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2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实现机制----基于杭州桐庐的实践考察"◎王雪春提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的主体需要、战略布局和梯度目标。
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离不开相应的机制推动。
基于桐庐县的实践经验,研究发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机制可以从两个维度来把握。
从治理的主体来看,存在三大机制:县乡村纵向推进机制,村集体、企业和社会组织合力运转机制以及农民群众的理性参与机制。
从治理的对象上来看,主要形成了资源到资产的科学转化机制。
这四大机制促进了主体协同和资源转化,为农村人居环境的有效治理提供了根本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为能够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机制,还需要在常态化治理体系、整体性治理意识、合作性治理结构和均衡性治理格局等方面不断探索%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梯度目标小康社会杭州桐庐作者王雪春,中共桐庐县委党校讲师(邮政编码311500)。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较早地开始探索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杭ZU社科联W项课题两('视角下探析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洽理的实现机制——k桐庐县为例”(2020HZSL015)、浙江省委党校第二十二批规刘课题"‘两('视角下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洽理的机制探索——k桐庐县为例”(ZX220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50创意城市学刊2020年第4Z从2003年开始,浙江就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2018年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对浙江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提出“五提升”的要求,也就是系统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全域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提升村落保护利用、统筹提升城乡环境融合发展。
根据这一方案,各地加大力度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形成了一系列闻名全国的典型样本*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我们发现浙江通过十多年的美丽乡村建设, *换句话说,浙江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已经使农村人居环境这一短板变成了新的优势*为什么浙江农村人居环境小康社会的同时,也在高水平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治理可以走在全国前列?浙江农村到底做对了什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还需要从哪些方面突破?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尝试以桐庐县作为案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总结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机制进行研究*一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指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也就是说,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反映着全面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小康社会的水平*但是从全国来看,农村人居环境水平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因此,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成为全面建成小与农民群众的期盼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一)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体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满足基本生活的物质基础之外,还对公共空间、精神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本质上就是从农民这一主体出发重新塑造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使之能够不断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从美丽到和美:浙江乡村建设发展的现实路径分析内容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同时,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重点部署。
与之前的美丽乡村相比,和美乡村强调从多维角度去审视乡村建设发展,更关注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生活品质、乡村治理方式等领域“和”的自洽,助力乡村振兴。
20年来,浙江深化实施“千万工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如今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诠释了乡村建设的发展走向。
因此,尝试从回顾浙江深化实施“千万工程”出发,梳理乡村建设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以“和”理念推进新时代乡村建设发展的可行性,并探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和美乡村;乡村建设发展;“千万工程”;一、从美丽到和美:浙江乡村建设的主要阶段及内容根据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历程、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方向,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划分为四个阶段。
最早可追溯到习近平同志2003年在浙江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拉开了浙江乡村建设的序幕。
第一阶段为2003—2007年的乡村基础环境整治阶段。
第二阶段为2008—2010年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阶段。
安吉提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概念和战略,并予以实施。
第三阶段是2011—2015年的美丽乡村建设阶段。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
2014年浙江发布全国首个美丽乡村省级地方标准,确立美丽乡村建设方向、标准、管理办法。
第四阶段是自2016年—2021年的美丽乡村建设深化阶段。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要求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第五个阶段为2022年至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阶段,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在以往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面向新发展阶段作出的新部署,为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指明了方向。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案例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国家推进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中国许多地方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各地的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示范案例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创新性。
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其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采取的具有代表性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建设“美丽乡村”:以“四美一乡”为总要求,即美丽环境、美好交通、美丽田园、美好生活和美丽乡风,通过建设新农村,打造乡村生态绿地带,增强乡村吸引力和竞争力。
同时,将农村旅游与农业产业有机结合,发展特色资源,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浙江省嘉兴市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通过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发挥集体经济对“三农问题”的有效缓解作用。
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针对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嘉兴市深入推进耕地保护、土地整理和耕地质量提升,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
同时,开展农村土地托管模式,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参与土地流转,促进农村资源整合和产业结构优化。
加强环保建设:嘉兴市同时加强乡村环保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施生态补偿和生态补偿基金制度,保护生态资源和生态安全。
并且,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保障农村食品安全,全面建设美丽乡村。
总体而言,浙江省嘉兴市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上采取的措施不仅从制度、经济、文化、环保四个方面入手,还注重与城市的互动和融合,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在期待,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我们希望,未来的中国乡村,能够在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同时提升的基础上,更加美丽宜居。
