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对城市发展的触媒效应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4
城市触媒理论策略分析报告一、引言城市触媒理论是指城市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提供机会和创造条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
本报告旨在分析城市触媒理论的策略,并探讨如何应用于城市的发展中。
二、城市触媒理论的核心思想城市触媒理论认为,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城市作为一个触媒,能够促进资源流动和信息传递,从而推动创新和发展。
城市触媒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思想:1. 提供机会:城市作为一个集结人才、资源和资本的地方,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环境,城市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创造条件:城市触媒不仅提供机会,还创造条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城市需要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高效的交通网络和便捷的公共服务,为居民和企业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3. 促进创新:城市触媒理论认为,城市是创新的源泉。
城市中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交叉融合,能够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城市需要打破行业壁垒,促进不同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三、城市触媒理论的策略分析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核心思想,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个策略,以促进城市的发展:1. 打造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创新园区和孵化器,提供优质的研发环境和创业支持,吸引创新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城市。
同时,鼓励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与创新,促进知识与技术的交流。
2. 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升交通、能源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效率。
优化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3. 增加人才吸引力: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培训资源,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同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吸引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和创新团队进入城市。
4. 推动产业升级:鼓励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领域转型升级,提升城市产业的竞争力。
同时,加强与其他城市和地区的合作,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
四、结论城市触媒理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推动城市的发展和创新。
基于“大事件”驱动的城市空间效应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陆慧怡【摘要】从大事件营销的角度对南通市新城区的发展进行分析,指出南通市通过省运会这一大事件,激活周边地块的价值提升并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对地区发展形成显著的触媒作用。
这一过程为南通新市级中心周边地区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通过促进地区功能完善和城市结构整合,为城市长期发展提供持续强大的推动力。
实证研究表明,不仅仅是大城市,二、三线城市也可以通过大事件的机遇实现地区腾飞,大事件营销正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推动城市发展的政府手段。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urban district in Nanto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vent marketing, points out that the 16th Provincial Sports Games of Jiangsu is the driving force for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new urban district. By hosting event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the value of neighboring area can be increased. With a chain reaction, mega-event wil produce a significant catalytic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urrounding areas. This process can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function of promoting regional and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structure, for the long-term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cities provide continuing strong driving force. Through the empirical research shows that not only big cities, the second-tier and the third-tier cities can also use the opportunity of big events.【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2页(P168-169)【关键词】大事件;南通新城区;空间效应【作者】陆慧怡【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大事件(mega-event)是指对城市乃至国家产生重大社会和经济影响的事件,它往往会极大地促进举办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创造出非同寻常的知名度。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下的大事件对城市的影响王欣宜(北方工业大学,北京石景山100000)纵观城市发展的历史,基本上每一次大事件的开展都对所在城市产生不容小觑的影响。
