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一)
- 格式:ppt
- 大小:432.50 KB
- 文档页数:10
一、选择题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1.可逆反应3H2+N2高温、高压催化剂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v正(N2)=v正(H2)B.v正(N2)=v逆(NH3)C.2v正(H2)=3v逆(NH3)D.v正(N2)=3v逆(H2)2.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热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分两步基元反应:H2O2+I- →H2O+IO- 慢 H2O2+IO- → H2O+O2+I- 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v (H2O2)=v (H2O)=v (O2) B.IO-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C.反应活化能为98 kJ·mol-1D.反应速率由IO-浓度决定3.实验室用锌和2 mol·L-1硫酸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用锌粉代替锌粒B.用浓硫酸代替2 mol·L-1硫酸C.给硫酸溶液加热D.滴加几滴2 mol·L-1CuSO4溶液4.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4A(s )+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1.对此反应的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①在2min内,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1mol•L﹣1•min﹣1②反应的过程中,只增加A的量,反应速率不变③2分钟内,D的物质的量增加0.2 mol④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为3:2:1A.①②B.③C.①D.②④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2+2Fe+I作反应的催化剂AlCl3A.A B.B C.C D.D6.在一定条件下,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
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B2CB.在t1~(t1+10)s时,v(A)=v(B)=0C.t1 s时反应物A的转化率为60%D.0~t1内A应的反应速率为v(A)=0.4mol/(L*s)7.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8 mol/L、0. 4 mol/L、0.8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O2为 1.6 mol/L,O2为0.8 mol/L B.SO2为 1.0mol/LC.SO3为1.6 mol/L D.SO2、SO3一定均为0.6 mol/L8.利用反应6NO2+8NH3 == 7N2+12H2O构成原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时也会以光能、电能等形式表现出来。
从化学键的角度来看,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会释放能量。
如果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就会放出能量;反之,如果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则需要吸收能量。
例如,燃烧反应一般都是放热反应,因为燃料和氧气的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小于燃烧产物化学键形成所释放的能量。
而像碳酸钙高温分解这样的反应则是吸热反应,因为分解所需的能量大于生成的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
二、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1)大多数分解反应,如氯化铵受热分解。
(2)一些需要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比如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3)以碳、氢气、一氧化碳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
2、放热反应(1)所有的燃烧反应,如甲烷的燃烧。
(2)酸碱中和反应,比如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3)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例如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4)大多数化合反应,比如二氧化硫和氧气生成三氧化硫。
三、反应热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通常用符号ΔH 表示,单位是 kJ/mol。
如果ΔH 为正值,表示反应吸热;如果ΔH 为负值,表示反应放热。
例如,对于反应 H₂(g) + Cl₂(g) = 2HCl(g),ΔH =-1846 kJ/mol,表示每生成 2 mol HCl 气体,放出 1846 kJ 的热量。
四、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与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它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还表明了能量变化。
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在于:1、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果是在 25℃、101 kPa 下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
化学反应与能量(一)作者: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三理综版》2013年第11期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化技术④田间焚烧秸秆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A. ①③⑤B. ②③⑤C. ①②④D. ②④⑤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任何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均相同B.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相同C. 已知:①2H2(g)+O2(g)=2H2O(g)ΔH=-a kJ·mol-1,②2H2(g)+O2(g)=2H2O (l)ΔH=-b kJ·mol-1,则a>bD. 已知:①C(s,石墨)+O2(g)=CO2(g)ΔH=-393.5 kJ·mol-1,②C(s,金刚石)+O2(g)=CO2(g)ΔH=-395.0 kJ·mol-1,则C(s,石墨)=C(s,金刚石)ΔH=-1.5 kJ·mol-13. 已知:(1)胆矾失去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ΔH=+Q1 kJ·mol-1;(2)室温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s)= Cu2+(aq)+SO42-(aq)ΔH=-Q2 kJ·mol-1;(3)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则Q1与Q2的关系是(Q1、Q2为正数)()A. Q1>Q2B. Q1=Q2C. Q14. 下列有关反应热的叙述正确的是()A. 已知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B. C(石墨,s)=C(s,金刚石)ΔH=+1.9 kJ·mol-1,说明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X(g)+Y(g)[⇌]Z(g)+W(s)ΔH>0,恒温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D. 已知C(s)+O2(g)=CO2(g)ΔH1,C(s)+[12]O2(g)= CO(g)ΔH2,则ΔH1。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的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学习重点】: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 焓变,△H的“+”、“-”【预习案】1.反应热、焓变化学反应中所的能量,叫反应热。
