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语法和中文语法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学韩语重要知识点总结韩语的音节和字母韩语的音节是构成韩语的基本单位。
韩语由母音和辅音组合而成,每个音节都有自己的意义。
韩语的字母有14个辅音和10个母音,共有24个字母。
学习韩语的第一步就是要熟悉韩语的字母,了解每个字母的发音和书写规则。
韩语的语法韩语的语法结构与中文有很大的不同,韩语的词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形式,而中文的词序是主谓宾的形式。
韩语的语法也有许多特殊的用法,例如韩语的形容词和动词都可以作为谓语,而中文的形容词和动词只能作为补语。
这些都是学习韩语的重要知识点,要想学好韩语就必须要熟练掌握韩语的语法规则。
韩语的单词和词汇韩语单词的构成方式有很多,主要包括纯粹的韩语词汇、汉语词汇和英语词汇。
韩语中有很多和中文相似的词汇,这些词汇在学习韩语的过程中是比较容易记忆和掌握的。
另外,韩语中也有很多与英语相似的词汇,这些词汇对于学习英语的人来说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掌握韩语的词汇量是学习韩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学习韩语的基础。
韩语的发音韩语的发音对于学习韩语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韩语的发音特点与中文、英语等其他语言有很大的不同。
韩语的发音比较清晰,而且有一些辅音和母音在发音的时候是有不同的读音规则的,所以学习韩语的人必须要熟练掌握韩语的发音规则。
韩语的书写韩语的书写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而且韩语的字母要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音节,这些都是学习韩语的人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另外,韩语的书写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学习韩语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韩语的口语表达韩语的口语表达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而且韩语中也有很多成语和俗语,这些口语表达是韩国文化和民族特色的体现。
学习韩语的人要想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流利的韩语,就必须要学习和掌握韩语的口语表达。
韩语的文化知识学习韩语不仅是学习韩语的语法、词汇、发音等知识,还要了解韩国的文化、历史等知识,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韩语,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韩国。
通过学习韩语,还可以了解到韩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这对于提高韩语水平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浅谈韩汉构词法的异同龙源期刊⽹ /doc/a50cdf8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ef.html浅谈韩汉构词法的异同作者:⽂朗来源:《青年⽂学家》2014年第20期摘要:韩语和汉语的语系不同,韩语是⼀种黏着语,它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特征。
本⽂尝试从构词法的⾓度出发对韩语和汉语词汇的内部结构进⾏分析,对两者构词⽅法的异同进⾏⽐较,了解韩汉构词法的异同,希望可以对对外汉语教学有⼀定帮助和启⽰。
关键词:构词法;韩语;汉语;词根;词缀[中图分类号]: H041 [⽂献标识码]:A[⽂章编号]:1002-2139(2014)-20--02⼀、前⾔韩语和汉语由于历史上中韩两国的频繁交流,不可避免地受到彼此的影响,尤其是在词汇⽅⾯。
韩语词汇由四个部分构成:汉字词、固有词、外来词、混合词。
据韩国韩⽂学会统计,其中固有词约占30%,汉字词占60%以上,外来词约占7%左右,混合词约占3%左右。
⽽韩语是⼀种黏着语,主要依靠词后⾯的助词变化来表⽰这个词在句⼦中的地位。
不过发⽣这些变化的词类主要是动词、形容词以及⼀部分副词。