在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重大事件”已经成为城市政府不可回避的一个概念。
就我国而言,昆明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南京的“世运会”、北京的“奥运会”、上海的“世博会”……所取得的成功已经足够让大事件对城市的影响得到广泛关注,让各类城市对大事件的举办注入了极大的热忱。
而任何一个即将或正在筹备或已经承办大事件的城市,都应该全方位认识到从筹备到举办的过程中大事件对城市带来的影响,才能借此机会,把握住机遇。
大事件;城市触媒;影响经济基础来实现,另一方面,大事件从筹备、举办到后期利用的过程都可以促使或推动城市物质经济的良好发展。
2城市触媒城市触媒理论起源是由美国城市设计师韦恩奥图和唐洛在1988年发表的《美国都市建筑———城市设计的触媒》一书中提出。
该书由5个章节组成,从美国典型城市的设计开发案例入手,剖白他们对都市设计与其后续发展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过程,并提出了城市触媒的概念以及作用机制。
其理论最主要的特征是描述如何从树立目标到最终实现的过程。
2.1城市触媒的定义“触媒”也被称为催化剂,《辞海》中对触媒的解释是:比喻促进事物变化的媒介。
“触媒”一词来自于一个化学方面的概念,指一种小计量使用的,与反应物相作用的物———以改变某些化学进程的速率为作用,且反应过程中其本身不被消耗。
百度百科对于城市触媒的定义为:指促使城市发生变化,并可以改变城市发展速度的元素。
通过这种元素的引入,在城市间发生“链式反应”。
从而使城市的发展按照人的意志进行持续、渐进的变化。
在韦恩·奥图(Wayne Atton )和唐·洛干(Donn Logan )所发表的《美国都市建筑———城市设计的触媒》一书中提出了在城市中激发与维系城市发生化学反应的“触媒体”可能是一间书店、一个公园或一个商业综合体;也可能是一个新的地铁站、剧院或重新改造过的开放空间;或者是小规模的、特别的实体,如一组雕像或广告牌,后又引申为亦可能是一种思潮、一个城市事件等等。
城乡规划·设计2021年11月第18卷总第410期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98大事件驱动城市创新发展——西安体育中心周边地区概念规划设计党旭尧,韩宇婷,初 凡(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作为越来越有影响力的最大发展中国家,许多国际大事件纷纷“落户”我国,如何利用、改善大事件后的城市功能及结构,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针对以西安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核心的城市大事件带动的区域发展进行策略研究,并结合城市触媒理论对规划设计提出针对性意见与建议,希望对大事件后的城市规划设计有所帮助。
关键词:奥体中心;全运会;大事件;城市触媒[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33.28Urba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Driven by Major Events —— The Conceptua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Xi’an Sports CenterDang Xuyao, Han Yuting, Chu Fan(School of Architecture,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1,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 has become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A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that is increasingly influential, many major international events have “settled” in our country. How to use and improve the city’s function and structure after major ev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his paper conducts strategic research o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driven by urban events with Xi’an Olympic Sports Center as the core, and proposes relevant targeted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combined with urban catalyst theory, with a view to be helpful for the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after the major events.Key words: Olympic Sports Center; National Games; major events; urban catalysts现代城市举办大事件的目的已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它对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组和“推销”城市有着重大的意义,这往往成为引导城市转型的诱因。
刺激与引导城市衰落空间更新。
在城市空间整体发展目标指引下,以重大事件为短期的城市更新触媒点,通过对城市衰落空间开发、建设与更新,改变其社会结构并带动其后续发展。
重大事件通常关联特殊时间节点,通过计划关键时间点建立预期的、阶段性的城市衰落空间发展目标。
重大事件通常关联特殊城市空间节点,城市更新情境下重大事件通常选择在经济价值衰落、社会价值衰落与物质环境衰落等多因素叠加的城市空间。
例如,与第二产业密切相关的衰落的工业制造业区、港口码头区、配套的贫民生活区等。
2.1休闲型重大事件休闲型重大事件多以休闲旅游类事件为依托,为重大事件参观者提供观赏、娱乐、旅游等类型的休闲活动。
例如,2021年江苏省第十一届园艺博览会选址南京汤山水泥厂及矿坑旧址,它是中国最早一批民族工业水泥厂。
20世纪80年代,水泥厂生产线老化致使产能下降。
在衰落的工业生产空间举办园艺博览会这一休闲型重大事件,以此作为更新手段激活废弃的空间资源。
水泥厂房、水泥仓筒等空间元素被更新为书店、博物馆、美术馆、文创艺术空间等具有吸引力的生态休闲旅游场所。
2.2体育型重大事件体育型重大事件以重大体育赛事为依托,为参赛者提供与重大体育赛事相关的体育场馆、服务保障等功能,为观众提供与重大体育赛事相关的商业服务、旅游休闲等功能。
例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选址在石景山首钢厂区,它曾是中国最先进的、产量最大的钢铁生产区。
