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 —— 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杰作
- 格式:pdf
- 大小:47.53 KB
- 文档页数:3
国之瑰宝,古建筑史之奇迹——应县古塔这座位于山西朔州市的应县古塔,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阁楼式木塔,其年代之久远、结构之精巧繁复、形制之巍峨磅礴、营造技艺之高超,已然成为世界现存同类古木建筑之孤例,实属国之瑰宝、古建筑史之奇迹。
其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古塔世界三大奇塔,应县古塔、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01 应县古塔历史及现状应县木塔,又称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位于佛宫寺南北中轴线的大门与佛寺大殿之间。
塔呈平面八角形,塔身外观明五层,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塔底层直径30.27米,建筑总高度67.31米,相当于现在的20层楼高。
其通体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巍峨壮观。
应县古塔全貌古塔近观仰视塔内彩塑佛像彩塑佛像彩塑佛像佛及胁侍雕塑,生动有趣塔内大佛彩塑伟大的建筑,来自于一个辉煌的时代和相对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宋辽相争对峙,终因辽国军事胜利而有了著名的“澶渊之盟”,换得了长达百年的和平。
辽国通过宋朝的巨额岁贡和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此后国力空前强盛,加之辽国皇室对佛教的笃信和热衷,辽国萧后萧耨斤便是率风于先者,其父籍金城(应州治所),又属西京之近畿,所以今天的应县便有幸成了建塔的福地。
辽、北宋时期并立形势史上著名的宋、辽“澶渊之盟”木塔内的三位辽国皇后壁画(上3)它被国家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见其世界级建筑瑰宝的历史文物价值。
在1933年梁思成至山西实地考察测绘时,其惊叹叫绝,“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
”更有古人赋诗赞叹其惊世骇俗:“玲珑峻碧倚苍穹,海内浮图第一工”、“如峰拔地耸霄雄,万木桓桓镇梵宫”。
梁思成1933年至山西实地考察测绘近代日本建筑学科的创始人伊东忠太,曾在其著作《中国建筑史》中,这样对比应县木塔与日本的木塔:“斗拱之制变化之多源自意匠之丰富,这与日本那种千篇一律、每一层都使用相同斗拱的手法相比,孰优孰劣自不待论。
浅析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1. 引言1.1 介绍应县木塔及其佛像应县木塔,位于中国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南约1公里处,是一座古老而具有悠久历史的佛塔。
这座木塔建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之一。
应县木塔内保存有大量的佛像,这些佛像不仅在艺术上精美绝伦,还具有深厚的宗教意义。
应县木塔的佛像数量众多,种类繁多,涵盖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古代中国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些佛像不仅在造型上栩栩如生,还体现了当时匠人们高超的雕刻技艺和对佛教信仰的虔诚。
通过这些佛像,人们可以一窥唐代佛教艺术的精髓,感受到古代中国宗教文化的瑰丽和辉煌。
应县木塔及其佛像的存在,不仅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瑰宝。
通过研究这些佛像,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以及艺术发展历程。
应县木塔及其佛像在当代艺术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优秀的古代艺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1.2 概述本文内容本文将对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进行浅析。
首先介绍了应县木塔及其佛像的背景,随后概述了本文内容。
