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技城园区项目规划
- 格式:pptx
- 大小:15.61 MB
- 文档页数:37
郑州⾼新区未来15年怎么玩?全新资料解读2030年前发展规划买房⼦,看规划懂下图等于更懂郑州很多粉丝表⽰对郑州发展表⽰迷惑,看不懂!看完这张图,是不是清晰⼀点呢?知道我们为什么看好常西湖及象湖了吧?这是郑州主城区定位,特别要注意级别,⼟地出让也会按照这个形态进⾏指标约定,开发商也会按照这个⽅向盖房,以后发展也会按照这个⽅向。
今天要探讨本图左上的⾼新组团。
郑州⾼新区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郑州⾼新区上升⾄国家级⾼新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110平⽅公⾥⼟地发⽣巨变。
⽬前已形成以电⼦信息、软件、动漫创意为核⼼内容的千亿级新兴主导产业,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城区建设等⽅⾯取得新的成绩。
同时,⾼新区聚集了全省最知名的⼤学和中学,可以不夸张的说,⾼新区是⼈才输送与聚集的宝地。
20余年⾼新区硕果累累⼊驻企业纷纷牵⼿⾼新区位于⼤郑州西北部的⾼新区,是中原经济区内唯⼀⼀家省会城市国家级⾼新区,也是国家科技部部署创新体系⾸批4个重要战略⽀点之⼀,全区⾏政代管⾯积110平⽅公⾥,总⼈⼝26万余⼈。
该区域具备区位、科技创新、智⼒科研、⼈才等优势。
郑州⾼新区投资环境优良、措施完善。
2003年9⽉,⾼新区成⽴了投资服务局,这是河南省第⼀个专门为新进驻项⽬提供协调服务的办事机构。
为了吸引企业⼊驻,⾼新区推出⼀系列措施。
⾼新区为郑州市唯⼀享受国家赋予⾼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的区域,例如区内新办的⾼新技术企业,前两年免征所得税,以后⼀直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国家法定的税率为33%。
同时,郑州⾼新区是郑州市唯⼀不限电区。
从税收到环境,多项举措推出后,吸引了⼤量企业纷纷⼊驻。
威科姆、思达软件到阿⾥巴巴等众多互联⽹、软件、医药⾏业⼤企业进驻,⾼新区屡结硕果。
2009年3⽉,经科技部批准,与⼴州、天津、苏州⾼新区⼀起,进⼊⾸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列;2010年,被国家标准委批准为“国家⾼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范区”,2011年2⽉,被省政府评为“2010年度河南省⼗强产业集聚区”。
科技创新园建设规划方案背景科技创新园是为了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而建设的专门区域。
本规划方案旨在确保科技创新园的顺利建设和有效运营。
建设目标本建设规划的主要目标是:1. 创建一个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业生态系统;2. 提供优质的科技创新服务和资源;3. 吸引和孵化优秀的科技创新企业;4. 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移;5. 增加区域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规划内容1. 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科技创新园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包括:- 办公场所:提供现代化办公设施,满足创业者和企业的需求;- 实验室设施:建立各类实验室,支持科技研发和创新项目;- 通信和互联网设施:提供高速网络和通信设施,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
2. 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构建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包括:- 创业培训和咨询服务:提供培训课程和专业咨询,帮助创业者提升管理和创新能力;- 孵化器建设:建立科技创新孵化器,为初创企业提供办公场所、资源支持和创业指导;- 技术转移中心:建立技术转移中心,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3. 产学研合作促进鼓励产学研合作,提供支持和创新机制,包括:- 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合作基地,提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平台;- 技术共享平台:建立技术共享平台,促进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和共享;- 创新基金:设立创新基金,支持科技创新项目和合作研究。
实施计划本建设规划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实施:1. 前期调研和筹备阶段:调研市场需求,确定园区定位和规划方案;2.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建设科技办公场所、实验室和通信设施;3. 创新生态系统建设阶段:建设创业培训和咨询服务机构,设立孵化器和技术转移中心;4. 产学研合作促进阶段:建设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技术共享平台,设立创新基金;5. 运营和管理阶段:确保科技创新园的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
风险管理本规划方案将针对以下风险进行有效管理:1. 资金风险:建立健全的资金筹措机制,寻求财政支持和投资合作;2. 市场需求风险:进行市场调研,确保科技创新园与市场需求相匹配;3. 人才引进风险:积极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和优秀企业,提升园区的吸引力。
案例分析建设科技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8年9月下总第368期心主平台转变;由服务保障央属国企创新向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创新转变;由单一功能区建设向多点支撑、全域联动发展转变。
未来科学城一期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东南部,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建筑总规模约800万平方米,规划总人口约10万人,拟入驻科研人才约4万人。
未来科学城一期区位图及鸟瞰图见图1和图2所示。
作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科技园区之一,北京未来科学城于2013年获评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2014年获评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2016年获评北京市首个住建部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区,2018年成为ISO37101城市可持北京未来科学城绿色生态规划指标实施内容张宇霞(北京未来科学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2209)[摘要] 北京未来科学城作为北京市“三城一区”建设的重点推进项目之一,围绕“创新、开放、人本、低碳、共生”的发展理念,确定了园区内建设项目的绿色生态规划指标,并从技术把控、实施过程监管、政策保障方面实现了全过程闭环管理,有效保障了指标的切实落地。
