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接种
- 格式:ppt
- 大小:3.47 MB
- 文档页数:246
动物免疫疫苗购进保存与接种操作规程
一、疫苗购进保存
1、疫苗要有专人负责保管,一般活疫苗要在低温冷冻的条件下贮存或运输;灭活苗需要在4℃左右的条件下贮存。
坚持每天查看冰箱温度,保证疫苗保存环境的稳定。
2、选用质量保证、安全可靠有合法批准文号的疫苗,在兽用疫苗由东台市畜牧兽医站实行统供,购买疫苗时用户除了索要供应凭证外,还要注意是否有统供标识。
二、免疫操作技术
1、检查:在使用疫苗前要逐瓶检查,主要看瓶口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标签是否完整,有效期限,使用方法,使用的头份,以及生产厂家,批准文号,检验号等。
避免使用伪劣产品。
2、准备:在免疫工作前要做好器械的清洗和煮沸消毒,做好免疫记录登记的准备,并备抗过敏药物。
3、了解:免疫前要了解、观察动物的健康状况,对于精神不佳,食欲不好,呼吸不正常,腹泻或便秘症状的暂时不接种。
4、接种:在严格的术部消毒后,按照各种疫苗的接种要求和操作要点进行。
一般要求肌肉接种的疫苗90°进针注射,皮下接种的30°进针。
免疫接种工作进行时要求“一畜一针”,以有效避免交叉传染。
免疫接种注射结束后,要认真处理疫苗的空瓶。
对注射器、针尖要进行彻底的清洗、煮沸、消毒、凉干,妥善保存。
5、观察:在完成动物免疫接种工作后,要观察一会或要求畜主自己注意观察动物疫苗接种后的精神状况。
若有异常,要立即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6、登记:免疫操作工作全部结束后,要认真详细填写免疫记录。
各种免疫接种方法优缺点比较(1)免疫接种的方法免疫接种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注射免疫法(皮下免疫、皮内免疫、筋肉接种、静脉接种)、经口免疫法、气雾免疫法、滴鼻、点眼等1. 注射免疫(1)皮下接种法皮下接种是最常用的免疫接种途径,凡是易溶解的无强烈刺激性菌苗、疫苗等均可作皮下注射。
家畜应选择皮肤容易移动的部位,马、骡多在颈侧;牛在颈侧或肩胛后方的胸侧;猪在耳根或股内侧;犬、猫在颈侧或背部、股内侧;家禽:颈部、大腿内侧。
优点:操作简单,吸收较皮内接种为快,免疫效果好,缺点是工作量大、需要逐只免疫,注射剂量大,有刺激性等皮内接种法马:颈侧、眼睑部位。
牛及羊:除颈侧外,可在尾根或肩胛中央部位。
猪:耳根后。
鸡:肉髯部位。
目前兽医制品用作皮内接种的,仅有羊痘弱毒菌苗、猪瘟结晶紫疫苗等少数制品,其它均属于诊断液方面。
一般使用专供皮内注射的注射器,也可使用lml注射器和相应的注射针头。
皮内接种的有点:是使用药液少,同样的疫苗皮内注射较之于皮下注射反应小。
同时,真皮层的组织比较致密,神经末梢分布广泛,特别是猪的耳根皮内比其他部位容易保持清洁。
同量药液皮内注射时所产生的免疫力较皮下注射为高。
皮内接种的缺点是操作较难,技术含量高。
肌肉接种法马、牛、猪、羊:臀部和颈部两个部位。
鸡:多在胸肌,在龙骨外侧胸部l/3处,以15号针头成30°,倾斜朝背部方向刺人胸肌,切忌垂直刺入胸肌,以免刺穿胸腔。
在翅膀靠近肩部无毛处的翼下内侧肌肉注射比较确实。
在腿部肌肉注射时,可抓住鸡脚,朝身体方向刺入外侧腿肌。
兽医生物制品,除猪瘟弱毒疫苗、牛肺疫弱毒疫苗、新城I系苗以及在某些情况下接种血清采用肌肉接种外,其他生物制品一般都不应用此法进行接种。
肌肉接种的优点是药液吸收快,操作方便。
注射方法也较简便。
其缺点是工作量大、需要逐只免疫,注射剂量大,有刺激性。
同时臀部接种如部位不当,易引起跛行。
静脉接种法马、牛、羊:颈静脉,猪:耳静脉。
鸡:翅静脉。
动物免疫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修订稿1.引言免疫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动物免疫工作的效果和质量,特对现行的动物免疫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进行修订。
2.免疫前准备2.1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动物免疫档案,详细记录动物免疫情况。
免疫档案应包括动物种类、年龄、接种疫苗的日期、疫苗批号等信息。
2.2养殖场应定期对免疫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并消毒设施。
2.3针对不同动物种类和年龄段,制定相应的免疫方案。
3.疫苗接种3.1疫苗接种前,应检查疫苗是否过期或变质。
严禁使用过期或变质的疫苗。
