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与欧盟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11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俄乌冲突。
这场冲突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关注国际事务,了解世界发展,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俄乌冲突的看法。
一、俄乌冲突的背景俄乌冲突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乌克兰独立后,乌克兰国内的政治、经济、民族等问题。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是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国家。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成为独立国家,但乌克兰国内的政治局势一直不稳定。
在2014年,乌克兰发生“颜色革命”,亲西方的政治势力上台,乌克兰政府开始向欧盟靠拢。
这一举动引发了俄罗斯的强烈不满,俄罗斯随后吞并了克里米亚,并在乌克兰东部地区支持分离主义势力。
二、俄乌冲突的影响1. 对乌克兰的影响:俄乌冲突导致乌克兰国内政治动荡,经济发展受阻。
乌克兰东部地区的战争使大量平民流离失所,人民生活陷入困境。
此外,乌克兰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受到严重影响。
2. 对俄罗斯的影响: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和干涉乌克兰内政,使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制裁不断升级。
俄罗斯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国际地位下降。
3. 对国际局势的影响:俄乌冲突使欧洲安全形势恶化,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紧张。
此外,这场冲突还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全球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我国对俄乌冲突的态度我国一直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对于俄乌冲突,我国政府表示:1. 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领土侵占和干涉内政行为。
2. 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
3. 支持欧洲安全体系的完善,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4. 强调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在解决俄乌冲突中的重要作用。
四、大学生应如何关注和参与俄乌冲突1. 关注国际新闻,了解俄乌冲突的最新动态。
2. 学习国际关系、政治学等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国际视野。
3. 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与专家学者交流。
乌克兰护照详解作为东欧国家中的一员,乌克兰不仅有着充满活力的文化艺术,更是一个以民主、自由和人权为核心价值的国家。
持有乌克兰护照的身份不仅能够获得乌克兰国家提供的各种支持和保护,还能享受到方便的免签证或落地签证待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乌克兰护照进行一番详解。
一、乌克兰护照的种类根据需要,乌克兰护照分为两种:普通护照和紧急护照。
普通护照是一本蓝色护照,其有效期为10年。
如果您的护照因某些原因已过期、丢失或损坏,在紧急情况下需要紧急出国,那么您可以申请紧急护照。
紧急护照的颜色为红色,其有效期为1年。
需要注意的是,紧急护照只能用于一次出行,因此如果您需要频繁出行,请提前申请普通护照。
二、乌克兰护照的申请方式目前,乌克兰护照申请需要在乌克兰的国家移民服务处进行办理。
如果您不在乌克兰境内,可以向乌克兰驻华大使馆或领事馆申请护照。
乌克兰大使馆和领事馆通常会发放一份“护照申请指南”,其中包括护照申请所需的材料清单、申请费用等信息。
