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花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及防晒能力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842.19 KB
- 文档页数:3
金莲花的研究进展辛春兰1,潘海峰2(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 067000;2.承德医学院)【关键词】金莲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应用【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6879(2003)0420348203 金莲花又称“旱金莲”、“旱地莲”、“金芙蓉”、“金梅草”、“金疙瘩”等,为毛茛科植物金莲花(T ro llius ch inen sis Bge.)的干燥花。
金莲花属植物共25种,分布于温带及寒温带高山区域,我国有10余种。
药用金莲花有宽瓣金莲花(T ro llius asiaticus L.)和短瓣金莲花(T ro llius ledebouri R eichb.)[1],以及长瓣金莲花(T ro lliusm acropetalus F r.Schm idt)[1,2],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和东北等地区,生于海拔1000-2000m的山地草坡或疏林地带,以河北省承德地区所产药材质量为最佳[3]。
初夏花开时节采下其花,阴干,供药用。
金莲花始载于清代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此外,《广群方谱》、《植物名实图考》等书中均有记载。
《本草纲目拾遗》中谓其“味苦,性寒,无毒”,可“治口疮,喉肿,浮热牙宣,耳疼,目痛”,具有“明目,解岚瘴”的功效。
金莲花的资源丰富,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广泛用于治疗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等。
1 生药鉴别[1,4]1.1 性状鉴别 干燥生药形状不规则,通常带有灰绿色的花柄,长约1.5c m。
花萼与花瓣呈金黄色。
生药用水浸泡后,置解镜下观测。
花萼倒卵形,约11片,长2.0~2.5c m,宽1.5~1.7c m;雄蕊多数,黄白色;心皮18~29,离生。
无特殊气味,味稍苦,水浸液呈金黄色。
1.2 显微鉴别1.2.1 花萼上下表皮片:取软化好的药材,撕取花萼表皮,水合氯醛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花萼上下表面的表皮细胞均呈波状;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细长型4~5个,有短棒状毛茸散在,表皮细胞内含黄色内含物。
金莲花多酚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研究作者:阿力同其米克姜湘英胡君萍扎克艳·地力夏提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20年第10期摘要为了探讨淡紫金莲花中多酚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金莲花中多酚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金莲花中多酚的提取方法。
结果表明,金莲花中多酚的提取方法为样品料液比为1∶125,回流2 h,提取3次所得的金莲花提取物中多酚含量为77.55 mg·g-1。
没食子酸在0.988~8.587μ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25%,RSD为1.5%。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金莲花中多酚提取物制备以及质量控制。
关键词淡紫金莲花;多酚;Folin-Ciocalteu比色法;含量测定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20.29.073金莲花(Flos Trollii)为毛莨科植物金莲花(Rollius chinensis Bunge.)和亚洲金莲花(Trollius asiaticus L.)的干燥花[1]。
金莲花在天山山区广泛分布,在巩乃斯班禅沟作为优势种群大面积分布,在蒙医中用于风湿、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等病症。
金莲花属植物全世界应用广泛,用药历史悠久。
淡紫金莲花(Trollius lilacinus Bunge)隶属毛茛科,是天山山区雪域早春开花植物,长期以来,被新疆蒙医们用作清理陈旧性肺热及清热解毒。
目前文献对金莲花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金莲花黄酮类成分,但是对多酚类成分的研究较少。
经研究证明,植物多酚对人类健康具有独特作用,多酚化合物的抗炎、抗氧化、抗微生物,抗肿瘤作用已成为现在的热门[2-3]。
前期调查研究表明,金莲花中多酚类含量高,具有很大开发利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剂与仪器金莲花(产地吉林,厂家上海封浜中药饮片公司,批号140917)。
《天然低共熔溶剂和分子印迹技术提取短瓣金莲花黄酮类成分的研究》篇一天然低共熔溶剂与分子印迹技术提取短瓣金莲花黄酮类成分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天然低共熔溶剂(NDES)与分子印迹技术(MIT)在短瓣金莲花黄酮类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通过对比传统提取方法,NDES和MIT展示出更高效的提取效果,以及在保留黄酮活性成分上的优越性。
本研究为金莲花黄酮类成分的提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实用方法。
一、引言短瓣金莲花作为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植物,其黄酮类成分的提取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传统的提取方法如水提法、醇提法等虽然简单易行,但存在提取效率低、溶剂消耗大、对环境不友好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绿色化学和分离科学的发展,天然低共熔溶剂和分子印迹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这两种技术以其高效、环保、选择性强等优势,在天然产物的提取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二、天然低共熔溶剂(NDES)天然低共熔溶剂(NDES)是由天然物质如生物酸、醇类等组成的混合物,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得它在许多化学和生物工程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短瓣金莲花的黄酮类成分提取中,NDES能有效地提高黄酮的溶解度和提取率,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分子印迹技术(MIT)分子印迹技术(MIT)是一种基于分子识别的分离技术,其核心是制备具有特定识别功能的印迹聚合物。
