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第七单元问题解决西师大版(2014秋)
- 格式:doc
- 大小:787.64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后题汇总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后题汇总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练习题西师大版小学生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练习 2014年秋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练习题苏教版小学最新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练习题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单元练习题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上册练习西师大版 2014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第二单元 2014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希望提供的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后题,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1.四则混合运算一、单选题1.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计算时应()A. 从左往右算B.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2.计算(280-15×14)÷7,应先算()。
A. 280-15B. 15×14C. 14÷7D. 280-143.2337÷3×5=()A. 3895B. 4775C. 3032D. 33254.算式9650-1824÷76×21的运算顺序是先算()。
A. 减法B. 除法C. 乘法5.下面各题中,运算顺序是“减法→除法→加法”的是()。
A. 37-12÷3+11B. 30+(24-6)÷9C. (24+124)÷(25-20)二、判断题6.200÷25×4=200÷100=2.()7.在计算125×[126-(78+22)]时,最后计算乘法。
( )8.判断正误.计算250+390÷15×8时,要先算加法.9.学校第一次买6个电子计算器,第二次又买了5个同样的电子计算器。
第一次用去360元,第二次用去300元。
三、填空题10.650与150的和减去240除以8的商,算式是________。
11.将下面的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________28×5=140 200+140=340 340÷20=1712.填“>”“<”或“=”。
1吨________ 999千克1001克________ 1千克62×21________62×20+62 4000米________ 4千米2米________ 202厘米 16+12×5________(16+12)×513.小明买了7份点心,一份6元,身上还剩54元,请问小明原本有________元钱。
14.铺一条长5200米的通讯光缆,已经铺了14天,每天铺150米.剩下的要在20天内铺完,剩下的平均每天要铺________米?四、解答题15.填一填,再列出综合算式.16.先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再合并成一个算式,并计算出答案.合并成的算式是?五、综合题17.脱式计算.(1)(+ )×24(2)67÷1.25÷0.8(3)68×35﹣408÷24(4)2.5÷ ×(5)(﹣50%)÷(×42)(6)(+ )÷ ×六、应用题18.甲、乙两袋糖共20千克,把甲袋糖拿出4千克放入乙袋,这时两袋糖的重量相等,甲、乙两袋糖原来各有多少千克?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解答】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计算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故答案为:B.【分析】在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计算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据此顺序解答.2.【答案】B【解析】【解答】计算(280-15×14)÷7,应先算15×14.故答案为:B.【分析】观察算式可知,算式中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最后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据此顺序解答.3.【答案】A【解析】【解答】2337÷3×5=779×5=3895故答案为:A.【分析】在一道算式中,如果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据此解答.4.【答案】B【解析】【解答】算式9650-1824÷76×21的运算顺序是先算除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及解析7探究规律西师大版(2021秋)一、填一填。
1、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8,商(),被除数除以70,商()。
2、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20,商(),除数除以12,商()。
3、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5,商()。
4、假如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100倍,那么商就()。
5、假如除数缩小10倍,要使商不变,那么被除数要()。
6、假如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20倍,那么商就()。
7、要使商不变,那除数和被除数要()。
8、两数相除的商是20,假如要使商变成40 ,如何办()【解析】:1、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被除数除以几,商也除以几(0除外)。
2、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反而除以几,除数除以几,商反而乘几(0除外)。
3、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商不变。
【答案】:1、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8,商(也乘以8),被除数除以7 0,商(除以70)。
2、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20,商(除以20),除数除以12,商(乘以12)。
3、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5,商(不变)。
4、假如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100倍,那么商就(不变)。
5、假如除数缩小10倍,要使商不变,那么被除数要(缩小10倍)。
6、假如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20倍,那么商就(不变)。
