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
- 格式:ppt
- 大小:308.50 KB
- 文档页数:6
大豆及其制品的营养特点
一、大豆及其制品的营养特点
大豆是一种具有重要营养价值的原料,能提供许多抗疲劳的营养物质,是烹饪食物的重要原料,也是一种减肥及养生的首选材料。
大豆以其极具营养的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的制作,被称为“营养植物”,是具有营养、保健和调理功效的重要食材。
1、蛋白质
大豆中所含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其中有8种必需氨基酸,即色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酪氨酸、精氨酸和谷氨酸,其中谷氨酸的含量较其它氨基酸含量高,其谷氨酸含量是人体所需氨基酸的最佳来源。
因此,大豆制品的营养价值非常高,与肉类制品接近。
2、脂肪
大豆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如亚油酸等,具有降低胆固醇的功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此外,大豆中的脂肪含量低,既不容易影响人体健康,又能让人吃得更加健康。
3、维生素
大豆制品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群B的含量很丰富,如烟酸、核黄素等,能够帮助人体新陈代谢,促进人体健康。
此外,大豆制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K,它具有非常强的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4、矿物质
大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铁、磷、硒、锌、铜等,能够满足人体的非常多需求,并且能帮助人体补充营养。
此外,大豆制品中还含有人体所需的烟酸、叶酸等,具有非常强的补充作用。
5、纤维质
大豆制品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能有效地控制人体体内的血糖水平,降低血脂,并具有润肠等功效,是非常重要的健康食品。
总之,大豆及其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特点,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来源。
它既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维生素以及抗氧化特性,又有控制血糖、血脂的功效,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饮食材料。
大豆的需水规律
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其需水规律如下:
1. 大豆生育前期需水较少,后期逐渐增多,且呈现少-多-少的特点。
在苗期,大豆需水量较小,约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15%-20%。
在花期,大豆需水量逐渐增加,约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30%-35%。
在鼓粒期,大豆需水量达到高峰,约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45%-50%。
在成熟期,大豆需水量逐渐减少,约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15%-20%。
2. 大豆需水临界期在开花到鼓粒期,这一时期大豆对水分的需求最为敏感,如缺水将严重影响植株的生殖生长,造成花荚脱落,降低产量。
3. 大豆的蒸腾系数(植物蒸腾消耗的水量与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之比)较高,约为350-400。
因此,在大豆生育期内需要充足的水分以满足其蒸腾需求。
4. 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应保持土壤湿润,田间土壤持水量应保持在60%-70%左右。
如遇到干旱天气,应及时灌溉,避免植株受到缺水的影响。
总之,大豆的需水规律应注意在生育前期和后期保持适当的水分供应,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同时,在大豆生育期内应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大豆标准水分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大豆的水分含量是影响其质量和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大豆的水分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
根据《大豆国家标准》(GB 1353-2009),大豆的水分含量应符合一定的标准范围。
根据标准规定,大豆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3%~14%之间。
这个范围是经过严格实验和研究得出的,既能保证大豆的质量,又能保证其保存期限。
首先,大豆的水分含量过高会导致大豆容易腐烂和发霉,降低其品质。
过高的水分含量还会影响大豆的加工和储存,容易导致霉变和变质,从而影响豆制品的品质和食用安全。
因此,严格控制大豆的水分含量对于保证大豆的质量至关重要。
其次,大豆的水分含量过低也会影响其品质和加工。
水分含量过低的大豆容易出现开裂和变形,影响其外观和口感。
此外,水分含量过低的大豆在加工过程中易产生粉尘,影响生产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健康。
因此,水分含量过低同样会影响大豆的质量和加工效率。
因此,严格控制大豆的水分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控制大豆的水分含量,如晾晒、通风、干燥等。
同时,也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红外线测量仪器、电子称等设备,来准确测量和控制大豆的水分含量,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
