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注射泵低流速泵入药物时静脉回血的预防及处理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750.09 KB
- 文档页数:2
微量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体会王晓丽;徐峰;陈黎黎【摘要】我科从2003年12月使用微量注射泵,主要用于注射硝普钠、硝酸甘油、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可达龙等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
它能保持药物24h持续匀速输入,符合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准、少、慢的特点,保证了治疗的稳定顺利,无不良反应发生。
现将护理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对象:2003年12月至2010年6月心内科住院患者760例,男485例,女275例。
心肌梗死311例,心衰285例,心律失常80例,其他84例。
应用药物硝酸甘油占57%,硝普钠占38%,其余占5%。
【期刊名称】《河北医学》【年(卷),期】2011(000)011【总页数】2页(P1550-1551)【关键词】微量注射泵;血管活性药物;护理【作者】王晓丽;徐峰;陈黎黎【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山东青岛 266042;山东省青岛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山东青岛 266042;山东省青岛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山东青岛 266042【正文语种】中文我科从2003年12月使用微量注射泵,主要用于注射硝普钠、硝酸甘油、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可达龙等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
它能保持药物24h持续匀速输入,符合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准、少、慢的特点,保证了治疗的稳定顺利,无不良反应发生。
现将护理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2003年12月至2010年6月心内科住院患者760例,男485例,女275例。
心肌梗死311例,心衰285例,心律失常80例,其他84例。
应用药物硝酸甘油占57%,硝普钠占38%,其余占5%。
1.2 方法:使用时将药物参数[μg/(分·kg)]准确换算为泵的固定输入参数(mL/h),然后输入至仪器显示器上。
常用药物浓度和泵入速度算法:硝酸甘油20mg+液体至 20mL,10μg/min 即0.6mL/h;硝普钠 20 mg+液体至 20mL,10μg/min 即为 0.6mL/h;可达龙300mg+液体至 50mL,100μg/min 即为 1mL/h;多巴胺、多巴酚丁胺120mg+液体至50mL,100μg/min即为 2.5mL/h。
微量注射泵流速的质量控制研究帅万钧;晁勇;徐世宁;高华永;蒋建;薛丽波【摘要】通过对微量注射泵进行质量控制检测,研究注射管路和注射器规格等对微量注射泵流速的影响,提出在实际应用中减小这些影响的措施,以保证微量注射泵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安全.【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年(卷),期】2010(031)008【总页数】3页(P123-125)【关键词】注射泵;质量控制;泵管;注射器【作者】帅万钧;晁勇;徐世宁;高华永;蒋建;薛丽波【作者单位】100048,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工程科;100048,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工程科;100048,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工程科;100048,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工程科;100048,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工程科;100048,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工程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213.1;R318.61 引言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就是使在用的医疗设备符合规定的标准和技术要求,处于安全、准确和有效的状态,满足临床应用中对患者诊断治疗的需要。
目前,临床的诊疗过程对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医疗设备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疾病诊疗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生产厂商的关注[1-2]。
输液泵和注射泵是一种能将药物精确、均匀、持续泵入人体的医疗仪器,已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重症监护和手术室等临床各科室的输液治疗[3-4]。
微量注射泵能够精确控制注射药液的流速和流量,主要用于低流速下进行输液,一般可使用范围是 0.1~99 ml/h,临床常用范围是 1~5 ml/h。
需注意的是,注射泵的流速误差一旦超过一定范围,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药物注射过量,严重时致其死亡。
