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 格式:ppt
- 大小:4.40 MB
- 文档页数:76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一、选择题1、一个国家实行的政治制度和要走的民主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A本国的国情B 本国的人口 C本国的环境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于:A1949年 B1954年C 1956年3、我国设立常务委员会并赋予其相应职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A市级以上 B县级以上 C乡级以上4、我国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范围已扩大到:A县 B乡 C村 A5、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 中央军委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6、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政协制度7、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正确表述是:A由于缺乏民主和法制的传统,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不具有迫切性B由于人民群众政治文化素质较高,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会相当容易 C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需要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8、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正确表述是: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基础B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依据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现实条件9、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正确表述是: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首先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中国共产党,不断强化党的领导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增加警察和监狱,严惩违法犯罪分子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1. 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是指(C)A.进步势力、中间势力、顽固势力各占三分之一B.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各占三分之一C.共产党员、党外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D.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各占三分之一2. 毛泽东最早提出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办法选举各级人民政府是在下列哪一篇文章中 (A)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为未来新生的国家政权确立的基本政体是(C)[A]多党执政制[B]全民参政制[C]民主集中制[D]三权分立制4.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毛泽东比较了中外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后,提出中国革命胜利后,应该建立的国家政权形式是(B)[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B]各革命民众合作统治的国家[C]民主联合政府的国家[D]以工农为主的工农民主政权5.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B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B.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C.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决定的D.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战略决定的6.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C)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全作的政治基础是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7.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B)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8. 1982年党的十二大制定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B)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C.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D.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9. 鼓吹在我国实行多党制的实质是:(B)A.改善党的领导B.否定共产党的领导C.加大共产党的被监督力度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1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高原则是 (C)A.共产党领导B.民主集中制C.人民主权D.少数服从多数1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D)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D.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12. 建国后第一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文献是(A)A.《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C)A.1949年新中国成立B.1949年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D.1949年《共同章程》被正式通过14. 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 (A)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C.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D.全国政治协商会议15.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属于建设社会主义的(C)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政治文明 D.生态文明16.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 (C)A.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C.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17.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A)A.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C.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18. 为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通过有关网站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电话调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题最新版辨析题大全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50.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
(正确)(1)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民民主成了最普遍、最基本的国家制度,议会制、普选制等成为民主的基本形式,形成了"主权在民"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因而资本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巨大进步。
(2)资本主义民主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仍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
与资本主义民主以及以往其它类型的民主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
这集中体现在:①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真正享有;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广泛的民主政治;③社会主义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5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错误)(1)依法治国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而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来,是党的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标志着我们国家的治国方针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52.民主是目的,不是手段。
(错误)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因为:(1)民主首先而且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制度,因此,民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是手段。
(2)民主是无产阶级在一定阶段上所要争取的目标,无产阶级革命就是争取无产阶级民主的过程,其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的国家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民主与文明、富强一起,应当而且必须是我们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第⼆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民治理国家的基本⽅略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重要⽬标。
依法治国是邓⼩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平⼀贯强调民主和法制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注重通过制度建设来解决民主的问题,主张推进法治、否定⼈治。
在注重制度建设⽅⾯,邓⼩平有⼀个⾮常深刻的见解,就是要从肃清封建影响的⾓度去考虑制度的改⾰。
他认为,"我们好多年实际上没有法,没有可遵循的东西。
""我们的⼈民、我们的党受封建主义的害很重",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多少都带有封建主义⾊彩","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重点是切实改⾰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发展。
" 江泽民根据邓⼩平的民主法制思想,1997年第⼀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民治理国家的基本⽅略提了出来。
这是对邓⼩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治国⽅略的重⼤进步,反映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认识的深化,对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更⾼的要求,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进⼊了依法治国的新阶段。
胡锦涛在⼗七⼤报告中进⼀步提出要全⾯落实依法治国基本⽅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的要求。
2.依法治国的涵义和内容 ⼀般⽽⾔,法治是相对⼈治⽽⾔,是指依法办事、依法治国。
它同法制即法律制度既有区别⼜有联系,如果仅有法律制度⽽依⼈办事、依⼈治国,还不能说就是法治;⽽只有在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基础上实⾏依法办事才能称之为法治和依法治国。
⼗五⼤报告揭⽰了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依法治国的涵义、内容和意义。
(1)依法治国的涵义 依法治国,就是⼴⼤⼈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作都依法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的改变⽽改变,不因领导⼈看法和注意⼒的改变⽽改变。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人民民主专政1、国体:国家的阶级性质政体: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规定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体现在:第一,性质相同。
都是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第二,作用、职能相同。
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第三,历史使命相同。
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坚持人民民专政的实质就是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2)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地位: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政体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根本不同:第一,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有着本质区别。
体现在对谁负责和选举方式。
第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间的关系有着本质区别。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西方议会议员有着本质区别。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1)为人民提供了最好的而组织形式(2)为国家机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大陆的八个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联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3、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是:()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D、依法治国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A、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B、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C、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D、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C、参政议政D、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改变B、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改变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力量是:()A、工人阶级;B、农民C、知识分子D、中国人民解放军7、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B、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C、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8、“一国两制”构想是:()A、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的B、从解决香港问题开始提出的C、从解决澳门问题开始提出的D、从解决港、澳、台问题开始提出的二.