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 想说爱你不容易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想说爱你不容易
数学源于生活,也应该用于生活,数学教育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数学实践活动课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才开设的,那么,如何组织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呢?
一、加强体验性实践活动,培养儿童参与意识和应用意识。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
小学数学教学时,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开展一些体验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现实社会,联系日常熟悉的量与物、人和事、学习与生活的实际,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时,教师设计组织一次郊游活动,让学生认真观察树叶、各种建筑物的形状、动物的长相、景物的分面等,引导他们从中发现许多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通过数学实践体验性活动可大大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在我们生活的中间,以激发他们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与自觉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指导学生选好题目,体现综合性,表述真实。
用不定论的方式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注意合作交流。
三、表达陈述几个环节,创设有弹性的活动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注意鼓励学生思考方法,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突出活动的开放性,强调合作交流。
在组织学生实践中,要注意从单一课堂学习活动走向多维度社会化的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对我们农村小学的教师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如何上好,真的想说“爱你不容易”。
低年级高效数学课堂——想说爱你并不难低年级高效数学课堂——想说爱你并不难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然而,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疏离感和厌倦情绪。
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使低年级数学课堂变得高效而又有趣,让孩子们从心底里爱上数学呢?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学生们在拥有一个积极、鼓励的学习环境中能够更容易地接受新知识和挑战。
这就需要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和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
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解答问题,以及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想法,将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加主动和积极。
其次,注重数学课堂的情感体验。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和逻辑的学科,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一门单调乏味的学科。
通过引入趣味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数学探索的兴趣。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解题游戏,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竞争中学习,既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能提高数学技能。
另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所以教师应该尝试多种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可以通过操纵教具、实地考察和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解决中。
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使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也更容易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另外,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角色也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和能力水平,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辅导。
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奖励,让学生们意识到他们在学习中的进步和成就,从而增强对数学的自信心。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情景创设,想说爱你不容易《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新课改实施到今天,“情境创设”已经越来越被教师们所重视。