通过调整聚合物的结构,可以实现对目标化合物的高效识别和选择性提取。
在短瓣金莲花的黄酮类成分提取中,MIT通过精准识别黄酮分子结构,能够大大提高提取的选择性和纯度。
四、实验方法与结果本研究采用NDES和MIT相结合的方法,对短瓣金莲花的黄酮类成分进行提取。
首先,通过优化NDES的组成和比例,实现了对黄酮的高效提取;然后,利用MIT技术对提取液进行进一步纯化,得到了高纯度的黄酮类化合物。
实验结果表明,NDES-MIT联合提取法不仅提高了黄酮的提取率,还显著提高了产物的纯度。
五、讨论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NDES-MIT联合提取法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提高了黄酮的提取率;二是减少了溶剂的使用量;三是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四是提高了产物的纯度。
金莲花抑菌抗病毒活性成分的初步研究
林秋凤;冯顺卿;李药兰;岑颖洲;杨宜婷;王凌云
【期刊名称】《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年(卷),期】2004(031)004
【摘要】用柱层析等色谱分离手段从金莲花中得到3个纯化合物,通过UV、IR、1H-NMR等现代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原金莲酸、牡荆甙和荭草甙.对上述化合物和所提取的总黄酮样品进行抑菌、抗病毒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总黄酮、牡荆甙和荭草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并对副流感病毒有强的抑制作用.该项研究是由本实验室首次报道.
【总页数】4页(P412-415)
【作者】林秋凤;冯顺卿;李药兰;岑颖洲;杨宜婷;王凌云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32;暨南大学,化学系,广东,广
州,510632;暨南大学,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32;暨南大学,化学系,广东,广
州,510632;暨南大学,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32;暨南大学,化学系,广东,广
州,5106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29.5
【相关文献】
1.红檵木叶中抑菌活性成分的初步研究 [J], 周国海;于华忠;卢成英;周哲
2.刺松藻抑菌活性成分初步研究 [J], 殷帅文;何旭梅;郎锋祥;
3.刺松藻抑菌活性成分初步研究 [J], 殷帅文;何旭梅;郎锋祥
4.刺松藻抑菌活性成分初步研究 [J], 殷帅文;何旭梅;郎锋祥
5.地肤子甲醇萃取物杀菌抑菌活性成分的初步研究 [J], 吴静;苏学友;师光禄;王有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然低共熔溶剂和分子印迹技术提取短瓣金莲花黄酮类成分的研究》篇一天然低共熔溶剂与分子印迹技术提取短瓣金莲花黄酮类成分的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中医药学的不断融合发展,对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纯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短瓣金莲花作为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植物,其黄酮类成分的提取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天然低共熔溶剂和分子印迹技术的结合在植物活性成分提取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重点研究这两种技术提取短瓣金莲花黄酮类成分的效果,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天然低共熔溶剂(Natural Deep Eutectic Solvents,NDES)是由天然原料制成的、在室温下呈现液态的低共熔混合物。
因其具有绿色环保、生物相容性好、提取效率高等特点,在植物活性成分提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MIT)则是一种制备具有特定识别功能的聚合体的技术,能够高效地提取和分离目标化合物。
三、实验方法本研究采用天然低共熔溶剂与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短瓣金莲花的黄酮类成分。
首先,制备出适合短瓣金莲花黄酮类成分提取的天然低共熔溶剂;然后,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出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印迹聚合物;最后,将两者结合,对短瓣金莲花的黄酮类成分进行提取。
四、实验结果1. 天然低共熔溶剂的制备与性质研究通过优化原料配比和制备条件,成功制备出适合短瓣金莲花黄酮类成分提取的天然低共熔溶剂。
该溶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较低的熔点,有利于提高黄酮类成分的提取效率。
2.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表征利用分子印迹技术,成功制备出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印迹聚合物。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IR)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表征,证实了其结构与预期相符。
3. 短瓣金莲花黄酮类成分的提取与纯化将制备好的天然低共熔溶剂与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对短瓣金莲花的黄酮类成分进行提取。