目前,有研究对于输液泵流速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取得较好结果[5],但输液泵一般应用于中、高流速下的输液,常用于5 ml/h以上,目前针对微量注射泵流速的质量控制研究还未见相关报道。
微量注射泵应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其对策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注射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逐步实现智能化,如何安全、准确、有效地实现注射功能,关系到病人的安全。
微量注射泵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注射仪器,能将药液精确、微量、均匀和持续地泵入病人体内。
具有连续性好、精度高和操作方便等特点。
它可以根据治疗的需要调整用药的速度和剂量,在保证用药安全和危重病人的抢救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微量注射泵临床应用中常见问题的分析,探讨和总结微量注射泵临床应用中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抢救率和医疗质量,让微量注射泵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微量注射泵;应用;问题;对策1前言近年来,微量注射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为危重病人或需要精准用药的病人提供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微量注射泵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将会影响药物输入的准确性,危害病人的健康。
所以对微量注射泵的临床正常使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微量注射泵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2.1微量注射泵操作或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微量注射泵的应用中,操作或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第一,大学护理专业的教材中没有对微量注射泵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做详细的说明,导致了临床护士,特别是经验不足的护士,不熟悉微量注射泵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容易造成操作失误等问题;第二,在微量注射泵的临床应用中,部分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严重依赖微量注射泵的报警功能,认为机器不报警就是工作正常,不定时巡视病人,没有检查微量注射泵实际使用情况;第三,微量注射泵管理缺乏统一标准,微量注射泵使用频率过高,针头堵塞,速率调节不稳定,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第四,没有对微量注射泵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也是微量注射泵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五,微量注射泵与使用的附件不匹配。
2.2微量注射泵操作人员专业技术问题在微量注射泵使用中,由于部分操作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病人的病情、注射泵的工作机理和药物相互作用没有得到系统了解,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微量注射泵续泵液体因素、泵速注意事项及安全注意微量注射泵可让药物更加精确,微量,均匀,持续的进入人体,根据病情随时调整药物浓度,速度,使药物在体内保持有效血药浓度,在心脑血管疾病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极大作用。
在临床中,使用微量泵入药物时,在同一通路用等渗液缓慢滴注以保持静脉通畅,阻止回血发生,及时使回血流入血管,适当缩短微量泵报警延迟时间,从而减少堵管发生,提高给药安全。
泵速≥5mL/h时能基本保证输液针头的通畅。
当泵速≤4mL/h时可同时采用静脉缓慢滴注液体维持,一般8-10滴/min 。
微量泵输入速度低于5mL/h时,易发生堵管现象,须同时输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伴输注,以5滴/min速度维持既不会引起不良反应,也不会增加心脏负荷,能有效阻止回血。
微量泵入药物时,宜给予适当的维管量,最好是用微量泵或输液泵匀速持续泵入,不是所有情况均需要给予维管量,只有当泵入速度小于9ml/h才给予。
使用续泵液体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生产厂家不同。
不同厂家不同规格注射泵压力报警敏感度不同。
2、注射泵和阻塞压力档位。
一种注射泵有不同的阻塞压力档位,不同档位有不同阻塞报警压力值,直接关系到流速的设定值。
3、压力报警延迟误差。
阻塞报警的最大允许误差为±13.33kPa (±100mmHg)或阻塞报警设定值的±30%,没有明确规定流速设定值和报警响应时间,阻塞报警的压力值与流速的设定值有直接联系。
延长管硬度。
管道的硬度对阻塞报警压力检测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使用硬度高,弹性小输液延长管可更加准确检测到微量注射泵数据。
静脉压力。
微量注射泵主要通过静脉给入药液,不同部位的静脉其压力不尽相同,愈近心脏压力愈低。
由于静脉压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它对微量注射泵药液输送的阻力作用也是不同的,静脉置管位置也会影响注射泵输注通畅性,相同泵速因置管位置不同或静脉管道不同输注通畅性也会不同。
血液高凝状态。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引起血管退行性病变使血液黏稠,血小板与白细胞黏附性增高,易造成堵管,对于严格控制输液量的患者,使用续泵液体会增加心脏负担。