名词(不论是汉字词韩式固有词)本⾝不能进⾏形态变化,⽽是在名词后⾯加上⼀些组词成分来表⽰句⼦中的各种语法意义。
构词法指由语素构成词的法则,是对词的结构作语法分析,说明词内部结构中语素的组成⽅式。
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把现代汉语词汇按照构词语素多少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合成词按照构造⽅式⼜分为重叠、附加、复合三⼤类。
本⽂在借鉴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家所熟悉的汉语构词类型出发,对韩语词汇结构进⾏对⽐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并提出⾃⼰的质疑和观点。
⼆、韩汉构词法的具体⽐较韩语和汉语的词汇,按照构词语素的多少,可以被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单纯词是由⼀个语素构成,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
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构造⽅式包括:重叠式、附加式、复合式。
韩语的构词⽅法主要可分为:重叠法、派⽣法、合成法。
韩语语法总结韩语作为一门东亚的主要语言,拥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对于学习者来说可能有些难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韩语的一些重要语法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
1. 主语和谓语在韩语中,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部分。
与汉语不同的是,主语通常出现在谓语之后。
例如,句子“我喜欢吃饭”在韩语中的表达是“나는밥을좋아해요”(na-neun bap-eul jo-a-hae-yo)。
其中,“나는”(na-neun)是主语,意为“我”,“밥을”(bap-eul)是宾语,意为“饭”,而“좋아해요”(jo-a-hae-yo)是谓语,意为“喜欢”。
2. 动词时态韩语的动词时态非常丰富,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等多种时态。
其中,过去时态可以通过在动词后面添加“었/았/였”来表示。
例如,动词“먹다”(meok-da)意为“吃”,将其表示为过去时态则是“먹었어요”(meok-eoss-eo-yo),意为“吃过了”。
3. 修饰语和被修饰语修饰语在韩语中一般位于被修饰语之前。
例如,句子“漂亮的花”在韩语中的表达是“예쁜꽃”(ye-bbeun kkot)。
其中,“예쁜”(ye-bbeun)是修饰语,意为“漂亮的”,“꽃”(kkot)是被修饰语,意为“花”。
4. 语气助词韩语中有丰富的语气助词,可以用来表示肯定、疑问、否定等不同的语气。
例如,句子“你吃饭了吗?”在韩语中的表达是“밥먹었어요?”(bap meok-eoss-eo-yo?)。
其中,“먹었어요”(meok-eoss-eo-yo)表示过去时态,同时也是一种语气助词,用来表示疑问。
5. 从句韩语中的从句可以用来表达原因、条件、目的等不同的意思。
例如,句子“因为下雨,所以我没有去公园”在韩语中的表达是“비때문에공원에가지않았어요”(bi ttae-mun-e go-won-e ga-ji anh-a-ss-eo-yo)。
其中,“비때문에”(bi ttae-mun-e)表示原因,“공원에가지않았어요”(go-won-e ga-ji anh-a-ss-eo-yo)表示结果。
韩语中的主谓宾如何区分
韩语中的主谓宾如何区分
如何区分韩语中的主谓宾?不懂连入门都困难,下面yjbys店铺为大家分享韩语中的主谓宾的区分办法,希望对大家有参考作用!
要区分主谓宾并不困难,大家可以分两步来判断。
1、韩语的主谓宾词性和中文是一样的,只不过位置不同,中文为:主语+谓语+宾语,而韩语为:主语+宾语+谓语。
举个栗子:
철수가공을쳤어요.哲洙打球.
→철수为主语,공为宾语,치다为谓语
2、韩语的主语和宾语都有相对应的助词,动词一般位于词尾。
主格助词''가'' 和 ''이''(还有表示尊敬的`''께서''),位于每句话主语后面,也就是说这一助词前面的名词、代词、数词应该是那句话的主语。
宾格助词''를''和''을'',位于每句话宾语后面,也就是说这一助词前面的名词和代词应该是那句话的宾语。
举个栗子:
철수가공을쳤어요.哲洙打球.
→철수为主语,공为宾语,치다为谓语
공이철수를쳤어요.球打哲洙.
