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国土资发[2012]47号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促进自治区节约集约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公布日期】2008.03.25•【字号】新国土资发[2008]123号•【施行日期】2008.03.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促进自治区节约集约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新国土资发〔2008〕123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国土资源局,各地、州、市及米东区国土资源局: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件。
为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切实履行职责,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6号,以下简称16号文件)。
自治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执行,积极做好学习贯彻落实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大学习与宣传力度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16号文件,统一思想认识,把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来。
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文件的精神实质和指导思想,明确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时间要求,认真按时完成16号文件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各地要结合县(市)、乡(镇)村级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等学习宣传活动,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宣传计划,通过新闻报道、公益广告、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节约集约用地的意义,统一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掀起学习宣传的高潮,为节约集约用地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宏观调控和整体控制职能,积极促进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
要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审核制度,加强与农业、建设、水利、畜牧、林业、交通、旅游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对于已经批准实施,但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关规划提出修改建议,对相关规划在报批与修编时,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模和安排提出审查意见,实现相关规划的土地利用指标不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提高审批效率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5.05•【文号】国土资发[2012]77号•【施行日期】2012.05.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提高审批效率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7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近年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积极适应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主动应对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按照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的要求,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不断改进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提高用地审查报批效率,有力保障了经济建设发展用地需要,促进了稳增长、调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土地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结构调整压力凸显,双保难度加大。
为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必须进一步改进和规范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报批工作,切实提高用地审批效率,增强用地保障能力。
现通知如下:一、部省联动,强化各级职责建设用地审查报批从建设单位向县(市)提出用地申请,到逐级审查上报,涉及层级多,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较强的工作。
做好用地审查报批工作,需要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共同努力,积极履行各自职责,主动作为,部省联动,提升用地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用地审批效率。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报国务院批准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报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8号)中明确的职责要求,认真做好用地审查报批工作。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做好用地组卷报批工作,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履行好实质性审查职责,对审查内容和意见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负责;部重点对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审查内容和意见进行复核性审查,必要时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实地核实。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提高审批效率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7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近年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积极适应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主动应对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按照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的要求,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不断改进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提高用地审查报批效率,有力保障了经济建设发展用地需要,促进了稳增长、调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土地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结构调整压力凸显,双保难度加大。
为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必须进一步改进和规范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报批工作,切实提高用地审批效率,增强用地保障能力。
现通知如下:一、部省联动,强化各级职责建设用地审查报批从建设单位向县(市)提出用地申请,到逐级审查上报,涉及层级多,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较强的工作。
做好用地审查报批工作,需要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共同努力,积极履行各自职责,主动作为,部省联动,提升用地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用地审批效率。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报国务院批准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报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8号)中明确的职责要求,认真做好用地审查报批工作。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做好用地组卷报批工作,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履行好实质性审查职责,对审查内容和意见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负责;部重点对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审查内容和意见进行复核性审查,必要时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实地核实。
各地要进一步完善用地审查工作规章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将用地审查报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管理,确保职责履行到位。
二、优化程序,简化报件(一)改进用地审查要求。
一是优化用地审查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审核程序。
按照《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部第42号令)规定,对于批准项目建议书的审批类建设项目与备案类建设项目,在项目用地预审环节审核涉及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相关内容,用地报批时不再重复审查;对于其他审批与核准类建设项目,在项目用地预审环节不审核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相关内容,但在预审复函中要求建设单位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于项目用地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要按规定做好地质灾害评估和防治工作,在用地报批时由负责地质灾害评估备案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相关内容审核把关。
