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按摩法治疗心脏病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5
按摩穴位可缓解心脏疾病
有人觉得说话舌根发硬,睡眠不好,心胸憋闷;有人会突然感到一阵阵心慌,或几秒钟胸部疼痛,中医认为,以上有关症状大都可归结为一种叫“血瘀”的致病因素,可以通过刺激一些特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这些知识。
内关穴:手掌朝上,在腕横纹上两寸。
内关可宁心安神、宽胸理气、调补阴阳气血、疏通经脉,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特效穴位。
经常按揉内关可使瘀阻的血管疏通。
按揉时用拇指指腹,两侧都要按,按下去要有酸胀或痛的感觉才行。
每次按要一按一放,按下去持续半分钟,然后松开,再重复。
每次最少3分钟,每天不拘次数。
神门穴:手腕内侧,小指边的腕横纹上。
神门穴专治心病,出现心脏早搏、房颤时,赶紧按摩按摩神门穴,可及时缓解症状。
此穴可补益心经元气,濡养心脏。
心安万事安,心脏的元气充足,各种心系统的疾病及由此导致的精神方面疾病都会得到改善。
按揉双侧神门穴,每次3分钟,每天3次。
天泉穴:腋下横纹两寸处。
此穴专治由于心血瘀阻而致的胸闷、气短、胸痛。
心跳加快,或闷,可用手指用力按压天泉穴3~5秒,停1~2秒后再继续按压,连续按2~3分钟,对心跳过速、胸口疼痛、心悸不安效果非常好。
老年人可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揉揉内关、神门、天泉穴,以保护心脏。
心脏病人的保健按摩简单易行的按摩疗法,常可对心脏病人起到有效的治疗、预防和康复作用。
至少,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疗法,两者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1.点揉内关:内关穴是心脏的保护伞。
‘胸胁内关谋’,内关自古以来就是防治心胸疾病的核心穴位。
现代医学证明,点揉内关,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可提高心肌无氧代谢的能力,使心肌在缺血缺氧的条件下,仍能正常工作;能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
有效缓解心脏病人的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
内关穴在前臂正中,腕横纹上两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用一只手的拇指压住冷一只手的内关穴,稍向下用力按,保持压力不变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按揉月60次,逆时针按揉约60次。
直至产生‘酸、麻、胀、痛’的‘得气’效果。
也可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点揉内关和外关,内外关同步按摩,可加强效果。
外关在前臂外侧,内关穴的对应点上。
2.按膻中:膻中穴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取穴。
按揉膻中穴,能改善心脏的神经调节,增加心肌供血。
有效缓解心脏病人的胸闷、气短、心烦和心悸,减少早搏。
膻中穴的按揉方法,与内关相同。
压1分钟;按揉1分钟。
也可以将手掌压在膻中穴上,顺时针转100次,逆时针转100次。
3.至阳:穴位在背部正中第7、8胸椎棘突之间。
中医认为,至阳是人体的阳气极致之处,按摩至阳,可很好地补心阳;现代医学证明,至阳穴有神经枝与心脏相交通。
术者双手叠加用力按压至阳穴,能有效缓解冠心病心绞痛发作。
至阳是缓解心脏病人心慌、胸闷的舒心穴。
病人自己也可以用该穴对准桌子角自行按压。
换可用五分硬币用力按压至阳,直至症状缓解后数分钟。
如果能把膻中穴和至阳穴同时做按摩,效果会更好。
4.拍揉左胸:用右手掌平放在左胸部心前区,顺时针按摩36次,逆时针按摩36次;然后,右手半握拳,以桡侧轻叩心前区36次。
能改善心肌供血。
或用右手掌拍打心前区36次也行。
5.神门:保养心脏血管系统的重要穴位。
