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的货币属性分析_王燕
- 格式:pdf
- 大小:295.61 KB
- 文档页数:5
新型货币比特币的经济学分析'新型货币比特币的学分析一、货币史从货币的简史中,可以发现货币形态演变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三个阶段,而货币制度的演变则经历金本位、银本位、金银复本位、不兑现本位、纸币本位。
从这些演变中又可以发现3个典型特征:货币材质去实体化、货币载体价值虚拟化和货币形态符号化。
(一)货币材质的去实体化从大自然中选取的各式各样的天然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货币的材质一直在不断的变化着,而这些变化内在的驱动因素不外乎是满足人们为了让支付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使交换范围、交换频率和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货币的货币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货币载体价值的虚拟化在货币材质去实体化的同时,货币载体的价值也在逐渐的虚拟化。
从物物交换时代,再到贵金属是的,再到纸币本位时代,以及现在的电子货币时代,货币载体本身的价值逐渐消失。
一张100元的人民币纸币,纸张本身的价值与其票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面价值相比是微乎其微。
而货币的电子化,比如支付宝,更是让货币载体的价值彻底消失。
货币载体价值的虚拟化来源于其材质的虚拟化,在货币材质变得没用任何使用价值,其货币载体的价值也就变得虚拟化。
(三)货币职能的符号化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并不需要有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而实物货币时代,在商品价值量的一定和供求关系一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大小取决于充当货币的实物的价值大小。
以前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在今天,非实物货币(包括纸币和电子货币)时代,货币所有的职能都符号化了,货币成为了记账单位。
二、比特币的货币价值比特币是否具有价值?黄金派的观点是,货币就应该是商品货币,没有价值支撑的货币都不是好货币。
信用派的观点是,货币只要有政府强权来支撑并强制使用就可以,它是用国家信用做担保的。
比特币:货币革命还是投机泡沫?任泽平【期刊名称】《发展研究》【年(卷),期】2018(000)005【摘要】比特币是去中心化虚拟货币的典型代表,开创了区块链技术,具备去中心化、总量有限、交易安全、信息公开的特点.截止2018年3月28日,比特币收盘价为8,039.86美元/个,流通总量为1695万个,流通市值为1201.48亿美元,占主流数字货币总市值的45.84%,成为全球资产配置中令人瞩目的一环.投机需求是主导比特币价格疯涨的内在原因,包括变相换汇、ICO融资等交易活动.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对比特币相对宽松的监管态度是比特币的资产泡沫持续膨胀的重要外部因素.本文从实物货币的四个特征分析发现,比特币在普遍接受性和价值稳定两方面尚不能媲美黄金等实物货币,但可以满足价值均匀可分性,在轻便和易携带性上具备实物货币难以比拟的优势.因此在认可比特币的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其自身运行机制而产生的固有风险,为了保障中国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我国政府对比特币交易活动的监管逐步趋严,我们预计私有加密货币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同时中国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正走在世界前列.2017年1月25日,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成功上线试运行,实现了数字票据业务的突破性进展,对于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但是必须以国家信用为保证,坚持中心化管理的原则,才能在提供高效服务的同时维护国家货币主权.【总页数】12页(P40-51)【作者】任泽平【作者单位】恒大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20.4【相关文献】1.比特币的优势——基于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的对比 [J], 叶佳2.投机泡沫中的非理性因素解析r——从比特币泡沫说起 [J], 李秀辉3.比特币究竟是不是货币?——基于货币与财富关系的探析 [J], 袁秋梅4.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基于比特币的月度数据 [J], 王胜5.比特币成为流通货币可能性讨论——警惕数字货币陷阱 [J], 李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比特币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那么值钱?先声明,这是一篇关于比特币的科普文,并不是建议大家去投资。
在卡塔尔地缘政治风险发酵的推动下,今天国内比特币报价突破20000元大关,1枚比特币可以换20490元的人民币,很疯狂!比特币本来作为一种支付手段,现在更多是因投资、投机行为而产生,大家都捂在手里坐等升值,它的投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流通价值,存在较高的资产泡沫,这到底有没有问题?融360小编不敢下定论。
其实融360小编早前已经写过两篇关于比特币的文章,也明确表示过这类投资风险之高,但还是有很多朋友仍然不清楚比特币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会那么值钱?今天就好好的科普一回吧~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下载融360app。
1、简单来说,比特币是一种虚拟货币,是由计算机进行大量计算产生的。
我们知道,现实中的货币是由央行发行的,所以货币的发行数量可以由中央政府操纵,能不能印钱是与我们无关的。
直到2008年,一个自称“中本聪”的神秘人提出了“比特币”的概念,用计算机生产货币:简单来说就是,用一台联网的电脑,算对了高难度数学方程组的一个解,就能得到相应的比特币,理论上来看是可以无中生有变出钱来的,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挖矿”。
这种数字货币没有实体,只是一串独一无二的数字,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中央,或者说谁都可以成为“中央”。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人人都可以用电脑自己印钱,国家会允许吗?这样的一串数字有人愿意承认它是值钱的吗?很明显,都不可能。
但慢慢地人们发现比特币能摆脱银行和监管部门的控制,只要有网络就能全世界买卖,再加上其匿名性、保密性好,在交易过程中外人无法辨认用户身份信息,越来越多的跨境交易都开始使用比特币,因此比特币就开始值钱了,也有了汇率。
各国也顺势出现了很多比特币交易中心,实现货币与比特币的兑换。
2、比特币有了价值以后,人们看到用计算机就能自己生产钱,马上买很多机器拼命地挖矿,因此各种“矿厂”就出来了。