本文简要介绍了未来科学城绿色生态规划指标的提出、落实与管控,并结合具体的项目案例对指标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关键词] 绿色生态;全过程管控Introduction of Green Ecological Planning Indicators for BeijingFuture Science ParkZhang Yuxia(Science Development Co., Ltd. of Beijing Future Science Park, Beijing 102209)Abstract: As one of the key promotion projec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Cities and One District” in Beijing, Beijing Future Science Park (BFSP) has defined the green ecological planning indicators, which based on five key values: Innovation, Openness, Human-centered, Low-carbon and Co-Existence. BFSP has achieved the whole process of closed-loop management from technology controlling, implementation process supervisioning, and policy supporting,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indicators. This paper concisely introduced the proposal, implement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the green ecological planning indicators for Beijing Future Science Park, which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with analyz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dicators in specific projects.Keywords : green ecology, whole proces1 引言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指出,要抓好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城一区”建设,努力打造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
昌平区“十二五”期间重点产业功能区规划北京市昌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一章空间特征与发展态势经过多年努力,昌平区产业功能区业已形成西部集聚,东部崛起,南北延伸,东西呼应,一带整合的空间发展形态特征。
在加速产业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腾飞的重要机遇期,昌平区未来将依托产业功能区的建设,进一步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点轴辐射发展壮大产业规模,按照“强二优三精一”的发展思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进一步引导创新要素的聚集,加速区域联合与资源整合,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创新活力,加快昌平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图1 昌平区重点产业功能区示意图根据昌平区“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两轴两带、三城多点”的产业布局要求,本规划重点对未来科技城、沙河大学城、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科技商务区(TBD)、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北京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京北物流中心、未来科技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昌平园等重点产业功能区进行规划。
根据统筹发展和产业关联性原则,还将适当考虑周边其他产业功能园区。
一、南部地区将全面融入中关村产业体系在国家和北京市统一战略部署下,昌平区六环路以南地区在空间上融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在北清路和七北路沿线,建设多个重点产业功能区,将形成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本地区的产业园区享受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各项优惠政策,未来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产业融合。
“十二五”期间,该地区将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整合产业发展空间,配套完善城市公共资源,增强区域综合发展创新能力,全面融入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总体进程之中。
二、京藏高速沿线是产业功能区发展重心京藏高速沿线是昌平区产业发展主轴线,分布有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一产业园、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较为成熟的产业园区。
该轴线还是昌平区与主城区的主要联络通道,“十二五”时期,科技商务区(TBD)、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沙河大学城、巩华城等将成为该轴线上区域创新和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未来科技城国际教育园项目幼儿园地块软基处理方案一、场地基本状况1.1拟建的未来科技城国际教育园区项目,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南湖景区,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117944平方米(约176.9亩),总建筑面积约为87105平方米。
场地西南角拟建幼儿园,建筑物约1~2层。
现幼儿园区块地基主要为淤填土,主要成分为建筑泥浆,放置时间约5~6年,泥浆深度约为7~10m,面积约25600m2。
1.2填土区泥浆呈流塑状,长满芦苇,土质极软,承载力基本为0,含水量很高,颗粒极细,不能直接上人和设备。
