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6-2017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尚贤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及答案Word
- 格式:doc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9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试题(1)1.下列各物体中接近130厘米的是:( )A .体温表长度;B .乒乓球的直径;C .课桌高;D .写字台长度.2.用塑料皮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用力拉尺测量时,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3.关于测量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认真测量可以消灭误差;B .测量过程中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C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 .测量工具越精密,测量过程中的误差也会产生. 4、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 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 处的速度是6m/s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B. 6.25m/sC. 6.75m/sD. 7.5m/s5.(2012玉林)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 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0-8s 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6、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
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 .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 .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 .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7、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
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A .声音的响度B .声音的音调C .声音的音色D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8、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着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2次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小嘴发出频率为105Hz 的振动;丙: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65Hz 的音叉,对以上一些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B .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甲、乙不是声源,人耳听不见它们发出的声音C .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D .甲、乙、丙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9、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酒精温度计B.乙醚温度计C.水温度计D.水银温度计10、图5是某种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 )A.蜡的熔化过程 B.蜡的凝固过程 C.海波的熔化过程 D.海波的凝固过程11.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下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
枣庄市滕州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五四学制)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12分)1. (1分)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 . 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9kgB . 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dmC . 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D . 学校国旗杆的高度约为80m2. (1分) (2019八上·钦州月考)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歌词中描述月亮运动选择的参照物是()。
A . 月亮B . 地球C . 云朵D . 星星3. (1分) (2019八上·万州期末) 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1: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9,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是()A . 2:27B . 2:3C . 3:2D . 27:24. (1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B . 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 声音在固体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慢D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5. (1分)全班同学在齐声合唱同一首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歌唱同学的声带在振动B . 歌声洪亮时,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 . 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D . 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6. (1分) (2015八上·安达期末) 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B .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音调越大C . 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D . 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7. (1分) (2017八上·靖江期中) 一个人沿路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人,人的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情况是()A . 逐渐变短B . 逐渐变长C . 先变长后变短D . 先变短再变长8. (1分) (2016八下·昌平期末) 如图图象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 .9. (1分)某人以1m/s的速度沿着平直的河堤行走,他在平静的河水中的倒影相对于河堤的速度是()A . 1m/sB . 0.5m/sC . 0D . 2m/s10. (1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猴子看见水井中的“月亮”,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井中水的深度B . 利用照相机照相时,人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C . 幻灯机投影幻灯片时,银幕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两倍的焦距D . 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等于10cm11. (1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太阳光是一种不能分解的单色光B . 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C . 从水面上看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虚像D . 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12. (1分)晴天在茂密树荫的地面上,常会看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A . 树叶间小孔的像B . 太阳的像C . 太阳的影子D . 树叶的影子二、填空题 (共10题;共10分)13. (1分)(2018八上·弥勒月考) 如图中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cm.14. (1分) (2017八上·大丰期中)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中考考场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这是从________处控制噪声.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划动可发出声音,用力划比轻轻划的声音的________大,快划比慢划的声音的________高。
山东省枣庄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模拟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德化南埕的漂流吸引了众多游客。
一叶扁舟,顺水而下,出没浪端谷底,惊险刺激。