能有效治疗冠心病的穴位按摩法能有效治疗冠心病的穴位按摩法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比较多,医生除了用药物、针灸等方法来治疗冠心病,穴位按摩治疗冠心病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只要冠心病患者或是家属亲人能够采用正确的穴位按摩手法来按摩,也能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学认为:人体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
冠心病患者在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的循经穴位,以前胸部的膻中穴,背部的心俞穴,均有较为敏感的压痛点,穴位按摩治疗冠心病,能起到疏通气血,强心止痛的效果。
特别是重按内关穴对于缓解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的危急状态,及时救治病人有重要意义。
冠心病人应该经常刺激哪些穴位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治疗这类心血管疾病,做到下面几个要点其实很管用。
所谓小动作让你轻松防治冠心病。
1. 按耳门防耳鸣:按压耳门的同时用双手的中指和食指叩击后脑,起到醒脑开窍的作用,能防治头痛、头晕等。
2. 抵压上腭促消化:用舌尖抵压上腭数次,既能促进消化功能,还能改善中风后遗症等引起的吞咽困难。
3. 屏气呼吸助健康:这是中医调气的方法,能调节人的身体功能,改善呼吸,对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很有帮助。
4. 背部保暖抵风邪:当背部发僵、发紧,甚至有酸胀痛感觉,说明背部受凉。
在添加衣物的同时,可以拔拔火罐,还可以将红花、千年健、桃仁、防风等药物用布包裹后放入水中蒸煮,待水温适宜时,将毛巾浸湿后敷在背部。
5. 扩胸运动护心肺:两拳紧握,两侧上肢同时向外、向后伸开,连续做15次,每天重复3—4次。
还有一种方法,将手掌伸开,五指合拢,从两胁往胸口擦去,以擦拭部位感到发热为度,既能保护胸壁肌肉,还能增强心肺功能。
6. 点按足底强整体:现代全息理论认为,足是人体的整体反映,穴位选择:揉按劳宫、少府、神门、关冲、大陵、中泉、虎口、十宣、胸痛按摩心、肾、膀胱、输尿管、肾上腺、胸、垂体、甲状腺、胸椎以及蔬果等。
胆固醇量高的食物以及热量过高的食品应限制进食,如蛋黄、果糖等。
心悸按摩治疗方法心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心跳加快、不规律或者有力地跳动。
心悸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还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了解心悸的按摩治疗方法对于缓解症状、改善身体状况非常重要。
按摩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按摩穴位、经络来调理身体,缓解心悸症状。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心悸按摩治疗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可以尝试按摩“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手腕横向纹头横纹上,尺侧腕横纹尖端上0.5寸。
可以用拇指按压这个穴位,每次按摩5-10分钟,可以缓解心悸症状。
其次,可以按摩“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3寸,胫骨前缘,距胫骨前缘1横指。
可以用手指按压或转动按摩这个穴位,每次按摩5-10分钟,有助于调理心脏功能,缓解心悸。
另外,还可以按摩“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底部,第一、第二跖骨之间凹陷处。
可以用手指或按摩棒按压这个穴位,每次按摩5-10分钟,有助于平复心悸情绪,缓解症状。
此外,还可以通过按摩“神门”穴来缓解心悸。
神门穴位于后发际正中凹陷处,可以用手指按压或旋转按摩这个穴位,每次按摩5-10分钟,有助于平复心悸情绪,缓解症状。
最后,可以尝试按摩“心俞”穴。
心俞穴位于脊柱旁开 1.5寸,第3胸椎棘突下。
可以用手指按压或旋转按摩这个穴位,每次按摩5-10分钟,有助于调理心脏功能,缓解心悸。
总之,按摩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缓解心悸症状。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时要轻柔而有力,避免过度按摩造成伤害。
