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性_语音意识_语义对汉语阅读障碍者阅读的影响_薛锦
- 格式:pdf
- 大小:441.66 KB
- 文档页数:6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特点研究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是指在汉语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表现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一群学生。
随着国内外辅助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第二语言学习引入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由于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的存在,他们在学
习第二语言时也会面临一些问题。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存在词汇的理解和记忆问题。
这些学生在词汇的学习
过程中往往比同龄儿童更加困难,难以通过单个词汇的学习来获取整个句子的意思。
在学
习第二语言时,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练习来记忆和理解词汇。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语法和句子结构的理解上存在困难。
由于他们在汉语阅读中遇到
的困难,他们对语法规则和句子结构的理解也会受到影响。
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他们需要
更多的练习和指导来帮助他们理解语法和句子结构。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还存在注意力和集中力不足的问题。
由于他们在汉语阅读中遇到的
困难,他们往往很难集中注意力来学习第二语言。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各种方法和策
略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第二语言。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存在一些认知特点,包括词汇理解和记忆困难、
语法和句子结构理解困难、注意力和集中力不足问题以及语音和语调学习困难。
针对这些
问题,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使用多媒体教具、分层教学和多次重复,以帮助汉语阅读障碍儿童更好地学习第二语言。
听障学生小学阶段阅读理解中元语言意识的匮乏与对策【摘要】元语言意识是指个体对语言和文字特征的认识和运作能力,包括语音意识、词素意识、句法意识和语用意识。
在文中阅读过程中,语音意识和句法意识对阅读的影响很大。
【关键词】元语言意识匮乏策略1阅读理解中元语言意识的匮乏1.1元语言指使用语言思考语言。
在使用语言时,发现语音错误、语义冲突或语法不正确等,能马上意识到并做修正或思考是否有其他含义。
1.2元语言意识元语言意识是指个体对语言和文字特征的认识和运作能力,包括语音意识、词素意识、句法意识和语用意识。
在文中阅读过程中,语音意识和句法意识对阅读的影响很大。
1.3听障学生元语言意识匮乏,在阅读理解中的体现在长期的小学阶段阅读理解教学中发现,听障学生采用独立方式阅读时,普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解码认字困难;2.获取字义不准确;3.推论理解欠缺;4.过程监控缺失。
以个人所教授的口语教学班(5年级)为例解析:(阅读教材使用的是小学语文新课标《阶梯阅读》培优训练3年级)——39《飞将军李广》(课后练习解答)1.解码认字困难。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匈奴”、“警惕”等生僻字,部分同学并不能通过查询字典完成字形、字音的辨识,理解文本的字面意义。
2.获取字义不准确。
“负”在字典中有以下几种解释(1)背(2)依仗(3)担负(4)遭受(5)失败(6)小于零的数。
“身负重伤”中的“负”应该选第几种解释。
学生通常是以“盲猜”的形式完成这类题型的作答。
3.推论理解欠缺。
“李广在往兜里一动不动,装作半死不活的样子,目的是什么?”这一类的题型属于开放式提问。
作答时需要听障学生依据个人听觉经验为基础,联系上下文内容进行推理、思考,最后进行语言整合后,描述出来。
学生大多都是“空着不做”完成答题。
4.缺失理解监控。
对于以上题目作答的正确性,学生极少会加以判断、甄别,给予及时性修改。
没有完成个体在阅读过程中的认知过程。
1.4解析元语言意识在阅读理解中匮乏原因听障学生元语言意识的匮乏,探究原因,发现与阅读呈现方式,也就是听觉、语言表达的障碍性,有直接关联。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特点研究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然而在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汉语阅读障碍儿童所表现出的认知特点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认知特点的角度探讨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独特情况,并尝试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帮助这些儿童更好地进行第二语言学习。
一、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1. 阅读障碍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汉语阅读障碍儿童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出现阅读困难的儿童,他们的阅读能力远远低于同龄儿童。
