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书画装裱教程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14
书画装裱基本分为挂轴、手卷和册页三大类。
每一类因装饰和工艺的差别又可分为若干种。
具体的装裱方法:(l) 挂轴除画心外,一般由圈档、隔水、天地头、包首、轴头、天地杆、惊燕(北方又称寿带)、签条等部分组成。
其主要品式有:一色裱:正面只装裱边和天地头,用同一种续绢染成同一种颜色,不贴惊燕。
二色裱:正面由圈档、天地头和惊燕组成。
圈档的颜色随画心颜色配制,天地头一般用青色,惊燕的颜色与圈档的颜色相同。
三色裱:与两色裱基本相同,另加上下副隔水。
隔水的颜色比圈档稍深,惊燕的颜色与副隔水相同。
宣和式圈小边:裱件不镶宽边,只在画心四周镶古铜色小边,上下镶隔水、副隔水,上镶天头和贴惊燕,下镶地头。
锦眉:在画心上端和下端加镶一条约3公分左右宽的锦条。
普通装裱的小边色彩多用月白、浅米等色;至于选择绫绢材料的纹样、色彩,一般由所裱书画的艺术价值和画心色彩、画面内容、幅面大小而定。
总之,配色新旧深浅要与画心协调,新画装裱要美观,旧画装裱要古朴大方。
(2) 手卷装裱:手卷的装裱有:撞边、转边和套边三种品式。
它们的区别就在于边的处理。
纸撞边、绢转边、纸套边都由包首、天头、引首、隔水、画心、边和托尾组成。
装裱手卷的长度要视画心的长短、高低而定,短的5米,最长的有50米左右;天地头的长短统一比例为6:4,装裱手卷所需的材料、颜色都应由画心的新旧程度选配,使之协调融洽。
撞边纸的颜色通常用旧米色、深旧米色和浅旧米色,据画心的颜色选配。
纸套边,亦称包边或沿边。
它是用很薄的旧米色纸裁成窄条镶包手卷上下两边,不用皮纸撞边,其规格与撞边手卷相同。
(3) 册页装裱:册页的装裱品式有:蝴蝶式、推蓬式、经折式等种类。
它们都是用纸作开身,装裱后裁齐四边,装上册页面即全部完成。
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书画装裱修复技艺是一门非常古老而珍贵的艺术,它涵盖了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和绘画一直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而装裱修复则是保护和传承这些作品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的工艺流程、材料工具、修复方法等内容,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启发。
一、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的起源书画装裱修复技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书法和绘画作品往往以卷轴的形式呈现,而为了保护这些作品,人们开始将它们装裱在纸或绸缎上,并加上镜框装裱,以增强其稳定性和美观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画装裱修复技艺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涵盖了装裱、修复、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
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选择材料、测量尺寸、裱纸绢、装框、修复痕迹等。
1、选择材料书画装裱修复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合的材料。
装裱材料一般包括纸、绸缎、胶水、框架等,而修复材料包括墨汁、颜料、纸张等。
选择材料时要考虑作品的特点和风格,选择合适的材料来保护和修复作品。
2、测量尺寸在装裱过程中,需要精确地测量书画作品的尺寸,确保装裱的尺寸与作品的尺寸匹配。
这样可以保证作品在装裱后不会受到变形或损坏。