我们说坐在橡皮艇上的游客静止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A . 两岸山上的树B . 橡皮艇C . 河岸上的摄影记者D . 水中四处游动的鱼2. (2分) (2016八上·长沙期中) 下列有关于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B . 太阳和月亮都是光源C . 日食、月食现象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D . 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光速快于声速3. (2分) (2018八上·郑州期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我们可能听不到正在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B . 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C . 电话亭大多是用玻璃做的,隔音效果好,是因为玻璃能较好的吸收声音D . 吹哨子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4. (2分) (2019八上·长春期中) 下列物质中属于全都是晶体的是()A . 铁、食盐、松香B . 萘、冰、石英C . 冶金、海波、玻璃D . 冰、石英、塑料5. (2分) (2018八上·长春期中) 坐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是静止的()A . 车外的树木B . 关着的车门C . 公路上的行人D . 被超越的小轿车6. (2分)汽车夜间行驶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A . 要节约用电B . 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开车C . 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反射车内物体的像,妨碍司机开车D . 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妨碍司机开车7. (2分)(2017·河南模拟) 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 . 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B . 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C . 深秋,枝头上挂满白霜D . 寒冬,窗玻上冰花剔透8. (2分)在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表示铁水浇铸成车轮时温度变化情况的是()A .B .C .D .9. (2分) (2016八上·博白期中) 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将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B . 两种方法都能彻底止沸C . “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D . “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10. (2分) (2018八上·东台期末) 在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就开始计时,不能等听到枪声才计时。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尚贤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卷一、选择题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高铁的运行速度约为80m/sB.学生用课桌的高度约18cm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2.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两个人不用通讯设备就不能直接交谈()A.在月球上 B.在一间漆黑的房子里C.在一堵墙的两边D.分别坐在同向行驶的汽车上3.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A.B.C.D.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乐音就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它不可能是噪声B.打开门窗,加快空气的流动,可以减弱马路上的噪声C.噪声可以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学习,但不会影响健康D.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减弱噪音5.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C.病人发烧时常用湿毛巾敷头部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6.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保温瓶中盛有半瓶0℃的水,现将温度为﹣10℃的冰投入水中,并盖上瓶盖,将会发生的现象()A.水的温度降低,冰的温度升高B.水和冰的温度都不变C.水的质量减少,冰的质量增加D.水和冰的质量都不变7.有关声的利用,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回声的是()A.探测鱼群的位置B.探测冰山离船的距离C.将病人体内的结石震碎 D.测量海底深度二、填空题8.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会学习很多物理量,这些物理量表示不同的物理意义,例如: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响度是表示声音的物理量等.9.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某些合金,是不同种金属在熔化状态下熔合后的.下表所列出的几过程涉及熔化的有;涉及液化的有,涉及凝华的有.11.吹气和哈气都是从口中出来的气.用嘴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利用水在蒸发过程中要,从而使水的温度下降,因此蒸发有作用;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是因为哈出的水蒸气液化要,使手的温度升高.12.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三、选择题13.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0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0点,B在距离0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 A>v B,5s末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D.只有②③正确14.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1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将0~100℃之间划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将32~212℉之间划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l℉.则华氏温度F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关系是F=℉.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等于℉.16.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t AB<t BC B.t AB=t BC C.v AB>v BC D.v AB<v BC17.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C.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D.小强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四、实验题18.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按图甲组装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碎冰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BC段的物质处于(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象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19.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甲,乙各运动8米,所用时间相差秒,甲在上坡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少”).20.甲、乙两人从相距15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3km/h,乙的速度为2km/h,甲带一条狗,同甲一起出发,狗的速度4km/h,狗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km.21.如图所示,甲图是两位同学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三幅照片,请你在乙图中用图象分别描述出男女同学的大致运动情况.五、计算题22.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23.回声比原声晚0.1秒到达人耳,人就能分辨.2010年,墨西哥湾钻井平台发生爆炸,附近作业船上工人听了到两次爆炸声,那么船离爆炸地点至少多远?作业船只在听到第二次爆炸声后,以7.2km/h的平均速度迅速赶往出事平台,在爆炸后至少多久能够到达?(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700m/s)2016-2017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尚贤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高铁的运行速度约为80m/sB.学生用课桌的高度约18cm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温度;长度的估测.【分析】解答本题我们需要掌握估测法: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解答】解:A、高铁的运行速度为80m/s左右,故A符合实际;B、学生使用的课桌在80c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人的正常体温为37℃,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一张试卷纸的厚度在0.1mm以下.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2.