总之,大豆的水分含量是影响其质量和保存的重要因素,严格控制水分含量符合国家标准是保证大豆质量和食用安全的关键。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大豆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希望生产和加工企业能够重视大豆水分含量的控制,确保产品质量,为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大豆的种植方式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和蛋白质来源。
大豆的种植方式有很多种,按照不同的类别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传统种植方式传统的大豆种植方式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的种植方式,主要包括单作、轮作和间作。
单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只种植一种作物,如大豆。
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轮流种植不同的作物,如大豆、玉米、小麦等。
间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如大豆和豌豆、大豆和花生等。
传统种植方式的优点是经济效益高,适应性强,但缺点也很明显,如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病虫害易发生等。
二、现代化种植方式现代化种植方式是指在传统种植方式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
现代化种植方式主要包括精细化种植、机械化种植和生态种植。
精细化种植是指在种植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机械化种植是指在种植过程中,使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如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提高种植效率和减少劳动力成本。
生态种植是指在种植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用有机肥料、生物防治等措施,提高大豆的品质和安全性。
现代化种植方式的优点是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减少了劳动力成本,但缺点也很明显,如技术要求高、投入成本大等。
三、特色种植方式特色种植方式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采用特殊的种植方式,以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
特色种植方式主要包括山地种植、水稻大豆轮作、大豆早熟种植等。
山地种植是指在山区地带,采用梯田种植方式,以适应陡峭的地形和水土流失的问题。
水稻大豆轮作是指在水稻田中,轮流种植大豆和水稻,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大豆早熟种植是指在北方地区,采用早熟品种,以适应短暂的生长季节和低温环境。
特色种植方式的优点是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但缺点也很明显,如技术要求高、市场需求不稳定等。
总之,大豆的种植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种植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市场需求。
大豆种植大豆的适宜种植条件及注意事项大豆,学名大豆(Glycine max (L.) Merr.),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大豆的适宜种植条件及注意事项对于大豆的高产和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土壤、气候、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介绍大豆的适宜种植条件,同时也会分享一些关于大豆种植的注意事项。
一、土壤条件大豆对土壤要求较为严格,通常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种植。
具体而言,以下是一些适宜的土壤条件及注意事项:1. pH值:大豆对土壤pH值的要求较为宽松,一般在6.0-7.0之间为宜。
若土壤酸性过高,可适量使用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2. 土壤质地:大豆对土壤质地的要求较为适中,以壤土和砂壤土为宜。
过于粘重的黏土或过于砂质的土壤都不利于大豆的生长。
3. 土壤肥力:大豆是一种高营养需求的作物,对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要求较高。
在种植前,可以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或化肥,平衡土壤养分。
二、气候条件大豆是典型的温性作物,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
以下是一些适宜的气候条件及注意事项:1. 温度:大豆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20-30摄氏度,出苗所需的最低温度为10摄氏度。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大豆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不利影响。
2. 光照:大豆对光照的要求较高,充足的阳光可以促进其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因此,在选择种植地点时,要尽量选择光照条件好的地区。
3. 湿度:大豆对湿度的要求较高,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80%。
过干或过湿的气候都会影响大豆的生长和成熟。
三、注意事项除了适宜的种植条件外,以下是一些大豆种植的注意事项:1. 种子选择: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种植,可以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
