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二、共同的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
刺激性泻下: 化学性刺激:大黄、巴豆 容积性刺激:芒硝
润滑性泻下 : 火麻仁、蜂蜜
中药药理学
3
2.利尿
以峻下遂水药为表现突出
芫花、甘遂、牵牛子、商陆等均有较强 利尿作用,大黄蒽醌有轻度利尿作用
中药药理学
4
3、抗病原微生物
●大黄、芦荟: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
素 抑制:多种致病菌,某些真菌、病毒及阿米 巴原虫
促进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
中药药理学
16
利尿、改善肾功能
1、利尿 有效成份:大黄素、大黄酸。 作用机制 :抑制肾脏髓质Na+-K+-ATP酶,
Na+重吸收减少,排出增加。
中药药理学
17
2、用于尿毒症(氮素血症)
(1)泻下作用对尿素原料―Aa吸收减少; (2)Aa合成蛋白质肝肾组织合成尿素; (3)抑制肌蛋白分解,血中Aa浓度下降; (4)促进血肌酐(BCrea)和尿素氮(BUN)排出; (5)抑制肾代偿性肥大、缓解高代谢状态。
2、大黄多糖、鞣质,没食子酸等
中药药理学
10
二、主要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泻下 有效成份:结合型蒽苷、番泻苷A作用最强 作用特点:泻下作用与炮制有关
寒积便秘无效
中药药理学
11
泻下机制
结合型蒽苷
口 服
小肠
小部分
肝脏
转化
苷元
大 部
大肠
分
细菌水解
苷元
中药药理学
12
• 结合型蒽苷未经小肠吸收直达大肠,在β葡萄糖苷酶的作 用下水解成苷元,苷元刺激肠粘膜及肠壁肌层神经丛,促 进肠蠕动而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