《短瓣金莲花抗氧化水平及谱效关系的研究》篇一一、引言短瓣金莲花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在中药学和食品营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富含的多种活性成分被认为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药用效果。
本文将围绕短瓣金莲花的抗氧化水平及谱效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短瓣金莲花的概述短瓣金莲花,作为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其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多酚类等活性成分。
这些成分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因此,对短瓣金莲花的抗氧化水平和谱效关系进行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其药理作用和开发新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三、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不同产地、不同生长阶段的短瓣金莲花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提取其活性成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各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然后采用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短瓣金莲花的抗氧化水平和谱效关系进行研究。
四、实验结果1. 抗氧化水平研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和FRAP 法等体外抗氧化实验,我们发现短瓣金莲花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
其抗氧化能力与活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密切相关,其中黄酮类和多酚类成分是主要的抗氧化活性物质。
2. 谱效关系研究通过HPLC技术对短瓣金莲花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我们得到了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通过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和活性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发现短瓣金莲花的谱效关系具有以下特点:不同化合物在体内外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活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与短瓣金莲花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部分化合物在体内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强短瓣金莲花的整体药效。
五、讨论本研究表明,短瓣金莲花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其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和多酚类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在体内外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且其谱效关系具有明显特点。
这为进一步开发短瓣金莲花的药用价值和食品营养价值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不同产地、不同生长阶段的短瓣金莲花在活性成分的含量和种类上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其药理作用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有关。
金莲花不同花部提取物的抗炎活性李德利;方明月;王青青;刘双月;赓迪;王如峰;马超【摘要】目的:研究金莲花花萼、花冠、花蕊群、子房、花柄5个花部提取物的抗炎活性,探讨抗炎活性与其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通过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体外炎症模型,采用Griess试剂法测定细胞的NO释放量,考察不同花部提取物的抗炎活性;采用硝酸铝比色法测定各花部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结果:金莲花各花部提取物均能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NO,抑制率顺序为子房和花蕊群>花萼和花柄>花冠;各花部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顺序为花柄>花萼>花冠>子房>花蕊群.结论:金莲花各花部提取物均有抗炎作用,且抗炎活性的强弱与其总黄酮含量不成正比.【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8(020)007【总页数】5页(P797-801)【关键词】金莲花;花部;抗炎;总黄酮【作者】李德利;方明月;王青青;刘双月;赓迪;王如峰;马超【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2488;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2488;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2488;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2488;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2488;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2488;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金莲花又名旱金莲、旱荷、金梅草、金疙瘩等,是毛茛科金莲花属植物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的干燥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明目的功效[1-2]。