另外,如果患有严重的心脏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按摩治疗。
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治疗冠心病按摩什么穴位好冠心病是近年来高发的一种心脏疾病,其冠心病的治疗方法非常多,但有显著疗效的却没几种!所以,今天店铺给大家着重介绍的是按摩治疗!治疗冠心病按摩的穴位1、点按内关穴治疗冠心病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合穴,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旁络三焦,其经络循行路线起于乳旁,外走上臂内侧,下行至中指指端。
中医学认为,心经为本经,心包络经则与心经互相联络,心脏有邪,心包络直受其过,若心脏有病,可以反映于心包络经,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络经的重要合穴,所以能治冠心病等心脏病。
当心绞痛、心律失常发作时,用力不停点按内关穴,每次3分钟,间歇1分钟,能迅速止痛或调整心律。
2、揉灵道穴治疗冠心病灵道为手少阴心经的经穴,位于小指内侧腕关节上1寸(指中医的同身寸法)处。
有人发现,约91%的冠心病患者,左侧灵道穴有明显的压痛。
冠心病犯病时,可用拇指先轻揉灵道穴1分钟,然后重压按摩2分钟,最后轻揉1分钟,每天上下午各揉1次,10天为一疗程,间歇2~3天,可进行下一疗程。
经观察,揉按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亦有改善。
3、按摩手部治疗冠心病3.1、拇指推按少府穴1~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
此法能够宁心调神、清热通络,对冠心病及其引发的心悸、胸痛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3.2、拇指掐关冲穴1~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
此法可宣肺补气、舒经活络、清热泻火,缓解胸痛等冠心病常见症状。
3.3、拇指按揉手部心反射区3~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力度适中,以舒适为宜。
按摩此反射区能改善一心肌微循环以及心肌缺血、缺氧状态,防治冠心病。
3.4、拇指按揉手部肾反射2~3分钟,以感觉透热为宜。
此法对心肾阳虚导致的冠心病有很好的疗效。
4、按摩足部治疗冠心病4.1、拇指按揉照海穴l~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
此法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之功,能够补充体内精气,促进血液循环,有效缓解冠心病的各种症状。
4.2、拇指点按足部心反射区3~5分钟。
按摩此反射区能促进体内微循环,加速血液回流,可对冠心病起辅助治疗的作用。
心脏病按摩保健疗法心脏病按摩保健疗法(转贴)心脏病手部经穴反应点按摩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型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
临床实践表明,手部按摩是防治心脏病有效的辅助方法。
如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时,按摩手部穴位可以改善四肢末端的血液循环状态,加强心脏功能;冠心病患者长期按摩手部穴位,有利于改善心肌的缺养,缺血状态,减少或防止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
必须指出:对于任何心脏病,手部按摩只是辅助方法。
(按摩选穴)经穴:内关、大陵、神门、少海、曲泽等。
反应点:心点、心痛点(心悸点)。
(按摩方法)按揉或点按内关、大陵、神门、少海、曲泽、心点、心痛点200~~300次(每穴)。
心慌者而无明显心脏病迹象,只需要重点按摩内关、神门即可。
心脏病人如自己做手部按摩,不应选穴过多,坚持每天按摩一至两次。
心脏病发病期间,应以药物治疗为主,以手部按摩为辅。
治疗过程中要及时注意病人的表情反映,以免发生危险,严重时应叫“120”急救。
患者应少吃脂类食物,保证睡眠,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或激烈运动。