接下来,将分别从应县木塔佛像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特点、佛像的姿态与表情、服饰及装饰,以及神态与气质等方面进行分析。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如何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与宗教信仰,以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对后世艺术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及其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2. 正文2.1 应县木塔佛像的历史背景应县木塔是位于中国山西省应县的一座古代佛塔,建于唐代,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塔。
塔内保存有大量的木雕佛像,这些佛像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应县木塔的佛像不仅具有宗教意义,更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这些佛像的雕刻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每一个佛像都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神圣气质,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应县木塔简介及历史的说明文作文应县木塔简介及历史的说明文作文范文一:想象一下,你走进一个古老的世界,那里有一座宏伟的木塔矗立在风中。
这座木塔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建筑,它是中国古建筑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者。
它见证了多少朝代的更迭,承载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梦想。
这座木塔叫做应县木塔,坐落在山西省应县城南的佛宫寺内。
它始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历经金、元、明、清各朝多次修缮,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它的建造者是一位名叫李诚的建筑师,他巧妙地利用了木材的特性,使得这座塔既坚固又美观。
每当我站在应县木塔前,都会被它的雄伟所震撼。
它的高度达到了74.5米,底部直径约12米,顶层八角形的屋檐高达3.7米,整个塔身层层递进,宛如攀登知识的阶梯。
塔的每一层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文字,讲述着古代的故事。
走在木塔内部,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一个神秘而古老的世界。
这里没有现代的喧嚣,只有历史的声音在耳边回响。
我仿佛能听到古人敲击木鱼的声音,闻到檀香的味道,感受到他们虔诚的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应县木塔不仅是一座建筑,它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止。
这座木塔将永远屹立在这片土地上,见证着历史的辉煌。
让我们共同保护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应县木塔的魅力。
让这座古老的建筑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应县木塔简介及历史的说明文作文范文二:说起应县,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那片美丽的风景,或者是那些美味的特产。
但你知道吗?在应县的深处,还隐藏着一座神秘的建筑——应县木塔。
这可不是一般的木塔哦,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奇观,也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的宝贵资料。
说到应县木塔,我就想起了小时候听爷爷讲的那些关于它的故事。
那时候我还小,不太懂这些故事的含义。
但现在想来,那些故事就像是一颗颗珍珠,串联起了应县木塔的历史。
这座塔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浅析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质塔,建于北魏孝文帝元宝炬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在应县木塔的佛像中,展示了中国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一、工艺精湛,技法成熟应县木塔的佛像制作工艺精湛,匠师们使用精细的雕刻技法,将佛像的面容、手势、服饰等细节刻画得栩栩如生。
佛像的轮廓线条流畅自然,线条的变化和过渡非常流畅,显示出高超的雕塑技巧。
二、神态庄严,表情丰富应县木塔的佛像以庄严肃穆的神态为主要特点,展现出佛教对人性的超越和超凡脱俗的境界。
佛像的面容严肃肃穆,眉间脱俗,眼神深邃,传达出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三、服饰华丽,形象生动应县木塔的佛像常常穿着华丽的袈裟,袈裟的褶皱、花纹和装饰非常精细。