申请人需要提交以下材料:1. 护照申请表(可在线填写或手写填写);2. 一张近期照片,大小为35毫米 x 45毫米;3. 国内居民身份证复印件;4. 存取支票或现金。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您的护照已经过期或丢失,您需要提供以下额外材料:1. 护照丢失或损坏的证明材料;2. 护照复印件(如有)。
三、乌克兰护照的费用和时效目前,申请一本普通的乌克兰护照费用为3160格里夫尼亚(约合855元人民币),而申请一本紧急护照费用为7910格里夫尼亚(约合2141元人民币)。
申请人需要就此在申请时支付费用。
对于普通护照,其有效期为10年。
对于18岁以下的青少年,护照有效期为5年。
对于紧急护照,有效期为1年,并且只能使用一次。
四、乌克兰护照的好处1. 无签证 or 落地签证持有乌克兰护照可以享受到许多国家的免签证或落地签证待遇。
根据乌克兰外交部的数据,目前,有约100多个国家提供免签证或落地签证待遇。
乌克兰危机引发全球战略格局新变化作者:任海平刘向东来源:《全球化》 2015年第9期任海平刘向东摘要: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与持续,对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各主要国家国际战略正在和将要做出一系列调整变化。
乌克兰危机打乱了美国既定的全球战略调整,特别是“重返亚太”的进展。
俄罗斯做好了应对西方制裁的准备,大国崛起受到严峻挑战。
北约加快战略调整部署,积极拉乌围俄,巩固东扩基础。
俄罗斯与北约、欧盟的对抗态势进一步尖锐,世界格局进入新的变动周期。
中国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需谨慎把握,以务实态度处理复杂态势。
关键词:乌克兰危机国际战略作者简介:任海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刘向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2013年底,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中止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直接引发了乌克兰亲欧派民众的反政府示威,从而进一步演化成了2014年初全面爆发的乌克兰危机。
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与持续,对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产生了重大冲击。
乌克兰危机向何处去,美俄是否会爆发新的“冷战”,这些疑问牵动着整个世界的神经,左右着全球格局的发展,对一些主要国家的内政、外交走向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当前,乌克兰危机还在发展变化之中,冲突各方的诉求还有相当大的分歧,对乌克兰危机有决定性影响的背后各方还没有找到平衡点,解决乌克兰危机将可能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在此动荡过程中,各主要国家的国际战略或主动或被动地正在和将要做出一系列的调整变化。
一、乌克兰:大国博弈的“棋眼”,引发国际格局变化的“火药桶”苏联解体之后,居于重要战略地位的乌克兰受到欧盟的极力拉拢。
乌克兰大片领土与四个欧盟国家毗邻,对欧盟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价值非同一般,不仅是俄罗斯向欧洲国家输送天然气的重要枢纽,而且拥有东欧最大的消费市场、相当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占世界总量1/3的黑土地。
2009年欧盟启动了东部伙伴计划,尝试与包括乌克兰在内的六个前苏联成员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在此背景下,乌克兰内部开始走向分裂,亲欧派和亲俄派之间深度对立的矛盾日益凸显,而乌克兰危机的爆发进一步使其陷入俄欧、俄美等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
当代世界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迅速恶化,由欧盟发起的经济制裁给俄罗斯经济造成了很大困扰,导致俄罗斯经济连续两年负增长。
北约重启东扩又增加了俄罗斯的军事压力,也影响着俄欧关系的发展。
俄欧原来要建立的“现代化伙伴关系”和“四个空间”[1]被束之高阁。
乌克兰东部问题久拖不决、欧盟自身问题困扰增多、美国对欧盟的打压等诸多因素,使欧盟不得不调整对俄政策,2018年以来俄欧关系有了一定的缓和与调整。
但从目前发展态势看,俄罗斯与欧盟关系短期内很难恢复到乌克兰危机前的水平,俄欧关系改善之路仍很艰难。
乌克兰危机以来冰冷的俄欧关系回暖2018年初,俄欧关系出现了倒春寒。
影响俄欧关系的主要因素是3月4日发生前俄英双重间谍谢尔盖∙斯克里帕利及其女儿尤利娅在英国索尔兹伯里中毒事件。
