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终稿)
- 格式:pdf
- 大小:11.60 MB
- 文档页数:17
Abstract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is that the Chief of the main provisions of the law within the scope and magnitude,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law, purpose, spirit, self-seeking Panduan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factual and legal points and to provide a specific administrative act or not to power. The existence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is necessary, but the executive power in the discretion of the rapid expansion and bring about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control it. Based on the Legal Control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fac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egislation and the discretion of the problems of abus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put forward on this basis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Key Words: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Administrative penalty;Abuse of power试论我国行政裁量权的法律控制行政裁量权是行政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政权力中最显著、最活跃的一部分权力,是行政主体提高行政效率之必需的权限,它能使行政执法者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大胆地处理问题。
行政自由裁量研究论文摘要:行政自由裁量是行政法治化趋势下的具有合法性与价值合理性的“非制度”领域。
但自由裁量权固有的“自由”属性,使其存在着合理性基础上的滥用危机。
就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属性而论,一方面它不能真正脱离制度规范的依托,与制度价值具有同构性;另一方面它本质上又是行政人的道德决断权,吁求行政人的德性崇高。
因此,规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危机,并使其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需要在构建责任伦理的目标中达致制度维度与伦理维度的严格优势策略,实现双方的正和博弈与互动发展。
关键词:自由裁量权;制度;伦理;价值合理性一、自由裁量:合理性基础上的滥用危机所谓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管理者进行自由选择或是根据自己的最佳判断而采取行动的权力。
王名扬先生在《美国行政法》中的定义是:“行政机关对于做出何种决定有很大的自由,可以在各种可能采取的行动方针中进行选择,根据行政机关的判断采取某种行动,或不采取行动。
行政机关自由选择的范围不限于决定的内容,也可能是执行任务的方法、时间、地点或侧重面,包括不采取行动的决定在内。
”而美国布莱克法律词典则解释为:“在特定情况下依照职权以适当的公正方式作出行为的权力。
”尽管各种定义并不完全相同,但总的来看,行政自由裁量权有如下几个特点:是行政机关的行为;是法律授予的;在一定情况下,公务人员可以依照自己的判断选择适当的行为。
因此,行政自由裁量权实质上是一种非制度化的具体事务处置权,即行政主体在制度规定不到位、不明确的模糊地带乃至制度之外的空间地带作出事务性行政决定或裁决的权力。
这种非制度化的行政权力的存在,是由社会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复杂性、动态性以及法律制度和政策规定所具有的抽象模糊性与滞后性所决定的。
由于任何社会的执政党和权力机构都不可能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作出事无巨细、包揽无遗的制度化规定,因而,行政的自由裁量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社会所必需。
首先,当代社会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迅速扩张与广泛存在应归因于立法者认识能力的局限性。
行政行为自由裁量权的司法控制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对“滥用职权”、“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审判理念不一,认定缺乏标准及对行政自由裁量权不能进行司法审查的通论,削弱了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的决定作用,影响了法治秩序及其保障体系的建立。
我国应当建立一个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有效司法控制的体制。
本文尝试探讨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司法控制的理由及措施,以全面实施行政诉讼法的目标。
关键词:行政行为自由裁量权司法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政机关根据自己的管理知识、方法和技能作出判断,决定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的权利。
①它包括以下几层意思:1、行政自由裁量权是一项法定权力,而不是行政机关的特权。
这种权力是法律赋予的,同时,它也是一项法定义务,行政机关应当选择最适当的方式履行其行政管理职责。
2、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自由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自由权。
3、行政自由裁量权存在于各种行政行为中,包括行政立法行为、行政准司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含事实行为和行政程序及程序行政行为)。
②因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仅限于具体行政行为,故本文仅就行政执法行为进行探讨。
