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强混凝土及应用研究

高强混凝土及应用研究

高强混凝土及应用研究
高强混凝土及应用研究

高强混凝土及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16T17:31:19.8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刘玉春[导读] 摘要:如今高强混凝土在高层结构中正大显身手。

黑龙江省肇东三环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肇东 151100 摘要:如今高强混凝土在高层结构中正大显身手。但高强混凝土由于片面追求自身的高强度,而附带了一些负面影响。为了高强混凝土更好的发展,这些负面影响就是今后我们要逐步解决的问题。

关健词:超细活性掺合料、脆性、自收缩

1、高强混凝土的优越性

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强度等级从C30提高到C60,对受压构件可节省混凝土30-40%;受弯构件可节省混凝土10-20%。虽然高强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成本上要高一些,但由于减少了截面,结构自重减轻,这对自重占荷载主要部分的建筑物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再者,由于梁柱截面缩小,不但在建筑上改变了肥梁胖柱的不美观的问题,而且可增加使用面积。可见高强混凝土的密实性能好,抗渗、抗冻性能均优于普通混凝土。

2、高强混凝土施工技术

2.1现代高强混凝土在施工中要解决下列技术问题:

2.1.1低水灰比,较大坍落度及坍落度损失问题

高强混凝土一般要求低水灰比,由于混凝土在低水灰比的情况下,坍落度很小,甚至没有坍落度,其成型和捣实都很困难,无法在现浇混凝土施工中很好应用。

一般采用预搅或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其坍落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这对高强混凝土来说无疑又增加了施工难度。

2.1.2混凝土可泵性问题

泵送混凝土几乎是高层建筑施工的唯一方法。所以高强和泵送几乎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对高强混凝土要解决混凝土可泵送的要求。

2.2解决方法对策

2.2.1对原材料的选择

配置C60级高强混凝土,不需要用特殊的材料,但必须对本地区所能得到的所有原材料进行优选,它们除了要有比较好的性能指标外,还必须质量稳定,即在施工期内主要性能不能有太大的变化。

2.2.2施工时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一般来说,在试验室配置符合要求的高强混凝土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都要稳定在要求的质量水平功能上就比较困难了。一些在普通情况下不太敏感的因素,在低水灰比的情况下会变得相当敏感,这就要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各种条件、因素的变化,并且要根据这些变化随时调整配合比和各种工艺参数。这说明加强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的必要性。

2.2.3超细活性掺合料的应用

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极限后就不可能再增加了,因为混凝土强度在水化时不可避免地会在其内部形成一些细微的毛细孔。如果要使其强度进一步提高,就必须采取措施把这些孔隙填满,进一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这些极细的颗粒需水量很大,就需要大量高效减水剂加以塑化,否则难以施工。

3、高强混凝土在性能上尚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的途径

配制高强混凝土的特点是低水胶比并掺有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合料和高效减水剂,从而使混凝土具有综合的优异的技术特性,但由此也产生了两个值得重视的性能缺陷:(1)自干燥引起的自收缩;(2)脆性 3.1自干燥引起的自收缩

高强混凝土其早期的收缩开裂十分敏感。在混凝土内部水量较少的情况下,除水泥水化所需的水量外,在孔隙和毛细管中的水也被逐步吸收减少,在没有剩余自由水的情况下,就形成了空的孔隙,使水泥石的内部不再存在未结合水的平衡。因此,水泥石内部的相对湿度显著地降低。在处于难以水分蒸发而同时也是难以有水分渗滤的封闭状态中的粘弹性固态的胶凝材料系统中,由于水泥石内部相对湿度的降低而使孔中存在一定的气相,孔中水饱和蒸汽压随之而降低,毛细管中水呈现不饱和状态。此状况在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情况下,随着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越演越烈,其结果导致了毛细管中的液面形成变月面,使毛细管压升高而产生毛细管应力,使水泥石受负压作用,成为凝结硬化混凝土产生自收缩的主要因素。

自收缩对混凝土内部结构中裂缝的产生和扩展造成的损伤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由于硬化后高强混凝土的致密性高于普通混凝土,在减少了泌水的同时,也阻碍了外部养护水对混凝土的湿养护作用。因此,以适用于普通混凝土的传统养护措施来改善此类混凝土的自干燥、自收缩并无明显的效果。国内外学者曾提出一些技术措施如:掺入一定量的膨胀剂;以部分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配以高弹性模量的纤维:选用高C2S和低C3A、C4AF的硅酸盐水泥等等,对降低混凝土的自收缩都有一定的效果。最近,国外学者提出了采用围水养护即在混凝土浇注后仍处于塑性状态时,尽快地立即进行水雾养护,对减少或防止混凝土的自收缩具有较明显的效果。另一技术措施是在混凝土中加入部分含水饱和的轻集料替代普通集料,含水饱和轻集料在混凝土中形成蓄水池,在混凝土内部供水起内养护作用。但此方法需根据混凝土强度要求而采用。

3.2脆性

脆性可以描述为混凝土无法防止的不稳定裂缝的扩展与增长。从混凝土承受轴向压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中,峰值后下降曲线段的陡斜程度可以反映出混凝土的脆性大小。众多的试验已表明,混凝土的强度愈高,其应力——应变曲线过峰值后的下降段曲线愈陡斜。这意味着该混凝土的脆性愈大。因此,高强混凝土的脆性已引起广泛的重视,混凝土脆性的增大会给工程结构特别是有抗震要求的工程结构带来很大的危害。在高强混凝土中掺加纤维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国外已有学者提出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而且将之与纤维增强传统混凝土和基材(未掺纤维的传统混凝土)进行拉伸应力——应变的对比。纤维增强传统混凝土比无纤维增强的基材仅仅是提高了延性,而纤维增强高强混凝土与无纤维增强的基材相比,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中有三个特征是值得重视的:(1)弹性极限显著提高了。强性极限反映宏观裂缝出现的起点。