3.2疫苗应按照厂家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保存,避免因不当温度导致疫苗失效。
3.3疫苗接种应有专人负责,操作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接种设备、疫苗剂量等。
3.4接种疫苗前,应对动物进行基本体检,确保其身体状况适合接种疫苗。
3.5接种疫苗时,需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和部位,避免伤及动物。
4.免疫后注意事项4.1免疫后,应对免疫动物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反应。
如出现异常反应,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2免疫后,应加强动物管理,保持动物环境清洁,避免疫苗污染病菌。
4.3免疫效果评估应定期进行,及时发现免疫失败或需要补种的动物。
4.4免疫后的动物应加强营养,保证其身体健康,提高免疫效果。
4.5免疫后的动物若存在免疫间期,应禁止出栏和混养,避免病原传播。
5.应急免疫措施5.1应建立健全应急免疫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制定相应的免疫措施。
5.2应急免疫时,应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尽快进行接种工作。
5.3应急免疫后,要进行充分的监测和随访,评估免疫效果,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5.4应急免疫后的动物,在规定的免疫间期内仍需要加强管理和观察。
6.免疫记录和信息管理6.1免疫工作重要信息应及时录入养殖场动物免疫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6.2免疫后应填写免疫记录表,包括免疫种类、日期、剂量、免疫动物数量等信息。
动物免疫接种注意事项及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1、动物免疫接种,是用人工的方法将有效的生物制品(疫苗、菌苗、抗血清和高免蛋黄液)引入动物机体内,从而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
动物免疫接种注意事项和免疫失根据动物免疫接种的时机不同,动物免疫接种可分为预防接种、紧急接种和临时接种。
1.1预防接种。
在经常发生某些传染病的地区,或某些传染病潜在的地区,为了防患于未然,有计划地给健康的动物进行免疫接种。
动物机体预防接种通常使用疫苗、菌苗、类毒素等生物制剂,采用皮下、皮内肌肉或皮肤刺种、点眼、滴鼻、喷雾、1.2紧急接种。
当一地区发生某种疾病时,为了控制和扑灭其流行,给受威胁地区及周围的动物紧急免疫接种该疫病的疫苗,可有效地防止该病的蔓延。
但对病畜及可能已受感染的潜伏期病畜,必须严格消毒隔离,但不能再接种疫苗。
1.3临时接种。
在引进或运出动物时,为了避免在运输途中发生传染病进行的预防免疫接种。
2、免疫接种注意事项2.1注意消毒、无菌操作2.1.1器械消毒。
对使用的注射器及针头要严格消毒,消毒方法可以用蒸煮消毒、高压灭菌或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禁止使用化学药品消毒器械。
2.1.2动物体表消毒。
在动物注射部位,剪毛后用碘酊或75%酒精进行消毒。
2.1.3针头选择。
为避免交叉感染,家畜应一畜一个针头,禽至少50只换一个针头。
2.14做好免疫接种的个人人员安全防护和消毒2.2正确使用疫苗2.2.1 在使用疫苗前,要检查疫苗的外观质量。
凡发现疫苗瓶破损,瓶盖或瓶塞密封不严或松动,无标签或标签不完整(包括疫苗品种、批准文号、生产日期、出厂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等),超过有效期、色泽改变、疫苗发生沉淀、破乳、有异物、霉变、异味、无真空等,这样的疫苗(菌苗)不得使用。
2.2.2 疫苗使用时,要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并做好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接种日期、畜禽的品种、日龄、数量、使用疫苗的品种、厂名、生产日期及有效期、接种方法等。
实验动物接种方法(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实验动物接种方法一、试验目的熟悉并掌握实验动物的疫苗接种途径与方法二、试验原理接种疫苗的目的是激发保护性免疫应答并形成免疫记忆,从而使动物免遭感染的危害。
