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的引种与驯化
- 格式:pdf
- 大小:183.42 KB
- 文档页数:2
全国高等院校中医药现代化示范教材药用植物栽培学
郭巧生主编
编审人员
主编郭巧生(南京农业大学)
副主编(按姓氏笔画为序)
孔令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建华(山东农业大学)
王康才(南京农业大学)
张重义(河南农业大学)
林文雄(福建农林大学)秦民坚(中国药科大学)
谈献和(南京中医药大学)郭玉海(中国农业大学)
梁宗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编者(按姓氏笔画为序)
丁平(广州中医药大学)
孔令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文全(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长林(南京农业大学)
王建华(山东农业大学)
王康才(南京农业大学)
王朝梁(云南文山三七研究所)刘丽(南京农业大学)
刘合刚(湖北中医学院)
刘晓龙(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
学校)
孙启时(沈阳药科大学)
吴锦忠(福建中医学院)
张重义(河南农业大学)李云翔(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陈建伟(南京中医药大学)
林文雄(福建农林大学)
武孔云(贵阳中医学院)
徐德然(中国药科大学)
秦民坚(中国药科大学)
谈献和(南京中医药大学)
郭巧生(南京农业大学)
郭玉海(中国农业大学)
梁宗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董诚明(河南中医学院)
缪剑华(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
魏胜利(北京中医药大学)。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令第32号《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于2002年3月18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本规范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局长:郑筱萸二○○二年四月十七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 生产中药材(含植物、动物药)的全过程。
第三条生产企业应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章产地生态环境第四条生产企业应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第五条中药材产地的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灌溉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药用动物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第六条药用动物养殖企业应满足动物种群对生态因子的需求及与生活、繁殖等相适应的条件。
第三章种质和繁殖材料第七条对养殖、栽培或野生采集的药用动植物,应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记录其中文名及学名。
第八条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实行检验和检疫制度以保证质量和防止病虫害及杂草的传播;防止伪劣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的交易与传播。
第九条应按动物习性进行药用动物的引种及驯化。
捕捉和运输时应避免动物机体和精神损伤。
引种动物必须严格检疫,并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
第十条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配种工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保护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
第四章栽培与养殖管理第一节药用植物栽培管理第十一条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确定栽培适宜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种植规程。
第十二条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确定施肥种类、时间和数量,施用肥料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物种生长发育的需要有限度地使用化学肥料。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令第32号《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于2002年3月18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本规范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局长:郑筱萸二○○二年四月十七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 生产中药材(含植物、动物药)的全过程。
第三条生产企业应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章产地生态环境第四条生产企业应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第五条中药材产地的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灌溉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药用动物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第六条药用动物养殖企业应满足动物种群对生态因子的需求及与生活、繁殖等相适应的条件。
第三章种质和繁殖材料第七条对养殖、栽培或野生采集的药用动植物,应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记录其中文名及学名。
第八条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实行检验和检疫制度以保证质量和防止病虫害及杂草的传播;防止伪劣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的交易与传播。
第九条应按动物习性进行药用动物的引种及驯化。
捕捉和运输时应避免动物机体和精神损伤。
引种动物必须严格检疫,并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
第十条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配种工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保护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