*曲泽定位: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热病、癫狂、失眠、眩晕、偏头疼、上肢痹痛、偏瘫等。
*大陵定位:位于腕横纹上中央,两筋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狂、疮疡、胸胁痛等。
*少海定位:屈肘位于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癫狂、胸胁痛等。
*内关定位:位于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热病、癫狂、失眠、眩晕、偏头疼、上肢痹痛、偏瘫等。
*神门定位:位于肘横纹上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挠侧凹陷中取穴。
主治: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癫狂、胸胁痛等李振军教授对心脏病的临床经验心脏不好的临床经验舌为心苗喉心脏,紫暗淤血流不畅;舌间齿痕气不足,心机缺血便是常;十指连心有迹象,指纹青紫手发胀;四五指后有小包,按压疼痛分轻重;经常按摩保心康,免去服药方法良;压差近来低压高,影响心脏不得了;上楼行路气发短,胸闷胀痛气不畅;放射疼痛在背后,左边难受最为常;时常喘气似抽泣,医学名叫善太息;睡时常有被憋醒,不可小视要警惕。
每天按摩2个穴位,可强健心脏
中医认为最有益心脏的行为之一,莫过于穴位按摩。
有效的穴位按摩不但能增强心血管以及身体经络的通畅,更能加速身体新陈代谢,从而使得身体血液年轻,脏器机能年轻。
所以为心脏的强健进行按摩,可以直接、有效地增加心脏功能。
内关穴
内关穴在我们手臂内侧的腕关节处,又被叫做筋间穴,因为它的位置在手腕内侧掌肌腱与桡侧腕曲肌腱的中间。
它最大的功效在于宁心安神,调节心率。
我们只要每天在左右手上的内关穴进行按揉30次,就可以起到很哈的强心左右。
可以用用拇指按揉,也可以用一枚硬币,直立放在穴位的筋间部位,来回进行滚压即可。
心前区(膻中穴)
心前区其实可以称为心的掌管范围,这里还有着最能理气舒经的膻中穴,经常按摩对心脏功能以及气血疏通有很好的帮助。
按摩时,只要将左手放在左胸心前部位,然后以右手压于左手之上,顺时针揉动30次,再逆时针揉动30次,揉完之后,对着痰中部位进行空拳敲击20次,按摩就算完成了。
增强心脏功能的按摩方法
咱都知道,心脏那可是身体里的大宝贝呀!就像汽车的发动机一样重要呢。
那怎么能让这个大宝贝更强壮呢?嘿嘿,这就给你讲讲增强心脏功能的按摩方法。
你可以先从耳朵开始呀。
耳朵就像是身体的小开关,多揉揉耳朵好处可多啦。
用手指轻轻揉捏耳朵的轮廓,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就像给耳朵做了一次舒服的按摩。
想象一下,这就像是给心脏的小前奏,让它也跟着兴奋起来。
然后呢,来到手腕这儿。
手腕上有好多穴位呢,用大拇指在手腕处慢慢按压、转圈,你会感觉到一种酸酸胀胀的感觉,这可都是在给心脏加油打气呀!这就好比给心脏送了一份小礼物,让它活力满满。
再说说脚吧。
脚底可是藏着好多秘密武器呢。
晚上泡完脚后,用手在脚底搓一搓、按一按,尤其是脚心的位置。
你想想,这就像给心脏来了一场放松的派对,让它也能好好享受一下。
还有脖子两侧呀,也别忽略了。
用手轻轻按压两侧,力度别太大哦,不然可不舒服啦。
这就像给心脏的通道做了一次清理,让血液能更顺畅地流到心脏呢。
哎呀,你可别小看这些小小的按摩动作,长期坚持下去,那效果可明显啦!就像每天给心脏吃了一颗营养丸。
你说,这心脏能不强壮吗?它强壮了,咱们干啥都有劲儿呀,跑啊跳啊都不在话下。
难道你不想让自己的心脏更有力地跳动吗?难道你不想让自己更有活力吗?所以呀,赶紧行动起来吧,每天花上那么一点点时间,给心脏来一场专属的按摩之旅,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更加美好!这多棒呀,你说是不是呢?。
治疗心绞痛的特效穴!经常按摩,穴准病愈!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心脏疾病,多见于男性,且40岁以上者居多。
膻中穴位于任脉之会,具有宽胸、理气、止痛,疏通中焦气机等功效,对心绞痛有辅助治疗作用。
极泉穴可宁心安神、解郁止惊,对于心绞痛有一定的缓解功效。
若患者因心绞痛昏厥,要重力按压少冲穴,有疏通气血、回厥的作用。
而至阳穴、郄门穴等也为心绞痛的常见急救穴位,要经常用力按摩。
心绞痛的症状◎胸部疼痛难忍◎疼痛甚至波及肩膀、上肢、手指◎大汗淋漓◎疼痛至昏厥治疗心绞痛的特效穴位:膻中穴、极泉穴、郄门穴、内关穴、至阳穴、少冲穴取穴方法膻中穴:膻中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取穴时,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