疫苗种类:根据传统与习惯,疫苗可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抗毒素、亚单位疫苗、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
接种途径的确定应根据疫苗种类、畜禽日龄及免疫目的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气雾法、注射法(肌肉、皮下、皮内、静脉、腹腔内)、饮水法、点眼、滴鼻法、灌胃法等。
一般活苗采用饮水、喷雾、滴鼻、点眼、注射免疫,灭活苗则需肌肉或皮下注射。
三、实验材料1ml注射器、生理盐水、滴管、灌胃器、每两人一只小鼠四、实验方法注射法(肌肉、皮下、皮内、静脉、腹腔内)、点眼、滴鼻法、灌胃法。
1.注射接种方法(1)皮下注射接种(多点注射法)皮下注射接种是将药液推入皮下结缔组织,经毛细血管、淋巴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作皮下注射常选项背或大腿内侧的皮肤。
操作时,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然后将皮肤提起,注射针头取一钝角角度刺入皮下,把针头轻轻向左右摆动,易摆动则表示已刺入皮下,再轻轻抽吸,如无回血,可缓慢地将药物注入皮下。
拔针时左手拇、食指捏住进针部位片刻,以防止药物外漏。
注射量约为体重。
(2)皮内注射接种(多点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皮肤的表皮和真皮之间,观察皮肤血管的通透性变化或皮内反应,接种、过敏实验等一般作皮内注射。
先将注射部位的被毛剪掉,局部常规消毒,左手拇指和食指按住皮肤使之绷紧,在两指之间,用结核菌素注射器连接针头穿刺,针头进入皮肤浅层,再向上挑起并梢刺入,将药液注入皮内。
注射后皮肤出现一白色小皮丘,而皮肤上的毛孔极为明显。
注射量为次。
(3)肌肉注射接种(多点注射法)小鼠体积小,肌肉少,很少采用肌肉注射。
当给小鼠注射不溶于水而混悬于油或其他溶剂中的药物时,采用肌肉注射。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动物预防接种实训,使我对动物预防接种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将来从事兽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时间与地点实训时间:2021年X月X日至2021年X月X日实训地点:XX兽医站三、实训内容1. 动物预防接种的基本知识(1)动物预防接种的定义:动物预防接种是指通过给动物注射疫苗,使动物产生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的目的。
(2)疫苗的种类:疫苗分为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疫苗等。
(3)疫苗的作用:疫苗可以刺激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使动物在接触病原体时能够迅速抵抗,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
2. 动物预防接种的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了解疫苗的种类、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准备好注射器、针头、消毒液、无菌手套等。
(2)接种对象选择:根据动物疫病的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接种对象。
(3)注射部位选择:根据疫苗种类和动物体型,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4)消毒:用消毒液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
(5)注射:根据疫苗种类和注射部位,采用不同的注射方法,如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等。
(6)观察与记录:接种后观察动物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记录接种时间、疫苗种类、注射部位、注射剂量等信息。
3. 动物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1)严格遵循疫苗的使用说明书,正确选择疫苗种类。
(2)注射前检查疫苗的有效期,确保疫苗质量。