第四章栽培与养殖管理第一节药用植物栽培管理第十一条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确定栽培适宜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种植规程。
第十二条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确定施肥种类、时间和数量,施用肥料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物种生长发育的需要有限度地使用化学肥料。
第五章药用植物资源第一节中草药资源一、概述(一) 药用植物资源及其研究范围药用植物资源是指含有药用成分,具有医疗用途,可以作为植物性药物开发利用的一群植物。
广义的药用植物资源还包括人工栽培和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个体及产生药理活性的物质。
研究药用植物的种类、蕴藏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及其科学管理,为人民保健事业和制药工业不断提供充足而质优的植物性药的原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主要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和蕴藏量,研究其更新、消长的动态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最佳收获期及合理采收方法。
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含量、药用部位收获时的产量、加工生产率等综合指标都较高的生育阶段为最佳收获期。
(3)研究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提纯技术,以及把药用植物资源的原料变为优质高效新产品或其它产品的工业技术。
(4)研究药用器官形成与更新,种群与群落的生境及演替规律,有效成分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地道药材的特点及其形成因素等药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保护与发展种质资源,提高科学的经营与管理方法。
(5)药用为主多方面多层次综合利用。
如保健品、饮料、添加剂包括多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脂肪酸、色素、调味品、甜味剂、花粉蜜源、香料、化妆品、鞣料、淀粉、树脂、树胶、观赏、农药、驱避剂及饲料等。
多层次的开发利用是指针对紧缺、贵重、稀有的药用植物,进行引种驯化与人工栽培,或者针对需求量大的常用药用植物,特别是滋补和其他保健用途的药品及饮料的精加工,进行制药工艺或轻化工业的研究开发;也可以针对药用价值与经济效益较高的药用植物,进行寻找新药源与开发新品种。
(6)通过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从近缘植物和民族植物药中寻找与开发植物性药材的新品种与新资源。
(二) 药用植物资源的分类我国的药用植物种类极为丰富,为了研究各种药用植物,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匮乏的形势下如何解决原料药材统一品质李佳宇20153501 生科学院生物工程152 我国药材资源无序、过度开发,资源蕴藏量不同程度的持续下降,已致使生物多样化遭到破坏。
据介绍,我国中药和民族药工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药材资源主要依靠野生药材。
600余种常用药材中,纯依赖野生药材资源的占400多种,人工种养的品种占200种,但其中50%左右的需求量仍依赖其野生药材资源,目前许多野生药材资源的供应量已在萎缩,而市场对此需求量不断增加。
供求的不平衡引发了野生药材的价格不断攀升,药农为了创效益在产药期毁灭式采挖,从而加剧了野生药材资源分布的不断减少,造成野生药材资源匮乏,因此保护中药药材资源刻不容缓。
其中如何解决原料药材的质量和野生药用植物匮乏之间的冲突是首要任务。
1、加强中药材科学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遵循中药材资源自然生长规律,实施规模化、规范化科学种植和培育。
根据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种植中药材积极性,以市场为导向,对中药资源进行有序采挖、修复和引种驯化,因地制宜加强中药材尤其是道地药材的良好农业规范基地建设,这是中药材及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加强政府监管,加大政策保护力度。
尽快开展野生药材管理制度的立法研究,加紧修订和完善《条例》,加强野生药材资源管理、实现野生药材资源永续利用。
使其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3、开展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
建立濒危中药材自然保护区,加强中药材替代品研究。
鼓励野生变家种解决中药材野生资源枯竭。
4、发挥政府主导性,保障中药材资源持续发展。
政府应对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市场价格要有统一的管理机制,制定全国中药材发展规划,对中药材实行宏观调控,使其科学、合理、有序的发展,以满足中医药繁荣和民众健康的需求。
5、加强对珍稀濒危中药的系统研究。
开展药用动植物的溯危和保护等级划分、重要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生殖生物学以及保护策略等保护生物学研究,重视其栽培(或养殖)和保护,是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的保证。
重楼种植简介(有温度的中药宝典)重楼又名七叶一枝花(在《神农本草经》中名“蚤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根,中医治内病外伤运用十分广泛。
重楼为野生药材,目前在南方的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实现人工种植。
重楼又名七叶一枝花(在《神农本草经》中名“蚤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根,中医治内病外伤运用十分广泛。
重楼为野生药材,目前在南方的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实现人工种植。
我对野生重楼的引种驯化进行了长期的实践研究,已成功地实现重楼地面种植与盆景种植两种形式,并采收到了成熟的果实。
重楼种植分为用种子种植与根种植两种方法。
种子种植:用成熟的种子撒播或点播,播种两年后出苗,细苗达两年龄进行大田移栽,药材成材期约8——10年。
用鲜种种与用干籽种何种出苗率高,还在实践探索中。
根种种植:用带芽的根茎或根苗种植。
冬春两季用根茎种植,春天出苗,夏秋两季用根苗种植。
秋天种下后很快消苗(倒苗),次年春季出苗。
成材期由苗龄决定,一般为2——3年。
在当地,野生重楼的生长海拔在1800米——4000米的山区,为喜阴植物,成材期在8年甚至10多年,海拔越高,生长越慢。
进行人工种植后,出苗时间比野生者提前一两个月。
由于水分、光照、温度、土壤肥力等自然条件得到改善,生长速度比在山上生长的(野生)快两三倍,产量也能明显提高,我见过有人已种出单个鲜重达一两公斤的重楼。
重楼由于野生资源日渐枯竭,发展人工种植势在必行。
由于种源稀少,种植发展缓慢,费工(松土、除草),产量在几年内大增不可能,价格稳中有涨。