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两个人不用通讯设备就不能直接交谈()A.在月球上 B.在一间漆黑的房子里C.在一堵墙的两边D.分别坐在同向行驶的汽车上【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如果没有传声的介质,声音就不能传播了.【解答】解:A、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直接交谈,故A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不需要光,黑屋子里有空气可以传声,故B不合题意;C、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在一堵墙的两边也可以直接交谈,故C不合题意;D、分别坐在同向行驶的汽车上,在人与人之间同样有传声的介质,可以不用通讯设备就能听到对方发出的声音,故D不合题意.故选A.3.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A .B .C .D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1)由小球下落的照片找出小球在下落过程中,在相等时间内,小球路程的规律,然后由速度公式判断小球速度特点;(2)逐一分析四个选项中的v ﹣t 图象,找出符合小球下落规律的一个.【解答】解:(1)由小球下落的照片可知,在相等时间t 内,小球的路程s 越来越大,均匀增加;(2)由于在相等的时间t 内,小球的路程s 均匀增加,由v=可知,小球下落的速度均匀增加,(3)A 所示v ﹣t 图象,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不符合小球速度特点;B 所示v ﹣t 图象,速度不随时间变化,是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不符合小球速度特点;C 所示v ﹣t 图象,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与小球的速度特点相符;D 图象反应物体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与小球的速度特点不符;故选C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乐音就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它不可能是噪声B .打开门窗,加快空气的流动,可以减弱马路上的噪声C .噪声可以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学习,但不会影响健康D .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减弱噪音【考点】噪声及来源;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控制噪声可从这三个方面着手.【解答】解:A 、乐器发出的声音,如果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休息、学习,也成为噪声.不合题意.B 、把门窗关上,是在传播过程中处减弱噪声.打开门窗,不能减弱噪声.不合题意.C 、噪声不仅影响人们的学习和休息,严重的还影响健康.不合题意.D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改善空气,美化和保护环境,同时在传播中减弱噪音.符合题意. 故选D .5.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 )A .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B .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C .病人发烧时常用湿毛巾敷头部D .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考点】蒸发及其现象.【分析】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等因素有关.【解答】解;A、狗伸长舌头,舌头上的水分蒸发就会吸收热量,降低狗的温度,利用了蒸发吸热;不合题意.B、衣服淋湿后,衣服上的水蒸发从身体上吸热,会使人感冒,要换衣服,防止蒸发吸热;符合题意.C、用湿毛巾敷头部水蒸发从发烧的病人身上吸收热量,防止病人温度过高,发生危险.利用蒸发吸热,不合题意.D、在地上洒水,水在常温下就可以蒸发,蒸发要吸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利用蒸发吸热,不合题意.故选B.6.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保温瓶中盛有半瓶0℃的水,现将温度为﹣10℃的冰投入水中,并盖上瓶盖,将会发生的现象()A.水的温度降低,冰的温度升高B.水和冰的温度都不变C.水的质量减少,冰的质量增加D.水和冰的质量都不变【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分析】0℃是水的凝固点,是冰的熔点,所以在0℃时如果能吸热,冰会熔化,如果能放热,水会凝固.【解答】解:因为温度较低的冰块放进温度较高的水中后,要发生热传递,﹣10℃的冰块吸热后温度升高,由于0℃的水较多,故冰块能吸收足够的热量升温到0℃,0℃的水放热后,温度不变,由液态水凝固成0℃的冰,故水的质量减少,冰的质量增加.故选:C.7.有关声的利用,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回声的是()A.探测鱼群的位置B.探测冰山离船的距离C.将病人体内的结石震碎 D.测量海底深度【考点】回声.【分析】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其应用:回声定位、探测鱼群和探测海底的深度等.【解答】解:A、渔民利用超声波探测鱼群的位置,渔船向水中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鱼群被反射回来,从而判断出鱼群的位置,利用了回声定位;B、探测冰山离船的距离是利用超声波能向一定方向传播,而且可以穿透物体,如果碰到障碍,就会产生回声,不相同的障碍物就会产生不相同的回声,利用了回声定位;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不是利用回声定位;D、让声音从海面发出,经海底反射后,返回海面,记录接收到回声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洋的深度,利用了回声定位.故选C.二、填空题8.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会学习很多物理量,这些物理量表示不同的物理意义,例如: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响度是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等.【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温度;响度.【分析】物体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声音的三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其中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答案为:运动快慢;冷热程度;强弱.9.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某些合金,是不同种金属在熔化状态下熔合后的.下表所列出的几种金属中,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钨.(附几种金属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分析】要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必须先与其他金属放在一起进行熔化.【解答】解:从表中数据可知,钨的熔点最高,所以钨不容易熔化.故答案为:钨.10.自然界会出现风、雨、雪、云、雾、露、雹、霜、电闪、雷鸣、沙尘暴等现象,其形成过程涉及熔化的有雨;涉及液化的有雨、云、雾、露,涉及凝华的有云、雪、雹、霜.【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分析】熔化是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液化是从气体到液态的过程;凝华是从气态到固态的过程;【解答】解: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下落熔化成水,故雨涉及熔化;云、雾、露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云、雪、雹、霜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故答案为:雨;雨、云、雾、露;云、雪、雹、霜.11.吹气和哈气都是从口中出来的气.用嘴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利用水在蒸发过程中要吸热,从而使水的温度下降,因此蒸发有致冷作用;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是因为哈出的水蒸气液化要放热,使手的温度升高.【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1)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越快.(2)液化是放热的,汽化是吸热的.汽化包括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解答】解:(1)用嘴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利用水在温度相同,表面积相同时,加快水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蒸发,蒸发过程中要吸热,水容易凉,因此蒸发有致冷作用.(2)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是因为哈出的水蒸气液化,液化是放热的,使手的温度升高.故答案为:吸热;致冷;放热.12.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河岸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人为参照物.【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选择参照物时,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如果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一定选择一个和被研究的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如果物体是静止的为参照物,一定选择一个和被研究的物体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解答】解:舟行,舟和河岸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河岸为参照物,舟是运动的.