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实习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3.77 MB
- 文档页数:19
一、前言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巢湖市某物流公司实习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在这段时间里,我充分体验了物流行业的魅力,也对物流文员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实习期间所见所闻的总结与反思。
二、实习背景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安徽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
近年来,随着巢湖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崛起。
为了更好地了解物流行业,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选择了在巢湖市某物流公司进行实习。
三、实习内容1. 岗位职责在实习期间,我担任物流文员一职,主要负责以下工作:(1)接听、转接电话,记录客户咨询信息;(2)接待来访人员,提供相关业务咨询;(3)负责总经理办公室的清洁卫生;(4)做好会议纪要;(5)负责公司公文、信件、邮件、报刊杂志的分送等工作。
2. 工作流程(1)接听电话:当客户来电咨询时,我要认真倾听,准确记录客户需求,及时转接给相关部门,确保客户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2)接待来访人员:在接待来访人员时,我要热情周到,主动询问客户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关业务咨询,并协助他们解决问题。
(3)清洁卫生:负责总经理办公室的清洁卫生,保持办公环境的整洁。
(4)会议纪要:在会议期间,我要认真记录会议内容,及时整理会议纪要,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5)公文分送:负责公司公文、信件、邮件、报刊杂志的分送工作,确保文件及时送达。
四、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物流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处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时,我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公司的正常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提升沟通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客户之间的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我学会了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为团队合作打下了基础。
3. 培养责任感作为物流文员,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公司运营的重要责任。
在实习期间,我时刻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安徽巢湖实习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比例尺:1:25000单位:学号:姓名:二零一四年八月目录绪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概况 (4)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概况 (5)实习区域的地质研究简史与现状 (6)实习时间的安排与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6)地层实习区地层分布 (8)由老到新各组地层特征描述 (8)岩浆岩岩浆侵入岩与火山岩的分布特征 (21)构造大地构造位置介绍 (21)褶皱 (22)断裂 (26)矿产主要矿产分布 (30)煤 (31)铁 (31)磷 (32)石灰岩 (32)耐火粘土 (32)石英砂 (33)区域地质发展史及古地理环境 (33)结论主要成果 (34)存在的主要问题 (35)参考文献 (35)附录1:巢湖介绍 (37)附录2:紫薇洞介绍 (38)附表1:数据结果附图1:剖面1附图2:剖面2附图3:实际材料图附图4:地质填图附图5:构造纲要图附图6:地层柱状图第一章绪言(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概况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因湖而得名。
距离省会合肥市仅66公里,位于合肥市东南方向;距安徽省第二大城市芜湖市也仅60公里,位于芜湖市西北方向;属于江淮丘陵区的南部。
巢湖市交通便捷,市内有淮南线铁路、S105横穿,宁西高铁规划穿境而过,芜合高速公路在市区北面已经通车;便捷的交通连接合肥,南京,芜湖三大航空港。
巢湖港是安徽省八大内河港口之一,水路运输经裕溪河航道通长江。
本次实习区位于巢湖市区北部山区,其范围是东经117°47′——117°54′,北纬31°36′——31°42′。
区内三面环山,南面紧邻巢湖。
红色为踏勘范围区域;蓝色为实测地层剖面,地质测量填图范围区域。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概况1.地貌实习区内三面环山,南面紧邻巢湖。
山脉走向为35°—40°,平面图上呈“M”形延伸,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朝阳山、碾盘山、凤凰山、大尖山、岠嶂山、麒麟山等组成。
巢湖市某机械厂实习报告1. 前言本实习报告旨在记录我在巢湖市某机械厂进行实习的经历和所获得的收获。
通过实习,我对机械制造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2. 实习背景2.1 实习机构简介巢湖市某机械厂是一家成立多年的机械制造企业。
主要生产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推土机、矿用设备等。
该厂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一支高素质的员工团队。