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各地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有效促进了耕地保护;同时,一些地方在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进行了将通过整治节约的少部分农村建设用地以指标调剂的方式按规划调整到城镇使用的政策探索,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以下简称增减挂钩试点),对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少数地方片面追求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擅自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和扩大试点范围、突破周转指标、违背农民意愿强拆强建等一些亟需规范的问题,侵害了农民权益,影响了土地管理秩序,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坚决予以纠正。
为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一)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
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要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要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以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
要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改善环境的原则,以农田整治为重点,立足提高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比重,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与散乱、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相结合,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
(三)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始终把维护农民权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动。
要依法维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
整治腾出的农村建设用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在优先满足农村各种发展建设用地后,经批准将节约的指标少量调剂给城镇使用的,其土地增值收益必须及时全部返还农村,切实做到农民自愿、农民参与、农民满意。
现代经济信息国有企业存量土地盘活有关政策及途径郭广超 南方鼎元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摘要:结合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现状,系统梳理国有企业存量土地盘活的有关政策,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存量土地盘活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国有企业;房地产;存量土地;盘活利用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3-0050-02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已基本告别短缺,房地产市场市场出现新形势、新情况。
在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要求;2019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方案,着力化解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重大风险。
2010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表示,除了主业为房地产业务的16家中央企业,其他78家非房地产的央企要逐步退出房地产业务。
本文的国有企业,具体指非房地产主业的国有企业,房地产主业国企不在本文论述范围。
土地资源是一个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各种原因,国有企业在发展主业的同时,都有大量的存量土地。
在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今天,盘活现有存量或闲置土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盘活利用存量资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之一。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国有企业存量土地盘活的有关政策,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存量土地盘活的具体途径。
一、存量土地盘活利用的有关政策存量土地盘活利用主要有如下政策:1.存量土地盘活的有关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和《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指导意见》等,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存量土地盘活利用的具体政策。
2.党政机关停止新建停建楼堂馆所的政策。
2013年7月23日印发《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对楼堂馆所进行了具体的定义,包括使用财政性资金建设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培训中心,以及以“学院”、“中心”等名义兴建的具有住宿、会议、餐饮等接待功能的设施或场所。
《大埔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编制工作方案大埔县国土资源局2012年8月目录一、指导思想 (1)二、目的意义 (2)三、编制原则 (4)(一)依法依规,科学规划 (4)(二)因地制宜、科学可行 (5)(三)上下结合,相互衔接 (5)(四)部门合作,公众参与 (6)四、规划范围及规划期限 (6)(一)规划范围 (6)(二)规划期限 (6)五、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内容 (6)(一)工作目标 (6)(二)工作任务 (7)(三)工作内容 (8)六、编制程序及进度安排 (10)(一)准备工作(2012年8月1日-15日) (10)(二)调查研究(2012年8月16日-9月30日) (11)(三)拟定方案(2012年10月1日-10月31日) (11)(四)协调论证(2012年11月1日-11月30日) (11)(五)评审报批(2012年12月1日-12月31日) (12)七、规划成果 (12)(一)规划文本 (12)(二)规划说明 (12)(三)规划图件 (12)(四)规划附件 (13)(五)规划数据库 (13)八、保障措施 (13)(一)工作组织 (13)(二)落实经费 (15)(三)宣传培训 (15)九、经费预算 (15)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是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性规划,是落实市级土地整治规划要求和指导乡(镇)、村等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衔接性规划,是统筹县域土地整治的纲领性文件及行动计划,是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及审批的基本依据。
根据《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以及广东省农业厅、国土资源厅、财政厅联合发文的《转发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通知》(粤国土资耕保发[2012]96号文)等要求,为切实做好大埔县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件粤府〔2009〕78号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切实推进我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以下简称“三旧”)改造工作,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建设,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连续23年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已难以为继,土地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我省可持续发展。
立足土地资源省情,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千方百计盘活存量土地,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迫切而重大的课题。
(二)“三旧”改造是我省在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拓展建设空间、保障发展用地的重要途径,是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建设的重要内容。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有效破解“三旧”改造的难题,在新增建设用地逐年减少、单位建设用地产出逐年提高的条件下,统筹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切实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力争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为全国探索出一条新路。
(三)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落实好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要求,必须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大力推进“三旧”改造,是继续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解放土地生产力的具体体现,不仅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也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
凉山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第一条为促进和规范全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38号)、《国(国土资土资源部关于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规〔2016〕2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改革的意见》(川办发〔2015〕69号)、《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8〕68号)、《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跨县级行政区域设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管理规定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15〕53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三条开展挂钩工作的基本原则:(一)符合规划,优化城乡用地布局。
