可以根据土地的不同情况和作物的需求,实现精准施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施肥效果。
6. 科学管理土壤。
科学管理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用量。
综上所述,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措施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实现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 1 -。
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化肥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但过量施用化肥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因此,实施化肥减量增效方案,既可以节约资源,又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是化肥减量增效的关键。
首先要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肥量进行合理施肥,避免盲目追肥。
其次,选择适宜的施肥时间,避免在雨量较大或气温较高的时候施肥,以免化肥流失或挥发。
此外,还要注意化肥的施用方法,尽量采用局部施肥或滴灌等精准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的损失。
二、有机肥与化肥结合。
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是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途径。
有机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还可以提高农作物对化肥的利用率。
因此,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制作有机肥料,与化肥一起使用,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生物技术应用。
生物技术在化肥减量增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选育抗逆性强、吸肥能力强的新品种,可以减少对化肥的需求。
同时,利用生物肥料、微生物制剂等生物技术手段,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减少化肥的损失,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标。
四、科技支撑。
科技的发展为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了强大支撑。
农业科研机构应加强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研发,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施肥方案。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推动化肥减量增效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五、政策引导。
政策引导是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宣传推广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等替代化肥,推动农业生产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综上所述,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需要科学施肥、有机肥与化肥结合、生物技术应用、科技支撑和政策引导五个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只有全面推进这些方案,才能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标,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化肥减量增效的技术路径
化肥减量增效的技术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优化施肥技术:通过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
例如,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精确施用肥料。
2. 发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使用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化肥使用量。
3. 研发新型肥料: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肥料,替代传统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
4. 发展生物肥料: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肥料,如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等,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
5.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水用量,降低化肥流失和农田面源污染。
6. 发展农业机械化: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化肥使用量。
7. 开展农业生态工程:实施农业生态工程,如绿肥种植、草地保护、水土保持等,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同时提高施肥和农药使用效果,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增加农民收益的目的。
以下是常见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措施:
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选择化肥品种和施肥时间、数量和方法,避免过量施肥和无效施肥。
2. 土壤改良:通过有机肥、石灰等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和养分供应能力,减少化肥施用量。
3. 种植绿肥和轮作:利用绿肥植物进行轮作或间作,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减少化肥使用。
4. 种植抗性品种:选择具有抗虫、抗病、抗逆性能强的品种,减少农药使用,同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5. 农艺措施:合理密植、间隙覆膜、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减少农药使用。
6.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进行有益生物的引种和培育,控制害虫和病菌,减少农药使用。
7. 精准施药:通过技术手段,如GPS、遥感等,精准控制农