种植重楼,可集观赏、药用、绿化于一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为了保证药材的质量(药效),种植重楼只能用传统技术,不能用新技术(化学农业技术),提倡按国家“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来种植各种中药材。
并从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
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
何谓九候?部各有三,何为九候。
我国黄芪药材资源现状与分析通过对我国黄芪药材资源的考察调研,探明了黄芪药材资源现状为:主要依赖人工栽培,蒙古黄芪为主流商品,甘肃和山东分别成为栽培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的新主产区,山西北部半野生种植模式保持了传统道地黄芪药材的特征,但产量有限,目前已形成传统芪与栽培芪并存的资源格局。
发现膜荚黄芪的栽培选址、黄芪根腐病以及传统芪采刨难是制约黄芪药材生产的主要技术问题,并从我国黄芪种植区域的合理布局、标准体系建立、生产技术研究与规范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标签:黄芪资源;生产现状;问题分析;发展建议黄芪为常用大宗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有补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素有“十药八芪”之称,且以黄芪为原料的中成药多达200余种[1]。
国内市场对黄芪的需求极大,其中约有50%用于生产黄芪饮片,近50%用于中成药和提取物及制剂[2];国外植物药市场上,黄芪的产地和出口为中国所独有[3],曾一度在我国中药材出口中排在1 000万美元以上的7个品种之首[4]。
正是这种强劲的需求,致使黄芪野生资源几近枯竭,目前商品黄芪主要为栽培品。
但由于黄芪大规模栽培仅60余年,针对基原、种植方式、产区和需求的多样性等复杂情况,人们对黄芪药材资源的现状一直缺乏清晰的认识,也未从政策与技术角度全方位分析黄芪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潜在危机。
本课题组在大量实地调查采样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我国黄芪药材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多角度提出了抢救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黄芪资源的建议。
1资源现状黄芪的资源供应经历了从野生到栽培,分布区从传统产区到新产区,应用范围从传统中医临床调剂扩大到中成药原料和食疗保健等领域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均可视为黄芪野生资源期,其野生和半野生资源,基本能满足需求,且质量能保证,主流品种为蒙古黄芪。
据赵一之考证[5],不同时代黄芪的道地产区存在由西部向中东部迁移的变化轨迹,清代以来,山西和内蒙古是蒙古黄芪的道地产区,东北三省是膜荚黄芪的道地产区[6]。
临沂丹参种植与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摘要:丹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大宗药材。
正品丹参来自鼠尾草属荔枝草亚属丹参组(Sect.Drymophace)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
其干燥根及根茎,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
临沂市种植丹参已有多年历史,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本文介绍了丹参的生长特性及临沂丹参的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并总结了丹参的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等无公害生产技术,以期为丹参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种植优势生产现状栽培技术临沂市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区域,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1.8~13.3℃,积温4600~5000℃,无霜期190~230天,年平均降水量746.7~929.2mm之间,鉴于此,临沂非常适合人工栽培丹参,并且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传统的道地丹参药材产区,药材质量可靠,其干燥根及根茎,因其色红且形状似参而得名。
目前以丹参为原料的中成药已有一百余种,年需求量约5万吨左右,山东省作为我国丹参的重要道地产地,以色泽正、品质纯、丹参酮含量高而享誉全国,在药材市场上极为畅销,其交易量占全国同期同品种交易量的60%以上,山东丹参总产量的80%产自临沂沂蒙山区。
因丹参具有周期短、产量高、好管理、疗效高、用途广、需求大等特点,发展前景广阔,尤其是市场上丹参中高档产品,特别是出口产品一直偏紧,由此可见,当前在适宜地区选择无污染、无公害的地块,选用优良品种,采取规范化的丹参栽培技术,生产绿色中高档丹参产品的效益是很客观的。
1丹参种植优势1、1临沂市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丹参生长临沂境内有沂山山脉和蒙山山脉,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气温适宜,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境内水资源丰富,土壤以棕壤土、砂性壤质土为主,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有效的铜、铁、锰等微量元素,土壤酸碱度呈弱酸性,这种特殊的地理地貌和土壤类型非常适宜丹参种植。
濒危野生药材岩黄连人工栽培技术韦忠福,王冬梅,杨得坡,蒋林,韦贵剑。
,唐志,陈元生。
,陆建强。
( 1 .广西东兰县农业局,广西东兰 5 4 7 4 0 0;2 .中山大学药学院生药学与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广东广州 5 1 0 0 8 0 ;3 .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南药研究室,广东广州 5 1 0 64 0 )摘要:岩黄连C o r y d a l i s s a x i c o l a B u n t i n g 为石山地区特有的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在桂西北地区常用于消炎止痛、拔毒、治疗疥疮中毒,亦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中草药,.目前,岩黄连的野生资源日渐减少,已无法满足生产之急需。