2.2 实习目的我选择在该机械厂实习是为了深入了解机械制造行业,并提升我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习,我希望能够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3. 实习内容和收获3.1 实习内容概述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工程的开发和制造过程,包括挖掘机的生产线优化和矿用设备的结构设计。
我主要负责协助工程师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和实验操作。
3.2 实习收获在实习期间,我通过与工程师的合作和指导,获得了以下收获:•了解了机械制造的整个生产流程,包括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和质量控制等环节;•学习了使用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零部件设计;•熟悉了机械设备的组装和调试过程,提高了自己的操作能力;•学会了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对产品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锻炼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与同事间的合作让我受益匪浅。
4. 实习心得实习期间,我深切感受到了机械制造行业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与工程师的交流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对机械制造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我认为,在机械制造行业中,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努力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我希望能够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开展出自己的特长,并为行业的开展做出奉献。
5. 总结通过这次实习经历,我对机械制造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熟悉了机械生产流程和产品设计过程,并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第一章前言一、实习目的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并通过这一实习,要求学生熟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地质调查设计和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实事求是、严谨的工作态度,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献身祖国地学事业的崇高革命情操。
二、实习的任务野外地质调查实习,根据地质调查工作流程,可分为室内准备阶段、野外工作阶段和室内整理阶段三个阶段。
1、熟悉实习区地层层序、岩性、化石、含矿性、厚度和接触关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对实习区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进行初步分析。
2、肉眼较熟练的鉴别实习区各种沉积岩(碎屑岩、粘土岩及生物和化学沉积岩)、侵入岩,并能掌握岩石(尤其是碎屑岩及侵入岩)手标本的描述。
3、认识实习区沉积岩层中的原生构造(波痕、斜层理、缝合线、虫迹等),并能应用这些原生构造解决有关地质问题。
4、掌握褶皱和断层等构造野外研究方法和识别标志,认识实习区的构造特征,并能根据实习区褶皱和断裂的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追溯构造演化史。
5、初步了解实习区地貌、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等特征。
6、掌握野外原始资料编录方法,学会画路线剖面图(或信手剖面图)、路线平面地质图和露头地质素描图。
7、掌握直线法、导线法实测地层剖面以及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实际材料图和地质图等主要图件的编制方法和绘图基本技能。
8、掌握地质调查报告的编写内容、格式和要求。
9、实习结束以后,每人须提交:(1)、实测地层剖面图1张;(2)、1/5万地形地质图(附综合地层柱状图)1张;(3)、1/5万构造纲要图1张。
三、实习区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实习区位于巢湖市北部凤凰山区,东以炬嶂山为界,西至龟山一线,南以巢湖之滨,北抵园山-试刀山附近,大致位于东经117°47′-117°54′,北纬31°35′-31°42′,面积约50平方公里。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合肥工业大学(1)
巢湖位于安徽省东部,是一座以千岛闻名的大型淡水湖泊。
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巢湖在环境保护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巢湖周边地区也具有丰富的地质资源,如石灰岩、砂石等。
我们在实习前先听取了指导老师的讲座,对于巢湖地区的地质概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着,我们前往巢湖周边进行现场实习。
我们首先到访了一座石灰岩矿区。
指导老师结合现场环境对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我们了解了石灰岩矿的开采方法、矿物组成以及矿山安全等方面。
我们也亲身体验了石灰岩矿的开采过程,从此对于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处钙质土地。
这种土地由于钙质含量高、蓬松度差,常常引发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等。
指导老师向我们讲解了钙质土地的形成机制,以及在工程建设中应该采取的措施。
我们也亲身体验了在钙质土地上的勘探与增强技术,如钻探、加固等。