极泉穴: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腋窝最深处)郄门穴:郄门穴位于人体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正坐或仰卧,仰掌取穴。
内关穴:内关穴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
(即:从手腕横纹向上,手三指并排的距离,正好在中间(肌腱内))。
至阳穴:至阳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时,俯伏或俯卧。
少冲穴:少冲穴位于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和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
按摩手法1、用示指支撑小指指头,用拇指指尖掐按小指上的少冲穴,力度要稍大点。
2、用按摩棒重力按压被按摩者背部的至阳穴,反复操作。
3、以一手拇指指腹重力按压另一侧前臂内侧的内关穴,两手交替进行。
4、用按摩棒以顺时针方向点揉膻中穴,力量要适中。
5、用右手示指指腹按压左侧腋窝下的极泉穴,力度适中,至局部感到麻木为宜。
6、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一手托住被按摩者的下肢,向上抬起,再向外展,另一手握住被按摩者脚的外上部,将脚背向内侧屈曲。
提示辅助治疗酸甜生鸡蛋:取鸡蛋1个,米醋1大碗,红糖适量。
专家指南:心血管健康症状的穴位按摩疗法心血管健康症状的穴位按摩疗法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的主要健康威胁之一。
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外,穴位按摩疗法也被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专家推荐的心血管健康症状的穴位按摩疗法,帮助您提升心血管健康。
1. 风池穴(GB20)风池穴位于头后部,枕骨与颈椎两侧的凹陷处。
按摩这个穴位可以缓解颈椎疼痛,减轻头痛以及眩晕等症状,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高血压及头晕症状尤为有效。
使用拇指和食指在风池穴处轻柔按压,每次按压10-15秒,每天重复多次。
2. 内关穴(PC6)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部,两根中指正中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这个穴位可以缓解心慌、心律不齐等心脏相关的症状,有助于舒缓精神紧张和焦虑。
使用拇指在内关穴处用适度的力量旋转按摩,每次按摩1-2分钟,每天多次重复。
3. 太溪穴(KI3)太溪穴位于足底,脚跟后下方凹陷处的约莫一寸位置。
按摩这个穴位有助于调节心跳,加强心脏功能,并缓解腿部肿胀和疼痛。
用拇指按压太溪穴约1分钟,然后放松,每天多次重复。
4. 膻中穴(CV17)膻中穴位于胸骨正中央,第四个肋骨间隙的位置。
按摩这个穴位可以促进心血管循环,缓解心慌、心痛以及焦虑等心血管症状。
用食指和中指并拢,轻柔按压膻中穴,并保持平稳呼吸,每次按压约1分钟,每天多次重复。
5.外关穴(SJ5)外关穴位于手臂外侧,小臂掌侧尺骨突起下方一寸处。
按摩这个穴位有助于降低血压,缓解心悸和失眠等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症状。
用拇指在外关穴处用适度的力量按摩,每次按摩1-2分钟,每天多次重复。
穴位按摩疗法在心血管健康中起到了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但仍应与传统药物治疗相结合,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如果您有心血管疾病,应先咨询医生并进行全面诊断,以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心脏疾病中医推荐按三个穴位
如果总是莫名心慌、气短、胸闷,甚至心前区疼痛,这很可能是心脏出了问题。
出现这些不适,可以按按以下三个穴位缓解。
