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核苷(酸)类似物药理机制与乙肝抗病毒治疗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3
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类似物使用情况分析曹辉;殷萍萍;王坚;燕丹【摘要】目的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文中通过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核苷(酸)类似物使用情况,评价该类药物的用药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核苷(酸)类似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DDDs)、日均费用(defined daily dose cost,D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核苷(酸)类似物的销售金额分别为2876.56、3542.85和4628.87万元,逐年明显递增.各种药物的DDDs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恩替卡韦,2009-2011年分别为127869、222243、432565,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结论核苷(酸)类似物已经成为慢性HBV治疗的重要方法,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3(026)009【总页数】3页(P963-965)【关键词】核苷(酸)类似物;慢性乙型肝炎;用药频度;日均费用【作者】曹辉;殷萍萍;王坚;燕丹【作者单位】210003,南京,南京市第二医院药学部;210003,南京,南京市第二医院药学部;210003,南京,南京市第二医院药学部;210003,南京,南京市第二医院药学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70 引言慢性乙型肝炎是由HBV感染引起的病死率较高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感染HBV后如不能有效控制病毒,病情将持续进展,最终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
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治疗的核心内容,我国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确指出:“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1]。
核苷(酸)类似物是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较为常用的一类抗病毒药物。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3127-病毒性肝炎防治
方案探讨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停药时机及复发监测
1、中国2015年的最新指南对于HBeAg+的病人的推荐疗程中讲到在HBeAg血清学转换后要至少再巩固治疗()
A、1年
B、2年
C、3年[正确答案]
D、4年
E、5年
2、长期抗病毒治疗的获益错误的是()
A、增加终点事件发生[正确答案]
B、长期强效抑制病毒
C、逆转肝纤维化和肝脏硬化
D、降低肝脏终末期事件发生风险
E、降低肝癌的发生
3、中国台湾的一个数据21595例慢性乙肝病人抗病毒治疗的和没有用抗病毒治疗的作为比较用核苷类似物的病人从第1年开始,7年的随访时间,肝癌的发生率已经比没有用抗病毒治疗组从22%()降到了7.32%
A、降到了7.32%[正确答案]
B、升到了27.32%
C、降到了10.32%
D、升到了40.32%
E、降到了5.32%
4、对HBsAg水平也可能引起停药后复发描述错误的是()
A、基线HBsAg水平越低复发风险越低
B、e抗原血清学转换时HBsAg水平越低复发风险越低。
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分析王晓伟【摘要】目的分析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药物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1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94.5%、5.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7.3%、38.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10)005【总页数】2页(P95-96)【关键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作者】王晓伟【作者单位】455000 安阳第五人民医院九科【正文语种】中文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是临床多发疾病,具有死亡率高、病情重、预后差等特点,严重危及患者身心健康。
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中最常见诱因为乙肝病毒(HBV)感染。
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式为人工肝支持系统、内科综合治疗、抗病毒及肝移植治疗。
尹有美等[1]研究得出,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具有明显治疗优势,且远期效果较好。
本研究给予本院5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并与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组进行对比,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4年7月本院确诊的11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
对照组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23~82岁,平均年龄(44.5±10.3)岁。
观察组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26~83岁,平均年龄(44.8±10.6)岁。
恩替卡韦在核苷酸类似物中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作者:刘宗财骆文静孙冠超郎海洋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第07期【摘要】慢性乙型肝炎目前临床治疗以口服核苷(酸)类似物为主要抗病毒治疗手段。
恩替卡韦凭借耐药性率发生低、抗病毒活性强,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首选药物。