2. 播种时间:大豆适合春播和夏播,春播时间通常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夏播时间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最佳的播种时间。
3. 注意病虫害:大豆容易受到一些常见病虫害的影响,如大豆霜霉病、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蚜虫等。
黑龙江功能性大豆用途黑龙江是中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全国最重要的大豆功能性食品原料供应地之一。
黑龙江的大豆主要用途包括食用、食品加工、饲料、油料和工业用途等。
首先,黑龙江的大豆主要用于食用。
大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广阔,品质优良,因此被广泛用于食用。
人们可以将大豆煮熟后直接食用,也可以将其制成豆腐、豆浆、豆腐干等食品。
其次,黑龙江的大豆还用于食品加工。
大豆可以制成多种食品,如豆腐制品、豆制品、豆浆、豆腐干、豆腐皮等。
这些食品不仅味道美味,而且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广阔,品质优良,为食品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第三,黑龙江的大豆还用于饲料。
大豆是一种优质的饲料原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是畜禽的重要饲料之一。
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广阔,品质优良,为畜禽饲料提供了丰富的来源。
大豆饲料不仅能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和肉质质量,还能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提高养殖效益。
第四,黑龙江的大豆还用于油料。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可以提取出大豆油。
大豆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
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广阔,品质优良,为大豆油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最后,黑龙江的大豆还用于工业用途。
大豆可以提取出大豆蛋白、大豆异黄酮、大豆卵磷脂等功能性成分,这些成分在食品工业、化妆品工业、医药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广阔,品质优良,为这些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综上所述,黑龙江的大豆主要用途包括食用、食品加工、饲料、油料和工业用途等。
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广阔,品质优良,为各个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大豆不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还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大豆的植物学特征一、根系:大豆为直根系,有主、侧根之分,主根上长出许多侧根,主根长到一定程度后,发育不明显,因此主、侧根难以分辨。
根系入土深度约l米左右,侧根先水平生长,之后急转直下生长,使整个根系形如钟罩。
大束根系80%以上分布在5~20厘米土层中,10%分布在20~30厘米土层中,只有少量根系分布在30厘米土层以下。
靠近地表的茎基部,由于培土会产生许多须状不走根,同样有吸收作用,加强中耕会促使不定根的量增加。
大豆根系着生许多根瘤。
根瘤菌的生命活动,是靠大豆植株光合产物作为能源,同时吸收空气中游离的氮素,固定成含氮化合物,供大豆生长发育之需。
根瘤菌固定的氮素,可占大豆需氮量的1/3~l/2,是大豆重要肥料来源。
固氮菌是好气性细菌,土壤疏松、通透性能好,有利根瘤菌的生长、发育。
二、茎:大豆茎的生长习性因品种而异。
有直立丛生型的,也有半蔓生和蔓生型的。
主茎下部腋芽可形成分枝,上部的腋芽多形成花芽。
生长环境条件良好时,有利主茎基部腋芽早发育成分枝。
分枝多且粗状的大豆单产高。
大豆依据茎的生长习性划分为三种类型。
1.蔓生型:主茎细而长,分枝发达,主茎和分枝的粗、细、长、短区别不明显,植株上部具有明显的缠绕性或匍匐性,叶片和种子均较小,多为无限结荚习性,在系统发育上近原始类型,抗逆性强,不耐水、肥,产量较低。
2.半蔓生型:主茎较粗,茎的上部细而有时缠绕,在水肥充足的条件下,缠绕性较强,在土壤瘠薄,水、肥不足时,就直立不倒,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属此类。
3.直立型:植株矮,节间短,茎秆粗壮直立不倒,分枝短且少,荚密耐水、肥,多为有限结荚习性,一般产量高。
大豆茎上长叶的地方为节。
节与节之间叫节间。
主茎上的节间多少、长短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有所不同,通常节数多的高产。
过于密植或迟播种,会使节数减少而减产。
大豆幼茎分绿色和紫色两种,绿色茎开白花,紫茎开紫花。
茎的颜色可以作为苗期鉴定品种的标志。
三、叶:大豆叶片出苗后的初生叶为单叶,从第二节以上几乎全部是由三个小叶片组成的复叶。
大豆的种植区域
大豆是一种主要作物,广泛种植于全球不同的地区。
以下是大豆的主要种植区域:
1. 美洲: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种植国家。
这些国家有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大豆种植规模巨大。
2. 亚洲: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韩国是亚洲地区的主要大豆种植国家。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大豆种植国家,大豆种植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3. 欧洲:欧洲的大豆种植规模相对较小,但仍有一些国家进行种植,如法国、意大利、乌克兰和罗马尼亚。