不过,比特币方程组的答案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比特币的最终数量是固定的,最高只能去到2100万,据说这个数字在2140年前是不会达到的。
比特币的数字货币经济学研究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字货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而其中最受欢迎的比特币的出现,则彻底颠覆了传统货币制度。
比特币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电子货币,与传统货币不同的是它不依赖于任何政府或金融机构。
比特币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数字货币和新型金融体系的讨论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比特币的数字货币经济学研究。
1、比特币的经济学特性比特币的经济学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去中心化:比特币没有中央银行控制,而是由其网络中的参与者共同维护。
2)有限供应:比特币总量为2100万个,目前大概已经挖出了1800万个,挖矿难度越来越大。
另外,在每一次分叉之后,比特币的总量将被分裂成两个,因此其数量是有限的,这一点也决定了比特币不会被大面积的抛售使其价值持续下降。
3)数字签名:比特币采用了基于密码学的数字签名技术,确保了交易的安全性和不可逆性。
4)开放性:比特币交易数据是公开的,人们可以随时查看比特币的交易情况,从而掌握整个市场的动态。
2、比特币的货币供需关系比特币的货币供需关系主要由三个要素决定:挖矿算力、交易需求和分叉规则。
1)挖矿算力:挖矿是指通过计算谜题,从而产生新的比特币。
挖矿过程越复杂,难度越大,所消耗的算力、电力便越多,从而促进了比特币价格的上涨。
目前,比特币采用了工作量证明的机制,也就是说,只有通过计算谜题来验证新块的挖掘者才有资格获得奖励的比特币。
2)交易需求:比特币是否有交易需求会直接影响到比特币的出售价格。
只有越多的人开始用比特币购买或销售,在比特币网络中流通的比特币数量才会增加。
相反,如果交易市场不活跃,交易量减少,那么比特币的价格将逐渐下降。
3)分叉规则:比特币的分叉规则对其货币供应量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在一次区块链分叉之后,比特币总量被分裂成两个,但两个数字货币的总量总和仍然是2100万。
尽管分叉会将目前持有的比特币分给每位用户,但它也会降低整个市场的供需比例,使得价格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比特币的货币特征浅析作者:舒云骁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5期【摘要】本文先介绍了比特币应运而生的数字货币时代背景以及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的特点来引入主题,再从货币的三大功能分析说明了比特币仅满足交易媒介的功能,不满足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蓄的功能。
最后结合比特币的货币特征与其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说明比特币无法取代央行发行的货币。
【关键词】比特币;货币特征;原因分析;面临挑战一、比特币与其货币特征(一)比特币产生的时代背景一方面,随着通信技术的巨大进步,货币已经越来越能够通过网络来实现转移和分配。
在某些网络游戏(尤其是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已经拥有自己的独立市场,服务于他们的虚拟世界。
以林登币为例,它是网络游戏“第二人生”里的虚拟游戏币,却可与美元进行双向兑换,并存在浮动汇率,以避免第二人生内部的通货膨胀。
[1]换句话说,林登币,如今可以与美国政府支持的货币之间进行买卖。
另一方面,大型信用卡公司(如VISA等)改变了货币的存储、管理和转移方式,使得货币越来越虚拟化。
人们对虚拟货币交易方式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
(二)比特币的相关特征比特币(概念最先由中本聪于2008年提出)是当下互联网通信技术进步背景下,和密码学融合的产物,它是在加密基础上设计的去中心化的点对点数字货币。
它可以在没有授信的第三方平台存在的情况的下,使用互联网和密码学技术保证资金在交易双方间迅速且安全的转移。
“去中心化”的特点,比特币的价值不由任何政府或组织决定,也不受到其信用背书;高流动性、低交易成本的特点,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连接到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用户。
被主流消费者和商家作为理想的货币。
[2]二、比特币的功能(一)比特币与交易媒介功能根据米什金的定义,某种商品若要有效发挥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就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易于标准化;(2)被普遍接受;(3)易于分割;(4)易于携带;(5)不会很快腐化变质。
根据以上五个特点,依次对比特币来分析:(1)易于标准化:比特币仅仅是存在于互联网中的电子数字,是同质的。
对新型货币比特币的经济学分析摘要:比特币,一种新的虚拟货币的诞生吸引了各界的关注,是点对点基于网络的匿名数字货币。
第三方不能够控制或者阻止交易,避免了中央储备银行的不良政策和不稳定性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比特币系统的有限货币通胀是均匀分布于整个网络,而不是由银行垄断。
下面本文将简要介绍其技术特点、基本原理,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其应用价值及未来前景。
关键词:比特币;虚拟货币中图分类号:f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01货币形态的演变伴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
从最初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如今的纸币等信用货币。
现如今电子货币及虚拟货币也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比如腾讯公司的q币,人人网的人人豆等,他们在各自领域扮演了不同的交易角色。
但是,这些电子货币不过是将真实货币虚拟化,必须依靠一个第三方机构进行货币兑换并监控管理全部交易。
因此,它们只是真实货币的一种延伸。
比特币的诞生则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货币出现在我们面前。
比特币,是发起于2009年的互联网开源项目。
与以前的虚拟货币相比,他最大的特点在于没有统一的发行管理组织,没有第三方的参与,平等地属于参与其中的每一个。
一、比特币系统的运行首先,将计算机接入互联网,下载运行比特币程序。
每当你成功完成一次运算后,系统会根据你的计算完成次序和贡献程度分配给你一定的比特币。
由于每笔交易都储存在各个节点中,随着交易的进行、参与人数的增加,计算量也成倍增加,每位参与者完成运算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从而使得比特币的获取变得不再容易。
一般来说,获得比特币有两种方法:一是去做矿工挖矿,二是去做商人收购。