药的喷洒量和喷洒范围,减少农药的浪费和污染。
8.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通过修建渠道、调整水位,改善排灌条件,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流失。
这些措施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能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施肥和农药使用效果,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增加农民收益的目的。
农业生产农业肥料减量增效技术推广指南第1章引言 (3)1.1 肥料减量增效的意义 (3)1.2 技术推广的目标与任务 (4)第2章肥料种类与特性 (4)2.1 有机肥料 (4)2.2 化学肥料 (4)2.3 生物肥料 (4)2.4 复合肥料 (5)第3章土壤管理与培肥 (5)3.1 土壤诊断与改良 (5)3.1.1 土壤诊断 (5)3.1.2 土壤改良 (5)3.2 增施有机肥料 (6)3.2.1 有机肥料种类 (6)3.2.2 有机肥料施用技术 (6)3.3 土壤保育技术 (6)3.3.1 深耕深松 (6)3.3.2 轮作与间作 (6)3.3.3 土壤覆盖 (6)3.3.4 保护性耕作 (6)3.3.5 植被恢复 (6)第4章肥料施用技术优化 (6)4.1 基础肥料的选用 (6)4.1.1 选择原则 (6)4.1.2 肥料种类 (7)4.2 施肥时期与比例 (7)4.2.1 施肥时期 (7)4.2.2 施肥比例 (7)4.3 施肥方法与设备 (7)4.3.1 施肥方法 (7)4.3.2 施肥设备 (8)第5章肥料增效技术 (8)5.1 肥料添加剂 (8)5.1.1 生物刺激素 (8)5.1.2 磷酸盐 (8)5.1.3 铁载体 (8)5.2 肥料包膜技术 (8)5.2.1 包膜材料 (9)5.2.2 包膜工艺 (9)5.2.3 包膜肥料效果评价 (9)5.3 微量元素肥料应用 (9)5.3.2 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方法 (9)5.3.3 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注意事项 (9)第6章精准施肥技术 (9)6.1 土壤养分检测 (9)6.1.1 检测项目 (10)6.1.2 检测方法 (10)6.1.3 操作步骤 (10)6.2 作物营养诊断 (10)6.2.1 诊断方法 (10)6.2.2 操作步骤 (10)6.3 精准施肥管理系统 (10)6.3.1 系统构成 (11)6.3.2 系统应用 (11)第7章转变施肥观念与模式 (11)7.1 从产量导向到质量导向 (11)7.1.1 优化肥料品种和比例 (11)7.1.2 重视有机肥料的施用 (11)7.1.3 实施精准施肥 (11)7.2 发展生态农业 (11)7.2.1 推广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肥料 (12)7.2.2 发展绿肥作物 (12)7.2.3 实施轮作和间作制度 (12)7.3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12)7.3.1 土壤养分检测 (12)7.3.2 制定施肥方案 (12)7.3.3 技术指导和培训 (12)第8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2)8.1 秸秆还田技术 (12)8.1.1 技术原理 (12)8.1.2 技术要点 (12)8.1.3 技术效果 (13)8.2 畜禽粪便处理与利用 (13)8.2.1 技术原理 (13)8.2.2 技术要点 (13)8.2.3 技术效果 (13)8.3 农业废弃物堆肥化处理 (13)8.3.1 技术原理 (13)8.3.2 技术要点 (13)8.3.3 技术效果 (13)第9章农业肥料减量增效技术应用实例 (13)9.1 主要作物施肥技术实例 (14)9.1.1 水稻施肥技术实例 (14)9.1.2 小麦施肥技术实例 (14)9.2 新型肥料应用实例 (14)9.2.1 生物肥料应用实例 (14)9.2.2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应用实例 (14)9.2.3 缓释肥料应用实例 (14)9.3 肥料减量增效技术集成模式 (14)9.3.1 精准施肥技术集成模式 (14)9.3.2 有机替代技术集成模式 (14)9.3.3 新型肥料应用技术集成模式 (15)9.3.4 作物秸秆还田技术集成模式 (15)9.3.5 农田水分管理技术集成模式 (15)第10章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建设 (15)10.1 技术推广策略与途径 (15)10.1.1 技术推广原则 (15)10.1.2 技术推广模式 (15)10.1.3 技术推广方法 (15)10.2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15)10.2.1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构成 (16)10.2.2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内容 (16)10.3 农民培训与普及教育 (16)10.3.1 农民培训 (16)10.3.2 普及教育 (16)第1章引言1.1 肥料减量增效的意义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生产中的肥料使用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农业化肥减量增效的技术路径农业化肥是现代化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手段,然而过度使用化肥不仅会造成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而且也会使农产品的质量下降,因此农业化肥减量增效已经成为当前农业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农业化肥减量增效的技术路径。
一、科学施用化肥技术合理施用化肥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关键,科学化施肥可减少氮磷钾等植物养分的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具体手段包括:1.施肥量控制。
合理施用化肥量通过充分考虑气候、土壤、水灌溉等方面的因素确定施肥量,不仅可以减少对其余生态系统的污染,同时还能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2.肥料种类选择。
化肥种类的选择可以根据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来进行多元化,适当使用有机肥可以不仅不影响土壤及生态环境,还能减少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二、优化土壤管理技术1.改善土地肥力。
土壤肥力不足可能会导致施肥量过大,而土地的贫瘠问题也会导致施肥效果不佳,因此改善土地肥力、增强土壤养分保存能力是增加施肥效果、减少污染的一个重要措施。
2.土壤质地改进。
针对不同土质要选择相对应的施肥措施,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质量,加强土壤肥量,从而改善土地肥力。
三、农业废弃物再利用技术1.秸秆还田。
将秸秆还田可不仅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还可以提高农田水稳性,增加作物吸收养分的能力。