(3)注射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4)接种后观察动物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5)记录接种信息,便于后续的疫病防控工作。
四、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动物预防接种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 实训过程中,我认识到动物预防接种在疫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作为一名兽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在实训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在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加以改进。
动物疫苗概述动物疫苗是一种针对动物疾病的预防措施,通过注射等方式,向动物注入疫苗,以增强其免疫系统的抵抗能力,预防或减轻某种特定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动物疫苗通常由病原体、毒素或其组分制备而成,可以分为活体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几种类型。
活体疫苗常见的包括减毒活疫苗和温和毒素(透明质酸胶体)疫苗,通过将病原体减弱或改变致病性,确保其能激发宿主的免疫反应,但不会导致明显疾病症状。
灭活疫苗则是利用杀灭或失活的病原体,通过免疫诱导未能致病性的某些特点,达到预防目的。
亚单位疫苗则是利用从病原体分离、经医学处理获得的分子成分,如蛋白质或多糖体等,通过病原体的关键组分,激发宿主的免疫反应。
基因工程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定基因或部分基因转入宿主细胞,使其合成表达病原体特异性抗原,从而激发免疫反应。
动物疫苗的使用可以预防动物种群中的常见疾病,在养殖业、畜牧业和宠物健康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疫苗的种类、疫苗接种计划和免疫策略等方面需要根据具体动物种类、病原体类型和地理区域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动物疫苗的使用方面,有一些常见的原则和使用指导:1. 疫苗选择:根据病原体类型和动物种类选择适当的疫苗。
疫苗应具有高效、安全和稳定的特点。
2. 免疫程序:根据病原体的传播途径、疫病的发生情况和动物的免疫状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这包括适当的免疫时间、免疫剂量和免疫路径等。
3. 接种方法:疫苗可以通过注射、口服、鼻腔喷雾、皮下注射等途径进行接种。
选择适当的接种方法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接种的便利。
4. 免疫保护期:对于某些疫苗,需要隔一段时间进行补充接种或进行免疫强化,以保持免疫保护的有效性。
5. 疫苗质量控制:疫苗的生产应遵循相关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疫苗的纯度、安全性和有效性。
6. 预防和控制措施:疫苗接种只是防控疫病的一部分,还应结合其他措施,如生物安全管理、环境卫生和动物监测等,共同预防和控制疫病的传播。
养殖与饲料2017年第2期摘要由于疫苗、动物机体个体差异、接种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动物的各种免疫反应。
建议保持动物圈舍适宜的环境条件,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选择适宜毒力或同价毒株的疫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剂量、接种途径使用疫苗。
关键词预防接种;免疫反应;类型;处理措施动物预防接种时免疫反应的类型及处理措施杨名贵贵州省岑巩县大有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岑巩557802收稿日期:2016-06-06杨名贵,男,1972年生,高级兽医师,执业兽医师。
免疫接种是贯彻动物疫病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基本方针为前提,采取给动物接种抗原或免疫血清等生物制品,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降低发病率,减少死亡量,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和蔓延,达到少病少死就是牧业增效群众增收的最终目的。