(二)保护耕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三)先易后难,逐步推进整村撤并。
(四)尊重民意,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五)指标控制,按期归还周转指标。
第四条挂钩项目工程由项目所在地县(市)人民政府牵头实施,州级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对口指导县(市),推进实施。
州级相关部门具体职责:(一)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挂钩项目政策指导、业务培训、项目管理与监督、审查项目区实施规划和方案、组织项目区初验、建新区土地报征、项目区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
(二)财政部门负责项目区涉农资金整合、项目投资评审、项目资金调拨、使用、监管及相关费用测算和支付等工作。
(三)审计部门负责项目工程审计,提供验收所需要的审计报告或工程造价认定函。
(四)规建部门负责编制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负责农民集中居住区农房风貌、工程建设管理、质量安全监管、建设规划指标执行情况核查工作。
(五)农牧部门负责项目区产业发展规划并指导实施;负责新增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和地力培育技术指导;提供项目验收所需的新增耕地质量检验报告和新增耕地质量评价意见。
高等院校建设用地定额标准研究聂琛【摘要】The quota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land is a vali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land use.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various regions has markedly increased, but the contents of relevant land standards are incomplete, which has caused problems suchas the oversized nature of new campuses and lower plot ratios. This paper us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land quota standard of relevant col 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Beijing, Jiangsu, Shanghai, and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 Using the data for some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the paper suggests land quota standards for col 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ensuring adherenceto planning control indexes and for optimizing the layout and ratio of land use structure.%建设用地定额标准是控制土地利用的有效工具。
近年来各地高等院校建设快速发展,而相关的用地标准涵盖内容不全,致使新建校区用地规模过大、容积率偏低等问题较为普遍。
丰顺县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丰顺县国土资源局二〇一八年三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一、指导思想 (1)二、规划原则 (1)三、规划依据 (3)四、规划范围与期限 (6)第二章规划目标 (7)第三章土地整治任务安排 (8)一、积极推进农用地整理 (8)二、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整理 (11)三、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 (13)四、土地综合整治 (13)第四章土地整治项目安排 (14)第五章土地整治资金 (19)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0)第一章总则一、指导思想围绕全面落实振兴粤东西北和原中央苏区两大振兴政策,以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权益为前提,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本导向,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以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重要内容,加大国土领域政策支持力度,实施区域差别化土地整治,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求;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要求,积极推进土地复垦和土地生态整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实现温泉宜居城、生态工业区、生态旅游区,成为梅州南大门、潮汕后花园的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规划原则(一)坚持保护优先切实保护耕地和生态文明建设。
围绕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田垦造,全面实现非农建设“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先补后占要求,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稳中有升,奠定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基础。
加强生态保护,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实施山水田路林村城综合整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加强对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土地生态环境整治,优化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态服务功能。
(二)坚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统筹安排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活动,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调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布局,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
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4.12.02•【字号】吉府办发〔2014〕35号•【施行日期】2014.1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吉府办发〔2014〕35号井冈山管理局,井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陵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
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国土资源部今年9月份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4]119号)。
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贯彻该指导意见高度重视。
今年以来,省委强卫书记、省政府鹿心社省长、XXX常务副省长多次对节约集约用地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市委王萍书记批示“请市政府部署,各县市区、庐陵新区、井开区学习、把握、贯彻、落实”。
为切实贯彻好国土资发[2014]119号文件精神,现将该文转发给你们,并结合吉安实际,提出如下贯彻意见: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之策,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
各地、各相关责任单位要切实把节约集约用地摆在可持续发展、负责任发展的突出位置,不断加大力度,强化工作责任,毫不懈怠、持之以恒抓紧抓实抓好。
要层层抓好国土资发[2014]119号文件的学习、传达和贯彻落实。
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和督办,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抓落实。
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严格土地供应和利用管理,严把项目用地关,对工作中发现的不良现象和问题,要及时通报、及时督查、及时纠正。
其他相关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2019年河北省沧州市青县土地储备项目专项债券(二期)——2019年河北省政府专项债券(*期)实施方案本期债券基本信息发行规模壹亿伍仟壹佰万元整(RMB:151,000,000.00元)募集资金用途本期专项债券共计发行人民币壹亿伍仟壹佰万元整 (RMB: 151,000,000.00元),拟用于青县2个地块项目建设债券期限 3+2年期债券利率固定利率还本付息方式利息按年付息,最后一期利息随本金一起支付一、项目基本情况(一)区域概况青县东临渤海60公里,距北京市区150公里、天津市区80公里,距沧州市区35公里,距雄安新区100公里,总面积968平方公里,耕地85万亩,总人口43万,辖7镇3乡1个国营农场,345个行政村、14个居民委员会。
青县地处“环渤海”“环京津”经济圈双重辐射下,京沪高速公路、廊沧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京沪铁路、104国道和京杭大运河纵穿县境。
青县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沿海对外开放县”,拥有石油装备、电子机箱、食品饮料、缝制设备、红木家具、无公害蔬菜等六大特色产业,是“中国蔬菜之乡”、“中国电子机箱制造基地”、“中国红木家具之乡”、“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和省级“卫生城”、“园林城”、“文明城”、“双拥模范城”。
2016-2018年,青县分别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7亿元、8.02亿元和8.80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分别为2.92亿元、3.60亿元和11.51亿元,受土地出让收入增长带动,政府性基金收入逐年上升。
2016-2018年,青县商住用地出让均价分别为197.15万元/亩、101.56万元/亩和315.48万元/亩。