佛像的头饰和髻部装饰也非常丰富,再配合上珍贵的玛瑙、蓝宝石等所制成的宝石,使整个佛像的形象更加生动华丽。
四、造型独特,姿势多样应县木塔的佛像造型独特,姿势多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菩萨佛像,菩萨佛像姿态优雅,手势多样,每个手指的姿势都有特定的含义,展示了佛教教义的深刻思想和柔和的美感。
五、文化内涵,寓意深远应县木塔的佛像通过形象和姿态所表达的寓意非常深远。
佛像所展现的姿势和手势传达出佛教智慧和道德观念,向人们传达出修行的真谛和境界。
佛像背后的造型和装饰也寓意着佛教信仰和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应县木塔中佛像的艺术特征体现了中国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内涵。
这些佛像通过精湛的工艺、庄严肃穆的神态、华丽生动的服饰、独特多样的造型以及寓意深远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佛教智慧和境界,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文化遗产。
应县木塔的建筑审美应县木塔位于中国山西省应县北部,是一座古老的传统建筑,被誉为中国木构建筑的瑰宝。
这座木塔是应县地区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它不仅承载了历史的沧桑,还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审美的独特魅力。
木塔的建筑审美体现在多个方面。
它的整体设计精巧而独特。
木塔为五层结构,高约67米,全部采用木构建筑,没有任何使用钉子、铁钉等金属构件。
由于没有使用任何金属构件,因此木塔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简洁、纯粹的美感。
它的造型优美而独特,每层楼檐的曲线都设计得非常精细,呈现出一种流线型的美感。
整个建筑给人一种轻盈、灵动的感觉,与传统的石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木塔的斗拱结构也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魅力。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也是木塔的重要构件。
木塔的每一层楼檐都由数十个斗拱组成,它们相互连接、相互支撑,形成了一个高度复杂而稳定的结构。
这种斗拱结构不仅在美学上非常优美,还在工程上大大增强了木塔的稳定性,使其能够经受住自然灾害的考验。
从建筑审美的角度来看,斗拱的独特形态和相互间的呼应也表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和谐、对称的审美追求。
木塔内部的装饰也是建筑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塔内部有众多的壁画、彩绘、雕刻等装饰,这些装饰元素都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采用了传统的手工技艺。
壁画以佛教题材为主,内容丰富多样,色彩鲜艳,线条流畅。
彩绘和雕刻则以各种花鸟、飞禽走兽等为主题,形象生动、细节精细。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给木塔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内涵。
应县木塔的建筑审美体现在设计独特、斗拱结构和装饰精美等方面。
它既符合中国传统建筑审美的特点,又展现了多种独特的美感,以及中国古代建筑的工程智慧和建筑艺术。
应县木塔作为中国木构建筑的瑰宝,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观赏价值,还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浅谈应县木塔之艺术美作者:程乃莲杜丽君来源:《文物世界》 2011年第4期程乃莲杜丽君程乃莲杜丽君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俗称应县木塔(图一)。
塔建于辽道宗清宁二年(1056年),高67.31米,是我国现存最为古老,最为雄浑的楼阁式纯木建筑,塔以设计独特、结构精巧而闻名于世。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释迦塔外观1.塔基、塔刹释迦塔平面直径为30.27米,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
塔高九层,五个明层,四个暗层,外观为五层六檐,平面呈八角形。
塔基高4.40米,由大小不等的石块砌成。
台基和月台的角石上都雕有伏狮,现存十七块。
角石伏狮造型古朴,大气浑厚,具有明显的汉唐遗风,是现存为数不多的辽代石刻精品。
塔刹高11.77米,由两大部分组成。
下部为砖砌二层仰莲,高2米,直径约3.65米。
上部由覆钵、相轮、仰月、宝珠等五个部分的铁质部件组成。