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其基本性能

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其基本性能 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中心城市的建筑业也在不断发展。几乎每天都有旧的建筑物要拆除,每天都有新的建筑要兴建。无论是从废旧建筑物上拆下的废弃混凝土,还是新建筑物兴建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渣,都属于建筑垃圾。这些垃圾影响了城市生活环境,造成了环境污染。把它们运送到郊外进行掩埋,不仅要花费大量的运费,会给城市郊区造成二次污染。其次,堆放掩埋这些建筑垃圾又要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将建筑垃圾(此处主要包括废弃混凝土块、碎砖块等)进行资源化利用,变的越来越重要了。 另一方面,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材料也发生着很多变化,从最早的木材、石块到现在的各种合成材料。在这些材料中,最重要且使用量最大的当数混凝土了。在现在建筑物中,几乎找不到没有使用混凝土的。目前,全世界混凝土的年产量约28亿立方米,我国的混凝土年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45%,约13~14亿立方米。混凝土原材料中其骨料占混凝土总量的75%(1),由此可推断,其骨料的使用量有多大。总有一天地球上的骨料回消耗殆尽。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各国开始了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二、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日本、德国等国家重建家园,就注意到了废弃混凝土的问题并开始了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开发与利用,且已召开

过三次有关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专题国际会议(2)。如今,再生混凝土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共同的研究课题了,有些国家还以立法的形式来保证和促进其研究的进行。随着我国政府对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视,也已经开始鼓励再生混凝土的研究与开发了。 1、日本 日本是一个面积小资源少的岛国,它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研究方面起步早,做的也比好的。日本政府早在1977年就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处理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工厂(3)。日本建设省在1992年提出了控制建筑副产品排放和建筑副产品在利用技术开发的5年计划并于1996年10月制订了再生资源法旨在推动建筑副产品的再利用,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法律和制度的保障(4)。日本已经对再生混凝土的吸水性、强度、配合比、干缩性、耐冻性等性质做了系统的研究。目前,日本对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已达到70%左右了。 2、美国 美国政府制定了《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倒。美国不但鼓励再生混凝土的利用,而且还对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做了系统性的研究和试验。比如美国密歇根州的两条公路就是使用的再生混凝土。通过对其的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的干缩率要比天然骨料的混凝土要大。美国的CYCLEAN 公司采用微波技术可以100%的回收利用路面沥青混凝土,其质量与新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料相同,而成本降低了1/3,同时节约了垃圾清运和

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由于建筑物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使得大批废旧混凝土建筑物被拆除,产生了数量巨大的废弃混凝土,同时在新的建筑施工中,也产生大量的废弃混凝土。据综合统计[1],每生产100 m3的混凝土,将产生1~1.5 m3的废混凝土。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 废混凝土的数量还将逐年增多。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废弃混凝土可达1亿吨。如此大量的废混凝土不仅占用宝贵的土地,而且每年的占地和处理费用数额庞大,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从环境保护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这些废弃混凝土加以高效回收利用十分必要。这也促使了世界各国加强对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以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再生集料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RAC)是指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加工、分级成再生集料,部分代替或全部代替天然集料配制而成的新混凝土,简称再生混凝土[2]。再生混凝土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一方面可以解决大量废弃混凝土处理困难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另一方面,用建筑废物循环再生集料代替天然集料,可以减少建筑业对天然集料的消耗,从而缓解天然集料日趋匮乏的压力并降低大量开采砂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3]。因此,再生混凝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混凝土,是今后混凝土的一个发展方向。