这种阅读障碍不仅影响了他们在汉语的阅读学习,同时也会对其进行第二语言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时,由于其阅读能力的不足,可能会出现理解能力差、阅读速度慢、词汇掌握不全等问题,这对其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都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2. 认知特点的影响1. 个性化教学针对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第二语言学习,教师需要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困难,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2. 多感官教学在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时,通过多感官教学可以提高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学习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语言知识。
3. 渐进式教学针对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第二语言学习,教师可以采取渐进式教学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确保他们能够逐渐掌握语言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 鼓励和支持对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时,教师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和支持,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5. 合作学习通过针对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帮助这些儿童更好地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者们和教育工作者们能够共同努力,深入研究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特点,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教育手段。
收稿日期:2017-09-10作者简介:纳莹(1992-),女,宁夏银川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习困难儿童认知与干预;赵微(1965-),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学习困难儿童认知与干预、学前儿童语言获得与发展、双语儿童的特点。
语素意识对汉语阅读障碍影响研究的促进与不足摘要:文章通过对汉语特异性的概述将问题引至语素意识和汉语阅读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语素意识的研究进行了较为详实的综述。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语素意识研究在筛选标准、被试特征、测验选材、控制变量、阅读指标方面存在问题,导致研究结果的不可推广性。
文章根据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语素意识;汉语阅读;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中图分类号:G7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8)01-0093-05(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00)纳莹赵微∗∗∗第38卷第1期绥化学院学报2018年1月Vol.38No.1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Jan.2018阅读障碍是学习困难的一种类型,通常将其分为获得性阅读障碍和发展性阅读障碍,前者是指脑疾病或脑创伤引起的阅读障碍,后者是指在个人智力、教学条件和努力程度正常,且没有明显器质性缺陷的情况下出现的意外性阅读障碍。
[1]当阅读障碍渐渐被西方国家所重视时,心理学家们并不认为这种障碍大量存在于亚洲国家。
他们将阅读发生率的不同解释为是由不同的书写系统造成的,认为阅读障碍在表意文字系统中出现的概率足以忽略不计。
Stevenson 等人为了考证以上说法的有效性,构建了可以在中、日、美三国实施的同质阅读测验,并且采用了一系列认知测试对三国儿童进行大样本量的筛查,结果发现汉语和日语中同样存在阅读障碍。
[2]相对于印欧语系的人来说,汉语具有如下特点:1.含有大量的同音字和同形字,同形字的声调可以区分其意义;2.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同时对应一个语素;3.形声字占其中的80%,学习者根据形旁和声旁提供的线索可以得出汉字的发音和意义;4汉语中的复合词通常由两个或多个先前学过的语素构成。
《【语素意识在儿童汉语阅读中的作用】语素意识》摘要:bl rlgl kll v r rvl x Rg rg rlr rl 000, 9~5,rlgl r ql r g lr′ rr rg rl l lg, 003, 95 73~75,r rb lr lr′ rg q rl ggl L Klr blr 00摘要考察了语音识、语素识和命名速儿童汉语作用结发现语素识和命名速对汉命名组词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而语素识和语音识对音识别具有显著预测作用语素识是唯显著预测两种不任认知变量对障碍儿童所存缺陷进行分析结发现76%障碍存语素缺陷;相比下分别有3%和%障碍存语音缺陷和命名速缺陷结表明汉语语素识儿童具有重要作用语素缺陷有可能成儿童汉语困难主要原因关键词语音识语素识命名速障碍分类B85前言英语发展研究已发现了至少三认知变量与有密切关系研究者都发现语音识对有预测作用即般公认语音识是预测正常发展重要指标[]语音加工缺陷是英语障碍普遍存缺陷除外人们还发现了命名速和语素识等与有关因素虽然研究者对命名速作用质还不十分清楚但已有研究发现了命名速对预测作用以及障碍命名速缺陷[]英语语素识与关系研究所得到结并不完全致有研究者认对英语儿童有重要作用因素是语音识控制了语音识作用以语素识对儿童就不起作用了[3];有研究则提出了相反证据认语素识虽然和语音识有关但并不从属语音识[]也有研究者认语素识对作用至少可以表现以下五方面了系统;使者更准确和更流利地出或写出长复合词;减少儿童对语境依赖;促进口头和面词汇学习促进句法分析和理这方面研究也越越研究者所关[5]汉语作表义影响其发展重要因素和发展性障碍特是什么?