这些铁质部件经千年风雨而不锈,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给宝塔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2.塔身释迦塔塔身是中国传统楼阁式建筑,塔外观六檐五层,底层为双檐。
各层间又夹设暗层四个,所以全塔实际为九层。
释迦塔外观整体造型稳定,比例得当。
距塔前70.36米处,是观看全塔的最佳距离。
释迦塔巍峨宏伟崛地擎天,斗棋如天宫盛开的莲花美丽壮观。
古人有诗云远观擎天柱,近似百尺莲”。
释迦塔六层外檐八角上,都挂着风铃,每层有大小16个。
因历代都有修补更换的缘故,现存风铃呈不同形制,多达九种。
每当清风徐来,这些古朴的风铃便会随风轻撞发出咚咚铛铛的声音,寥然空荡,使人感受到遥远古代的神秘气息。
二、释迦塔内彩塑释迦塔五个实层中,都有精美的彩塑佛像,其主要特点为,造型生动,体态健硕,面目端庄。
佛像虽经历过人为破坏,千年风化和历代修补重妆,但仍风韵犹存,不失辽代雕塑原貌。
释迦塔现存彩塑共计34尊。
其中各层佛像12尊,菩萨12尊,力士8尊,菩萨奴2尊。
另还有菩萨坐骑狮、象、马、大鹏金翅鸟等各种神兽。
应县木塔的建筑审美
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之一,它的建筑审美不仅体现了传统的文化艺术特点,也能为现代建筑提供参考和启示。
下面,笔者就应县木塔的建筑审美进行探讨。
应县木塔建筑的审美特点是平衡和谐。
应县木塔高耸入云,屹立不倒,每一层之间都
有恰到好处的比例和色彩的巧妙安排,使塔体的比例和谐、朴实、美丽,而且能够在不同
的角度、不同的距离下体现这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应县木塔还通过对世界杰出建筑的学习
和借鉴,将传统文化、当代科技和材料、先进的设计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审美
风格。
其次,应县木塔的建筑审美运用自然材料。
应县木塔是用木材构建而成的,不仅延续
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传统,在美学上也给人一种天然、朴素、坚实的感觉,让人可以
在大自然中感受到安全和慰藉。
木材的纹理、质感和色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包括植被、山水等元素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宜人的环境氛围。
最后,应县木塔的建筑审美也具有科技含量。
应县木塔的建筑材料和技巧不仅传承了
传统的技艺,而且还积极引入现代化的技术和材料,如结构设计、抗震的材料等,这些科
技的应用为应县木塔的建筑美学增添了更加精密的元素。
它最大限度地运用了材料的性能,符合现代建筑的气质,营造出一种结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审美感受。
总之,应县木塔的建筑审美融合了传统文化、当代科技和艺术审美,它既体现了平衡
和谐、自然材料、文化内涵等传统审美特点,也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技术、材料和设计的
先进性,为现代建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和启示,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
深和人类创造力的无穷魅力。
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俗称应县木塔(图一)。
塔建于辽道宗清宁二年(1056年),高67.31米,是我国现存最为古老,最为雄浑的楼阁式纯木建筑,塔以设计独特、结构精巧而闻名于世。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释迦塔外观1.塔基、塔刹释迦塔平面直径为30.27米,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
塔高九层,五个明层,四个暗层,外观为五层六檐,平面呈八角形。
塔基高4.40米,由大小不等的石块砌成。
台基和月台的角石上都雕有伏狮,现存十七块。
角石伏狮造型古朴,大气浑厚,具有明显的汉唐遗风,是现存为数不多的辽代石刻精品。
塔刹高11.77米,由两大部分组成。
下部为砖砌二层仰莲,高2米,直径约3.65米。
上部由覆钵、相轮、仰月、宝珠等五个部分的铁质部件组成。
这些铁质部件经千年风雨而不锈,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给宝塔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2.塔身释迦塔塔身是中国传统楼阁式建筑,塔外观六檐五层,底层为双檐。
各层间又夹设暗层四个,所以全塔实际为九层。
释迦塔外观整体造型稳定,比例得当。
距塔前70.36米处,是观看全塔的最佳距离。
释迦塔巍峨宏伟崛地擎天,斗栱如天宫盛开的莲花美丽壮观。
古人有诗云“远观擎天柱,近似百尺莲”。
释迦塔六层外檐八角上,都挂着风铃,每层有大小16个。
因历代都有修补更换的缘故,现存风铃呈不同形制,多达九种。
每当清风徐来,这些浅谈应县木塔之艺术美程乃莲杜丽君图一应县木塔图二释迦牟尼佛. All Rights Reserved.古朴的风铃便会随风轻撞发出咚咚铛铛的声音,寥然空荡,使人感受到遥远古代的神秘气息。