做矿工就是用自己的电脑生产比特币;做商人可以用钱去收购矿工挖到的币,也可以卖东西收购比特币,更可以去交易所炒币。
比特币并不是无限的。
系统会根据产量自动调节比特币的增长速度,使其不会因为参与“挖矿”人数的增长而加快,最终会达到一个稳定的总量——2100万个。
比特币的经济学分析比特币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电子货币,是一种全新的交易方式,它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使交易者能够在没有第三方参与的情况下进行交易。
自2009年比特币发布以来,它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了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天的报告中,我们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比特币,并从成本削减、稀缺性和风险控制等方面来介绍比特币的经济学特征。
首先,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可以大大减少交易成本,从而促进市场活力。
由于没有中介机构,比特币交易的成本仅包括与矿工的交易费用,而这些费用通常相对较低。
此外,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性,使得交易者可以高效地进行跨境交易,从而避免了繁琐的汇款程序,减少了汇率损失和信用风险,提高了资金的流动性。
其次,比特币的稀缺性和天然溢价是其经济学特点之一。
比特币的总量是有限的,最多只能达到2100万个。
这意味着随着比特币的采用和需求的增加,它的价格会受到天然溢价的影响,价格会上涨。
此外,由于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没有任何一个机构可以随意操纵其价格,这能使比特币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货币并取代传统的法币。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币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比特币交易的匿名性使得其容易被用于非法交易、逃税、洗钱等活动。
此外,比特币价格的波动也较大,价格波动可能会导致投资者的资产流失,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此外,比特币的价值是基于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它的价值会受到政策法规变化、黑客攻击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比特币是一种具有许多经济学特征的虚拟货币。
从成本削减、稀缺性和风险控制等方面来看,比特币已经成为一个与传统货币不同、新的货币体系。
然而,比特币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我们应该对其开展了解并进行风险管理。
在未来,随着更多人的使用和接受,比特币或许会成为广泛使用的一种虚拟货币,其使用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
时代金融20时代金融试析比特币成为货币的可能性——基于货币职能和本质的视角摘要:比特币自2009年诞生以来,由于其具备去“中心化”、稀缺性、匿名性和安全性、无国界等鲜明特点,依托互联网的平台发展迅猛,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当下互联网金融的典范。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梳理、归纳比特币的特有属性,从货币职能和货币本质两个不同视角,对比特币成为货币进行可行性分析。
结论是:比特币难以很好地发挥出货币的四大职能,不能取代货币。
但以比特币的影响力和其他虚拟货币所不具有的若干优点,它在未来短期内可能成为网络交易的主流手段。
关键词:比特币 “去中心化” 货币职能 “一般授受性”● 黄湘斌一、比特币的起源与发展比特币的概念由一个化名为中本聪的人于2008年提出,2009年1月3日,比特币诞生。
从2010年夏天开始,比特币交易进入黄金时期。
严重的供不应求导致其价格上涨迅速,交易范围也逐渐扩大;部分商家开始接受比特币交易,如美国电商巨头eBay 旗下的支付处理子公司Braintree、中国淘宝的某些商店等。
2017年,比特币到达价格顶点19850美元,同时,德国、日本也已认可比特币为合法的支付方式。
伴随着比特币迅猛增长的交易量,其货币性问题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比特币能成为货币吗?二、比特币的性质分析(一)比特币的性质1.“去中心化”。
与其他货币不同,比特币是由特定算法和大量计算所产生的数字货币,其发行不依托特定机构,也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机构控制。
2.稀缺性。
本质上,比特币是一堆复杂算法所生成的特解,发掘比特币的过程即调用巨大的计算量不断地寻求特解。
而对应的方程组被设计为只有2100万个特解,即比特币的上限就是2100万个,故其拥有很强的稀缺性。
3.匿名性和安全性。
比特币交易使用公共秘钥,无需提供交易者的身份证明便可完成买卖。
另外,比特币客户端可以生成无数个私人秘钥用以存储钱包数据,除本人外无人能获取这些比特币。
4.无国界性。
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法律制度分析一、概述随着数字货币的兴起,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法律制度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法律制度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货币属性、交易方式、金融监管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对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法律制度进行分析。
二、货币属性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是否具有货币属性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货币属性包括“一般等价物性”和“支付手段性”两个方面。
(一)一般等价物性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是否具有一般等价物性,具体来说,就是是否能够充当商品通用交换的等价物。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确实具有一般等价物性,因为它可以被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
然而,由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价值波动性较大,它在使用上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了它的一般等价物性。
(二)支付手段性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支付手段性则更为明显,因为它可以被用来支付商品和服务。
然而,由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不被普遍接受,并且不同国家对它的法律地位不一,从而使得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支付手段性并不十分稳定。