但我个人认为我们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可以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要走出情境创设的诸多误区,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及平时的听课记录,列举一些情境创设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时存在的误区(一)创设情境时刻意求新,哗众取宠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题的引人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师花费心思最多,创设情境最多的地方。
这里情境创设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能否激发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兴趣和后续内容的顺利展开。
有位教师在上一年级上册数学统计《过生日》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教师把教室窗帘全部拉上,从外面搬进了一个蛋糕,几根闪烁的蜡烛,优美动听的音乐,学生完全陶醉在这样的情境中了。
教师问:你们知道今天是谁的生日吗?学生你猜我,我猜你,大家都猜不出来。
最后老师揭开谜底:“今天是大象爷爷过生日,同学们让我们来祝贺它的生日。
”就这样学生又是唱歌,又是说祝福话,折腾了七八分钟才进入主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感兴趣、新鲜的素材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是无可厚非的,教师选择这个情境引入课题应该说动了不少脑筋。
然而就这个情境用到这节课来看,效果并不理想。
在教学中,教师想通过过生日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只是一年级的小孩子,他们的自制力差,学生显然被过生日的场景所陶醉了,他们接下来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如何分蛋糕,吃蛋糕,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已经不感兴趣了,所以当教师说蛋糕我们课后分吃时,学生都唉声叹气。
2019.7(初中)数学真是折磨人的“小妖精”,给我带来了无数烦恼。
数学世界对于我来说就是“迷魂阵”,经常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稍不注意就会掉进它设置的陷阱,跌得浑身是泥,遍体是伤,狼狈得如落水狗。
上数学课,我一般是这样的:把书拿出来,却发现上面的例题大多不明白。
即便认真听,也是雾里看花,似懂非懂。
别人上数学课自信笃定,我则慌里慌张,如惊弓之鸟。
尤其是“万大大”(数学教师)让我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我张口结舌,不知所措,引来同学们侧目。
这时,我的脸涨得通红,很是尴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万大大”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让直愣愣的我坐下。
而我那颗悬着的心要好半天才能舒缓过来,心里好像压着一块重东西。
那种窒息感,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痛。
清晰地记得,那是期中考试后的夜晚,是一个“至暗时刻”。
当时,期中成绩已揭晓,我不看就知道数学成绩惨不忍睹。
果然不出所料,家人得知我的成绩,尤其是数学不及格时,如闻晴天霹雳,不由得惊呼:“聪明的你,现在怎么变得如此愚笨!”面对父母的诘问,我欲哭无泪。
妈妈看到我那呆若木鸡的样子,心疼地安慰道:“英语和语文考这么好,数学却掉这么远,你一定要努力学好数学哟……”我低着头,不敢直面如此惨境。
为此,我愁得连饭都吃不香,甚至做梦都想着数学题。
有时,内心过于抑郁,一想到家长的期待,自己的无能,我便把自己锁在房间,痛哭一场,用眼泪宣泄心中的压抑。
暮霭茫茫,满目苍凉。
在数学面前一败涂地的我,始终是颓唐衰败的模样。
幸好在无边的暗夜里,“万大大”爱的光芒将我照亮。
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看,你英语成绩这么好,语文成绩也不错,这证明你并不笨,只是没有找到方法,没有打通‘任督二脉’,你只要坚持,数学同样是可以学好的!”我的精神为之一振。
父母总是抱怨我,没有一个人鼓励过我,老师的一席话,让我重拾学习数学的自信。
我并不笨,只是没找到好的方法而已,相信自己,我一定能战胜“数学君”!“数学君”,我来也!我一定苦练七十二变,笑对你的八十一难!(指导教师 黄松海)数学君,想说爱你不容易湖北省松滋市实验中学城北校区七(3)班 周晨蕊校园频道。
数学遇到困难和挫折作文
《数学啊,想说爱你不容易》
哎呀呀,说起数学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那可真是有的说了。
就说那次吧,老师在课堂上留了一道超级难的数学题,那简直就是“大魔王”啊!
当时我一看到那道题,脑袋就“嗡”的一下,感觉眼前的数字都开始跳舞了。
我就不信邪了,咬着牙开始和它“战斗”。
我在草稿纸上不停地写写画画,一会儿列出这个式子,一会儿又划掉,感觉自己就像在迷宫里打转,怎么都找不到出口。
我一边算着,一边嘴里还嘟囔着:“这到底是咋回事嘛,怎么这么难啊!”我一会儿抓抓头发,一会儿又揉揉脸,整个人都快抓狂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却还是毫无头绪。
旁边的同学都陆陆续续地算出了答案,而我还在那里苦苦挣扎。
我心里那个急啊,就像有无数只小蚂蚁在爬。
“哎呀,我的天呐,这可咋办呀!”我都快急哭了。
最后,老师公布答案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样的解题思路啊!我真是又气又无奈,怎么自己就没想到呢!
数学啊,你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每次遇到困难和挫折都让我头疼不已,但我还不能放弃你,还得继续和你“纠缠”下去,谁让你这么重要呢!唉,真是没办法呀!。
数学,想说爱你不容易作文500字作文一
数学啊数学,我真的对你又爱又恨!
每次上数学课,我都感觉像是在冒险。
那些数字和符号就像调皮的小精灵,总是不听我的指挥。
比如说做算术题,明明我觉得自己算对了,可结果总是错的。
就像那次做加法,我把 35 和 27 相加,心里想着是 62,结果写成了 52,被老师打了个大红叉,我心里那个委屈呀!
还有那些应用题,什么小明有几个苹果,小红又给了他几个,问一共有几个。
我总是被绕得晕头转向,感觉脑袋都要变成浆糊啦。
可是,我知道数学很重要,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影子。
买东西要算钱,搭积木要知道形状和空间,所以我还是得努力学好它。
数学,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我不会放弃的!
作文二
数学,你可真让我头疼!
