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患者围手术期整体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73.91 KB
- 文档页数:3
喉癌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喉癌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指导,术前准备,术后切口及气管切开的护理,对于患者饮食给予正确指导。
结果45例喉癌患者手术效果较满意,并发咽漏1例,肺部感染1例。
结论通过对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术后恢复。
【关键词】喉癌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224-02收集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199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喉癌病人30例,根据术前活检病理分型、肿物生长部位、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别采用了水平喉部分切除术、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全喉切除术及单(或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麻醉清醒更换金属套管回普通病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5例病人,男40例,女5例;年龄43~70岁,平均57.2岁。
术前活组织病理检查报告,鳞癌39例,腺癌6例,其中低分化癌4例,颈部淋巴结转移7例(单侧淋巴结转移5例,双侧淋巴结转移2例)。
根据TNM分期[1],I期24例,Ⅱ期9例,Ⅲ期8例,Ⅳ期4例;伴有高血压病5例,伴糖尿病3例。
1.2手术方法45例患者术前部分行电子纤维喉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部分行支撑喉镜下活组织检查;依据病理类型先行气管切开,经气管切开处插入麻醉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满意后,行颈前垂直切口,水平喉部分切除术29例、垂直喉部分切除术13例、全喉切除术+气管造瘘术3例,单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5例,双侧淋巴结清扫2例。
1.3结果45例喉癌患者手术效果较理想,并发咽漏1例,肺部感染1例,全喉切除患者声音无法恢复,其余患者术后生理心理恢复良好。
2 护理2.1术前护理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常规全身检查,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控制原发病,血压高患者降血压治疗,糖尿病人口服或皮下注射降糖药物;吸烟者戒烟,训练深呼吸,指导咳嗽,术前备皮。
护理讲座与综述喉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进展高瑛(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昆山215300)喉癌是头颈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约占全身肿瘤的1%~2%,占耳鼻咽喉恶性肿瘤的10%~20%t1L手术是治疗喉癌的主要方法,根据癌变的范围又有多种形式,如部分喉切除术、近全喉切除术、全喉切除术等。
术中同时行气管切开术,放置气管套管以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喉癌术后患者丧失发音功能,颈部遗留永久性造口,使其外形遭到破坏,加之长时间不能经口进食,无法摄入足够的营养,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极大的不便,由此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等问题。
因此,全面正确的围术期护理对疾病的预后、患者自护能力的提高、生存质量的改善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极其重要。
国内护理同r在喉癌的护理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1术前准备1.1心理准备喉癌患者的心理十分复杂和敏感,对癌症及手术有恐惧心理,对术后效果怀疑引发焦虑心理,对家庭造成经济负担引发自责心理,担心遭家属遗弃引发孤独心理。
针对这种情况,卢宇玲口认为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目的及必要性,同时取得患者单位及同事的配合,减轻患者来自社会的心理压力,同时还可将成功病例介绍给患者和家属进行交流,稳定患者情绪,消除自卑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
1.2口腔准备保持口腔清洁时减少术后感染和防止咽瘘的重要环节,指导患者术前戒炳戒酒,饭后漱口刷牙,有龃齿者,嘱其到口腔科治疗。
术前3d漱u液清洁口腔,每天4~6次。
1.3呼吸道准备指导患者有效的深呼吸和咳嗽,术前1周开始用0.9%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8万u+仅糜蛋白酶4000U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15min~20rain.叶钦等四对66例患者分别用氧气驱动雾化吸人和超声雾化吸入,观察患者术后感染率和血氧饱和度,结果表明氧气驱动雾化吸人在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和提高血氧饱和度方面,比超声雾化效果更好。
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喉癌早期行手术治疗及配合化疗、放疗其效果较好,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临床资料2004年2月~2007年1月我院行喉癌手术治疗的患者31例。
年龄38~81岁,平均58岁;声门上型喉癌14例,声门型8例,声门下型9例;行喉部分切除术16例,行喉全切除术5例,行喉全切除术加颈淋巴结清扫术10 例。
2 护理方法2.1 术前护理:喉癌患者一经确诊常表现为紧张、恐惧、渴求、焦虑、怀疑和绝望等心理,尤其是全喉切除后将失去语言功能及上呼吸道的保护功能,这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因此,应做好耐心的疏导工作,介绍主管医生的医术及我院设备的先进性、准确性,稳定情绪;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术后语言沟通的方法,如手势、图片、文字书写等方式行交流;让患者知道部分喉或全喉切除术后不会影响工作和生活;提供相关宣传资料和手术成功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接受和配合手术及护理。