→공为主语,철수为宾语,치다为谓语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主格助词和宾格助词会变为''은''和''는'',它们有时只是表示强调,所以并不能作为区分主宾语的标识哦。
韩语和汉语的语法特点研究龙源期刊⽹ /doc/79f81310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3e.html韩语和汉语的语法特点研究作者:孙⼩钦陈婷尧杨微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09期摘要:近年来,受韩流的影响,学习韩语的中国⼈⽇益增多,由于⽂化上的同源性,中国⼈在学习韩语上有明显优势。
但是,韩语和汉语分属不同语系,因⽽韩语学习充满挑战性。
充分了解韩语和韩语各⾃的语法特点,有助于更好地学习韩语。
关键词:韩语;汉语;语法特点;对⽐韩语和汉语的语法特点可分为四点进⾏对⽐研究,⼀是韩语⽤语尾和助词表⽰语法关系,汉语没有语尾上的变化,通过虚词和语序表⽰语法关系;⼆是韩语的语序⽐较灵活,⽽汉语则⽐较固定;三韩语中的词汇词和语法词是不同的,汉语中是相同的;四韩语中句⼦成分和词类有⼀定的对应关系,⽽汉语则没有对应关系。
第⼀,韩语⽤语尾和助词表⽰语法关系,汉语没有语尾上的变化,⽤虚词和语序表⽰语法关系。
韩语是⼀种语尾⾮常丰富的语⾔,可以通过语尾表⽰说话的语⽓是陈述,疑问,命令,请求,感叹;说话双⽅关系的亲疏或辈分⾼低。
在韩语中⽤助词可以明确地区分主谓宾等句⼦成分,或表⽰并列、罗列、强调、对照、让步等语法意义。
汉语没有语尾变化,通过虚词和语序表⽰语法关系。
语序,它既是⼀种语法⼿段,⼜是⼀种修辞⼿段。
①江西⼈不怕辣,湖南⼈辣不怕,四川⼈怕不辣。
②你出的题太难了。
圮太难了,你出的题。
③我喜欢这盆蝴蝶兰。
圮这盆蝴蝶兰喜欢我。
例句①通过变化“不”“怕”“辣”三个字的语序,将三省市的⼈不怕辣味的程度进⾏了鲜明对⽐,程度⼀个⽐⼀个深。
例句②是主语和谓语的变位句,通过谓语前置,并将主语和谓语⽤逗号隔开,强调了谓语,突出了题⽬之难。
例句③则说明在汉语中,句⼦的语序变化不是随意的,⽽是有规则的。
汉语还通过虚词表⽰语法关系。
如“开船吧!”是表⽰请求或吩咐别⼈开船;“开船呀!”就有催促的意思。
第⼆,韩语语序⽐较灵活,汉语⽐较固定。
高考韩语语法知识点汇总在高考韩语考试中,语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掌握了正确的语法知识,可以帮助考生提高阅读、听力、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本文将汇总一些常见的高考韩语语法知识点,帮助考生备战高考。
1. 韩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与中文的语序相似。
但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韩语的语序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表示时间的句子中,时间通常放在句子的开头。
例如,“明天我要去图书馆”在韩语中是“내일나는도서관에갈거예요”。
2. 韩语中有两个表示“是”的动词,分别是“이다”和“아니다”。
与英语的“be”动词类似,“이다”用于肯定句,而“아니다”用于否定句。
例如,“他是学生”在韩语中是“그는학생이에요”,而“他不是学生”则是“그는학생이아니에요”。
3. 在韩语中,形容词和动词可以通过在词尾加上“다”来转化为名词。
例如,“漂亮的女孩”可以用“예쁜여자아이”来表示。
而在修饰名词的时候,形容词需要根据名词的终结词尾来进行变化。
例如,修饰以“이”结尾的名词时,形容词需要加“은”。
修饰以“로”结尾的名词时,形容词需要加“인”。
例如,“高兴的人”可以用“기쁜사람”来表示。
4. 韩语中有许多表示推测和猜测的语法形式。
其中,最常见的是使用“겠”结尾的动词形式。
例如,当我们想表示一个可能的猜测时,可以使用“겠다”的形式。
例如,“他可能去学校了”在韩语中是“그는학교에갔겠다”。
5. 韩语中也有一些表示比较的语法形式。
最常见的就是使用“보다”来表示比较。
例如,“她比我高”在韩语中是“그녀는나보다키가크다”。
6. 在韩语中,表示目的的动词可以通过在词尾加上“려고”来实现。
例如,“我去买书”可以用“책을사려고가요”来表示。
以上只是一部分高考韩语语法知识点的汇总。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多加练习和记忆,同时也要掌握语法知识的应用技巧。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相信考生可以在高考韩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祝愿所有的考生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韩定语对比作者:郭洪洲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6期摘要:中韩定语在意义和功能上没有大的差异。
差异点主要源于韩语是黏着语。