2 国内外研究状况 自“二战”后,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应用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前苏联、德国、日本等国就开始对废混凝土进行了处理和再生利用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召开了5次有关废混凝土再利用的专题国际会议,提出混凝土必须绿色化。有些国家还采用立法形式来保证废弃混凝土循环再利用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发展。在1976年,RILEM设立了“混凝土的拆除与再利用技术委员会”,针对废弃混凝土的处理与循环再利用技术进行研究。再生混凝土的技术研究也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重视,1994年,联合国又增设了“可持续产品开发”工作组,作为其专门的机构。再生混凝土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课题。我国国土面积大,资源丰富,在一定时期内混凝土原材料危机还不会十分突出,因而对再生混凝土的开发研究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但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废物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许多专家、学者开始研究如何能够变废为宝,将大量的废混凝土制作成再生混凝土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并对再生混凝土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立项研究。 目前我国的再生混凝土研究工作基本上处于实验室阶段,没有大范围的应用,只有一些局部的试验性应用,缺乏较系统的应用研究,技术上也缺乏较完善的再生混凝土技术规程、技术标准。研究表明[5]:再生混凝土在原材料、配合比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与普通混凝土存在较大差异,因而现行普通混凝土标准、规范已不能够适合再生混凝土。所以,在我国开展再生混凝土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研究进展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了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种类、改性机理和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和普通混凝土相比,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有良好的性能:高的抗折、抗拉强度、好的柔韧性,高的密实度和抗渗性等,当前聚合物改性混凝土主要有 3 种, 即: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 聚合物混凝土,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聚合物改性混凝土学科的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种类;改性机理;研究现状;前景 0 引言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是指一类聚合物与混凝土复合的材料,是用有机高分子材料来代替或改善水泥胶凝材料所得到的高强、高质混凝土。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发展已有多年历史,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性能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普通混凝土虽然抗压强度高,但也存在着较多缺点,比如抗拉和抗折强度较低,干燥收缩大,脆性大。在水泥混凝土中加入少量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可以使混凝土获得高密实度,改变混凝土的脆性,拓宽了混凝土的使用领域,能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1]。 1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分类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按照制备方式,可分为聚合物浸渍水泥混凝土(PIC),聚合物胶结混凝土(PC)和聚合物水泥混凝土(PCC)三种。 1.1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PIC)是将已经水化的混凝土用聚合物单体浸渍, 随后单体在混凝土内部进行聚合生成的复合材料。聚合物浸渍混凝土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及侵蚀能力。用于浸渍混凝土的聚合物单体主要有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丙烯腈等。这种混凝土适用于要求高强度、高耐久性的特殊构件,特别适用于输运液体的有筋管、无筋管、坑道等。聚合物浸渍混凝土因其实际操作和催化复杂,目前多用于重要工程。国外已用于耐高压的容器,如原子反应堆、液化天然气贮罐等。 1.2 聚合物胶结混凝土 聚合物胶结混凝土(PC)是以聚合物为唯一胶结材料的混凝土,又称之为树脂混凝土。大部分情况下是把聚合物单体与骨料拌和,把骨料结合在一起,形成整体。聚合物混凝土所用的聚合物主要有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呋喃树脂、沥青等,混凝土的胶结完全靠聚合物,聚合物的用量约占混凝土重量的8%左右,这种混凝土具有高强、耐腐蚀等优点,但目前成本较高,工艺复杂, 经济适用性和工程实用性均很差[2],只能用于特殊工程(如耐腐蚀工程)。 1.3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PCC)是将水泥和骨料混合后,与分散在水中或者可以在水中分散的有机聚合物材料结合所生成的复合材料。制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先将聚合物用水分散后,以乳液或聚合物水溶液的形式加入,聚合物胶乳在混凝土水化过程中影响混凝土水化过程及混凝土的结构,从而对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性能起到改善作用。另一种是先将聚合物与水泥或其他分散介质进行预分散,以干拌砂浆的形式使用。混合料与水拌和时,聚合物遇水变为乳液,在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乳液脱水,形成聚合物固体结构[3]。此外,聚合物还可以纤维或者纤维增强塑料的形式,或者起外加剂的作用在混凝土中获得了应用。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由于操作简单,改性效果明显,成本较低(相当其他两种聚合物混凝土成本的1/10),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聚合物对水泥混凝土的改性机理 国内外用于水泥混凝土改性的聚合物品种繁多,但基本上是三种类型:即乳液(乳胶、分散体)、液体树脂和水溶性聚合物。其中乳胶是使用最广的,主要分为三类: 1)橡胶乳液类。主要有天然乳胶(NR)、丁苯乳胶(SBR)和氯丁乳胶(CR) 甲基丙烯酸甲脂

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其基本性能论文

目录 摘要 (2) 第1章研究的目的、方法、现状 (3)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 1.2 研究的方法 (3) 1.3 研究的现状 (4) 1.3.1 国外研究现状 (4) 1.3.2 国内研究现状 (4) 第2章再生混凝土在粗、细骨料及再生墙体领域研究现状 (5) 2.1 再生混凝土及再生墙体的基本性能 (5) 2.1.1 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6) 2.1.2 再生墙体的基本性能 (7) 2.2 再生混凝土粗、细骨料研究现状 (7) 2.3 再生墙体研究现状 (8) 第3章促进废旧材料再利用健康发展的对策探索 (9) 3.1 废旧材料再利用的基本方法 (9) 3.1.1 回填掩埋法 (9) 3.1.2 加工骨料法 (10) 3.1.3 还原再利用 (10) 3.1.4 堆山造景的处理方式 (10) 3.2 废旧材料再利用在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1) 3.3 废旧材料再利用建议 (11) 3.3.1 创新废旧材料再利用管理模式 (12) 3.3.2 产学研政联动、提升废旧材料再利用技术水平 (12) 3.3.3、增强宣传教育、提高废旧材料再利用产品的社会认可度 (12) 3.3.4 推进废旧材料再利用产业化 (12) 第4章结论及展望 (13) 4.1 结论 (13) 4.2 展望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A (15) 致谢 (17)

摘要 二十世纪以来,建筑业的快速增长消耗大量环境资源,与此同时爷产生大量的建筑废弃物。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建筑废弃物再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多数建筑废弃物用于基础回填,属于低等级循环利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令人满意。在我国践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建设目标的现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已变成不可逃避的课题。 本文在废旧材料回收方面的研究,首先对废旧材料再生利用的目的、再生利用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重点总结了国内外废旧材料再利用的发展趋势;其次对再生混凝土在粗骨料、细骨料以及再生墙体领域的研究现状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再生混凝土和再生墙体的基本性能展开阐述;最后本文总结了废旧材料再生利用的一般处理方法,通过分析废旧材料再利用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未来废旧材料发展的建议,希望能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建筑废弃物,低级循环,可持续发展,再生利用