本文通过恩替卡韦在慢性乙肝肝炎的药物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与其他近年来临床常用的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深入比较。
发现恩替卡韦在耐药性、不良反应、有效性等方面优于其他核苷(酸)类似物。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疗效对比[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7-0049-02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检测为阳性,且病程时间达到或超过6个月的乙型肝炎定义为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区疼痛、腹胀、乏力等,一部分患者还会发展为重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肝癌[1-3]。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
抗病毒治疗已成为延缓慢性乙型肝炎进展的关键,传统抗病毒治疗如干扰素和替比夫定等药物,因其适用范围以及其不良反应使用受限[4],无法长期使用。
目前临床以恩替卡韦为首选长期抗病毒治疗药物,随着恩替卡韦在临床上的推广使用以及良好的使用疗效,恩替卡韦的药物治疗都在研究与发展。
1 核苷(酸)类似物药理机制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s, NAs]可直接抑制HBV聚合酶的反转录酶活性,病毒逆转录受阻,病毒核衣壳向受感染细胞核的循环减少,从而达到病毒cccDNA下降作用[5]。
恩替卡韦属于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s, NAs]其中的一种,其具体属于环戊基鸟苷类似物。
其具体靶点为HBV-DNA 聚合酶、反转录酶,有效抑制病毒反转录,同时能够抑制前基因组RNA 逆转录复制 HBV-DNA 负链,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正链,避免其发生逆转录、复制和 DNA 正链合成情况,从而阻断HBV-DNA 的延伸及装配。
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核苷(酸)类似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评分。
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评分为(8.52±1.4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1.2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299,P=0.0000)。
结论:在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法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影响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严重疾病[1]。
由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特点,在临床上会对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因此一种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而言极为重要[2]。
笔者所在医院在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2~85岁,平均(45.56±1.32)岁。
所有患者经过相关标准确诊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
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核苷(酸)类似物药理机制与乙肝抗病毒治疗进展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参考答案及试题25之22适合药学,执业药师,卫生健康选择题(共10题,每题10分)1.(多选题)慢乙肝治疗的目标是()A.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B.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衰竭、肝硬化失代偿C.减少肝细胞肝癌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D.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参考答案:ABCD2.(多选题)核苷(酸)类药物肾小管损伤的机制是()A.药物导致肾小管线粒体毒性B.转运蛋白功能异常导致药物经肾小管分泌下降,药物蓄积导致肾小管损伤C.药物导致肾小球损伤D.药物导致参考答案:AB3.(单选题)下面药物中不属于腺嘌呤核苷类似物的是()A.拉米夫定B.阿德福韦C.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D.丙酚替诺福韦(TAF)参考答案:A4.(多选题)下面药物中目前还没有耐药报道的是()A.阿德福韦B.恩替卡韦C.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D.丙酚替诺福韦(TAF)参考答案:CD5.(单选题)下列药物在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时不需要调整剂量的是()A.阿德福韦B.恩替卡韦C.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D.丙酚替诺福韦(TAF)参考答案:D6.(多选题)下列药物哪些药物不良反应中有肌酸激酶(CK)升高的报道()A.阿德福韦B.替比夫定C.恩替卡韦D.丙酚替诺福韦(TAF)参考答案:AB7.(多选题)下列药物哪些药物有报道引起乳酸酸中毒()A.拉米夫定B.替比夫定C.恩替卡韦D.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F)参考答案:AC8.(多选题)有关丙酚替诺福韦的药理学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新型替诺福韦(TFV)前药,与富马酸替诺福韦(TDF)同为核苷酸类似物B.TAF 的血浆稳定性比TDF低C.TAF增强活性药物(二磷酸替诺福韦)向肝细胞的递送D.相比TDF,降低TFV的循环水平参考答案:ACD9.(多选题)2019版中国慢乙肝指南中一线推荐的抗病毒药物是()A.阿德福韦B.恩替卡韦C.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D.丙酚替诺福韦(TAF)参考答案:BCD10.(单选题)TAF能通过多个步骤被肝细胞有效地摄取和活化,使肝细胞内维持高浓度的活性代谢产物替诺福韦双磷酸盐(TFV-DP)。