二、释迦塔内彩塑释迦塔五个实层中,都有精美的彩塑佛像,其主要特点为,造型生动,体态健硕,面目端庄。
佛像虽经历过人为破坏,千年风化和历代修补重妆,但仍风韵犹存,不失辽代雕塑原貌。
释迦塔现存彩塑共计34尊。
其中各层佛像12尊,菩萨12尊,力士8尊,菩萨奴2尊。
另还有菩萨坐骑狮、象、马、大鹏金翅鸟等各种神兽。
应县木塔是世界文化遗产作文应县木塔,真的是个让人心动的地方!一走进这座木塔,哇,简直就像进入了一个神奇的时光隧道。
高高的塔身像一根指天的手指,直插云霄,感觉随时都能跟天上的仙人打个招呼。
这个木塔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建筑,它可是世界文化遗产呢!想想,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漂流千年,真是厉害得不要不要的。
说到应县木塔的历史,那可是个丰富多彩的故事。
它建于辽代,听说是为了安放佛舍利而修建的。
想象一下,几百年前,工匠们在这儿挥汗如雨,真是辛苦不已。
可见那时的人们对于佛教的信仰有多么虔诚啊!木塔的结构设计也超级巧妙,真的是“匠心独运”。
走在塔里,每一根梁柱都透露着历史的沉淀,让人忍不住想要好好“打量”一下。
木塔的外观简直美得让人窒息,尤其是那精致的雕刻,简直就是艺术品中的艺术品。
上面雕刻着各种图案,有花鸟虫鱼,还有佛教的故事,真的是“琳琅满目”。
我每次去,都觉得自己仿佛是在一本厚重的书里翻阅,充满了惊喜。
尤其是那些细致入微的工艺,简直让人叹为观止,“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这里绝对是个真理。
走到塔顶,俯瞰四周,哇,那种感觉真是“高处不胜寒”,可是又让人心潮澎湃。
周围的山川河流尽收眼底,风吹过,带来一丝丝凉意,仿佛在跟我耳语,告诉我这里的故事。
这个地方就像个“天然的博物馆”,每一寸土地都有说不完的历史。
每当站在塔顶,我都忍不住想,这里见证了多少风风雨雨,多少人的梦想与希望。
当然,去应县木塔可不仅仅是为了看风景,还有美食等着你哦!周边的小吃简直是“口水直流”的节奏,各种小摊贩的美味让人眼花缭乱。
我最爱的是那种用当地新鲜食材做的小吃,咬一口,满嘴都是幸福的味道。
每次和朋友们一起去,吃得肚子圆圆的,简直就像是过节一样。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游客在这里都会自发组织拍照比赛,谁能拍出最有创意的照片,最后还会分享给大家。
每个人都像个孩子一样,笑声此起彼伏,真是热闹非凡。
这种氛围让人觉得,来这里不仅是为了看木塔,更是为了感受那份温暖的人情味。
科技高阁,艺文典范——应县木塔山西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姚雅欣人类自古以来就怀有对高大建筑的向往与崇敬之情。
伴随着现代科技飞速进展,纽约世贸大楼、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吉隆坡姊妹塔、上海金茂大厦等摩天大楼不断向“手可摘星辰”的高度攀升。
在当今世人创造与享用高层建筑时,回眸历史有幸可见现代高层建筑的先声——应县木塔,这位健硕的老者依然壁立于塞外高原。
木塔不仅作为木结构建筑的高度令人叹服,其科学结构、艺术表现、人文内涵与营建理念无不体现着古人高超的智慧、才识与创造力。
她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技术之大成,堪称人类文明与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应县木塔本名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清宁二年(1056)建成,迄今已有947年的历史,较始建于1174年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时代还要早100多年。
木塔高67.31米,比高55米的石结构比萨斜塔还要高12米,是世界现存时代最早、高度最高的木结构建筑。
应县木塔还是现存木结构楼阁式塔的孤例,是现代摩天大楼广泛采用的双层双筒式建筑结构的先驱,日本在安政大地震后1860年左右才开始出现同类结构。
这些领先的创举无不建立在中国古代建筑悠久的技术传统基础之上。
应县木塔是中国传统建筑技术文化的典范,在恢宏体量、最大高度、复杂结构与木材强度之间创造最佳和谐。
名为木塔,实为“层殿”,相当于至少整合建筑了五座大殿。
塔之结构由柱额层、铺作层和屋盖层水平叠臵,采用整体框架,预制构件逐层安装。
不同构件间以多种形式的榫卯连接,不用任何金属构件,在地震或风震时柔性木构件能够允许最大限度的弹性变形空间,形成刚柔并济的结构体系,使处在地震带与风震带上的木塔久历危难而岿然。
应县木塔的设计既遵循模数制,而且蕴含着缜密的数学规律,从本质上决定了比例严密、极富韵律节奏的木塔外观与造型。
六重塔檐、四层平座及两层台基构成的12条极富韵律的水平线,配合以透穿苍穹高14.21米的铁质塔刹,整座塔体与塞北大地和谐相亲,诠释出木塔凝重壮硕、生生不息、深邃幽远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千年古韵—应县释迦木塔塔,这一建筑形式,自古以来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其渊源可追溯至遥远的古代印度。