2005年首钢厂区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其钢铁产业迁往河北省曹妃甸区并开启其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利用衰落的工业生产空间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重大体育赛事,以此作为更新手段激活废弃的空间资源。
冷却塔、高炉等空间元素被更新为比赛场馆、训练场所、办公培训区、生活配套设施等有特色的体育运动区及配套生活社区。
2.3文化型重大事件文化型重大事件以文化艺术活动为依托,利用文化艺术节等重大事件让文化艺术融入城市空间,融入城市社会摘要 在后工业社会,多种类型重大事件的举办通常关联着系统性城市更新战略目标。
大事件影响下城市道路环境整治规划探讨摘要: 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环境中,重大城市事件已经成为城市政府提升城市能级的战略性资源,我国诸多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过程中也无不对此倾注了巨大投入。
重大城市事件促成了城市发展轨迹的跃迁,也给城市规划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分析了重大城市事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以2013年沈阳市“迎全运”白塔大街街路环境整治为例,对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并提出整治措施。
关键词:重大事件;城市规划;整治措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区域性中心城市显著地表现出以重大城市事件的运作来整合自身禀赋和外来发展机遇的趋势。
同时,地方城市政府的领导权威、政策导向以及不断强化的发展信心给“大事件”的争取和运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在此背景下,城市规划作为一门政策性、实践性、综合性、空间性很强的工作,与重大城市事件的运作密切关联。
1 大事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大事件”往往指那些对一座城市或一个国家产生重大社会和经济影响的事件。
法国著名城市学家F.Ascher认为:“大大小小的事件不仅是城市活力的指示器,而且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制造事件’来影响城市的发展,因此事件也是城市活力的‘调节器’。
”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工具,“大事件”已成为一个频繁出现的关键词。
蒙特利尔、巴塞罗那、亚特兰大、巴黎、东京、卡迪夫等所有善于利用重大事件推动城市发展的事例都在表明:大事件虽不能最终成就一座城市,却可以让城市在短期内发生嬗变。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城市为“大事件”精彩上演而搭建的华丽舞台背后的那些恢弘建设和盛大庆典,往往会极大地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举办城市的知名度。
在重大城市事件的运作过程中,城市空间重组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据此,我们可将城市规划与城市大事件的关系划分为三种类型:(1)城市规划成为城市大事件运作全过程的保障手段以城市为主题的各重大事件要求城市规划贯穿于“事件前策划”、“事件运作”以及“事件后运行”的全过程。
浅析城市触媒在城市发展中的空间作用特征摘要:城市的发展需要相关理论的支持,不同时代背景下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论,城市触媒理论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走向成熟,通过对上海新天地的分析,浅析城市触媒在城市发展中的空间作用特征,望能探索出理论的精华,为探索出适合中国城市的城市触媒理论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触媒理论上海新天地空间作用0.引言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现实情况不同,同时也引发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理论探索,正是依靠着一步步的理论进步和实践探索,我们的城市才能拥有不断进步的动力。
城市触媒理论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基于对当时美国实际情况的分析,同时通过不断的实践验证及理论创新,该理论逐渐走向成熟,并且其特殊的空间作用机制使其在城市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城市触媒理论及相关概念研究1.1触媒与城市触媒如果要对城市触媒一词进行分析和研究,那么不得不先对“触媒”一词进行剖析。
“触媒”一词最早出现在化学领域,主要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可以促进化学反应速率而其自身在反应前后并未发生任何永久性物质变化的物质,在整个化学反应过程中对整个反应的促进作用被称为“触媒效应”,总体概括起来“触媒”一词其实就是催化剂的意思。
将“触媒”一词引入城市规划领域,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相结合也就产生了“城市触媒”一词。
“城市触媒”就是指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发展速度产生深刻影响甚至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要素。
相应的,城市触媒反应则可以理解为在城市中通过对城市触媒要素的植入与塑造,引起周边地区在空间结构、功能布局、环境质量等多个方面产生变化,进而逐步推进整个城市的发展与演变。
1.2城市触媒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美国的城市建设多采用了欧洲的城市规划理论,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产生相应的水土不服的状况。
为此,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建筑师韦恩·奥图、唐·洛干认为应当基于美国本土城市的现状,建立一套适应美国城市风格的城市规划理论。
大事件,企业家城市空间重构之利器?原创2016-04-18李凌月城市科学文摘编者按利用大型事件(如奥运会、世博会、和世界杯)复兴地区经济,招商引资在欧美已有很长的历史。
近年来,大型事件更是作为一种空间创新策略,被政策制定者引入城市发展。
世界范围内的大型事件申办热潮可从纽约、伦敦、巴黎、马德里等世界主要城市角逐2012 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中窥见一斑。
在中国,2008年以来的一系列大型事件助推了各大城市的第三轮城市更新。
随着2015年7月31日北京获得2022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成为全球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中国大城市借国际大型事件的城市转型之路亦进入新的阶段。
在西方,大型事件被视作一种企业家城市发展策略用以促进资本积累,这一逻辑是否适于中国语境?大型事件如何影响中国城市?本文试图做简要阐述。
本文由来源文献的通讯作者节选编译,内容较原文有删改。