虽然研究者已发现了语音识对汉语作用和障碍儿童语音缺陷和语音提取(命名速任)困难[6,7]近年越越多研究者报道了语素识对汉语儿童具有重要作用[8,9]并且有研究者认它作用超语音识对作用[9]那么与其它两种对有作用语言变量相比语素识贡献如何?语素识对不方面是否都存影响?如语素识确汉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那么障碍儿童语素缺陷比例有多少以及有语素缺陷儿童困难程如何?这是研究着重关心问题研究采用部差异较群体研究被试包括正常儿童有障碍但智力正常儿童以及智力轻微落儿童以探讨语素识汉语儿童和障碍作用研究方法被试北京市郊两所普通学5、6年级学生75人进行标准化汉识量测验和瑞推理测验(张厚粲985)选出识量水平至少低龄正常儿童5年级(即识量水平分别35和5年级以下)、智力正常(5%~95%)儿童56人作障碍组了扩被试部差异性我们也选择了智力分等级0%以下儿童7人作般能力落组这其包括识量正常被试8人、识量达到障碍组标准9人另外选择了两测验都正常9人作正常控制组共5人见表研究程序测验操作分两阶段阶段别测验包括语素识、命名速和命名组词测验二阶段团体测验包括语音识测验和音识别测验等两阶段隔周全部测验分认知能力和测验两部分其认知能力测验包括语音识测验、语素识测验和命名速测验;能力测验包括命名组词和音识别测验认知能力语音识测验测量被试操纵语音识能力给被试口头呈现三音节让被试挑出三音与众不并把答案写纸上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不三分测验每测验有项目共有36项目例如口语呈现kbb让儿童挑出声母与其他两不音节并把序写题纸上语素识测验测量儿童对词里义辨别口头给儿童呈现词让儿童产生和目标词思相词和与词思不词如给儿童提供目标词“草地”让儿童产生和“草地”里“草”思相词如草;与“草地”里“草”思不词如草率满分30分命名速测验测量儿童动化语言加工能力实验材9、、、7、6五数每数重复八次共有8行每行5数每行5数排列顺序都是不被试任是尽快地并准确地出这些数共有次测验记录所测验命名组词材全部课五年级学生用材选前八册学课六年级用材选前十册课两年级用有5%是相共有56汉音识别材全部课五年级学生用材选前八册学课六年级用材选前十册课两年级69%用是相这任是给儿童呈现双词其是以拼音形式给出面呈现两音让儿童选出和这词另组成合适义每年级有5词如“á皮玩顽”所选词都是预先评定被认口语比较熟悉词3结与分析3认知变量和测验描述统计了了整群体分布情况我们计算了全体被试各种认知能力和成绩平数和标准差结见表3认知变量和成绩相关因不任因变量单位是不因所有任成绩都化标准分数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对所有被试认知变量和成绩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从相关分析可以看到语素识、语音识和命名速三认知变量与不测验都有显著相关两测验有较高相关语素识与其他两认知变量有等程相关与两项测验相关较高(见表3)但是三认知变量对相对贡献以及不测验认知变量贡献是否相从相关分析是无法知道33认知变量对汉作用了考察三认知变量对相对贡献我们以三认知变量和智力作变量分别以不任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见表)结表明当以命名组词分数因变量只有语素识和命名速两因素贡献是显著其语素识贡献命名速贡献当以音识别分数因变量只有语素识和语音识对音识别分数有显著贡献语素识贡献也语音识贡献两不测验分别代表了不侧面结表明每种任语素识有显著贡献而且语素识贡献都其他认知变量证实了语素识与汉语儿童密切关系由我们选择被试智力、能力上差异比较因语素识作用反映了整被试群体特性3语素缺陷障碍比例了进步说明语素缺陷和障碍关系我们以控制组平数和标准差标准计算了三认知测验和两测验上每体Z分数选取5作缺陷标准[0]因两测验有很高相关我们把两成绩Z分数平作合成分数选出了合成分数低5被试作有严重缺陷者共有9人并对有严重缺陷者所存认知缺陷进行分析(见表5)结表明所有障碍具有语素缺陷人数69人占全部有严重缺陷者76%;有语音缺陷人数39人占3%;有命名速缺陷人数37人占%了进步观察语素缺陷和成绩关系我们又把被试分成两组因全部缺陷组成绩明显低其他组而且这组包含了全部缺陷因我们分组候把这部分被试排除外只分析存部分缺陷被试按照被试有无语素缺陷(Z分数低控制组5)把被试分成两组组是有语素缺陷组组是无语素缺陷组对他们合成分数进行检验结表明语素缺陷组分数(59)明显低没有语素缺陷组(359)两组差异显著(73)77<00讨论不任虽然都涉及词汇形、音、义加工但它们侧重可能有所不命名组词是形刺激下通达并产生语音程音识别任是形、音、义作用下实现对形再认;这些任考察目不提供输入刺激多少也不因他们所包含基加工程也不尽相我们对不侧面都进行了测验结表明无论哪种任语素识和它们都有较高相关而且语素识和以前预测发展任如语音识、命名速等也有等程相关多重回归分析可以看到不任对变量要是不对命名组词任贡献显著是语素识和命名速;对音识别任贡献显著是语素识和语音识语素识不论命名组词还是音识别任作用都是显著而且它对贡献超其他因素这些结都提供了强烈证据说明语素识对成就作用有研究者认[8]相对其他正法而言汉语儿童对义敏感性可能对其发展有更特殊作用因汉语里语音线相对更不可靠也更不明显以往获得研究研究者使用了不语素识任也得到了类似发现[8]进步分析障碍语素缺陷发现全部障碍有76%儿童表现出了语素缺陷是所占比例而语音识和命名速缺陷只占3%和%前人没有考虑语素识作用研究[0]发现57%障碍表现了命名速缺陷因认命名速缺陷是汉语障碍儿童主要缺陷类型我们研究也发现了类似比例命名速缺陷但是和语素缺陷比例相比命名速缺陷比例就多了可以说语素缺陷是汉语障碍普遍存种缺陷语素缺陷可能成汉语障碍主要缺陷类型对有语素缺陷和没有语素缺陷被试成绩分析结显示有语素缺陷被试成绩明显低没有语素缺陷被试暗示了语素缺陷对影响虽然目前还不能精确地说明语素识和相影响机制但是结合整群体和障碍群体特我们看到语素识确汉语儿童和障碍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参考献Br klr,(), lgl r lr, lll, 99 rlbBr , b rl g l rg q Rg rg rlr rl 00, 5 09~63 ll b lgl rlgl r r grr l lg 993, 77~95g , , V rl b rg