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区常见病变的CT鉴别诊断-影像FTP
- 格式:ppt
- 大小:4.09 MB
- 文档页数:49
腮腺典型常见病变——腮腺腺淋巴瘤来源:Our appreciation is extended to Dr. AaronP. Kamer, Indiana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for contributing this case.【病史】老年男性,行头颈部检查。
问题1.最明显的异常位于?A.枕骨斜坡B.口底C.甲状腺D.颈部淋巴结E.以上都不对2.最明显的异常位于左侧腮腺,请选择正确诊断:A.多形性腺瘤B. Warthin’s瘤C.腮腺淋巴瘤D.转移癌E.静脉曲张【答案】1.E 2.B【影像学表现】CT平扫:左侧腮腺浅叶可见分叶状软组织密度肿块,似见微小钙化。
【鉴别诊断】•Warthin’s瘤•良性混合瘤(多形性腺瘤)•颈外静脉扩张•淋巴结肿大,可能为转移性【诊断】Warthin’s瘤Warthin’s tumors【讨论】Warthin’s瘤为良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老年男性,流行病学与多形性腺瘤完全不同,后者好发于中年女性。
Warthin’s瘤亦称为“淋巴囊腺瘤”,与吸烟相关。
其与多形性腺瘤的另外鉴别点为双侧和多发(达14%))。
如果有症状,较大的Warthin’s瘤可行腮腺浅叶切除术。
【放射学表现概述】Warthin’s瘤好发于腮腺尾部,多发较多形性腺瘤常见。
较大病变常呈分叶状。
CT可显示肿瘤内小钙化,囊性成分并不少见。
MR示病变在T1WI 多呈等信号,可与周围高信号区分(译者注:腺淋巴瘤易产生蛋白质含量高的囊腔,T1WI、T2WI及质子密度加权均呈高信号,颇具特征)。
病变可呈异质性,但往往呈圆形并界限清晰。
锝-99 m扫描显示摄取增加,为Warthin’s瘤与其它腮腺病变的一个鉴别特征。
【总结】对于50岁以上男性患者,出现腮腺无痛性肿块,发现腮腺浅叶的后部(尾叶)内的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的肿块、密度(信号)均匀或不均匀伴囊变区,增强扫描早期明显强化,延迟后密度(信号)降低,可拟诊为Warthin’s瘤(腮腺腺淋巴瘤)。
腮腺增大通常是由于感染、结石、肿瘤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用于评估腮腺的结构、大小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腮腺增大的CT诊断标准可能根据病因和临床情况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以下是一些可能用于诊断腮腺增大的CT特征:
1. 腺体积增大:CT图像显示的腮腺体积相对于正常范围的增大,通常通过测量腮腺的横截面积或体积来评估。
2. 腺体密度改变:异常的密度特征,如增强或低密度区域,可能与感染、结石或肿瘤等腮腺疾病相关。
3. 边缘模糊度:腮腺边缘的模糊度或不规则性可能是一些病变的指示,如肿瘤。
4. 邻近结构受压:腮腺增大可能导致周围组织的受压,如颌下淋巴结、口腔内结构等。
5. 病变的位置:病变的位置(腮腺的上、中、下部)以及是否呈现为单侧或双侧增大,有助于确定可能的病因。
6. 强化特征:对于CT增强扫描,增强剂的分布情况和速度可以提供关于病变性质的信息,如肿瘤。
7. 结石:腮腺结石在CT图像上呈高密度,可以清晰地显示。
需要强调的是,CT仅为腮腺增大的影像学诊断手段之一,最终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如果存在腮腺增大的症状,建议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诊断。
腮腺解剖及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腮腺解剖及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本文为投稿文章感谢原作者费心整理和分享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欢迎添加小编微信!......01腮腺的位置及形态腮腺(parotid gland)是最大的一对涎腺,重约15-30g,位于下颌骨后,胸锁乳突肌前,上至颅底,位于乳突尖和颞颌骨之间,下至下颌角,是茎突前咽旁间隙内的重要器官呈不规则的锥形,底向外侧,尖向内侧突向咽旁腮腺水平断面(右侧下面观)腮腺侧面观1.纵行的结构:颈外A、下颌后V、颞浅A和耳颞N2.横行的结构:上颌A、上颌V、面横A、面横V及面N的分支3.由浅入深依次为:面N分支、下颌后V、颈外A和耳颞N02腮腺深、浅叶的划分1.U线:通过下颌后静脉最背侧点与同侧颈椎骨最背侧点的连线2.肿瘤完全或大部分位于此线的外侧时,定位于浅叶3.肿瘤完全或大部分位于此线的内侧,定位于深03腮腺的断层解剖腮腺是脂肪性腺体组织,CT图像上呈低密度,低于周围的肌肉密度,但密度高于皮下、颞下窝及咽旁间隙内的脂肪MR图像上,T1WI、PdWI及T2WI图像上均呈高信号,而周围肌肉组织信号要相对低得多。
