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对缺血性心脏病凝血机制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73.09 KB
- 文档页数:2
低分子肝素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的影响目的总结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LCPCPHD)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后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的变化。
方法以我院LCPCPHD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8例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48例同时采用低分子肝素,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
结果在治疗后的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改善情况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LCPCPHD患者在常規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有助于降低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含量,从而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低分子肝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患者在发病后除了存在肺、胸疾病相关症状体征表现外,通常还会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相关器官损害等[1]。
在治疗中需要进行抗凝治疗。
本文结合笔者整理的患者资料,对低分子肝素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接收的LCPCPHD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性分组并命名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3.2±3.1)岁;对照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3.4±3.3)岁,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主要是止咳化痰、吸氧、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解痉平喘、扩张血管以及活血化瘀治疗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低分子肝素,1次/d,每次5000 U,皮下注射。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天,在患者入院时以及治疗完成后,于空腹条件下抽取患者静脉血液,按照常规方法完成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测定,做好数据记录。
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常见的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和预防血栓病。
它具有抗凝血和抗血栓的作用,被认为是一种高效且安全的抗凝剂。
本文将介绍低分子肝素钠的药物特性、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由猪或牛肺黏多糖经特殊工艺制得的抗凝血剂。
相比传统的普通肝素,它具有分子量较低、活性好、半衰期短等优势。
低分子肝素钠主要通过抑制血浆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来发挥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的过程。
此外,低分子肝素钠还能通过提高血液纤维蛋白降解酶的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大。
低分子肝素钠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多种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血栓栓塞等。
在手术患者中,低分子肝素钠能够显著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此外,低分子肝素钠还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肾透析、怀孕期的高危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预防血栓的情况下。
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时,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具体疾病进行剂量调整。
一般而言,预防血栓的剂量为每日一次皮下注射,而治疗血栓的剂量则为每日两次皮下注射。
注射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部位,并避免静脉内注射。
需要强调的是,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并严格遵循医嘱。
虽然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但仍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出血、止血时间延长、胃肠道不适等。
在极少数情况下,低分子肝素钠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贫血等严重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期间,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如出血、皮疹、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正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钠。
正确认识低分子肝素钠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疗效。
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期间,需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首先,如果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或活动性溃疡病人,应慎用低分子肝素钠。
其次,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前应咨询医生,了解风险与益处。
此外,低分子肝素钠不能与其他抗凝剂同时使用,以免增加出血风险。
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常用的药物,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它是一种抗凝剂,可以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低分子肝素钠的作用机制、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内容。