但因疫苗、动物机体个体差异、接种方法等多种原因,不可避免要引发免疫反应,常见的免疫反应有以下几种类型。
1正常免疫反应指疫苗免疫接种后出现的短时间精神不好、食欲减退、注射部位轻度水肿、轻度劳役无力等反应。
它是由于生物制品本身的特异性而引起,证明机体已有效接种疫苗,正在产生免疫应答。
该型反应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多在24h 内消失,恢复正常;但要注意观察,防止恶化。
2局部炎症反应该型反应决定于疫苗佐剂的性质和疫苗接种时的无菌状况,常表现为皮下水肿、肌肉变性、肉芽肿、肌肉坏死等症状。
它引起的主要原因是:疫苗或疫苗成分对注射部位的刺激作用;从生产疫苗的原材料到接种至动物机体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污染上病原微生物而引起。
处理:对炎症部位剪毛后用碘酊消毒,用湿毛巾热敷,再涂擦抗菌消炎软膏;对坏死肌肉按陈旧伤处理,切除坏死肌肉,然后使用防腐生肌、抗菌消炎药。
处理后多数在3~7d 内愈合康复。
3全身性合并反应症该型反应多在接种疫苗后几小时至3d 内发生(引起孕畜流产的时间更长),分速发型和迟发型2种,它引起的主要原因是:疫苗中存在致敏因子、热源质、疫苗佐剂性质、疫苗抗原的直接作用等变态反应为主;其次因疫苗被污染、注射了疫病潜伏期动物、机体发生应激反应、免疫器械不洁引起接种动物发病、免疫接种计量不准而散毒、接种途径错误、不按疫苗使用说明使用等都易引起机体全身反应,若不及时正确处理,将导致发病动物死亡。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措施动物免疫失败是指动物接种疫苗后未能产生充分的免疫应答。
免疫失败可能由多个因素引起,包括疫苗因素、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为了提高动物免疫效果,减少免疫失败的发生,人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1.疫苗品质问题:疫苗的质量是影响免疫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疫苗不符合规范,其免疫原含量低、保存条件不适宜或者使用过期疫苗,都会导致免疫失败。
因此,对于使用动物疫苗,应该在宠物医院等正规的渠道购买并确保其质量可靠。
解决对策:加强疫苗质量监管,加大对疫苗生产企业的监督力度,确保生产的疫苗符合国家标准,并且对疫苗的保存、运输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
2.宿主因素:一些动物由于先天因素或其他原因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使得其对疫苗的应答能力降低。
此外,老年动物、患有一些疾病的动物以及免疫功能受损的动物也会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
解决对策:提高免疫技术,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疫苗,根据动物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不同形式的疫苗,以提高免疫效果。
3.刺激剂问题:适当的刺激剂可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而过量或过度刺激则容易引起免疫过敏反应、免疫抑制等问题,进而导致免疫失败。
解决对策:在疫苗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要量力而行,确保刺激剂的用量适中,防止对动物免疫系统造成危害。
4.接种程序问题:疫苗接种程序不当也是动物免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未选择合适的接种时间、未进行适当的预处理、未注射足够的剂量等都可能导致免疫失败。
解决对策:对于使用疫苗进行免疫的动物,应该根据不同动物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合理的接种方案,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接种程序进行操作。
除了以上原因外,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动物的免疫效果,例如饲养环境不良、动物压力过大、养殖管理不善等。