3、裱纸绢裱纸绢是装裱的关键步骤,它可以保护作品不受潮湿和污染,同时增强作品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在裱纸绢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胶水的均匀涂抹和保证作品的平整。
4、装框装框是书画装裱的最后一步,它可以增强作品的立体感和美观性。
在装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框架和装饰,确保作品与框架的搭配和谐。
5、修复痕迹修复痕迹是书画装裱修复的重要环节,通过修复可以恢复古旧作品的原貌,延长作品的寿命。
修复的方法包括修补破损、补色、填补缺失等,在修复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原作的风格和特点。
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的材料工具包括装裱材料、修复材料、辅助工具等,这些材料工具对于保护和修复作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装裱托画心引用几种托法:一般的托法、飞托法、复托法、综合托法。
这几种托法的区分就在于湿托、半湿托、干托等的技法不同。
一、一般的托法这种托法即全湿托的技法,是整个托的技法中最基本、最普遍的。
基本程序是将浆水直接上于画心,再托上命纸,然后上墙绷干的。
也称其为“直托”,象托双合纸,局条纸托尾纸等,包括托绫绢都是使用全湿直托的技法。
主要区分在用浆和行刷上的不同,托画心是整个工艺工序中的基础,在装裱的成形中也是首道工序。
程序如下:准备工序:先调配好托画心用的六级浆水,置于右手案头上待用,然后配好托纸,要根据画心纸的大小尺寸、薄厚和纸纹,来选定命纸的用纸和裁切尺寸,如画心的纸薄,配的命纸应厚一些,可选用单宣或净皮纸,如画心的纸厚,配的命纸则需薄一些,最好是选用较薄的棉连纸。
因托好的画心,在于后所要求的厚度,应达到托好的绫料厚度,以相等最为适宜。
命纸的尺寸在配裁时,要大于画心的尺寸,因为画心的纸在上浆后,会因为吸入水分之后,而有所伸涨,加之托好后的上墙,还需要刷浆口,下墙时还会有些伤耗,所以要求在配裁命纸时,命纸要比画心纸的四边各大出l至2公分。
如画心的纸过宽或过长时.往往一张四尺纸或六尺纸都不够尺寸的话,可以由一张多或是几张托纸来拼接。
但是所用的纸要求是一样的,纹路要求统一地拼接,不能有横有竖。
在接缝处要尽量避开画面上的主要部分及人物的头部,拼接的搭接口不可过宽,越窄越好,但又不能有漏缝处。
另外注意在托好后或在上墙时,还要用一张干的纸放在接口处,用排刷重刷几下,将接缝处的过湿水分尽量吸去一些,因接缝处的厚度要比两侧及其它地方厚一些,其湿度也就大一些,故不能与薄的地方同时绷干,不然会造成画心的无端进裂。
如果画心纸是横纹路,命纸则应用竖纹去配。
但有点就是托纸不能在上纸前事先接好,否则在上托纸时不宜平服,会在接口处的两侧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的皱褶,应随托随着接。
还应在上浆前将画心纸和命纸上的砂石、草棍等杂物剔除干净。
裱卷轴的步骤1. 简介裱卷轴是一种将书法、绘画等作品装裱成卷轴形式的传统工艺。
它能够保护作品不受损坏,同时也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感和观赏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裱卷轴的步骤,包括准备材料、处理画面、贴裱、装饰等各个环节。
2. 准备材料2.1 卷轴纸选择适合的卷轴纸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卷轴纸应该具有以下特点:•耐久性:选用质地较为坚韧耐用的纸张,以确保长时间保存不变形。
•吸湿性:纸张应该具有一定的吸湿性,以防止画面受潮损坏。
•色泽:根据画作风格和个人喜好选择适合的颜色。
2.2 毛笔和颜料毛笔是绘制中国画必备工具之一。
选择质量好、毛质柔软且具有弹性的毛笔,能够更好地表现出画作的细腻和流动感。