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摘要】再生混凝土是一种环保材料,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再生混凝土是指对废弃的混凝土进行回收再利用,是按照一定程序对废弃混凝土进行加工,并按照一定级配进行混合加工,可以将废弃混凝土当做粗骨料进行配制。本文对再生混凝土研究的意义进行了分析,还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指出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对相关研究人员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研究;意义;现状;问题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城市的建筑日新月异,很多就建筑物被拆除,新型建筑不断兴起,这也使得城市的形象越来越美。在对旧建筑进行拆除的过程中,会占用土地资源,还会污染周围环境,不利于城市以及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人员对再生混凝土进行了研究,而且取得了一定成绩,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对废弃混凝土的再利用。 1.再生混凝土研究的意义 随着城市建筑的日新月异,建筑行业发展越来越快,建筑的种类以及功能越来越多,旧的建筑不断被拆除,新型高层建筑以及多功能建筑不断兴起,这在美化城市形象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多的环境问题。为了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要在建筑施工中加强环保意识。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必须用到的一类材料,建筑工程的增多,使得混凝土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了,但是建筑更新比较快,在旧建筑被拆除后,大量的混凝土也面临着浪费的问题,旧建筑拆除工作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而且会占用大面积的土地,会产生较多的污染问题。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必须加强对可再生资源的研究,加强对施工材料的重复利用,还要建设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占用,这样才能促进建筑行业更加健康的发生。再生混凝土是建筑行业一项重要的研究项目,其主张对废弃的混凝土进行破碎、清洗、筛分以及加工处理,通过一定级配混合可以形成粗骨料,可以制成新的混凝土,这有效提高了混凝土的利用率,而且符合现代社会对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减少建筑施工带来的环境问题。 2.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再生混凝土有着较多的特性,其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热导率比较低,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建筑的保温隔热效果;再生混凝土的密度也比较小,自重比较轻,在应用的工程中,可以减轻建筑自重。再生混凝土有着较强的和易性,为其坍落度比较低,施工单位想要提高其流动性,可以加入适量外加剂。我国相关机构对再生混凝土进行研究,发现再生混凝土有着较高的强度以及耐久性,适合在建筑工程中大力推广。

高强混凝土进展与应用

高强混凝土应用与研究进展 前言 高强混凝土在我国房屋建筑中的使用比例仍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推广应用高强混凝土有利于提高我国混凝土质量的总体水平。通过分析高强混凝土工作学性能、强度与国内外对高强混凝土的应用,了解它的优点和意义。并且从施工技术、结构、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高强混凝土存在的问题,指出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为高强混凝土这种土木工程材料的科研与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意见。 1.高强混凝土的定义 1930年前后,就已经出现了抗压强度为100Mpa以上的高强混凝土。在1966年第五次预应力混凝土国际联盟大会上,阐述了高强混凝土技术的现状,并提出用强度为100Mpa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可能比钢结构还要轻。这个报告影响很大,从此高强混凝土的关心就多起来了。 高强混凝土(High Strength Concrete 简称HSC)对于划分高强混凝土的范围,国内外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在国外,规范强度(Mpa): 美国混凝土协会≥41 欧洲混凝土委员会 50~100 挪威 44~94 芬兰 60~100 日本 50~80 德国 65~115 荷兰 65~105 瑞典 60~80 法国 50~80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提高,现在很多学者认为强度等级不低于C60的混凝土即

为高强混凝土。由于这类混凝土有别于C60以下的普通混凝土,其原材料选择和施工质量控制更为严格,而且受压破坏表现出更大脆性,因而在结构计算和构造方法上与普通混凝土也有所差别。通常还将强度大于C80的混凝土称为超高强混凝土。 从我国现今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出发,也考虑到混凝土材料性的变化,一般把强度等级为C50~C80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2】这标准与美国混凝土学会(ACI)在1984年提出的高强混凝土定义不相上下。它是用水泥、砂、石原材料外加减水剂或同时外加粉煤灰、F矿粉、矿渣、硅粉等混合料,经常规工艺生产而获得高强的混凝土。 2.高强混凝土的特点 利用高强混凝土的高强、早强及高变形模量的特可以大幅度缩减底层墙柱的截面尺寸并增大建筑使用面积[3],可以扩大柱网间距并改善建筑使用功能,可以加快模板周转并缩短施工工期,可以增加结构刚度、减少高层房屋的压缩量与水平位移,采用高强混凝土之后 ,由于墙柱截面缩小,在保证构件配筋率提高的前提下仍有可能节约钢材,此外还减轻了结构自重和作用于地基的荷载。高强混凝土在受弯构件中也能发挥作用,可以增加梁跨和减薄楼板厚度,并为房屋建筑采用更大跨度的预应力板以及在预应力梁中应用更高强度的钢索提供了可能。高强混凝土有优异的抗渗性能,在遭受侵蚀物质作用的工业厂房、储罐、城市汽车库、海滨设施等建筑工程中也有广泛用途。 如以 C60~ C80 的混凝土取代 C30~ C40的混凝土, 生产钢筋混凝土构件, 可以大大减少混凝土及钢筋用量。经计算表明,高层框架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柱, 底层体积配筋率高达6%,如果用 C60 的混凝土替代 C30 的混凝土, 每 m3混凝土减少钢筋用量 24kg[4]。由此可见, 使用高强混凝土不但节省了材料, 还大大减轻了结构物自重, 同时对混凝土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充分表明高强混凝土的研究,有其重大的技术经济意义。 但混凝土强度越高,脆性愈显著。在用于钢筋混凝土抗震柱时必须慎用。高强混凝土几乎不透水,当发生火灾时,材料内部的结合水在高温下转变为高压蒸

再生混凝土的利用现状和发展方向

再生混凝土的利用现状和发展方向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居点建设以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精神,基础设施建设将增速发展,社会对混凝土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混凝土用量较大,作为混凝土重要原材料的粗细骨料出现了明显不足,将数量庞大的废弃混凝土有效处理和利用,加工成再生骨料进而配制成再生混凝土,使它成为可利用再生资源,既能减轻废弃混凝土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减小大量开采天然骨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 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应用和发展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混凝土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加,造成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与消耗,同时伴随着结构的破坏,许多建筑物不可避免的要被拆除,我国也就进入了混凝土结构破坏高潮期,与混凝土粗细骨料的巨大需求量相对应是数量庞大的废旧混凝土。2006年年4月在厦门召开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与新技术推广研讨交流会”上有最新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拆出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2亿吨以上,新建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大约1亿吨,两项合计约3亿吨。然而,对于这些废旧混凝土的处理方法目前显然不多,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是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这种方法产生的巨大处理费用和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废弃混凝土中含有大量的砂石骨料,如果能将它们合理地回收利用,生产再生混凝土用到新的建筑物上,