三、交易方式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交易的方式主要包括个人对个人交易和交易平台交易两种。
个人对个人交易通常是以手工收集、处理和交换信息的形式进行的,而交易平台交易则是通过中心化交易平台进行的。
个人对个人交易的交易过程相对简单,但缺乏可靠的排查机制,存在一定的风险。
交易平台交易则通过平台提供的高度自动化的交易机制来缓解这种风险。
但由于交易平台的中心化结构,交易平台也存在被黑客攻击、服务器故障等安全和技术问题。
四、金融监管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是否受到金融监管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当前,各国对数字货币的监管政策各有不同。
美国认为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属于商品,并受到商品交易委员会(CFTC)的监管,同时也受到财政部的反洗钱监管。
欧盟则认为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属于货币,受到欧洲央行的监管。
中国则在2017年颁布了“关于防范比特币等虚拟货币风险的通知”,对比特币等数字货币采取了严格的监管措施。
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的区别“数字货币”这个词或许挺陌生,但近几年被炒得挺热的“比特币”,应该有不少人听说过。
哦,原来是它呀!不过,是它,也不是它。
下面给大家带来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的区别,希望大家喜欢!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的区别同样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相关,同样有着支付和流通的属性,央行的“数字货币”和比特币有着密切联系。
但比特币是一种数字货币,但数字货币不仅仅比特币这一种形式。
尽管现在央行的“数字货币”的面纱还没有掀起,但和比特币必定有很多不同之处。
首先,发行方不同。
货币大多有一个发行方,比如咱们人民币就是由央行统一印制、发行的。
但比特币没有一个集中的发行方,而是基于一种算法随机生成,任何人都可以开采、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
其次,获取方式不同。
比特币是一些掌握算法的人不懈“开采”出来的,这些名副其实的IT高手,需要用电脑搜寻64位的数字,然后通过反复解谜密与其他淘金者相互竞争,为比特币网络提供所需的数字,获得相应的比特币。
但是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势必得面对全国人民,而非一些网络高手。
在国家努力达到普惠金融目标时,怎可能只为互联网高手们量身打造一款货币?国家版的“数字货币”势必要助力普惠金融的实现,面对最广泛的群体。
另外,定价不同。
面对越来越难“挖”的比特币,不少高手像升级打怪一样越发精力充沛。
随着“挖掘”难度不断增加,比特币的价格也不断飙升,也高低起伏波动较大。
一款国家货币得尽力保持自身稳定,定价自然不可能根据获取的难易性,像收藏品一样,因为稀缺性定价。
此外,使用范围不同。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均未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属性。
可能一些机构表示接受比特币捐款,一些超市也曾表示可以用比特币支付,但是这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
作为一个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一定要能满足最大范围的支付需求,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演进,全球支付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央行的数字货币需要满足全球支付需求。
什么是数字货币?数字货币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是一种法定货币,必须由中央银行来发行。
比特币的货币学分析[摘要]在4.20芦山地震中,慈善组织壹基金收到了233个比特币的捐款,按当时“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约22万元。
比特币第一次进入国人的视野。
这种去中心化、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的虚拟货币,其未来发展的命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本文概述了比特币的含义,指出比特币具有传统货币的五大职能。
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比特币;虚拟货币;货币职能一、绪论在4.20芦山地震中,慈善组织壹基金收到了233个比特币的捐款,按当时“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约22万元。
比特币第一次进入国人的视野;在今年5月初举办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13年股东大会上,股神巴菲特开始讨论比特币,比特币成为财经热门词汇。
2012年11月,比特币的单位比值为10美元,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到今年4月,比特币币值最高达到266美元,不到一个月,其币值又跌至116美元。
过山车般的价值浮动让投资新宠比特币充满了神秘:什么是比特币?比特币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比特币究竟是新型货币工具还是昙花一现的投机工具?比特币的风险究竟有多高?二、比特币含义比特币是一种基于网络的、点对点的、开源的匿名电子货币,它是基于一套密码编码,通过计算机复杂的计算产生。
而其中的计算规则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干扰,也就是说,比特币不依赖于特定的中央发行机构,而是使用遍布整个点对点网络节点的分布式数据库来记录货币的交易,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
此外,比特币的总量是固定的,为2100万枚,而不像传统货币那样,央行可以不断的增发货币。
简而言之,比特币其实只是一串数字代码,与普通的电子货币如q币、游戏币等不同的是,比特币能够用来买东西。
比特币系统是一种真正的货币系统,而不是单纯的支付系统。
三、比特币具有货币职能货币职能就是货币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
根据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货币具有五大职能,分别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收到,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论比特币是一种新型货币货币的边界,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渐渐模糊。
伴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以及人们消费习惯的重大变化,货币在日常生活中的样式,正经历着从一张纸币、一枚硬币、一张信用卡,向一个账号、一部手机甚至是一种虚拟货币的转变。