常规术前准备:备皮,做药物过敏试验,交待术前禁食、禁饮,术晨置导尿管、胃管,告诉患者置管目的,使患者配合手术。
患者去手术室后按全麻常规准备用物,如吸痰器、氧气、气管扩张器、弯盘、纱布、气管套管、生理盐水、气管内湿化液等。
2.2 术后护理:(1)体位。
全麻未清醒时,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麻醉完全清醒后,床头抬高30~45度,有利于术后患者呼吸和减轻水肿,同时可使头颈部轻度前倾,以减轻皮肤切口缝合的张力和减轻部分喉体悬吊在舌根上的张力。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在术后1~2天内,伤口有发生出血的可能,气管内分泌物较多,容易堵塞气管导管,应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伤口渗血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协助及时处理。
(3)伤口止痛。
范里莉等[1]研究表明,为使患者有良好的休息及睡眠,术后短时间内适当应用止痛剂,应用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 ,可减轻和缓解手术后患者因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耳鼻喉科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术前准备
- 根据患者个人情况,了解病史、药物过敏史等重要信息。
- 确保手术室环境清洁、无菌,准备好所需设备和药物。
- 需要预先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
- 术前指导患者禁食禁饮,并停止使用某些药物,以减少手术风险。
- 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解答疑问,提供必要的安慰和支持。
术中护理
- 协助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进行手术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手术器械和设备。
- 确保手术室环境的干净和无菌,并监测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 协助患者安全入睡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和饱和度等。
- 注意术中患者体位的合理调整,保持呼吸道通畅。
- 根据需要,并发现及时报告患者意外反应或突发情况。
术后护理
- 确保患者平稳苏醒,并继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
- 提供必要的教育与指导,包括术后的饮食、活动和用药等方面。
- 定期更换患者的伤口敷料,注意伤口愈合情况,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 监测患者的排尿情况,保持排尿通畅,以防尿潴留等问题的发生。
- 在医嘱下,给予患者恰当的镇痛药物,以减轻术后疼痛。
-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
以上为耳鼻喉科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护士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如果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寻求医患团队的帮助和指导。
喉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出院指导摘要】目的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手段早期以手术为主,常施行全喉切除或部分喉切除术。
喉是人体进行呼吸、语言交流及吞咽保护的重要器官,喉切除术后,可引起许多生理变化和功能障碍,对病人的生活质量无疑会产生较大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喉癌术前、术后的护理经验。
方法将我科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行全喉切除或部分喉切除的220例喉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保持呼吸通畅,做好心理护理、气管造瘘口、气管套管的护理,做好鼻饲管的护理以及对喉切除术病人出院时的心理适应、语言康复、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均十分重要。
结论对接受喉切除的喉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及出院指导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有益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喉癌围手术期出院指导现将我科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行全喉切除或部分喉切除的220例喉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及临床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4年6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喉癌病人共220例。
其中男215例,女5例;年龄57~82岁,平均62.76岁。
本组实施喉全切除术111例,行部分喉切除109;行颈淋巴结清扫术139例。
1.2方法对本组患者均进行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
术前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休养环境,进行心理支持,训练表达方式,口腔及呼吸道准备。
术后保持呼吸通畅,做好心理护理、气管造瘘口、气管套管的护理,做好鼻饲管的护理。
2 结果本组患者行部分喉切除患者62例拔管出院,全喉切除患者7例发生咽瘘,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无一例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
3 讨论及护理心得3.1术前护理3.1.1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光线柔和,无嘈音,陈设协调,消除病人对医院的恐惧、陌生感。
术前2天开始全面打扫病室卫生,地面用84消毒液湿拖,减少室内人员流动。