文献来源Chan, R.C.K. & Li, L.* (2016). Entrepreneurial city and the restructuring of urban space in Shanghai Expo. Urban Geography, DOI: 10.1080/02723638.2016.1139909 何为企业家城市,缘何重构空间?企业家城市源于1970年代西方民族国家(nation state)在遭遇经济衰退后的新自由主义转向。
传统僵化的福特制规模生产向更加灵活的后福特制弹性生产模式转变,进而导致城市或城市区域尺度的空间成为资本积累的重要场所。
相应地,城市管治也从传统的都市管理主义(urban managerialism)向都市企业主义(urban entrepreneurialism)转变。
政治权力的尺度下移、以及国家管治机制变迁所带来的市场化和去监管化是企业家城市产生的重要原因。
除却对地方政府赋权,企业家城市亦包含支持后福特资本累积体制下新的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模式。
重大事件对城市发展影响研究综述库瑞【摘要】重大事件对城市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举办城市的知名度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具体地体现在以下八个层面:城市整体发展、城市空间、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生活、城市公共管理、提升城市形象与城市国际化。
%Festival & Special Event (FSE) has a far- reaching impact on developing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 ment and improving the social awareness of the host city, which can be found in the following eight aspects: its o- verall development, its spatial layout, its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it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s urban life, its public management, improvement on its image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期刊名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15)005【总页数】3页(P56-58)【关键词】重大事件;城市发展;影响【作者】库瑞【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西安7101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3重大事件(mega-event),即由政府主办或政府授权主办,需依靠一定的政府资源,在城市举办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有助于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活动。
它的特点包括国家级甚至国际级的影响力;政府直接主导或者间接引导;资金和资源的高投入;广泛的社会认知和参与;积极深远的社会反响和后续效应。
触媒理论视角下的马拉松比赛对合肥市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作者:黄武胜梁占歌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第21期摘要:大型赛事作为城市触媒理论的一个源头,推动着触媒理论的新发展。
马拉松赛事是一项参与人数众多、线路较长的室外运动项目,能够很好地宣传一座城市的悠久历史、人文风情,彰显一座城市的发展潜力、时代脉络。
通过文献资料梳理合肥市国际马拉松比赛的基本情况,指出合肥国际马拉松比赛对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文化、城市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触媒马拉松比赛城市发展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c)-0185-03“城市触媒”是指通过某一特定元素的介入,从而引发城市整体或局部产生变化的链式反应,进一步推动城市按照人们的意志持续渐进的发展。
大型赛事是城市触媒的源头,这个源头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个事件,通过源头去引发城市持续和连锁反应。
因此,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重大项目不仅是一项最终产品,而且还是一个可以刺激和引导后续开发的要素[1]。
大型赛事作为城市触媒不仅能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和未发展好的地区[2],对促进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改变城市的空间格局等各个方面均产生积极影响,最重要的是它对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发展进程起到了促进作用。
2014年合肥市开始承办国际马拉松比赛(以下简称“合马”),至今已承办四届,并升级为金牌赛事。
马拉松比赛是一项参与人数众多、比赛线路长、传播范围广、影响效益大的室外运动项目。
举办地都是围绕其城市性地标设计线路。
这对一个城市的宣传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同时,也能带动城市旅游、经济和基础建设等方面的发展。
所以,基于触媒理论的视角考察马拉松比赛对合肥市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合肥马拉松比赛的发展状况马拉松比赛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也成为了众多举办城市追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着力点。
合肥作为一个经济持续发展中的中部省会城市,也想借着马拉松赛事的举办,提升城市内涵建设的影响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城市大事件:发展触媒抑或生长激素翟辉我国的城市大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了加快其增长、扩张的速度,通过突发性的外力推动是一个很容易想到的直接选择,因此,城市大事件就成了热门话题。
有人主张要抓住重大事件的机遇,发挥其“发展触媒”作用,促成城市的“质变”;有人则批评我们的城市已不遵循自然规律而发展过快,若再施以突发性外力的话,我们的城市难免不会像打了“生长激素”一样患上了巨人症及其他并发症。
那么,重大事件之于城市是“发展触媒”还是“生长激素”呢?我们还是先看看“触媒”和“激素”的相关释义。
触媒:即“催化剂”,作用是为了改变某些化学进程的速率。
通过这样来达到想要的结果。
触媒作用主要表现为新元素改善了其周围的元素,正面性的触媒可以提升现存元素的价值或进行有利的转换而不损坏其环境的内涵。
发展触媒:是自组织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如韦恩·奥图所说“城市触媒是城市塑造的元素,反过来可以促进城市持续与渐进的发展”,城市就像一个生命有机体,利用开放与触媒的作用,在加速发展与动态调整过程中可以逐步形成自我组织的生长与调整。