微量泵易回血、堵管怎么办?这2种方法解决你的问题微量泵是临床使用率较高的仪器之一,通过控制给与活塞压力来调控速度,根据体重、分钟、小时精确计算用量,增加患者用药安全系数和有效浓度。
对于需要控制输入液量的患者,可精确计算入量,精确、定量、匀速、持续地泵入特殊用药,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但是,临床应用的这些微量泵在低流速率时(2-5 ml/h),会存在针筒活塞爬行和流速波动的问题,也就是说部分时间处存在流速停止的现象,易回血,造成堵管。
既要保证精准用药,还要兼顾防止回血造成堵管,这就是摆在临床护士面前的一道难题。
大家莫急,本文将会帮大家解决这个问题,先一起看看丁香园站友们的求助:站友小 A:我们科病人常常一边输液一边要持续泵液体,所以我们常把正压留置针的白色接头换成肝素帽。
可是,如此一来,就发现液体输完后,只留下泵(2-3 ml/h),这时容易回血,该怎么办?站友小 B:科里现在有一个重症心衰的病人,持续泵注多巴酚丁胺,速度为5 ml/h,但该患者的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却经常凝血堵管,为避免堵管,我们同时静滴盐水带泵,速度为 10d/min,24 h 需要 720 ml 盐水,今天主任说我们护理上给病人多进了 1000 多 ml 的盐水,所以病人心衰老是控制不好。
请各位同仁,谈谈你们如何调节微量泵速度? 怎样才能既不回血堵管,又不增加液体输入?此贴引发广大站友激烈讨论:小 C:我科应用微量泵 1 ml/h,也从没发现堵管现象。
小 D:我们现在如果泵注速度在 8 ml/h 就不用盐水带泵,不会堵管,如果低于 8 ml/h,就带泵缓慢静滴盐水。
小E:不知道是不是机器有问题啊?是不是该泵使用时间太长了?小 G:个人认为微量泵用于 PICC 之类的静脉导管更好,不存在回血等情况。
如果泵的刺激性药物还是建议走中心静脉导管。
......这就牵涉到微量泵的操作细节上的护理管理,关于微量泵在低流速率时可能出现回血、堵管的情况,各家医院各个品牌、型号不同的微量泵,出现回血的情况都不一样。
微量注射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物125例临床应用观察报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是抢救各种休克、循环衰竭患者重要的循环支持手段,也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最常使用的药物,随着急诊、危重病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休克、MODS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的研究进展,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也不断产生新认识、新评价。
微量泵是由一种定容型输液泵,可精确控制输液的速度,是急诊、lCU病房最常使用的一项治疗措施。
危重患者中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循环衰竭都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作用大,常规输液无法保证最适合血压水平的调节。
因此,临床越来越多使用微量注射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物,便于随时根据血压结果调节给药速度。
它的优点:定时、精确度高,流速稳定且用液量少,特别适合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及抗生素。
2008年4月笔者开始通过微量注射泵为主的给药方式抢救治疗各种休克、循环衰竭患者125例,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己比较规范,从中也总结出一定的临床经验,为以后的危重病抢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资料与方法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抢救休克、循环衰竭患者125例,其中原发病包括危重颅脑损伤、多发伤、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高血压、脑实质大量出血、脑干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重度农药中毒、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心肺复苏术后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垂体危象、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感染性腹泻并感染性休克。
血管活性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①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种类包括: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
②血管活性药物的给药方法:以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为主,紧急情况下先给予静脉注射然后持续泵入。
③药物的选择:所有病例首先应用的是多巴胺,应用多巴胺达不到脏器注水平的血压时根据情况联合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或多巴酚丁胺。
④剂量范围:多巴胺的剂量范围5~25μg/(kg·分),超过此剂量范围时,不再继续增加剂量而是加用其他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剂量范围2~20μg/(kg·分),而垂体后叶素的应用剂量0.01~0.04U/分。
微泵给药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1、导管堵塞:加强巡视,定时检查导管情况,避免延长管受压或折叠。
对于输液速率<3mL∕h者,可通过三通管缓慢维持静脉滴注,以保持导管通畅。
