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生产力结构及其分布
- 格式:pdf
- 大小:177.65 KB
- 文档页数:4
第十五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第一节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发展新阶段⏹一、高技术产业群的兴起⏹1、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科学革命:人类认识世界上的飞跃,引起思想观念的变革⏹技术革命:人类改造世界上的飞跃,带来新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产业革命:人类物质生产方式上的飞跃,引起社会生产方式上的改变⏹社会革命:社会制度的飞跃,引起社会经济形态的飞跃(狭义)⏹包括社会制度变革在内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全面和深刻的变革(广义)⏹四种革命之间的关系是网络式的、反馈式的关系。
⏹技术革命是核心,科学革命是它的理论前提;产业革命是它的直接结果;社会革命是它的深化和发展2、现代科技革命和高技术产业群的兴起⏹基础:物理学革命、信息论、基因理论、电子计算机和原子能的利用⏹先导:电子信息技术⏹基础: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支柱:新能源技术⏹其他: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环境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二、新的社会思潮⏹1、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的“知识产业”概念⏹知识产业:教育、研究与开发、传播业、信息设备和信息服务⏹1947-1958年间知识产业以平均每年10.6%速度递增。
⏹1959年知识产业的从业者占劳动者总量的31.6%⏹1958年美国国民生产(GNP)总值的29%来自知识产业2、贝尔的“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五大特点:⏹ⅰ产品生产经济——→服务性经济⏹ⅱ在职业分布上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ⅲ“中轴原理”:理论知识成为社会的核心,是社会革新的基础和社会决策的依据⏹ⅳ未来的技术发展是有计划的、有节制的,技术评估占主要地位⏹ⅴ各种决策的都通过“智能技术”3、阿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农业社会⏹第二次浪潮:工业社会:群体化、标准化、同步化、集中化和大型化⏹第三次浪潮:信息社会:知识化、多样化、小型化、个人化和分散化⏹★趋同论与“知识即权力”4、美国社会学家奈斯比特“大趋势”⏹归纳了美国未来的十大趋势。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请联系实际答题, 不可照搬, 祝考试顺利。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 在总体是唯心主义的, 陷入了唯心史观。
原因在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阶级立场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主张, 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 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 而不是相反。
这样,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
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第一,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积极成果, 创立了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第二,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 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英国古典经济学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 探索了劳动、分工等, 分析了资本主义各主要阶级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在这个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论。
第三,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 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四,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法国复辟时期历史理论的积极成果, 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2.什么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是什么?社会科学是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的, 包括两部分: 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对象, 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是其主干学科, 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人类理解和把握自身。
社会科学以社会为研究对象, 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并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
社会科学主要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
与自然科学相对, 我们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统称为社会科学。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田雪原自从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以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引起理论界关注。
具有较多共识的是:以人为本是总的思想纲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和当前和谐社会中的一个阶段,剩下来最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
我以为,可持续发展侧重的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和谐社会侧重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核心是公平问题,不仅是分配上的公平,更重要的是资源占有上的公平;制度是关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和健全对资源占有和分配的公平制度;重点是向弱势群体倾钭,保证各阶层群体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发展的条件;前提是经济发展,只有经济的不断发展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保障。
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不打好这个基础,和谐社会就建立不起来或者建立起来也不能巩固。
因此,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一脉相承、相辅相成,坚持并切实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总体框架结构迄今为止,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五个领域。
这五者在可持续发展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立足于环境,主张“生态核心论”者有之;强调人口因素的作用,主张“人口中心论”者有之;认为经济是包括可持续发展在内的一切发展的基础,主张“经济决定论”者有之,等等。
我们以为,这五个方面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基本关系,可如下图1所示:图1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位置和关系上图1中,实线“——”表示要素之间直接作用关系,虚线“……”表示要素之间间接作用关系。
宏观上可概括为: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和条件,人口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终点和目标,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则是宏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调节器。