一、不适当行使自由裁量权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行政自由裁量权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着被滥用的可能性,此正应验一句话:“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很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真理。
”(一)、行政权力横向分散而又交叉,造成不当裁量处罚或延迟行政现象突出。
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享有国家行政权力。
但由于政府职能尚未完全有科学的界定,政府的执法权力分散在各部门,政出多门。
多种法规对同一行为规定了不同处罚幅度的行政处罚权。
这种权力分散而又重叠、交叉的现状,造成了法律上的执法矛盾:任一执法机关采取的任一处罚,在理论上而且是现实的非确定性、非唯一性、非合理性。
(二)、由于“自费执法”的存在,形成行政权力趋利倾向,行政行为的作出难以综合考虑行为事实、情节、社会利益的全部情况。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摘要】行政自由裁量权指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据自己的判断和决断能力,自主选择适当的行政措施或决定的权利。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范围涉及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下可以做出的自主决策。
行政自由裁量权可能被滥用,导致权力过度集中或行政行为不当。
法律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主要体现在立法对行政权的授予及限制,以及行政法规、规章的制定和监督机制的建立。
司法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监督也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司法审查和司法途径保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通过法律的控制和司法的监督,可以有效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公正和正义。
【关键词】行政自由裁量权、法律控制、滥用、监督、司法、范围。
1. 引言1.1 引言在本文中,将深入探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定义、范围、滥用情况,以及法律和司法对其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方式和效果。
通过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行政实践中的作用和影响,为进一步探讨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和行政法治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定义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自行决定、处理、履行事务的自由权利。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使行政职权的基本方式,其实践是行政行为有效运行的基础。
行政自由裁量权既是行政机关的权利,也是一种责任。
行政自由裁量权具有广泛性、特殊性、唯一性、相对性等特点。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广泛性表现为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很大的决策自主权,可以自行确定处理事务的方式和内容。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特殊性表现为行政机关在处理事务时需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律精神,不能随意滥用权力。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唯一性表现为其只能由行政机关具有,其他机构或组织无法代替行使。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相对性表现为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需要遵循法律规定和法律精神,受到法律的约束。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自行决定、处理事务的权利,具有广泛性、特殊性、唯一性、相对性等特点。
论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两种方法作者:摘要:行政机关对行政权的行使存在着广泛的自由裁量权。
行政活动中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既能提高行政效率,也能侵犯公民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因此,依法行政一方面要求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有效地发挥自由裁量权的能动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求对行政机关滥用自由裁量权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法律控制。
本文旨在论证,通过设立行政程序,加强司法审查,严格预防和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
关键词:自由裁量权;行政程序;司法审查。
引言:严格意义上讲,依法行政并不存在。
在通常情况下,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时都存在着广泛的自由裁量权。
当前我国普遍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对于行政活动来说,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如果运用得当,则能提高行政效率,增进公共利益;反之,如果遭到滥用,则会滋生腐败,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因此,加强控制和监管行政自由裁量权对于建设现代化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本质及特征立法机关虽然以法律的形式赋予了行政主体管理某事项或作出某行为的权力,但对于权力包含的内容以及如何行使却未作出明确界定,行政主体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享有灵活选择的权力(包括:是否做出某种行为,在何时何地行为,以什么方式做出行为等等)。