最后,我们到访了位于巢湖湖区的一处千岛群岛。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千岛群岛富含石灰岩、花岗岩等地质资源,因此在旅游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千岛群岛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需要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
此次巢湖地质实习,让我对于地质工程的理论与实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地勘探和现场操作,我深刻感受到地质工程的重要性以及行业的广阔发展前景。
希望未来,能够在地质工程领域发光发热。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一、实习背景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中部。
其地质条件复杂多样,不仅具备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还拥有独特的地貌景观。
为了深入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特征,我参加了巢湖地质实习活动。
本报告将详细描述我的实习经历、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二、实习目的1.了解巢湖地质背景和特征;2.掌握实地地质调查方法和技巧;3.学习地质样品鉴定、采集和实验分析;4.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实习过程在实习期间,我们实地考察了巢湖周边的地质环境,并结合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对所见所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调查:通过实地观察、采集样品和测量数据等方法,了解巢湖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情况。
我们对巢湖周边的山脉、断裂带等进行了考察,并记录了相应的地质信息。
2.地质样品鉴定与分析:我们学习了地质样品的鉴别和分析技巧,对采集到的矿石、岩石等样品进行了实验室分析和测试。
通过显微镜观察、化学试剂测试等手段,确定了样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形成机制和地质背景。
3.地质灾害研究:巢湖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我们参观了当地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场,并了解了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地质灾害评价的方法和技术,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巢湖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地质环境,增加了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具体收获如下:1.实地调查经验:通过实地考察和地质调查,我学会了运用地质工具、测量仪器和判断方法,掌握了实地地质调查的基本技巧。
2.样品鉴定能力:通过对地质样品的观察和实验分析,我提高了对岩石、矿石等地质样品的鉴别和分析能力,进一步了解了地质样品和岩石的形成机制。
3.地质灾害预防意识:通过参观地质灾害现场和学习灾害评价方法,我认识到地质灾害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严重影响,加强了对地质灾害预防的重要性。
五、实习总结巢湖地质实习活动是我大学地质学专业的重要一环,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增加了对巢湖地区地质背景和特征的了解,提高了实地调查和样品分析能力。
巢湖水文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使我们巩固和充实《水文地质学》等课程的理论知识,提高我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包括:1. 了解巢湖地区的地下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 掌握巢湖地区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3. 分析和研究巢湖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实习地点:巢湖地区实习时间:2021年6月28日至7月2日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野外实地考察我们来到了巢湖地区,对地下水分布、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开发与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采集了大量的地下水样品,并对地下水位、水流量、水质等进行了观测和记录。
2. 地下水样品分析采集的地下水样品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水质分析、水位观测和地下水流动方向的确定。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了巢湖地区地下水的水质状况、水位变化规律以及地下水流动特点。
3. 水文地质条件研究根据实地考察和地下水样品分析结果,我们对巢湖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
研究主要包括地下水赋存条件、地下水补给和排泄条件、地下水动力条件等方面。
4. 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在了解巢湖地区地下水分布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我们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主要包括地下水开发技术、地下水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地下水保护措施等方面。
四、实习成果与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巢湖地区的地下水分布特征、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巢湖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地下水污染、水位下降等。