不仅能降低成本,节省天然资源,缓解骨料供求矛盾,还能减轻废弃混凝土对环境的污染,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充分、高效、经济的利用建筑垃圾,特别是废弃混凝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共同研究的一个课题。 再生骨料是将废弃混凝土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和按一定比例相互配合后得到的骨料。而利用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称为再生骨料混凝土,简称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按尺寸大小可分为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按来源可分为道路再生骨料、建筑再生骨料;按用途可分为混凝土再生骨料、砂浆再生骨料、砌块再生骨料。通过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可实现对废弃混凝土的再加工,使其恢复原有的性能,形成新的建材产品,从而既能使有限的资源得以再利用,又解决了部分环保问题。这是发展绿色混凝土,实现建筑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为将来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 一、我国对再生混凝土的利用现状 中国虽然在短期内混凝土的原材料危机不会突现,但是将来我国肯定也会面对原材料短缺的问题,而且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远远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同时对再生混凝土的开发研究晚于工业发达国家,因此我国政府也鼓励废弃物的研究和应用,同时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在这方面进行已加紧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利用进行立项研究。比如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可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和再利用。对于拆除后的建筑垃圾,该公司突破了传统

乌鲁木齐关于成立再生混凝土制品公司可行性报告

乌鲁木齐关于成立再生混凝土制品公司 可行性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2013年我国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建筑工业化和绿 色建筑发展。目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的设计、施工、部品 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正在建立和完善,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这将拉动对内外墙板、 楼板、屋面板等大宗混凝土建筑部品的市场需求。 xxx集团由xxx(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 集团(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1200.0万元,占公司股份63%;B公司出资710.0万元,占公司股份37%。 xxx集团以再生混凝土制品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 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集团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集团计划总投资6361.3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972.35 万元,占总投资的78.17%;流动资金1388.98万元,占总投资的 21.83%。 根据规划,xxx集团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10797.00万元,总成本费用8209.90万元,税金及附加124.89万元,利润总额 2587.10万元,利税总额3068.83万元,税后净利润1940.32万元,纳

税总额1128.50万元,投资利润率40.67%,投资利税率48.24%,投资回报率30.50%,全部投资回收期4.78年,提供就业职位199个。 水泥基材料是以水泥为基材,按照不同应用领域需求,依照相关产品标准,在工厂生产加工制成的工业产品。

超高强混凝土的研究进展

超高强混凝土的研究进展3 李 悦 (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北京100022) 摘 要: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强度等级超过100M Pa 的超高强混凝土已经研制成功并在工程中应用。介绍了活 性粉末混凝土、无纤维增强混凝土及纤维增强混凝土等三类超高强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及其研究现状,并且讨论了今后超高强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超高强混凝土; 研究进展; 纤维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f Super H igh Strength Concrete L I Y ue (T he co llege of arch itectu 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Beijing U n iversity of T echno logy ,Beijing 100022,Ch ina ) Abstract : W ith the developm en t of bu ilding techno logy ,the super h igh strength concrete w ith the strength degree over 100M Pa already w as developed successfu lly and app lied in field .T h is paper in troduces the p roperties and research p rogresses of th ree k inds of super h igh strength concrete ,w h ich are reactive pow der concrete ,fiber reinfo rce concrete and non -fiber reinfo rced concrete .Fu rthermo re ,the develop ing trend of super h igh strength concrete w as also discu ssed . Key words : super h igh strength concrete ; research p rogresses ; fiber 混凝土材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工程材料,其强度等级是反映混凝土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认为强度等级达到或超过C 60的为高强混凝土,但对超高强混凝土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文中认为强度等级超过C 100的为超高强混凝土。在我国,C 100以上的超高强混凝土已经在重要工程中开始使用,国外已经在实验室中配制出了抗压强度超过800M Pa 的超高强混凝土,并正在研制1000M Pa 的极高强混凝土。但是,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不断提高,随之而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高强混凝土的脆性大,并且混凝土强度越高,材料的脆性就越大,超高强混凝土甚至会出现爆裂破坏现象。为了克服此缺点,一个有效的途径是掺加纤维的方式来改善其延性。综述了超高强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为该类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 1 活性粉末混凝土 活性粉末混凝土(R eactive Pow der Concrete ,缩写为R PC )是一种超高强、低脆性,且具有高耐久性的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R PC 实现高强化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提高材料组分的细度与活性,减少材料内部的缺陷(孔隙与微裂缝),获得超高强度与高耐久性。根据这个原理,R PC 所采用的原材料平均颗粒尺寸在0.1~1.0mm 之间,目的是尽量减小混凝土中的孔间距,从而提高拌合物的密实度。最早的R PC 由法国最大的营造公司Bouygues 公司在1993 年率先研制成功。它由级配良好的细砂、水泥、石英粉、硅灰及高效减水剂等组成,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延性,掺入了直径约0.15~0.20mm 、长度为3~12mm 的微钢纤维。它有2个强度等级:一是经高温高压处理后强度达800M Pa 的R PC 800;二是