近年临床研究报告显示,金莲花在治疗急性咽炎、风热感冒等方面疗效显著,已有多种剂型运用于临床,有报道称金莲花抗炎的作用甚至高于临床常用的抗炎药[3-4]。
金莲花化学成分明确,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类、酚酸类和生物碱类。
其中,黄酮类的含量最高,总黄酮约占金莲花干重的16%[5-6],被认为是金莲花中最主要的活性物质。
金莲花化学成分研究摘要:目的:研究金莲花中的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反相硅胶和聚酰胺等多种填料,通过常压柱层析、中压柱层析等多种方法分离纯化,利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
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荭草苷(1),牡荆苷(2),4-(β-D-glucopyranosyloxy)-3-(3-methyl-2-butenyl) benzoic acid (3),Trollioside (4),2″-O-(2″’-methylbutyryl) isoswertisin (5)。
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而得。
关键词:金莲花;化学成分;黄酮苷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是毛茛科金莲花属植物,又名旱金莲、旱地莲、金芙蓉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在中国金莲花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其始载于清。
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其谓“金莲花出五台山,又名旱地莲,一名金芙蓉,色深黄,味滑苦,无毒,性寒,治口疮喉肿,浮热牙宣,耳痛目痛,明目,解岚瘴,疔疮,大毒诸风”。
金莲花属植物主要成分为黄酮类、生物碱、有机酸。
本试验从金莲花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3个黄酮苷和2个有机酸,即荭草苷(1),牡荆苷(2),4-(β-D-glucopyranosyloxy)-3-(3-methyl-2-butyl)benzoic acid(3),Trollioside (4),2″-O-(2-methylbutyryl) isoswertisin (5),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 仪器和材料核磁共振用Varian-Mercury500M(TMS内标),液质联用仪用Waters 2695Separ- ations Module、Waters micromass ZQ 2000型。
柱色谱聚酰胺(100~200 目) (台州路桥生产);大孔树脂AB-8(天津南开大学化工厂);反相硅胶(YMC-Pack,ODS-A,40-60 (m)。
蒙药金莲花研究进展通过查阅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对蒙药金莲花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标签:金莲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蒙药金莲花,蒙药名为阿拉坦花其其格、莫德格斯日钦、阿拉坦莲花、五合希拉其其格。
是毛茛科植物金莲花Trollious chinensis Bumge.的干燥花,为蒙医专用药[1]。
其味苦,性寒、钝、轻、柔,具有清黏热、解毒、燥脓、止腐愈伤之功效,主治刃伤、疮疡多脓、脉上出血、淋巴腺肿、咽喉肿痛、耳热症、血协日性眼病[1-2]。
金莲花主要含有黄酮类、有机酸类、挥发油和生物碱等成分。
黄酮类成分为其主要药理活性部位,如抗菌、抗病毒、镇痛、解热、抗炎等。
据文献记载蒙药金莲花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
蒙医临床上最常用的含有金莲花单味药的制剂有五味高宝札得朱尔汤、三味金莲花汤、三味紫菀花汤、金莲花片等[3]。
笔者对近年来金莲花属蒙药金莲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进行了文献综述,为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11 黄酮类李胜银等[4]从金莲花中分到3个黄酮苷,分别为荭草苷(1)、牡荆苷(2)、4(β-D-glucopyra nosyloxy)-3-(3-methyl-2-butyl)benzoic acid(3)。
李占林等[5]人从金莲花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有抗菌活性的黄酮类成分,这种化合物包括芹菜素(3)、木犀草素(4)、鼠尾草素(5)和槲皮素(6)。
刘召阳等[6]从金莲花的正丁醇萃取物极性大的组分中得到3个黄酮苷,分别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7)、2”-O-(2”′-甲基丁酰基)牡荆苷(8)、7-甲氧基- 2”-O- (2”′-甲基丁酰基)牡荆苷(9)。
董永喜等[7]人在金莲花中分离纯化得到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10)。
魏金霞等[8]人在金莲花的二氯甲烷的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的化合物中分到柳穿鱼黄素(13)、刺槐素(14)、蓟黄素(15)和2″-O-(2”′-甲基丁酰基)-异当药黄素(16)这4种黄酮类化合物。
金莲花的功效与作用金莲花,又名火花香、盘那花、迷迭香、紫苏花等,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和草药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地区。
金莲花在中医药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百草之王”。
它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金莲花的功效与作用。
一、金莲花的药用活性成分金莲花含有丰富的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鞣质、硫化物、萜烯类、生物碱等多种活性成分。
其中,挥发油是金莲花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包括主要成分芳樟醇、丁香酚、丁香醛、丁香酮、松油醇等。
此外,金莲花还含有丰富的紫苏酮、迷迭香酮、酚酸类化合物等。