可以用形式(与助词结合)来表示一定的意义,因此,在形态上、顺序上比中文的定语要更加自由。
关键词:定语;韩国语;中韩对比作者简介:郭洪洲,山东济宁人,青岛大学韩语系研究生,研究方向:韩国语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6--01韩国语和中文都的句子成分都有定语(韩国称“冠形语”)。
本文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对比,找出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一、中文定语(一)概念:“定语是名词性偏正词组里中心语的附加成分。
在句子里,如果主语或宾语是由名词性偏正词组充当的,那么这个词组的附加成分就是定语。
”(根据柴世森著的《汉语语法答问》)(二)定语后置:一般地,定语都在中心语的前面,但是在后面的情况也有。
在强调定语或者补充说明中心语时,定语也有时放在中心语后。
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定语后置”。
例如,他送给我一件衣服,蓝色的。
(三)多项定语的顺序问题:汉语中出现多项定语修饰中心语时,其排列顺序一般为“区别性定语+数量定语+描写性定语+称呼性定语+中心语”例如,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二、韩国语的冠形语(定语)(一)概念:冠形语接在由名词、代词构成的主语、宾语语等句子成分前面,并对其进行修饰。
[1](二)冠形语构成形式一般有冠词、体词谓词的冠词形(例如:학교로가는학생)体词+ ‘의’(例如:나의책)、同位语、(例如:중국의수도북경은몰라보게변모되었다.)、名词(汉字词)+“적”(例如,극단적,필사적)等。
(三)冠形语的重叠使用,一般是以“指示冠词+数冠词+性状冠词”的顺序连结的。
例如:저두벽돌집이아주독특하다.三、韩中定语的对比前面对韩语和汉语的定语进行了简单说明。
下面从中韩定语的定义、形态、功能、分类、构成成分方面进行逐一对比分析,从而对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初步叙述。
中韩语言差异_中韩语言表达差异论文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有二千多年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历史。
以下是中韩语言表达差异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韩国受到中国文化很深远的影响,在语言表达上两国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同中有异,本文列举了中韩某些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差异,并从文化角度分析这一现象隐含的民族心理因素。
关键词:亲属称谓外来词黏着语敬语中韩是近邻,韩国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无论在文字、思想、伦理道德,还是在政治、经济、教育等诸多方面,都带有浓厚的中国古文化的印迹。
近代以来,韩国又受到西方文明的巨大影响,从而形成了颇有特色的文化现象。
本文试从中韩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差异两方面加以分析。
中韩词汇的差异韩语虽然从外形看像方块字,但实质却是拼音文字,只是用不同笔画代表不同音符。
其词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汉字词、韩语固有词和其他外来词。
其中汉字词所占比例最大,大概有70%,韩语固有词约占20%,其他外来词(主要从英语中借用)约占10%。
韩语对外来词的借用采取完全音译的方式。
比如餐厅(restaurant)、桌子(table)、钢琴(piano)、互联网(internet)等在韩语中读起来就是英语的发音,或者说是韩国式的英语发音。
比较看来,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也引进了不少外来词,但在浩瀚的汉语词汇中仅仅占据了很小的比例。
而且,外来词要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要接受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各方面的改造,以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
只有很少的词采取完全音译的方式,比如比基尼(bikini)、克隆(clone)等。
汉语对外来词的翻译也有很多方法,比如:半音半意如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水上芭蕾(water ballet),音意兼顾如google被翻译成谷歌,借译如超人(superman)、绿卡(green card)等。
对汉字词的大量借用是韩语的一大特色。