在那里,它被称作“窣堵坡”,是佛教高僧们圆寂后的安息之所。
随着佛教的东传,窣堵坡这一建筑艺术也在东方土地上生根发芽,并逐渐演变出了极具东方韵味的“木塔”建筑。
而在中国的山西朔州应县,便矗立着一座举世闻名的木塔——佛宫寺释迦塔,它不仅是应县的象征,更是世界木塔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
山西,这片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文化璀璨之地,仿佛一座活生生的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
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古迹遍布,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过往的辉煌。
而应县木塔,便是这些古迹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古老与高耸,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释迦塔,这座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构塔式建筑,不仅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定,更与巴黎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自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始建以来,释迦塔已屹立近千年,见证了无数的风雨沧桑。
塔身无钉无铆,全凭纯木质结构搭建而成,高达67.31米,底层直径达30.27米,平面呈八角形,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释迦塔的建筑技艺之精湛,堪称一绝。
它完全采用传统的斗拱结构,全塔斗拱法多达54种,被誉为“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
这些斗拱不仅形态各异,而且功能卓著,有的将梁、坊、柱巧妙地结成一个整体,使得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塔身的稳定性,还赋予了释迦塔超凡的避震能力。
据史书记载,释迦塔曾多次经历地震的考验,其中烈度五度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几次之多,但塔身依然完好无损,足见其建筑技艺之高超。
从外观上看,释迦塔似乎只有五层六檐,但实际上它却是九层之塔。
在各层之间,巧妙地设置了暗层,使得塔身更加厚重而富有层次感。
塔内每层都装有木质楼塔,第二层以上更是设计有平座栏杆,人们可以沿着木质楼梯攀登至塔顶,俯瞰四周美景。
在各层塔内,还塑有形态各异的佛像,第一层更是供奉着高达11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内槽墙壁上则绘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则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
第1篇正文:一、引言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见证,是历史文化的载体。
它承载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建筑经典案例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成为人类建筑艺术的瑰宝。
本文将带领大家穿越时光,探寻这些建筑经典案例的永恒魅力。
二、古代建筑经典案例1. 中国古代建筑——故宫故宫,位于我国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故宫的建筑设计严谨、布局合理,融合了汉族、满族等民族建筑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 印度泰姬陵泰姬陵,位于印度阿格拉市郊,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纪念其爱妃姬蔓·芭奴而建。
泰姬陵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其精美的白色大理石、精细的雕刻、对称的布局,彰显了印度建筑艺术的魅力。
3. 古罗马斗兽场古罗马斗兽场,位于意大利罗马市,是古罗马帝国时期最大的公共建筑之一。
斗兽场的设计巧妙,结构坚固,曾是罗马帝国进行角斗士表演的场所。
如今,斗兽场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三、近现代建筑经典案例1. 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典范。
这座教堂始建于1163年,历经180多年才完工。
巴黎圣母院的建筑风格独特,内部装饰华丽,是法国建筑的杰出代表。