二、金莲花的功效与作用1. 抗氧化作用金莲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金莲花提取物能够清除体内过氧化物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延缓细胞衰老,对抗自由基损伤,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2. 抗炎作用金莲花中的挥发油含有丁香醛等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金莲花提取物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于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炎等有一定的疗效。
3. 抗菌作用金莲花中的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菌作用,可以抵御多种细菌和真菌的感染。
研究表明,金莲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微生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抗感染有一定的功效。
4. 镇静安神作用金莲花中的芳樟醇具有镇静作用,能够缓解焦虑、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
传统上,金莲花常被用来泡茶消除疲劳,帮助入眠。
现代研究也证实,金莲花提取物能够提高脑中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促进神经系统的镇静作用。
5. 改善消化功能金莲花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酸分泌、增加消化液分泌等作用,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胃肠不适、胃痛、脱口疮等问题。
此外,金莲花还具有抗胃溃疡、抗结肠炎等作用,对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6. 抗肿瘤作用金莲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金莲花和葛根提取物的制法及其质量标准研究》篇一一、引言金莲花和葛根均为中医药中常见的草药材料,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天然植物药物的日益关注,对金莲花和葛根的提取及其质量控制技术也日益重视。
本文将重点探讨金莲花和葛根提取物的制法以及其质量标准研究。
二、金莲花和葛根提取物的制法1. 原料准备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的金莲花和葛根作为原料。
金莲花应选择无虫蛀、无霉变、无杂质的新鲜花朵;葛根则应选择无腐烂、无杂质的干燥根茎。
2. 提取工艺(1)金莲花提取物制法:将金莲花洗净、烘干后,采用适当的溶剂进行浸泡,然后用低温浓缩的方法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最后进行干燥、粉碎、过筛等处理,得到金莲花提取物。
(2)葛根提取物制法:将葛根洗净、切片后,采用水煎煮或乙醇浸泡的方法进行提取。
提取液经过浓缩、干燥等处理后,得到葛根提取物。
三、质量标准研究1. 外观性状金莲花和葛根提取物的外观性状应符合相应的要求。
例如,金莲花提取物应为黄色或黄棕色的粉末,无杂质;葛根提取物应为淡黄色或棕黄色的颗粒或粉末,无异味。
2. 化学成分分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等化学分析方法,对金莲花和葛根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例如,可以测定金莲花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以及葛根提取物中异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等。
3. 生物活性评价通过体外或体内实验,对金莲花和葛根提取物的生物活性进行评价。
例如,可以评价其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这些实验结果可以作为评价其质量的重要依据。
四、结论本文研究了金莲花和葛根提取物的制法及其质量标准研究。
通过适当的提取工艺,可以得到有效的金莲花和葛根提取物。
同时,通过对外观性状、化学成分分析和生物活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质量标准,为金莲花和葛根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这些研究对于保障中药材的质量、提高中药材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五、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金莲花和葛根提取物的制法及其质量标准研究将更加深入。
金莲花提取工艺叶绍明,李药兰,杨宜婷,岑颖洲(暨南大学化学系,广东广州 510632)长瓣金莲花是毛茛科植物金莲花T rollius chi nensis Bunge的干燥花,为清热解毒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莲花的水提液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特点是抑菌谱广[1~3]。
临床观察表明金莲花对急慢性扁桃体炎、咽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的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2.7%[2,4]。
目前对金莲花的总黄酮的研究较多,认为总黄酮是金莲花的抑菌有效部位[5]。
本文用正交法对金莲花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分别以总黄酮含量和体外抑菌活性为指标,筛选出总黄酮含量最高和体外抑菌活性最好的提取工艺。
试验所选用的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P[3]。
比较两条最佳工艺路线所得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和体外抑菌活性,探讨金莲花的抑菌有效部位,初步证实除黄酮外,金莲花还有其他抑菌作用较强的有效部位。