行政自由裁量权具有如下特征: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机关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条件下自主处理行政事务的权力自由裁量权并非仅存在于行政领域,在其他国家权力中,特别是在司法领域,自由裁量权也是普遍存在的。
实际上,任何带有决策性质的行为都必然包含有自由裁量的因素。
我们认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不仅可以产生具体行政行为,而且也可以产生抽象行政行为。
这是因为,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也是在法律明确授权或默示授权的前提下,根据其自身对法律的理解和对具体社会形势的判断而采取的管理社会的行为。
从实践看,在将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范围扩展至抽象行政行为,使后者同样得到法律的有效制约和控制,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略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英文标题】The control over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内容提要】行政自由裁量权是现代行政权的核心,是真正和实质性的行政权力,对它施加必要的控制是必需的。
本文着重论述了: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本质、存在范围两面性的再认识;立法技术对自由裁量权滥用和腐化的预防和控制;司法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行政机关的内部控制等。
【关键词】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正文】自由裁量权是最不可捉摸的权力现象之一,在行政法的肥沃土壤中它以更加令人震惊的速度增长、裂变、组织和泛滥,影响和控制着更多自然的和人定的法律规则。
如何对其施加有效而适度的控制,已经是众多前辈瞩目的话语之一,笔者试图对其中的若干问题略抒己见,以求教于方家。
一. 基本认识认识的加深无疑有助于坚决的行动,本章试图从内外两方面阐述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以寻求最佳的控制切入点。
1、本质的认识:(1)自由裁量权的涵义A、什么是自由裁量权?美国布莱克法律词典解释为:在特定情况下依照职权以适当和公正的方式做出行为的权力1;王名扬先生在《美国行政法》中的定义是:指行政机关对于做出何种决定有很大的自由,可以在各种可能采取的行动方针中进行选择,根据行政机关的判断采取某种行动,或不采取行动。
行政机关自由选择的范围不限于决定的内容,也可能是执行任务的方法、时间、地点或侧重面,包括不采取行动的决定在内2;也有人认为:我国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应该是行政主体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就行为条件、行为程序,做出作为与否和做出何种行为方面作合理选择的权力3。
综上,行政自由裁量权即行政主体在法定标准下依据其理性认识而行使选择权的过程或权力。
B、自由裁量权的实质根据沈岿老师的说法,“法学著作中论及自由裁量权,其行使主体多指法官。
只是行政国兴起,行政部门更广泛、更深入地执行法律之时,行政上的自由裁量权才得以重视和研究”4 ,说明自由裁量权最早并不是在行政法中被人所关注,诚然,自由裁量是现实和研究中共同的法律问题,它“涉及法理学的基本问题,即‘法体’和‘法’与‘人’的关系问题”5,西周春秋有“议事以制”6,今日在宪法7、刑事法8、合同法9等等不同层次类别的文本与实践中俯拾皆是;因此笔者认为,自由裁量虽然被赋予法律话语的外衣,其实质并不局限于此,它来自人类的天性,源自其趋利避害的本能,作为一种共通的行为或意识而存在。
论行政裁量权及其控制7300字内容提要:行政裁量权是现代各国行政法中最具共性的部分,是实现政府职能所必需的权力。
行政裁量迅速增长会和扩张,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行政裁量又是容易被滥用的一种权力,必须将其束缚在一定的原则和框架之中。
行政法为行政裁量设置了一系列运行规则,要求其存在和行使必须接受一定的控制,包括立法控制、行政控制和司法控制等。
关键词:行政裁量、立法控制、行政控制、司法控制一、行政裁量概念的解析行政裁量是行政权的重要内容,是其最显著,最独特的部分,广泛存在于几乎所有行政领域。
但目前不少专著或中都比较广泛地使用“行政自由裁量”的概念,尤其强调“自由”二字。
其实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对这两个概念的混同会导致在认识上存在诸多偏颇。
在德国,行政裁量是指行政机关经由法律的授权,在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实现时,可以决定是否使相应的法律效果产生,或者产生何种法律效果。
[1]德国法学界对“自由裁量”概念的使用是非常谨慎的,只在非常狭窄的范围内使用“自由裁量”。
日本与台湾行政法学界对行政裁量的界定与德国大体相同。
与此相对应,英美法系国家行政法学界多是对行政裁量进行描述,很少给它一个确切界定,而且在更宽的范围内较多使用“自由裁量”的概念。
如王名扬先生在《美国行政法》中就使用的是“自由裁量”的概念:“自由裁量是指行政机关对于做出任何决定有很大的自由,可以在各种可能采取的行动方针中进行选择,根据行政机关的判断采取某种行动,或不采取某种行动。
行政机关自由选择的范围不限于决定的内容,也可能是执行任务的方法、时间、地点或侧重面,包括不采取行动的决定在内。
”[2]相对于大陆法系国家,英美法系国家把行政裁量置于更宽广的范围来加以研究,而大陆法系国家传统上更突出从行政行为角度来分析行政裁量。
此外,英美法系更侧重于从程序角度对行政裁量进行分析,而大陆法系多重视行政裁量的实体方面。
而我国学者对行政裁量相关概念的使用较为混乱,在概念上更多借鉴大陆法系对于行政裁量的界定,却在使用上似乎又向英美法系那样在更宽的范围内使用行政自由裁量。
行政自由裁量权行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控制[摘要]行政自由裁量权作为现代行政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法律赋予行政机关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权力。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一方面适应了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以及高效行政的需要;另一方面,实践中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又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和弊端。