人不觉,被研究的物体是船,人和船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人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舟行和人不觉都是相对参照物来讲的,没有参照物,不能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结论就不同.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故答案为:运动和静止相对性;河岸;人.三、选择题13.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0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0点,B在距离0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 A>v B,5s末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D.只有②③正确【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①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 A>v B,5s末A、B相遇;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解答】解:①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 A>v B,5s末A、B相遇;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只有②③正确.故选:D.14.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分析】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选择温度计的原则是:温度计内的测温物质的凝固点应该比被测温度低,沸点应该比被测温度高.【解答】解: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故A正确;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故B正确;C、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所以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一般选酒精温度计,而水银的凝固点高,故C错误;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故D正确.故选C.1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将0~100℃之间划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将32~212℉之间划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l℉.则华氏温度F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关系是F= 1.8t+32℉.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37℃,等于98.6℉.【考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分析】(1)由题意可知:摄氏温差100度等同华氏温差180度;华氏温度起点为32度等于摄氏温度的0度,华氏温度的212度等于摄氏温度的100度;据此即可求出2摄氏度等于多少华氏度;最后即可求出摄氏度与华氏度之间的关系.(2)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37℃.【解答】解:(1)∵华氏温标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212华氏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32华氏度,中间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代表1华氏度;∴摄氏温差100度等同华氏温差180度;即1摄氏度=华氏度=1.8华氏度;又知:华氏温度起点为32华氏度等于摄氏温度的0度;所以,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为:F=(1.8t+32)℉.(2)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37℃.相对于华氏温度F=(1.8×37+32)℉=98.6℉故答案为:1.8t+32;98.6.16.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t AB<t BC B.t AB=t BC C.v AB>v BC D.v AB<v BC【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由图得出小车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分析判断小车在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解答】解:(1)由图中停表示数可知,t AB=5s,t BC=3s,所以t AB>t BC.故A、B错误;(2)由题意知s AB=s BC=sm,小车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v AB==sm=,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 BC==;所以v AB<v BC.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7.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坐在旁边的小红为参照物C.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D.小强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要首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1)开始以对面列车为参照物,对面列车反方向运动时,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故ABC错误;(2)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发现自己坐的列车没动.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造成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D正确.故选D.四、实验题18.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按图甲组装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碎冰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BC段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象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不能(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分析】(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①估计被测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以便测量时正确读数;③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④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留在被测物体中.(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3)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解答】解:(1)组装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碎冰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2)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等冰全部熔化成液态之后,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BC段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不断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变,故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小于在b点时的内能.(3)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试管中的水可以达到沸点,因内外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故答案为:(1)试管底或试管壁;(2)固液共存态;小于;(3)不能;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19.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选填“静止”或“运动”),甲,乙各运动8米,所用时间相差9秒,甲在上坡过程中,其重力势能增大(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少”).。