,它等于反应前后体系的,用符号来表示,其单位常采用,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都可以直接测量。
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
任何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内或原子间的化学键时,需要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时,即形成化学键时,又要能量。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有__________,在一般化学反应里,常表现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
⑵当△H 为“ ”或△H 0时,为放热反应;当△H 为“ ”或△H 0时,为吸热反应。
【探究案】1. 反应热与焓变的联系2.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结论:反应过程Ⅰ是 反应,△H 0; 反应过程Ⅱ是 反应,△H 0。
填写下表:能量 能量 反应物 反应物生成物生成物反应过程(I ) 反应过程(II )例、1molC与1molH2O(g)反应生成1molCO(g)和1molH2(g),需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
3.根据教材提供的键能数据计算H2与Cl2反应的反应热4、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生成1mol NH3时的反应热为△H= kJ/mol,则生成2mol NH3时的反应热为△H= kJ/mol。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认识吸热和放热反应。
2.能用化学键解释某些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3.设计实验认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4.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及工作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5.知道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等化学电源的特点。
6.掌握构成电池的要素,了解不同电极材料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7.能正确书写简单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
【基础知识】一、化学反应与热能1、实验探究(1)向Mg与稀盐酸反应的溶液中插入温度计,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将20 g Ba(OH)2·8 H2O晶体粉末与10 g NH4Cl晶体混合放入烧杯中,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木片上。
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时用玻璃片盖上烧杯,用手触摸杯壁下部感觉冰凉,烧杯与木片间有结冰现象,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2、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如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等。
(2)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反应,盐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3、化学反应存在能量变化的原因(1)从化学键的变化理解——主要原因(2)从物质储存化学能的角度理解宏观解释放热反应示意图吸热反应示意图化学反应 放出热量化学反应 吸收热量①放热反应可以看成是反应物所具有的 化学 能转化为 热 能释放出来。
②吸热反应可以看成是 热 能转化为 化学 能被生成物所“储存”。
4、人类对能源的利用 (1)利用的三个阶段柴草时期——树枝杂草 ↓化石能源时期—— 煤 、 石油 、 天然气 ↓多能源结构时期——太阳能、氢能、核能、海洋能、风能、地热能等(2)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两方面问题 ①一是其短期内 不可再生 ,储量有限;②二是煤和石油产品燃烧排放的粉尘、 SO 2、NO x 、CO 等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责编:张灿丽【学习目标】1、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的概念模型。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知道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几个概念模型1、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说明:(1)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2)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3)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越多,化学反应进行的越快2、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说明:(1)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这还决定于分子运动的取向问题。
(2)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说明:(1)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的(2)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
(3)活化能的大小虽然意味着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的难易,但是却对这个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并不产生任何影响。
如图所示:E1:活化能E2:活化分子变成生成物分子放出的能量E2-E1: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4、催化剂说明:如图所示,催化剂改变了反应过程知识点二、反应热焓变等相关概念1、反应热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符号:用Q表示单位:kJ/mol2、焓变含义:焓是表述物质所具备的能量大小的物理量,符号为H。
△H为生成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化学反应的焓变。
△H=H(生成物)-H(反应物)说明:(1)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热化学研究表明,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只转化成热能,而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就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改变。
数学表达式:Q P=∆H,其中:Qp表示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