这其中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无疑就是日前最火的品种——比特币。
有人说比特币完全是像传销一样的骗局,有人说它是未来货币的雏形。
比特币自从它诞生开始,就遭受到人们的广泛争议。
比尔盖茨说:“比特币是技术杰作。
”查理芒格说:“比特币不过是老鼠药。
”巴菲特则更有意思:“我觉得他们两个人只有一个是对的。
”2013年12月5日下午,中国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出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
《通知》明确了比特币的性质,认为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
从性质上看,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从五部委的态度来看我国并不将比特币定性为货币。
但学术界对于比特币是否是货币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在我个人看来,通过一系列分析,我认为比特币是一种货币,并且是一种虚拟货币。
一、虚拟货币的发展历程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它具有计算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等职能。
货币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商品货币、纸张货币和电子货币三个发展阶段。
商品货币是以商品形态存在的货币,它的特点是执行货币职能的商品本身具有价值。
在历史上有许多商品被用作货币,黄金和白银是这个发展阶段的最高形态。
纸张货币(paper money)是以特别印制的纸张形式存在的货币,其特点是本身没有价值,它们或者是代表黄金或白银执行货币的职能,或者是以法律强制的方式来执行货币的职能。
电子货币是指在磁条、电子线路或互联网中的无形的货币,如电子支票、电子现金和网络货币等。
本文所分析的虚拟货币指的是电子货币,即没有实物形态的以电子数字形式存在的货币。
以支票形式使用的银行活期存款即存款货币是从实物货币走向虚拟货币的转折点。
从货币职能角度再看比特币的现况与未来
从货币支付职能来看,比特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货币体系的支付瓶颈问题。
比
特币交易可以实现跨国界、跨区域的低成本和即时支付,给用户创造了便捷和高效的支付
体验。
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能够确保支付过程的安全和透明,避免了传统支付方式中存在
的潜在风险。
比特币也面临一些支付上的挑战。
比特币的交易速度相对较慢,每个区块的确认时间
为10分钟左右,这使得比特币支付无法满足即时支付的需求。
比特币的交易费用相对较高,尤其是在网络交易拥堵的情况下,需要支付额外的手续费才能快速确认交易。
比特币的交
易匿名性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可能被用于非法和违法活动。
从储值职能角度来看,比特币的价值波动较大,使得它在储值货币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特币的价值波动主要源于市场投机和情绪影响,使得比特币的价格可能在短时间内
发生较大的波动。
这就使得比特币在储值上存在着不确定性,对于长期储值和价值保存来
说相对不稳定。
对新型货币比特币的经济学分析在互联网时代,货币的概念正在不断演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比特币。
作为一种新型货币,比特币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和讨论。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比特币的定义、特点、市场现状、投资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
比特币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其特点主要包括匿名、免税、免监管等。
它采用区块链技术,确保了交易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与传统的货币不同,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点使其无需信任任何中介机构,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风险。
从经济学原理角度来看,比特币的经济性质主要包括货币需求、供给、利率和汇率等方面。
比特币的供给是有限的,由算法自动生成,因此可以有效避免通货膨胀。
同时,比特币的匿名性使得它成为一种理想的避险资产,可以在全球经济不稳定时保持价值稳定。
比特币的免税和免监管特点也使其成为一种吸引人的投资资产。
目前,比特币的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交易量和市场规模都在不断扩大。
然而,比特币的竞争格局也非常激烈,已经出现了许多类似的数字货币,如以太坊、瑞波币等。
这使得比特币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需要继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性。
对于比特币的投资价值,从股价来看,比特币的价格波动较大,既有大幅上涨也有暴跌的情况。
因此,投资者需要谨慎选择入场时机。
从成交量来看,比特币的交易量正在不断扩大,说明其流通性和认可度也在提高。
然而,由于比特币的价格波动较大,投资者需要承担较高的风险。
资金流动也是影响比特币投资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特币作为一种新型货币,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和特点。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其去中心化、匿名、免税、免监管等特点使得比特币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然而,比特币的市场竞争格局激烈,投资风险也较高。
因此,投资者需要谨慎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数字经济的普及,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前景仍然值得期待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引发了一场货币革命。
比特币,作为这场革命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数字货币,它对金融体系产生了极大的挑战。
比特币与传统货币的对比分析比特币(Bitcoin)作为一种虚拟加密数字货币,自2009年诞生以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与传统货币相比,比特币在发行机制、交易安全性、匿名性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对比特币和传统货币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
一、发行机制从发行机制上看,比特币与传统货币有显著差异。