由于汉字词占了韩语词汇的绝大部分,而且很多词汇从发音到意义都与汉字一样。
韩国学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韩国学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汉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也是韩国学生学习的热门语言之一。
然而,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语法偏误。
本文将从几个常见的语法偏误出发,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帮助韩国学生克服这些问题。
第一个常见的语法偏误是词序错误。
在韩语中,谓语动词通常出现在主语后面,而在汉语中,谓语动词通常出现在主语前面。
因此,韩国学生常常会把汉语的词序规则应用到汉语中,导致句子的顺序不正确。
例如,他们会说“我是高中生”(I am high school student),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是一个高中生”(我是一个高中生)。
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容易理解。
首先,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之前已经熟悉了韩语的语法规则,并习惯了韩语的词序。
另外,韩语的主谓宾语结构一般是主语+谓语+宾语,而汉语中常常会有代词、数词等成分出现在动词之前,这也给韩国学生造成了困扰。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韩国学生可以通过多读多写来加强对汉语的词序规则的理解。
他们可以找一些例句,模仿正确的汉语词序来练习,同时也可以请老师或朋友进行纠正。
第二个常见的语法偏误是动词形式错误。
在汉语中,动词的形式不随主语的变化而变化。
然而,在韩语中,动词的形式会随着主语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韩国学生常常会误用动词的形式。
例如,他们会说“我喜欢吃饭”(I like eat rice),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喜欢吃饭”(我喜欢吃饭)。
这个问题的原因是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无法忽视韩语语法的影响。
在韩语中,动词形式是根据主语的人称和数目变化的,而在汉语中动词的形式是固定的。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韩国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汉语动词的正确形式。
此外,他们还可以学习一些汉语的常用动词的不变形式,以此作为参考。
第三个常见的语法偏误是数量词的使用错误。
在韩语中,数量词通常是放在名词的后面的。
然而,在汉语中,数量词通常是放在名词的前面的。
中韩惯用语对比长期以来,人们都在接受各种文化的熏陶与影响。
人们将这些见到的,听到的,看到的一切东西都记在大脑当中,其中语言是影响人类的关键所在,我们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便会接受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样的语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从会叫“爸爸妈妈”到会说一整段的话,再到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结构类型的句子,比如:流行语,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等等,其中,惯用语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惯用语作为熟语的一种,有了较确定的含义,出现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但是它指示的范围,学者们有不同的理解与界定。
(1)一般认为,惯用语核心部分是三音节动宾关系的固定语。
如:走后门踢皮球戴高帽吃老本唱双簧走过场碰钉子交白卷出难题(2)也有少数是非动宾结构的,如:空架子鬼画符护身符(3)也有一些是多于三个字的动宾结构,如:吃大锅饭摸老虎屁股唱空城计摇鹅毛扇一、中韩语言中的惯用语(1)汉语:在意义上其整体义不是它构成成分的要素,常以比喻表义。
如:吃老本:比喻凭已有的功劳、成绩、资历过日子,不求进取提高。
踢皮球:比喻互相推诿,把应该解决的事情推给别人。
开后门:比喻利用职权给予不应有的方便和利益。
走过场:比喻敷衍了事。
惯用语在应用中结构可以有一定的变化,但它表示的意义在正常结构、变形结构中都是一样的。
如:“穿小鞋”“给他小鞋穿”中“穿小鞋”都表示受人暗中刁难、约束或限制。