7、要使商不变,那除数和被除数要(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8、两数相除的商是20,假如要使商变成40 ,如何办?(被除数扩大2倍,除数不变)二、判定:①210÷30=(210×15)÷(30×15)……………………()②48÷12=(48×3)÷(12×4)…………………………()③60÷12=(60 ÷3)÷(12×3)…………………………()④63÷7=(63÷10)÷(7÷10)……………………()⑤被除数不变,假如除数除以3,商也会除以3。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1.四则混合运算一、单选题1.2473+(6000-2632)= ()A. 4862B. 5841C. 4702D. 48022.计算134×(9-6)时,应该()A. 先算乘,后算减B. 先算减,后算乘C.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3.12+12÷4应该先算()A. 12+12B. 12÷4C. 12+44.要改变75+360÷20-5 的运算顺序,使最后一步算除法,正确的是()。
A. 75+360÷(20-5)B. (75+360)÷20-5C. (75+360)÷5.6+2×7与(6+2)×7的结果( )。
A. 相等B. 不相等C. 无法确定二、判断题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若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则应从左往右计算。
7.在计算125×[126-(78+22)]时,最后计算乘法。
8. 50-30÷5=20÷5=49.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计算时一定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
三、填空题10.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________,后算________;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________,后算________;小括号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这个括号内也要先算________,后算________。
11.计算“45÷5+36×6”时,________和________可以同时计算。
12.按顺序计算,并填写在下面,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________.综合算式________.13.在计算856+32×17时,应先算________再算________。
14.算式8×7-5的差是________,要使算式等于16,应该列式为________。
四、解答题15.踩着石头过河。
16.先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再列成综合算式.五、应用题17.一本书共170页,已经看了90页,剩下的页数,要在4天内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解答】解:2473+(6000-2632)=2473+3368=5841故答案为:B【分析】算式中含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加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2.千米的认识一、单选题1.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60()。
A. 米B. 分米C. 厘米D. 千米2.公共汽车相邻两站之间的距离约为500()。
A. 千米B. 毫米C. 厘米D. 米3.与4千米相等的是()A. 4000分米B. 4000米C. 4分米二、判断题4.用来测量长度的单位有吨、千克和克。
()5.小红家距奶奶家120千米,她最好步行去。
()6.奇奇身高是140毫米。
()7.一块菜地长48千米.()三、填空题8.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①骑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5________.②一张桌子的高大约是90________.③学校周一升国旗大约用了5________.9.我们食指指尖的宽度约是1________。
粉笔盒的宽度大约是1________。
10.240厘米20米2厘米20厘米2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家离学校500米,他每天上学、回家,一个来回一共要走1千米…________(判断对错)四、解答题12.估一估,树有多高?五、综合题13.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1)西安城墙高12________(2)火车每时行驶120________(3)一本书的厚度约8________(4)课桌大约高7________六、应用题14.暑假里,小方去姑姑家,先乘汽车行驶12千米到达火车站,再乘2小时火车,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下火车后不远就到了姑姑家,小方家和姑姑家大约相距多少千米?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解答】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60千米。
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即可。
2.【答案】D【解析】【解答】解:公共汽车相邻两站之间的距离约为500米。
故答案为:D。
【分析】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单位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3.【答案】B【解析】【解答】解:4千米=4000米4千米=40000分米故选:B.【分析】把4千米化成米数,用4乘进率1000;化成分米数,用4乘进率10000;据此得解.二、判断题4.【答案】错误【解析】【解答】用来测量长度的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本题说法错误。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解决问题1.甲、乙、丙三人进行一场田径比赛,比赛项目有:100米、400米、800米、跳高、跳远五项。
已知每项第一、第二、第三名各得5分、2分、1分;丙800米赛跑得第一名。
比赛结束后,每人的总得分是:甲9分、乙22分、丙9分。
想一想:这三个人在五项比赛中各得什么名次?【答案】甲100米、400米、跳高、跳远第二,800米第二乙100米、400米、跳高、跳远第一,800米第二丙800米第一,100米、400米、跳高、跳远第三2.小强用一些火柴摆了9个正方形,如果用这些火柴摆三角形,可以摆多少个?【答案】4×9÷3=12(个)3.同学们站成一排进入纪念馆参观,李明的前面有324人,他的后面有875人,进馆后每80人一组到展室参观,这个纪念馆一共有多少个展室?【答案】(324+1+875)÷80=15(个)4.解决问题。
(1)两座城市相距264千米,一辆汽车去时速度为每小时66千米,回时速度为每小时44千米。
你知道来回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吗?(2)3只奶牛每月可产奶186千克,照这样计算,养几只奶牛每月就可以产奶310千克?(3)小青的座位票是28看台的22排32座,这是体育场最后一个看台,也是最后一排小学-数学-打印版最旁边的座位。
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座位的总数吗?【答案】(1)264÷66=4(小时)264÷44=6(小时)264×2÷(4+6)≈53(千米)(2)310÷(186÷3)=5(只)(3)32×22×28=19 712(个)5.解决问题。
(1)建筑工地要水泥1 360袋,已经运到880袋,余下的用6辆车1次运到,平均每辆车要运多少袋?(2)王老师用720元买了4个篮球、,6个排球,已知一个篮球和3个排球的价格一样。
篮球和排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3)学校新建了一幢教学楼,共4层,每层有5间教室。
第七单元 问题解决
一 小明家的果园里有10棵苹果树,平均每棵树产苹果80千克。
(1)平均每人每天可以摘苹果多少千克?先求“平均每人5天可以摘多少千克苹果?”