bl rlgl kll v r rvl x Rg rg rlr rl 000, 9~55 g Rl rlg r lgg kll lr kll rk gr rr rk rgr rr rl l lg, 003, 95 730~76 , Br lgl kll r r lrg r , vll lg, 997, 33(6) 9~957 , L g lgl r vll lx Lrg vl r, 999, () 73~868 Brg , , Z B, l rlgl r ql r g lr′ rr rg rl l lg, 003, 95 73~759 r L , g R , Zg lg r rb lr lr′ rg q rl ggl L Klr blr 000 , , g gv rl ll vll lx vll lg, 00, 38() 53~553相关热词语素汉语识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作为语音加工技能的重要成分—语音意识,无论在拼音语言系统(如英语)还是非拼音语言系统中(如汉语),在儿童读写获得中均具有重要作用(Ho & Bryrant,P,1997;hen-Huei LIAO和Bor-Chen KUO,2011)。
语音意识与阅读之间存在的关系在正常儿童的双语阅读中也获得了支持(Stuart,1999,2004)。
大量关于正常儿童的研究结果表明汉语语音意识和英语语音意识之间存在相互迁移的关系(Tsai和Liao,2010)。
语音加工技能的跨语言迁移表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语音缺陷会影响其相应的英语语音技能发展,进而导致英语阅读困难(Ho和Lai,1999;Kevin Kien Hoa Chung和Connie Suk-Han Ho,2010),对阅读障碍儿童双语研究的结果(Connie Suk-HanHo和 Kin-Man Fong,2005;)普遍支持了不同文字系统存在的语音中心缺陷假说(Perfetti,Zhang和Berent,1992)即双语阅读障碍者一种语言出现的语音缺陷会迁移到另一语言,进而导致两种语言的阅读困难。
从语音加工技能的重要维度—语音意识各成分缺陷与双语阅读关系的角度探讨的较少,尽管在正常儿童第一语言语音意识与第二语言语音意识和阅读存在的迁移关系有所证明,但以阅读障碍儿童为被试探讨语音意识各成分缺陷与双语阅读关系方面的研究,尤其是第二语言对第一语言的影响,以及一致性迁移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一、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界定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简称为DD)是指某些儿童具有正常的力水平和接受教育的机会,没有明显的神经或器质上的损伤,却在标准阅读测上的成绩显著低于正常读者。
难以获得有效的阅读技能,在阅读方面出现特殊学习困难状态(Habib M,2000)。
二、语音加工缺陷与发展性阅读障碍Wagner,R.K.&J .K.Torgesen等人(1987)指出语音障碍指语音意识、工作记忆中的语音编码和词汇通达中的语音编码障碍。
阅读障碍(阅读困难)的症状和表现阅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然而对一部分人来说,阅读却可能成为一种困难。
这种困难被称为阅读障碍,也叫做阅读困难。
阅读障碍是指在阅读文字时,个体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学习和认知问题。
本文将探讨阅读障碍的症状和表现。
1.字认知困难阅读障碍的一个主要症状是字认知困难。
这表现为个体在阅读时对字母和单词的辨认和理解有困难。
他们可能常常错读或颠倒字母的顺序,无法准确地辨认不常见的单词。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理解文章内容时产生困难并且阅读速度较慢。
2.音节辨别困难另一个常见的阅读障碍症状是音节辨别困难。
这意味着个体在阅读时无法正确地辨认和区分单词中的不同音节。
他们可能会混淆或省略其中的音节,使得对整个单词的理解产生困难。
3.词汇理解问题阅读障碍的个体还可能面临词汇理解问题。
这意味着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对词汇的理解有困难。
他们可能无法正确理解词汇的含义,常常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测其意思。
这导致他们在理解文章整体意思时产生困难并且阅读效率受到影响。
4.注意力分散阅读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注意力分散的症状。
他们在阅读时往往不能持续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和走神。
这使得他们无法长时间地专注于阅读任务,并且经常需要重复阅读以加强理解。
5.阅读理解困难最明显和常见的症状之一是阅读理解困难。
这意味着阅读障碍患者在阅读文本时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和主旨。
他们可能对文章的重点和细节理解有限,导致在阅读理解上存在困难。
6.阅读速度慢阅读障碍患者通常阅读速度较慢。
由于他们在字认知、音节辨别和词汇理解上的困难,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阅读和理解文字。
因此,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阅读速度明显减慢。
7.阅读焦虑阅读障碍还经常伴随阅读焦虑。
个体可能因为在阅读方面遇到了困难而感到沮丧和压力。
他们在面对阅读任务时可能表现出紧张、焦虑和抵触情绪,这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阅读表现。
总结:阅读障碍患者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了字认知困难、音节辨别困难、词汇理解问题、注意力分散、阅读理解困难、阅读速度慢以及阅读焦虑等症状和表现。
发展性阅读障碍语音缺陷的脑科学研究及对阅读教学的启示摘要阅读障碍语音缺陷是阅读障碍的关键原因之一。
脑科学研究发现,拼音文字系统中阅读障碍者在语音加工的神经机制上存在缺陷,相关脑区包括颞一顶一枕联合区和额下回;而汉语阅读障碍者语音加工时,激活的脑区和拼音文字系统阅读障碍者激活的脑区不同,涉及左额中回和右脑一些皮层。