极泉——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如果出现心悸、胸闷、喘不过气,可用手指按压在极泉穴上,如果感觉酸麻,就保持这个力度左右拨动。
如果手法、力度得当,马上会感觉麻痛,这时心脏不适症状会得到缓解。
膻中——膻中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膻中穴和“气”密切相关,凡和气有关的疾病,如气虚、气滞等,都可以找它来调治。
可先顺时针方向轻揉膻中穴100下,再逆时针方向轻揉100下;平时经常按揉膻中穴,对防治心血管疾病也有帮助。
至阳——我们后肩背部有两块较大的骨头,叫肩胛骨,两肩胛骨
下角连线的中点就是至阳穴。
当我们感到心慌、胸闷、心跳过快时,可以通过按摩至阳穴来调整。
如果身边有朋友或亲人,也可让他们帮助完成。
⊙
⊙文章来源:本文为网络资源整理文章,不确定因素请咨询相关专业技师或医师。
若涉及版权,请与小编联系,小编收到信息后会在24小时内处理。
心痛、心悸、风湿性心脏病多按摩内关穴会有很好的效果!河南国医医学研究院hngyyjy整理总结出来的一套便于记忆的穴位养生治未病的方法。
本方法集图文、理疗手法、功能主治为一体,实时关注公众号,获取老师授课《中药学》视频。
1 内关:nei guan内即内侧,与外相对,关即关隘,此穴在前臂内侧要处,犹如关隘,故名内关。
2 定穴:内关穴位于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3横指),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 性能功效:宁心安神、和胃和逆、理气镇痛。
4 主治功能:心痛、心悸、风湿性心脏病、心包膜炎、心肌炎、心绞痛、心律失常、神昏、产后血晕、癫痫、狂妄、失眠、健忘、胸胁支满、肋间神经痛、胃痛、胃肠炎、胃溃疡、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妊娠恶阻及肘臂挛痛、甲亢等。
展开剩余77%5 保健养生:内关穴可以帮助人们较好的进入睡眠状态,可以治疗失眠、舒缓压力、改善胸闷等身体状况。
同时,内关穴还可以对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也是可以缓解心绞痛的一个穴位。
内关穴作为特效穴位经常按揉,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
经常按压,还可以舒缓疼痛症状,解除疲劳。
6 配伍应用:内关穴配间使、足三里治心绞痛。
内关穴配涌泉、足三里治中毒性休克。
内关穴配公孙治胃痛。
内关配心俞、膻中,治胸闷。
内关配大陵、神门,治心悸、失眠。
内关配心俞、郄门,治心痛。
内关配公孙、足三里、中脘,治胃痛、呕吐。
内关配太渊,有益心安神,理气复脉的作用,主治无脉症。
内关配足三里、中脘,有和胃降逆,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内关配三阴交、合谷,有益气行血,化瘀通络的作用,主治心气不足之心绞痛。
内关配神门,有镇静安神的作用,主治失眠。
内关配公孙,为八脉交会穴,有和胃降逆的作用,主治呃逆。
7 理疗手法:刺法: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右内关穴上,左手食指压在同侧外关上,按捏10~15分钟,每日2~3次;再用右手按压左侧的穴位,反复操作即可。
龙源期刊网
揉两穴可助自疗心脏病
作者:郭绪光
来源:《中老年健康》2017年第01期
当患者确诊为冠心病时,需常备急救药和常规用药。
在治疗的同时可配合按摩预防和辅助治疗冠心病。
按摩时,从腕横纹至肘横纹按12寸计算,并结合压痛点、敏感点取穴,按揉郄门、劳宫二穴对各种心脏病颇有裨益。
郄门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5寸处。
主治急病,善治胸痛、胸闷、心肌缺血、心绞
痛等症。
通过针刺或按揉3-5分钟,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通常取左侧郄门。
轻者自疗,重者家人予以施术。
劳宫穴位于掌中央略偏拇指侧,屈指握拳中指尖处。
针刺或按揉3-5分钟,主治心烦、急躁、善怒、疲劳、悲笑不休、胸肋痛疼诸症。
通常取左侧劳宫。
1 采用按摩法、拨法、揉法。 心脏治疗左为先,涉及五经督脉间; 心慌补血找伏兔,掌根按摩为要素; 血管硬化按条口,供血不足解溪求; 胸闷咳嗽与气短,化痰补血找天泉; 胸闷心慌气血於,曲泽常按养生息; 天泉直下两寸半,心脏众病血瘀点; 腕上横纹五寸处,郄门专治急性病; 心律不齐拨极泉,心绞疼痛寻内关; 云门中府齐出手,心堵胸闷它也管; 供血不足揉劳宫,一两分钟心平定; 早搏房颤点太渊,心跳过速侠白选; 原发心病是少府,神道心俞去於堵; 神门灵道管全面,足疗反射区内见。