因此,我们需要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同时,加强地下水保护工作,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本次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也增强了我们对水文地质学理论知识的掌握。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努力,为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治水文地质灾害做出贡献。
一、前言时光荏苒,转眼间在巢湖的实习生活已接近尾声。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学习与实践,对巢湖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此次实习不仅使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主要收获。
二、实习内容与收获1. 地质知识收获实习期间,我们跟随指导老师深入巢湖北部山区,实地考察了凤凰山、麒麟山、马鞍山、平顶山等地质遗迹。
通过观察岩石、地层、构造等地质现象,我们对地质学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地层与岩石: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层划分、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等知识。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掌握了地层、岩层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地质年代等信息。
(2)地质构造: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成因及特征。
通过对凤凰山、马鞍山等地的考察,我们了解了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
(3)岩浆活动: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岩浆活动的类型、成因及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麒麟山、平顶山等地的考察,我们了解了岩浆侵入、喷发等活动的地质现象。
2. 地貌知识收获实习期间,我们考察了巢湖的河岸、山丘、平原等地貌类型,对地貌形成、演变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1)河岸地貌: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河岸地貌的形成过程、类型及特点。
通过对巢湖周边河岸的考察,我们了解了河岸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对航运、农业等的影响。
(2)山丘地貌:实习期间,我们考察了凤凰山、麒麟山等山丘地貌,了解了山丘地貌的形成过程、类型及特点。
(3)平原地貌:实习过程中,我们考察了巢湖周边的平原地貌,了解了平原地貌的形成原因、类型及特点。
3. 生态环境知识收获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巢湖的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状况: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巢湖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植被类型等生态环境状况。
(2)生态环境问题: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巢湖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污染等。
安徽巢湖实习报告感谢贵公司给予我在安徽巢湖的实习机会。
我于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在贵公司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在这期间,我承担了多项任务,并与公司的员工们紧密合作,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详细报告。
一、实习背景作为中国内地最大淡水湖泊之一,安徽巢湖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我有幸在贵公司获得实习机会,旨在加强我对旅游行业的了解,并提升我的实践技能。
二、实习任务在实习期间,我主要承担了以下几项任务:1.行业调研:我负责对安徽巢湖旅游行业进行调研,包括市场规模、竞争对手分析、消费者需求等方面。
通过调研,我对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数据分析:我使用Excel和SPSS等工具对调研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我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并根据这些结论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贵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优势。
3.营销策划:我参与了贵公司的营销团队,帮助他们制定营销策略和推广活动。
我学习了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来设计有效的宣传手段。
4.客户服务:我与公司的客户服务团队一起工作,学习了如何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个过程,我提高了自己的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具体来说,我学到了以下几点:首先,我深入了解了旅游行业的运作机制。