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阅读教学建议。
关键词阅读障碍语音缺陷,脑机制,阅读教学。
1发展性阅读障碍中的语音缺陷1.1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定义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是一种严重的学习障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3)ICD-10的定义标准。
发展性阅读障碍是指个体在一般智力、动机、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等方面与其他个体没有差异,也没有明显的视力、听力、神经系统障碍。
但其阅读成绩明显低于相应年龄的应有水平,处于阅读困难的状态中。
近年来,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以拼音文字为母语的儿童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检出率在10%左右,舒华等人的研究发现使用汉语的儿童也存在阅读障碍。
且其发生率与拼音文字系统中的阅读障碍发生率相当接近。
1.2发展性阅读障碍中的语音缺陷自从1917年Wood以“字词盲”(wordblindness)提出儿童阅读障碍以来。
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在近一百年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假说。
其中,语音缺陷理论得到了大多数研究者的支持。
当前。
大部分研究者认为,语音缺陷是在拼音文字中阅读形成障碍的核心,是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语音缺陷理论主张:发展性阅读障碍是由于儿童不能对言语的语音结构进行有效地知觉和操纵,进而不能掌握文字中的形一音转换规则,导致他们阅读技能落后。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语音缺陷研究的深入。
发现语音缺陷包括了语音意识障碍、解码障碍、词汇译码障碍以及语音表征障碍等。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也存在相似的缺陷。
2005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参评论文编码:01F000题目:注重语音意识培养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语音意识的概念、语音意识对英语语言能力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语音意识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汉语儿童的语音意识培养方法。
语音意识在西方教育心理学是一个研究的热点,几十年的研究表明:英语的语音意识对英语语言能力有很大影响,而且语音意识通过一定的训练可以得到加强。
在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二外语的学习过程中,语音意识同样发挥作用。
主题词:语音意识单词认知阅读能力单词拼写1注重语音意识培养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贾秀玲一、引言众所周知,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困难,特别是阅读困难。
其实,即使在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也有多达17-20%的学生存〔1〕在阅读障碍。
近20多年来,对阅读障碍的研究大多围绕着语言能力中的语音能力而展开。
语音意识作为语音能力之一在阅读中〔2〕起着重要作用。
“语音意识”一词开始出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BradleyandBryant,1983),在九十年代以引人注目的速度迅速发展,广为人知,并相继出现了大量此方面的专著、专刊和实验研究,同时在教育和语言病理学方面广泛应用,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
这些研究大多是围绕语音意识与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的。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了拼音文字的语音意识与语言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词语短时记忆和阅读能力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英语国家,如: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语音意识的训练和培养已经成为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遗憾的是我国有关语音意识的研究还很薄弱,我国的教育者在实施英语教育之时,没能给予语音意识应有的重视,这或许就是我国英语教育不甚成功的原因之一。
"二、语音意识的概念什么是语音意识?研究者们看法并不一致。
Tunmer等认为,语音意识是对言语语音片段的反映与控制能力。
Treiman认为,语言意识是对任一种语音单位的意识,包括音节、音位和韵脚意识。
汉语阅读困难学生语音意识与视觉空间认知的实验研究【摘要】:语音加工障碍与视觉空间加工障碍之争一直是阅读困难基本认知加工过程研究的热点问题。
对汉语阅读困难语音意识与视觉空间认知特征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鲜有结论的汉语阅读困难语言与非语言加工障碍的争论有所探讨,也将有助于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阅读困难认知加工普遍性特征,从而为阅读困难的评估与教育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采用了分割任务法,删除测验法、视觉暂留技术以及跨距测验等经典实验范式,通过对汉语阅读困难、正常学生、听力损伤学生的比较实验研究,探讨了汉语阅读困难学生在汉语语音音素水平、视觉加工速度、视觉加工时间以及视觉工作记忆等方面的特征。