因此,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和控制问题,长期困扰着世界各国,成为行政管理领域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在分析行政自由裁量权在行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立法、司法、行政等方面探讨了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行政权;自由裁量;存在问题;法律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无论是对于行政主体还是对于行政相对人而言,都如同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不仅为充分发挥行政权的能动性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和施展的空间,也为行政权能动地发挥作用提供了合理的标准和合法性的保障;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权力如果不正确行使或者滥用,又完全可能构成对个案正义的一种潜在威胁或直接的危害。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说,现代公共行政的生命就在于裁量,行政法的中心任务就在于通过法治解决行政裁量的问题”。
①近几年接连发生的大量矿难事故、2003年发生的孙志刚收容审查案,2004年发生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案,2005年发生的“齐二药”假药案,2006年发生的上海社保基金案,2007年发生的广东佛山九江大桥被撞断案、周正龙假虎照案,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等等,无不说明行政机关不正确履行职责、违法履行职责或者滥用行政职权给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所造成的严重的危害后果。
笔者认为,为实现依法行政,防止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不正当行使,必须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合理的控制。
一、行政自由裁量权行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超越自由裁量权即行政主体行使自由裁量权时超越了法定的幅度、条件或范围,对不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人和事进行了处理,或逾越了法律法规所设定的必要的权力限度。
它有两种情况:一是甲类行政主体行使了乙类行政职权,严格意义上这叫“无权”。
自由裁量权的控制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违背了法律授权的目的和意愿,践踏立法的初衷,干扰和破坏了法制秩序,后果严重,危害性大。
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会助长特权思想的滋长,导致腐败的产生,这种破坏的威力和后果将直将对行政相对的人身、财产造成损坏。
如何实现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使行政主体在法律富有弹性规定的范围内,保证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公正、合理、适当,是行政主体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必须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
第一,立法控制。
完善行政立法,从源头上加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首先,从立法上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行使的条件、运行的范围、裁决的幅度、事实要件的确定标准等做出准确、科学、详尽的规定,以便具体操中可以适度的把握,减少行政主体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
其次,要尽快完善行政程序立法,严格规范行政行为的程序。
我国有关行政程序的立法不统一,不完整,很多重要的行政执法领域尚缺乏程序规范。
这种现状客观上为自由裁量权的恣意行使提供了方便。
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的时间与空间方式,是行政自由裁量权运行的规则、步骤和方式、方法的总合,是公正与效率的衡平机制。
程序是否健全、完善,权力运行的效果大不一样,行政程序所具有预定性和公开性能够有效限制自由裁量权运行过程中的不当现象,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为有效防止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提供了一种公正的法律机制。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
为了合理的行使自由裁量权,确保具体行政行为符合法律目的,防止不当的动机的出现,保证权力的公正、公平使用,对行政主体行使权力的方式进行制度规范十分必要。
(1)行政公开制度。
(1)凡是涉及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只要是不属于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予以保密的范围,都应一律向社会公开,依法允许查阅、复制、摘抄(2)指明事实依据制度。
行政主体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对作出决定的事实依据予以说明,以防止行政主体超越管理范围,督促其慎重考虑问题,制止自由裁量权滥用的有效方法。
(3)说明理由制度。
浅议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政程序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是现代行政必不可少的权力,它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现象,当前的问题是如何去限定、构造和检查它的行使。
权力的授予与控制总是相伴而行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没有监督和控制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必然导致专制、腐败。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主要是违反实体法的正当性,因此,传统的实体控权模式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现代法治社会更加注重通过新的方式来确保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正当行使。
一、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对其控制的必要性(一)、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存在的合理性行政自由裁量权这一概念已被广泛使用,从目前学者们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讨论来看,更多的是着眼于其“自由”的特点,然而所谓的“自由”是有前提的,即在法律限定的范围内活动。