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2017年12月上Mechanical and ElccLrical EquipmenL ManagemenL 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孙冬帅员,刘畅圆 (1.长春建筑学院,吉林长春130607;2.吉林省吉宇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607) 摘要:再生混凝土是利用建筑废弃物为原材料制作加工而成的混凝土,符合绿色建材、生态建筑的发展要求。本文介绍了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历程以及研究现状。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872(2017)23-0181-02 1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建筑、道路、交 通、桥梁等设施正处在飞速发展的时期,大量的建筑物拔地而起,消耗了能源资源。与此同时旧城改造、老旧建筑的拆除,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废弃混凝土的数量逐年增加。习惯上将废弃混凝土做填埋处理,浪费了土地资源。因此对废弃混凝土加工处理,制成建筑材料,不仅能够减少处理建筑垃圾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还能节约能源资源,降低原材料成本,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式之一。 2再生混凝土的性能 建筑物在拆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混凝土,将这些混凝土破碎,通过清洗、分级等处理方式,制成再生骨料,用再生骨料以一定比例替代砂石,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即为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制成的混凝土与天然骨料制成的混凝土相比,其孔隙率较高,密度小,吸水性较大,强度较低,热膨胀系数高,抗震性能好,经济性好。 再生骨料的处理工艺可分为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一级处理工艺是通过破碎、筛分方式得到粒径为5耀40mm 的再生骨料,可应用于C30以下的混凝土;二级处理工艺是通过加温、破碎、筛分处理工艺得到的再生骨料,可以 应用于C30以上的混凝土,二级处理的再生骨料需要高温加热,消耗大量的能源,价钱明显提高,不够经济,一般不采用此处理方法。 3再生骨料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再生骨料的研究始于二战以后,发达国家开发废弃混凝土,并对其重新开发利用。随着绿色建筑这一理念的提出,各国对环保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再生混凝土成为各国研究的共同课题,有些国家甚至制定专门的法律以保证此项研究的顺利进行。 日本对于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有些企业把研究的焦点汇聚在再生骨料的加工上,在废弃建筑物拆分现场设立再生骨料加工点,现场破碎废弃混凝土,制成再生骨料,这样节省了从建筑垃圾现场到加工厂的运输费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日本高度重视再生混凝土的开发利用,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制定了多项法规,保证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并先后在多地建设了再生混凝土的加工厂,1998年,日本的建筑垃圾利用率就达到了 56豫。 美国也是再生混凝土应用较多的国家之一,美国有大量的公路采用再生混凝土作为原材料,这些再生混凝土广泛应用于路面基层以及底基层的铺设中。美国多个州制定了再生骨料的生产规范,并制定了相关法律,为再生混凝土的生产、使用提供法律保障。美国的一家公司,完全回收利用了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其质量达到了普通混凝土的使用标准,费用仅为其三分之二。 苏联在70年代末就大量使用废弃混凝土,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德国的再生混凝土主要应用于公路路面,并 规定,再生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必须符合天然混凝土的国家标准。 由于历史因素,我国关于再生混凝土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关于统一的质量标准,但是目前学者们对于此项研究的热情却空前高涨,形成了一系列喜人的成果。我国的合宁(合肥一南京)高速公路维修过程中,全部 使用再生混凝土,经过多年的使用,效果喜人。 4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学者们关于再生混凝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再生混凝土性能的研究 再生骨料由废弃混凝土制作而成,由于废弃混凝土表面孔隙较多,因此较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的各方面性能有所差别,学者对于再生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陈宗平咱1等人研究了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并得出结论: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破坏过程和形态相似。肖建庄咱2等人研究了再生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发现再生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较普通混凝土增加,且增加量随再生骨料的用量增多而增大。 4.2再生混凝土配合比的研究 再生骨料配合比设计与普通混凝土相吻合,但却存在差距。由于再生骨料表面孔隙率高,再生混凝土的用水量便成为研究的热点,用水量的增加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学者针对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做了大量研究,一 些学者通过在再生骨料表面喷涂憎水剂的方式降低拌合 用水量,还有的学者在拌合前对再生骨料进行湿润处理,让其水分处在饱和的状态,再依据普(下转第183页)

高强混凝土进展与应用

高强混凝土应用与研究进展 .、八、一 前言 高强混凝土在我国房屋建筑中的使用比例仍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推广应用高强混凝土有利于提高我国混凝土质量的总体水平。通过分析高强混凝土工作学性能、强度与国内外对高强混凝土的应用,了解它的优点和意义。并且从施工技术、结构、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高强混凝土存在的问题,指出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为高强混凝土这种土木工程材料的科研与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意见。 1.高强混凝土的定义 1930年前后,就已经出现了抗压强度为100Mpa以上的高强混凝土。在1966 年第五次预应力混凝土国际联盟大会上,阐述了高强混凝土技术的现状,并提出用强度为100Mpa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可能比钢结构还要轻。这个报告影响很大,从此高强混凝土的关心就多起来了。 高强混凝土(High Strength Concrete 简称HSC对于划分高强混凝土的 范围,国内外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在国外,规范强度(Mpa):美国混凝土协会>41 欧洲混凝土委员会50?100 挪威44?94 芬兰60 ?100 日本50 ?80 德国65 ?115 荷兰65 ?105 瑞典60 ?80 法国50 ?80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提高,现在很多学者认为强度等级不低于C60的混凝土即为高强