文章总结了作者十多年来对岩黄连进行引种驯化与人工栽培繁殖试验的研究成果,对岩黄连的生态生物学以及种植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种植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为开展岩黄连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 A P ) 种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岩黄连;种植栽培;生物学特性;病害防治中图分类号:R 9 3 1 .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0 0 8 - 0 8 0 5 ( 2 0 0 6 ) 1 2 - 2 4 0 4 - 02Cul t i v a t i o n Te c h no l g y o f Co r y d al i s s a xi c o l a Bun t i ngWE I Z h o n g - f u ,W A N G D o n g —l l l e l ’,Y A N G D e i - p o ,J I A N G L i n ,WE I G u i —- j J a n ,T A N G z h i ,C H E NY u a n -s h e n g ,L U J i a n.q i a ng( 1 .B u r e a u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e ,D o n g l a n C o u n t y ,G u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D o n g l a n 5 4 7 4 0 0 ,C h i n a ;2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P h a r m a c o g n o s y a n d N a t u r a l Me d i c i n a l C h e m i s t r y ,S c h o o l o f P 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S u n Y a t —s e n U n i v er s i t y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0 8 0 ,C h i n a ;3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r o p s R e s e a r c h ,G u a n g d o n g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5 1 06 4 0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C o r y d a l l s s a x i c o l a B u n t i n ,a p e r e n n i a l h e r b a c e o u s me d i c i n a l p l a n t g r o w n i n t h e l i me s t o n e h i l l s ,i s us u al l y u s e d a s a n a n t i—i n f l a mma t o r y a n d a c e s o d y n e a g e n t .a n d t o t r e a t t h e i t c h i n l o c a l a r e a .0 s a x i c o l a i s a l s o e mp l o y e d t o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B—t y p e h e p a t i t i s ,h e p a t o c i r r h o s i s ,a n d l i v e r c a n c e r .Ho w e v e r ,t h e n a t u r a l s o u r c e s o f t h e p l a n t g r a d u a l l y d e c r e a s e d .I n o r d e r t o p r o —t e e t a n d u h e r i o r l y d e v e l o p C .s a x i c o l a B u n t i n g,we h a v e b e e n c u l t i v a t i n g t h e p l a n t f o r o v e r 1 0 y e a r s ,a n d h a v e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s e t u pa c u l t i v a t e d b a s e i n Do n g l a n C o u n t y o f Gu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I n t h i s p a p e r .we s u mma r i z e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 i n t h e b i o l o g i c a ls p e c i f i a t i o n s ,a n d t h e ma i n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p o i n t s o f p l a n t i n g ,f i e l d ma n a g e me n t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p l a n t d i s e a s e s i n t h e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C.s a x i c o l a.Ke y wo r d s:C o r y d a l i s s a x i c o l a B u n t i n g ;C u l t i v a t i o n;B i o l o g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p l a n t d i s e a s e s岩黄连为罂粟科紫堇属植物石生黄堇C o r y d a l i s s a x i c o l a B u n 一 t i n g的干燥根或全草,是黔、佳石灰岩山区名贵中药材,性凉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痛、散淤消肿等功能。
讲课要点:1.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2.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各种药用植物的群体。
简言之:保证“植物-环境-措施”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各项农艺措施。
3.有关药用植物及其栽培的记载可追溯(su)到2 600多年以前的《诗经》。
4.中国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和世界上最古的一部本草《神农本草经》的鲜世,则标志着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的形成和基本内容的确立。
5.苏敬等编著的唐《新修本草》(657-659)全书载药850种,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
它比世界上有名的欧洲《纽伦堡药典》要早800余年。
6.明代李时珍(1518-1593)的《本草纲目》。
7.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此过程的简称。
GAP是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缩写。