颜料应选用优质的水墨或颜料,以确保画面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2.3 裱卷轴工具裱卷轴需要一些专用的工具,如:•裱钉:用于固定纸张和木轴。
•裱绢:用于将纸张与木轴粘合在一起。
•裱缝线:用于将裱绢缝合。
3. 处理画面在开始裱卷轴之前,需要对画作进行一些处理,以确保最终效果更好。
3.1 清洁画作使用软毛刷或吹尘器轻轻地清除画作表面的灰尘和杂质。
3.2 平整画面如果画面存在皱褶或弯曲,可以将其放置在平整的表面上,用湿布覆盖并加压一段时间,使其恢复平整。
3.3 补修破损对于有破损的画作,可以使用透明胶带进行修补。
注意要选择与纸张颜色相近且不会对画作造成进一步损害的胶带。
4. 贴裱贴裱是将画作与卷轴纸固定在一起的过程。
4.1 裱钉固定将画作放在卷轴纸的适当位置,用裱钉将其固定在卷轴纸上。
裱钉应该均匀地分布在画作的四周,以确保画作牢固地固定在卷轴纸上。
4.2 裱绢粘合将裱绢切割成适当的长度和宽度。
用胶水或双面胶将裱绢粘贴在画作和卷轴纸之间,确保它们紧密地粘合在一起。
4.3 裱缝使用裱缝线将裱绢与卷轴纸缝合。
裱缝线应该均匀地穿过裱绢和卷轴纸,并且要牢固结实,以保证画作不会脱落。
5. 装饰装饰是提高卷轴观赏价值的重要环节。
5.1 卷轴顶端在卷轴顶端可以添加装饰物,如丝绳、挂件等。
字画装裱流程准备辅助材料:准备装裱工具:1、胶膜1、尺子:(2米/把1米/把)2、包边纸2、锥子3、腹背纸3、电熨斗4、锯条4、电钻(小号)5、绫绢5、壁纸刀6、丝带6、喷壶7、双面胶7、小钢锯刀8、宣纸8、盒尺9、天杆9、圆规10、纸管10、小皮锤11、轴头(木杆、纸管)学习流程:1、把画心放到案板上铺平,用喷壶喷上少许的清水(注:现写字画不能喷水)2、把喷水后的画心放入装裱机,等待时间为3-5分钟即可。
3、时间到后,把画心拿出,胶膜在案板上铺平,把画心放置到胶膜上,按大小裁出尺寸,画心要与胶膜对齐,放入装裱机中,等待时间为10-15秒即可。
4、画心在装裱机里拿出后,用木尺或者是直尺按住画心边缘把多余部分裁掉。
5、把画心对折,用锥子扎眼,使画心形成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
6、把画心后的胶膜纸揭开。
7、按照画心尺寸裁出:两块侧条绫绢尺寸:宽为25厘米,高为(上下条绫绢尺寸+画心尺寸)、一块上条绫绢尺寸为:6.5厘米、一块下条绫绢尺寸为:6.5厘米8、把稍厚些的宣纸对折用熨斗定在侧条绫绢上,宣纸宣纸尺寸为6.5厘米。
注:两块侧条绫绢都要固定宣纸(如是竖幅,就把宣纸定固在下面绫绢上,尺寸为:12.5-13厘米,上面为:6.5厘米)9、裁出两块尺寸为3.5厘米左右的胶膜(如是竖幅,裁出一块3.5厘米,一块7厘米的胶膜)10、把裁好后的胶膜用小电熨斗定固在(如第8步骤)宣纸上,熨好后把胶膜纸揭下来。
11、裁出四块宽度为0.5厘米左右的锯条纸(带有颜色的宣纸也可用),再用熨斗定固在画心四周边缘,贴固在画心一般为0.2厘米左右即可。
12、裁出一块腹背纸,尺寸:上下条+画心+左右侧条13、把画心放到裁出的腹背纸上,放进装裱机里按压2-3秒后拿出。
14、把裁好的绫绢用熨斗定固在腹背纸上。
15、做好以上工作后,把画心放到装裱机里2-3秒后打开。
16、把多余出的绫绢用壁纸刀裁掉。
17、把包边纸(尺寸为8毫米)用熨斗定固在画心边缘,包边纸留出3毫米左右。
书法作品装裱方法以书法作品装裱方法为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将书法作品进行装裱。
装裱是保护书法作品、增加其观赏价值的重要步骤,正确的装裱方式能够更好地展现书法作品的魅力。
一、准备工作在装裱书法作品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选择合适的装裱材料、清洁书法作品、确定装裱的尺寸和形式等。
1. 选择合适的装裱材料装裱材料有很多种类,如宣纸、绢布、丝绸等。
根据书法作品的特点和个人喜好,选择合适的装裱材料。
一般来说,宣纸适合装裱行书、楷书等,绢布适合装裱草书、篆书等。
2. 清洁书法作品在装裱之前,必须先将书法作品进行清洁。
使用干净的软毛刷轻轻擦拭作品表面,去除灰尘和污渍。
如果作品有污渍较为严重,可以使用清洁剂进行清洗,但要注意选择专业的书法作品清洁剂,并按照说明进行操作。