混凝土。由于这类混凝土有别于C60以下的普通混凝土,其原材料选择和施工质量控制更为严格,而且受压破坏表现出更大脆性,因而在结构计算和构造方法上与普通混凝土也有所差别。通常还将强度大于C80的混凝土称为超高强混凝土。 从我国现今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出发,也考虑到混凝土材料性的变化,一般把强度等级为C50~C80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2】这标准与美国混凝土学会(ACI)在1984年提出的高强混凝土定义不相上下。它是用水泥、砂、 石原材料外加减水剂或同时外加粉煤灰、F 矿粉、矿渣、硅粉等混合料,经常规工艺生产而获得高强的混凝土。 2.高强混凝土的特点 利用高强混凝土的高强、早强及高变形模量的特可以大幅度缩减底层墙柱的截面尺寸并增大建筑使用面积[3] ,可以扩大柱网间距并改善建筑使用功能, 可以加快模板周转并缩短施工工期, 可以增加结构刚度、减少高层房屋的压缩量与水平位移,采用高强混凝土之后, 由于墙柱截面缩小,在保证构件配筋率提高的前提下仍有可能节约钢材, 此外还减轻了结构自重和作用于地基的荷载。高强混凝土在受弯构件中也能发挥作用, 可以增加梁跨和减薄楼板厚度, 并为房屋建筑采用更大跨度的预应力板以及在预应力梁中应用更高强度的钢索提供了可能。高强混凝土有优异的抗渗性能, 在遭受侵蚀物质作用的工业厂房、储罐、城市汽车库、海滨设施等建筑工程中也有广泛用途。 如以C60~ C80 的混凝土取代C30~ C40 的混凝土, 生产钢筋混凝土构件, 可以大大减少混凝土及钢筋用量。经计算表明, 高层框架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柱, 底层体积配筋率高达6%如果用C60的混凝土替代C30的混凝土,每m3混凝土减少钢筋用量24kg⑷。由此可见,使用高强混凝土不但节省了材料,还大大减轻了结构物自重, 同时对混凝土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充分表明高强混凝土的研究, 有其重大的技术经济意义。 但混凝土强度越高,脆性愈显著。在用于钢筋混凝土抗震柱时必须慎用。高强混凝土几乎不透水,当发生火灾时,材料内部的结合水在高温下转变为高压蒸 汽不能逸出,于是造成材料崩裂,防火性能不如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的坍

废弃混凝土再生试验研究报告

废弃混凝土再生试验研究报告 据统计,工业固体废弃物中,建筑废弃物独占40%,其中废弃混凝土是建筑废弃物排放量最大者之一,而且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原有建筑物的拆除、改造工程与日俱增。建筑废弃物量大而广,恶化城市环境,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混凝土中砂石骨料占总重量的70%以上,长期以来砂石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随意开采,甚至滥才滥用。结果造成上体滑坡、河床改造,严重破坏自然环境,有碍于骨料原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社会负面效应,并建在一点意义上讲天然砂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混凝土用量的增多,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与骨料危机的矛盾将日益突出。由于废弃混凝土块中含有大量砂石骨料,如果能将它们就地回收,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作为骨料再利用,生产再生混凝土用到新建建筑物上,则不仅能降低成本、节省天然骨料资源、缓解骨料供求矛盾,还能保护骨料产地的生态环境,又能解决城市废弃物的堆放、占地和环境污染问题。 就在暑假前我报名参加了这次由学校组织在假期开课的土木工程材料创新型实验。我们组主要就是进行实验研究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将废弃混凝土块经过裂解、清洗、破碎、筛分、分级后,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再生骨料,再利用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配制成再生骨料混凝土。目前主要用来制作中低强度的混凝土,一般用于基础、路面和非承重结构的低强度混凝土,通过选择和严格控制配合比及再生骨料的掺和量使其满足承重结构混凝土的要求。而本次创新型实验主要就是以试验的手段和方法来检测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确定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的配合掺配比例,从而得出合理优化的再生骨料配合比,用以指导工程实践。 我们的实验共进行了一个多礼拜的时间,在实验第一天上午我们在系领导辅导员和指导老师的主持下召开了动员大会随后指导老师为我们介绍了试验原理、所用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应注意的事项,从而我们了解了我们这次试验的目的和步骤。理论知识学习过后我们就为这次实验做准备工作,开始制备再生骨料,由于我们没有现成的废弃混凝土,我们便将以前制作的标准混凝土试件用铁锤砸碎并收集起来,接下来我们进行分级,用顶击式两用震筛机筛分,然后将不同的级配收集在一起,并做标记。收集完足够的再生骨料后再进行天然骨料的筛分,收集起来并做标记。将骨料筛分收集好,在石老师和王老师的指导下设定三种再生骨料级配比并进行计算各骨料级配的质量和水泥、砂、水等质量,最后制得再生骨料比分别为30%、45%、75%的再生混凝土标准试件各六块,然后放入智能养护室进行养护,等到3天、28天分别放入数字测力仪中测其抗压强度并做记录统计,分析再生混凝土比例对强度的影响,得出合理的再生骨料与天然骨料的掺配比例,并归纳出再生骨料混凝土合理的配合比。但由于得到28天才测得试件得抗压强度,指导老师便让我们等到暑假结束开学后再测,所以现在还没有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当然不管实验结果怎样,我们从这次实验当中受益匪浅,我对建筑工程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到了更多的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并积累了经验。但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这次试验主题,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砂石的随意开采,甚至滥采滥用,还有建筑垃圾的产生,且量大而广。。。。。。结果导致山体滑坡、河床改造、废弃物的堆积成山等等。因此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具有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学生:赵程 2008-7-29