传统货币由国家中央银行负责发行,例如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美元由美联储发行。
而比特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在去中心化的原则下发行的,没有任何中央机构控制发行。
新的比特币通过“挖矿”获得,矿工需要通过解决数学难题来验证和记录交易,并获得新出现的比特币。
二、交易安全性在交易安全性方面,比特币与传统货币也存在差异。
传统货币的交易由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的中介服务进行处理,通过账户余额、密码等信息进行身份验证,确保交易的安全。
而比特币的交易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的,交易记录会被广播到整个网络,并通过加密算法来验证,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三、匿名性比特币与传统货币在匿名性方面也有不同。
在传统货币的交易中,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需要验证身份信息,交易记录会与个人身份挂钩。
而比特币的交易是基于公钥和私钥进行的,用户只需公开公钥,无需提供个人身份信息,可以实现相对匿名的交易。
但需要注意的是,比特币并不是完全匿名的,通过区块链分析等手段,仍然可以追踪到交易的来源和去向。
四、汇率波动比特币相对传统货币而言,具有较大的汇率波动性。
由于比特币市场相对较小,交易量较小,受市场供求影响较大,导致比特币的价格波动较为频繁。
相比之下,传统货币由于大部分是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受到国家政策、经济因素等影响较多,汇率波动相对较小。
五、可接受范围在可接受范围方面,传统货币比比特币更广泛地被商家、消费者接受。
目前,比特币的使用还相对较少,只有少数商家接受比特币支付。
而传统货币则几乎普遍流通于全球,可以方便地用于各种交易场景,更广泛地得到了认可和使用。
126囱魁科拭2019年•第11期比特币的货币本质与风险分析◊内江师范学院刘琴蒋明杰自2009年比特币诞生以来,因其特有的流通方式与价格波动规律,迅速受到资本家与金融投资者的关注与追捧。
比特币的实质是当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密码学的结合,颠覆了人们对货币流通方式的认知观念。
本文以传统货币的货币职能对比特币进行讨论,同时对比特币在流通当中所暴露出的风险进行分析。
比特币血(Bitcoin)通常被称为“数字黄金”,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分散账本加密货币,旨在成为不依赖中央信任来源的数字现金系统。
比特币交易的保护和记录,采用blockchain技术分权的公共书籍。
Bitcoin的转移支付曲都集中在网络节点,且交易者可自行隐藏自己身份,不受监管机制的影响。
目前,全球上百个国家与地区接受比特币进行交易流通。
1比特币的性质与特征1.1比特币的货币职能与属性比特币作为一种极具创新性的新时代货币,越来越被国家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广大投资者所接受,并且从本质上看,同样具有与传统货币一样的特征属性,即以下所讨论货币的五大职能手段。
价值尺度:比特币的无归属特征,使得其不受其他流通货币价值波动的影响,拥有独立的商品计价方式,且与其他流通货币形成对比效应,能通过定量的比特币来对商品进行定价,故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
流通手段:比特币有交易性媒体功能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比特币可以卖产品和服务来获得。
比特币不仅仅可以购买虚拟产品和月艮务,同时也有比普通的货币更灵活的分割能力。
支付手段:比特币因其使用范围不受限制,在现实交易中,比特币完全可以在市场实体交易中用来购买有价商品或偿还相关债务,因此比特币同时也具有支付手段的职能。
贮藏手段:比特币具有专属所有权,2100万个的货币总量限定与动态发行的产量使得比特币的价值相对稳定,这也使得而比特币具有稳定保留的贮藏功能。
世界货币:比特币作为基于区块链技术通过互联网发行的教字货币,本身没有国界,非常适合作为国际贸易的支付工具,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通用的世界货币。
比特币和传统货币:两种货币体系的区别与联系比特币和传统货币是两种不同的货币体系,它们之间存在诸多区别和联系。
本文将从货币的定义、发行、交易、使用和未来前景等方面,对比特币和传统货币进行分析和对比。
一、货币的定义货币是指社会公认的用于交换的通用媒介,具有支付手段、价值尺度和价值存储等三个基本特征。
传统货币一般是由政府或央行发行和监管的,如美元、欧元、人民币等;而比特币是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货币,它由算法和网络节点自动产生,并被称为去中心化的虚拟货币。
二、货币的发行传统货币的发行和流通主要是由央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控制和实施。
央行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从而影响货币的价值和流通。
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和存款等业务,扩大货币供应,促进经济发展。
而比特币的发行和流通是由网络算法和节点共同维护和实施,其发行量和增长速度是固定的,不受政府和央行的控制,因此具有更大的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特征。
三、货币的交易传统货币的交易主要依赖于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各种支付手段和工具也层出不穷,如现金支付、银行卡刷卡、电子支付、移动支付等。
而比特币的交易则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点对点网络连接,几乎不需要第三方机构的介入和验证,交易双方可以通过数字钱包进行直接的支付和收款,且交易过程的记录和验证都是公开透明的。
此外,由于比特币是全球通用的数字货币,因此可以跨越国界和时区,方便快捷地完成全球范围内的交易。
四、货币的使用传统货币的使用范围和场景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支付税费和公共服务、存储财富和投资等。
而比特币的使用则相对较少,目前主要用于在线支付和投资,受限于其社会公认度和法律法规等因素,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五、货币的未来前景传统货币作为国家和政府的重要权力工具和利益保障机制,其地位和价值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但随着技术和金融的不断发展,传统货币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革,如数字货币的出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比特币的货币属性及发展方向初探 作者:关靖远 尹文渊 来源:《时代金融》2014年第24期