我通过实际操作和与员工们的交流,对公司的各个部门及其职责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增强了我对旅游行业的整体了解,为我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我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通过数据分析和营销策划等任务,我熟练掌握了一些数据统计和市场推广的工具和方法。
这些技能的提升将对我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再次,我锻炼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与公司的员工们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类型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第1篇一、前言为了提高我国工程地质领域的专业人才素质,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我国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工程地质实训活动。
巢湖实训基地作为我国工程地质实训的重要基地之一,为全国各地的高校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平台。
本报告主要介绍了在巢湖实训基地进行工程地质实训的整个过程,包括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方法、实训成果以及实训总结等方面。
二、实训目的1. 提高学生对工程地质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2.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4. 增进学生对工程地质行业的了解,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训内容1. 工程地质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掌握;2. 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3. 工程地质测试与分析;4.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5. 工程地质现场实习。
四、实训方法1. 讲座与讨论:邀请工程地质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工程地质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巢湖周边的工程地质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实际操作过程;3. 实验室训练:在实验室进行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测试与分析等实践操作;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工程地质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五、实训成果1. 学生掌握了工程地质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2. 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3. 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得到增强;4. 学生对工程地质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六、实训总结1. 巢湖实训基地为我国工程地质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2. 实训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成果;3. 实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4. 实训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工程地
质及水文地质》、《工程水文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实习地点;巢湖市北部凤凰山、麒麟山、平顶山等山区,
巢湖市三面环山一面傍水,南临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的巢湖,北依江淮丘陵区南缘,西北距合肥市约65公里。 三、实习时间;2010.11.18-2010.11.20
四、实习地气候;巢湖地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但明显
带有季风及大陆性特色。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200mm,雨季多集中在夏季,秋季较为干燥,无霜期230天。最高气温可达39℃,8月份气温仍较高,最低气温在一月份,可至-13℃,年平均气温15℃。 五、实习地地貌;巢湖北部地区山脉走向10°—40°,平面
呈“m”型展布,最高山峰海拔350m,最低处20 m。
六、实习地物产;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
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水果有花红、桃、石榴等;水源丰富,盛产各种淡水鱼、虾、螃蟹等,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矿产资源丰富,以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磷矿、硅石、耐火粘土及煤矿等,其中石灰岩、白云含量均属大型,是安徽及华东经济区水泥、化工、冶金熔剂、建材原料的重要基地之一。
七、地层特征;
巢湖北部地区在地层区划上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巢北沉积区。区内地层除古近系、新近系缺失外,自上震旦统灯影组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尤以上古生界至下三叠统发育较为齐全;下三叠统剖面完整,露头连续,化石丰富,是国际地科联印度阶和阿勒尼克阶“金钉子”被选层型之一。也是进行科研、教学、地质旅游的良好地区。从志留系的高家边组到三叠系的东马鞍山组,在实习区内出露较好,化石丰富,是实习的良好地区。 现按地层时代由老到新依次叙述如下。 (一)震旦系