2.城乡废弃物还田。
将城乡废弃物还田,再利用生物效应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是一种有效的减量增效技术,同时也可以减少土地污染。
综上所述,化肥减量增效是可持续生产、环保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学施用化肥,优化土壤管理、利用农业废弃物等是减量增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路径,将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业生产的不断扩大,化肥的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
然而,过量使用化肥不仅会浪费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因此,减量增效已成为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减量增效的意义1.节约资源。
减少化肥使用可以节约大量化肥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2.保护环境。
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减少化肥使用可以有效保护环境。
3.提高产出。
通过科学施肥和合理管理,可以实现减少化肥用量但仍能保持或提高产出的目标。
三、实施方案1.科学施肥(1)合理选用肥料种类和配比。
根据土壤类型、作物品种等因素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配比。
(2)精确施肥。
采取精确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求量进行科学施肥。
(3)控制施肥量。
根据作物生长期、气候条件等因素,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使用化肥。
2.优化土壤管理(1)加强土壤改良。
采取有机肥替代化肥,加强土壤改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保水能力。
(2)实施轮作休闲。
通过轮作休闲,可以减少连作对土壤的伤害,促进土壤恢复和更新。
(3)实行耕作制度。
采用深翻、浅翻、不翻等不同耕作制度,保持土壤松散、透气性好。
3.推广绿色种植技术(1)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益生菌、微生物等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原理进行病虫害防治。
(2)推广有机栽培技术。
采用有机肥料、有机农药等绿色环保的栽培方式。
(3)引进新型种植技术。
如水稻直播、秸秆还田等新型种植技术,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
4.加强宣传教育(1)开展科普宣传。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农民了解减量增效的重要意义和实施方法。
(2)组织技术培训。
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施肥和土壤管理水平。
(3)建立示范基地。
建立减量增效的示范基地,向农民展示科学施肥和土壤管理的好处和实施方法。
四、总结减量增效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科学施肥、优化土壤管理、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可以实现减少化肥用量但仍能保持或提高产出的目标,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玉米化肥减量增效施肥技术一、玉米对养分的需求特点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氮、磷、钾等养分的需求较高,而且这种需求呈现出时间集中和用量大的特点。
在玉米的不同生长期,对不同养分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科学施肥势在必行。
不能简单地根据一般规律来施用化肥,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农田养分状况进行合理施肥。
二、化肥减量增效的必要性由于过度施用化肥给土壤和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所以化肥减量增效已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多施肥模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化肥资源,而且还导致了土壤固氮细菌的活力下降,从而影响了土壤肥力的恢复和保持。
化肥减量增效施肥技术已经成为了目前农业生产必须解决的问题。
1.氮肥减量增效技术氮肥是玉米生长发育中最重要的养分之一,它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过度施用氮肥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
科学合理地减量增效氮肥成为了玉米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a.合理施用态氮肥在玉米生长周期中,选择合适的氮肥种类和用量非常关键。
一般来说,生长期初期,适量施用氨基酸肥或者尿素肥,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生长期后期,适量施用硝态氮肥,保证玉米的充分产量。
b.配套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不仅可以提供氮肥,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在施肥过程中,配套施用适量的有机肥,可以有效减轻对氮肥的需求,实现氮肥的减量增效。
玉米对磷肥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生长初期和抽穗期,这两个时期对磷肥的需求量较大。
科学施用磷肥成为了玉米生产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a.科学施用磷肥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求,科学合理地施用磷肥成为了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手段。
在生长初期,适当施用磷肥,可以促进玉米根系的发育,增加玉米的吸收能力;抽穗期,适量施用磷肥,有利于玉米的充实和增产。
b.添加土壤修复剂在施用磷肥的添加一定量的土壤修复剂,可以提高土壤磷肥的利用率,减少磷肥的浪费,从而实现磷肥的减量增效。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一、建立减量增效目标:制定明确的减量增效目标,例如减少使用化肥的总量,提高化肥利用率等。
二、开展农田土壤调查:通过对农田土壤的调查,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和环境特点,进一步确定使用化肥的合理用量。
三、推广科学施肥技术: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将科学施肥技术传授给农民,提高他们的施肥技能和意识,如精确施肥、控释肥料等。
四、推广有机农业:鼓励农民使用有机农业种植方式,通过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提高土壤质量。