英国政府认为,导致斯克里帕利父女中毒的А234毒剂是前苏联研制的“诺维乔克”类神经毒剂,因此此事乃俄罗斯所为。
尽管俄罗斯对此予以否认,但欧盟16个成员国(包括德国和法国)、美国、加拿大、挪威、阿尔巴尼亚、乌克兰等多个国家仍与英国一道驱逐俄罗斯外交官,为本就不睦的俄欧关系又铺上了一层霜,俄罗斯同西方国家的关系跌到了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谷。
然而,2018年5月以来,俄欧关系迅速回暖,高层互访增多,俄欧在伊核协议、叙利亚和平和经贸关系等问题上合作的愿望增强。
促进俄欧关系回暖的主要因素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
2018年5月8日,特朗普不顾欧洲盟国的反对宣布退出2015年由美、俄、德、英、法、中六方与伊朗达成的伊核协议,宣称将恢复对伊朗的经济制裁。
同时,美国政府还宣布将大幅提高包括德法在内的各国出口到美国的钢和铝的关税。
随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相继访问美国,试图说服特朗普改变立场,但均未能奏效。
由于地缘相近,中东局势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欧洲的稳定与安全。
在欧美分歧加深的背景下,德国和法国有意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
5月18日,默克尔到访俄罗斯,在索契与普京举行会晤;5月24至26日,马克龙参加了在圣彼得堡举办的国际经济论坛,并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
乌克兰问题的前世今生——“橙色革命”以来的大事纪尤先科亚努科维奇季莫申科乌克兰“橙色革命”爆发——2004年总统选举中,时任总理亚努科维奇在最后一轮投票中以微弱优势获胜。
维克托·尤先科称选举舞弊,不承认选举结果,发动了橙色革命,最后再次大选投票,维克托·尤先科赢得选举。
2005年1月23日,尤先科宣誓就任乌克兰总统,季莫申科于2月出任总理,橙色革命结束。
2005年9月8日,尤先科解散季莫申科政府,任命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州长叶哈努罗夫为代总理。
尤先科同时还解除了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秘书波罗申科的职务,总统第一助理特列季亚科夫也被暂时停职。
此举引发了尤先科担任总统以来针对乌权力机构进行的一次“大手术”。
2006年3月26日,乌克兰举行最高苏维埃选举。
3月30日,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选举结果,5个党派进入新一届最高苏维埃,其中亚努科维奇的地区党获得186席,在职总理季莫申科的竞选联盟129席,维克托·尤先科的我们的乌克兰81席,社会党33席,乌克兰共产党21席。
亚努科维奇与尤先科携手,由地区党、社会党、共产党和我们的乌克兰4党联合组成执政联盟,把季莫申科赶下台,8月4日,亚努科维奇出任新一届政府总理。
2007年4月2日,总统尤先科解散了国会,因为他所属的我们的乌克兰党的议员加入了反对派。
对手称尤先科此举违宪,但季莫申科表示支持。
此案诉至乌克兰宪法法院后,总统尤先科以腐败罪名解除了宪法法院18名法官中的3人的职务。
季莫申科接任亚努科维奇担任总理。
2008年9月3日,尤先科指责议会企图建立“总理专政”,威胁解散议会。
尤先科与季莫申科再度交恶。
俄罗斯开始支持季莫申科,普京公开称赞她“加强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
2010年总统大选,尤先科与季莫申科成为政敌。
尤先科在支持率极低情况下,仍然拒绝退选,分化了反亚努科维奇的选票。
结果亚努科维奇以48%的得票率战胜了季莫申科(45%得票率)与尤先科(6%得票率),当选总统。
乌克兰危机俄乌关系的紧张与冲突乌克兰危机是近年来国际间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牵扯到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复杂关系。
作为乌克兰东部冲突的核心,该危机对俄乌关系产生了严重的紧张与冲突。
本文将介绍乌克兰危机的起因和背景,分析俄乌关系紧张的原因,并探讨这些冲突对双方及国际秩序的影响。
一、乌克兰危机的起因和背景乌克兰危机起源于乌克兰政治改革和欧盟一体化问题。
2013年,乌克兰政府决定暂停与欧盟签署的经济合作协议,并转向与俄罗斯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这一决定激起了乌克兰国内一部分民众的不满,导致各地爆发示威活动。
示威者要求政府重回与欧盟签署协议的轨道,提高民主和人权保障水平。
乌克兰政府对抗议活动采取镇压措施,引发局势进一步恶化。