加强患者宣教,告知微泵使用中注意事项,避免因活动不当而引起管堵路塞。
2、管路回血:血管通路内有回血时,应先抽吸回血,确认通畅时,可用0.9%氯化钠溶液5〜IOml冲管;回血较多时,应及时更换三通和输液延长管,因为一根输液延长管内有约4mL的液体,长按FAST键快速推入回血可引起严重后果。
3、药物外渗:注意无茵操作,每天更换输液延长管及三通管;使用时间>72h应更换外周静脉留置部位,或改为中心静脉置管。
避免选择下肢浅静脉给药。
加强巡视,一旦发生静脉炎或药物外渗,及时处置,局部可予水胶体透明贴等贴敷。
4、调控不当:调节给药速率后应及时启动开关,确认启动指示灯闪烁;使用多道微泵时,应确保各连接管路正常、畅通。
微泵尽量固定在不易被触碰的地方;多个微泵同时使用时,可固定于一个输液架上,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触碰微泵的控制面板。
使用期间加强巡视,定时检查,保证微泵的工作正常。
5、停药反应: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过早停用或减量、减速过快,均易引起停药反应,导致血压不稳定。
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严格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减量,并予口服药物逐渐替换。
心血管内科应用微量注射泵常见问题及护理措施的探讨微量注射泵具有能将药液精确、微量、恒量、恒速、持续泵人体内的特点[1]。
在心血管内科病区,大部分为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多变且常伴有血压、呼吸、心率、心律不稳定及相关重要脏器的衰竭,需微量泵泵入各类血管活性药物、强心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镇静药物、降压药物及电解质溶液等需严格控制流速、流量的药物。
由于上述药物的特殊性,即微小剂量的改变都会使患者的心率、血压等发生变化。
使用微量注射泵也存在一些如操作程序不够熟练、脱管、仪器中断泵入等等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现将临洮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06年使用微量注射泵以来,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护理处理措施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6年7月—2014年7月临洮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对住院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共3246例。
根据病情需要,分别使用微量注射泵推注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酚妥拉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普钠、乌拉地尔、可达龙、利多卡因、异丙肾上腺素、艾司洛尔、呋塞米、胰岛素、10%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
并对每例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的实际情况登记在册。
1.2 方法在使用微量注射泵过程中,记录微量注射泵异常报警、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药物外渗、静脉回血处理不当等等各种不良现象,每次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做好详细记录,最后分类归纳整理。
2.结果2.1 护士操作不当或失误由于护士操作不规范、不熟练导致出现药物外渗、静脉回血处理不当、管道堵塞、微量注射泵速率调节错误、用药时间过长等现象发生,共计185例患者。
2.2 药物、留置针的不良反应由于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液和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留置针,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性炎症反应,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即发生静脉炎8例。
2.3 微量注射泵故障微量注射泵出现故障,导致速率不准确56例患者。
2.4 微量注射泵的附件不配套一次性注射器大小不适,出现针管夹固定不牢,导致针管滑脱或药液剩余较多仪器开始报警3例,使用的延伸管过软使静脉通路阻塞8例。
微量注射泵在ICU应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随着危重病学的发展,微量注射泵以其将少量液体和药物精确、恒量、恒速、持续泵入人体内的特点,成为治疗危重病人的常用仪器。
危重症病房和心内病房常应用微量注射泵泵注血管活性药、镇静药、胰岛素、抗心律失常等药物。
因此,对使用微量注射泵存在一些如药物外渗、脱管、静脉通道堵塞等不安全因素不容忽视。
下面是使用注射泵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和大家分享,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确保病人安全,让输液更安全更智能。
常见问题:1、微量注射泵的附件不配套:微量注射泵泵注的液体量少,灵敏度高,附件不配套常常会影响到微量泵的灵敏度,如一次性注射器大小不适,会出现针管夹固定不牢,导致针管滑脱或药液剩余较多而仪器就开始报警。
另外,如果使用的延伸管过软可使静脉通路阻塞,但微量泵因不敏感而未能报警,以致影响药物泵注。
2、对微量泵使用中回血处理不当:个别护士专业知识欠缺,对患者的病情及泵入的药物作用不了解,当微量注射泵的管路发生回血,这种情况往往是发生在使用微量注射泵开始或中间更换注射器时,若不考虑注射药物的性质和剂量,盲目采用快进键处理回血或用传统方法用生理盐水加速推注,会致使短时间内进入患者体内的药量过多,产生不良后果。