五、强化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技术服务站或中心,为农民提供定期的农田管理和施肥技术指导,提供农业技术培训。
六、发展绿色农药:促进绿色农药的研发和推广,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选择环境友好的农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七、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化肥减量增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化肥销售和使用的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一、制定减量增效目标:制定明确的减量增效目标,如减少使用农药的总量,提高农药利用率等。
二、开展农田病虫害监测:开展定期的农田病虫害监测工作,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程度和影响,为合理施药提供科学依据。
三、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向农民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如种植抗病虫害品种、合理轮作、搭配使用农药等。
四、发展生物防治技术:积极开展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推广使用对病虫害具有生物防治作用的微生物、昆虫和植物。
五、强化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定期的农田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技术指导,提供农业技术培训。
六、强化农药管理和监督:加强对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监督,严格执行农药登记制度,加强农药存储、运输和使用的管理。
七、鼓励农田生态建设:通过推广农田生态建设,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自然敌害和生态调控的作用,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以上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和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的一些建议和方案,通过全面推进科学施肥和农田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的推广,可以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环境和农产品质量。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2020年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全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建设环保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结合全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变施肥方式,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推广使用测土配方施肥、高效肥料、增施有机肥等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技术,努力提高化肥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建立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可持续农业发展体系,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目标任务全市耕地土壤监测网络更加完善,施肥管理和技术体系更加健全,施肥水平明显提升,施肥结构进一步优化。
粮食等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化肥使用量继续保持负增长态势。
三、基本原则(一)坚持改进施肥方式。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做到缺什么养分补什么养分,缺多少补多少,减少或杜绝不必要的肥料浪费。
(二)坚持提高化肥使用效果。
推广高效化肥,用相对较少的肥料投入发挥等同的效果,减少化肥投入的实物量。
(三)坚持推广配肥施用技术。
推广化肥和有机肥配施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提升土壤肥力水平,确保粮食安全和化肥面源污染防治统筹推进。
(四)坚持优化施肥结构。
推进经济施肥、增产施肥、环保施肥、轻简化施肥,粮食等主要农作物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养分结构基本合理,有机肥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四、技术路径(一)优化施肥技术。
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基础,以土壤测试、肥料田间试验为依据,根据土壤供肥能力、作物目标产量和化肥利用率,建立施肥指标体系,划定科学施肥分区,合理制定各区域、分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推进精准施肥,减少盲目施肥行为;优化氮磷钾配比,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强化粮食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科学施肥指导,带动周围农民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加大配方肥推广力度,推进配方肥和施肥技术到田入户。
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以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为标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化肥减量增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化肥减量的必要性化肥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过量使用化肥会带来多种问题,如土壤酸化、污染水体、破坏生态环境等。
因此,化肥减量已成为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二、化肥减量的技术手段1.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化肥减量的关键。
农民需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作物需求量、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肥料种类、用量和施肥时间,避免浪费和过量使用。