2014年,乌克兰爆发了抗议活动的高潮,乌克兰东部发生政治危机,导致克里米亚地区强烈要求与乌克兰脱离,并加入俄罗斯的运动。
这一事件引发了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的冲突,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
二、俄乌关系紧张的原因乌克兰危机引发了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紧张与冲突。
这些紧张局势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地缘政治利益:俄罗斯一直将乌克兰视为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利益区域。
乌克兰是俄罗斯的重要邻国,两国在历史、文化和经济上都有紧密的联系。
俄罗斯希望保持乌克兰的亲俄倾向,维护自己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利益。
2. 民族和宗教矛盾:乌克兰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拥有乌克兰族、俄罗斯族等多个族群。
而这些族群之间存在历史和文化上的分歧,导致了乌克兰国内的紧张情绪。
乌克兰东部的俄族人口较多,他们更倾向于与俄罗斯保持关系,而乌克兰政府则更希望向西方靠拢。
3. 领土争端:克里米亚是乌克兰领土之一,而乌克兰政治危机后,克里米亚地方政府宣布独立,并加入俄罗斯。
这一事件引发了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领土争端,并让两国紧张关系更加剧烈。
三、冲突对双方及国际秩序的影响乌克兰危机导致俄乌关系严重紧张,对双方及国际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
俄乌冲突背景总结1. 背景介绍俄乌冲突指的是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冲突和紧张关系,始于2014年乌克兰爆发亲欧盟示威活动,导致政权更迭和克里米亚危机。
该冲突涉及领土争端、民族问题、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干预。
2. 重要观点2.1 领土争端•克里米亚问题:2014年2月,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被罢黜,随后爆发了抗议活动。
不满政权更迭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包括乌克兰东部地区)举行了公投,并宣布重新并入俄罗斯。
这导致乌方与俄方产生严重分歧,引发了全面军事冲突。
2.2 民族问题•东部分离主义:在乌克兰东部地区,有一部分人口主张独立或并入俄罗斯。
这一地区的人口主要是俄罗斯族群,对乌克兰政府的控制不满,要求自治或独立。
乌克兰政府试图镇压这一分离主义运动,导致了冲突的升级。
2.3 地缘政治•俄罗斯利益:俄罗斯视乌克兰为其传统势力范围,认为乌克兰加入北约和欧盟将对其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俄方试图通过干预乌方内政来维护自身利益。
同时,俄罗斯还通过与乌东部分离地区建立联系来加强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2.4 国际社会干预•欧洲联盟(EU):EU支持乌方,谴责俄罗斯的行动,并对其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制裁。
•北约:北约对俄军事干预表示关切,并向乌方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
但北约并未直接介入冲突。
•联合国(UN):UN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并寻求和平解决途径。
3. 关键发现3.1 冲突影响•人道主义危机:冲突导致大量平民伤亡和流离失所者,给乌克兰以及周边地区带来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经济受损:乌克兰的经济受到了严重打击,包括能源供应中断、基础设施破坏等,使得该国的发展面临巨大困难。
3.2 解决途径•对话与谈判:国际社会一直呼吁各方通过对话与谈判解决争端,但迄今为止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和平解决:和平解决是解决该冲突的最终目标。
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通过政治、外交和经济手段来推动和平进程。
4. 进一步思考4.1 地区稳定与国际秩序乌俄冲突不仅仅是双方之间的矛盾,也牵涉到地区安全稳定和国际秩序的问题。