开题报告行政管理浙江省新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国外研究现状对于新农村环境建设这个课题,学术界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还处于探索阶段。
很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也曾经有过建设新农村的历史,如何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做法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取他山之石为我所用,也是专家学者分析较多的一个方面。
从目前国外的文献来看,学术界一般都以韩国的“新村运动”、日本的“造村运动”、拉美国家社会转型期“贫民窟”、印度的农村建设模式的教训等作为正反两方面的参考版本,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其中,韩国的“新村运动”是主要的参考对象,其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思路被总结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多样性;改变农村面貌,从小项目入手(如小的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建立高效的农业服务体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杨豪,2006)。
而韩国经验可归结为“新村运动”在发展初期主要采用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并充分调动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发展中期采取的是政府培育、社会跟进的发展模式,后期逐步转入国民主导型发展模式(潘忠贤,2006)。
但是在农村环境的建设方面的研究还是涉及的比较少。
在日本和拉美国家农村建设中也汲取了不少的经验但是在环境建设方面的研究还是不足。
在印度的农村建设模式中提到了改善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
近些年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成为印度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
政府农村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基层自治机构积极动员民众参与政府制定的各项工程。
具体方法是,政府将权力下放给自治机构,通过自治机构协调政府政策和民众的愿望与需求。
农村工程的重点在与促进就业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
国内的研究现状在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政策、模式、制约因素、村庄规划、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以及如何拆旧建新等问题,少有人涉及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其实,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成败,值得全社会去研究、关注。
19全面实施村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造就了万千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树立了标杆。
久久为功,建设浙江美丽乡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
2003年,浙江开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15年来,浙江充分发挥村民主动性,坚持有序推进,久久为功,成效显著,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探索出宝贵经验。
乡村巨变几十栋白墙黑瓦的民居依地形分布,错落有致,一派浙北田园风光。
这是浙江省安吉县灵峰街道大竹园村,2016年村里在老村旁规划建设新村时,遵循自然肌理,大树不砍,河塘不填,道路不截弯取直,于是有了今天的美丽乡村。
前些年,安吉山川乡马家弄村还是个环境脏乱差、生活不便利的地方,眼看着几百米外的高家堂村村容村貌不断提升,乡政府和村两委十分焦急。
在乡、村干部多次动员下,几个自然村的生产队长主动请缨,“要把环境改善好”。
道路拓宽需征用部分田地,村里党员纷纷站出来,“占多少地从我们家划”。
河道两侧整治、公共场所绿化资金不够,村民不仅不收一分钱土地征用款,还起早摸黑投工投劳。
如今,村里的农房改造成了江南民居样式。
乱堆的水缸,统一布置种上了鲜花,穿村而过的鸬鸟溪上,修建了亲水平台……□ 《民生周刊》记者 严碧华《民生周刊》记者获悉,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过程中,安吉以标准化为要求,编制了涵盖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公共设施管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等长效管理办法,县里还专门成立风貌管控办,强调因地制宜开展乡村规划设计,保护好农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让全县188个行政村都呈现灵动的空间和浓郁的韵味。
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表示,自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千万工程”开始,安吉就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城镇化建设高度融合,努力实现村庄美、农业强、农民富的发展目标。
受访专家表示,“干部辛苦干、群众背手看”是一些地方改善人居环境时经常碰到的尴尬。
台州市生态宜居乡村的实现路径探析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宜居城市,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乡村资源。
近年来,台州市积极探索生态宜居乡村建设路径,致力于打造宜居乡村,提升乡村环境品质,推动乡村振兴。
本文将从台州市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入手,探索实现路径,提出相应的建设举措。
一、台州市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现状和问题台州市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乡村文化,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部分乡村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农业化学品、畜禽粪便等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了乡村的生态环境品质。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供水、供电等方面相对滞后,影响了乡村的基础设施条件。
乡村经济相对落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难以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农民收入较低,生活水平较差。
乡村文化传承不足,乡村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影响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加强乡村环境保护和改善台州市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乡村环境保护和改善。
可以通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化学品对环境的污染;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方式,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保护农田、水域、林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提升乡村的生态环境品质。
2.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台州市生态宜居乡村建设还需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可以通过加强乡村道路建设,改善乡村道路系统,提升乡村道路的通达性和舒适性;加强乡村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改善,提升农民居住环境的品质。
3. 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是台州市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挖掘乡村文化和自然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加强乡村特色产业扶持,挖掘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推动乡村农业产业升级,通过技术改造、标准化生产等方式,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浅析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浙江省是中国东海沿岸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也是中国发展最快、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浙江省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浅析。
浙江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是保护环境,建设生态。
浙江省大力推动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大规模植树造林,修复湿地、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加强水源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
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加强农业环保管理,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等。
通过这些措施,浙江省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浙江省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浙江省强调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是相辅相成的。
