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特别行政区__香港和澳门 教案11 (人教版八年级下)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一、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1)使学生掌握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
(2)记住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
(3)理解香港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及其经济的发展;澳门产业的变化;祖国大陆在港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能力要求通过全面比较香港和澳门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地理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讲述港澳两地被英国和葡萄牙侵占的历史,阐述回归祖国后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的重大意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
二、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领土;香港和澳门经济的发展。
三、教学思路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歌声引入,讲述、综合提问,引导自学,归纳补充,分析比较等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四、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磁带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学生随录音机播放齐声合唱歌曲《香港别来无恙》。
【引入新课】香港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正如同学们在歌中唱的那样,它经历了100年的荣辱、沧桑、风雨和成长;澳门曾被葡萄牙侵占了400多年,也和香港一样,是祖国母亲又一个在外漂泊400多年的儿子。
如今她们已先后回到祖国的怀抱。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香港和澳门地区,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
【板书课题】第二节香港和澳门【课前预习】1、香港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东侧,与市相邻,澳门则位于西侧,与市相邻。
2、香港由、、三部分组成,澳门、、三部分组成。
3、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实行制度。
4.港澳扩大土地面积的主要方式是和,尤其是香港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讲授新课】【引子】首先我们学习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
【板书】一、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展示投影片】香港和澳门地区略图投影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回答几个问题。
【提问】(1)香港和澳门靠近哪个省?各位于珠江口的哪一方?各与哪个经济特区邻近?(2)气候有何特点?【对比总结】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毗邻广东省珠海经济特区。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本节课选自2001年旧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学习内容要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
本节所学习的香港和澳门又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历史背景、繁荣的经济发展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和澳门的位置及组成。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香港和澳门地形和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经济水平发展现状。
3.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以及层层递进、互为关联的体验游戏活动,说出香港和澳门的位置及组成;归纳香港和澳门地形和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经济水平发展现状;理解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将教与学的内容通过顺次开展的、体验式、生成性、多样化的成块活动来实施和完成。
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中体验、探索、求知、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形成区域合作、共同发展意识。
三、教学重点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2.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难点香港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启发、引导法、讲述法。
六、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材,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电视等多种途径收集、整理有关香港、澳门的资料。
2.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节课能不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心,导入很关键。
我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并出示香港澳门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问:“同学们知道歌里唱的东方之珠及图片指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区吗?”学生齐答:香港和澳门(音乐停)教师:关于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地名大家耳熟能详,但对香港和澳门的详细了解,可能为数不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3.讲授新课教师:出示教学目标,生读。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案4学习目标:1.根据地图说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并分析出其优越性。
2.理解港澳地区“人多地狭”的区域特点,逐步树立在城市的发展中应重视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3.理解香港和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祖国大陆是港澳地区繁荣昌盛的坚实基础。
学习主题一 : 人多地狭(一组)、阅读教材P27-29页,结合读图,完成下表。
香港 澳门位置 地处祖国大陆东南端,位于珠江口 侧,南临南海 地处祖国大陆东南端,位于珠江口 侧,南临南海主要组成部分 、 和 三部分 半岛、 岛和 岛毗邻大陆的城市 珠海面积 1098平方公里 25.4平方公里人口 666.5万人 43.8万人经济特点 以贸易为主的经济, 中心、 中心、 中心、 中心、 中心。