3、药物渗漏:应用微量注射泵泵入的药物多为血管活性药物,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大,微量泵使用时间长,一旦药物漏至皮下组织,可引起局部血管强烈收缩而致组织坏死或血管的通透性增大致皮下淤血、静脉炎等发生。
4、堵管:长时间泵入极微量药液,如果使用单静脉通道,在病人躁动、咳嗽、吸痰时、药液完后未及时更换药液,很容易造成堵管。
5、微量泵报警处理不当或未能及时处理:微量注射泵有灵敏的自动报警提示,包括电源不足报警、余量报警、药液泵完报警、堵塞报警、注射器与推动器接触不良报警等,这些使护士在使用微量泵时对报警产生了依赖心理,不定时巡视、检查各管路接头情况,认为微量泵不报警就是在正常运转。
以致延伸管、三通接头或输液针头连接处脱落、输液部位肿胀等都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全科护理2016年11月第14卷第32期• 3361 •微量注射泵低流速泵入药物时静脉回血的预防及处理研究进展佘莉萍摘要:综述微量泵低流速泵入药物时静脉回血的预防及处理研究进展,使护士能正确处理静脉回血,知晓预防回血的重要性及方法,从而提高用药质量,保证病人安全^关键词:静脉回血;微量注射泵;预防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微量注射栗是一种定容型的输液栗,可在单位时 间内均匀注人液体及药物,能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保 持血液中药物的有效浓度。
其优点是流速稳定、精确 度高、体积小便于调控和移动[1],因此在临床静脉治疗 中得到广泛普及。
而在临床使用微量栗的多是高警讯 药物[2],如多巴胺类、肾上腺素类等,如果出现回血处 理不当可能会危及病人,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
因此,为了让护士更好地掌握预防及处理静脉回血的方法,现将微量栗低流速栗人药物时静脉回血的预防及处理 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静脉回血的产生临床在应用微量注射栗的过程中通常根据病人病 情、体重、药物性质等量化使用药物[3],栗人单位为 mL/h。
护士在配制药物中总结出根据病人体重X3/0.3/0.03C系数),口算即可得知在20 m L或50 m L溶 液中应放的药物剂量,即可保证lm L/h的栗速相当于 1jug/(kg •min)的输注浓度[4]。
在治疗过程中药物的 用量还会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如起始量到维持量 及治疗量,尤其当病情趋于平稳症状改善后静脉用药 会逐渐减量、停止或由口服药物替代。
临床实践发现,微量注射栗栗人速度较低或病人静脉压升高时,静脉 内血液可返流人针尖或注射器的延长管内产生回血。
黎华等M研究发现不同速度栗人硝酸甘油的回血率差 异有显著性(P<〇.〇5),以3 mL/h的速度栗人硝酸甘 油时所有病人出现回血现象,以4 mL/h的速度栗人 硝酸甘油时94.44%的病人出现回血现象,以3 mL/h基金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面上项目,编号:2014NJMU050。
作者筒介佘莉萍,主管护师,本科,单位: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
引用信息佘莉萍.微量注射泵低流速泵人药物时静脉回血的预防及处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6,14(32) :3361 - 3362.文章编号:1674-4748(2016)32-3361-02的速度静脉栗人硝酸甘油和以4 mL/h的速度静脉栗 人硝酸甘油出现回血的比例无差别;而以5mL/h的速度栗人硝酸甘油时94.11 %的病人不出现回血现象,但有回血趋势。
2静脉回血的危害丁秀珍[6]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静脉输液针头内回 血凝集后,再回输可使实验动物的肺血管发生栓塞,回血在10 m in内凝集的血块尚可在体内部分解聚。
回血在30 m in内凝集的血块则体内解聚不明显,均明显 栓塞肺动脉。
大血栓容易引起针头堵塞,护士需要通 过微量注射栗发出报警才能知晓,而微量注射栗设有 阻塞报警压力界限,输液管路内的压力需达到一定的 界限,微量注射栗才会发出报警。
而输液管路(包括注 射器和输液延长管)具有一定的顺应性,因而要达到报 警压力界限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产生了阻塞报警延 迟。
在体外模拟试验中,Donmez等[7]观察到微量栗 阻塞报警延迟时间可达117.30 min±9.40 min。
表明 在特定情况下虽然输液管路已经发生阻塞,药物无法 输人体内,但微量注射栗发出报警要在2 h后将会影 响治疗效果。
若留置针堵塞需要重新穿刺,也增加病 人痛苦,并且沉积凝固在留置针延长管管壁的血液会 给病人及家属带来恐慌和不满意,影响护患关系。
3静脉回血的预防及处理现况2013年对江苏省19所三级医院95名心内科护 士的问卷调查显示:对回血的处理有50人选择了用生 理盐水冲管,其中工作5年以下有28人,工作5年以 上有22人;20人选择了不处理,其中工作5年以下有 12人,工作5年以上有8人;而只有25人进行预防回 血的干预,其中工作5年以下有8人,工作5年以上有 17人。
由此可见,临床上对微量栗低流速栗药时预防 和处理静脉回血的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
而临床使用 微量注射栗栗人的多为高警讯药物[2],如多巴胺类、肾d〇i : 10.3969/j.issn. 1674-4748.2016.32.005• 3362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November,2016 Vol.14 No.32上腺素类等,护士对高警讯药物的概念知晓率低[8]。
唐忠银[9]报道若在静脉出现回血时用生理盐水冲管,有可能造成药物栗人静脉的剂量增加或者是较长时间 药物未栗人体内,都可能对病人的生命体征造成影响,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所以预防静脉回血比出现回血再 处理更重要。
4静脉回血的预防方法回血的预防被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重视并研究。