本研究第一部分系统回顾了中外阅读困难认知加工过程研究、特别是阅读困难语音意识与视觉空间认知能力研究的基本历程、研究方法、研究分歧与当前的热点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整体构思。
本研究第二部分包含八个系列实验,并通过与正常学生和听力损伤学生相比较,着重探讨了汉语阅读困难学生语音意识与视觉空间认知特征。
实验1-5采用分割任务中的音素辨认、音位识别以及声音、语音辨认、声调辨认等实验,探讨汉语阅读困难语音意识的特征。
实验1-3探讨了汉语阅读困难学生汉语语音音素识别和音位辨认等语音意识的基本能力。
研究发现汉语阅读困难学生语音意识明显不如正常学生,证实了汉语阅读困难学生的确存在语音意识障碍,获得了与西方拼音文字阅读困难研究一致的结果。
实验4通过声音感知与语音感知实验,证实了汉语阅读困难语音意识障碍不是源于一般的听觉感知障碍,而是一种特定的语音加工障碍。
实验5采用听音辨图法探讨了汉语声调对阅读困难的影响,没有发现阅读困难儿童存在汉语语音声调的辨认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阅读并不受方言影响的原因。
本研究对汉语阅读困难学生语音加工特征的探讨,证实了在汉语阅读困难语音意识障碍的存在。
这一结论,不仅是对为数不多的汉语阅读困难语音意识研究的发展,也从非拼音文字语言体系证实了语音意识障碍是阅读困难的特征之一。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特点研究
随着国际交流和多语言环境的普及,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学习第二语言时面临着一系列的认知特点。
了解和研究这些认知特点,对于教育者和研究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具有较低的听说能力。
由于汉语阅读障碍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儿童在学习第二语言时通常面临听说能力不足的问题。
他们可能难以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的语音和语调,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第二语言学习中需要特殊的教学策略。
针对他们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困难,教育者需要采取特殊的教学策略来帮助他们学习第二语言。
可以通过图示和实物等可视化的学习材料来辅助他们的记忆和理解。
还可以通过音频资料和口语练习等方式来提升他们的听说能力。
第四,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第二语言学习中需要积极的环境和支持。
教育者和家长的支持对于这些儿童的第二语言学习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动力。
提供一个充满挑战和机会的学习环境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具有较低的听说能力,较大的学习难度,并且需要特殊的教学策略和积极的环境和支持。
了解和研究这些认知特点,对于教育者和研究者来说都有助于提高这些儿童的第二语言学习水平,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主要亚类型分析摘要采用语音意识测验、语素意识测验、正字法意识测验和快速命名测验对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和阅读水平匹配组儿童进行测验。
采用标准差切分法对阅读障碍的主要亚类型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具有语音意识缺陷的人数比例最大,其次是正字法意识缺陷。
结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主要亚类型为语音意识缺陷和正字法意识缺陷,快速命名缺陷和语素意识缺陷在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中存在,但只是次要缺陷。
关键词发展性阅读障碍,阅读障碍亚类型,语音意识。
1.引言发展性阅读障碍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教育及社会文化机会,没有明显的神经或器质上的损伤,而难以获得有效的阅读技能,在阅读方面表现出特殊的学习困难状态(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2001)。
西方关于拼音文字阅读障碍的研究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如语音障碍理论、小脑缺陷论、巨细胞缺陷理论等。
汉语不同于拼音文字,汉字是表义文字,形义之间联系密切,而且汉语中的同音字居多。
因此汉语阅读障碍的形成原因可能更加复杂。
对汉语阅读障碍的认知行为研究发现,与拼音文字一样,汉语阅读障碍个体也存在语音加工的缺陷(Ho,Law,& NG,2000;姜涛,彭聃龄,1999)。
Chen,Shu,Wu和Anderson(2003)的研究提出了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三个主要亚类型,分别是视觉一空间过程缺陷(36%)、言语过程缺陷(35%)和混合缺陷(29%)。
Ho,Chan,Tsang和Lee(2002)对几种相对比较普遍的认知缺陷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汉语阅读障碍中快速命名是最重要的认知缺陷,其次是正字法加工缺陷和视觉加工缺陷,但语音意识和记忆缺陷是4种认知能力中最不明显的缺陷。
吴思娜、舒华和王彧(2004)对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实施了一系列言语和非言语认知测验,以考察汉语阅读障碍的亚类型及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聚类的方法得到了相对同质的七种亚类型,即全缺陷组、空间缺陷组、语素-语音-短时记忆组、全语言缺陷组、语素快速命名-短时记忆组和两个正常组。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小学生语素意识特点研究《汉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了解汉语使用的复杂结构,一项研究着重分析了发展性阅读障碍小学生的语素意识特点。