以 为支柱产业 (二组)2、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有何优越性?学习主题二: 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三组)材料1、计算港澳地区的人口密度,并与其它城市进行比较(2000年),分析问题:2、人口密度公式:城市香港澳门北京上海新加坡人口密度(人/平方千748 2325 3890米)1)、根据上表,用一个词语概括港澳地区的人地特征。
2)、读课本P29图6.16,分析香港地形多,少,可供有限。
3)、由此可见,香港是一个人多狭的地区,因此和成为扩展香港的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方式。
(四组)4)、谈谈你对这两种方式的看法:。
5)、香港在城市建设中保留着大量绿地。
你认为城市绿地有哪些作用?针对这种情况说说你的看法。
学习主题三: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五组)读课本P31图6.20,思考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1.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特别行政区,我国政府制定了“”政策,祖国内地实行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制度2.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祖国内地、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和。
目前,香港大约80%以上的生产、生活资料来自祖国内地,80%以上的工业也已转移到祖国内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教案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2、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等人文地理特征;3、使学生理解祖国大陆对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人多地狭及外向型经济发达”这一类国家或地区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1、通过香港和澳门的“身世”和“一国两制”政策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人口等。
2、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和《七子之歌》导课:曾引起欧洲列强的觊觎,被迫流浪,现在她们回来了,在祖国宽阔的怀抱中,她们更加光彩熠熠。
这两颗明珠就是——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香港和澳门的概况。
板书:一、特别行政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9页图7.28,1、香港:位置: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位于珠江口东侧、与广东省相邻范围: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组成人口:约710万(2010年)面积:1104平方千米欣赏图片学生看图,利用地图找出香港的位置、范围、人口、面积等,作答完成表格认识香港区旗。
回答它曾被哪国侵占,哪年回归的?计算香港的人口密度,得出“人多地狭”的结论。
2、澳门位置:中国大陆的东南端。
位于珠江口西侧,与广东为邻范围: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人口:55万(2010年)面积:29.7平方千米指导学生阅读62页读图7.36图,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港澳地区的产业类型?2、香港的经济地位?3、澳门的支柱产业?4、谈谈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5、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读图认识澳门概况及区旗。
回答它曾被哪国侵占,哪年回归的?计算澳门的人口密度,得出“人多地狭”的结论。
秦皇岛市海港区第十五中学“预学练作”一体化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地理学科第六章第一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编审:孙丙银教材说明1、教材分析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的第二节。
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中两个特别行政区,与大陆其它省份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也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是中国地理中重要一节。
要引领学生认真学好这节课。
2、学情分析学生对香港和澳门有初步的认识,因此有关这节课的学习应当较容易一些,,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自主探讨的习惯较弱。
因此课堂上应当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3、重难点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他们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教学难点:祖国内地对港澳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导入:在1840年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英国殖民者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3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和租借了香港岛、九龙司和九龙“新界”3块中国领土。
辛亥革命之后,历届中国政府对上述3个不平等条约均未予以承认,国民党政府曾有两次大规模的收回香港的活动,但均以失败而告终。
1949年10月17日,解放军四野十五兵团南下进军到香港北部边界,香港问题的解决获得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新中国政府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收复香港。
耐人寻味的是,解放军在抵达深圳后就一直按兵不动,毫无继续南进解放香港之意。
新中国缘何采取这种态度?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历史玄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一、人多地狭请同学们快速阅读P27-28正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1-3:1.香港和澳门位于祖国大陆,与省市相邻,澳门则位于西侧,与该省市相邻。
2.香港由、、三部分组成,澳门由、、三部分组成。
