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植株:-------帚顶、奥古巴花叶和褪绿V型纹 帚顶症状:节间缩短,叶片簇生,植株矮化,束生 奥古巴花叶:不规则黄色斑,环纹和线状纹 褪绿V型纹:褪绿V型纹症状
薯块上的症状
初生症状(Primary Symptom)当年受侵 薯块所表现出的症状。薯表轻微隆起,产 生坏死或部分坏死,直径为1-5厘米的同 心环纹,这种环纹并不局限于某一部分, 常互聚在一起或分开。将薯块切开,内部 表现为坏死弧纹或条纹,它们向薯块内部 延伸,但这种延伸并不一定来自薯表的环 纹,其延伸程度似乎与薯表的症状严重程 度有关。
核酸:可能为单链RNA
发病规律:可汁液传染,50%的病块茎可
将病毒传给下一代。田间主要通过马铃薯 粉痂病菌(Spongospora subterrance)传 播,病毒在休眠孢子囊中,至少存活1年, 孢子囊萌发产生的游动孢子侵入寄主时, 将病毒粒体带入马铃薯根部。病害在多雨 年份发生较重。
远距离通过带病或带菌的种薯调运而传播。
葡萄黄脉株系:自然发生在葡萄上,在草本寄主上引起的症
状与上述两个株系类似,但可在豇豆上引起顶枯,血清学上 也与上述两个株系不同,主要分布在美国西部
其他株系:李属植物上不同分离物 (李褐线分离物 Prune
brown line,李茎环孔分离物Prunus stem pitting和樱桃叶斑 驳分离物Cherry leaf mottle)存在血清学差异,但差异不明 显。樱桃叶斑驳分离物不能由Xiphinema californicum传播
植物病毒分子探针具专一性强、灵敏度高、
准确快速等优点
分子探针的长度一般在500~1500核苷酸
碱基对(bp)
常用广谱分子探针,即包括多个不同专化
性基因的核苷酸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