3.1.2心理支持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做好家属的工作,给手术前的患者最大的安慰,劝说患者家属多看望,多关心交流,少谈医疗费用的问题,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喉癌喉功能重建病人的围术期观察与护理喉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
喉癌手术切除后,会造成喉功能的丧失和呼吸道的畅通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喉功能重建手术。
本文将介绍喉癌喉功能重建病人的围术期观察和护理。
一、术前准备1. 喉部检查针对喉癌喉功能重建病人,术前必须进行细致的喉部检查,包括喉镜等检查方式,确定肿瘤的大小、病灶位置、浸润程度等信息。
2.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内容包括清洁肠道、静脉给药、提前抽取血样等。
对于老年患者、营养不良患者,还应采取加强营养措施,增强手术的耐受性。
二、围术期观察1. 呼吸道通畅观察术后3小时左右,患者的呼吸道开始出现了分泌物,并逐渐增多,此时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音、呼吸幅度等指标,防止呼吸道堵塞。
2. 非计划性拔管观察对于计划拔管的病人,应在术后24小时内开始观察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一旦出现呼吸急促、氧饱和度下降、气管挤压、吐出呕吐物等症状,应及时采取护理干预。
3. 术后出血观察喉癌喉功能重建手术后,术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术后出血,一旦出现出血情况,应追踪患者的出血量、出血部位等信息,必要时及时进行相应的手术干预。
三、围术期护理1. 预防感染术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喉部通风不良,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应加强卫生措施,保持喉部通风,清除分泌物。
2. 助排痰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喉部分泌物过多,引起呼吸不畅,应及时采取助排痰等护理措施。
3. 保持安静为了防止喉部切口牵拉和刺激加重术后出血,术后应保持安静,避免活动过度。
四、总结在喉癌喉功能重建病人的围术期观察和护理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非计划性拔管和术后出血情况。
在护理方面,应重视预防感染、助排痰和保持安静等措施。
这些措施对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减轻患者的痛苦非常必要。
喉癌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4) 喉癌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1 临床资料自2008年 9 月至 2013年 2月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包钢医院耳鼻喉科收治喉癌患者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在45~72岁之间,病程5个月~3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和或呼吸困难。
其中有4例同侧或区域淋巴结受累, 22例未发现转移。
26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例采取全喉切除术,其余22例采用部分喉切除术。
2 护理2. 1 心理护理喉癌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因为喉癌患者大都以老年人为主,“绝症“的压力使患者焦虑恐惧,同时术后又面临着失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心情复杂,心理也非常敏感。
为帮患者克服这种痛苦心理,护士应勤与患者沟通,用亲切礼貌的语言介绍主治医师、病房环境及同室病友,以减轻由于环境的陌生给患者带来的压力。
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用通俗的语言简单介绍手术过程,介绍同种病手术成功的病例,也可以请其他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讲述他们患病后的心理过程以及现在的状况,以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失声是全喉切除术患者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术前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为了治疗疾病必须接受新的交流方式,并和患者约定好术后的交流方式,组织家属与患者进行哑语训练。
对于部分喉切除术的患者,要指导患者术后练习发音的方法。
2.2 术前护理及准备术前嘱咐患者注意口腔清洁,每次餐后用1%~3%双氧水漱口。
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应向其说明吸烟饮酒的危害及对疾病的影响,帮助患者戒烟戒酒。
饮食方面,进食含高热量、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及含有多糖或多肽的菌类食品,如蘑菇、银耳等。
患者如有喉部疼痛或吞咽困难的症状,可根据严重程度进食软质、半软质或流食,不能进食患者可静脉补充营养液,忌食辛辣、肥腻的食物。
术前1 d嘱患者清洁颈部周围皮肤并备皮,备皮上至颈乳突尖及下颌缘,左右两侧达颈后方,下至第三肋及肩部[3]。
术前8 h禁食水,术前30 min下导尿管及鼻饲管并固定,遵医嘱注射镇静药。
喉癌患者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目的:探讨喉癌围手术期的护理。
方法:对82例喉癌切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喉癌患者经过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精心护理,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喉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标签:喉癌;围手术期;护理喉癌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好发于50~70岁,是起源于喉黏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以鳞状上皮癌多见,常向颈部转移,晚期还可以转移至骨髓、肺、肝等器官[1]。
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手术切除范围广,创伤大,术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术后常出现失音,永久性气管造瘘口等问题,患者自身形象受到影响,还要适应造瘘口呼吸带来的不便[2]。
