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韩语补助动词“ ”的意义及汉语表达偏误
- 格式:pdf
- 大小:166.18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趋向补语偏误及其教学策略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补语教学是一个重难点,而对于补语偏误偏误的分析与讨论更是尤为重要。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受到母语的影响,会在趋向补语的学习方面出现动词错误、趋向补语错误、趋向补语与宾语位置关系错误这三种常见的错误,本文结合具体的例句对这些常见错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且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对外汉语趋向补语偏误教学策略0导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强调教授语法的实用规则,而不是语言理论,这是为了方便留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汉语的用法。
而留学生在使用汉语进行对话的时候就会发现补语特别是趋向补语在使用的频率是很高的,它与句中的谓语、宾语有着很强的联动性,因此,了解并掌握对趋向补语偏误是十分重要的。
1 趋向补语偏误分析1.1动词使用错误缺少动词就是指在句子中的动趋结构中直接省掉了最重要的动词,而以趋向补语独自出现在句式之中,承担动趋结构的功能。
例如:1)他猛的上来。
这就是直接省略了动词。
其实,这句话的正确说法应该是2)他猛地跳上来。
这种错误主要是将作为谓语的动词与趋向补语中的动词混为一谈了,认为仅仅使用趋向补语中的动词就能够代替谓语动词的作用。
实际上留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种错误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担任补语的词本身就是动词,但是并没有认识到此处的动词已经失去了实际的动词意义,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成分,或表示方向,或表示结果,或表示时间,甚至还有的只表示引申的意义。
实际上在汉语的使用中确实也存在将趋向动词单独使用,在句中充当谓语的句式,例如“来”“上”“下”,这几个词都是能够在句中单独充当谓语的。
例如1)爸爸来了。
2)你不上,我上了。
3)水开了,我把饺子下了。
在这些句子中,这些词是将动作和方向融为一体的,在表示了具体的“来”、“上”“下”动作的实际意义的同时,也表现了动作的方向性。
1.2趋向补语使用错误趋向补语使用错误具体来说主要分为三种:动词后多带趋向补语、动词后少带趋向补语和错用趋向补语的。
韩国学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肖奚强 母语不同的学生学习汉语,由于母语的干扰不同,所产生的偏误也不尽相同。
深入细致地分析不同母语的学生所产生的不同偏误,对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编写专门的针对性教材都大有裨益。
韩国语在历史上虽然受到汉语较大的影响,从汉语中借用了大量的汉字,据称现代韩国语中仍有70%的汉字词,且其意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相近者居多,但其语言类型与汉语很不相同。
韩国语不像汉语主要依靠虚词和语序表达语法关系,它主要依靠附加成分(词尾)表示语法关系。
其句子成分的排列不十分严格,必要时可以调换,语序变了,只要词尾不变,句子成分就不变。
韩国语的这些特点,使得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时较容易掌握汉字及词汇,而较难掌握词的语法功能及句法结构。
本文试着分析韩国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典型的语法偏误,就教于方家。
一1.1汉语中用时段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在句法上往往用补语来表达。
比如:小李在美国生活了五年。
汉语用时点表示动作的开始或结束,在句法上往往用状语来表达。
比如:八点上课,他八点一刻才到。
韩国语中因没有补语,时点和时段都以状语表达。
这就容易使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时产生负迁移,出现状语、补语颠倒的情况。
比如:(1)我差不多五年住在他家隔壁。
(2)他大概来五点。
例(1)是时段补语误作状语,例(2)是时点状语误作补语。
1.2将不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把本该以介词引导做状语的成分误作不及物动词的宾语,是韩国学生常见的语法偏误。
比如:(3)我着急你弟弟的健康。
(4)我妹妹失败了大学入学考试。
这两例中将“着急”、“失败”误作了及物动词,句中的“你弟弟的健康”、“大学入学考试”应分别由介词“为”、“在……中”引导置于谓语动词之前充当状语。
与此相似的是,学生在使用汉语所特有的所谓“离合词”时,常将离合词误作及物动词,把该由介词引导的成分误作宾语。
比如:(5)我毕业淑明女大以后,……(6)今天总长握手我。
对外汉语教学界对离合词的教学已有足够的重视,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并出版了专门的词典。
韩国学生汉语动词偏误分析
杨丽娜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3(0)11X
【摘要】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所发生的言语现象,认清他们的中介语体系,进一步了解、研究学习者在第二语言获得过程中的现象与规律,以利于对目的语的更好地学习和掌握。
[1]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动词对他们而言是比较难的一个方面,此项研究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获得过程中在动词的偏误分析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所以本文以汉语动词的词法、句法功能为研究对象,归纳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韩国学生的汉语动词偏误类型,找出偏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及合理化建议。