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之核苷(酸)类似物药理机制与乙肝抗病毒治疗进展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1 . (多选题)慢乙肝治疗的目标是()A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B .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衰竭、肝硬化失代偿C .减少肝细胞肝癌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D .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2 . (多选题)核苷(酸)类药物肾小管损伤的机制是()A .药物导致肾小管线粒体毒性B .转运蛋白功能异常导致药物经肾小管分泌下降,药物蓄积导致肾小管损伤C .药物导致肾小球损伤D .药物导致3 . (单选题)下面药物中不属于腺嘌呤核苷类似物的是()A .拉米夫定B .阿德福韦C .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D .丙酚替诺福韦(TAF)4 . (多选题)下面药物中目前还没有耐药报道的是()A .阿德福韦B .恩替卡韦C .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D .丙酚替诺福韦(TAF)5 . (单选题)下列药物在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时不需要调整剂量的是()A .阿德福韦B .恩替卡韦C .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D .丙酚替诺福韦(TAF)6 . (多选题)下列药物哪些药物不良反应中有肌酸激酶(CK)升高的报道()A .阿德福韦B .替比夫定C .恩替卡韦D .丙酚替诺福韦(TAF)7 . (多选题)下列药物哪些药物有报道引起乳酸酸中毒()A .拉米夫定B .替比夫定C .恩替卡韦D .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F)8 . (多选题)有关丙酚替诺福韦的药理学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 .新型替诺福韦(TFV)前药,与富马酸替诺福韦(TDF)同为核苷酸类似物B .TAF的血浆稳定性比TDF低C .TAF增强活性药物(二磷酸替诺福韦)向肝细胞的递送D .相比TDF,降低TFV的循环水平9 . (多选题)2019版中国慢乙肝指南中一线推荐的抗病毒药物是()A .阿德福韦B .恩替卡韦C .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D .丙酚替诺福韦(TAF)10 . (单选题)TAF能通过多个步骤被肝细胞有效地摄取和活化,使肝细胞内维持高浓度的活性代谢产物替诺福韦双磷酸盐(TFV-DP)。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停药后复发的慢性乙肝患者HBV逆转录酶区耐药突变分析李全双;邓演超;程星;裴蕴锋;周静;沈红艳;徐湛【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utation of hepatitis B viurs DNA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relapse after nucleot(s)ide analogues withdrawal.Methods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in Xuzhou Central Hospital,110 serum sampl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were collected.Patients took nucleoside (acid) drugs for more than 6 months;due to various reasons,patients after withdrawal of the disease recurrence.HBV resistance mutation sites and genotypes were detected by PCR-reverse dot blot hybridization.Results There were 62 drug resistant mutations,the detection rate was56.36%;including 36 cases of rtL180M (32.73%),24 cases of rtM204I (21.82%),24 cases of rtM204V (21.82%),14 cases of rtA181V (12.73%);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drug resistance was 58 cases (52.73%),and the main patterns of mutation were L180M+M204I/V,M204I,A181V.Drug resistance rates of Lamivudine (LMV),telbivudine (LDT),adefovir dipivoxil (ADV) was 52.73%,22.73%,14.55% respectively;there were 43 patients with entecavir resistance risk (39.09%) among them.24 patients were resistant to LMV and LDT,the ratio was 21.82%;14 patients were resistant to LMV and ADV,the ratio was 12.73%;2 patients were resistant toLMV,LDT,ADV,the ratio was 1.82%.Mutations in the HBV RT region were independent of age,sex,genotype (P > 0.05).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drug resistance mutation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relapse after withdrawal was higher;it is necessary to detect the mutation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relapse after withdrawal,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目的研究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停药后复发的慢性乙肝患者HBV逆转录酶区耐药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110例,患者既往服用Nas时间6个月以上,因各种原因停药后病情复发.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BV耐药突变位点及基因型.