3. 确定装裱的尺寸和形式根据书法作品的大小和风格,确定装裱的尺寸和形式。
一般来说,装裱时要保留作品的边框,尽量不要裁剪,以免损坏作品。
同时,还要考虑作品的呈现方式,可以选择立轴、对联、插画等形式。
二、装裱步骤1. 背板制作背板是装裱书法作品的基础,可以选择木板或者硬纸板作为背板材料。
首先,将背板裁剪成与书法作品尺寸相同的大小。
然后,将书法作品用胶水或者胶带粘贴在背板上,注意要保持作品的平整和居中。
2. 包裱包裱是将书法作品与装裱材料一起固定在背板上的过程。
首先,将装裱材料裁剪成与书法作品边框相同大小的矩形。
然后,将装裱材料用胶水或者胶带粘贴在背板上,将作品固定在装裱材料上。
3. 边框制作边框是装裱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选择木框或者纸框作为边框材料。
首先,根据书法作品的尺寸和装裱材料的大小确定边框的尺寸。
然后,将边框的四个边角切成45度角,并用胶水或者胶带将四个边角连接在一起。
最后,将边框固定在装裱材料的外侧,使其与作品紧密相连。
4. 挂钩安装挂钩是将装裱书法作品悬挂在墙上的重要工具。
首先,确定书法作品的悬挂位置,并在背板上标记出相应的位置。
中国书画托裱方法
中国书画托裱有两种方法:一、普通托裱法1、用涤纶布将作品的四
周缝制成框子。
2、然后用无纺布将其折叠,用白色尼龙线将其固定。
3、
再用无纺布将托裱好的书画布包穿,再铺上一层抗紫外线防护布。
4、最
后用铝型材搭框,并用螺丝和螺母固定,使作品固定在框内。
二、防虫、
耐磨、无酸类特殊托裱法1、将书画作品用涤纶布包好,然后熨平。
2、
用雨伞棉将作品浸泡,使作品充分吸收雨伞棉中的药物,以防止虫蛀。
3、再用无纺布折叠作品,用白色尼龙线将其固定住。
4、最后用聚脂酸钠板
材搭建框架,并用螺丝和螺母固定框架,使作品固定在框内。
手工十字绣装裱常规方法有哪些通用
1.挤压裱框法:将绣品铺在裱框上,然后使用封边机器将绣品的四周
裱好。
2.缝边裱法:用同色或相近的绒布、毛织物再打一个绣品大小的布框,将绣品放在绒布上,依次将绒布的四个角分别与四个边缝合。
3.斜角裱法:在钉好框子的画板上把绣品压平,然后把画板上的绣品
斜向四个角拉紧,再钉住。
4.钉边裱法:在绣品边缘缝制一个宽约1-2毫米的缝口,然后用细缝
针将美丽的边线钉缝在绣品上。
5.不切边裱法:将绣品放在裱框上,将边角拉直后固定,然后从中间
开始,把裱纸或者缎带捏成一圈,缝在裱框上,一直裱到绣品的外边缘。
以上是一些比较常见的手工十字绣装裱方法,它们可根据绣品的大小、材质和个人偏好来选择使用。
自己裱字画的方法
裱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以下是一些基本步骤:
1.准备工具和材料:剪刀、测量尺、裱画纸(滚筒纸或是硬质纸等)、糊水(一般采用文具商店可购买的裱画胶水)、毛刷、干净布和裱画胶布等。
2.将要裱的字画测量大小,并根据大小切裱画纸。
注意要保持裱画纸
与字画的比例一致,并留出一定的边缘以便贴合。
3.在字画正面涂上一层裱画胶水,要均匀地涂抹,并避免太厚或太稀。
然后将裱画纸铺在字画胶上,将两者贴合并刮平使其表面平整,留意不要
有气泡等瑕疵。
4.将剩余的裱画纸裁剪掉,将字画反过来背面朝上在平板上固定。
轻
轻地将裱画胶布贴在边缘上,小心地折叠后沿边缘裁剪掉多余的部分。
5.用毛刷将裱画胶水均匀涂在裱画纸和字画的背面,并再次贴合并压平。
6.涂上第二层裱画胶水,注意要避免出现起泡或起皮,确保表面平整,晾干后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裱画需要细致认真,不可急躁。
若不懂得裱画技巧,
建议请专业人士协助。
书画展册页装裱方法
书画展册页的装裱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选纸:根据书画的内容和风格,选择适当的纸张,如宣纸、洒金纸、藏经笺等。
2. 准备材料: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包括绫子、绢、锦等装饰材料,以及墨纸、染料等。
3. 清洗书画:将书画作品清洗干净,去除污渍和杂质。