区内震旦系仅有上震旦统灯影组,主要分布在汤山、青苔山两地,分别构成北东向汤山背斜、青苔山背斜的核部。 上统 1.灯影组
(二)寒武系 本区寒武系主要分布在汤山一带,以含镁碳酸盐为主,厚达570m。 下统 1、冷泉王组
2、半汤组 中上统 1. 山凹丁群
(三)奥陶系 区奥陶系出露不多,仅见于汤山一带。总的划分与下扬子地层一致,但由于出露差,发育不全,以下奥陶统仑山组较发育为特征。 1.昆山组 (四)志留系
志留系在巢南与巢北都比较发育,露头分布较广,出露良好,常组成背斜核部地层。 下统 1.高家边组 中统 1.坟头组
(五)泥盆系 上统: 1.五通组
(六)石炭系
本区石炭系发育齐全,分布广泛,多出露于背斜和向斜之翼部,厚度不大,分上、下二统。 下统 1、金陵组2、高骊山组3、和州组
上统
1、黄龙组 2、船山组
(七)二叠系 巢湖北部地区的二叠系分布平顶山、马家山、龟山及俞府大村等地。总厚288—488米。
下统 l、栖霞组2、孤峰组3、银屏组 上统 1.龙潭组 2.大隆组
(八)三叠系 各组段间及与下伏二叠系之间为整合接触。主要分布在平顶山向斜核部平顶山一马家山一阴都山一带。
下统: l、殷坑组2、和龙山组3、南陵湖组4、东马鞍山组
(九)侏罗系 出露较少,巢湖北部地区仅零星见于俞府大村向斜南部,如东侧小山村附近。
(十)第四系 巢湖北部地区第四系一般发育于南侧,山区内有坡积物(受溪流切割可见完整剖面),由含砾石或砾块及含砂砾粘土组成,可达3~4m厚。 八、地质构造: 实习范围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北部凤凰山地区,出露地层为古生界和中生界,其东、南、西三面均为第四系覆盖,向北止于小罗断层。其构造形态为两个向斜和一个背斜,自东向西依次为俞府大村向斜、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断裂发育。 (一)褶皱 褶皱构造发育是实习区内的基本构造特征。本区位于半汤复式背斜西翼,以三个二级褶皱为主要构造形式,自东向西主要由俞府大村向斜、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组成。出露地层有志留系、泥盆系、二叠系、三叠系。 1.凤凰山背斜 位于本区中部,分布于凤凰山—麒麟山—长腰山—碾盘山一带。规模较大,总体构造线的方向北东东—南西西。凤凰山背斜枢纽起伏,大致向南西方向倾伏,轴面倾向北西,并有绞扭现象。 2.平顶山向斜 位于本区西部,分布于马家山—平顶山—向核山一带,出露规模仅次于俞府大村向斜,总体构造线方向为北东东—南西西。向斜核部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南陵湖组中部地层;两翼为南陵湖组下部、殷坑组、和龙山组和二叠系大隆组的地层,该向斜扬起端出露清晰,西翼岩层直立,局部斜转,山顶北坡转折端清楚,其瘤状灰岩挤压破碎,但未发生位移。 3.俞府大村向斜 位于本区东部,沿北北东方向分布于猫耳洞—大理寺—炭井村—俞府大村一带,规模相对较大,总体构造线方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斜核部由二叠系大隆组、龙潭组、孤峰组、栖霞组组成,两翼分别由石炭系船山组、黄龙组、和州组、高骊山组、金陵组、泥盆系五通组、志留系组成。向斜受多期构造活动影响,向斜一翼近于直立,局部倒转,甚至发生扭曲。
4.马家山西北坡平卧褶曲 马家山西北坡疑似平卧褶曲,地层为殷坑组,灰绿色泥岩夹灰白色薄层灰岩。由于岩性软弱,在构造应力场挤压应力及重力作用下,岩层发生褶曲变形.。 (二)断层 1.狮子崖断层
位于俞府大村向斜西翼,麒麟山与凤凰山交界冲沟处,因该地剥蚀残留断裂带形貌似狮子,故称狮子崖。 断面形态呈弧形。下盘(南东盘)为肉红色厚层状中粗粒状石英砂岩,破劈理构造发育;上盘(北西盘)为肉红色石英砾岩,又含有角砾岩,为破碎带表现。根据劈理的锐角方向指示断层本盘的运动方向,可判断此断层为逆冲断层。 2.177高地皖维采石场断层
该断层与俞府大村向斜轴迹斜交255º,北西盘由五通、金陵、高骊山、和州组等组成并向北东移动;南东盘可见五通组, 南东盘五通组与北西盘和州组对顶,错移80—100m,说明南东盘向南西运动。该断层为右行平移断层。 3.平顶山西逆断层
位于平顶山西侧160高地——140高地一线,走向50°,倾向北西,倾角40°左右,上盘地层为泥盆系五通组,地层倒转,倾角80°,逆掩在石炭系下统和州组地层之上,缺失地层,断层带中见有金陵组断夹块。
4.凤凰山断层
凤凰山南东翼逆断层,该处断层规模较小,较为完整,非常适合了解断层构造的成理及特征。断层带宽约2米,岩石破碎,成分杂乱,含砾岩颗粒磨圆度差。产状120°∠37.5°下盘岩石属五通组。
(三)节理 本区节理极为发育,大多数发育在泥盆系五通组石英砂岩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区域性“x”节理,在泥盆系五通组石英砂岩中最常见,将石英砂岩切成许多极为规则的平行四边形块体。另一种是
与断层伴生的各种节理,多相互平行,密集排列。另外,还有追踪张节理和节理尾端变化的羽裂、节理叉、菱形节环和折尾等。其次,本区节理还发育在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岩浆侵入体中。发育在灰岩中的节理大都被方解石脉充填。 九、岩石
区内的地质体主要由沉积岩构成。沉积岩岩石类型众多,分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其它内源岩。 沉积岩
1. 砾岩;-----------------》》
浅灰白色、乳白色。砾石的成分主要为石英岩及少量的燧石岩岩屑,呈砾状结构。 2.砂岩 石英砂岩 ;灰白色,粗砂结构。碎屑颗粒的磨圆度和分选性较好,碎屑颗粒的主要成分为石英,填隙物硅质。 粉沙岩;颜色主要为灰色,灰白色和杂色。粉沙结构,粉沙的主要成分为石英,少量长石。粉沙的主要成分为棱角状-次棱角状,分选性较好。 泥岩;其成因比较复杂,具泥质结构,水平层理发育,形成于水动力较弱的环境中。尤其在泥盆系、下石炭系统及二叠系部分地层中发育较好,五通组和高骊山组泥岩主要为高岭石泥岩。
3.灰岩 青灰色,主要成分碳酸钙,烧制石灰的主要原料。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仅在狮子口――王乔洞一带出露,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除狮子口岩体侵入下志留系高家边组外,其余三个岩体均侵入二叠系地层。岩体规模均不大,呈岩株状产出,属于浅成――超浅成侵入体。侵入岩岩性单一,为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的单相岩体。 十、岩溶现象(喀斯特地貌)
1. 王乔仙洞 位于实习区维尼纶厂西侧、紫薇山下,为石灰岩溶洞,属古地下水暗河残留,洞长40余米,宽4米,高5~7米。后
人在洞内两壁摩崖石刻大小佛像520多尊,以及麒麟灵兽,是安徽省唯一石窟遗址。 2. 紫薇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