结果在110例血清标本中有耐药突变位点产生的62例,检出率是56.36%,其中rtL180M,rtM204V,rtM204I,rtA181V检出率较高,检出例数(检出率)分别是36例(32.73%)、24例(21.82%)、24例(21.82%)、14例(12.73%);在110例患者中对Nas耐药的有58例(52.73%),主要耐药突变模式是rtL180M+M204I/V、rtM204I和rtA181V.患者对拉米夫定(LMV)、替比夫定(LDT)、阿德福韦酯(ADV)耐药比例分别是52.73%,22.73%,14.55%;有43例患者存在恩替卡韦(ETV)耐药风险(39.09%).24例患者对LMV和LDT耐药,比例是21.82%;14例(12.73%)对LMV和ADV耐药;2例(1.82%)对LMV、LDT、ADV耐药.HBV RT区发生耐药突变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基因型无关(P>0.05).结论 Nas治疗慢性乙肝停药复发患者的耐药突变发生率较高;停药复发患者有必要检测HBV耐药突变,为继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7(014)023【总页数】4页(P107-110)【关键词】慢性乙肝;乙肝病毒;停药;复发;耐药;突变【作者】李全双;邓演超;程星;裴蕴锋;周静;沈红艳;徐湛【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221006;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中心医院,江苏徐州221006;江苏省徐州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221006;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中心医院,江苏徐州221006;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中心医院,江苏徐州221006;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中心医院,江苏徐州221006;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中心医院,江苏徐州221006;江苏省徐州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221006;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中心医院,江苏徐州221006;江苏省徐州市医学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221006;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中心医院,江苏徐州22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核苷(酸)类似物[nucleot(s)ide analogues,NAs]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慢性乙肝(CHB)的抗病毒治疗,该类药物通过直接靶向抑制HBV逆转录酶(RT)的活性来发挥抗病毒的作用,但对HBV复制的原始模板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没有直接抑制作用,所以需要长期用药。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试题及答案第十章至第十六章习题第十章抗病毒药【A型题】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药物是()。
A. 拉米夫定B. 更昔洛韦C. 阿德福韦酯D. 利巴韦林E. 奥司他韦答案:D【A型题】主要用于常规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AIDS患者CMV性视网膜炎的反义寡核苷酸抑制病毒复制药物是()。
A. 喷昔洛韦B. 阿昔洛韦C. 昔多福韦D. 更昔洛韦E. 福米韦生答案:E解析:【A型题】茚地那韦属于()。
A.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药B. 广谱抗病毒药C. 抗流感病毒药D. 抗乙肝病毒药E. 抗疱疹病毒药答案:A【A型题】奥司他韦用于以下哪种病毒感染治疗()。
A. 乙型肝炎病毒B. 甲型肝炎病毒C. HIVD. 巨细胞病毒E. 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答案:E【B型题】【1~5】A. 奥司他韦B. 阿昔洛韦C. 司他夫定D. 恩替卡韦E. 利巴韦林1、属于抗疱疹病毒药的是()。
2、属于抗流感病毒药的是()。
3、属于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是()。
4、属于核苷(酸)类抗肝炎病毒药的是()。
5、属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药物的是()。
答案:B、A、C、D、E【B型题】【1~2】A. 昔多福韦B. 喷昔洛韦C. 伐昔洛韦D. 泛昔洛韦E. 伐更昔洛韦1、口服后在肝脏水解为阿昔洛韦而发挥抗疱疹病毒作用的药物是()。
2、口服后在肠道和肝脏水解成为更昔洛韦而发挥抗疱疹病毒作用的药物是()。
答案:C、E第十一章抗寄生虫药【A型题】可用于治疗绦虫感染的药物是()。
A. 林旦B. 氯硝柳胺C. 哌嗪D. 甲硝唑E. 环吡酮胺答案:B解析:1、驱肠虫药:哌嗪——蛔虫和蛲虫——儿童;噻嘧啶——蛔虫、蛲虫和钩虫;2、广谱驱肠虫和杀虫药: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3、驱绦虫药:氯硝柳胺。
【A型题】通过改变虫体肌细肥的离子通透性发挥驱虫作用,适用于儿童,常见制剂为宝塔糖的药品是()。
A. 青蒿素B. 氯喹C. 哌嗪D. 噻嘧啶E. 吡喹酮答案:C【B型题】【1~4】A. 伯氨喹B. 乙胺嘧啶C. 氯喹+伯氨喹D. 氯喹E. 青蒿素1、抑制DNA的复制和转录,使DNA断裂()。
第十章 抗病毒药 第一节 抗疱疹病毒药 第二节 抗流感病毒药 第三节 抗反转录病毒药 第四节 抗肝炎病毒药 我们的顺序 1.抗流感病毒药 2.抗反转录病毒药 3.抗肝炎病毒药 4.抗疱疹病毒药第一节 抗流感病毒药 一、机制 1.奥司他韦——活性代谢产物(奥司他韦羧酸盐) ——选择性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其活性对新形成的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细胞中释放和感染性病毒在人体内进一步播散至关重要。
①奥司他韦羧酸盐 ②扎那米韦 ——抑制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细胞中释放、复制,减少病毒播散。
【适应证】 ①成人和1岁及以上儿童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
②成人和13岁及以上青少年甲型和乙型流感预防。
【用法用量】 1.治疗 在流感症状开始(理想状态为36h内)就应开始治疗。
成人和13岁以上青少年—— 一次75mg,一日2次,连续5日。
2.预防——用于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后的预防 密切接触后2日内开始用药——一次75mg,一日1次,至少7日。