正常腮腺CT表现正常腮腺MR表现04腮腺常见疾病腮腺常见疾病腮腺炎症腮裂囊肿良性肿瘤:良腺淋巴瘤(Warthin瘤),良性混合瘤(多形性腺瘤),基底细胞腺瘤恶性肿瘤:腺泡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01腮腺炎症临床表现: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可触及稍有压痛的肿块,间隔期不等CT上可表现为三种类型:1、双侧或单侧腮腺弥漫性增大,密度均匀增高,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2、单侧腮腺弥漫性增大,密度不均匀,可见条索状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增强不均匀强化3、单侧腮腺内局限性密度增高较均匀,边界稍模糊,增强后界限稍清晰例1:男,10岁,右侧腮腺肿痛3天;抗炎治疗后好转(如下图)例2:60岁,女性,病理:唾液腺慢性炎,囊肿形成(如下图)02腮裂囊肿属先天性疾病,系胚胎发育过程中腮弓和腮裂未能正常融合/闭锁不全所致临床表现:常见于20~50岁,腮腺区/颈侧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大小不定,常合并有瘘管影像学表现:病灶多位于腮腺深叶,边界清楚,囊壁薄且清晰,增强无强化;常合并感染,囊壁增厚、可轻度强化,囊液密度增高,周围界面模糊36岁,男性。
腮腺病变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摘要】目的探讨腮腺病变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腮腺区病变,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由手术或病理证实,将MRI 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
结果 30例病变中,良性病变26例,以多形性腺瘤居多 (13/26),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其次为腺淋巴瘤(7/26),病变边缘光整, T1WI为低信号, T2WI为高信号,易囊变或液化,大多数为轻中度强化,恶性病变4例,多数为粘液表皮样癌,表现为边界不清楚,浸润性生长,部分病变可有增大淋巴结。
结论根据MRI表现,结合临床,多数腮腺病变可做出正确诊断。
【关键词】腮腺; 病变; 磁共振成像;诊断; 鉴别诊断[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MRI diagnosis and different diagnosis of parotid disease. Methods 30 patients proved with parotid disease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ll patients were scanned with plain and contrast MRI. Results 30 benign tumers were 13 pleomorphism tumors, 7 Warthin tumors, 2 hemangiomas,2 mucus skin carcinoma,1 drive pipe cancer 1 papillate pouch gland cancer;2 chronic mumps; 1 tuberculoma;1 mikulics. All lesions were found clearly, Benign lesions demonstrated regular and clear margin.Malignant lesions demonstrated irregular and unclear margin.24 lesions showed low signal intensity on T1WI and high intensity on T2WI; Angioma had its symbolical signals and it was iso-intensity or high intensity on T1WI; High intensity on T2WI.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image findings ,combined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most parotid disease can be diagnosed correctly.[Key words] parotid gland; tumors;magnetic resonance imanging; diagnosis; different diagnosis.随着MRI应用于腮腺病变的检查以来,由于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和多参数成像,成为目前腮腺病变明确诊断最理想的检查手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