2.优化施肥技术在施肥技术方面,可以采用微生物肥料、有机肥料、复合肥料等多种技术手段,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同时,采用精准喷施、滴灌等技术,提高施肥效率。
3.加强土壤管理土壤管理是化肥减量的基础。
农民需要加强对土壤的养护和管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三、化肥减量增效的实施方案1.开展宣传教育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普及化肥减量的重要性和技术手段,引导农民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制定政策措施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采用化肥减量的技术手段,对符合条件的农民给予奖励和补贴,提高化肥减量的积极性。
3.加强技术指导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提供化肥减量的技术支持和培训,让农民掌握化肥减量技术,提高化肥使用效率。
4.建立监测体系建立化肥使用量和土壤肥力监测体系,及时了解农民的化肥使用情况和土壤肥力状况,为化肥减量提供科学的依据。
化肥减量增效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政府、农业部门和农民需要共同努力,通过宣传教育、政策措施、技术指导和监测体系等多种手段,实现化肥减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4项: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推荐单位:安徽省水稻产业体系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大力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对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
安徽省水稻常年种植面积3800万亩左右,在水稻生产中,集成绿色肥料新产品、侧深施肥新机具,强化土壤、肥料、作物三者协同,促进养分需求与供应数量匹配、时间同步、空间耦合,促进施肥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和肥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稳粮保供、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安徽巢湖连续5年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示范结果显示,随着化肥减施年限增加,水稻产量呈逐年增加趋势。
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提高了水稻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减少了土壤矿质氮损失,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
多年多点示范数据表明,以肥料新产品为载体的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单产平均增幅8.2%、肥料利用率平均提高11.6%,亩增收125元。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该技术在安徽省合肥、六安、淮南、蚌埠、滁州、马鞍山、池州、芜湖、宣城、黄山市等地进行示范推广,累计推广应用227万亩,应用水稻配方肥87万吨,节本增收31.6亿元,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三)提质增效情况。
2016—2020年,在巢湖万亩示范片,单产平均增幅8.7%,化肥用量减少23.2%;2016—2020年,在贵池区万亩示范片,单产平均增幅11.2%,化肥用量减少26.9%;2018-2020年在旌德县万亩示范片,单产平均增幅12.4%,化肥减量约18.8%。
(四)技术获奖情况。
“水稻高效施肥关键技术和配方肥研发与应用”获得2017年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安徽省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及系列绿色肥料研制与应用''获得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
二、技术要点(一)选择适宜的肥料品种。
沿淮稻区高磷高钾土壤选择20-10一10或22—8—10,每亩用量30—35千克,此类配方肥磷和钾比例相对较低,充分利用土壤中的磷钾,实现节本增效的目标。
江苏响水县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主要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响水县作为江苏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就将详细介绍江苏响水县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化肥利用率响水县农业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技术推广工作,培养专业人才,提供农民化肥的科学施用技术指导。
倡导农民科学地选择种植品种,采用合理的施肥用量和施肥方法,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并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性,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提高土壤肥力响水县农业部门鼓励农民利用畜禽粪便、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制作有机肥,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做法。
有机肥具有肥效稳定、肥力持久、土壤改良等优点,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通过开展有机肥生产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等活动,提高农民生产有机肥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三、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响水县农业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一批化肥减量增效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户,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做到少施、准施、及时施,提高化肥利用率。
通过这些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的实践经验,向周围的农民推广化肥减量增效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形成了一种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全面推动了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监管,严格执法,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响水县农业部门加大对农民施肥行为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了化肥施用登记系统,实施化肥施用台账管理,严格限制农民施肥的用量和频次,确保农民合理使用化肥。