总之,为了提高动物免疫效果,并减少免疫失败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措施:1.完善疫苗质量监管体系,保证疫苗的质量可靠。
2.提高免疫技术水平,研发更为安全有效的疫苗。
山东畜牧兽医 2012年第 豆粒大小的坏死灶或边缘有出血点,胆囊充盈;胃粘膜 充血、水肿,有大量出血点或浅表性溃疡:脾脏肿大质 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黄染,肠道黏膜有 不同程度的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肾脏肿大。 4实验室诊断 从病犬的趾背静脉,采取适量的血液,保存在加有 抗凝剂的试管中,备用。 4.1 滴压片镜检取采好的血液一滴于载玻片上,加等 量生理盐水稀释,加盖玻片,在显微镜下镜检,可见红 细胞周围有较多的圆形、椭圆形、短杆形虫体,呈布朗 运动。 4.2血片染色镜检取采好的血液1滴,进行血液涂片, 伊红美蓝染色,镜检可见多数红细胞表面附有4-8个圆形 小体,使细胞呈齿轮状或星芒状畸形。 4.3 紫药水染色镜检 本人在实践中用紫药水染色镜 检,效果不错。滴一滴备用的血液在载玻片上,做血涂 片,然后用酒精灯烘干,温度不能太高,滴一滴紫药水 在血液上,染色15min,然后烘干,温度不能太高。用酒 精清洗紫药水,酒精不能滴在血液上,酒精逐滴滴下, 直到把紫药水清洗干净,烘干载玻片。镜检,先用低倍 镜观察,然后用中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用高倍 镜观察时,先滴一滴油在血液上,高倍镜接触后调微调 后观察,高倍镜可见淡蓝色的红细胞和虫体,锯齿状或 星芒状的红细胞可以调节光度和用滤光片提高清晰度。 5治疗 病犬用复方三氮脒混悬注射液按0.3ml/kg体重,与磺 胺嘧啶钠注射液按0.2ml/kg体重颈部肌肉注射,1次,d:对 于病情严重和体质衰弱的犬,用10%葡萄糖盐水400ml, 加庆大霉素2O万IU,2.5%flOvc10ml,配合强心药物静脉 滴注,1次/d,安乃近、地咪、VK3、VBl2分别颈部肌肉或 皮下注射,2&/d;对于呕吐、腹泻严重的病犬,可腿部 肌肉注射阿托品,治疗效果较好。 6体会 对于犬附红细胞体病,笔者的治疗体会是早、准、 严。早是发现要早,发现有犬发热在40 ̄41.5"C,呕吐、 腹泻等症状的要立即就诊,及时治疗,笔者治疗的1664 病犬中,有1例就因为发现的太晚了,耽误了最佳治疗时 机而死亡;准是要判断准确,诊断准确,以达到对症治 疗的日的,本病的临床症状与犬瘟热、病毒性肠炎的临 床症状相似,因此一定要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 理剖检综合判定,必要时做实验室检验;严是要采取严 格的综合预防措施(1)严格环境卫生的管理,在夏秋季 节要定期消灭蚊蝇;(2)严格的预防投药制度,对犬定 94 期投喂阿维菌素;(3)严格避免犬只的交叉感染。 (收稿日期:2012-06-26) 浅谈动物免疫接种程序的制定 田真 (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250100) 郑凯 田京汉(山东省齐河县畜牧兽医局) 中图分类号:¥851—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lo07.1733(2O12)l0.0094.02 免疫接种不仅需要质量优良的疫苗、正确的接种方 法和熟练的技术,还需要一个合理的免疫计划,才能充 分发挥各种疫苗应有的免疫效果。 一个地区、一个养殖 场可能发生多种传染病,i 可以用来预防这些传染病的 疫苗不仅相同,而且免疫期长短也不一样,因此,应根 据动物的免疫状念和传染病的流行季节,结合当地疫情 和各种疫苗的免疫特性,合理的预防接种次数和间隔时 间,制定免疫程序。 1制定免疫程序的科学依据 免疫程序的制定应考虑到流行病学因素、免疫学因 素和具体实施等条件。 1.1 流行病学因素 不同国家和地区应根据传染病流行 病学的特点,包括传染病流行强度、传染病起止日或月 龄、不同年龄的发病率、周期性和季节性,结合本地区 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免疫程序。 1.2免疫学因素应考虑机体免疫反应性,不同年龄对 不同抗原的免疫应答,各种疫苗产生最好免疫应答的接 种次数和合理的间隔时间,疫苗的免疫原性,免疫持续 时问,各种疫苗同时接种机体的反应性和免疫应答。同 时还要考虑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决定于机体免疫系统 的发育完善程度,以及母源抗体的消失时间等 1.3具体实施条件 各地实施条件相差很人,特别边远 的农村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和基层兽医队伍不健全,在 制定免疫程序时应作特殊考虑。