【总页数】2页(P61-62)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动词;偏误分析
【作者】杨丽娜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95
【相关文献】
1.从留学生的混用偏误分析比较英语情态动词和汉语能愿动词 [J], 何盈
2.韩国学生汉语动词词组习得偏误分析之三——原因及对策探析——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 [J], 游红明
3.韩国学生书面语语序偏误分析——以中级汉语水平学生偏误为例 [J], 侯友兰
4.韩国中小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动词缺失偏误分析 [J], 田睿;;
5.初级韩国留学生汉语动词偏误分析 [J], 刘辰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高级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让步复句偏误分析与教案设计一、引言随着中韩交流的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韩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汉语。
然而,由于韩语与汉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韩国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汉语让步复句的偏误。
本文旨在分析韩国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让步复句时的常见偏误,并设计相应的教案,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语法知识。
二、偏误分析在中高级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让步复句的过程中,常见的偏误有以下几个方面:1. 词序错误由于韩语和汉语的词序存在差异,韩国留学生在让步复句的句子结构上易产生偏误。
例如,他们常将让步事实放在主句之前,导致句子结构不符合汉语的语法规则。
2. 连接词错误在连接让步部分和主句时,韩国留学生常会选择错误的连接词,例如将"虽然"和"但是"混淆使用,使句子表达意思不准确。
3. 语气错误由于韩语和汉语在语气上存在差异,韩国留学生在让步复句中难以准确表达语气。
他们往往将语气过于强烈或者过于缓和,导致句子的语气和语境不符。
三、教案设计为了帮助韩国留学生掌握汉语让步复句,并避免以上偏误,我们设计了以下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准确运用汉语让步复句,避免常见的偏误。
2. 教学内容- 介绍汉语让步复句的基本用法和句式结构。
- 分析韩国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让步复句时的常见偏误。
- 给予学生大量的练习机会,巩固所学内容。
3.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通过引入相关话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 第二步:讲解通过PPT展示汉语让步复句的基本用法和句式结构,解释让步部分和主句之间的关系。
- 第三步:分析偏误分析韩国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让步复句时常见的偏误,并给予相应的纠正和解释。
- 第四步:练习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练习的方式,进行大量的语法运用练习,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第五步:总结通过学生的总结,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避免偏误的关键点。
韩国学生误用汉语离合词的分析作者:崔智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4期摘要:现代汉语中离合词是比较特殊的语言单位。
离合词具有可离可合的特性,成为韩国学生学习汉语中的一大难点。
本文主要探讨以韩国学生用离合词写作文时常出现的偏误现象来分析,可以寻求减少偏误的方法。
关键词:离合词;韩国学生;偏误;对外汉语[中图分类号]:H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4-0120-02汉语语法里定义词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词与词结合在一起的是短语。
可是汉语里有具备词与短语这两个功能的比较特殊的语法成分,有时分不清词还是短语。
如“见面”,“帮忙”等合起来用像一个词,也可以中间插入别的成分拆开使用的“离合词”则是。
韩国学生在汉语学习初级阶段几乎没接触到“离合词”这个术语。
但是实际初级教材里已经出现了不少离合词。
韩国学生在初级汉语学习中比较难以掌握离合词的用法。
不但初级阶段,并且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学生也经常犯错误的就是“离合词”使用的偏误。
不完全掌握离合词的概念,过了初级阶段也继续会犯错误的。
本文主要以动宾式离合词为主,探讨偏误类型、偏误原因与离合词教学策略。
(一)偏误类型偏误类型主要有四种:遗漏偏误、误加偏误、误代偏误、错序偏误。
其中学生经常会犯错序偏误。
分析学生的离合词偏误,我们发现大部分属于成分错位,其次是多余,缺失和误代的比较少。
学生由于没掌握离合词的基本用法,在离合词与其它成分的位置关系,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关系等方面常常出错。
为了更加详细地分析这些偏误,本文参考上述的偏误类型把这些偏误总结归类如一下:1、该离的词没离离合词用法上的重点在于“离”的用法上。
大多数的很容易学生都把离合词当成一般动词来处理。