【注意】 1.奥司他韦不能取代流感疫苗。
2.奥司他韦与疫苗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在使用减毒活流感疫苗2周内不应服用奥司他韦; 在服用磷酸奥司他韦后48h内不应使用减毒活流感疫苗。
因为奥司他韦——抗病毒——抑制活疫苗病毒的复制。
例外——三价灭活流感疫苗可以在服用奥司他韦前后的任何时间使用。
2.金刚烷胺、金刚乙胺 【适应证】成人甲型流感的防+治,儿童甲型流感的预防,用于预防亚洲-Ⅱ型流感病毒感染。
不推荐用于儿童甲型流感的治疗。
金刚乙胺>金刚烷胺(强4~10倍)。
【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机制】 ①抑制流感病毒M2蛋白的离子通道——抑制病毒脱壳和复制; ②影响血凝素——干扰病毒组装。
只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且疗效相似 (乙型无效——为啥?乙型流感病毒不携带M2蛋白)。
二、典型不良反应——金刚烷胺、金刚乙胺 腹痛、头晕、高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产后泌乳。
1 . (多选题)慢乙肝治疗的目标是()A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B .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衰竭、肝硬化失代偿C .减少肝细胞肝癌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D .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2 . (多选题)核苷(酸)类药物肾小管损伤的机制是()A .药物导致肾小管线粒体毒性B .转运蛋白功能异常导致药物经肾小管分泌下降,药物蓄积导致肾小管损伤3 . (单选题)下面药物中不属于腺嘌呤核苷类似物的是()A .拉米夫定4 . (多选题)下面药物中目前还没有耐药报道的是()C .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D .丙酚替诺福韦(TAF)5 . (单选题)下列药物在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时不需要调整剂量的是()D .丙酚替诺福韦(TAF)6 . (多选题)下列药物哪些药物不良反应中有肌酸激酶(CK)升高的报道()A .阿德福韦B .替比夫定7 . (多选题)下列药物哪些药物有报道引起乳酸酸中毒()A .拉米夫定C .恩替卡韦8 . (多选题)有关丙酚替诺福韦的药理学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 .新型替诺福韦(TFV)前药,与富马酸替诺福韦(TDF)同为核苷酸类似物C .TAF增强活性药物(二磷酸替诺福韦)向肝细胞的递送D .相比TDF,降低TFV的循环水平9 . (多选题)2019版中国慢乙肝指南中一线推荐的抗病毒药物是()B .恩替卡韦C .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D .丙酚替诺福韦(TAF)10 . (单选题)TAF能通过多个步骤被肝细胞有效地摄取和活化,使肝细胞内维持高浓度的活性代谢产物替诺福韦双磷酸盐(TFV-DP)。
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肝脏能高效摄取TAF,摄取率约()D .0.65。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3例临床护理马静【摘要】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3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除1例患者自愿放弃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外,其余72例患者均进行正规疗程治疗,用药依从性良好.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用药护理、定期随访、复查可有助于提高其治疗疗效.【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年(卷),期】2012(018)004【总页数】2页(P70-71)【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护理【作者】马静【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徐州,2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目前抗乙肝病毒治疗中首选用药即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
近些年不断有研究报道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擅自停药导致病情加重、死亡[1]。
为提高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服药依从性,2009年3月~2010年6月,我院对73例慢性乙肝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慢性乙肝患者73例,男62例、女11例,年龄23~64(44.3 ±6.2)岁。
病程3 ~17(8.3 ±3.1)年,均符合我国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2]。
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32例,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41例。
给予拉米夫定治者44例,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15例,给予替比夫定治疗9例,给予恩替卡韦酯治疗5例。
患者均随访1~2年,平均(14.2±3.1)个月。
除1例患者自愿放弃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外,其余72例患者均进行正规疗程治疗,用药依从性良好。
2 护理2.1 心理护理由于慢性乙肝病程长,需长期用药,患者经济负担较重,故多数有沮丧、消极等情绪。