【摘要】比特币是信息通信技术与现代密码学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自2009年诞生起即获得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比特币的属性,指出其本质上属于数字货币,具有货币属性;通过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梳理当前各国对比特币的监管政策,笔者认为目前的监管策略重点在控制投机风险,将比特币作为补充性货币将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比特币 数字货币 电子货币 比特币是一种基于P2P网络的数字货币,它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密码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由于其具有去中心化、严格控制供给速度、预估流通总量等优点,自2009年诞生起即获得广泛关注。但是,对于其是否属于真正的货币,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在各国监管机构对其态度尚未清晰的今天,其后续发展趋势也扑朔迷离。
一、比特币是数字货币 对于比特币是电子货币、虚拟货币、网络货币,亦或是数字货币,不同学者的归类不同,无统一界定。
20世纪50年代以后,信用卡的发展催生了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的概念。1998年,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将电子货币定义为: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例如,因特网)上,用来完成支付的“储值(Stored Value)”或者“预付(Prepaid)”的支付机制。这一时期,欧洲中央银行、岩崎和雄、朱夫昌等关于电子货币还有其他一系列相近但又视角不同的定义。
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网络游戏运营商推出各类游戏币,例如腾讯Q币等,许多学者随即开始了针对这种货币的研究,并出现了“虚拟货币”的概念。但是,对于虚拟货币,李翀等将虚拟货币等同于电子货币;李爱君等认为虚拟货币属于电子货币的一种;付竹等认为虚拟货币不属于电子货币,而是一种独立的支付工具。
与此同时,“数字货币”的概念也被部分学者使用。有学者认为数字货币就是电子货币,例如郑宏韬认为数字货币是指对货币进行数字化,是货币的一种电子形式;Plassaras认为数字货币是电子货币的一种,并将数字货币定义为:存储于计算机并通过万维网传输的基于互联网的货币。
第27卷第3期金融教育研究Vol.27No.3 2014年6月Research of Finance and Education June.2014比特币的货币属性分析王燕1,周光友2(1.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上海200433;2.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上海200433)摘要:比特币作为一种新型电子货币,自产生以来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文章基于文献研究和对比分析,将比特币与传统货币进行对比,从货币本质、货币职能、货币发行机制等方面对比特币的货币属性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认为:比特币极其接近货币的本质,同时基本具备货币的五大职能,但是由于它在发行机制方面固有的特点(总量固定、产生速度由算法确定),很难替代纸币成为未来的货币。
同时,文章给出了比特币对传统货币和其他电子货币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电子货币;比特币;货币属性;发行机制中图分类号:F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098(2014)03-0003-05一、引言传统货币学理论认为,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货币的本质特征不会改变,但货币的存在形式却随着人类经济发展而变化,由最初的实物货币,到足值的金属货币,到足值货币的代表,再到现在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
互联网技术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得新型货币———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①进入公众视野。
比特币的诞生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电子货币的出现。
比特币的概念由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化名)在2008年提出,[1]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也最具争议的电子货币。
比特币(Bitcoin,简写:BTC,货币符号:B)是基于网络的、开源的、P2P的电子货币,其发行和流通都是基于数学和密码学的算法。
比特币基于HashCash技术提出了“挖矿”②的概念,“矿工”根据其贡献度获得对应的比特币。
任何人只要具有网络节点资源都可以参与到比特币的“发行”中。
比特币一旦产生,便可兑换现金、购买物品和服务或者进行比特币交易。
比特币的算法决定其具有去中心化、总量固定、全世界流通、账户匿名等特点。
与较早的电子货币相比,比特币通过分布式时间戳技术解决了电子货币二次使用的问题。
同时,比特币通过数学和密码学算法解决了伪币问题。
自2011年来,比特币逐渐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并在有的国家得到了作为“虚拟货币”的认可,[2]但关于比特币作为“货币”的法律地位尚未在任何国家得到认可。
[3]在比特币之前,也出现过基于算法产生的、和比特币类似的电子货币,比如e-cash、b-money等,但都以失败告终。
在比特币出现之后,也有极其类似比特币的电子货币出现,比如莱特币(Litecoin,LTC)、XRP 币等,但这些电子货币的知名度和活跃度都远不如比特币。
此外,由于比特币代码开源的特性,围绕比特币建立的金融体系也逐渐显现,比如:比特币基金、比特币银行等等。
①本文不对虚拟货币、数字货币等概念加以区分,将所有无实体的、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货币均视作“电子货币”。
②即网络节点通过对全网交易数据进行处理来产生新的比特币,进行此项工作的节点被称作“矿工”或“造币节点”。
收稿日期:2014-01-18基金项目:上海市社科规划一般项目(2011BJB001);2013年度复旦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项目(人文社科)“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燕(1992-),女,硕士硕士生,研究方向为金融信息工程;周光友(1971-),男,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互联网金融。
4金融教育研究2014年学术界对较早出现的电子货币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针对比特币的研究尚显缺乏。
与比特币相关的资料多为介绍性报道,少部分为学术研究,且所有资料集中在2011年以后。
对比特币的报道和研究,大致可分为肯定及支持、中立对待、否定或消极三大类。
有学者对比特币进行货币学分析,得出不同观点:汪海俊(2013)[4]、高卫民(2013)[5]认为,比特币可以实现货币的五大职能。
崔屹东、郑晓彤(2012)[6],高卫民(2013)将比特币与传统通货进行比较,认为比特币在技术层面十分可靠,但信用的缺失使之难以与现有货币制度抗衡。
高卫民(2013)提出,比特币是一种新形式的一般等价物而非货币符号,同时也有望成为互联网环境下等价于黄金的新货币。