围手术期也称手术全期,指护士从迎接患者进入病房到患者术后痊愈出院这段时期。
围手术期护理是喉癌患者外科治疗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还有利于患者术后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将2008年1月-2012年10月82例喉癌患者围手术期整体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0月本科手术喉癌患者82例,年龄38~78岁,平均51.6岁,男74例,女8例,有吸烟史63例,饮酒史72例。
临床症状主要为声音嘶哑,病理诊断为喉鳞癌73例,乳头状瘤癌变6例,腺癌3例。
部分喉切除术41例,全喉切除术19例,次全喉切除术22例。
2 围手术期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入院宣教及心理护理患者入院时,热情迎接,由责任护士送入病房,介绍病区环境,病区设施,作息时间,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同病室病友,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名字及联系方式,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
详细向患者介绍各项检查的名称,目的,注意事项,留取标本的方法,完善相关检查,了解患者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及早发现对手术有影响的重要情况。
大多数患者有吸烟饮酒的习惯,耐心向患者介绍烟酒的危害性,劝其主动戒烟戒酒,注意保暖,常规拍胸片了解肺内情况,对有异常的患者,除应用抗生素外,要鼓励其咳嗽排痰[3]。
120例喉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喉癌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及特点。
方法通过对120例喉癌手术患者精心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指导等,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结果120例喉癌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心理障碍、无感染,均康复出院。
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喉癌围手术期护理喉癌是头颈部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占全身肿瘤的1%-2%,占耳鼻喉恶性肿瘤的11%-22%[1],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喉癌切除术是治疗喉癌使用最广、疗效较高、应用最早的手术,目前仍是治疗喉癌的主要方法。
但因手术损伤较大,使患者失语,导致语言沟通障碍,所以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尽早康复及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2]。
现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喉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本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喉癌行手术治疗患者120例,男118例,女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岁,平均住院21天,男性患者均有吸烟、嗜烟史,术前病理诊断,均为喉鳞状细胞癌,其中行喉部分切除术100例,全喉切除+颈淋巴结清扫术20例,120例患者均在术后8~15天伤口Ⅰ期愈合并拆线,无伤口及皮下感染,无咽瘘、气管瘘等并发症,患者全身状况良好。
1.2护理方法1.2.1术前护理[3]1.2.1.1心理护理多数患者术前缺乏心理准备,担心术后发音,不能适应吞咽障碍,治疗时间长,花费大。
护士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及早进行心理干预,消除患者不良情绪,要充分理解患者,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步骤、安全性,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1.2术前准备1.2.1.2.1口腔及呼吸道准备喉癌患者有吸烟史的,劝其禁烟2周并训练深呼吸及有效咳嗽。
术前3天用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少术后感染和防止咽瘘。
喉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目的探讨喉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通过对2010年6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20例喉癌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0例喉癌手术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结论积极主动干预喉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
标签:喉癌;围手术期;护理喉癌占头颈肿瘤的13.9%,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手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喉癌患者,除承受一般肿瘤患者的心理、生理痛苦外,还由于失去发声功能、自我形象的改变,患者会承担更多痛苦,严重者可威胁生命,因此做好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顺利康复至关重要。
我科于2010年6月~2013年12月护理了20例喉癌手术患者,恢复良好,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
1 临床资料本组喉癌患者20例,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43~73岁,平均年龄63.09岁,住院天数9~33d,平均24.15d。
其中12例经喉显微手术后病理确诊,8例门诊及他院病理确诊为喉癌。
手术方法:17例行部分喉切除术,2例行全喉切除术,1例行喉显微激光手术,加颈部淋巴结清扫术19例,19例行气管切开术。