枣庄市滕州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一根长约10 m的铁管,管内装满了水,一个人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个人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口处可听到()A . 一次敲击声B . 两次敲击声C . 三次敲击声D . 四次敲击声2. (2分)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用到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针筒能抽取到药液,是因为药液受到针筒里活塞的吸引力B . 喷洒消毒液后,过一会儿闻到消毒液的气味,是扩散现象C . 用酒精棉球涂抹皮肤时感觉到凉,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D . 医生用听诊器接听患者心跳和呼吸声音,能升高音调3. (2分) (2019八上·兰州期末) 生活处处是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高压锅煮饭菜,是增大了锅内的压强,降低了水的沸点B . 黑色物体能吸收任何色光C . 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次声波的应用D .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4. (2分) (2018八上·孝感月考)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①“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响度”②“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③“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④“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A . ①②B . ①④C . ②③D . ③④5.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B . 声音传播速度的大小仅与介质的种类无关C . 平均速度的大小不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 . 爷爷看书时佩戴的老花镜是凹透镜6. (2分)(2017·河南模拟)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欲渡黄河冰塞川”﹣﹣“冰”是由于水遇冷凝固形成的B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 . “潭清疑水浅”一一“浅”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D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7.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利用干冰人工降雨是干冰升华变为气体后遇冷液化形成的B . 汽车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的原理C . 验钞机利用荧光物质在红外线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工作D . 夜视仪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紫外线进行侦察8. (2分) (2017八上·市南区期末) 下列物理知识中,错误的是()A . 在灯光下玩手影游戏,这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B . 石油气液化后存储在钢瓶内方便使用,这是利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C . 用笛子和钢琴演奏同一首曲子,我们能分辨出它们的不同,这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D . 房间里的暖气片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这是根据气体的密度的升高而变大的现象9. (2分)(2019·济宁) 小明对图中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了梳理,其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A .B .C .D .10. (2分) (2017八上·郑州期末)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词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 . “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 .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D . “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11. (2分) (2018八上·罗湖月考) 如图连线错误的是()A .B .C .D .12. (2分)(2016·云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矫正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B . 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是液化现象C . 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不是振动产生的D . 把手机调为静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3. (2分) (2016八上·柏乡期中) 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A .B .C .D .14. (2分) (2017八上·惠山期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太阳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B .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C . 红外线是人眼看不见的光D . 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红外线消毒15. (2分) (2017八上·惠山期中) 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A . 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B . 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蜂蜡的熔化特点C . 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D . 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二、填空题 (共13题;共47分)16. (3分) (2016八·无锡月考) 从声音的特征看,“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________大,“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________好,“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________高.17. (2分) (2018八上·德惠期中) 北方的秋季,树叶飘落,满地金黄。
山东省枣庄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12分)1. (1分)(2016·镇江模拟) 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A . 两个鸡蛋的重约为1NB .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5℃C . 初中生跑50m所需时间约为4sD . 一支新的中华牌2B铅笔的长度约为30cm2. (1分)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空气的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 . 运动路线是直的,运动路程不变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C . 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就是运动,位置没有改变就是静止D .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离开了参照物就失去了意义3. (1分) (2016八·青岛月考) 下列四个句子: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她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A . ①②B . ②④C . ①③D . ③④4. (1分)(2017·岳阳模拟)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 . 某中学生的质量约45kgB . 家用节能灯的额定功率约为500WC . 人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30次D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5. (1分) (2018八上·台儿庄期末) 2017年4月27日,我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首次完成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实现了空间推进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跨越。
如图是它们成功对接时的情形,此时若认为天宫二号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A . 太阳B . 天舟一号C . 月亮D . 地球6. (1分) (2018八上·新乡期末) 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 . 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 . 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C .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D . 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7. (1分)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熔化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 . (1)、(2)B . (2)、(4)C . (1)、(3)D . (3)、(4)8. (1分)(2018·遵义)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 超声波一定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B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 . “不敢高声语”的“高声”指声音响度大D . 城区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9. (1分) (2017八上·全椒期末) 全椒冬天的清晨,有时郊外草地上会出现一层白白的东西,太阳出来后一会就变成水了,最后不见了,它经历了怎样的物态变化()A . 液化﹣汽化﹣升华B . 凝华﹣熔化﹣汽化C . 汽化﹣升华﹣凝固D . 升华﹣熔化﹣凝华10. (1分) (2016八下·槐荫期末) 济南四季美景宜人,如图所示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 . 春天,大明湖面,冰雪消融B . 夏天,趵突泉上,云雾润蒸C . 秋天,千佛山上,菊花傲霜D . 冬天,泉城广场,滴水成冰11. (1分) (2017八上·深圳期中) 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 .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 .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 .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 .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12. (1分)“扬汤止沸”是指将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以阻止锅中的水沸腾,“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可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 “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B . “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C . “扬汤止沸”利用了汽化吸热D . “釜底抽薪”彻底止沸是由于锅中水不能继续吸热。