多项选择题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表现在:( abcd )A、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B、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C、政治文明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D、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适应的E、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A、它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适应B、它直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C、它保证人民的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D、它保证人民群众有效地对各级国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E、它与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相适应3、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是:()A、长期共存B、互相监督C、肝胆相照D、荣辱与共E、共同发展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A、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B、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C、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D、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E、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5、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有错必纠E、违法必究6、江泽民对军队建设提出的总要求是:()A、政治合格B、军事过硬C、作风优良D、纪律严明E、保障有力7、新时期我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B、维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D、结成反帝反霸统一战线的国际友人E、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8、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 cde )A、独立的外交权B、独立的防务权C、行政管理权D、立法权E、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三.辨析题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民主主要是指( B )A.少数服从多数B.一种国家制度C.自由,个人解放D.一种组织原则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C )A.民主集中制B.坚持共产党领导C.人民当家作主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3.列宁说: “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这说明( A )A.文盲影响了他们实际参政议政的能力B.文盲不能参政议政C.文盲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利D.文盲与有文化的人不能享有同等参政议政和权利4.我国的国体是( A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多党合作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 D )A.工农联合专政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C.共产党一党专政D.无产阶段专政6.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B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C.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共域自治制度7.我国的政体是( 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8.我国的民主党派是( B )A.执政党B.参政党C.在野党D.反对党9.政治体制是( A )A.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B.决定政治制度的性质C.人民民主专政D.政治制度10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C )A.加强党的领导B.巩固人民民主专政C.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B )A.依权治国B.依法治国C.依计划治国D.依方针政策治国12.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 D )A.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B.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C.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多项选择题:1.在我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这是因为( ABC )A.我国不具备高度民主所需要的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B.封建意识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长期存在C.认清在我国具体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规律,要有一个过程D.存在着剥削阶级和阶段斗争E.我国人口太多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含( ABCD )A. 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E.民主集中制3现阶段我国的民主党派有( ABCDE )A.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B.中国民主同盟C.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D.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E.九三学社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4.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BCD )A.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C.必须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D.坚持三条评价标准E.必须高速优化政权结构5.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ABCD )A.长期共存B.互相监督C.肝胆相照D.荣辱与共E.共同发展6.政治文明主要包括(ABCD )A.政治思想B.政治制度C.行政管理D.法制建设E.经济建设7.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的目标有(ABCD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B.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C.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D.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E.克服官僚主义8.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BCD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纠E.懂法必守三、问答题1.概念(1)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单选题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C.人民民主专政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是()A.工农联合专政 ( )B.无产阶级专政 ( )C.资产阶级专政 ( )D.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是()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民主协商、科学决策 (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4.我国的政党制度是()A.一党制 (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C.多党制 ( )D.多党合作制 ( )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邦联制 ( )B.联邦制 ( )C.民族区域自治(√)D.民主自治 ( )6.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A.政治协商 ( )B.人民民主专政 ( )C.多党合作制 ( )D.依法治国(√)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A.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 )B.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 )C.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D.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 )8.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A.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B.基础 ( )C.性质 ( )D.主要内容 ( )9.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A.依法治国 ( )B.人民当家作主(√)C.权利制衡 ( )D.多党合作 ( )10.“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
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
这句话理解为()A.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 ( )B.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 ( )C.民主是国体不是政体 ( )D.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二、多选题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在充分发挥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加强国家政权的专政力量。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如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绝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最根本要求,是党以邓、三为指导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所做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
2、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是什么?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3.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和传统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政权组成的结构来看,参加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还有民主资产阶级。
从党派之间的关系来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明确地表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方面的联系。
4.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在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用国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毛概精品——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习题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单项选择1. 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是指(C)A.进步势力、中间势力、顽固势力各占三分之一B.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各占三分之一C.共产党员、党外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D.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各占三分之一2. 毛泽东最早提出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办法选举各级人民政府是在下列哪一篇文章中(A)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为未来新生的国家政权确立的基本政体是(C)[A]多党执政制[B]全民参政制[C]民主集中制[D]三权分立制4.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毛泽东比较了中外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后,提出中国革命胜利后,应该建立的国家政权形式是(B)[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B]各革命民众合作统治的国家[C]民主联合政府的国家[D]以工农为主的工农民主政权5.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B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B.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C.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决定的D.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战略决定的6.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C)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全作的政治基础是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7.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B)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8. 1982年党的十二大制定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B)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C.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D.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9. 鼓吹在我国实行多党制的实质是:(B)A.改善党的领导B.否定共产党的领导C.加大共产党的被监督力度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1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高原则是 (C)A.共产党领导B.民主集中制C.人民主权D.少数服从多数1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D)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D.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12. 建国后第一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文献是(A)A.《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C)A.1949年新中国成立B.1949年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D.1949年《共同章程》被正式通过14. 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 (A)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C.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D.全国政治协商会议15.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属于建设社会主义的(C)A.物质文明B.精神文明C.政治文明D.生态文明16.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 (C)A.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C.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17.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A)A.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C.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18. 为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通过有关网站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电话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