2002年6月1日起施行的8.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SOP制定是企业行为。
第二章药用植物栽培生理学基础1.生长是一量变的过程。
发育是植物通过一系列的质变。
2.根按其形态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根据入土深浅,将其分为浅根系、深根系。
3.根的变态药用植物,具备了许多独特的功能。
(1) 贮藏根(2) 气生根(3) 支持根(4) 寄生根(5) 攀缘根(6) 水生根4.植物的茎有地上和地下之分。
双子叶植物茎的增粗,是形成层活动的结果,单子叶植物茎的增粗,是靠居间分生组织活动。
5. 植物的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
三者俱全者称完全叶;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称不完全叶。
植物的叶分单叶和复叶。
陇西县2015年中药材种植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升道地药材品质,全力打造〃中国药都〃,着力提升〃陇药〃品牌,结合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千年药乡和道地中药材主产区的优势,在稳定全县中药材35万亩种植规模的基础上,主攻种子种苗和原药的标准化生产。
着力抓好标准化种植、地膜育苗、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质量安全检测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县中药材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思路始终以加快中药材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科学布局,发挥优势,集约项目,集中力量,突出关键环节,攻克面临难题。
重点是实施标准化生产,切实改善药材品质;要扩大集约化生产和加工,增加产业效益;要整合区域市场,提升物流与贮藏能力;要完善质量检测,增强科技服务;要扩大对外宣传,打造知名品牌,努力提升中药材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社会效益,使中药材产业成为全县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015年,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要继续抓好两个种植区域:一是渭河沿川和南部山区、西北山区为重点的提质增效区,重点以标准化种植、无公害农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为主,加快标准化进程。
二是北川、北山区为重点的扩面增收区,要选取当前产量高、经济效益稳定,宜当地种植的黄芪、柴胡、党参、甘草等道地中药材品种,充分利用成熟的旱作技术,加大推广力度,力争用2—3年的时间,建设北川中药材优质产区。
同时,进一步加大地膜穴播育苗技术推广力度,为全县提供优质种苗,促进全县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重点要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从种子种苗入手,加快道地品种认定,统一技术,集中繁育,努力提高良种普及率。
201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其中黄芪8万亩、党参8 万亩、黄苓6万亩、甘草2.5万亩、柴胡3万亩、款冬花1.5万亩、丹参0.5万亩、防风2万亩、其他3.5万亩;健全标准化种植15.5万亩,其中企业建基地5万亩;建立种子种苗繁育基地4万亩。
药用植物栽培学1、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2、目前国家批准的药材专业市场主要有河北安国、安徽亳州、河南禹州、江西樟树、四川成都荷花池等17家3、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其中GAP是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缩写。
SOP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4、我国中药材划分为9个中药区,分别为华北、华东、华南、内蒙、东北、西北、西南、青藏、海洋5、花芽分化是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折点6、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种子时期、营养生长时期、生殖生长时期7、诱导开花的理论假说有:成花素假说、开花抑制物假说、碳氮比假说、阶段发育学说8、花芽分化的类型分为:夏秋分化类型、冬春分化类型、当年一次分化的开花类型、多次分化类型、不定期分化类型9、“根深叶茂”指的是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相互促进、协调生长的现象,是植物生长发育相关性的体现10、P肥有利于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K肥有利于淀粉积累;干旱地区不宜多施N肥,N素过多植物组织柔软,茎叶徒长,易倒伏11、依据药用植物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可分为:耐寒药用植物、半耐寒药用植物、喜温药用植物、耐热药用植物12、根据各种植物对光照度的需求不同,分为:阳生植物、阴生植物、中间型植物。
阳生植物:北沙参、地黄、菊花、红花、芍药、山药、颠茄、龙葵、枸杞、薏苡仁、知母;阴生植物:人参、西洋参、三七、石斛、黄连、细辛、淫羊藿;中间型植物:天门冬、麦冬、豆蔻、款冬、莴苣、紫花地丁、大叶柴胡13、按照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将植物分为三类:长日植物、短日植物、日中性植物。
长日植物:红花、当归、牛蒡、萝卜、紫菀、木槿、除虫菊;短日植物:紫苏、菊花、穿心莲、苍耳、大麻、龙胆;日中性植物:曼陀罗、颠茄、红花、地黄、蒲公英、千里光14、与干物质积累有关的因素:相对生长率、净同化率、叶面积比率、比叶面积、叶干重比、药用植物生长率15、叶面积指数是指药用植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所对应的土地面积之比16、药用植物产量通常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称为经济系数17、药用植物通过春化的的方式有两种:萌动种子的低温春化、营养体的低温春化18、植物生长与温度的三基点: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19、耕地复种程度的高低,通常用复种指数来表示,即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20、土壤按质地可分为:砂土、粘土、壤土21、红光能加速长日植物的生长发育,而延长短日植物的生长发育;蓝紫光能加速短日植物的生长发育,而延迟长日植物的生长发育22、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向湿性、背光性、趋肥性23、土壤耕作的任务:创造和维持良好的耕层构造;适宜播种的表土层;翻埋残茬和绿肥,混合土肥;防除杂草和病虫害24、影响耕性的因素: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量25、药用植物的繁殖包括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