1 材料和仪器长瓣金莲花采自石家庄(中国药材公司鉴定及提供);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P(德国先灵公司);MH肉汤(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批号960863);氯化三苯四氮唑(简称TT C,分析纯,上海试剂三厂,批号971218);芦丁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760706);聚酰胺薄膜,柱层析用聚酰胺粉(120~200目,购自浙江省台州四青生化材料厂);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U V 26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岛津);ZF I型三用紫外分析仪(上海);96孔微量板(美国Coster 产品)。
2 实验2.1 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称取在105 常压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100mg,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甲醇35mL,置[收稿日期] 2001 04 11[基金项目]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100064)[通讯作者] 电话:(020)85220223 E mali:yeshaoming@163. com 水浴微热使之溶解,放冷,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刘春艳,强琳辉(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化工系,河北 承德 067000)摘 要:通过索氏蒸馏法提取金莲花活性成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金莲花活性成分在UV-A(320~400 nm)波段的吸收率来评价其防晒能力。
经过单因素逐项优化,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溶剂石油醚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3h、提取温度80 ℃。
紫外吸收率达到81.3%,可以开发其在防晒化妆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金莲花;索氏提取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防晒能力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AStudy on the Extraction of Active Components from Trollius chinensis and Its Sunscreen AbilityLiu Chun-yan, Qiang Lin-hui(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 Hebei Chengde 067000)Abstract: Active Components from Trollius chinensis were extracted by Soxhlet Distillation,and UV spectrophotome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absorption rate of them in UV-A (320~400nm) band to evaluate its sunscreen ability. After single factor optimization, the best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as follows: The solvent volume fraction of petroleum ether 70%, the extraction time 3 hours, and the extraction temperature 80 ℃. The ultraviolet absorption rate has reached 81.3%, which can be used in sunscreen cosmetics.Key words: Trollius Chinensis; Soxhlet Extraction;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Sunscreen Ability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又称旱金莲,为毛莨科植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河北、内蒙古、东北和山西等地 [1] 。
金莲花以干燥花朵及花蕾入药,味苦、性寒、无毒,有效治疗咽喉肿痛、牙疼目赤等症状,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
现代药理学分析得出,金莲花含有黄酮类、生物碱、挥发油、有机酸、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可提高皮肤的抗氧化能力、促进代谢、恢复弹力,因此可以开发其在日用化妆品行业中的应用。
金莲花生长在海拔1 800m以上的高山草甸或森林地带,在夏秋季节耀眼阳光的直射下,灿烂开放、金黄璀璨。
即使在采摘后于烈日下曝晒多日,脱除水分晾晒花茶,仍旧保持鲜明的黄色,浸泡于滚烫的开水中舒展而开的花瓣,神采依旧。
这些现象都表明金莲花具有抵御紫外线的能力,但尚未见到关于其防晒能力及其应用的相关报道。
因此,本课题组采用索氏蒸馏法提取金莲花活性成分,并对金莲花的防晒性能进行验证,为深入研究金莲花在日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试剂及仪器1.1 试剂自采新鲜金莲花、石油醚(60-90)、无水乙醇(分基金项目: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合众创空间项目(CGX2018KMP0004)。
作者简介:刘春艳(1979—),女,辽宁抚顺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精细化工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第3期·83·刘春艳等:金莲花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及防晒能力的研究析级)、去离子水。
1.2 仪器万能粉碎机、UV75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佑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FA124C精密电子天平(上海邦西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索氏提取器(250 mL)。