2. 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市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
其独特的帆船造型,使其成为悉尼的标志性建筑。
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巧妙,建筑工艺精湛,是现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3.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是俄罗斯的政治、文化和历史中心。
克里姆林宫的建筑风格多样,融合了拜占庭式、罗马式、巴洛克式等多种建筑风格,是俄罗斯建筑的典范。
四、现代建筑经典案例1. 香港中银大厦香港中银大厦,位于香港中环金融中心,是香港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其设计独特,采用“蛋壳”造型,象征着香港的繁荣与活力。
应县木塔 —— 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杰作
建筑系:周实,陈忱,孙芊芊
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
俗称应县木塔。
塔总高67.31米,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的木结构高层建筑.据记载,木塔建于后晋天福年间,辽清宁二年(1056年)重修。
佛宫寺的位置,在现在应县的西北部,塔位于寺的山
门之内、大殿之前的中轴线,还保持南北朝时代佛寺平面
布局的传统,是佛寺布局的一种典型形式。
在塔后有一高
台,以甬道与塔基连接,上建大殿,在总体构图方面,站
在山门内恰好可将全塔收入视线,而大殿又恰在塔的后檐
下的视角范围内。
这种以建筑体量的视觉范围来确定总体
布局的方法,与著名的蓟县独乐寺一致,是这时期建筑设
计的一种法则。
塔平面八角型,高九层,其中有四个暗层,所以外部看来只是五层;再加最下层是重檐,共有六层檐。
这座楼阁式木塔高达67.3米,底层直径30.27米,体形庞大,但由于在各层屋檐上配以向外挑出的平坐与走廊,以及攒尖的塔顶和造型优美而富有向上感的铁刹,不但不感觉其笨重,反而呈现出雄壮华美的外部形象。
塔身木构架的柱网是采取内外两环柱的布局,五个明层的内环柱以内的内槽都供奉佛像,外槽为走廊。
九层的结构事实上是重叠九层具有梁柱斗拱的完整构架。
底层以上是平坐暗层。
二层以上又是平座安层,重复以至五层为止。
各层柱子迭接,每层外柱与其下平坐层的柱子位于同一线上,但退入越半柱径,各层柱子都向中心略有倾斜,形成收分。
释迦塔的构架原则为:柱网和构件组合采用内
外槽制度。
在功能上内槽供佛,外槽为人流活动空
间。
在结构上,外槽和屋顶使用明木伏、草木伏两
套构件;作为多层建筑,各层间均有暗层,作为容
纳平坐结构和各层屋檐所需的空间;各层上下柱不
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斗拱中的“叉
柱造”。
塔内的明层内都有塑像,一层塑有释迦佛,
像高达11米,庄严肃穆,壁面绘有6尊如来画像,12尊飞天,姿
态逼真,优美生动,是壁画中的佳作。
三层塑四方佛,面向四方。
五层在中央塑有释迦坐像,八大菩萨分坐八方。
利用塔心无暗层
的高大空间布置塑像,既利用了空间,又增强了佛像的庄严,是
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的典范。
塔的结构之所以如此,因为塔内中央贯穿上下层的中心柱保
证其稳定性。
其平面为八角型,比惯用的方形平面更为稳定。
同
时使用双层套筒式的平面和结构,等于把中心柱扩大为内柱环,不但扩大了空间,而且大大增强了塔的刚度。
在将近一千年的漫长岁月里,木塔经历过多次地震。
据史书记载,元顺帝时“大震七日”,塔屹然不动。
近年间河北邢台地区、唐山地区和内蒙古和林格尔地震,木塔都没有受到损坏。
这种情况充分说明木塔的抗震能力很强,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工程学的伟大成就。
两位曾参与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设计与建筑的中科院院士认为,木塔空间结构体系近似于世界上一些高层建筑。
木塔外观另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由底层到顶层,由明层到暗层,全塔共用斗拱五十四种,可谓集斗拱形制之大成。
在用料方面,由于全塔的结构是作为一个同一整体设计的,所以构件种类虽多,但彼此联系密切,有条不紊,除第一层的柱子外,没有用过大或过小的料。
从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象这样大体量的结构物所使用的材料还是比较经济的。
唯一的缺点是当时缺乏科学的计算方法,以至上部集中荷载将个别坐斗压扁或陷入梁枋。
让我们再来看看塔的立面吧!木塔建造在高大台基上,台基高4米余,分上下两层。
上层的台基和月台各角,都有角石,从角石上突起的狮子来看,雕刻风格古朴,应是辽代的贵物。
塔的整体比例适当,其外形也显得稳重而庄严,显然也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其用心实在是想当周到和精巧。
整个塔从首层到第四层每层的高度是这样的:第一层柱高,和第二、三、四层包括柱、斗拱、屋檐和上层平坐四部分的总高都相等,因而在立面上构成有规则的韵律。