低分子肝素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凝血因子Ⅹa的活性来发挥抗凝作用。
它不仅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还可以抑制血栓的生长和扩展。
相比传统的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钠具有更好的抗凝效果和生物利用度,且不需要常规的实验室监测。
低分子肝素钠具有广泛的适应症。
首先,它可以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在高危人群中,例如手术后患者或卧床休息时间较长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可以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
其次,低分子肝素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肌梗死的治疗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可以减少血栓的再次形成,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时需要注意其用法用量。
它通常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剂量大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疾病情况而定。
对于预防血栓的患者,一般每天注射一次。
对于治疗急性血栓性疾病的患者,剂量会相应增加。
在注射前需要将药物轻轻摇晃均匀,然后用消毒的针头将药液注射到皮下脂肪层。
尽管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但使用过程中仍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出血、皮肤过敏反应和骨髓抑制等。
如果出现过大或持续性的出血,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对于已知对低分子肝素钠过敏的患者,不应使用该药物。
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时,还需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例如,非甾体抗炎药、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剂等可能增加低分子肝素钠的抗凝效应,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在联合使用时需要谨慎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
总之,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剂,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疾病情况确定剂量,并注意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此外,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间断用药。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
crrt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近年来,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已成为危重患者肾脏功能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
在CRRT治疗过程中,低分子肝素被广泛应用作为抗凝剂,以避免在血液循环中发生凝血事件。
然而,低分子肝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剂量,以确保患者能够达到良好的抗凝效果,同时又不会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
本文旨在探讨CRRT治疗中低分子肝素抗凝标准的制定及实施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关参考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低分子肝素的抗凝原理和应用标准,我们希望能够为提高CRRT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帮助。
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CRRT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的概念进行概述,并明确本文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首先介绍CRRT治疗的概述,包括定义、适应症、治疗原理等内容;其次阐述低分子肝素抗凝的原理,探讨其在CRRT治疗中的重要性;最后详细讨论低分子肝素抗凝的标准,包括给药途径、剂量调整、监测方法等方面。
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探讨低分子肝素抗凝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旨在全面阐述CRRT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标准的相关内容。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主要在于探讨CRRT治疗中低分子肝素抗凝的标准。
通过对低分子肝素抗凝的原理及标准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治疗指导,确保患者在接受CRRT治疗过程中获得最佳的抗凝效果和疗效。
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也可以为今后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促进临床实践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正文2.1 CRRT治疗概述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一种用于重症患者进行血液净化的技术。
它主要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有急性肾损伤(AKI)或其他严重的肾脏功能障碍的患者。
肝素及低分子思考肝素钠注射液:分子量:15000(2000-40000)道尔顿,肝素属于水溶性,静脉注射5-10分钟产生抗凝作用,半衰期1-2h。
用于防治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也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导管术、微血管手术等操作中及某些血液标本或器械的抗凝处理。
目前肝素是世界上最有效和临床用量最大的抗凝血药物,主要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血液透析治疗,其中,其在血液透析治疗中是唯一有效的特效药物。
临床应用及研究显示,肝素除具有抗凝血作用外,还具有其他多种生物活性和临床用途,包括降血脂作用、抗中膜平滑肌细胞(SMC)增生、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
此外,低分子肝素是由肝素原料药作为原料进一步加工成的一大类抗血栓的药物,具有更为广泛的临床医学用途,成为治疗急性静脉血栓和急性冠脉综合症(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首选药物。