青县财政经济情况项目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地区生产总值 186.2187.18 188.01GDP 同比增速 8.17.3 6.5第一产业增加值 46.3142.29 45.94第二产业增加值 76.1270.44 63.45第三产业增加值 63.7668.45 78.6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44 4.53 4.42常住人口 42.0242.29 42.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7.7675.11 79.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技资 210.68224.61进出口总额 1.33 1.37 1.55城镇化率 50.8751.97 52.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578.02 8.8一般公共预算补助收入 13.5014.59 14.7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2.92 3.60 11.51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 0.520.01 0.05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16 3.50 4.18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1.8325.42 25.31青县土地市场情况项目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土地出让总面积 515.74 922.18 618.41 其中:工业用地出让面积 298.81 831.65 258.86 商住用地出让面积 216.93 90.53 359.55 土地出让总价 4.53 1.75 11.65其中:工业用地出让总价 0.25 0.83 0.31 商住用地出让总价 4.28 0.92 11.34 土地出让均价 87.81 19.02 188.46 其中:工业用地出让单价 8.43 10.04 12.05 商住用地出让单价 197.15 101.56 315.48(二)区域规划和土地利用概况青县的2个土地储备项目分别为:罗店村、刘缺屯村、耿官屯村、八里庄村征地项目和曾官屯征地项目,总共包括6个地块。
《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条文说明1 基本规定1.1 本条说明了本用地指标的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地面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
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既有场地和设施,当需新增用地时,其用地指标应控制在本指标中相同建设规模工程用地指标范围内。
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应在满足生产要求和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宜在原有场地内进行,尽量不新增用地。
1.2 本条说明了光伏发电站工程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土地是有限的自然资源,是各类建设项目进行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节约集约用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建设在综合考虑光能资源、场址、环境等建设条件的同时,应尽量利用未利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用地,使土地资源科学利用和有效优化配置。
1.3 本条说明了光伏发电站的建设应具有符合光伏发展的需要。
光伏产业全球能源科技和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也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建设过程中应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体现科学、合理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
1.4 本条说明了本用地指标的作用。
在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本用地指标可作为确定建设项目用地初步规模和申请项目用地预审的依据,作为核定和审批建设项目的尺度。
本用地指标既是建设单位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以及初步设计文件过程中确定项目用地规模的重要标准,又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土地供应、供后监管的依据。
是核定和审批光伏发电工程项目用地规模的尺度。
本用地指标不能作为确认土地使用权的依据。
1.5 本条说明了本指标在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的运用。
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阶段是落实建设项目的外部条件,并根据其相关条件提出项目建设的总平面布置的设想。
在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要参照本指标所确定的总体规模和各功能分区规模范围内进行核定布局。
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于建设项目总规模和功能分区规模的确定与本指标的对应情况,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单独成章,进行详细说明。
国土资源部关于落实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目标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2〉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部,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有关司局: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30%”的目标,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现就落实单位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目标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落实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目标的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中的土地资源消耗问题,明确提出节约优先战略,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落实“十一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30%”的目标,是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抓手,是综合考量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经济转型和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效益的重要体现,对于提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落实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目标的实现意义和深远影响,要把本地区落实工作作为今后土地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抓紧部署,统一安排,加快研究相关的政策措施,促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
二、抓紧分解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目标国土资源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十五”、“十一五”时期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建设用地总规模增长情况,各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规模及下降速度,编制形成了《“十二五”各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目标》(详见附件)。
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依据《下降目标》,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实际及发展趋势,按照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面反映区域发展差异,保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目标得到有效落实等原则,采取等率法、等速法、指标加权法等方法,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目标分解到各市、县,并将分解结果于2012年6月30日前报部。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供应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1.12•【字号】武政规〔2016〕1号•【施行日期】2016.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供应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武政规〔2016〕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土地供应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通知》(鄂政发〔2014〕24号)、《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意见》(武发〔2013〕15号)等精神,经研究,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坚持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深化土地有偿使用(一)明确国有土地划拨供应范围。
凡符合《划拨用地目录》(国土资源部令第9号)的建设用地项目,可以采取划拨方式供地。
《划拨用地目录》规定不明确的,按照以下原则办理:1.《划拨用地目录》所述的非营利性项目和公益性科研机构,由市级以上(含市级,下同)相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2.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还建房、持有有效批文且纳入地方计划管理的部队保障性住房用地,可以划拨方式供地。
3.经市级以上外事部门认定的使领馆用地,可以划拨方式供地。
4.经市级以上民族宗教管理部门认定的专门用于宗教活动的场所用地,可以划拨方式供地。
5.“三旧”改造、市级以上重点工程项目留置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产业用地,可以划拨方式供地。
(二)明确国有土地公开出让范围。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下列情形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1.政府储备土地和新增建设用地,经批准用于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经营性建设的。
2.集体经济组织产业用地经批准转让,用于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经营性建设的。