这一概念在使用上也意味着限制,威廉〃韦德认为“自由裁量”系指任何事情应在当局自由裁量权范围内去行使,而不是按照个人观点行事,应按照法律行事,而不是随心所欲。
它应该是法定的和固定的,而不是独断的、模糊的、幻想的。
它必须在所限制的范围内行使。
行政自由裁量权之所以在法治国家仍然存在,其根本原因是社会需要,现代社会太复杂,可能远非用文字表达的立法所能驾御,议会不能在立法的时候确切地预知未来将要发生什么。
这样,许多法律只能表达一个笼统的精神,告诉行政机构民意大致要它做什么,但具体做什么、怎么做却要行政机构根据立法精神和特定个案的具体情况琢磨出来。
因此,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最终原因在于法律和现实之间的空隙。
所以,个案正义的实现离不开裁量的运用。
行政自由裁量的可取在于它允许行政机关对行政事务进行个别的考虑和对待,使得立法上的普遍公正能通过行政转化为个别的、现实的公正。
另外,裁量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必然要求。
行政自由裁量权常常能从法律和法律僵化的控制中抽取关系当事人利益的敏感裁量事宜,转由行政使用灵活的手段处理。
相对于经过严格程序制定法律而言,灵活存在的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适应了能动行政的基本要求,突破僵化法律程序的束缚,并可以节约立法成本,从多方面提高行政效率。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引言“行政裁量”一词源于德、日行政法学,其基本涵义是指行政机关处理同一事实要件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
它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行政机关决定是否采取某个法定措施,此谓之决定裁量;二是在各种不同的法定措施中,行政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选择哪一个,此谓之选择裁量。
[1]在我国行政法学中,学者倾向于将上述的裁量权称为“行政自由裁量权”,而将行政裁量称为“行政自由裁量”。
在我国行政法学中,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主体在进行行政活动时,根据法律设定的范围、限度、标准或者原则,按照其自身的理解做出判断、选择处理的方式所享有的权利。
简单地说,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法律赋予行政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选择其行为方式的权利。
正如一些学者所说的,“法律没有为同一事实要件设定一种法律后果(如法律羁束行政),而是授权机关自行确定法律后果,例如设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选择,或者赋予其特定的处理幅度。
行政机关处理同一事实要件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
[2]从中可以看出,行政机关进行行政裁量并不是没有法律限制的,所谓“无法律,就没有行政”说得就是行政要受法律的约束。
实际上是说,在法律的范围内行政自由裁量为行政主体在具体行政活动能更好的行使行政权,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让渡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因此行政自由裁量只存在是否合理、适当的问题。
一、行政自由裁量权在现代法治中的价值行政自由裁量为现代法治的典型特征之一,为现代法治要求所必需的内容之一,国家应当承认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价值。
王名扬教授在《美国行政法》中详细的分析了现代法律赋予行政机关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原因,他指出:第一,现代社会变迁迅速,立法机关很难预见未来的发展变化,只能授权行政机关根据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决定;第二,现代社会极为复杂,行政机关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决定,法律不能严格规定强求一致;第三,现代行政技术性高,议会缺乏能力制定专业性的法律,只能够规定需要完成的任务或目的,由行政机关采取适当的执行方式;第四,现代行政范围大,国会无力制定行政活动所需要的全部法律,不得不扩大行政机关的决定权力;第五,现代行政开拓众多的新活动领域,无经验可以参考,行政机关必须做出试探性的决定,积累经验,不能受法律严格控制;第六,制定一个法律往往涉及不同的价值判断。
论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严重影响了法律适用的公正和准确。
为此,本文从通过立法控制、司法控制和行政机关内部控制等方面探讨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
一、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滥用的表现形式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政机关根据自己的管理知识、方法和技能作出判断,决定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的权利。
它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行政自由裁量权是一项法定权力,而不是行政机关的特权。
这种权力是法律赋予的,同时,它也是一项法定义务,行政机关应当选择最适当的方式履行其行政管理职责。
2、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自由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自由权。
3、行政自由裁量权存在于各种行政行为中,包括行政立法行为、行政准司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
但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行政执法行为即具体行政行为。
目前,滥用自由裁量权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不正当的目的;2、错误的和不相干的原因;3、错误的法律或事实根据;4、遗忘了其它有关事项;5、不作为或迟延;6、背离了既定的判例和习惯,当然这可能并未涵盖所有的情况,但已经有足够的理由让我们去对自由裁量施加必要的控制了。
二、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的法律控制(一)通过立法控制在立法上,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第一、加强立法解释,规范抽象行政行为。
人大和常委会应加强立法解释,行政立法部门应规范抽象行政行为,从源头上尽量减少裁量空间,使标准更加确定。
第二、加强程序立法,完善行政行为程序。