不良反应:①用药过多可致自发性出血,如因用药过量引起严重出血,可静脉注射鱼精蛋白进行急救(1mg~1.5mg鱼精蛋白可中和1mg肝素);②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③偶见过敏反应如哮喘、鼻炎、荨麻疹、结膜炎、发热等;④长期应用偶可产生暂时性脱发、骨质疏松和自发性骨折等;⑤肌肉注射可引起局部血肿。
主要作用肝素钠为抗凝血药。
对凝血过程的许多环节都有影响,可延长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
本品不论在体内或体外,都有迅速的抗凝血作用。
本品主要作用于纤维蛋白的形成,也可使血小板聚集减少。
本品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塞、肺栓塞、脑血管栓塞、外周静脉血栓等,可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大。
还可用于DIC的早期,及其它体内外的抗凝。
早期应用可以防止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的耗竭。
也可在输血时代替枸橼酸盐或体外循环时作为体外抗凝血药。
监测指标:APTT,ACT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分子量:平均分子量小于8000道尔顿药代动力学参数源于对血浆中抗Xa因子活性的研究。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正文:引言: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一种来源于肝素的衍生物,在临床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它具有较低的分子量和更强的抗凝作用,以及较少的副作用和需要监测的因素,因此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方面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低分子肝素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1.1 抗凝作用低分子肝素通过与血浆中的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III,ATIII)结合,加快ATIII与凝血酶的结合速度,从而使凝血酶不能催化纤维蛋白的,起到抗凝作用。
1.2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低分子肝素还能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ADP释放和血栓素A2的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二、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2.1 防治深静脉血栓症(DVT)低分子肝素在防治DVT方面具有以下优势:方便使用、无需监测、副作用少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预防性应用或治疗性应用,并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肾功能进行剂量调整。
2.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低分子肝素在ACS患者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早期应用、介入治疗后抗凝和长期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策略,可以选择不同的低分子肝素使用方案。
2.3 妊娠期合并血栓性疾病妊娠期合并血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妊娠并发症。
低分子肝素被广泛应用于妊娠期合并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不仅具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副作用较小。
2.4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低分子肝素在VTE的预防和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调整剂量和疗程,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VTE。
三、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临床研究报告、专家意见、临床指南等。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III,ATIII):是一种存在于血浆中的天然抗凝物质,能够抑制凝血反应。
2:深静脉血栓症(DVT):指深静脉内血液凝固形成血栓的疾病。
3: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由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的综合征,包括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
低分子肝素钙1. 引言低分子肝素钙(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Calcium,简称LMWH-Ca)是一种抗凝剂,属于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简称LMWH)的一种形式。
与传统的肝素相比,LMWH-Ca具有更具预测性和稳定性的药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本文将对LMWH-Ca的药理特性、临床应用、副作用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介绍。
2. 药理特性2.1 分子结构LMWH-Ca是由常规肝素通过酶解、脱乙酰和分离纯化等工艺制备而成的。
相较于常规肝素,LMWH-Ca的分子量较小,平均分子量约为4000-6000道尔顿。
同时,LMWH-Ca的分子结构也相对较简单,由硫酸苷酸二糖重复单元和多种硫酸基组成。
2.2 抗凝作用机制LMWH-Ca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与抗凝血酶III (Antithrombin III,简称ATIII)结合,促进ATIII的抗凝活性。
具体来说,LMWH-Ca结合到ATIII上后,显著增强了ATIII与凝血酶、凝血酶因子、以及其他促凝酶和抗凝酶的亲和力。
从而,LMWH-Ca可以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延长凝血酶的生命周期,从而达到抗凝作用的效果。
3. 临床应用3.1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LMWH-Ca广泛应用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
该药物通过抑制血栓的形成和生长,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并防止存在血栓的静脉再次栓塞。
3.2 冠心病患者的治疗LMWH-Ca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药物可以改善冠脉血液流动性,减少心脏的负荷,从而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症状。
3.3 孕妇和妇产科领域的应用LMWH-Ca在孕妇和妇产科领域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该药物可以预防和治疗妊娠期血栓性疾病,并显著降低孕妇和产后妇女发生血栓栓塞性事件的风险。