4. 配框:根据书画的尺寸和风格,选择适当的框架,并配好相应的装饰材料。
5. 托裱:将书画作品放在绫子或绢上,用浆糊粘合,然后用丝棉纸轻轻托裱,使书画平整。
6. 裁剪:将托裱好的书画进行裁剪,去掉多余的绫子或绢。
7. 上框:将裁剪好的书画放入框架中,用丝带或绳索固定。
8. 装饰:在框架的四周或适当位置添加装饰材料,如贴花、挂轴等。
9. 检查调整:最后检查调整书画的平整度和框子的牢固度,确保整体效果美观大方。
需要注意的是,在装裱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避免损坏书画作品。
同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装裱方法,以达到最佳的保护和展示效果。
画框装裱的主要形式方法
框装裱是将艺术作品或照片固定在一个装裱框内的一种方法。
主要形式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玻璃框装裱:将作品用适当的厚度的玻璃罩在上面,然后用框架固定。
这种方法适用于保护水彩画、素描等需要保持平整的作品。
2. 木框装裱:将作品用特制的装裱背板固定在木框上,然后用装裱钉或胶水将装裱背板和木框固定在一起。
这种方法适用于绘画、照片等作品。
3. 悬挂装裱:将作品用特殊的挂钩或悬挂器材悬挂在墙上,不需要固定在框架内。
这种方法适用于画布绘画、布艺作品等。
4. 钉子装裱:将作品用装裱钉固定在装裱背板上,然后将装裱背板和木框固定在一起。
这种方法适用于布艺作品、刺绣作品等。
除了以上主要形式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的装裱方法,如对开装裱(将作品对折后放入装裱框中)、裱画卷(将作品卷起来并装裱在卷轴上)等。
根据作品的材质、形式和要求,可以选择适合的装裱方法。
中国画托裱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画托裱是指将中国画装裱在画框内,保护画作不受损坏,并且增加观赏价值的工艺。
托裱有很多种方法,下面就来介绍一下中国画托裱的方法和步骤。
一、材料准备1. 画框: 选用高质量的木画框,框面平整,画框的大小要根据画作的尺寸来选择。
2. 托裱背板: 一般选择硬质纸板或者木板作为托裱背板,要具有一定的厚度和硬度。
3. 背板油画布: 用于固定画作的位置,增加画框和画作之间的紧密度。
4. 专用胶水: 选择专门用于画托裱的胶水,具有耐水耐潮的特性。
5. 辅助工具: 如螺丝刀、锤子、尺子等。
二、托裱方法1. 准备工作将画框放在桌面上,确认画框的四周没有残留灰尘或杂物。
将画框内侧和底部的几何角度处涂上一层薄薄的专用胶水,使画框更加牢固。
2. 固定画框将画框翻转,放置在桌面上,将托裱背板放入画框中,确保背板和画框的四周之间没有空隙。
使用尺子和锤子调整托裱背板的位置,使其与画框边缘保持一定的距离。
3. 确定画作位置将画作放在托裱背板上,根据画作和画框的大小,确定画作的位置。
在背板上划出画作的外形轮廓线,作为固定画作的标记。
4. 固定画作将画作沿着外形轮廓线放置在托裱背板上,用专用胶水将画作固定在背板上。
在画作的四周和角落处加强涂抹胶水,使画作更加牢固。
5. 压紧画布将背板油画布放置在画作的背面,用手指轻轻按压画布,使其与画作完全贴合,并将多余的画布折叠在边缘处。
6. 完成托裱将托裱背板和画作插入画框内,轻轻按压画框四周,检查是否牢固。
最后将画框装配完成,悬挂在合适的位置,展示中国画的美丽和气质。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很好地完成中国画的托裱工作。
托裱不仅可以保护画作,还可以起到装饰和保值的作用。
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帮助,让您更加了解中国画托裱的方法和步骤。
第二篇示例:中国画托裱方法,是指将中国画装裱在画框中的一种工艺方法。
托裱的目的是保护画作,增强画作的装饰性和观赏性。
装裱概述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