经常把受影响的人或对象直接放在离合词的两个语素后边,如:(1)* 我今天中午见面朋友。
→ 我今天中午跟朋友见面。
(2)* 他帮忙我很多次。
汉韩空位汉字词对比及韩国学生使用偏误分析[摘要]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每个民族的认知范畴不尽相同,反映到语言中,每一种语言中的概念范畴也不尽相同。
词汇浓缩了民族文化精华,汇集了民族意识及思维范式,不同语言中的概念范畴并不完全对应。
空位词体现在完全空位、部分空位和语法范畴上,如果韩国学生认识不到这些空位的存在,就会经常出现偏误情况。
本论文从韩国学生汉字词使用的错误情况出发,对韩国学生的错误进行梳理,以期有助于让韩国学生正确转化韩国语中的汉字词,进而对韩学生教材编写及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范畴化;韩国学生;空位汉字词一、空位汉字词的偏误情况韩国语中虽然有大量的汉字词汇①,但韩国语和汉语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两种语言中的汉字词汇间的概念范畴、语法范畴不完全对应,由此产生了两个范畴上空位的情况。
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往往遇到母语和目的语之间没有对等或对应的词汇的情况,这些词语来源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生活方式的不同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不同。
我们知道,认知语言学是从人类认知客观世界角度来揭示语言的规律。
我们在认知中归类的范畴基础上形成词语的概念,如果没有对千差万别的现实加以范畴化的能力,我们无法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便无法对经验进行处理及构造,以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为基础,对汉韩汉字词差异的原因进行研究,并通过问卷调查对各个范畴上的空位。
具体来讲,空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完全空位。
某些概念汉语有韩语没有,或者韩语有汉语没有。
第二,部分空位。
某些概念在汉语和韩语中的内涵和外延不同。
第三,语法范畴的空位。
这主要是指词汇的语法功能的差异。
二、韩国语中空位的汉语汉字词1.完全空位。
指汉语有而韩国语中缺乏对应形式或意义的情况。
第一,没有对应的形式。
两种语言的词形完全不对应,词的形态没有任何理据,难以找到与汉语相对应的韩国语汉字词。
1)显得。
“显得”是完全空位词,用韩国语“”来解释它的意义,词形是一种容易掌握的词汇属性,因词形完全不对等而可以减少信息处理中所引起的混乱,如:他看上去不仅毫无倦意,而且显得朝气蓬勃。
大学University2021年第31期
总第525期
基金项目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7YJC740007);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L17BYY007)。作者简介院车慧(1980—),女,硕士,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韩国学生汉语习得情态构式“V得C”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车慧(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情态构式形义配对关系较为复杂,韩国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本文通过考察真实语料,整理归纳出三种典型偏误类型:框式结构不完整、当用情态构式而未用、情态构式和动词宾语共现。研究发现,偏误成因或是由中介语、学习策略、教学环境引起的。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教学建议,以期为教学提供参考,提高学生的习得效率。关键词:韩国学生;情态构式;偏误分析;教学对策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1-0134-03
情态构式“V得C”结构复杂,表义丰富,韩国学生很难完全掌握,在运用中常会出现偏误,如“你的字写很漂亮”“出门地早点”“他努力得学了”等,影响表达的准确度。本文通过考察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结合平时收集到的韩国学生的作业、作文等真实语料,归纳整理出习得情态构式“V得C”常出现的几类典型偏误,针对易错点提出富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便指导教学,优化学生习得效果。一、情态构式“V得C”偏误分析(一)框式结构不完整“框”是构式的外在表现,具有标示性。韩国学生在使用时常常出现“框”不完整的情况,主要是缺失标志“得”。例如:(1)这次考试他考很好。(2)他汉语说很流利。(3)他房间打扫非常干净。(4)他跑太慢了,我们大家都在等他。(5)家长把孩子培养很不错,我们都佩服他。“得”是情态构式的标志,“得”字前置部分说明动作,后置部分表示动作的状态。完整的构式才能表达完整的构式义,任何一部分都不可缺。韩国学生遗漏“得”,不仅不能表达动作的情态,整个构式还趋近于动结构式,造成了情态构式和动结构式的混淆。究其原因,主要是韩国学生对构式结构特征把握不充分,不了解标志“得”的作用,也不清楚情态构式和动结构式在表述动作行为方面的异同。比较情态构式和动结构式的形义特征,存在一定的共性和差异。从构式成立的语义基础来看,动结构式表达的是一个动作产生了一个结果,情态构式从广义上看处于动结构式辐射范围中,也表达动作产生了结果,也就是说,二类构式成立的语义基础是一致的,都是以动作完成为前提。但二者在构式的形义方面又存在差异。从语义上看,动结构式着重表现的是动作完成后对现实产生一定的影响,引发了一个结果,具有陈述性。而情态构式侧重表现该结果的状态和情况如何,具有描写性和评价性,而不是单纯进行说明。从构式的形式上看,首先,二者的框式结构略有不同。动结构式由前置部分和后置部分构成,而情态构式由前置部分、“得”和后置部分构成。其次,二者后置部分的构成成分也不同:动结构式说明结果,并不具有描写性,只允许单独的形容词进入后置部分,对动作的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