20例患者围手术期通过术前患者教育、术后气道管理、鼻饲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沟通护理等护理措施的落实,无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2 护理2.1术前护理2.1.1术前教育喉癌患者对术后暂时或全部失声以及形象改变产生焦虑,同时对住院环境不适应造成无助和孤独,甚至还有患者角色转换的角色困扰。
术前一天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教育:①告知患者病情是可能被治愈的,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疾病基本知识,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目前喉癌治疗的效果和前景,鼓励患者正视疾病现实,稳定其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
②告知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手术方法、配合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理方法,防止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术后康复。
③告知需要患者配合的事项:治疗、呼吸、排痰、运动等,告知需要患者家属配合的事项:生活上照顾、叩背方法、按摩手法、饮食准备等,告知患者每天的治疗、护理计划等临床护理路径。
喉癌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除此之外,也有化疗、免疫治疗、冷冻治疗、镭射治疗以及中药治疗等。
术后护理对喉癌病人康复及提高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喉癌病人手术前后护理措施如下:1 体位护理未清醒患者取去枕平卧位,清醒后抬高床头30~40°角,有利于术后患者呼吸和头面部减轻水肿,同时使头颈轻度前屈,可减少颈部皮肤切口张力,24~48h后改为半坐卧位。
但应避免头颈过度前屈,防止颈部造瘘口受敷料遮盖。
2 呼吸道护理注意保持气管导管通畅,及时抽吸导管内分泌物;注意每日气管内分泌物的量、颜色、气味及粘稠度等;按时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加抗生素和化痰药或行雾化吸入,导管口盖两层湿纱布,可湿化气道,防止灰尘吸入。
保持室温22℃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
部分喉切除术后留置气管套管,应定时清洗消毒气管内套管及气管导管,一般4~6h清洗1次,必要时增加清洗次数;及时更换脏的气管垫,防止痰液等污染伤口。
全喉切除术后,应保持颈部造瘘口周围清洁,随时擦净造瘘口周围的分泌物。
3 颈部引流管的护理部分喉切除或喉癌联合根治术后,术腔放置1~2条负压引流管,引流管能将术腔内的分泌物及淤血等引流出来,促进伤口愈合,防止术后感染。
术后保持引流管负压及通畅、防止脱出非常重要。
准确记录每天的引流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
一般于术后2~3d、24h引流量小于10ml时可拔管。
4 营养护理喉癌病人大多术前存在营养不良,加之手术引起的高分解代谢,营养缺乏极易发生。
术后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是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咽瘘的重要措施。
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后1d鼻饲5~6次,每次200ml,同时还应根据病人的体质情况,静脉补充营养,如白蛋白、脂肪乳、氨基酸等。
若伤口愈合良好,未并发咽瘘或下咽狭窄,术后10d可拔除胃管,恢复经口进食。
若并发咽瘘,鼻饲应保留到咽瘘愈合。
鼻饲时及鼻饲后1h病人取坐位或右侧卧位或床头抬高45°角,有预防发生吸入性肺部感染的作用。
喉癌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喉癌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喉癌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1】【摘要】通过对53例喉癌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认为术前应注重心理护理,术后强调保护呼吸道和营养护理,同时注意预防外源性感染。
全组病人手术顺利,康复出院。
喉部手术范围较广,科学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护理全喉切除术部分喉切除术围手术期喉癌是耳鼻喉科常见恶性肿瘤,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包括全喉切除术和部分喉切除术,科学的护理方案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及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
2002年10月~2006年4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53例,本文就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53例:男52例,女1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8岁。
文化程度:小学24例,初中23例,高中6例。
病理检查结果均为鳞状细胞癌。
1.2 治疗和结果全组行全喉切除28例,部分喉切除25例。
术后均无伤口感染,治愈出院。
其中25例部分喉切除术后带有气管套管,并带管出院。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1)喉癌病人以老年为多,病人心理十分复杂和敏感,对癌症及手术有恐惧心理,因对术后效果的怀疑引发焦虑心理,为家庭造成经济负担带来自责心理,担心家属遗弃的孤独心理。
针对这种情况,应耐心安慰病人,针对病人不同的个性、年龄及心理特点进行解释,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和手术的重要性及大致经过。
向病人解释喉部肿物如不及时治疗,将进一步增大,可阻塞喉腔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2)我们向病人家属介绍全喉切除术和部分喉切除术的基本情况,教育家属承担家庭护理的责任,气管套管的清洗及消毒方法,如何协助患者重建发音。
同时取得病人家属和同事的配合,减轻病人来自家庭及社会的心理压力,消除孤独自卑感,增强信心。
2.1.2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是减少术后感染和防止咽瘘的重要环节。
术前3d用Dobell氏液清洁口腔,每天4~6次,并告之病人注意口腔清洁,饭后漱口、刷牙,有龋齿者,嘱其到口腔科拔除或作口腔牙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