浙江省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培育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浙江省还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这些努力,浙江省的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浙江省注重特色文化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物质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文化内涵的注入。
浙江省注重挖掘和保护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文化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培养乡村文化队伍,举办各种文化活动。
同事,浙江省还注重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风文明和社会治理的提升。
通过这些努力,浙江省的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乡村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浙江省注重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政府的推动和市场的引导相结合。
浙江省注重政府引导,加大投入,出台政策,提供政策支持和项目招商等。
浙江省也注重市场推动,鼓励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培育农民的创业精神。
通过这种模式,浙江省的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得到了充分体现,取得了显著成效。
浙江省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案例及经验做法一、引言人居环境整治是指对城乡人居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和改善的行动,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质量,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以便借鉴和推广。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居环境整治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
二、城市污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是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方面,有效处理城市污水可以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
2.1 案例一:杭州市下城区污水处理杭州市下城区是一个发达地区,人口密集,污水排放量大。
为了处理好污水,改善人居环境,下城区采取了以下措施:•建设污水处理厂:下城区建设了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引进先进的处理设备和技术,有效处理了大量污水。
•回用处理水:处理后的污水中的部分水分被提纯后用于绿化、冲厕等用途,减少了对地下水的开采压力。
•污泥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厂通过对污泥的处理和利用,使其转化为有机肥料和沼气,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并提供了能源。
2.2 案例二:上海市市郊污水处理上海市市郊地区是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污水排放量相对较小。
但为了保护当地的水资源和改善人居环境,上海市郊采取了以下措施:•分散处理:市郊地区采用了分散处理的方式,将污水处理设施尽可能靠近产生污水的地点,减少了污水输送过程中的排放损失和污染风险。
•农田灌溉利用:经过处理的污水被用于农田灌溉,提供灌溉水源,减少了对地下水的开采和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全程控制管理:市郊地区实施了全程控制管理,对污水处理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处理效果达标。
三、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环境整治是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农村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居住条件,也有利于农村产业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
3.1 案例一:浙江省乡村环境整治浙江省是中国乡村环境整治的先行者之一,乡村环境整治已成为浙江省重要的发展战略。
下面是一些浙江省乡村环境整治的经验做法:•美丽乡村建设:浙江省注重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整治乡村环境,包括改善村庄环境卫生、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升农产品质量等。
2019年第12期·浙江经济/·本栏目由“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协办·□傅琳琳毛晓红毛小报生态文明背景下浙江绿色农业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浙江相继成为全国唯一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省、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省,以及唯一整省推进的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首批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之一,全省绿色农业发展产业体系、制度体系和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已初步形成。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全面了解浙江绿色农业的发展历程,分析浙江绿色农业发展现状,揭示当前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更好地推进浙江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发展现状作为“两山”理论的发源地,浙江省将美丽浙江作为绿色发展的最大本钱,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
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化为生动的现实,不断丰富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浙江绿色农业发展历经了探索、稳步推进,现已处于全面深化阶段,并取得诸多成绩。
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建立。
在绿色农业发展——浙江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42改革前沿G过程中,浙江省围绕“一控二减四基本”的目标任务,按照“一项目标任务、一个实施方案、一套支撑政策”的思路,省人大先后颁布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耕地质量管理、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等法规规章;省人大、省政府先后出台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商品有机肥生产与应用、发展农村清洁能源等意见和办法;农业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先后制定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达标验收办法、沼液资源化利用、养殖污染长效监管机制、化肥和农药减量增效等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
案例分析建设科技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年4月上总第427期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探究——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孟瑶1 赵华1 李明2(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北京 100835;2.安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浙江安吉 313300)[摘要]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自2003年浙江省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安吉县积极探索,经过多年努力,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样板。
本文通过对安吉县的实地调研,研究分析了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总结其成功经验,进一步明晰了县域层面推进美丽乡村的思路和方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安吉县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unty Beautiful Countrysi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Vitalization——Taking Anji County of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Meng yao 1, Zhao hua 1,Li ming 2(1.Cen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Beijing, 100835;2.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Bureau of Anji County, Anji, 313300, Zhejiang)Abstract :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and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are the important tasks to implemen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hich are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promote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ince 2003, Zhejiang Province launched the pilot project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fter years of hard work, Anji County has actively explored and achieved a win-win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has become a successful model of China's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of Anji Count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and summariz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The paper further clarifies the methods of promoting beautiful countryside at the county level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Keywords : Rural revitalization,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ji CountyDOI: 10.16116/ki.jskj.2021.07.015总第427期建设科技案例分析1 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乡村建设。