研究发现,阅读障碍小学生对汉语语法特点和意义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发展性阅读障碍小学生的语素意识特点,表现在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上。
由于汉语的复杂性,小学生会遇到很多障碍,在理解语言时会出现困难,使他们无法透彻地理解语言的结构。
例如,他们很难识别语言的范畴和原始的意义。
此外,小学生会出现复杂性和精确性的语法问题,比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介词短语,宾语从句等,这些问题都会对理解带来困难。
其次,阅读障碍小学生在理解语义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汉语具有双重语义,语义密集性,这使得汉语的意义更加抽象和复杂,小学生理解汉语语义时会遇到困难。
此外,小学生很难理解汉语的成语,这也是汉语语义理解的一大障碍。
此外,汉语的修辞手法也会带来理解的困难,小学生缺乏修辞知识,理解汉语文本时会存在很多局限性,并且容易产生歧义。
总之,发展性阅读障碍小学生对汉语语素意识特点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他们在理解语法特点和意义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从而影响他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学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改进汉语教学,使其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一种更为友好的学习环境,使小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汉语的结构和意义,提高汉语
阅读水平。
小学儿童句法意识、语音意识与阅读理解成绩的关系Ξ陈宝国ΞΞ 陈雅丽(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摘 要 本文考察了小学二年级和四年级儿童句法意识、语音意识与阅读理解成绩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对于二年级学生,句法意识预测了词汇理解和句子理解的成绩;语音意识预测了课文理解的成绩。
对于四年级学生,句法意识预测了词汇理解、篇章理解的成绩;句法意识和语音意识预测了句子理解的成绩。
结果表明,句法意识和语音意识是影响小学儿童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语音意识对阅读理解成绩的预测作用不如句法意识的预测作用稳定。
关键词:句法意识 语音意识 阅读理解1 引言 近几十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元语言意识在儿童阅读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元语言意识包括语音意识、语素意识、句法意识等。
以往国内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探讨语音意识在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上[1,2,3,4],但是儿童的阅读是一种高水平的信息加工过程,它不仅需要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还需要句法知识把句子中的词语按照一定的规则整合起来才能获得相应的意义。
因此,儿童的句法意识在阅读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句法意识与语音意识在阅读能力发展中作用的关系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
句法意识一般是指理解句法规则和操纵、控制句法规则的能力。
关于语音意识和句法意识在儿童阅读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假设。
语音限制性假设认为,语音加工的缺陷是阅读成绩差的主要原因[5]。
语言信息的加工是从语音加工单方向向上到达句法和语义的加工系统。
当语音加工存在缺陷时,它就会成为整个信息加工的瓶颈,从而阻止了信息向更高级加工水平的传递。
根据该假设,句法加工缺陷是语音加工缺陷的副产品。
语音加工与阅读成绩间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语音加工的困难干扰了拼写—读音对应关系的获得,因此导致高水平的语言加工的失败。
语音限制性假设得到了一些实验的支持[6]。
但是另外一些研究不支持语音限制性假设[7,8]。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特点研究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以下简称阅障儿童)是一类面临学习困难的儿童,他们对语音、文字和语言中的某些方面表现出不正常的理解、表达和运用。
对于阅障儿童来说,学习一门外语的难度无疑比正常儿童更大。
因为他们必须面对多个阅读和语言障碍,而这些障碍可能来自于各种认知特点。
本文将探讨阅障儿童在第二语言学习方面的认知特点,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支持他们的语言和阅读学习。
一、注意力问题阅障儿童通常具有注意力集中障碍,这可能影响他们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表现。
特别是在没有针对他们需要的支持和资源的情况下,这些儿童可能会很快失去兴趣,无法坚持学习第二语言。
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来帮助这些儿童保持注意力,例如教师可以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图书和视觉提示,以提高他们对第二语言的兴趣和理解。