4. 副作用尽管LMWH-Ca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些副作用需要注意。
低分子量肝素与肝素抗凝的比较研究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用于多种病情下的预防和治疗。
肝素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传统的肝素钠,另一种是低分子量肝素。
这两种药物虽然都能发挥抗凝作用,但是具体的差异还需要进行比较研究。
1. 低分子量肝素和传统肝素的区别低分子量肝素和传统肝素钠在分子量和化学结构上存在差异,因此也会影响它们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效应。
低分子量肝素的分子量在4000-10000之间,相对较小,因此亲和力较传统肝素强,能更容易地形成与凝血因子Xa结合的极性化合物。
此外,由于低分子量肝素是由传统肝素钠水解而来,因此低分子量肝素也具有少量抗补体作用。
与传统肝素相比,低分子量肝素的生物利用度更高,半衰期更长,而且相对固定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能够保证其更可靠的临床效果。
另外,低分子量肝素还具有较低的皮肤过敏和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因此相对更为安全。
2. 低分子量肝素和传统肝素的治疗效果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相比传统肝素钠,低分子量肝素具有更长的生物半衰期和更释放稳定的药物级别,因此在血栓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针对高危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使用低分子量肝素的组别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显著降低。
另外,在心肌缺血、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病情中,低分子量肝素的疗效也得到了广泛的验证。
与传统肝素相比,低分子量肝素组发生严重出血的比例也明显降低。
3. 推荐使用低分子量肝素的情况截至目前,多项研究和指南推荐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来预防深静脉血栓。
在包括肺栓塞、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在内的其他虽然不是常规血栓形成却存在高风险的病情中,低分子量肝素也是一个常用的治疗选择。
此外,低分子量肝素还可以用于控制特定疾病的病情进展。
例如,在癌症治疗中,低分子量肝素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血管生成,从而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总之,低分子量肝素和传统肝素相比,具有更长的生物半衰期和稳定的药物释放,因此其在血栓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且没有使用传统肝素钠时存在的皮肤过敏和血小板减少的风险。
第37卷 第4期2001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ACTAACADEMIAEMEDICINAEQINGDAOUNIVERSITATISVol.37,No.4December 2001
作者单位 1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青岛 266003
)
2 青岛市市立医院检验科作者简介 王珍,女,1954年7月生,副主任医师
低分子肝素对缺血性心脏病凝血机制的影响王 珍1 汪洪毅1 尹兆红2 王晓林1[摘要] ①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缺血性心脏病(IHD)血液凝血机制的影响。②方法 观察75例IHD病人应用LMWH治疗后凝血机制的变化。③结果 应用LMWH治疗后,IHD病人抗凝血酶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较用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3.22,8.45,P<0.05,0.01);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凝血因子Ⅱ时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④结论 LMWH治疗可以改善IHD血栓前状态,且无出血倾向。[关键词] 肝素,低分子量;心肌缺血;血液凝固[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24047(2001)0420323202
EFFECTOFLOW2MOLECULAR2WEIGHTHEPARINONCOAGULATIONFUNCTIONINISCHEMICHEARTDISEASE
WANG
Zhen,WANGHongyi,YINZhaohong,etal 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TheAffiliatedHospitalofQingdaoUniversityMedicalCollege,Qingdao266003[ABSTRACT] Objective Tostudytheeffectoflow2molecular2weightheparin(LMWH)oncoagulationfunctioninischemicheartdisease(IHD). Methods 75IHDpatientswereobservedfortheircoagulationfunctionafterreceivingthetherapywithLMWH. Results AT2Ⅲlev2
elandt2PAsignificantlyelevatedafterusingLMWHcomparedwiththatfor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t=3.22,8.45,P<0.05,0.01).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forpartiallyactivatedthromboplastintimeandclotting2factor2Ⅱtimebeforeandafterthetreat2ment. Conclusion LMWHtherapymayimprovepre2thromboticconditionforIHDpatientswithouttendencyofhemorrhage.[KEYWORDS] heparin,lowmolecularweight;myocardialischemia;bloodcoagulation
缺血性心脏病(IHD)的主要危险是血液高凝状态形成血栓,低分子肝素(LMWH)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梗死、心绞痛、脑血栓等取得较好疗效[1]。本文检测75例IHD病人应用LMWH治疗前后凝血机制的变化,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1 研究对象IHD病人75例,男38例,女37例;年龄41~72岁,平均55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5例。诊断符合WHO制定的IHD命名及诊断标准。停用影响病人血小板、凝血机制和纤溶活性药物15d.112 研究方法IHD病人每次应用LMWH(Sanogfi公司生产)0.4mL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用2~3d1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10h,7d取空腹静脉血2mL,枸橼酸钠抗凝,备测。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Ⅱ时间(PT)测定采用凝血法,试剂盒购自上海捷门生物公司,按说明书操作。抗凝血酶Ⅲ(AT2Ⅲ),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2PA)活性测定采用美国Baxter公司生产BIO2RAD550型酶标仪。2 结 果211 用药前后PT,APTT变化IHD病人用药前后APTT,PT,凝血因子Ⅱ时间比值(PTR)、国际标准化值(INR)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F=0.97~1.68,P>0.05),见表112.2 用药前后AT2Ⅲ,t2PA变化用药后10hAT2Ⅲ和t2PA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22,8.45,P<0.05,0.01);用药后7d