3.香港与澳门是我国的两个,实行制度。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等概况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2.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特点等人文地理特征;3.理解祖国大陆对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香港与澳门的地理特征,来加强学生分析概括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对此类国家或地区其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港澳地区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措施的了解,使学生逐步树立城市的发展更应重视人地协调的基本观念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点: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人口等;2.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学习难点:香港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材,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收集、整理有关香港、澳门的资料。
〈导入新课〉激情引趣:课前播放香港回归仪式视频。
教师:为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香港和澳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讲授新课〉教师:这两个地区为什么叫“特别行政区”,特别之处在哪呢?学生:“一国两制”。
学生结合教材P28材料,并把课前收集到的相关材料与同学老师一起分享。
教师加以补充,使学生理解“一国两制”,认识港澳实行“一国两制”的意义,同时让学生了解区徽和区旗含义。
播放港澳的相关影像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香港和澳门的面积、位置等大概情况。
1、检查学习情况,学生归纳,完成下表:位置范围面积人口香港澳门2、比较香港、澳门与北京、上海、新加坡的人口密度,深刻理解“人多地狭”的含义。
(课件展示)城市香港澳门北京上海新加坡人口密度(人/Km2)60701724474823253890通过和其他地区人口密度的比较得出结论:香港和澳门是名副其实的“人多地狭”的区域。
板书:一、区域特点:人多地狭3.香港如何才能解决人地矛盾问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学生活动:观看体现香港“人多地狭“的图片并思考如何解决人地矛盾问题。
第十一章中国区域地理第六节香港和澳门地区教学目标1.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范围、组成、居民等基本地理情况。
能在图中迅速填出香港、澳门、珠江口、深圳、珠海等地。
2.在教师帮助下,用框架图归纳香港的经济特点。
3.通过对香港与内地实现共同繁荣途径的探讨,进行地理空间思维训练及现代发展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1.课前辅导学生收集资料、绘制图表,说明香港经济发展概况,思考香港继续发展面临的经济地理问题。
2.引导学生对“港—粤”、“澳门—粤”共同发展提出空间假设,并论证自己提出的假设。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课内外结合型。
教学媒体投影片、挂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1997年7月1日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发生,1999年12月20日发生的大事是什么?答: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教师设问】这是中国人民值得回味深思,值得骄傲庆祝的大事。
为什么?(结合历史知识)讨论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但历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把香港、澳门分别割让给英国、葡萄牙殖民者。
现在,港、澳能够按时回归祖国,说明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
【教师讲授】香港、澳门就像两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我国东南沿海。
【启发设问】香港在近百年的时间里由一个香料集散地,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国际化大都会,并且是亚洲“四小龙”之一。
这种巨大、迅速转变的基础是什么?(看投影)香港海运图学生讨论:香港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
特别是它的海上交通位置。
是沟通日本、东南亚、大洋洲及西太平洋沿岸各国的重要港口。
【教师补充讲授】同时,位于香港岛与九龙之间的维多利亚港是与美国的旧金山、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并称为世界上三个最优良的天然深水港。
【设问】香港借助这种得天独厚的海运优势,在发展之初实行自由港政策,允许各国商品自由进出,不收关税。
这样发展的结果是什么?学生讨论:积累了资金,提高了劳动者素质,提高在世界的知名度。
【教师启发设问】随后为适应国际社会经济的发展,香港在具备一定资金、技术等基础上,又采取了进口—加工—出口的经济形式。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根据香港和澳门政区图,说出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与范围;2、了解我国实施“一国两制”政策;3、根据相关资料,概括香港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了解香港和澳门土地开发状况;4、举例说明港澳祖国内地多方面的密切联系,分析这些联系对祖国内地和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教学重点:1、港澳的位置与范围;2、两地经济及与祖国内地的多方面的密切联系;教学难点:两地的经济特点与内地之间经济的密切联系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本节新课。
1、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包括哪两个特别行政区?2、为什么被称作特别行政区?3、历经百年沧桑,香港和澳门分别于什么时间回归祖国?4、学生看书:认识香港和澳门的区旗。
本节课就带同学们走进这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二、新课:1、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幻灯展示,学生朗读。
2、地理位置:指导学生看图,描述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
地处祖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珠江口的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南临南海。
3、范围:幻灯分别出示香港和澳门的局部图,找出各自有哪些大的岛屿组成?可由老师介绍学生找再在教材上勾画。
香港主要由新界、九龙和香港岛三大部分组成,面积1104平方千米。
澳门主要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组成,面积29.7平方千米。
4、人多地狭:⑴指导学生看香港城市建设用地分布图,小组讨论:香港的地形以什么为主?城市建设用地的分布有什么特点?⑵出示香港、澳门、北京、旺苍县的人口、面积、人口密度统计表,说说港澳在人口数量和面积上有什么特点?人多地狭。
过渡:港澳是如何解决人多地狭的矛盾?⑶指导学生看教材活动题明确解决办法: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陆。
⑷最后师强调:寸土寸金的香港加大城市的绿化面积建设,说明香港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未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做到了高密度人口,发达的经济与高质量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对于内地的发展具有示范和启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