对乌克兰危机认识李勇学号:(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机电系(机电1301班),杭州311231)内容提要:最近一段时间乌克兰的紧张局势,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乌克兰这个地区,历来历史问题非常多,现实局势也错综复杂。
那么究竟乌克兰问题的缘由是什么?关键词:乌克兰危机俄罗斯国际局势正文:乌克兰危机是由2013年底乌克兰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中止和欧洲联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欲强化和俄罗斯的关系导致。
亚努科维奇签署命令,停止向欧盟靠拢。
然后西方国家暗中出资乌克兰国内大规模抗议游行,最后导致暴力冲突。
议会突然宣布解除亚努科维奇职务,东部各州对抗由政变上台的亲欧政权。
最后演变成内战各方面分析:从人口和地理因素上。
大约三分之一的乌克兰人口讲俄语,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主张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大约三分之二人口讲乌克兰语,主要生活在中西部地区,倾向于更亲近欧盟。
从经济上。
乌克兰根本问题在于经济。
一个西方国家,经济跟越南差不多,上海的GDP差不多等于2个乌克兰!而上海人口仅相当于乌克兰的一半。
这样一个国家,不思进取还天天搞政治,俄罗斯卖资源GDP也能达到1.4万美元。
从外交上。
蒙古跟乌克兰一样,夹在大国之间,其发展等距外交,经济靠中国,安全靠俄国,技术靠日本,自身安全才有保证。
乌克兰本应该如此,但是其一会靠近俄罗斯,一会靠近欧美,结果两方都没落到好处。
尤其乌克兰要加入北约,更是犯了俄罗斯大忌。
从政治上。
其寡头政治。
民众说了不算。
尤其美国要挟要讲寡头们在欧美的资产扣押,寡头们立即集体反水抗俄罗斯,惹怒普京。
招致此难。
乌克兰这次政治危机有其必然性。
1、首先是两个阵营的对决。
2、美国和西欧的思想渗透。
3、乌克兰总统的陋习和亚努科维奇的政治失策。
参与者1.首先反对党。
2.被迫害资本家巨头。
3.国外势力。
4.普通民众。
普通民众分两批:1、无知而无畏的学生和市民。
他们是被欧美洗脑的一代人。
5.被雇佣的水军。
200格里-400格里一天的工资,对乌克兰人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谈俄罗斯的乌克兰情结内容摘要: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的独立在俄罗斯人看来是一个“天大的悲剧”,极大地触动了俄罗斯国内民众的乌克兰情结。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乌克兰敏感的地缘政治地位,并且由于乌克兰的独立,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遭受重大挫折。
因此,为了拉住乌克兰,俄罗斯逐渐形成了对乌克兰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乌克兰地缘政治俄罗斯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议会发表国家独立宣言,从而结束了和俄罗斯长达300多年的合并历史[①],成为了独立国家。
同年12月18日,乌同俄罗斯、白俄罗斯签署成立独联体的《别洛韦日协议》,随后前苏联正式解体。
乌克兰的独立标志着乌俄关系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一个国度内的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转变为两个独立国家间的关系,但是两个民族在几百年间形成的盘根错节的各种联系并不会因为两个民族的各自独立而终止,俄罗斯的乌克兰情结和乌克兰日益凸显的地缘战略地位影响着两国各自的对外战略选择。
本文着重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乌克兰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外交政策。
一、俄罗斯的乌克兰情结俄罗斯的乌克兰情结包含着这样的一些因素,即乌俄两个民族曾经共处于同一个国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相互接近,相互影响,有着地缘、经济、文化以及亲情方面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俄罗斯一直把乌克兰看作是“小兄弟”。
乌总人口中有22%共计1150万的俄罗斯族人。
虽然俄语目前不是乌克兰的官方语言,但在乌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却只讲俄语,在大城市的社交场合多以讲俄语为荣,俄罗斯人甚至把乌克兰语看作是俄语的一种方言。