(共19个穴位) 一、心脏治疗左为先,涉及五经督脉间。 心慌补血找伏兔,掌根按摩为要素:(图1)
因为人的心脏都在左侧,所以按摩经络上的穴位时应以左边为主。心脏病的治疗涉及到胃经、心包经、心经、肺经、督脉五大经络。“伏兔”穴(膝上6寸),也是股四头肌的三角尖的位置。“伏者,停伏、降伏也;兔者,跳动也。”是指抑制心跳之意。
人的一生,心脏始终是不停的工作着,除非生命结束,心脏才会停止跳动。由于心脏不断地收缩和舒张,血管中的血液才能循环不息地流动,人才得以生存。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心跳一分钟在60—80次之间,但在安静状态下如果心跳每分钟过100次,就是“心动过速”,亦称“心悸”。心动过速”不是病名,而是一个症状。引起心动过速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心脏本身有病,如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如果患了全身性疾病,如贫血、发热、急、慢性感染、休克、甲状腺机能亢进,煤气中毒,也会引致心动过速。就是正常人在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服烈酒、浓茶、浓咖啡、吸烟过多以及服用了某些药物等,同样也可使心动加速。
用掌根按揉“伏兔穴”对心脏有补血之效,可以抑制心慌和心跳过速的现象。 二、血管硬化按条口,供血不足解溪求:(图2)
“条口”穴(在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也叫外膝眼)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本是治疗肩周炎的要穴。在针灸治疗中有一招叫“条口透承山”,就是说施针者将银针从小腿前的“条口穴”刺入,直达后面小腿肚子上的“承山穴”。当然,不是刺穿小腿,是指在承山穴的位置能隔着皮肤摸到针尖。这一招对于肩周炎的患者很奏效,当时就能将胳膊抬过头顶。可想而知其功效是多么的神奇。
血管硬化是一种非炎症性病变,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小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的总称。有小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钙化三种,以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它是引起脑梗塞和心肌梗塞的主要病因。
“条口穴”从字面上可以看出,“条者,风也;口者,门户也”,意思是气血出入之门。所以,它还是防治高血压和血管硬化的必求之穴。 “解溪”穴(勾脚尖时脚踝中间和外侧两条脚筋的凹陷处)(图3) 在五俞穴的介绍中已经谈到了它的重要性了,它是胃经的“经”穴,属火。“解者,解开、解运也;溪者,小溪之水也。”顾名思意就是解除流水的通道,使水正常运行;这里的水指的就是血液之意。因血液循环不好而出现的下肢无力,头晕脑胀之症就可点按此穴进行缓解。 2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上病下治,头病脚治。”的道理。 因为人体血液有一个在体内循环的过程,头部的血液往下走容易一些,俗话说:“水往低处流”嘛,但是在足部的血液要想循环到头部就不是这么容易了。就像咱们拿一个皮管,一头接在水龙头上另一头抬起,打开水龙头开关,那么水龙头出水量的大小就决定了水到达皮管出口的时间。血液循环也是这个道理,当心脏功能强供血力度大时,血液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的循环,才能不间断的正常行驶;当心脏功能弱供血力度小,或血液运行途中出现於堵时,就会出现头晕、头疼、颈椎痛、肩膀发紧、手足寒凉、四肢厥冷等症状,常按“解溪”穴就能缓解;用句顺口溜说就是:“解溪解溪,解运血气。”这就是“供血不足解溪求”的道理。
三、 胸闷咳嗽与气短,化痰补血找天泉 胸闷心慌气血於,曲泽常按养生息 天泉直下两寸半,心脏众病血瘀点 腕上横纹五寸处,郄门专治急性病:
从人体经络图上看心包经很短,就是“天池”穴(乳外一寸)到中指指甲旁的“中冲”穴,左右各9个穴位,并不是很多。但是在《灵柩.经脉》中却有另一番阐述:“起于胸中,出于心包,下膈,历络三焦”,这里的三焦就是整个腹腔,可在图中却是看不见的。按照中医“经脉所过,主治所病”的原则,它的功能不可小视啊!
