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胆管损伤
- 格式:pdf
- 大小:464.17 KB
- 文档页数:5
【疾病名医源性胆管损伤称】iatrogenic injury of bile duct【英文名称】【别医源性胆管受损名】肝胆外科/肝脏和胆道外伤【类别】【 ICD 号】S36.1【概述】医源性胆管损伤是指外科手术时意外的造成胆管损伤,通常是肝外胆管的损伤。
主要见于胆道手术,尤其是胆囊切除术,此外胃大部切除术、肝破裂修补术、肝切除术时也可发生。
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发生亦时有报告。
【流行病学】医源性胆管损伤90%以上为胆囊切除所致,国外报道发生率0.21%~0.86%,死亡率1.6%~7.2%,国内报道发生率0.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道损伤的发生率是开腹胆囊切除的2~3倍。
刘国礼1998年调查222家医院142 946例LC手术,胆道损伤率为0.19%,较黄晓强等统计1991~1995年39 238例的0.320%已有明显降低,刘永雄、王平、黄晓强等分别综合大宗文献报道,LC胆管损伤率为0.29%~0.59%,高者达2.8%,但随着LC手术的普及和提高,胆管损伤也会逐渐减少,雷海录等报道18 726例LC胆管损伤29例占0.15%,但在初始500例中则达1.6%,因此,医源性胆管损伤会逐渐减少到最低限度。
【病因】1.解剖因素(1)胆道的解剖变异胆囊先天性缺如,胆囊位置异常,左右肝管汇合过低,胆囊管肝总管并行后再汇入胆总管,或胆囊管与右肝管并行,或胆囊管的位置变异,可从胆总管前面或后面再汇入胆总管,或胆囊管过短,这些都是手术辨认不清、造成胆管损伤的因素。
(2)血管的解剖变异在正常情况下,右肝动脉分出胆囊动脉。
经过Calot三角区供应胆囊的血供,但胆囊动脉也变异较多,胆囊动脉可起于肝固有动脉,也可起于胃十二指肠动脉,甚至可起于腹腔动脉,胆囊动脉可有分支。
在胆囊切除时,血管损伤,在出血情况下,盲目钳夹止血会造成胆管损伤。
(3)副肝管副肝管发生率大约在10%左右,它引流肝脏的一叶或一个段胆汁,可直接汇入胆囊或汇入胆囊管,也可汇入肝总管或胆总管,在手术时不小心可损伤,造成术后漏胆汁,给医生和患者心理上都增加了暂时压力。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外科手术中发生的医源性损伤早已受到重视。
医源性胆管损伤已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但因医源性胆管损伤引起不良后果的病例仍时有发生。
因此,我们应重视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了解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熟悉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处理原则。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指腹部手术时意外造成胆管损伤,通常是肝外胆管的损伤。
主要见于胆道手术,尤其是胆囊切除术,此外胃大部切除术、肝破裂修补术、肝切除术时也可发生。
另外,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也有致胆管损伤的。
一、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Johnston对胆管损伤的原因归结为三点:①危险的解剖;②危险的病理;③危险的手术。
亦即解剖因素、病理因素、技术因素。
解剖因素①胆囊解剖变异较大,而又多样化⑴数目变异:先天性无胆囊、双胆囊、三胆囊及胆囊闭锁;⑵形态变异:胆囊分隔、分叶、冒状支袋、Hartmann氏袋、葫芦型胆囊、胆囊息室;⑶体积变异:巨大胆囊、小胆囊;⑷位置变异:肝内胆囊、横位胆囊、左侧胆囊、悬垂胆囊、腹膜后胆囊等。
而胆囊管变异的发生率为25%,其中易造成胆管损伤的类型是胆囊管过短、胆囊管与胆总管并行、胆囊管绕过肝总管于左侧汇入胆总管、胆囊管汇入右肝管或右肝管汇入胆囊管等。
②因Glisson鞘内组织结构疏松,术中牵拉胆囊使胆道成角,三管关系不清,在切断胆囊管时损伤胆管。
因此,熟知解剖变异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病理因素①由于胆囊炎症反复发生,使局部组织粘连,胆囊三角区解剖关系不清,尤其在急性炎症期,因局部炎症水肿粘连,极易在解剖胆囊三角区时损伤胆管。
②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并与肝总管或胆总管粘连,在解剖或切除胆囊过程中损伤胆管。
此外十二指肠球后穿透性溃疡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胆管与溃疡距离缩短,是处理十二指肠残端时极易导致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
技术因素手术者的经验以及认真态度是胆囊切除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术者经验不足、防范意识不强、操作不仔细、技术应用不当、切口过小、盲目追求速度、麻醉不佳、病人肥胖等。
医源性胆道损伤是一种肝胆外科疾病,导致患者出现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胆囊的切除,国内90%的胆道损伤是由胆囊切除而导致的,该病的发生率高达0.1~0.5%之间。
只有很少部分的胆道损伤可以在手术的过程中发现,而绝大多数胆道损伤在手术后早期被发现,需要进行再次手术[1]。
为了对患有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患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方法进行总结,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使患者的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使患者病情的转归更加理想,提供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
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40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对该类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的了解,提出预防方法,并总结该类患者的治疗方法。