我觉得学数学就像爬山,好难好难。
每次做作业,那些数学题就像一个个大石头挡在我面前。
比如说乘法口诀,背得我舌头都打结了。
“三九二十七”,我总是念成“三九二十八”,妈妈都被我气笑了。
还有图形的面积计算,我总是搞不清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公式。
上次考试,有一道求教室地面面积的题,我就答错了,少算了好多呢,分数一下子就没了。
但是老师说,数学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我想,为了变聪明,我还是要加油!数学,想说爱你不容易,可我会努力的!。
想说爱你不容易——《我的数学教学——二期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反思》广西南宁市梁兰香《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从而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因此,教师课堂上充分展示了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发现老师在使用教材时,都尽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
无形中评价一节课的基本标准是合作学习是否被老师引入课堂,成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但在实施合作学习时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偏颇了“标准”的理念,削弱了合作学习的作用。
一、突出的个性张扬,导致学习主体的缺失。
片段一:合作学习的偏差。
我们稍微留心每一次的合作学习活动,不难发现,小组讨论极其热闹,但多数是优等生的舞台,他们滔滔不绝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余同学是配角。
往往优等生在老师提完问题后,马上积极举手要求回答问题,而同一组的其他同学,看到本组已有答案,并不需要自己再讨论什么,就放弃了思考的机会。
片段二:课堂上,老师提问时,我们时有发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并没有认真倾听,还是一味地举着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在别人发言时,为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插嘴打断别人的思路。
也有的学生默不作声,不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不关心合作的内容和进展,自己想着自己的事。
结果,课堂上学生发言很积极,气氛很活跃,从表面上看,呵护了学生的自信心,满足了学生学习欲望,教师预想的效果已达到,教学过程继续下去……真的达到预想效果了吗?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创设的教学环节是利用学生原有知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把三角形转化为面积计算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丰富小组全体成员的思维。
数感,想说爱你不容易
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有很多话想要说,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我们相识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记得当时你在解决一个数学题目,几乎是毫不费力的
完成了,而我呢,却一直在苦苦挣扎。
或许是因为我们都喜欢数学,所以我们开始了对数学问题的探讨,从最简单的加减乘
除开始,到现在的数论,我们一起探寻着数学的奥妙。
透过数学,我看到了你的聪明和认真,这是我很欣赏的一点。
但是,在感情上,我并
不如在学习上一样游刃有余。
我一直在想着怎么跟你表达我的感情,但是总是找不到好的方式。
有时候,我甚至觉
得我并不值得得到你的爱。
可是,想到你对待数学问题的认真态度,我想我也应该认真对待我的感情。
我想,既
然我爱你,就应该勇敢地表达出来。
然而,我又害怕自己的表白会给你带来不便,或者让你感到烦恼。
但我还是想对你说,我爱你。
或许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但是我愿意一起去面对它们,和你一起经历
生活的每一个阶段。
我知道爱是需要付出的,并不是得到你的答案,就一定能得到你的爱,但是我依然想
要表达我的情感,因为我知道你是一个非常懂得珍惜情感的人。
在我结束语言的时候,你沉默了很久,我不知道你的反应会是怎样,但是我知道,我
需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也想告诉你,不管你的选择是什么,我都会尊重并接受。
我喜欢数学,但我更希望在你的周围,并在你的身旁,细心呵护你,在未来的日子里,陪伴你走过青春的路途,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因为,我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是我还是要告诉你,我爱你,一直爱你。
想说爱你不容易——论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欠缺本人认为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学内容设置过多、过滥;相关内容间隔设置,故意打乱学科知识体系;无视“双基”教学地位的重要性,“问题情境”设置过滥,喧宾夺主;例、习题设置无度,基本题太少,偏难怪题不少;教师用书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与传统初中数学教材相比。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删减了许多被认为偏繁、偏难的陈旧内容。
例如在代数部分,大大降低了数与式的计算、变形的难度要求;取消了一元二次方程中根的判别式的应用,取消了根与系数关系的教学要求;删去了比例及其性质的教学内容;分式方程仅限制在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范围;删去了无理方程、二次方程组的知识。
几何课程删减更多。
几何课程作为学科的结构体系基本被放弃,不再强调演绎、推理、证明的训练和要求,许多定理被删除。
例如射影定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圆幂定理。
三角函数中仅出现正、余弦、正切,没了余切。