“吃老本”在“吃了很长时间的老本”“老本都吃光了”“有多少老本可吃?”中,“吃老本”的意义不变。
(2)韩语:韩语的惯用语形式上是固定的,是由单词和单词组合而成的。
仅是从表面上是很难与其它词组进行区分。
韩语的惯用语的含义不是由构成的单词词义的叠加,而是产生了新的含义,即第三含义。
第三含义一般是通过比喻等的方式来表达的。
韩语的惯用语在形式上和语法上都难以进行改变,即惯用语中的内部文字是不能改变的。
如若发生了改变,那么惯用语将失去了它所具有的含义。
如:?? ?领头羊,?? ??? 嘴快,?? ?? 大手大脚,??? ?? 重蹈覆辙,???? ??? 戴高帽子等。
汉韩语言认知视点的对比研究
语言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重要工具,不同的语言背后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
汉语和韩语作为东亚地区两种重要的语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认知视点出发,对汉韩语言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从语法结构角度看,汉语和韩语在句子的构成上存在区别。
汉语注重主谓宾的基本结构,句子的主要信息通常放在句首或句末,而韩语则更加注重句子的时态和语序。
韩语中的动词时态变化丰富,通过变化动词的后缀来表示不同的时态,这与汉语的动词不变形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
其次,在词汇选择方面,汉语和韩语也有一些区别。
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词汇来表达更加精确的意思,而韩语则更倾向于使用词根和后缀来构成词汇。
另外,韩语中还存在很多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汇,这在汉语中相对较少。
此外,汉语和韩语在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汉语倾向于使用比喻和象征的方式来表达意思,善于运用成语和典故。
而韩语则更注重直接表达,喜欢使用直观的词汇和具体的描述。
最后,从文化角度看,汉语和韩语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点。
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韩语则是韩国的官方语言,代表着韩国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这些文化差异也影响了人们对语言的认知和使用方式。
总之,汉韩语言认知视点的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两种语言。
从语法结构、词汇选择、表达方式以及文化特点等方面比较,可以发现汉语和韩语在认知视点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这种对比研究有助于促进不同语言间的交流和理解,也有助于丰富我们对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认知。
关于中文与韩文的同异比较(修改版)关于中文与韩文的同异比较韩语诞生的历史渊源韩国语(,Korean)简称韩语,是韩国的官方语言,于1443年,由世宗大王发明。
相对于朝鲜的地理位置而言,韩国首都首尔(原名汉城)就是自1392年以来的李氏朝鲜首都,所以韩国的“标准韩国语”更接近朝鲜半岛分裂前的官方标准语言。
朝鲜人在15世纪以前一直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采用汉字来纪录他们的语言。
谚文(即韩文或朝鲜文)创制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没有代替汉字成为书写朝鲜语的文字。
到了20世纪初,由于受到日本语的影响,韩文开始与汉字并书,并且此时的“韩汉混写文”成为了书写朝鲜语的主要方式。
朝鲜半岛独立以后,南北韩政府基于民族性的考量先后开始废除朝鲜语文中的汉字,主张单用韩文书写纪录朝鲜语(即纯韩文)。
朝鲜自1946年即开始限制汉字的使用,到1949年彻底废除了汉字;韩国于1948年规定不得于政府公文中使用汉字,到1968年则进一步明令禁止使用汉字。
而中国的朝鲜族社会也于1953年开始废除了汉字,单用韩文书写纪录朝鲜语。
朝鲜文字的创制以及使用状况1443年,李氏朝鲜的世宗大王召集了集贤殿郑麟趾等学士,根据朝鲜语的音韵结构以及中国音韵学创制了专门纪录朝鲜语音韵的文字。
当时这种文字的名字叫做“谚文(或彦文)”,但是颁布这种文字的时候,却称之为“训民正音”,于是这个名称逐渐的普及开来。
到了二十世纪初,该文字的另一种名称“ ”(hangeul)开始出现。
在朝鲜语里“ ”是“大”的意思、“ ”是“文”的意思,所以“ ”可以被理解为“大字”或“伟大的文字”。
而在华语学术界,一般用音义结合的方式来翻译这个词。
“ (han)”音译做“韩”,“ ”则意译做“文”,“ ”就被翻译做“韩文”,而不翻译为“大字”或“伟大的文字”。