二、记忆困难阅障儿童通常具有在记忆和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这也可能导致难以学习第二语言。
由于语言学习涉及大量的记忆和理解,因此阅障儿童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可能会遇到这些困难。
为了帮助这些儿童,教师可以使用多种视觉和口头提示,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词汇和语言规则。
三、语言转换问题在学习第二语言时,阅障儿童通常会遇到语言转换问题。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阅读或语言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很难同时处理两种不同的语言。
在教授第二语言时,教师应该采用别样的方法来,以帮助阅障儿童更好地处理语言转换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和视觉提示来帮助他们理解词汇和语言规则。
四、表达和交流能力阅障儿童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可能会遇到表达和交流能力的问题。
他们可能会很难明白所学的语言规则和词汇,甚至难以正常交流。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在不断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正常的交流活动中,如用它们创造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
在活动中,阅障儿童可能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语言规则和词汇。
总之,阅障儿童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存在的认知特点,可能是为他们带来不便的,因此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以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障碍。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特点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语种环境的学习已经越来越普及,针对不同国家的儿童而言,他们需要掌握多种语言进行沟通。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阅读障碍儿童面临更多的阅读难题,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第二语言。
而对于这些阅读障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特点进行研究,对提高其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阅读障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特点在语音和语音制约方面存在问题。
阅读障碍儿童通常在处理语音方面存在困难,而对于第二语言学习,他们需要掌握新的语音系统及其规则,进一步增加了学习难度。
因此,针对其语音认知特点,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语音练习,并为他们提供与包括口音、发音等相关的各种信息。
其次,阅读障碍儿童在语音分析和词汇学习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些儿童通常存在于语音上下文中的能力欠缺,而且他们更难以听到具有清晰发音的音节。
在他们学习新的语言时,由于新语言的发音规则和语音上下文与他们平常听到的不同,他们往往更容易出现错误,进而也可能增加他们对第二语言的阅读理解难度。
在这一方面,针对词汇学习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生词,同时为阅读规定有序、有节奏的节奏,帮助他们理解新语言中的单词和短语的含义。
最后,在阅读障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特点方面,他们往往具有更好的视觉结构特点。
阅读障碍儿童在阅读过程中通常更注重视觉支撑,因此他们的视觉结构方面会表现出非常突出的特点。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通过对视觉结构的操练加以利用,可以帮助阅读障碍儿童对语言中的文字更快地掌握,并且有助于他们对语音的音调和情境等因素的理解。
总之,针对阅读障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语音练习、多方式的词汇练习、注重视觉结构等等,进一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新的语言。
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应该尤其注重与孩子们的沟通,让孩子们放慢听力效果,更好地理解语言。
只有这样,阅读障碍儿童的第二语言学习,才能更加得到有效的提升。
阅读过程的语音障碍
语言学习是一个听、说、读、写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体学习效果。
一般来说,如果听语能力落后,就会出现说话的落后,进而还妨碍阅读。
因为阅读最初总是由朗读而发展起来的,最初,儿童不会默读,主要由发音而知字词的意义,只有到后来,朗读熟练之后,阅读才真正开始了。
听语能力落后的孩子通常有下面的表现:
1.听语文课时注意力不集中;
2.听过老师的话之后,要求重复;
3.一只耳朵对着说话人;
4.经常搞混相似的声音;
5.听大人讲话时表情紧张;
6.听讲时乱动,不能安静。
具有上述问题的儿童,可以进行听语方面的教育与训练,具体方法参见本书听觉部分。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有些阅读障碍儿童的根源在于听知觉而不是视知觉,所以,阅读问题往往要从听知觉方面寻找原因。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