在宣纸和绢素上所作的书画,因其墨色的胶质作用,画面多皱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观赏、流传和收藏。
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长短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性。
沿革书画装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帛画、缯书,至西汉即有装裱的绘画出现。
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端,装有扁形木条,系有丝绳,木条两端还系有飘带。
南北朝时书画装裱多赤轴青纸,著名裱工有范晔、徐爱、巢尚之等人。
书法家虞□还著有装裱著作。
至唐代始用织锦装书画,格调堂皇,高手辈出。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设“论装背裱轴”一章专门论述有关装裱事项。
宋代因书画繁荣,装裱亦获空前发展,多用绫绢作裱料,装裱样式丰富多采。
北宋宣和年间,装裱多是画心上下镶隔界,不镶绫边,周以古绸绢边栏之,称宣和裱。
此时画家米芾兼善装裱,著《论鉴赏装裱古画》一文,颇有建树。
元代宫廷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装裱书画。
明清以来,随文人画大兴,以素绢或浅色绢作裱料的装裱逐渐增多。
出现了地区性的装裱中心,所裱书画因绫绢色彩及操作技法及裱幅形式的不同而具有地方特色,如京(北京)裱、苏(江苏)裱等。
明代周嘉胄撰《装潢志》一书,论述精微,人多重之。
另外,中国的书画装裱技术还传至日本、朝鲜,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
工具和材料装裱书画需要有完备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主要包括:①工作室,要求宽畅明亮通风。
②案台,以坚实的木材做成,用朱红油漆罩面,使之光滑平整。
③大墙或壁,分木板墙和纸墙两种,前者适用于气候潮湿之处,后者多用于干燥之处。
要求平整、光洁。
④裁刀,用于裁切纸、绢、绫、锦的材料和挖配、裁画心及修补破洞。
其刀刃锋利平直,呈马蹄形,又名马蹄刀。
⑤裁板,用于裁切之垫,多以质细纹直的椴木、银杏木或柳木为之。
⑥裁尺,用于裁切画心材料时作界尺之用,多用楠木、杉木制成。
1 北京聚贤阁书画院 传 统 手 工 书 画 装 裱 教 程
(内部资料) 2
一 书画装裱的设备及工具 (一) 工作室(亦称装裱间):要求:宽畅明亮,清洁整齐,安全方便,温度与湿度要适中。 (二) 挣墙(亦称大墙,挣板):用于贴平,挣干画心,裱件和各种装裱材料。要求:平整、光滑、通风、干燥。 (三) 案台(亦称装裱桌):要求:台板木质坚硬,台面光滑平整,案台高度一般在 80 厘米左右。 (四) 晾架(亦称晾竿):用于晾干经过加工的复背纸,色纸以及各种材料等。 (五) 拷贝桌:玻璃桌面,内置日光灯,用于揭裱残破旧画。 (六) 人字梯:用于裱件上、下墙时蹬踩。 (七) 排笔: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等。 (八) 棕刷: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裱件上墙等。 (九) 裁纸刀: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十) 界尺和切板: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十一) 锥针和镊子:用于方正画心、挑除杂物等。 (十二) 启子:用于揭启挣在墙上的裱件及各种材料等。 (十三) 油纸(亦称浆纸、隔糊):用于镶嵌边料隔浆糊用。 (十四) 砑石(亦称磨石):用于裱件背面砑光、磨平。 (十五) 蜡板:用于裱件背面砑光时磨擦画背。 (十六) 其它工具:剪刀、掸子、叉子、喷水壶、箩筛、木锯、电钻、钳子、铜线、面盆、毛巾、毛笔、颜料、墨汁、调色盘、塑料薄膜等。
二 装裱材料 (一) 宣纸:分为生宣和熟宣,以安徽产净皮生宣为主。 3