几乎每个乌克兰人都或许与俄罗斯的机构、个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乌俄两个民族在历史上难分难舍,也积下了数不清的恩恩怨怨。
但是,俄罗斯的乌克兰情结在乌国内并不受欢迎,被视为是俄罗斯大一统的神话和俄的帝国心理在作崇,是乌俄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的最大障碍。
这是因为乌克兰认为在乌俄两个民族近300年的交往中,乌克兰从来就被当作“小俄罗斯”,其自身的民族特性长期被俄罗斯“一切都要统一”的帝国性压制,民族意愿往往被忽视,甚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被迫或人为的为大俄罗斯主义做出巨大的民族牺牲,比如在彼得大帝时期乌克兰哥萨克被强制付出巨大的生命代价去同北方的瑞典作战;18世纪的俄土战争、19世纪的反法同盟和克里米亚战争以及20世纪的反法西斯战争中总有许多乌克兰人冲锋陷阵;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苏俄政府为换取工业建设所需的外汇、30年代初为推行集体农庄的强制迁移而两次造成饿死几百万乌克兰人的大饥荒[②];80年代发生在乌克兰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生态污染的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件,等等。
乌克兰与欧盟关系二战后,欧洲地区出现了三种不同形态的一体化,因驱动力不同,其一体化结果也各不相同。
经互会是政治驱动,在苏东剧变后“寿终正寝”。
欧自联是贸易驱动的一体化,虽然不断遭到欧盟的蚕食,但由于其平台的开放性,故依然具有活力。
而欧共体的一体化则是政治加贸易驱动的一体化,成员国在不断扩大,同时一体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相比之下,苏联解体后产生的独联体,在一体化方面延续了政治驱动的势头,又注重安全一体化,而经济一体化起步较晚,耽误了发展的时机。
乌克兰与欧盟是欧洲地缘政治世界中的两支重要力量,一个是当今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超国家一体化联合体,一个是地缘政治地位非常重要的国家。
生存在欧洲一体化与俄罗斯的夹缝中,对于乌克兰来说,地缘政治平衡是最好的选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发展不顺,独联体经济一体化又止步不前,并且随着2007 年欧盟最后一次东扩的结束,欧盟已经将联盟共同边界推进到乌克兰边境,乌欧关系开始由欧洲的普通政治经济关系递升为“邻国关系”和地缘政治关系。
乌克兰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天平开始向欧盟倾斜。
欧盟所禀赋的三大超国家体性质——共同市场、共同外交与安全和共同司法,开始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来影响与这个“欧洲大邻国”的关系。
欧洲安全中的乌克兰与欧盟的关系欧盟当前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无疑是乌克兰危机以及由此导致的俄罗斯与欧盟关系的恶化。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其标志是2014年2月22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政府在民众抗议其拒绝签署与欧盟达成的联系国协定声中垮台——以来,欧盟就成为影响乌克兰危机走向的重要外部力量。
在亚努科维奇政府被推翻后,乌局势急转直下,3月18日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市正式并入俄罗斯,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随即启动了对俄罗斯的制裁;尔后乌东部顿巴斯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州与卢甘斯克州)爆发了分裂主义运动,欧盟与美国加强了对俄罗斯的制裁;乌于2014年5月25日举行了总统选举,波罗申科当选乌第五任总统,并加强对顿巴斯地区分离主义武装的攻势;为了削弱俄罗斯对顿巴斯地区武装的支持,西方在继续加强对俄罗斯制裁的同时加大了对波罗申科政府的支持力度。
短短几个月内,乌克兰危机以一种令人目不暇接的方式在发展,截至目前依旧看不到危机得到解决甚至缓和的迹象。
毫不夸张地说,乌克兰危机向欧盟提出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安全挑战。
能否有效地应对这一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欧盟的发展前景。