对于那些违法使用化肥的行为,严厉查处,形成对农民的震慑,促使农民更加自觉地保护环境,推动农业朝着绿色发展的方向迈进。
五、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响水县政府增加了对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资金投入,设立了专项资金支持有机肥生产、科技推广等项目,鼓励农民参与化肥减量增效的实践活动。
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总结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过度施用化肥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和农田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化肥减量增效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总结化肥减量增效的实施方案,旨在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加强土壤肥力管理。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合理施用有机肥、绿肥和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对化肥的依赖。
其次,要推广精准施肥技术。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精准掌握农田的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量,实现农田施肥的精准化,避免了盲目施肥造成的浪费现象。
此外,要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施肥技术水平,引导他们科学施肥,避免过量施肥的情况发生。
另外,要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它强调自然循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可以减少对化肥的需求。
有机农业通过合理的轮作休耕、有机肥料的利用等方式,减少了对化肥的依赖,实现了化肥减量增效的目标。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出台政策,给予有机农业生产者一定的补贴和奖励,鼓励更多的农民加入到有机农业的行列中来。
最后,要加强化肥减量增效的监管和评估。
政府部门可以建立化肥使用台账,对农田施肥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过量施肥的现象。
同时,还可以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的评估体系,定期对农田施肥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化肥减量增效的实施方案。
综上所述,化肥减量增效是当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加强土壤肥力管理、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以及加强监管和评估,可以有效地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民朋友们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要点
按照“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的理念,坚持化肥减量与增效并重,生产与生态统筹,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注重节肥、节水等技术,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加快施肥方式转变,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助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一、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
一是粮油蔬菜重点集成推广“配方肥+秸秆还田”、“配方肥+有机肥”、“配方肥+绿肥(根瘤菌拌种)”、“配方肥+土壤改良”等模式;
二是柑橘重点推广“果—沼—畜”、“有机肥+配方肥”、“绿肥(根瘤菌拌种)+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机械深施”等模式;
三是烟叶重点推广“烟—沼—畜”、“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和等模式。
二、不同区域施肥技术
一是海拔在400米以下的低山区域。
重点作物:柑橘、水稻、蔬菜等。
主要区域包括XX镇、XX镇、XXX镇、XX 镇、XX镇、XX街道XX镇等。
施肥原则:减氮、控磷、补钾,配合施用锌、硼、镁等中微量元素(建议不要施用氮、磷、钾15-15-15的配方)。
主要措施:施用配方肥,增施有机肥、鼓励发展“果-沼-畜”循环模式,发展行间绿肥,试点施用控释缓释高效肥料,高效经济果园试点实施水肥一体
化技术;利用钙镁磷肥、石灰、硅钙等碱性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
注重施肥技术与轻简栽培技术结合。
二是海拔在400-800米的中山区域。
重点作物:柑橘、油橄榄、水稻、玉米、油菜、薯类、小麦等。
主要包括汾河镇、大树镇、公平镇、红土乡、新民镇、甲高镇、五马镇、安坪镇、吐祥镇等。
施肥原则:稳氮、控磷、稳钾,配合施用锌、硼、硅等中微量元素。
主要措施:施用配方肥,推广秸秆还田,注重沼肥、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恢复发展冬闲田绿肥,发展套作间作等耕作模式,利用钙镁磷肥、石灰、硅钙等碱性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
注重施肥技术与轻简栽培技术结合。
三是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区域。
重点作物:高山蔬菜、脆李、中药材、马铃薯、烟叶、玉米。
主要包括竹园镇、平安乡、吐祥镇、兴隆镇、甲高镇、龙桥乡、太和乡等。
施肥原则:减氮、控磷、补钾,配合施用锌、硼、硅等中微量元素。
主要措施:施用配方肥、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包括蔬菜剩叶),注重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发展套作间作等耕作模式,利用钙镁磷肥、石灰、硅钙等碱性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
注重施肥技术与轻简栽培技术结合。
三、主要农作物推荐施肥量和施肥时期建议卡
主要农作物推荐施肥量和施肥时期建议卡
调整。
2、沼渣(圈肥和堆肥2—3倍量)等量替代相应数量商品有机肥,沼液替代清粪水灌溉时:果树稀释2—3倍,其他农作物稀释5倍。
3、施肥方式必须是深施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