各层屋檐,依照总体的轮廓所需要的长度和坡度,,不但创造了优美的总体轮廓线,而且使檐下部分也能够达到丰富多变,避免了重复中的单调。
最下一层有副阶,与上面各檐取得呼应,使整个塔造看起来十分有稳定感。
顶部攒尖顶和铁刹,高度和造型与整个塔的造型比例恰当。
还有一个发现就是:塔的总高恰等于中间层外围柱头内接圆的周长,也是这塔设计中的重要比例数字。
这种以周长作为全塔高度的设计比例,可能是当时设计原则的一种。
因为还有北宋的苏州罗汉院双塔,也符合这样的比例。
总之,应县木塔的设计,虽然是为了适应宗教活动的需要,辽代的优秀匠师们却能突破宗教束缚,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和发展传统的建筑技巧,创造出既有民族风格、民族特点,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宏伟建筑。
这座木塔不仅仅是世界现存最高的不结构建筑之一,而且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造型和结构也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说明,这一时期,或者更早一些,中国的木构建筑确实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应县木塔在我们古建史的学习中,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不得不说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精巧程度的确令人叹为观止,是研究我国古代高层木构建筑结构和建筑形式的珍贵实物。
除了应县木塔,这个时期的砖石塔还留存很多,形式有很多种,构造也相当的值得研究,是我国砖石塔发展的高峰。
除了木塔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得类型,大型砖石塔的形式可以有这样三种:
1.塔身砖造,外围采用木结构,外形和楼阁式木塔相似。
宋朝建造的苏州报恩寺塔及
杭州的六合塔基本上属于这一类型。
2.塔全部用砖或石造,但外形完全模仿楼阁式木塔。
屋檐、平坐、柱额、斗拱等都用
砖或者石按照木构形式拼装起来。
如苏州的虎丘云岩寺塔。
3.第三种塔用砖或石,但形式模仿楼阁式木塔,适当加以简化。
如山东长清宋灵岩寺
塔,等等。
为什么砖石塔总喜欢模仿木塔的形式和结构呢?经过讨论,我们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1.木塔在艺术方面有很高的成就:看起来飘逸自然,浑然天成,确实已经有些完美的
境地。
应县木塔确实是一个杰出的代表。
讲究韵律,讲究节奏,相当的严谨,却又不至于死板。
2.木塔在结构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在框架体系方面,充分考虑了抗风剪,抗震,防
潮等等方面的问题,相当的全面。
这确实可以成为其他类型塔的结构方面的榜样和典范。
3.木塔结构中的技术和艺术能够巧妙的达到统一:这是因为,木塔的形式就是结构,
结构就是形式。
在一个木结构的建筑中,你比较容易可以直接的看出他的结构,这是木结构的特点。
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斗拱这个相当重要的结构部件。
应县木塔就是如此,看过一眼之后,也许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层层叠叠的斗拱了。
他们是这样宏大,这样壮阔,不仅如此,他们还实实在在的承担了承重的伟大任务,并使出檐的平缓深远成为了可能。
在古代,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是合一的,建筑设计包含了结构在内,结构的安全有经验来保证。
在现代,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分开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建筑要和结构分开。
事实上,在现代材料不停更新,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建筑与结构越来越多地结合在一起,或者更确切地说建筑与结构是合一的。
现代的许多建筑已结构为原点,从结构出发作出了很多极为出色的建筑,也出现了很多创新。
高层建筑的出现更使得结构显得极为重要。
如果没有结构上的进步,许多现代建筑都不会得到实现。
尤其是在德国,钢框架结构的应用是德国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对于我们建筑系的学生来说,也需要学习力学和结构工程的基础知识,把握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在建筑方案的构思时就开始进行结构构思,在建筑设计阶段与结构工程师互相配合。
这应该是一种基本意识。
在结构专业的理论深度和计算能力上我们可能远远不及结构工程师,但是在思考结构问题的光度和总体构思上却应当领先于结构工程师。
我想对于我们来说这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