护理人员应富有同情心,帮助患者排解忧郁、沮丧等情绪,营造积极乐观的环境氛围以感染患者。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刘美三【摘要】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某院2012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77例乙肝相关性肝癌行介入术或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36例,观察手术前后血清HBV DNA载量、中位生存时间及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的HBV DNA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5.37%、48.78%、292.7%,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乙肝相关性肝癌介入术或根治术后给予规范化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能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具有一定推广价值.【期刊名称】《数理医药学杂志》【年(卷),期】2018(031)002【总页数】2页(P256-257)【关键词】核苷(酸)类似物;乙肝相关性肝癌;抗病毒治疗【作者】刘美三【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广州510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肝癌是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持续的病毒复制引起肝活动性炎症的反复发生,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
虽然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的首选,但肝癌术后复发率较高,患者预后较差。
本研究将探讨核苷(酸)类似物用于乙肝相关性肝癌介入术或根治术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77例乙肝相关性肝癌行介入术或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36例。
观察组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37~60岁,平均年龄(58.6±10.3)岁;对照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40~62岁,平均年龄(57.7±9.5)岁。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耐药性研究进展刘淑敏;方先珍【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8(027)001【总页数】3页(P54-56)【关键词】乙型肝炎;耐药性;核苷酸类药物【作者】刘淑敏;方先珍【作者单位】郑州市中心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郑州 4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是临床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
全世界范围内无症状乙型肝炎携带者人数约2.8亿,我国HBV感染现象也较为严重[1]。
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广泛使用,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变异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重大难题,病毒耐药问题已成为当今乙型肝炎治疗领域最大的挑战。
在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耐药情况,会大大降低抗病毒药物对HBV复制能力的抑制作用。
耐药还会导致病情反弹、疾病转归等不良后果,而药物之间如果发生交叉耐药,会对后续治疗的选择带来困难。
目前,在使用核苷(酸)类药物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耐药现象。
因此,本文主要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种核苷类药物抗HBV的耐药性研究做一综述。
1 HBV发生耐药突变的原因HBV是一个高度变异的病毒,HBV对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药物的作用特点密切相关。
一方面,HBV虽然属于嗜肝DNA病毒科,但在复制过程中,由于使用缺乏校正功能的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可使病毒发生1个或多个碱基的变异,因此,相对于其他的DNA病毒,HBV在复制过程中发生错配的概率更高[2]。
HBV基因1个或多个核苷酸的变异均会引起HBV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导致HBV复制能力增加,长期会造成HBV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HBV是相对较小的病毒,1个碱基位点的突变即可引起多个基因产物发生改变。
通常情况下,HBV发生突变会降低病毒复制能力,但有时反而表现出耐药性,同时由于HBV复制中间体cccDNA的存在,增加病毒复制能力,这均会引起HBV发生突变[3]。
1 . (多选题)慢乙肝治疗的目标是()
A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B .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衰竭、肝硬化失代偿
C .减少肝细胞肝癌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D .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
2 . (多选题)核苷(酸)类药物肾小管损伤的机制是()
A .药物导致肾小管线粒体毒性
B .转运蛋白功能异常导致药物经肾小管分泌下降,药物蓄积导致肾小管损伤
3 . (单选题)下面药物中不属于腺嘌呤核苷类似物的是()
A .拉米夫定
4 . (多选题)下面药物中目前还没有耐药报道的是()
C .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
D .丙酚替诺福韦(TAF)
5 . (单选题)下列药物在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时不需要调整剂量的是()
D .丙酚替诺福韦(TAF)
6 . (多选题)下列药物哪些药物不良反应中有肌酸激酶(CK)升高的报道()
A .阿德福韦
B .替比夫定
7 . (多选题)下列药物哪些药物有报道引起乳酸酸中毒()
A .拉米夫定
C .恩替卡韦
8 . (多选题)有关丙酚替诺福韦的药理学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 .新型替诺福韦(TFV)前药,与富马酸替诺福韦(TDF)同为核苷酸类似物
C .TAF增强活性药物(二磷酸替诺福韦)向肝细胞的递送
D .相比TDF,降低TFV的循环水平
9 . (多选题)2019版中国慢乙肝指南中一线推荐的抗病毒药物是()
B .恩替卡韦
C .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
D .丙酚替诺福韦(TAF)
10 . (单选题)TAF能通过多个步骤被肝细胞有效地摄取和活化,使肝细胞内维持高浓度的活性代谢产物替诺福韦双磷酸盐(TFV-DP)。
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肝脏能高效摄取TAF,摄取率约()
D .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