2 金莲花活性成分的提取2.1 金莲花打粉金莲花鲜花采摘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兰旗卡伦乡金莲花栽培基地,采集时间为2018年9月。
在干燥通风的实验室内,将金莲花平铺除去杂草、干叶等杂质, 避光阴晾,待彻底失去水分后打粉,过50目筛后备用。
2.2 活性成分提取取5.0g金莲花样品,按照试验设计配制一定量的石油醚溶液,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金莲花的浸提液,将浸提液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后得浸膏。
金莲花活性成分的提取条件优化,以波长在320~400nm的紫外区的平均吸光度值为指标,对石油醚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采用单因素逐项优化法进行 [2] 。
3 金莲花防晒能力的测定方法波长在320~400 nm的紫外线穿透能力极强,可以透过皮肤表层直达真皮层,引起晒伤,出现皮肤刺痛、红肿脱皮、黑色素沉积,甚至导致皮肤癌等严重伤害。
因此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金莲花活性成分在UV-A(320~400nm)波段的吸收率来评价其防晒能力。
用50%的乙醇溶液稀释1 g金莲花浸膏至100 mL,测定样品在320、330、340、350、360、370、380、390 nm和400 nm处的透光率 [3] ,根据公式:紫外吸收率/%=(1-透光率)×100,计算样品紫外吸收率,比较金莲花活性成分提取条件对防晒能力的影响,优化提取条件。
4 结果与分析4.1 石油醚浓度对金莲花防晒能力的影响称量金莲花5 g,设置提取温度60 ℃、提取时间120 min,配制不同浓度的石油醚溶液150 mL,提取活性成分,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得到相应样品的紫外考察石油醚浓度的影响,确定最佳石油醚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紫外吸收率数值随石油醚溶液的浓度增大而增大,在石油醚体积分数70%处达到最高点63%,随后出现下降。
可认为石油醚体积分数为70%时,金莲花提取物的紫外吸收率最高,即防晒能力最强。
图1 不同石油醚浓度下金莲花提取物的紫外吸收率4.2 提取时间对金莲花防晒能力的影响称量金莲花5 g,设置提取温度70 ℃,配制体积分数70%的石油醚溶液150 mL,获取不同提取时间下金莲花提取物的紫外吸收率,考察其对防晒能力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时间,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提取时间下金莲花提取物的紫外吸收率由图2可见,在提取小于120 min时,紫外线吸收率的数值提高明显,之后放缓于180 min处达到最高点81%,再延长提取时间则开始下降,可认为在此时间点已经达到扩散平衡,金莲花提取物的紫外吸收率最高,即防晒能力最强。
4.3 提取温度对金莲花防晒能力的影响称量金莲花5 g,设置多个提取温度,配制体积分数70%的石油醚溶液150 mL,每次均提取180 min,计算金莲花提取物的紫外吸收率,考察其对防晒能力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温度,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见,随着温度的升高,紫外线吸收率的数值增大,当温度超过80 ℃时,数值仍有增加,但增加缓慢。
这是由于金莲花活性成分在石油醚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过高时,其活性图3 不同提取温度下金莲花提取物的紫外吸收率4.4 金莲花提取物紫外吸收率的正交实验在上述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筛选出提取金莲花防晒成分的最佳工艺参数。
根据极差R值大小可知影响产率主次因素的顺序是:B>C>A,即提取时间是影响金莲花防晒能力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提取温度和石油醚体积分数。
根据R值大小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B3C3A3,即提取时间为180 min,提取温度为80 ℃,石油醚体积分数为70%。
按此最佳条件进行实验,所得金莲花提取物的紫外线吸收率为83%。
5 结论按照正交实验确定的最佳提取条件:石油醚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180 min、提取温度80 ℃,进行3次平行试验提取金莲花活性成分,将提取物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检测,取平均值的紫外吸收率为81.3%。
紫外线吸收率的大小可有效反映相关产品的防晒效果,当紫外线吸收率大于80%时,即认为产品已具备防晒能力,数值越高,则防晒能力越强。
由获得的试验数据可知,本试验获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靠,且金莲花活性成分具备一定的防晒能力 [4] , 可以开发其在防晒化妆品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1] 钱庄,周哲,石雪静,等.金莲花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分离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95-98.[2] 高子怡,展俊岭,黄埔阳鑫,等.黄柏中防晒成分的提取条件研究[J].山东化工,2017,46(20):8-9.[3] 王文渊,蔡民,龙红萍.竹叶黄酮在护肤品中的防晒功效的初步评价[J].香精香料化妆品,2012(1):35-38.[4] 陈淑映,罗德祥,何锦均,等.100种常用中草药乙醇提取液的防晒性能测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6):67-69.18060807327060707538018070784506060535601806075660120707175012080768602408079980120607210501809081117018080831260609054137********14802409080157********16502407078K1288255273K2279296302K3308317311K4303310292k172.063.868.2k269.874.075.5k377.079.377.8k475.877.573.0R7.215.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