1、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可能是( )A物理课本长度B一个人的身高C一座山的高度 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答案和解析:.A、物理课本的长度在左右.与题意不符;B、一个人的身高在左右.与题意相符;C、一座山的高度在以上.与题意不符;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在左右.与题意不符.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A: 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B: 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C: 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D: 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答案和解析:本题考查误差及误差产生的原因。
误差产生的原因有两种:一方面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误读、误算和视差等。
A、B、D选项,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它们都是错误的测量方法,故A、B、D错误。
3、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 、山B、船C、房屋D、河岸答案和解析:分析题意可以知道,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A、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A错;B、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以房屋为参照物,山与房屋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山是不动的,故C错;D、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错.4、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当作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位移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答案和解析:根据题意知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与乙的速度保持不变,在相等时间t内S甲小于S乙,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符合条件的图象是B.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5、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A. 声波传到鼓内去了B. 鼓面停止了振动C. 鼓的振动变快了D. 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和解析: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了,发声停止.6、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测量一木板的长度,在如下列图的各种情况中正确的选项是〔〕A. B. C.D.2.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速度,小宇同学拍摄了在同一底片上屡次曝光的照片,图中所附的刻度是均匀的,如果每隔1秒拍摄1次,轿车本身总长4.5m,那么这辆轿车的速度约为〔〕A. 9m/sB. 12m/sC. 6.75m/sD. 4.5m/s3.如图展示的是翟志刚在太空中走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站在舱口处手举五星红旗的情景.假设说他是静止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是〔〕A. 地球B. 太阳C. 月亮D. 神舟飞船4.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步,他们通过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列图,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0至2 s,小明跑得更快B. 0至2 s,小明相对小华是静止的C. 0至8 s,两人的平均速度都是5 m/sD. 0至8 s,两人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5.以下列图为某小组同学学习长度测量讨论交流的情境,以下关于误差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B. 测量时通过屡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C. 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防止的D. 由于眼睛不可能估计的非常准,所以没有必要估读6.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B. 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C.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水中传播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7.有一种电子牙刷〔如下列图〕,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 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8.我市积极响应各级教育部门的号召,从2月11日起利用网络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活动,各科老师轮番上阵网络主播,得到了高度评价,以下物理现象中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 同学们可以听到风格不同的课,当听出自己熟悉的老师声音时异常兴奋,是因为各位老师声音的频率不同B. 彭老师在讲到关键点时通过增大声音的音调从而到达增大音量的目的C. 同学们通过听网课获取知识,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 马老师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引起的9.如下列图,汽车正在使用倒车雷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B. 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C. 倒车雷达是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声D. 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的反射10.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
枣庄市滕州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7分)1. (1分)(2012·湛江)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 . 新生婴儿身高约50mmB . 一位普通初中生体重约500NC . 洗澡的热水温度约为75℃D . 对人体安全电压就是不高于220V2. (1分)下列描述的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 地球绕着太阳转B . 乌云遮住了太阳C . 树木在不停地生长D . 蚂蚁在地上爬行3. (1分) (2017八上·华亭期中) 下列有关声音的现象中,其本质与其它三个现象不同的是()A . 在狭小的岩洞中说话,听起来比野外响亮得多B . 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C . 岸上人说话,能把水中的鱼吓跑D . 北京天坛的回音壁,能产生奇妙的声学现象4. (1分) (2019八上·永定月考) 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都不相同B .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都相同C . 甲的音调比丙的高D . 乙是噪声5. (1分) (2015八上·深圳期中) 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 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 . 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C . 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D . 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6. (1分) (2018八上·太原月考) 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 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 O 的距离 s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如右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 从第 4s 内, vA <vB ,5s 末 A,B 相遇B . t=0 时刻,A 在 O 点,B 在距离 O 点 5m 处C . 5s 内 A,B 的平均速度相等D .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 O 点开始运动,但物体 A 比 B 迟 3s 才开始运动7. (1分)甲、乙两汽车同时从A地出发去B地,已知在整个过程中,甲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 在任何时刻,甲车一定在乙车前面B . 在任何时刻,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后退C . 在整个过程中,甲车用的时间一定比乙车短D . 在前半路程,甲车用的时间一定比乙车短二、填空题 (共7题;共7分)8. (1分)(2019·宿迁) 甲、乙两同学在同一直道上,从同一出发点相同方向跑步锻炼,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他们跑步时,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同学,相遇时距离出发点________m。