关于创制这种文字的动机,人们可以从《训民正音》序章上获得答案:“国之语音。
异乎中国。
与文字不相流通。
故愚民。
有所欲言。
韩语中的敬语与汉语敬意表达方式之比较指导教师:***作者:XXX系别:XXXX专业:XXXXXX学号:***********完成时间:2012年5月10日内容摘要中韩两国虽说是邻国,一样是东亚洲的国家,但两国之间不论是生活方面还是文化方面都是千差万别。
在中国留学这么长时间,我还未能完全了解到两国的生活以及文化上的差别。
为了更一步了解到两国的文化与生活的不同,我尝试以敬语为例,从分析两国语言文化的差别开始说起。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现有的敬语表达和韩国现有的敬语,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对比法。
第一章节提示研究目的与意义及研究对象与方法,而第二、第三,第四章节开始比较研究两国语言上的差别,第二章节从定义上比较研究两国敬语的来源和概念,第三章节深一步的了解现有的韩国敬语与中国敬语表达方式的差别及比较。
主要研究韩国的语法与用法和中国现有的敬语表达方式。
第四章节再强调说明下汉韩敬语使用状况的对比。
最后章节总结前四章节的内容和总体的内容,总结比较得出最后的结论。
参考书籍,论文以及生活上的例子来比较研究。
关键词:敬语汉语韩语对比研究诚信保证我通过自己的签名保证:我的论文是独立完成的,无他人代笔,所有从出版物中的引用(包括图表等)均注明了出处;除了注明的文献之外,没有使用其他文献。
签名:郑圣均日期:2012年5月9号目录1.引言………………………………………………………………2.中韩敬语概念比较…………………………………………………………2.1中韩敬语的起源比较……………………………………………………2.1.1汉语敬语形成的原因…………………………………………2.1.2韩语敬语形成的原因………………………………………………2.2中韩两国有关敬语的概念……………………………………………………2.2.1韩国语敬语的概念………………………………………………2.2.2汉语敬语的概念………………………………3.汉韩敬语的表达方式………………………………3.1汉语的敬语表达方式…………………………………………3.1.1 带表敬语素的敬语……………………………………3.1.2 其他的敬意表达…………………………………………3.2韩语的敬语表达方式………………………………………………3.2.1主体敬语法…………………………………………………………3.2.2客体敬语法………………………………………………………………3.2.3听者敬语法…………………………………………………………3.3中韩敬语表达方式的对比……………………………………………………4.汉韩敬语使用状况的对比……………………………………………………4.1汉韩敬语使用上的共同特点………………………………………………4.2汉韩敬语使用上的差异…………………………………………………5.结论…………………………………………6.参考文献…………………………………………1.引言敬语包含着很多的语言方式和形态,中韩两国都有着发达的敬语,但两国的敬语形态与敬语用法却有所不同。
韩语语法和中文语法主要不同点:
韩汉语语法主要不同点的若干基本常识
1.汉语的词没有词尾变法,主要依靠词序来表示句子中各个词之间的关系,即每个词在句中的地位和语法功能。
而韩国语则依靠词尾来表示每个词在句中的地位和语法功能。
如:汉语“我去”,“人多”,这些句中的主语是“我”,“人”。
但是韩国语表示主语时,必须加表示主语的格词尾“가(이)”。
即“내가간다”,“사람이많다”。
同样,表示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时都有一定的词尾变化。
这一点与汉语大不相同。
2.汉语有时是通过一些介词来表示各个词之间的语法关系的,这时介词是加在词的前边的,但韩国语则用词尾来表示各个词之间的语法关系,而词尾都必须加在词的后边。
以汉语的介词用法为例:
我们在大田开会译成韩国语则为:우리는대전시에서회의를합니다.
3.汉语的词序一般是宾语在谓语的后边,而韩馘语则是宾语在前,谓语在句子的最后。
即:
主语——宾语——谓语,如:
我在图书馆看书。
译成韩国语则为:나는도서관에서잭을앍는다.
4.韩国语在口语中根据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辈分、上下级、年龄、性别关系,表现出严格的礼节关系。
不掌握阶称关系就会造成失礼,产生不良影响。
我们必须注意这一点。
如:表示尊敬对方时说:“오늘가십니까?”表示与对方对等关系是说:“오늘가오?”而当听话者是少年儿童时则用:“오늘가니?”等。
5.韩国语主要用词尾变化来表现说话者对听话者所表明的意图、方式。
如“읽다”(读)的四种方式如下:
陈述式:책을읽습니다. 读书
疑问式:책을읽습니까? 读书吗?
命令式:책을읽으십시오. 请读书吧。
共动式:채을읽읍시다. 咱们一起读书吧。
每一种式的词尾,叫做“形”。
以上四种方式的词尾分别叫做“陈述形”、“疑问形”、“命令形”、“共动形”。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