场地现状图本次淤填土区地基处理主要针对泥浆层及3层淤泥质粘土层。
1.3施工平面布置二、软基处理工程条件2.1拟处理地层根据浙江中材工程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15年10月提供的本项目的岩土工程详勘报告,应予以处理的软土地层为④1粘土以上的地层,处理的厚底为10.1~14.1米。
拟处理的各土层状况如下。
①1杂填土:杂色、松散、湿。
成分以粘性土为主,含碎石砖块,揭露厚度1.1~5.3m,西侧厚度大。
①2淤填土(塘泥):灰、灰黑色、饱和,流塑~软塑,由原状鱼塘淤泥与外来排放施工泥浆组成,岩性相变大。
本场地普遍存在,揭露或可见厚度1.2~6.3m,相邻孔的最大厚度差为4.9m,层顶坡度达19.2%。
粒度成份以粉性粘粒为主,渗透系数为7.6×10-8cm/s,Es为2.14MPa,为极高压缩性、极低渗透性软土。
本地块因仅北侧、西侧有10个钻孔,大多范围的层后及物理学性质不祥。
②粉质粘土:为原状沉积土,灰黄色、饱和,软可塑状,揭露厚度1.1~3.9m,一般为1.2~1.4m,层厚较小。
W:35.7%,e:1.030,E s1~2:4.58Mpa。
fak:120kPa。
③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状,局部夹层粉土。
揭露厚度0~4.9m,厚度变化较大。
W:49.3%,e:1.386,Ip:18.3,E s1~2:3.11MPa,fak:70kPa,属高压缩性粘土。
科技园区规划方案1.背景及意义科技园区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经济特区,具有集成创新资源、加快技术转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经济高效增长等功能。
科技园区规划方案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吸引人才、引入投资、增强区域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规划范围与基本情况描述本次科技园区规划方案的建设范围为城市A内的一片空地,总面积为100公顷。
该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周边有大型物流园区等。
未来规划建设的科技园区以研发、制造和服务,打造一个集软件、网络、新材料、生物医药、光电等高新技术产业于一体的创新产业聚集区。
3.规划目标•未来科技园区应是一个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产业聚集地;•规划内的企业应具备高科技含量,产业升级,国际化程度较高;•建成一个创新和发展环境优良,积极创新、勇于挑战,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产业聚集地;•力争成为国际化、细分化、多元化、高效化的一流高科技产业集群;•未来科技园区应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产业基地。
4.规划设计4.1 研发区研发区是科技园区的核心区域,主要提供各类硬件和软件研究开发的基础设施和支持服务。
规划中设立多个研发中心,专注于不同的技术领域研究,同时提供企业孵化功能,重点支持初创公司和中小企业成长。
研发中心设计为高层建筑,利用垂直空间提高用地效率。
4.2 制造区制造区是科技园区的制造业聚集地,主要提供面向产品生产的场地和支持服务。
规划中引入智能制造概念,在制造区搭建先进的制造体系和供应链,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配备3D打印等数字化生产设备,支持小批量、多品种的快速定制生产。
4.3 服务区服务区是科技园区的公共服务场所,主要为科技园区内企业和个人提供配套服务,包括会议、培训、展示、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功能,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满足企业和居民的不同需求。
4.4 绿化区绿化区是科技园区的公共休闲场所,主要包括森林公园、生态湖、绿地广场等功能,增强园区整体形象和氛围,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苏州科技城规划苏州科技城(Su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根据国家战略布局及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分析,规划建设的一座现代化科技产业新城区。
该城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旨在成为苏州地区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域。
苏州科技城规划面积约为150平方公里,计划分为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生态农业区及配套区四个部分。
核心区将建设成集高新技术企业总部、科研院所、高端人才住宅、办公楼和商业设施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创新创业的热土;生态农业区将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农业;配套区将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为全城居民提供便利。
苏州科技城的规划目标是打造一个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基地。
其主要发展方向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领域。
同时,该城区将积极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和条件。
为了实现规划目标,苏州科技城管理部门将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面的合作和交流,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同时,还将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支持措施,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和创业者。
苏州科技城的规划建设对于苏州的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将有效促进苏州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苏州在全球创新竞争中的地位。
同时,该城规划的实施也将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提高整个苏州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总之,苏州科技城规划的实施将为苏州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为苏州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该城区将成为引领苏州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为全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