免疫程序不足一成不变 的,当动物机体普遍得到免疫,或某些传染病的流行规 律发生变化和已经得到控制时,免疫程序就要做栩应的 调整,同时随着新疫茁的研究成功和投入使用,疫茁的 免疫程序也应作相应的适当调整,所以疫苗免疫程序是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流行规律的变化和新疫苗的问世以 及使刷而在不断地进行调整。 2免疫接种程序的内容 免疫程序的内容包括免疫初始年龄、疫茁必须接种 的次数、每两次接种之间的恰当的间隔时间和是否需要 2012年第lO期(总第189期 经验交流 加强免疫,以及几种疫茁联合免疫等问题。(1) 不同疫 苗对动物的首次免疫时间是有差异的,这些 跟疚病流行 特点有关。有的疫苗必须在动物早期免疫,如马立克氏 病活疫苗,通常是在18日龄鸡胚免疫或1日龄免疫,这主 要是为了避免小鸡早期感染马立克病病毒而导致免疫失 败。零时免疫不吃初乳的仔猪对猪瘟是非常重要的,同 样是避免猪瘟野毒在疫苗接种前感染导致免疫失败。有 些疫苗由于毒力偏强,必须推迟接种时问,如鸡传染性 喉气管炎疫苗。日龄太小的动物由于免疫功能还没有完 全成熟,对灭活疫苗接种产生的免疫反应并不好,特别 是鸡,往往需要把时间推迟一些。<2)免疫接种次数的 多少跟疫苗的免疫效力有密切的关系。就活疫苗来说, 免疫力弱、免疫维持期短的疫苗,免疫接种次数相对就 高多一些,而免疫力好、免疫持续期长的疫苗,免疫接 种次数应相对少一些。一般情况下,用于早期免疫使用 的活疫苗(除马立克氏病活疫苗外),由于毒力低,免疫效 力弱一些,一般需要免疫接种两次以上。而对灭活疫苗 来说,由于免疫期短,通常需要接种两次以上。免疫接 种次数多少与动物饲养时问长短也有一定的关系,如肉 鸡,通常同种疫苗只接种一次,而对于种鸡和大动物来 说,通常需要接种2次以上。除动物和疫苗的原因外,母 源抗体高低也是影响疫苗接种次数多少的原闪之一。如 新城疫、猪瘟活疫苗,首次免疫由于母源抗体l的干扰, 免疫效果会受到很明显的影II向,必须进行2次以上的免疫 接种。(3)同种疫苗2次免疫接种相隔的时间长短是有差 异的。考虑到疫苗相互之问的干扰作用和疫苗本身接种 时间不一样,一些活疫苗不宜同时接种,如鸡毒支原体F. 36株活疫苗不宜与新城疫中等毒力疫苗同时使用。一些 副反应较重的疫苗不应同时一起使用,以免造成更大的 危害。 ’ (收稿|]期;2012 6_l1) 鸡饮水免疫注意事项 李晓凤 (山东省成武县畜牧局274200) 中图分类号:¥85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2)10-0095-02 为了使饮水免疫收到最理想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 点:鸡群健康无疾病,用于饮水免疫的疫茁是高效价弱 毒冻干苗,灭活疫苗不得采用饮水免疫。饮水免疫前将 供水系统及饮水器彻底冲洗干净,但不可用洗涤剂和消 毒药冲洗。饮水免疫前后3天,在饮水中加入适当比例的 维生素电解质等,以减少免疫应激。饮水中先加入 O.3%--0.5%脱脂奶粉或专用疫苗保护剂,然后再加入疫 苗,以减少水中重金属离子对疫茁的影响。饮水免疫用 水应是蒸馏水、生理盐水、 深井水或凉开水。饮水中不 应含有任何使疫m灭活的物质,如氯、锌 铜、铁等离 子;若用自来水(有的自来水巾含有漂白粉)须先煮沸 3 ̄5min,放置后再用。水要用冷水,不使用l温水或热 水。 r ‘ 为使所有鸡只都有口渴感以便都饮到疫苗水,必须 在免疫前先停水2,,-4h(视季节和舍温而定),…。般来说,夏 季l~3h,冬季3 ̄4h。根据鸡体对疫1I1.『应答效果在一 天当 |IlI的差异 |饮水免疫最好在上午进行,以减少外界环境 ( 光、温度)对疫苗的影响。饮水器充足且摆放合理,应 使每只鸡都有饮水槽位;同时注意驱赶鸡群 使每只鸡 都饮到疫苗水: 饮水免疫时,疫苗用量不宜过大,一般2 倍即可, 以防止个别鸡饮用过多,造成不良影响。稀释疫苗的水 要适量,不可过多或过少,应根据免疫鸡群日龄大小、 停水时问长短、舍温高低来确定饮水量,疫苗水应在 1.5—2h内饮完。每只鸡用水量为:l~2刷龄5~10ml,3-4 刷龄15~20ml,5-6周龄20~30ml:7-8刷龄30-40ml;9—10 周龄40~50ml。 为了准确确定所需的饮水量,可 确定免疫日龄后 连续测定前2d在同一时间段内鸡群的饮水量,取其 严均 值米确定饮水量。 冻干苗是通过使用真空机将瓶内的窄气抽…而进行 包装的,因此疫苗瓶中处于一种负 真 状态,所以使 用疫苗时应先用注射器插入瓶采使5ml稀释液沿管壁缓缓 被吸入瓶内,待瓶内疫苗溶解后 打开瓶塞倒入水中。 用清洁术棒或玻璃棒搅拌,使疫苗和水充分混匀,迅速 加入饮水器中。尽可能使鸡只同时饮到疫苗水。 不要在疫苗稀释液中添方I1抗菌素和『l=l解多维。抗菌 素能杀菌或抑菌,对病毒无效,在稀释液中加入抗菌素 后,可以防止接种过程中由于消毒不严而感染细菌病, 但这样做是不完全妥当的,因为有些抗菌素能改变稀释 液的渗透压,或pH值,特别是电解多维,能加快疫茁、 病毒的灭活,从而降低疫茁效价。 对于较火的鸡群,免疫时可采刚先{容解部分疫茁的 办法。具体方法:先将2/3的疫茁溶解于2/3的饮水中给鸡 只饮用,待到饮完后,再将余下的1/3疫茁溶解到剩余的 1/3饮水巾,添入饮水器巾,这样既可以减少疫茁火效, 又有利于饮水量的掌握。但采『『J这样的办法必须保证足 够的水位,保证2/3以上鸡能同时饮到疫苗水。 疫苗稀释后不得暴露于阳光下,为保证疫苗在鸡体