郭帝(2013)通过对比特币的原理、现状以及所存在的争议进行分析,认为“比特币若能在未来的考验中生存下来,将彻底改变人类对虚拟经济独立性的看法。
”[7]同时,也有学者持谨慎态度,于江(2013)认为“比特币能否成长为现实货币的竞争者目前还言之尚早”。
[3]高卫民(2013)在认为比特币可以实现货币的五大职能时“未来比特币要跃升为主流货币还有段路要走”。
郑书雯(2011)认为,Bitcoin相较于传统电子支付系统,进入真实生活作为替代传统货币的可能性不大。
但同时指出“只要Bitc-oin获得越来越多虚拟网络用户和商家的认可,它就有潜力成为一个虚拟世界或者是游戏相关网络中的一个标准货币。
”[8]由于比特币是一个集计算机技术、货币学问题的新生事物,有研究针对其算法、机制等问题进行技术分析,如郑书雯(2011)等;也有对比特币产生、原理、现状等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同时给出一些定性的判断,如于江(2013)、郭帝(2013)等;还有部分研究针对其货币性质进行简要分析,如汪海俊(2013)等。
综合来看,现有研究足以让后续研究者和公众对比特币有详细了解,但对其货币属性的分析仅停留在货币职能的层面分析,极少有文献对比特币的货币属性以及它对传统货币理论产生的影响等更深入方面进行分析。
本文基于现有文献,主要对比特币的货币属性进行判别,从货币本质、货币职能、货币发行机制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并将其与传统货币进行对比,尝试对比特币的货币属性做出更明确的判断。
二、比特币的货币属性分析公众普遍认可比特币是一种新型的电子货币,但究其本质,比特币是货币(currency)还是准货币(quasi -money),或者是高度类似货币的货币替代品(currency substitutes),仍是一个尚待考究的问题。
本文将从货币本质、货币职能、货币发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比对,以探究比特币的货币属性。
(一)货币本质在传统的货币学理论中,货币被普遍认为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9]作为货币的特殊商品,首先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其次要能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
随着货币形式的发展,特别是进入信用货币阶段的时候,几乎不存在使用价值,但信用货币仍然能够作为一般等价物与其他商品相交换,是由法律所确定的。
从这个层面来说,比特币是满足作为货币的本质。
比特币作为商品的价值在于其产生过程凝结了无差别的劳动,是由“矿工”提供“电子工作”的方式获取价值,同时,“挖矿”过程所消耗的计算资源和能源也构成其内在价值的一部分。
比特币具备能同其他商品进行交换的价值基础。
目前比特币已经可以进行网上购物,并在世界范围内一些实体商店进行消费或购买支付。
虽然目前还不能同所有的商品进行交换,但本文认为,就比特币目前被认可的范围和速度来看,比特币可以在被广泛接受之后应用于与所有商品的相交换。
经济学界对于货币的本质和定义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新经济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描述的是不同东西可能具有程度不等的某种属性”、“是其被人接受的程度不等的一系列对象”(哈耶克,2007)。
[10]从这个层面讲,只要公众普遍能接受比特币,比特币也就更接近货币的本质。
(二)货币职能本文选取马克思货币理论对比特币进行货币职能分析。
马克思认为,货币的职能是可以充当一切商品和劳务价值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贮藏、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是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从足值的金属货币到现今的信用货币,货币的五大职能也有弱化和增强,本文将对传统的货币、比特币进行货币五大职能的对比分析(如表1)。
表1传统货币与比特币的货币职能对比货币职能传统货币比特币价值尺度具备可能具备流通手段具备具备货币贮藏不具备(需以金属货币为前提)可能具备支付手段具备可能具备世界货币不完全具备(需以金属货币为前提,但一些发达国家的信用货币实际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具备从货币贮藏的职能来看,比特币很有可能具备货币贮藏的职能。
货币贮藏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
比特币由于总量有限的特点,具有类似黄金的属性,其价值将一直处于升值状态,所以其很可能具备货币贮藏职能。
从支付手段来看,比特币可以胜任支付手段的职能。
支付手段是基于商业信用产生的,主要表现在赊购者偿还赊销款项、延期付款等方面。
比特币在既能满足流通手段又能满足世界货币的条件下,可以胜任支付手段的职能。
从世界货币的职能来看,比特币是基于网络的开源代码,不存在地域限制,具有“天然的”世界货币的属性。
从流通手段的职能来看,当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即是流通手段的体现。
比特币具备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
从价值尺度的职能来看,比特币可能具备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因为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时候其实是一种观念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的存在。
货币在行使价值尺度时仅仅是一个概念,那无论是我们现在的价值尺度还是比特币,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
从另一个角度看,新货币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如布莱克(Black ,1970)[11]、法马(Fama ,1980)[12]、霍尔(Hall ,1982)[13]等曾提出,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是可分离的,并且应该分离,选择一种抽象的价值符号作为价值尺度应当是更好的选择。
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在电子货币的环境下,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可能进行分离(褚俊虹、王琼、陈金贤,2003)[14],作为抽象记账单位的价值符号可能和现实中流通的货币符号是分离的。
如果从货币职能分离的角度来说,比特币即便不具备价值尺度的职能,也是可以成为货币的。
(三)货币发行机制现实当中的货币发行是由国家垄断的,而且人们似乎理所当然地认为货币应当由国家发行。
然而对国家垄断货币发行的质疑从国家垄断货币发行的时候就一直存在。
哈耶克在其著作《货币的非国家化》(De-nationalization of Money )中表明:只有废除各国政府对其货币创造的垄断才能实现价格水平稳定,同时他还强烈地提倡自由货币竞争。
此外,劳伦斯·怀特(Lawrence White ,1984)[15]、尤金·怀特(Eugene White ,1990)[16]、休·罗考夫(Hugh Rockoff ,1990)[17]等人分别对苏格兰、法国大革命时期和美国的竞争性货币发行进行实例考察,得出了一致结论:货币竞争比政府垄断货币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