枣庄市滕州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2020·南岗模拟)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前提,下列器材所指示的数据,读数正确的是()A . 电流表:2.4AB . 温度计:17℃C . 停表:2分36秒D . 速度表:80m/s2. (2分)妈妈买瓷碗时常把两只瓷碗轻轻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瓷碗好坏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 . 音调B . 响度C . 音色D . 音量3. (2分)商业大楼装有观光电梯,小明站在竖直上升的电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B . 以电梯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C . 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 . 以小明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4. (2分)(2017·兴化模拟) 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算,符合实际的是()A . 苏科版初中物理书的质量约为2kgB . 中学生体育中考中长跑的平均速度约4m/sC . 普通家用照明灯的工作电流约2AD . 冰镇橙汁饮料的温度约为﹣20℃5. (2分)在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 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0.5m3B . 一个中学生步行100m所用的时间约为90sC . 一个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3PaD . 一个中学生从一楼上到二楼的功率约为15W6. (2分) (2018八下·泸州期末) 下列对生活中常见物理数据的估计说法正确的是()A . 中学生的体重大约500NB . 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大约3kgC . 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8mD . 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7. (2分) (2016八·夏津月考)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A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 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C . 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D . 声波不能在玻璃中传播8. (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音传播过程防止噪声B . 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次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C . 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 . 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水瓶.可以改变音调9. (2分) (2017八上·太原期末) 如图甲所示,质量相同的a、b、c三种液体分别装在三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如图乙是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A . b、c、aB . a、c、bC . a、b、cD . c、b、a10. (2分) (2016八·江阴月考)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9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 . 12.35cmB . 12.34cmC . 12.50cmD . 12.36cm11. (2分) (2016八·酒泉月考)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则不能测出准确结果B . 读数时,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准确C . 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够减小误差D . 只要方法正确,认真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12. (2分)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 . A与BB . B与CC . C与DD . A与C二、多选题 (共4题;共12分)13. (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 .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C .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 . 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4. (3分)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趣味,其中分析正确的是()A .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密度减小B . “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质量不变C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D .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的过程中密度不变15. (3分) (2016八上·商水期中) 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是()A .B .C .D .16. (3分) (2018八上·北京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一块砖切掉一小块,体积减小,质量减小,密度变小B . 氧气瓶中的氧气供病人急救时恰好用去一半,则瓶内氧气密度变小C . 水银的密度是,表示水银的质量为D . 根据密度公式,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三、填空题 (共2题;共2分)17. (1分) (2016八上·汶上期中) 图中,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_.18. (1分)(2018·宿迁) 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个正方体物块的边长为________cm;用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物块的质量为________g;该物块放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Pa.(g=10N/kg)四、实验题 (共6题;共35分)19. (1分)敲响的音叉接触乒乓球能使其跳起,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 产生的;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_______传入同学们的耳中,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根据声音的________ 判断的;敲击一个装满水的钢管在另一端能听到________ 次敲击声.20. (3分) (2020九上·广州开学考) 小明看到滑雪运动员从越陡的坡滑下时,越快滑到底端。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尚贤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3分)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高铁的运行速度约为80m/sB.学生用课桌的高度约18cm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2.(3分)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两个人不用通讯设备就不能直接交谈()A.在月球上B.在一间漆黑的房子里C.在一堵墙的两边 D.分别坐在同向行驶的汽车上3.(3分)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正确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A.B.C.D.4.(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乐音就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它不可能是噪声B.打开门窗,加快空气的流动,可以减弱马路上的噪声C.噪声可以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学习,但不会影响健康D.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减弱噪音5.(3分)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C.病人发烧时常用湿毛巾敷头部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6.(3分)保温瓶中盛有半瓶温度为0℃的水,现将温度为﹣l0℃的冰投入水中并盖上瓶塞,这时将发生的现象是(大气压为l标准大气压)()A.水的温度降低,冰的温度升高B.水的温度不变,冰的温度也不变C.水的质量减小,冰的质量增加D.水的质量和冰的质量都不变7.(3分)有关声的利用,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回声的是()A.探测鱼群的位置 B.探测冰山离船的距离C.将病人体内的结石震碎D.测量海底深度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8.(3分)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会学习很多物理量,这些物理量表示不同的物理意义,例如: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响度是表示声音的物理量等。