4. 非洲:尼日利亚、南非、坦桑尼亚和肯尼亚是非洲大豆种植的主要国家。
大豆在非洲地区的种植规模较小,但随着对植物蛋白需求的增加,大豆种植也在逐渐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大豆的种植区域可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而有所不同。
虽然上述国家是大豆种植的主要国家,但其他地区也有一定的大豆种植规模。
大豆的萌发条件温度,湿度、光照等大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对温度的要求大豆是个喜温的作物,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良好。
发芽最低温度在6—8℃,以10一12℃发芽正常;生育期间以15—25℃最适宜;大豆进入花芽分化以后温度低于15℃发育受阻,影响受精结实;后期温度降低到10—12℃时灌浆受影响。
全生育期要求1700—2900℃的有效积温。
大豆的幼苗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一般温度在不低于零下4℃时,大豆幼苗只受轻害,超过零下5℃时幼苗全部受冻害。
幼苗的抗寒力与幼苗生长状况有关,在真叶出现前抗寒力较强,真叶出现后抗寒力显著减弱2.对光照和光周期的要求大豆是喜光作物,对光照条件好坏反应较敏感。
由于大豆花荚分布在植株上下部,因此上下部各位置叶片都要求得到充足的阳光,以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以便将有机养分输送到各部位花荚。
所以栽培过程中要保证大豆群体生长植株透光良好,每层叶片都能得到较好的光照条件,进行光合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产量。
大豆是个短日照作物,就是说在一昼夜的光照与黑暗的交替中,大豆要求较长的黑暗和较短的光照时间。
具备这种条件就能提早开花,否则生育期变长。
这种对长黑暗、短日照条件的要求,只在大豆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有此反映,即当大豆的第一个复叶片出现时,就开始光周期特性反应。
这种反应达到满足的标志,是花萼原基开始出现。
从此之后即使放在长光照条件下也能开花结实,对光周期反应结束。
大豆光周期反应的这一特性,在大豆引种时应特别注意。
品种所处的纬度不同,对日照反应也不同。
高纬度地区品种生长在日照较长的环境下,对日照反应不很敏感,属中晚熟品种。
因此由北向南引种会加速成熟;半蔓型的会变直立,植株变矮,结实减少。
相反由南向北引种,会延长生育期,植株变得高大,所以南北不宜大幅度调种。
3.大豆对水分的要求大豆需水较多,每形成l克干物质,需耗水600一1000 克,比高梁、玉米还要多。
大豆对水分的要求在不同生育期是不同的。
种子萌发时要求土壤筏长摧短诋的搓痊掸花有较多的水分,满足种子吸水膨胀萌芽之需,这时吸收的水分,相当种子风干重的120%一140%。
大豆典型种植地区是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于全国各地。
然而,根据气候、土壤和种植习惯的不同,大豆的典型种植地区也有所不同。
1.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
这一地区的夏季气候条件适宜大豆生长,而且土壤肥沃,对于大豆的生长有着良好的支持。
特别是黑龙江、辽宁和吉林等省份,以其大面积的黄土和黑土平原地带,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大豆种植区。
在这些地区,大豆常常作为早熟作物种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成熟,从而保证夏季收获的经济效益。
2. 华北平原地区华北平原地区包括了河北、山东、河南和山西等省份,也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
这一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温和,适宜大豆生长,而且土地资源丰富,农业发达。
因此,许多农民会选择在这一地区种植大豆,以满足当地的粮食需求,同时也为农业经济做出贡献。
3. 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农业产区之一,也是大豆的重要种植地区。
这一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大豆生长。
加之土地肥沃,许多农民选择在这一地区进行大豆种植。
特别是在江苏、安徽和湖北等省份,大豆种植面积较大,产量也比较丰富。
这一地区的大豆种植常常作为夏季作物进行,对当地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4.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包括了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份,这一地区的气候条件独特,适宜大豆的生长。
尤其是在广西和福建等省份,大豆种植面积较大,产量也颇丰。
这一地区的大豆种植也与其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土地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当地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5.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了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份,这一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但是也适宜大豆的生长。
特别是在四川和云南等省份,大豆种植面积较大,产量也较为丰富。
这一地区的大豆种植主要是以台地和丘陵地带为主,因此常常作为下种作物进行,对当地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大豆的典型种植地区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平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
这些地区地形、气候和土壤等条件各有不同,但是都为大豆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