= ( )
再求“平均每人每天可以摘多少千克苹果?”
= ( )
(2)小明家的苹果收入有多少元?先“求小明家一共产多少千克苹果?
= ( )
再求“小明家的苹果收入有多少元?”
= ( )
二
三 甲、乙两城相距570km,一辆小车3时行了285km。照这样的速度,要赶在15:00之前
到达乙城,这辆小车至少在什么时候从甲城出发?
今年每千克苹果
可以卖5元。
我们3人5天可以摘
苹果450千克。
6800元
我已有存款2000
元,如果每月存600
元,至少要几个月才
能买到?
四 学校新买来一批图书,如果每班分24本,那么正好能分给25个班。如果要分给30个班,
那么平均每班分多少本?
五 水果店原有60筐梨,每筐重25千克,卖出一些后,剩下的正好是卖出的一半,水果店
卖出梨多少千克?
六 建筑工地要水泥980袋,已经运到420袋,剩下的用6辆车1次运到,平均每辆车要运
多少袋?
七 奶奶今年70岁,小红今年10岁,再过多少年奶奶的年龄是小红的5倍?
参考答案:
一 小明家的果园里有10棵苹果树,平均每棵树产苹果80千克。
(1)平均每人每天可以摘苹果多少千克?先求“平均每人5天可以摘多少千克苹果?”
= (千克)
再求“平均每人每天可以摘多少千克苹果?”
= (千克)
(2)小明家的苹果收入有多少元?先“求小明家一共产多少千克苹果?
= (千克)
再求“小明家的苹果收入有多少元?”
= (元)
二
(6800-2000)÷600
= 4800÷600
= 8(个)
答:要8个月才能买到。
三 甲、乙两城相距570km,一辆小车3时行了285km。照这样的速度,要赶在15:00之前
到达乙城,这辆小车至少在什么时候从甲城出发?
4000 5 × 800
800 80 × 10
50 5 ÷ 150
150 3 ÷ 450
今年每千克苹果
可以卖5元。
我们3人5天可以摘
苹果450千克。
6800元
我已有存款2000
元,如果每月存600
元,要几个月才能买
到?
570÷(285÷3)
=570÷95
=6(时)
15-6=9(时)
答:这辆小车至少在9时从甲城出发。
四 学校新买来一批图书,如果每班分24本,那么正好能分给25个班。如果要分给30个班,
那么平均每班分多少本?
24×25÷30
= 600÷30
= 20(本)
答:平均每班分20本。
五 水果店原有60筐梨,每筐重25千克,卖出一些后,剩下的正好是卖出的一半,水果店
卖
出梨多少千克?
60×25÷3
=1500÷3
=500(千克)
500×2=1000(千克)
答:水果店卖出梨1000千克。
【解析】根据题意,剩下的正好是卖出的一半可知:卖出的=2×剩下的;水果店原有60筐
梨,
每筐25千克,可求得总千克数是60×25=1500(千克);因为总千克数=卖出的+
剩
下的,所以总千克数=3×剩下的千克数,即剩下的千克数=总千克数÷3 =1500÷
3=500(千克);卖出的梨的千克数=2×剩下的=2×500=1000(千克)
六 建筑工地要水泥980袋,已经运到420袋,剩下的用6辆车1次运到,平均每辆车要运
多
少袋?
(980-560)÷6
=420÷6
=70(袋)
答:平均每辆车要运70袋。
七 奶奶今年70岁,小红今年10岁,再过多少年奶奶的年龄是小红的5倍?
70-10 = 60(岁)
60÷(5-1)= 15(岁)
15﹣10= 5(年)
答:再过5年奶奶的年龄是小红的5倍。
【解析】根据题意,今年,小红10岁,奶奶70岁,她们的年龄差是70-10 = 6
0
岁,这是个不变的;当奶奶的年龄是小红年龄的5倍时,小红的年龄是:
60÷(5-1)=15(岁);15-1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