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送审稿)长沙市人民政府二OO九年五月目录引言 (1)第一章总则 (3)第一节规划背景 (3)第二节规划依据 (6)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目标任务 (8)第一节指导原则 (8)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选择 (9)第三节规划目标和调控指标 (12)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主要任务 (14)第三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16)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 (16)第二节保质保量补充耕地 (17)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18)第四节合理利用其他农用地 (19)第四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20)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20)第二节节约集约利用城镇工矿用地 (21)第三节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 (21)第五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23)第一节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23)第二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23)第三节构建综合生态空间体系 (24)第六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26)第一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6)第二节分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 (28)第三节推进“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 (30)第四节各用途用地统筹安排 (32)第七章城乡用地空间布局与结构优化 (35)第一节构建现代新长沙城镇格局 (35)第二节城乡用地空间布局 (36)第三节各用途用地结构调整 (39)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44)第一节中心城区定位与发展目标 (44)第二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44)第三节中心城区主要扩展方向 (45)第四节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46)第九章区县土地利用 (47)第一节区县土地利用特点与指导意见 (47)第二节加强区县土地利用调控 (49)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1)第一节落实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 (51)第二节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52)第三节多渠道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52)第四节健全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机制 (52)第五节出台规划实施的激励措施 (53)附表 (55)引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在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中处于先行和龙头地位。
关于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部各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职责,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农村用地规划和管理,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是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各业用地的重要依据,是调控用地总量、结构和布局的重要手段,也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
要切实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合理安排城乡各项用地。
积极开展农村用地规划工作。
地方国土资源部门要先期介入新农村建设的各类相关规划工作,争取主动,加强协调,确保村庄和集镇等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要在进一步摸清农村用地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和规模。
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各地要优先安排、保持同步。
已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要完善规划内容,抓好总结推广。
要依据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土地整理等专项规划。
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增强规划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要合理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
在加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新农村建设用地,特别是安排的重点生产、生活公共基础设施等急需的基础工程建设用地,要及时予以保障,进一步提高审查报批效率和服务水平。
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国土资发〔2012〕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有关司局:《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下发以来,各地积极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但目前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仍不健全,内容不完善,政策措施不配套,落实不到位,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决定》和中央领导同志对建立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施节约优先战略的指示,现就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深刻认识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并将资源节约确定为基本国策和优先战略,多次对实行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出明确要求。
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是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
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和实施,是健全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法制、体制、机制的重要工作任务;是促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落实节约优先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重大举措;是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和利用效益,破解“两难”问题,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布局和节约集约利用,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要从国家战略和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把加快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和实施作为当前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快建设体系完备、措施有力、切实可行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二、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主线,以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投入产出水平为着力点,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拓展符合资源国情的建设用地新空间,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模式,加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促进各项建设少占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实现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保障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
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统筹城乡用地,合理确定用地布局和结构;坚持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用途管制,促进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市场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承载能力和利用效率;坚持土地使用标准控制,严格用地约束;坚持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促进制度有效落实。
三、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基本内容各地要按照“规划管控、计划调节、标准控制、市场配置、政策鼓励、监测监管、考核评价、共同责任”的框架体系,重点建立健全以下八项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制度。
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科学确定各类建设用地总量,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布局、结构和时序安排;实行以人均建设用地为基本标准的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从严控制规划期内城镇工矿用地;实行农村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确保农村现有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实行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控制,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各区域、各业发展用地,强化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布局、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实行耕地和基本农田总量及空间(布局)控制,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并实行永久保护;实行建设用地功能区控制和空间管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扩展边界和禁止建设边界,划定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落实建设用地管制边界和管制区域;实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上向下逐级控制,下一级规划不得突破上一级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分区管制规定;实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公告和调整评估制度,规划编制要扩大公众参与,规划一经批准应依法予以公告;调整规划的,必须就调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等进行评估,依法组织听证和专家论证,并向社会公示。