现将总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随进抽样的方法,在2006年1月~2011年1月这五年时间里,抽40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医源性胆道损伤的患者病例,患者年龄在26~77岁之间,平均年龄44.2岁;其中包括11例男性患者和29例女性患者;患者的胆道损伤类型主要为胆总管下端损伤和肝胆管近段损伤;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方法:对抽样中的患有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的了解,提出预防方法,并总结该类患者的治疗方法。
2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应对患者在手术期注重肝胆护理、预防患者出现发热和引流管感染现象,可以使患者有效预防和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现象。
表1患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情况3讨论大多数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会出现由于组织坏死的吸收所导致的发热现象,该类患者的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通常情况下该现象可以在手术后的1周内自行恢复正常。
术后对其进行一星期左右的常规抗感染治疗;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暖,防止其受病情感染肝功能损伤发热例数(例)171521比例(%)42.537.552.510.43%,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手术伤口、泌尿道和胃肠道。
医源性胆管损伤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医源性胆管损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医源性胆管损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医源性胆管损伤如何诊断鉴别,医源性胆管损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医源性胆管损伤常见检查:常见检查:T管造影、口服法胆道造影*一、检查胆道狭窄的病人,其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往往升高,血清胆红素随症状波动,但通常保持在10mg/dl以下。
急性胆管炎发作时,血培养常呈阳性结果。
对可疑病例,均应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术后可疑的病人应行BUS、CT、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PTC)、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T形管胆道造影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BUS、CT为无创检查手段,可了解肝脏形态,肝胆管扩张的程度、范围和有无结石的征象。
但当肝门部以上胆管周围有瘢痕形成时应用受限。
ERCP是一种损伤较小的造影方法,将造影剂通过Vater壶腹逆行注入胆道系统内,可以清楚的了解胆道内部结构。
缺点是仅能了解梗阻以下的部位,在曾行胃大部切除术、胆肠内引流术的病人应用受限。
PTC是适用于胆管损伤的最佳放射学检查,可将狭窄胆管及狭窄以上的胆管完全显示,充分的了解梗阻以上的胆管情况,并能对黄疸病人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减黄,改善病人的术前情况,但急性胆管炎者禁忌应用,而且可引起胆汁漏、出血,胆管细小者穿刺不易成功。
有些作者强调,胆管损伤的病人再手术前,必须要行PTC检查。
MRCP,即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是一种新型的检查,为三维立体影像,可显示胆管狭窄的部位、胆管扩张的程度及是否合并结石,由于操作简便、无创性有替代PTC、ERCP的倾向。
Dwerry-House等认为MRCP可减少3/4的病人行不必要的ERCP检查。
T形管造影利用前次手术留下的T形管或腹壁窦道行胆道造影,能显示胆管病变但对肝内胆管显示不充分。
对于胆管狭窄再手术前,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可了解胆管血供,能提高再手术的成功率。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摘要】目的分析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通过胆囊手术胆道损伤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胆道损伤的原因,提出防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12年经腹胆囊切除术1321例,发生胆道损伤5例,引起胆道损伤的原因分别是:病理因素所致胆道损伤2例,解剖变异胆道损伤3例,根据我院胆道损伤5例,资料分析易造成胆道损伤的原因,并将其归纳为病理因素,解剖变异及术者和手术条件因素。
针对各种致损因素提出应当采取的预防措施。
结果术中胆道损伤可分析归纳病理因素所致胆道损伤2例,解剖变异及术者和手术条件因素所致3例。
结论强调术中良好的显露和术者的高度责任感是避免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重要因素。
提倡顺逆结合切除胆囊,在明确三管关系之后切断胆囊管。
充分认识解剖变异和炎症粘连给解剖胆囊三角带来的困难,要求术者认真对待谨慎行事。
【关键词】医源性损伤;胆道;预防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21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293-01医源性胆道损伤是普通外科少见但后果较为严重的一种手术并发症。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指腹部手术时意外造成胆管损伤,本文分析我院2002——2012年近10年所发生及收治的5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及教训,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2例,女3例,年龄40-64岁,平均年龄52岁。
造成胆道损伤的手术:均为开腹胆囊切除5例,损伤发现时间:术中发现4例,术后2周内发现1例。
胆道损伤情况:胆道横断2例。
5例胆道损伤部位均为胆总管,其中胆道侧壁损伤1例,胆道结扎2例,术前胆囊炎反复多次发作5年以上4例,首次发作1例。
2 结果本组资料因病理因素致胆道损伤2例,因解剖变异致胆道损伤3例,其中胆囊管骑跨胆总管2例,因手术条件因素致胆道损伤1例。
3 讨论医源性胆道损伤可发生于上腹部各种手术,因胆囊切除所致者占83.3%-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