激素:是一种内分泌物质,藉由血液运输可传送到身体各处,与目标细胞上的特定受器结合后,形成激素-受器复合体,产生后续的生理作用,适量的激素可以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生理调节作用。
激素既不能添加成分,也不能提供能量,仅仅是传递生物信息的“信使”;血中的激素浓度虽低,但其作用却非常明显,维持激素浓度相对的稳定,对发挥激素的正常调节作用极为重要;当多种激素共同参与某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时,激素与激素之间往往存在着协同或拮抗作用;有的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产生生理效应,然而在它存在的条件下,可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
生长激素:具有合成代谢作用,促进生长。
外源性生长激素的过量使用,会引起人体产生对生长激素的抗体反应,从而影响内源性生长激素的活性及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其潜在的长期的副作用是不可逆的,甚至是致命的。
重大事件对城市发展和景观建设的影响研究
许大为;张欣
【期刊名称】《中国园林》
【年(卷),期】2011(027)002
【摘要】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事件的频繁发生给城市发展和景观建设带来巨大的带动和影响.同时,对城市发展和景观建设的影响程度也反映了事件的"重大性",认识重大事件所具有的特性--推动性、聚集性、临时性与永久件和周期件特质,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和利用事件.并通过分析重大事件的案例给城市发展和景观建设所带来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影响,包含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探讨如何更有效地控制和引导重大事件的发生与发展,使其成为推动当代城市发展和景观建设的一个重要契机.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许大为;张欣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城市事件对城市发展和景观建设的影响 [J], 张欣;许大为
2.重大事件对城市发展影响研究综述 [J], 库瑞
3.城市重大事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锦州世园会为例 [J], 郑杨
4.浅谈城市发展与景观规划建设 [J], 国双双
5.水体景观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启示——以太原市六区为中心的考察 [J], 王雅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大城市事件遗留空间后续利用研究1. 城市发展的催化剂美国学者奥托提出了“城市催化剂”理论,基于化学反应过程类推城市设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通过这种催化的角度研究城市问题是一种创新的方法论,“催化”恰好能够非常准确而形象地建立起大事件与城市再生之间的密切关系。
城市重大事件是指由城市政府主办或者政府授权主办,需依靠一定的政府资源,在城市举办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有助于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大型活动。
城市重大事件空间即为事件的空间载体。
我国已陆续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世界级的盛会,故而在中国,重大城市事件遗留空间的后续利用与再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2. 对于现有经验的分析我国作为举办国际级别大事件的新兴国家缺乏很多经验,需要通过分析国外往届案例来汲取其中的成功之处,避免失败之处。
下面我们对2.1 区域运营模式(1)以保留标志性建筑为目标,作为时代印记纪录历史的辉煌时刻,并演变成为城市、甚至是国家的象征。
这一类规划主要考虑标志性建筑的代表性,园区规划布局以标志性建筑为中心。
(2)以保留大部分建筑为目标,作为今后某种功能性园区的建筑主体,发展为某种产业基地或研究中心。
这一类规划主要考虑大部分建筑功能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以及今后运营的基础设施和交通需要。
(3)以改造或扩展城市区域为目标,选址于需要改造的区域,使世博园融入城市整体发展目标,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类规划主要考虑对园区周边和园区范围内基础设施的改造或建设,作为新兴城区的基本框架来进行规划和建设,以便于将来综合性发展的需要。
2.2 整体规划策略随着世博会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多样化,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规划应注重展区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注重与城市再开发的结合。
这主要有几种类型:一是与旧城改造相结合;二是与新城建设相结合;三是与滨水区改造相结合。
上海的选址可以为如何成功地将都市工业场所归还公共使用提供示范。
会展中心对城市房地产的触媒效应研究——以广州国际会展
中心为例
罗秋菊;卢仕智
【期刊名称】《人文地理》
【年(卷),期】2010(0)4
【摘要】本文基于城市触媒视角,以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为案例,探讨会展中心对城市房地产的触媒效应。
研究表明:其一,会展中心具有变化、综合的触媒效应,它存在触媒强度、触媒对象和触媒机理的特征。
具体表现为触媒强度呈现距离衰减规律,触媒对象主要是与会展相关的形式和项目,且受到城市其他元素的作用增强或减弱;其二,会展中心带动了周边房地产的开发和建设,提升房地产的价格,影响房地产的功能定位;其三,会展中心对城市房地产的影响来源于会展中心以及其所承载的会展活动两个方面。
【总页数】6页(P45-49)
【关键词】会展中心;城市触媒;房地产;触媒效应
【作者】罗秋菊;卢仕智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
【相关文献】
1.本土化会展中心建筑设计研究--以伊春汇源国际会展中心为例 [J], 周雅;傅少鹏
2.超大型会展中心地下车库交通组织设计研究——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为例 [J], 李方卫;徐惠农;蒋金勇;陈磊;黄伟
3.会展中心公共设施的区域色彩研究——以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为例 [J], 杰添
4.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目标驱动下的广州会展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的路径研究 [J],
5.会展中心和谐共融的营造设计研究——以重庆国际会展中心设计为例 [J], 周静海;董艳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