乌克兰处于欧洲的核心地带,它东连俄罗斯、南接黑海,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等国相连。
在欧盟完成最近一次东扩后,乌克兰恰好处于欧盟与俄罗斯地缘政治势力范围的交叉点。
从历史的角度看,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曾是俄罗斯崛起为欧亚大帝国的开端。
乌克兰特殊的战略地位使其成为多个著名战役的战场:彼得一世在乌克兰的波尔塔瓦战胜了瑞典军队,沙皇俄国开始了大扩张的进程。
英法联军对塞瓦斯托波尔的攻击,直接导致沙皇俄国陷入衰败动荡的局势。
二战中德国通过迅速占领乌克兰,获得了攻击苏联腹地绝好的跳板。
在现代安全和经济角度看,乌克兰是影响东欧地区的重要因素。
苏联军队将乌克兰视为与西方作战的主要战略方向,在这里部署的空基核力量甚至比俄罗斯本土还多。
苏联时期建设的向欧洲出口天然气的管网,从苏联腹地的各个加盟共和国伸出,最后全部汇集到乌克兰,再向东欧各个国家延伸。
乌克兰还是黑海贸易的主要通道和里海地区与外部进行商贸往来的主要出口。
苏联时期的计划经济分工,将乌克兰定为一个重工业、军工工业和加工业优先发展地区。
乌克兰的经济实力因此得以提升并对地区产生影响。
乌克兰的军工综合体约占前苏联的三分之一,而军工综合体被认为是苏联立足世界的支柱之一。
它的钢铁制造业和农业与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些行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俄罗斯以及整个独联体地区经济的发展。
乌克兰在欧洲具有极为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
它是俄罗斯与西方激烈争夺的地缘要道。
如果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修好,则俄罗斯可以恢复对东南欧和黑海地区的影响,甚至通过俄乌合并实现俄罗斯的重新崛起。
若乌克兰成为西方阵营的中坚力量,则它可以成为西方遏制俄罗斯的前哨地带。
乌克兰特殊的地理地位,历史上形成的欧洲情结,使得乌欧双方在共同推行欧盟价值观,遏制俄罗斯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
发展乌欧关系,更可以增强欧盟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力量。
乌克兰处于俄罗斯的地缘势力边缘地带,是俄罗斯与西方争夺的焦点。
乌克兰希望通过加入欧盟而避免成为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缓冲带,最大限度地寻求地缘政治安全。
因此,加强乌欧关系,是乌欧双方维护各自安全利益和欧洲整体安全环境而做出的必然选择。
乌克兰融入欧洲的战略融入欧洲不仅是乌克兰的战略目标,也是除中亚国家外所有原社会主义阵营的中东欧国家(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普遍目标。
欧共体在冷战时期扮演经济社会集团的角色,与东方阵营并无直接的军事对抗,在心理上较易被前苏东国家的人民所接受。
而欧共体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教育文化等软实力,与原苏东国家相邻的地理位置,成为这些国家独立后在经济建设方面效仿的对象。
苏联解体后,美国咄咄逼人,利用北约为主要工具,强力推进东扩,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使得俄罗斯对中东欧国家加入美国主导的北约格外警惕。
若寻求加入欧盟这样一个以经济一体化为主的组织,中东欧国家遇到来自俄罗斯的阻力显然较小。
此外,欧盟东扩成功地将其共同边界推进至与乌克兰相邻。
根据地区一体化的理论,处于世界经济边缘地位的国家通过加入合适的地区性经济集团,可以实现自身经济地位的全面提升。
乌克兰希冀加入欧盟后,从欧盟处获得的援助金额和领域有望得到扩大,可以借助外力来完成经济转轨与改革,获得充足的资金与援助,汲取经验来提升经济管理水平。
乌克兰将因此获得极为可观的经济利益,能够更快地推动经济转轨,缩小与发达经济体水平的差距。
乌克兰政府为实现加入欧盟的战略目标,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以确立对欧战略、并指导政府的工作。
其中,最重要的文件有《乌克兰加入欧盟的战略》、《乌克兰加入欧盟一体化规划》。
乌克兰政府还依据这些战略文件,设置了乌欧交流机制,并规范了各个部门的一体化职责。
乌克兰加入欧盟一体化的战略目标,既是乌克兰的执政力量为迅速清楚苏联影响、摆脱冷战期间形成的意识形态而提出的政治动员;也是迫于独立后的外部局势和内部因素而作出的必然选择。
欧盟对外战略中对乌克兰的定位欧盟对乌战略的定位主要从地缘、经济与社会发展、欧洲安全和跨界合作等方面来确定。
乌克兰处于欧洲的南北和东西向的轴线上,在欧洲具有独一无二的地缘战略地位。