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即指行政行为所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及时限的总和。
通过程序的公开和公平原则,立法规范适当的程序,对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依据、资讯、条件、过程、决定意向、结果予以公开,对涉及相对人利益较大的及与公共利益关系密切的或过于集中的权力领域予以公开,而使权力行使为公众所瞩目;赋予行政行为双方相应公平的程序权利,而使形式的平等促进实质平等的发育。
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控制【1】摘要: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此后,依法行政成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行政自由裁量权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行政主体能否正确行使这种权利直接关系到依法行政的成败。
本文从行政自由裁量的基本理论入手,对行政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必要性、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主要形态以及行政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原因等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最后提出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控制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基本理论(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涵义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20世纪后,由于行政权的迅速发展,使得扩大行政自由裁量权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然而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过度扩张,则会导致行政主体把其权力的触角伸向社会各个角落,并滥用权力,这种对权力的滥用又严重危害基本人权与自由,从而出现社会不公正,因此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成为法治社会的必然。
有学者曾说“一个国家行政法的发展史就是围绕强化自由裁量权与控制自由裁量权两种因素此消彼长的历史。
”为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行政自由裁量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好这把“双刃剑”,那么就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正义,否则就会伤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关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涵义,中外学者对其的理解不尽一致。
1.国外学者的理解在普通法系国家,行政法学界主要采用戴维斯对行政自由裁量权所作的定义:“行政裁量权是指在可作为、也可不作为之间做出选择的权力。
”①德国行政法自由裁量权理论把行政自由裁量权界定为:在若干法律效果之间做出选择决定的自由。
法国行政法上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定义,即行政主体拥有决定采取适宜的行为方式的权力。
根据国外学者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理解,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主体在法律适用中的一种权力幅度之间的选择权。
2.国内学者的理解王m灿主编的《行政法概要》一书对行政自由裁量权作这样定义:“凡是法律没有详细规定,行政机关在处理具体事件时,可以依照自己的判断采取适当方法的,是自由裁量的行政措施。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摘要】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政权力中最显著、最独特的一部分,它是行政主体提高行政效率所必需的权力。
行政自由裁量权有其存在的各种原因及其授权形式。
任何权力的行使都不可能是绝对的自由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也不可能是完全自由的。
它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既有其合理的一面,当然也有不合理的一面,有被滥用的可能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是行政法的核心课题之一。
【关键词】行政自由裁量权土地确权行政权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主体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和范围内,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条件,在各种可能采取的措施中进行选择的权力。
它是现代行政权的核心,是一种真正的和实质的行政权力。
因此,探讨如何适当地、合理地运用行政自由裁量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法制要求依法行政,然而行政自由裁量权又容易被滥用,所以就必然涉及到如何规范自由裁量权,这一问题也就必然的成为行政法学的重要课题。
有学者认为:行政法学的发展程度就看它对自由裁量行政行为的控制程度如何。
一、以白河镇村民诉溧河乡政府土地确权案件的解析2004年5月,宛城区原白河镇(2006年初撤镇分设白河、枣林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白河镇)双铺村七组群众为原溧河乡玉器厂土地权属问题与溧河乡政府发生争议,并引发群众集体上访事件。
在区土地房管局多次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区政府法制办介入处理,建议当事人双方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由当事人提出土地确权申请,区政府对争议土地依法进行确权。
区政府法制办、土地房管局工作人员通过现场勘查,走访群众,掌握了大量证据材料。
1974年溧河乡政府为发展经济,与双铺村七组达成协议,占用七组二类耕地6.71亩筹建玉器厂(集体企业),由溧河乡政府给七组1340元和一车煤的补偿。
该宗土地呈三角形状,北至南唐路,南至一生产路,西至七组耕地。
1993年因扩宽312国道,占地面积减少,经土地管理部门实际丈量,纠纷土地面积为2893.3平方米(合4.34亩),其中溧河乡原玉器厂所建房屋占用土地面积为215.95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