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的研究目的是从分子水平阐明各种生命现象的化 学基础,其任务是为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人类健 康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5
四、生物化学的学习目标
学习生物化学在于掌握、熟悉和了解人体化学物 质组成、新陈代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 基本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培养、提高运用生物 化学基本理论与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在医 学教学 环节中 ,为后 续医学 基础课 程 (如病理学、药理学等)和其他临床医学、护理 专业课程打下必需的学习基础。
10
第三节 生物化学发展史简介
中国:古代4200年前已开始造酒、酿醋、做豆腐。 18世纪下半叶,居住瑞典的德国药师舍勒 (K.Scheele)首次从动植物 材料中,分离出乳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尿酸和甘油等。
1785年,法国学者拉瓦锡(A.L.Lavoisier)提出呼吸的本质是有机物 在体内的氧化作用。这一发现被视为生物氧化研究的开端。
消化系统 器官(肝脏)
窦状小管
肝细胞
细胞核
分子(DNA)
3
二、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
生物化学以生物(植物、动 物、微生物)为研究对象, 是现代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 分支,在医学科学中,以人 体为研究对象,称为医学生 物化学。
动物细胞
粗糙性 内质网
核糖体 原生质膜
植物细胞
4
原核细胞
细胞壁
三、生物化学的目的和任务
• 20世纪初期,费歇(E.Fischer)在发现缬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之后,又用
化学方法合成了18个氨基酸的多肽。E.菲舍尔首次测定了糖和氨基酸的分子结构, 确定糖分子构型,指出肽键是蛋白质的主要化学键。 • 1926年,J.B.萨姆纳提取制备了脲酶(urease)结晶,首次证明酶是蛋白质。 • 1929年,美国塞鲁斯·费斯克(Cyrus H.Fiske)、耶拉普拉伽达·苏巴罗夫 (Yellapragada Subbarow)和德国的卡尔·罗曼(Karl Lohman)分别发现了腺 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 • 1930年,约翰·诺尔瑟普(John H.Northrop)(1946年诺贝尔奖)连续结晶了 多种水解蛋白质的酶,制备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结晶,酶结晶获得成功。酶制 备为体外酶学研究提供重要手段,结合X线衍射分析及多肽成分分析,确立了酶 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1931年,中国生物化学家吴宪等在血液分析方面,创立了血滤液的制备及血糖 的测定等方法,并在蛋白质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