(二) 绫、绢、锦、锦绫、麻布等。 (三) 天杆、地杆、月牙杆、轴头、手卷片、签子等。 (四) 丝带、绦带、铜钮等。 (五) 面粉、明胶、明矾等。
三 书画装裱品式 (一) 立轴、中堂 (二) 对联 (三) 横披 (四) 条屏、通景屏 (五) 镜片、扇面 (六) 手卷 (七) 册页
四 装裱程序 制浆 --托画心 --方正画心 --(托染材料) --配料 --镶嵌 --清裁大边 --转边(包边) --粘串(接含口和粘搭杆) --配背(裱覆背纸) --覆画(扶活) --磨画(砑光) --剔边(批串) --配杆 --钉铜钮(绦圈) --包杆(上轴头) --上杆 --系绦(串丝带) --扎带 --粘签条
五 裱件质量的品评 品评裱件质量的标准简而言之为:平整光洁、柔软谐调。 具体可以分为: 4
(一) 工艺精致,镶口匀细。 (二) 展挂平整大方,画面光滑洁净。 (三) 画面色彩搭配谐调。 (四) 手感柔软,厚薄适度。 (五) 收卷后整齐,无参差。
六 书画裱件的展挂与收藏 由于书画作品装裱的形式不同,对于不同形式的作品有不同的展挂与收藏方法。 (一) 立轴的展藏 立轴的展挂最好由两人同时进行,一人双手托住天个杆及绦带,另一人握住地杆 两端的轴头,缓缓展开,无论是展收或挂壁,最忌用手指顶托画背,这样会随着画件的展开,留下折痕。 收藏:有条件的话,可做专用的木柜(用樟木做最为理想),分层隔平放,切忌压挤。如没专用柜子,可每件作品做一个画筒或者画盒装放,再放上樟脑丸即可。 (二) 手卷的展藏 由于手卷的特点是窄长且不能挂壁,因此,手卷的展观必须在台面上进行。若是两人,则一人双手扶住卷子徐徐展开,另一人则随着展速收卷,单人展观则右手执着天头处,左手握着手卷的中腰,然后边收边展。展开之后,必须在两头各压一镇尺,防其滚动。 收藏方法与立轴相同。 (三) 册页的展藏 册页不同于其它书籍,我们不能像翻书那样来翻阅册页,应将其平放在台面上,打开册页之后,右手中指(或食指)最好是用一专用竹片,插入页下空间,向右(或向上)翻动。 5
收藏:大多用锦、缎等制作册套,将其包套好,平放收藏。 (四) 横披的展藏 横披与立轴相比,由于它不便实卷,因而,具体要求亦不相同。 首先应将其平放于台面上,一人轻按右天杆,另一人双手扶住裱件上下边际,徐徐展开。挂壁时,须两人相互配合,将作品拉平,稳妥地固定在左右两侧的墙钉上,(若是月牙杆,则需在月牙杆背面加上一根与其大小一样的木条一同固定于墙上,这样可将作品与墙隔离,以免受潮)。 收藏与立轴相同。 (五) 镜片的展藏 镜片装裱好后,大都装入镜框内。但没装镜框的作品,应平放于木质阁板或木箱中,摞放时,须在作品之间隔垫宣纸,亦可卷好装入画筒或画盒中。 总之,书画作品悬挂一段时间后,一定要更换,在清洁裱件时不能用刷子刷,更不能用湿毛巾擦,最好软布或鸡毛掸轻轻掸去灰尘即可。凡是接触书画作品(特别是裱件)一定要戴上手套,以免汗液沾污作品使其变形生霉。
七、装裱术语解释 (一)立轴 立轴亦称挂轴、挂幅、条幅、竖幅、条山、轴子;特别窄的有人称其为 "琴条 "。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幅字画还称 "中堂 "。 由于历史等原因,以及人们欣赏习惯的影响,立轴成了最普及、款式最多的一种装式。 立轴常见的传统装式有:一色装、二色装、三色装、宋式(宣和)装、诗堂装、半绫装、纸镶绫边装、绫镶绢边装、集锦装、锦眉装、间隔一色装、框二色装、轴背等。 (二)屏 6
屏亦称扇屏、屏(此字上为 "户 "部,下为 "衣 "部)。并以张挂的不同环境,称其炕屏、卧屏、吊屏及御屏(指用于宫廷的屏风)。原为用于遮挡、装饰的实用物,通称屏风。其正面粘贴绢画。而屏条是在立轴的基础上,将竖幅形式与屏风相连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的、以套或组为单位的独立装式。 屏主要分为屏条和通景屏。 (三)对联 对联亦称楹联、门联、字联、书联、对子、门对、楹贴。双行长句还称龙门联。 对联是由二条字数相等、内容相连、画心尺寸与装裱规格完全相同的书法作品而组合的。排挂时,右为上联(亦称出句),左为下联(亦称对句)。二条为依副。 (四)卷轴 卷轴亦称手卷、横卷、轴卷、横轴、横看、手轴、卷子、行看子。横式装,是一种古老的装潢形式。卷轴体积较小,轻巧且宜收藏。