9.(3分)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某些合金,是不同种金属在熔化状态下熔合后的。
下表所列出的几种金属中,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
(附几种金属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10.(3分)自然界会出现风、雨、雪、云、雾、露、雹、霜、电闪、雷鸣、沙尘暴等现象,其形成过程涉及熔化的有;涉及液化的有,涉及凝华的有。
11.(3分)吹气和哈气都是从口中出来的气。
用嘴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利用水在蒸发过程中要,从而使水的温度下降,因此蒸发有作用;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是因为哈出的水蒸气液化要,使手的温度升高。
12.(3分)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
三、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3.(3分)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0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0点,B在距离0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 A>v B,5s末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D.只有②③正确14.(3分)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15.(3分)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将0~100℃之间划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将32~212℉之间划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l℉.则华氏度F与摄氏度t之间的关系是F=℉.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
16.(3分)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t AB<t BC B.t AB=t BC C.v AB>v BC D.v AB<v BC17.(3分)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
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B.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并排列车上的乘客为参照物C.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D.小明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四、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18.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按图甲组装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碎冰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
(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BC段的物质处于(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象中的DE 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
19.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甲,乙各运动8米,所用时间相差秒,甲在上坡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少”)。
20.甲、乙两人从相距15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3km/h,乙的速度为2km/h,甲带一条狗,同甲一起出发,狗的速度4km/h,狗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km。
21.如图所示,甲图是两位同学在一段时间内以不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三幅照片,请你在乙图中用图象分别描述出男女同学的大致运动情况。
22.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3.回声比原声晚0.1秒到达人耳,人就能分辨。
2010年,墨西哥湾钻井平台发生爆炸,附近作业船上工人听了到两次爆炸声,那么船离爆炸地点至少多远?作业船只在听到第二次爆炸声后,以7.2km/h的平均速度迅速赶往出事平台,在爆炸后至少多久能够到达?(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700m/s)2016-2017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尚贤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高铁的运行速度约为80m/sB.学生用课桌的高度约18cm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解答】解:A、高铁的运行速度为80m/s左右,故A符合实际;B、学生使用的课桌在80cm左右。
故B不符合实际;C、人的正常体温为37℃,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
故C不符合实际;D、一张试卷纸的厚度在0.1mm以下。
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2.(3分)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两个人不用通讯设备就不能直接交谈()A.在月球上B.在一间漆黑的房子里C.在一堵墙的两边 D.分别坐在同向行驶的汽车上【解答】解:A、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直接交谈,故A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不需要光,黑屋子里有空气可以传声,故B不合题意;C、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在一堵墙的两边也可以直接交谈,故C不合题意;D、分别坐在同向行驶的汽车上,在人与人之间同样有传声的介质,可以不用通讯设备就能听到对方发出的声音,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3.(3分)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正确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A.B.C.D.【解答】解: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故图ABD不合题意,图C符合题意;故选:C。
4.(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乐音就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它不可能是噪声B.打开门窗,加快空气的流动,可以减弱马路上的噪声C.噪声可以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学习,但不会影响健康D.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减弱噪音【解答】解:A、从环保的角度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或休息等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因此乐音有时候也可能是噪声。
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B、打开门窗,加快空气的流动,但不可以减弱马路上的噪声;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C、噪声可以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学习,同样会影响健康;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D、植树造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因此在马路边种植花草树木可以减弱噪声,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3分)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蒸发吸热产生危害的是()A.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伸长舌头来散热B.夏天下暴雨,衣服淋湿后要换干衣服C.病人发烧时常用湿毛巾敷头部D.夏天在教室地上洒些水【解答】解;A、狗伸长舌头,舌头上的水分蒸发就会吸收热量,降低狗的温度,利用了蒸发吸热;不合题意。
B、衣服淋湿后,衣服上的水蒸发从身体上吸热,会使人感冒,要换衣服,防止蒸发吸热;符合题意。
C、用湿毛巾敷头部水蒸发从发烧的病人身上吸收热量,防止病人温度过高,发生危险。
利用蒸发吸热,不合题意。
D、在地上洒水,水在常温下就可以蒸发,蒸发要吸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
利用蒸发吸热,不合题意。
故选:B。
6.(3分)保温瓶中盛有半瓶温度为0℃的水,现将温度为﹣l0℃的冰投入水中并盖上瓶塞,这时将发生的现象是(大气压为l标准大气压)()A.水的温度降低,冰的温度升高B.水的温度不变,冰的温度也不变C.水的质量减小,冰的质量增加D.水的质量和冰的质量都不变【解答】解:因为温度较低的冰块放进温度较高的水中后,要发生热传递,﹣10℃的冰块吸热后温度升高,由于0℃的水较多,故冰块能吸收足够的热量升温到0℃,0℃的水放热后,温度不变,由液态水凝固成0℃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