国内外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大,资源丰富,在短期内混凝土的原材料危机还不会十分突出,因而对再生混凝土的开发研究要晚于工业发达国家。然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废物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我国政府制定了中长期科教兴国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鼓励开展废弃物再利用的研究和应用,并已对再生混凝土的开发利用进行立项研究。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废弃混凝土 1.国外再生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减少建筑垃圾处理费用,有效利用建筑垃圾,美国、日本、荷兰等一些国家就开始了对废弃混凝土的处理和再生利用研究。 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发达国家大多实行的是“建筑垃圾源头消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过有效的控制管理将其减量化;对于已产生的建筑垃圾采取破碎、掩埋等措施,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1]。 1.1美国 美国运用再生骨料的现象非常普遍,美国政府制定的《超级基金法》给再生混凝土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现在已经有超过20个州在公路建设中采用再生集料,26个州允许将再生集料作为基层材料,4个州允许将再生集料作为底层材料,将再生集料应用于基层和底基层的28个州级机构中,有25个州制定了关于再生集料的规定。 密歇根州交通厅在20世纪80年代初利用再生骨料重建了几条州际高速公路。堪萨斯州交通厅的研究认为:从技术层面讲将废弃混凝土再生作为骨料用于新建水泥路面面层或基层是可行的。 佛罗里达州交通厅的研究认为:再生骨料也具有较为优良的性能,并且能满足大多数道路机构对混凝土骨料的规范要求,因此对再生骨料进行研究利用是有价值的。 俄亥俄州交通厅得出以下结论:将再生骨料应用于新浇筑的混凝土中是可行的;再生骨料吸水率很高,施工中应加大用水量,并且在施工前应测定再生混凝土混合物的初凝时间、塌落度等基本参数。 1.2德国 德国的每个地区都有大型的建筑废物再生加工厂,在柏林就有20多个。德国的再生混凝土主要应用在在公路路面。德国钢筋混凝土委员会1998年8月提出了“在混凝土中采用再生集料的应用指南”,要求采用再生集料配置的混凝土必须完全符合普通混凝土的国家标准[2]。 1.3日本 由于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因而将建筑废物视为“建筑副产品”,十分重视废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早在1977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再生集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再生加工厂,其效率可以达到每小时加工生产100t。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该规范规定建筑施工工程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生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 1996年10月为了推动建筑副产品再生利用,日本政府制定了《再生资源法》,为废弃混凝土等建筑副产品的再生利用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1995年日本全国

湖南关于成立再生混凝土制品生产制造公司可行性报告

湖南关于成立再生混凝土制品生产制造公司 可行性报告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报告摘要说明 以混凝土(包括砂浆)为基本材料制成的产品。一般由工厂预制,然 后运到施工现场铺设或安装;对于大型或重型的制品,由于运输不便,也 可在现场预制。有配筋和不配筋的,如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电杆、钢筋 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轨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梁、钢筋混凝土矿井支 架等。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农业、电力和采矿等部门。 xxx(集团)有限公司由xxx实业发展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投资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 出资1300.0万元,占公司股份69%;B公司出资590.0万元,占公司 股份31%。 xxx(集团)有限公司以再生混凝土制品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 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集团)有限公司将快速形成行 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 行业的发展。 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7673.8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 投资5439.55万元,占总投资的70.88%;流动资金2234.31万元,占 总投资的29.12%。 根据规划,xxx(集团)有限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16397.00万元,总成本费用12817.38万元,税金及附加132.51万元,

利润总额3579.62万元,利税总额4205.87万元,税后净利润2684.72万元,纳税总额1521.15万元,投资利润率46.65%,投资利税率 54.81%,投资回报率34.99%,全部投资回收期4.36年,提供就业职位241个。 水泥基材料是以水泥为基材,按照不同应用领域需求,依照相关产品标准,在工厂生产加工制成的工业产品。

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及研究建议_朱红兵

第38卷,第1期2013年2月 公路工程Highway Engineering Vol.38,No.1 Feb ., 2013[收稿日期]2012—05—10 [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1CDB239);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Q20091119);武汉市城建科研项目(201168) [作者简介]朱红兵(1989—),男,安徽太湖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路基路面工程及桥梁工程。 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及研究建议 朱红兵,赵 耀,雷学文,阳 桥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 要]再生混凝土是利用废弃混凝土加工成的再生骨料配制成的混凝土,它可以实现废弃混凝土的资源 化和减量化的处理原则,能起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作用,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通过研读一定量的国内外文献,对近年来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包括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使用性能、配合比、变形性能、耐久性、早期强度、结构性能等。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能够从技术上根本解决废弃混凝土的出路,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存在的差异需要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再生混凝土技术问题,分析提出再生混凝土进一步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研究进展;耐久性[中图分类号]U 416.26;TU 528.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10(2013)01—0098—05 Curr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 on Recycled Concrete Research ZHU Hongbing ,ZHAO Yao ,LEI Xuewen ,YANG Qiao (Civil Engineering College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0,Chi-na ) [Abstract ]Recycled concrete is made of recycled aggregate which is preparation from the waste concrete.The uses of the Recycled concrete not only changing the waste concrete into treasure ,but also conform to the “decrement rinciple ”in waste dispose.I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saving resources.The social benefits are significant by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this new technology.Through reviewing many literature from inside and abroad ,make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in recycled concrete.This article mainly include Recycling technology for recycled ag-gregate ,service performance ,mix ratio and preparation ,deformation ability ,durability ,initial strength ,structural performance etc.Studies have shown that recycled concrete can solve the difficult of the waste concrete from the technical.Further study is needed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ecycled concrete and nor-mal concrete.Based on the Recycled Concrete technological problems ,we present some problems which need studying further in the field of Recycled Concrete. [Key words ]recycled concrete ;recycled aggregate ;research progresses ;durability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美国每年产生的废弃混凝 土大约有6000多万t , 欧洲每年也产生约17000多万t 废弃混凝土[1] 。我国每年产生的废弃混凝土也达到16000多万t ,而且每年以8%左右的速度增加 (和GDP 增长接近)[2]。这样就带来两个严重问 题:一是由于大量的砂石这种原始自然资源被消耗,长期以往会导致资源匮乏;二是由于城市自身的“新陈代谢”,大量的拆迁、改建使得建筑垃圾大量 堆积。2006年4月在厦门召开的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与新技术推广研讨交流会” 上有新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建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大约1亿吨,因拆 出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2亿t 以上,两项合计约3亿t [3] 。按这一数据估算,仅废弃混凝土大约有1亿吨左右。长时间以来这些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都是进行填埋,这无疑使得原本就紧张的土地资源,显得更加捉襟见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