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1
表1 IDH病人用药前后PT,APTT测定结果比较(x±s)
组别nPT(t/s)PTRINRAPTT(t/s
)
用药前7513.10±2.961.13±0.623.12±1.3438.00±10.32
用药后10h7513.85±2.521.14±0.723.05±1.5741.00±11.30
用药后7d7513.65±2.871.13±0.653.11±1.4238.00±9.78
表2 用药前后AT2Ⅲ,t2PA测定结果比较(ξ/U・L
-1
,
x±s)
组别nAT2Ⅲt2PA
用药前750.871±0.0651.50±0.22
用药后10h751.113±1.013
32.31±1.0233
用药后7d750.912±0.0931.13±0.31
与用药前比较,
3t=3.22,P<0.05;33
t=8.45,P<0.01
324青 岛 大 学 医 学 院 学 报37卷
3 讨 论血液的高凝状态是IHD病人发生冠状动脉血栓造成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应用LMWH可以改善血栓前状态,从而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LMWH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明显、副作用小等特点,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的理想药物。本文对75例IHD病人应用LMWH治疗,动态分析治疗前后其凝血、抗凝血和纤溶指标变化,结果显示,应用LMWH10h及7d后,PT和APTT值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治疗量的LMWH对凝血系统的影响不大,不会引起出血等严重副作用。文献报道用LMWH治疗小鼠DIC时凝血因子Ⅰ(Fbg)下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上升,正常剂量对PT没有影响,最高剂量时才能阻止血小板减少和PT的延长[2]。另有文献报道,LMWH有较强的阻滞凝血活酶激活凝血因子Ⅰ活性的作用,使APTT延长不明显,减少了出血副作用的发生率[1],本文结果与之相符。本文结果显示,用药后10hIHD病人AT2Ⅲ活性较用药前明显提高,说明LMWH用药后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即可发挥药理作用,改善机体的高凝状态,抑制血栓的形成。7d后AT2Ⅲ仍居高值,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已无显著性。用LMWH后10h,t2PA即明显增高,说明LMWH激活纤溶系统的同时发挥抗凝作用。LMWH的作用并不因用药时间延长而加强,说明其激活纤溶系统的作用是稳定的。Howard
等[3]研究发现,AT2Ⅲ介导LMWH发挥抑制FⅩa,F
Ⅱa和其他蛋白水解酶的作用,并促进酶抑制物形成。Harenberg等[4]研究发现,LMWH也可通过细胞调节作用发挥抗血栓功能,通过内皮细胞的介导作用,释放t2PA作用于纤溶系统。本文结果亦示t2PA
升高。总之,LMWH通过多种机制减轻IHD病人血液高凝状态,激活纤溶系统从而抑制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1HoppenteaoltDA,WalterJ,AbsanBS,etal.Biologicalandpharmaco2logicprofileofdefinedmolecularweightfractionofheparin[J].Semin
ThrombHemost,1993,19(Suppl1):122ValentineKA,HullRD,PineoGF.Low2molecular2weightheparinther2apyandmortality[J].SeminThrombHemost,1997,23(2):1733HowardP,DalteparinA.Low2molecular2weightheparin[J].AnnPhar
2
macother,1997,31(2):1924HarenbergJ,StehleG,BlauthM,etal.Dosageofanticoagulantandan2tithromboticeffeftsofheparinand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inthetreatmentofdeepveinthrombosis[J].SeminThrombHemost,1997,23(1):83
(2001202227收稿 2001207211修回)
两种CAP玻璃试剂管测试血常规结果比较(摘要)
王赵妮 从1998年开始,我们使用由美国波夫曼医疗仪器公司生产的QBS22PTUS血细胞分析仪,对两种CAP玻璃试剂管(国产、进口)所测血常规16项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门诊和住院病人100例,男40例,女60例;
年龄4~68岁。取手指末梢血立即吸入由美国波夫曼医疗仪器公司配套的CAP玻璃试剂管和国产CAP玻璃试剂管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两管同时离心5min,进行计数,全部过程在20min内完成。结果,进口管所测Hb值为141.00g/L,国产管所测Hb值为135.73g/
L,相差3.74%;进口管所测MCH值为29.39pg,国产管所测MCH值为29.18pg,相差0.01%;进口管所测WBC为7.69×10
9
/L,国产管所
测WBC为8.71×10
9
/L,相差13.26%;进口管所测PCT值为0.20%,
国产管所测PCT值为0.23%, 相差15.00%;进口管所测LY值为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校医院(青岛 266071
)
作者简介 王赵妮,女,1967年4月生
2.63×109/L,国产管所测LY值为2.00×109/L,相差23.95%;进口管所测PLT值为221.60×10
9/L,国产管所测PLT值为243.30×109
/L,
相差9.79%.两种试剂管所测Hb,MCH,WBC,PCT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测LY,PLT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项目均无显著性差异。讨论 两种CAP玻璃试剂管同时测血常规16项,除Hb,MCH,
WBC,PCT,LY和PLT外,其他项目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玻璃试剂管均可采用。造成其中6项有显著性差异的项目,分析原因,可能因国产CAP玻璃试剂管离心后分层不清,造成一些误差。造成分层不清的原因,有资料分析是国产CAP玻璃试剂管精密度不高所致。[关键词] 诊断,实验室;试管[中图分类号] R446.11+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124047(2001)042032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