但只能平放案头,不便张挂。 卷轴是由天头、隔水、引首、尾子将画心连接而成的。其装式虽有所不同,但各部位的要求、规格基本是一致的。 卷轴一般分为:撞边卷、转边卷、套边卷和卷背。 (五)横批 横批亦称横挂。横式装。横批解决了横幅书画不便张挂的矛盾。 (六)镜心 镜心亦称镜片。以夹放在镜框内而得名。与早期的屏风画,以及清宫的 "贴落 "(一种贴在宫殿墙壁上的简易裱件)同属一种类型。横、竖式皆可。是一种简易、方便的装式。 (七)册页 册页亦称叶子。是受书籍装帧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装式。 册页的装式主要分为:蝴蝶装、推篷装、经折装、平开册页、转边册页等。但无论有几种, 7
均不外乎横竖两种类型。 一 制作浆糊的步骤: 一般的用小麦淀粉。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制糊时浓度以淀粉﹕水=1﹕6,所制得的糊性质较稳定,而煮糊温度 以不超过80℃为佳。 "制糊偏生者粘度强,但易腐,偏熟者不易腐,但粘度低。”其中偏生者易腐,偏熟者不易腐确是常理,但偏生者粘度强,偏熟者粘度低的观点则有失偏颇。实则浆糊越熟者其粘度越强,而偏生者则相反。不排除在天气低温时节,制作过熟、过稠的浆糊经冷却后犹如熟蛋青一般,但不意味着这样的浆糊就失去了应有的粘度,关键在于如何调制。关于浆糊的生熟问题,拙著《书画装裱艺术》一书中曾有阐述:“冲制浆糊要十分注意火候和稠稀度,如果冲得过稠和过熟,其浆性太大,并往往含有小疙瘩,不易调配,影响使用;如果冲得偏生或偏稀,其粘性不足,且容易发酵,同样影响使用。冲制浆糊的生熟程度和稠稀程度也要因季节而异,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里,浆糊应冲得稍熟一点,因较稀和火候较欠的浆糊更容易发酵;而在气温较低的季节,浆糊可冲得稍稀一些,火候稍欠一些,才便于使用。” 刚制作的浆糊不能马上使用,这是业内的常识。但究竟存放多少时间才能使用?清代周二学在《赏延素心录》中要求:“夏裱制糊十日之前,春秋制糊一月之前。” 当今著述中也都强调制糊一个星期后方可使用。笔者认为这仅是理论上的概念。如果在高温季节(包括春末和秋初)所制作的浆糊,纵是天天换水浸泡,七天以后也难免不发酵变质,更谈不上存放十日或一个月了。实践证明,浆糊制作后的第三天即可使用,而对裱件的质量并无大碍 。 8
四 宣纸的裁割: 取四尺宣纸三张,长:138cm,宽68cm,将它分成四份尺寸是:长68cm,宽34cm。共12张小宣纸。将它分成三份尺寸是:长68cm,宽46cm 五 宣纸的托底: 此为裱画的第一道工序。此法为日后的裱托字画的基础,不可忽视。 放一张小宣纸在台面上,取一盆水,用棕扫插入盆水中抽起甩去多余的水,向小宣纸洒去水点如小雨点(或可用喷水壶),让它湿后略伸展,右手执羊毛排扫插入浆水中提起向在台面上的宣纸扫去。先从右边向上扫一笔,向下近身方向拖一笔,以有浆水为度。再重复插入浆水提起向在台面上的宣纸接着上一笔的浆水、横向左中间位置从右到左扫去20公分左右。成横放的‘丁’字形态。第三笔是在横放的‘丁’的左上角向45度角度扫去,第四笔在左下角向下扫去,此时好似一横放的‘不’字,将横放的‘不’字无浆水的位置补扫一次,此时是一段有浆水,一段无浆水的宣纸,继续重复以上‘丁’‘不’的做法,满纸都有浆水而又均匀时即可压扫另一张宣纸在它上面,此宣纸为托心纸,托心纸洒上少许水点略伸展(夹江县出的宣纸要喷洒水点),用小木杆挑起,纸尾在上面,左手执小木杆连纸用手指压着,右手执垂下的近身的纸角,另一角向台面上的宣纸右上角贴合,右手拉直宣纸并对齐纸边放下纸角。右手拿棕扫上下(即推前拉后)刷扫宣纸徐徐向左,如同N形。直至全张宣纸压扫完毕。 四边加浆水路一周1cm宽,左手执一角,手背托纸母指与食指挟着宣纸角,右手母指和食指夹棕扫垫入宣纸下,另三手指在宣纸面压挟着,两手同时举高让宣纸离台,转向墙壁贴上, 周围牢固即可,过一夜干透即可下壁。 如果你将12张宣纸都粘贴成6张二层宣纸,都干透了,这时你想下壁,就用一片簿竹片造成前尖状的起纸(又名起子),将6张二层宣纸下壁。你可以查看你的作业,如果有以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