新增了许多内容。
例如大大强化了统计方面的内容。
新增了概率方面的知识。
不等式中对不等式(组)应用作出教学要求。
函数中引入分段函数并对自变量取值范围提出要求。
变化最大的是几何科,增加或强化了图形变换的内容要求,增加了视图,等等。
我们不得不承认,新老教材之于教者、学者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而并不在于教会或学会、记住多少知识。
有句名言说得好,“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学校开设数学课,原因恐怕主要在于这门课适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条理地说明道理的能力。
试问能有几个成年人,无论是中学毕业还是大学毕业的,有多少人能记得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为什么相交于一点。
无非是当初当学生时,通过学习培养了一些逻辑思维能力,足够了。
可是在本人看来,新版初中数学教材使用下来,这一点作用已经荡然无存了。
思维的体操俨然变成了媚俗的杂耍游戏。
有圣人云“知识就是力量”,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十三、四的孩子,本未学着多少数学知识,哪来那么大能耐通过教材中遍布始末的“观察”、“试验”(试一试)、“猜想”(猜一猜)、“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尝试)、“数学活动”等等自主的获取知识。
数学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进学关魏
记得教高年级语文时,曾经有过这样的感慨;以后应该改行教数学,数学最起码你教什么他就能考什么,而语文是你教什么他不考什么,再看看数学老师拿着一打子数学卷子不到二十分钟就批完了。
哪象语文光作文批改就得十天半个月。
如今教了两年多的数学特别是新教材的数学后,只想说一句话,那就是数学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以前也曾经教过几年的数学,总觉得对数学学科的教学多少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可在两年的教学中,确实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惑,如 1.教材在知识编排上:知识内容过于灵活,跳跃性大,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吃力。
相比较而言,新教材比老教材确实更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但在知识的学习训练和积累方面就显得不扎实,教学中我总感到效果并不理想,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掌握了牢固的丰富的知识,才能形成相应的能力,而新教材一味注重能力培养轻知识的训练巩固,教师在教学中只能补充知识加以训练巩固。
这就把教材编排所应考虑到的任务转嫁给了学科教师,给教师增加了备课、教学等多方面的负担。
总的来说,教材的知识体系它注重了优生的学习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在思维能力、生活经验、学生特点等因素。
2.现在多数教师认为探究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通过实践知道,在合作、交流,探究整个过程中,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参与,说的、听的、玩的都有,教师指导又不能面面俱到。
或许有人会指责是教师在组织、指导上有问题,贪玩是小孩的天性,活动一开始就会对纪律产生一定的冲击,这也是一种必然现象。
3.现在的数学教学提解题思路多样化,但是不是不是解题思路越多越好呢?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如果每节课都要启发学生想出那么多的方法,那么一节课下来,学生就做了两三道题,长此下去,学生基本的数学技能能不能保证?结果促使了题海战术。
4.教材难度大,家长对教师的不理解、不配合,学生未真正学会、学懂。
5.教材中部分情景图与所学知识不匹配,与学生认知水平有距离。
6.教学课件相对缺乏。
究其原因我想应该是自己对新课改的精髓还没有真正理解,在数学教学中才会有如此多的困惑,学习之余,也查找了一下不足;
1.没有发掘出教材系统前后的本质联系,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特点。
2..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形式化”还表现在: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通过实际例子创设问题情境;所有的数学内容的学习都要用探究法、发现法;有活动总比没有活动好;一定要小组合作才是合作学习等等。
3.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对学法指导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研究,使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巩固.学法指导重在提高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另外,不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重视解题格式的规范。
4.以《教师教学用书》或《优秀教案》代替备课教案,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脱离本班的教学实际,教学无针对性。
总而言之,两年多的新课改后的教学使我感觉到“书越来越难教”。
如何体现新理念,“扬弃”习惯的教法,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又谈何容易?感性地走近学生,学生是一个猜不完的谜;理性地研究课堂,课堂是一个解不完的结。
我们只能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努力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才能找到更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我需要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合作、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