探寻共富之路_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进程中,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
本文将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一、浙江省乡村振兴的理念与目标乡村振兴的理念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浙江省,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二、浙江省乡村振兴的基础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省份,拥有发达的工商业和现代化的农业基础。
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浙江省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同时,浙江省政府也具备很强的发展意识和能力。
三、浙江省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1. 联合发展农业和现代工业浙江省在乡村振兴中注重农业和工业的联合发展。
通过农业转型升级和工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农业产值和工业产值的双增长。
浙江省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浙江省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之一。
浙江省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开展乡村旅游,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3.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浙江省注重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产业。
通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浙江省实现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4.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浙江省在乡村振兴中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电力、通讯等。
同时,还注重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5. 建设美丽乡村浙江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浙江省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加了农村的吸引力。
四、浙江省乡村振兴的成果浙江省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果。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农业农村改革实践案例随着中国农业农村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尝试不同的改革模式,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本文将通过十个小节展开回答,介绍其中一些农业农村改革的实践案例,探讨其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江西省南昌市鹰潭县进行了一次租赁土地的试点。
该县通过征地拆迁,将土地集中流转给大型农业企业,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这一改革措施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增加了农业产值,同时农民也通过租赁土地获得了额外的收入。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江苏省盱眙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实践值得关注。
该县通过推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了一批以现代农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如蔬菜产业园、水果产业园等。
这一举措有效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三、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对于解决农民融资难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省长沙县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该县鼓励金融机构设立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为农民提供小微企业贷款、生产资料贷款等金融支持。
这一改革措施不仅解决了农民融资难问题,还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四、农村公共服务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优化对于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发展至关重要。
广东省广州市突破常规,在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上下大力气。
该市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如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改善农村教育条件等。
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增强了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推动了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保障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四川省成都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实践表现出色。
该市建立了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管。
这一措施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六、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对于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单元测试(二)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三万多字,200多次提到“人民”,3次强调“人的全面发展”,4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对未来的战略擘画中,处处透着“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目标。
这表明发展的目的和归宿是( ) A.实现人民幸福 B.多谋民生之利C.多解民生之忧 D.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答案 A解析实现人民幸福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因此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排除。
2.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要全面理解其科学内涵,以下关于新发展理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②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③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④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②④是对新发展理念的正确理解;①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③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故选C。
3.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
作为一项“生态工程”,浙江省从“卖山林”到“卖生态”,变“种种砍砍”为“走走看看”,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各类产业在乡村不断涌现,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带动浙江乡村人居环境领先全国。
浙江省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是( )①坚持开放发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②坚持绿色发展,自觉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③坚持共享发展,形成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④坚持协调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有机融合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浙江省从“卖山林”到“卖生态”,变“种种砍砍”为“走走看看”,这启示我们坚持绿色发展,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各类产业在乡村不断涌现,带动浙江乡村人居环境领先全国,这启示我们要坚持协调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有机融合,④正确且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