欧盟认为冷战后欧洲主要的威胁在于苏联空间瓦解后造成的地区不稳定因素增加,以及俄罗斯在东欧重新形成一个与西方竞争的地区政治军事集团。
维持一个自由、独立和稳定的乌克兰,将可以有效地遏制俄罗斯,符合欧盟的欧洲安全利益。
因此,发展乌欧关系,成为欧盟地缘战略的必然选择。
然后由于欧盟的最后一次东扩将边境推进至与乌克兰接壤的地区,乌克兰的经济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将直接影响到欧盟东扩的成功和欧盟东欧成员国的经济活力。
发展与乌克兰的紧密经贸联系符合欧盟的利益,乌欧双方都拥有较为广阔的贸易和投资市场。
乌克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可以为欧盟的经济发展作出有益贡献。
欧盟认为,乌欧双方具有共同的价值观,维护乌克兰的宪政民主制度符合欧盟在欧洲执行以民主和法制为核心、统一的多元化民主价值的战略。
关于乌克兰在欧盟安全战略中的定位。
欧盟认为,乌克兰拥有原苏联极为可观的军事遗产和军工综合体遗产。
这对欧洲安全有重要的威胁。
乌克兰核安全战略的制定与执行,直接关系到欧洲的整体核安全。
乌欧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可以防止欧洲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消除地雷威胁、遏制前苏联地区常规武器流失。
此外,加强与乌克兰的政治对话,不仅有助于欧盟与乌克兰在欧安组织、联合国等重要机构协调立场,还可以借助乌克兰对整个东欧地区的稳定发挥欧盟所期望的影响。
关于乌克兰在欧盟跨界问题上的定位。
欧盟认为,由于乌克兰地缘政治的特殊性,乌欧的跨界合作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例如,欧盟东扩后,随着新入盟的东欧国家与欧盟司法一体化合作的深入,地理位置较好而司法体系孱弱的乌克兰可能成为非法移民、有组织犯罪、洗钱等非法活动的战略中转站,因此需要与乌克兰进行司法及内政合作。
影响乌克兰和欧盟关系的因素影响乌克兰与欧盟关系的因素主要分为乌克兰国内因素和欧盟内部因素。
首先是乌克兰国内因素。
推动乌克兰与欧盟关系向前发展有一个最主要的乌克兰国内的内部动力——维护自身繁荣稳定。
对乌克兰来说,欧盟既是一个广大的贸易市场,还是一个可靠的外资来源,与欧元区的金融合作还可增强乌克兰抵御经济危机的实力。
乌克兰积极推动“融入欧洲”战略的深层次的动因还在于乌克兰对于俄罗斯“大国沙文”主义的担忧和疑惧。
俄罗斯历来具有扩张主义传统和建立强盛帝国的“历史抱负”。
乌克兰与俄罗斯保持着特殊的历史文化关系,1654 年的俄乌合并不仅开启了俄罗斯走向复兴强盛的时代,也成为乌克兰长期接受俄罗斯统治的开始。
因此,乌克兰对俄罗斯不能不抱有极大的防范心理。
然而阻挠乌克兰“融入欧盟”的最主要因素是独立后,乌克兰政坛的长期不稳定,使得许多民众对乌克兰的发展之路产生怀疑,对于乌克兰政界精英所遵循的优先融入欧洲的政策有所抵触。
各派政治力量对外交政策的分歧,动摇了民众“融入欧洲”的信心。
紧接着是欧盟内部因素。
欧盟在2004 年和2007 年进行了两次成功的东扩,使其成员国由15 国增加到27 国。
欧盟东扩的新战略不仅是欧盟(欧共体)前4 次扩大的惯性延伸,也是20 世纪70、80 年代欧共体强调改善东西欧关系的东方战略的自然发展。
欧盟积极采取东扩行动的动机是抢占中东欧国家发展战略的主导权,推动以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建设为主的“大欧洲”建设。
这两次东扩,使得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欧盟在东扩进程中不是被动地等待候选国改善自己的内外政策和政治经济制度,而是对广大中东欧国家的政治、经济、民主化向欧盟标准转变提供大规模财政援助、业务指导和理论帮助。
欧盟东扩给乌克兰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东扩后,随着欧盟边界的东移,乌克兰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将随之发生变化。
欧盟利用东扩的示范作用,可以继续敦促乌克兰在政治方面推动民主改革,在经济方面加快市场经济转轨,在外交政策和文化方面加速和欧盟的融合。
欧盟东扩还使得欧盟倡导的欧洲共同价值观更深刻地影响乌克兰。
其次,欧盟自身经济发展需求促进乌欧关系发展。
扩大后的欧盟因为成员国数量更多,发展水平不同,且新入盟国家多为欠发达国家,如何尽快提升欧盟东部成员国的经济水平,加快欧盟内部共同经济空间的升级改造就成为欧盟急需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欧盟内部阻挠其与乌克兰关系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欧盟成员国对乌克兰的定位不同导致欧盟对乌政策趋向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