疫苗接种对养殖动物免疫力的影响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发展对于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养殖动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会遭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导致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疫苗接种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防控手段。
而疫苗接种对养殖动物免疫力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身体免疫力:疫苗是一种含有病原微生物成分或其代表物质的生物制品,通过注射或其他方式进入养殖动物体内,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从而提高动物的身体免疫能力。
疫苗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抗体能迅速识别并中和病原微生物,阻止其进一步繁殖和感染,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2. 减少疾病发生率:免疫接种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减少了疫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
在养殖业中,常见的疫苗接种包括禽流感疫苗、猪瘟热疫苗和口蹄疫疫苗等。
这些疫苗的使用不仅有效降低了疫病的暴发程度,也大幅度降低了动物的死亡率,有助于保障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3. 提高肉、蛋、奶等农产品的质量:免疫接种可以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率,从而提高养殖动物身体的健康水平。
健康的养殖动物生长出的肉类、蛋类、奶类等产品更加健康安全,对人体更为友好。
疫苗接种间接保障了人类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4. 降低药物使用量:正常情况下,动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疾病防控,常规做法是给动物注射抗生素等药物。
然而,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性的增加,进而影响人体对抗疾病的能力。
而通过疫苗接种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可以减少对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使用,避免因抗药性导致的问题,维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总而言之,疫苗接种对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提高身体免疫力和降低疾病发生率,免疫接种帮助保护了养殖动物的健康,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并且减少了药物的使用量,对于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养殖业在日常管理中应当重视疫苗接种的工作,并根据不同养殖动物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确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