当代中国经济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五个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发展和对外开放。
2、“垄断”:是指垄断主体对市场的经济运行过程进行排他性控制或对市场竞争进行实质性的限制,妨碍公平竞争秩序的行为或秩序。
3、“限制市场行为”:是指企业滥用优势地位,或通过订立协议、团体决定或其他方式排斥或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
4、“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在市场竞争中,经营者为了牟取自身的利益,采用损人利已、违背诚实信用商业原则的竞争手段争夺市场,给市场秩序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同时也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的行为。
5、“国家计划”:是一国政府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而制定的未来行动的方案,是一个国家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描绘的蓝图。
6、“计划体系”:就是从不同角度表述计划容而组成的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计划的有机结合体。
7、“公司治理结构”:指关于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即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和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制度和文化的安排。
“两权分离”:国家有所有权,企业有经营权。
8、“人口的城乡分布”:是指按照城乡及其比例划分的一定时点上的人口构成,又称人口城乡结构,反映一定期间、一定地域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比例组合关系。
9、“人口质量”:也称人口素质,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一定社会制度下,人们所具备的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身体素质以及思想道德水平。
10、“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和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增长的途径、手段、方法和形式的总和。
11、“对外开放”:所谓对外开放,是指国家放弃闭关自守的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对外交往的限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对外开放既包括发展对外贸易,也包括鼓励外国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入中国;既包括“请进来”,也包括“走出去”;既包括资源的国际配置,也包括经济体制与国际接轨。
12、“经济安全”:即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本国根本经济利益不受损害或威胁。
智慧树知到《可再⽣能源与低碳社会》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知到《可再⽣能源与低碳社会》章节测试答案绪论单元测试1、问题:我国是在哪⼀年的⽓候⼤会上发表的《携⼿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候变化治理机制》的讲话?选项:A:2015B:2014C:2013D:2012答案: 2015第⼀章单元测试1、问题:《联合国⽓候变化框架公约》最核⼼的原则是选项:A: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B:公平原则C:可持续发展原则D:⽆悔原则答案: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2、问题:在—–召开的第⼀次世界⽓象会议上,科学家们将全球变暖问题提上科学研究的⽇程。
选项:A:多伦多B:巴厘岛C:⽇内⽡D:哥本哈根答案: ⽇内⽡3、问题:哥本哈根会议后,国际社会⽇益达成共识,应对⽓候变化的主渠道是选项:A:发展低碳经济B:发展循环经济C:发展⾼附加值产业D:发展第三产业答案: 发展低碳经济4、问题:—-是⼈类历史上⾸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体排放。
选项:A:《京都议定书》B:《蒙特利尔议定书》C:《马拉喀什协定》D:《联合国⽓候变化框架公约》答案: 《京都议定书》5、问题:发展中国家在⽓候变化问题上没有历史责任,因此不需要减少碳排放。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6、问题:不属于实现“APEC蓝”所⽤的超常规⼿段的是选项:A:A.全⾯停⽌污染性⼯业活动B:B.减少汽车尾⽓排放,执⾏汽车单双号限⾏C:C.停⽌重污染⾏业,多家企业实现停产与限产D:D.禁⽌燃放烟花爆⽵答案: D.禁⽌燃放烟花爆⽵7、问题:下列属于不可再⽣能源的是选项:A:⽔能B:化⽯能源C:核能D:⽣物质能答案: 化⽯能源,核能8、问题:判断题:⽣物质能是不可再⽣能源()选项:A:对B:错答案: 错9、问题:判断题:降低碳排放量会影响⽣产⼒进步()选项:A:对B:错答案: 错10、问题:依据《中美⽓候变化联合声明》,在2030年左右我国⾮化⽯能源占⼀次能源消费的⽐重将提⾼⾄()左右。
事业单位招聘考点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3 年最新版) 事业单位考试必看考点高频试题:1、单选题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_____。
A :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 :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 :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 :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解析】“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的八大提出的,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党的中心任务只能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
备选项中的 A、B、D 各项都是围绕这个中心任务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是实现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毛泽东认为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中心任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则是完成这个中心任务的根本保证。
2、多选题社会主义荣辱观是_____。
A : 对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系统总结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C : 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目标D : 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参考答案: ABD本题解释:【答案】ABD。
解析:AB 主要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道德建设和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D 项是荣辱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C 项科学发展观蕴含的发展目标,是指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其中人的全面发展则是发展目标的核心内容,故 C 项不选,本题答案为 ABD。
3、单选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物质技术基础是_____。
A : 社会分工B : 社会化大生产C : 宏观调控D : 社会主义公有制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B4、单选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保障人民的参与权、知情权、_____,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A : 表达权、结社出版权B : 结社出版权、选举权C : 选举权、监督权D : 监督权、表达权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解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适应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要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推进依法行政,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