(二)土地利用计划调节制度。
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和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数量,降低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实行差别化的计划区域调节政策,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从严控制东部发达地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计划指标,合理安排中部和东北地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适当增加西部欠发达地区未利用地计划指标;实行有保有控的产业用地政策,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和农民住房、环保、医疗卫生和现代服务业用地,合理安排重点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新产业、新工艺、新产品项目用地;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围填海用地和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鼓励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和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
(三)建设用地使用标准控制制度。
实行建设项目用地准入标准,修订和实施限制禁止用地目录,控制资源消耗高、环境危害大、产能过剩、土地利用强度低、投入产出效益差的项目用地;实行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完善科学可行的建设用地标准体系,修订和实施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合理确定城镇规划区范围以外的农村宅基地和宅基地建筑占地最高控制面积,控制建设项目用地规模,逐步形成覆盖城乡、覆盖各类产(行)业的建设用地使用标准体系;实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控制,适时修订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明确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绿地率、非生产设施占地比例等控制性指标要求,实现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和优化配置;探索建立经营性建设项目投资和产出标准体系,综合评定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四)土地资源市场配置制度。
实行土地资源市场配置,完善国有土地出让、租赁、作价入股等配置方式;实行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缩小划拨供地范围;坚持和完善国有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依据规划确定用途,通过市场竞争确定土地价格和用地者;加快推进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依法取得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可按有关规定采取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鼓励集体土地使用权人以土地使用权联营、入股等形式兴办企业,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
(五)节约集约用地鼓励政策制度。
实行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鼓励政策,完善开发区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考核与升级扩区、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相挂钩的激励机制。
实行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鼓励政策,深化完善工业用地提高利用率和容积率不再增收土地价款的规定;实行优先发展产业的地价政策,各省(区、市)确定的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确定。
鼓励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完善地上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配置方式、地价确定、权利设定和登记制度。
实行城市改造中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的鼓励政策,在符合法律和市场配置原则下,制定规划、计划、用地取得、地价等支持政策,鼓励提高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六)土地利用监测监管制度。
实行土地供应全程监管,以供地前发布实施供地计划、供后规范履行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为重点,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为基础的综合监管平台为支撑,对土地供应总量、布局、结构、价格和开发利用情况实行全面监管,形成“全国覆盖、全程监管、科技支撑、执法督查、社会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实行土地利用巡查,以乡镇国土所为平台和依托,以建设项目开工、竣工、土地用途改变、土地闲置、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为重点,开展动态巡查;实行土地开发利用信息公开,定期公布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用地、合同履行等情况,扩大公众参与,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七)土地利用评价考核制度。
实行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考核,以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面积下降为考核重点,定期公布考核结果,作为控制区域建设用地规模、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依据;定期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开发区升级、扩区的依据;开展重点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全面掌握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状况、集约利用程度、潜力规模与空间分布,评价结果作为科学用地管地、制定相关用地政策的重要依据。
(八)节约集约用地共同责任制度。
努力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节约集约用地的领导,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制度。
四、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各地要按照本《意见》确立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加快制度落实和体制机制创新。
近期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全面部署开展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工作。
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本《意见》要求,抓紧部署安排,全面开展制度建设的各项工作,2012年底前,基本建立符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资源利用条件和发展需要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研究出台制度建设的规范性文件。
各市、县要按照部、省要求,抓紧制订针对性强、可操作的政策措施,有效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同时,要按照“十二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30%的目标,细化分解任务,逐级落实到市、县,并建立年度实施评估制度。
(二)加快制定规划管控和计划调节的专项制度。
为加快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供给,部正在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规划定期评估和适时调整、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农民住房用地先使用后核准等规划管控和计划调节的专项制度和政策。
各地要严格落实规划管控制度,依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和保护基本农田,尽快落实建设用地管制边界和管制区域;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城乡建设、区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规划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不得通过规划审查;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的,必须报原规划审批机关批准。
要实行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统筹安排区域用地计划,优先保障农民宅基地等民生用地指标;合理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重点支持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
(三)进一步完善节约集约用地鼓励政策。
支持企业利用已有存量土地和原厂房兴办商务和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物品储运、鲜活农产品销售等服务业,鼓励用地单位利用已有土地开发地下空间和“二次开发”。
各地要加快研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市场配置土地要求的供地政策和地价政策。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促进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等用地政策,促进企业依法依规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