肖丽等[1°]通过对微量栗与穿刺点间不同垂直高度发 生静脉回血现象的临床观察,发现微量栗与穿刺部位 保持一定高度(大于30 cm)可有效预防静脉回血。
陈莎等[11]报道将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上方时(至少高于 穿刺点30 cm),留置针回血率、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 对照组(均P<〇.〇l)。
张超等[12]认为微量栗速度过慢<1mL/h时,极易引起静脉回血及阻塞,可酌情将 药液稀释1倍〜2倍,同时将推人速度增加到1倍〜2 倍。
刘琴等[13]认为尼莫地平在微量栗推注以7 mL/h 速度时可完全阻止回血。
黎华等[5]认为在栗人硝酸甘 油时以6 mL/h速度时无回血现象,静脉栗人硝酸甘 油的速度<5mL/h时出现回血,增加伴随液以每分钟 5滴的速度维持输液即可阻止回血(T=〇.〇〇〇 3),同时额外增加的输液并不增加心力衰竭病人心脏负担 (T>0.05)[4]。
杜丽华等[14]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微量 栗同时接人常规液体,静脉回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 低于对照组(P<〇.01),而就微量栗故障的比较,同时 应用常规液体对其发生率无显著影响(T>〇.05)。
周广琳等[15]将预防静脉回血的3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A组将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下方或水平处,注射栗与 穿刺部位水平,使用注射栗的同时在同一静脉通路伴 随输液(每分钟5滴);B组将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下 方或水平处,将注射栗与穿刺点的垂直高度>30cm; C组将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上方4 cm处,注射栗与穿 刺部位水平。
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能有效控制静 脉回血=0.0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尤以伴随液 静脉输注的方法更能有效地控制静脉回血。
综上所述,因治疗的需要临床应用注射栗时存在 小剂量低流速现象,对低流速栗人时出现静脉回血的干预方法不一,护士对回血的预防重视不够且存在护 理风险。
既往研究表明伴随液静脉输注的方法更能有 效地控制静脉回血,但对严格控制人水量者可能增加 心脏负担,而且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输液夹松动导 致输液速度加快而存在安全隐患。
故在临床工作中迫 切需要一种安全有效、便于操作的预防静脉回血方法,确保微量注射栗在临床的安全使用,提升用药护理质 量,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1]罗侨端,何萍.微量注射泵的临床应用及安全因素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4) :1301 - 1303.[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督管理办法[J].中国药事,2004,18(4) :203 -205.[3]李华,谢红.微量注射泵简便量化的配药公式[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4):166.[4]韩玉.注射器静脉泵人药液快速口算法[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3):2205.[5]黎华,李永琴,刘琴,等.心脏衰竭患者静脉泵人硝酸甘油时回血的干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 :7 -9.[6] 丁秀珍.静脉输液针头内回血凝集后再回输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242.[7] Donmez A, Araz C» Kayhan Z. Syringe pumps take too long togiveocclusion alarm[J].Paediatr Anaesth»2005,15(4) : 293 - 296. [8]邵颖,徐连文,冯丽芳,等.髙警讯药物在内科系统的安全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 :312 - 314.[9]唐忠银.微量注射泵注射堵塞报警时差观察与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8,23(1):26.[10]肖丽,孙向红.微量泵与穿刺点的垂直髙度对静脉回血发生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5A): 1182 - 1183.[11]陈莎,鲁汉英.肝素帽固定部位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6,21 (13) : 19-20.[12]张超,范倪金,张芳.使用微量注射泵护理缺陷的发生原因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12): 95 - 97.[13]刘琴,滕敬华,黎华,等.伴随输液法减少尼莫地平静脉泵人时疼痛和回血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4,19(21):30-31.[14]杜丽华,荣加.常规液体配合微量泵输注对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6B):43 -44.[15]周广琳,卢秀芳.3种方法预防微量注射泵使用中回血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2,26(2C):537.(收稿日期:2〇16-〇7-13)(本文编辑卫竹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