掌心向上,握拳,屈臂时在大臂上会有凸起的肌肉,也叫肱二头肌,就在这块肌肉上方2寸的位置上。“天者,高处也;泉者,泉水也”,因为心脏出于人体比较高的位置,水这里是血液之意,本穴的意思就是心脏之血会源源不断供给全身。很多人感觉胸闷气短,去医院检查后诊断是心脏供血不足;或者有的朋友出现胸闷咳嗽,好像胸口很憋得慌,呼吸重浊且咳痰,这时可在晚上21:00-23:00之间,在“天泉穴”拔拔罐或刮刮痧,隔日症状即可缓解。
(掌心向上,屈臂时在肘横纹处有一条筋,就在紧贴这条大筋右边的凹陷处),属水;“曲者,隐蔽也泽者,沼泽、灌溉也。”意指心包经气血在此汇合。是心包经的“合”穴,《灵柩·四时气》中也说过“邪在腑取之合也”。在五行中心包经属火,“曲泽穴”属水,可达到降温去火,阴阳平衡之效。“肝风内动”之症如心胸烦热、头晕脑胀、筋肉痉挛、手足抽搐、高血压、冠心病等都可以通过按摩它来调节。
“天泉直下两寸半,心脏众病血瘀点”这句话很重要。有一些心脏不好受的患者,在“天泉穴”下2.5寸的地方会有疼点,这时只要在心包经的留住时间(晚上9:00-11:00),在此处刮刮痧,拔拔罐,然后按摩至不痛,病情即可好转。还有一些心脏病严重的的患者(医院已确诊)其心包经上一点也没感觉,这不是个好事,说明病情很严重了,这时要每天从“天池穴”揉到“天泉穴”下面两寸半处的位置,直到将痛点揉出来,再刮刮痧或拔拔罐,当痛点出来时心脏病情也就随之缓解了,当你把痛点再揉到不痛时,心脏病情就会大大的有所改善了。
“郄门”穴(见图10.腕横纹上5寸)是心包经的“郄穴”,专治心脏和乳腺急性病的穴位。当急性心绞痛发作时,可点揉此穴,有条件再拔拔罐,马上就能缓解症状。
四、 心律不齐拨极泉,心绞疼痛寻内关 云门中府齐出手,心堵胸闷它也管 供血不足揉劳宫,一两分钟心平定 早搏房颤点太渊,心跳过速侠白选:
能调节心律过缓或过快,它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极者,高处也;泉者,泉水也。”这里的高处指的就是心脏,泉水指的是血液。拨动极泉穴可以调节血液流动的速度,患心口痛的人,按压这个穴位收效比较显著。另外,它还能治疗抑郁症和因脑血栓后遗症引起的上肢不举等症状,如果再配合“劳宫”穴和“内关”穴,效果会更好。“劳宫”穴(握拳,中指尖下),属火,是心包经的“荥穴”。师解释为“劳累了去宫殿里休息”,一点不错。当劳累感觉到疲惫或气短时,说明您的心脏供血不足了,按按“劳宫”穴一两分钟,就会很快恢复体力。(图7)
心包经另一个要穴就是“内关”穴(掌心向上,腕横纹上2寸:两个半横指处),它是治疗心胸胃疼痛的重要穴位。“内者,内部也;。关者,关卡也。”顾名思义,此穴就像一道血液的闸门有疏导水湿的作用。像打嗝、胃痛、偏头疼、恶心、呕吐、心绞痛和血压高低的调节都是它的拿手好戏,但是体虚之人揉内关的效果不明显,因为“内关穴”只有在气血旺而遭到阻塞时才能发挥作用(开闸放水),它是冲锋的穴位,不是个补穴。 3
下面说说几个和肺经相关的穴位,有些人认为心脏不舒服只需要把心包经和心经处理好了就行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引起心脏不适的原因很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灵活处理。
(在腕横纹上的“寸”脉处,顺着大拇指经过“鱼际穴”滑向根部横纹处,有个很小的凹陷处就是此穴),属土。它不但是占了肺经的“俞”、“原”两穴;同时还是“八会穴之一”的“脉”之会穴;是名副其实的“三冠王”。“太者,无限也;渊者,深水也”,水就是代表血管里的血液和体内的氧气,说明此穴有补血和供气之效。它专治各种心脏虚弱和与动静脉有关的病症,除了能治疗心脏早搏,房颤,气短,静脉曲张,脉管炎等与血脉相关的病症外,还能治疗咳嗽、呃逆等肺部本经与气相关的疾病。
(腋下三寸半和肺经连线的交点处)虽不起眼,却可以治疗因肺气不足造成的恐惧和心跳过速的症状。“云门穴”(人体正面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的位置)和“中府穴(云门穴下1寸)离心脏位置都比较近,在前面的《咳嗽、咽喉治疗口诀》中也介绍过,胸口犯堵或呼吸不畅时,在这两个穴位上拔拔罐,或把穴位的痛点揉开,心脏就会感到舒服很多了。
五、原发心病是少府,神道心俞去於堵; 神门灵道管全面,足疗反射区内见。
,尾指指尖所点处),属火,是心经的“荥穴”。“少者,阴也;府者,府宅也”;意思是指本经气血聚集的地方。中里老师的书中也说过,它相当于“牛黄清心丸”的功效。《难经》上说“荥主身热”,实际上就是能治很多上火、内热之症,像心烦不眠、头颈疼痛、手心脚心发热、心慌、咽喉似有异物(梅核气)、胸疼等症状都可通过按摩此穴得到缓解。
心经的“俞”穴和“原穴”是“神门”, (靠小指外侧,腕横纹的凹陷处),属土。“神者,精神、智慧也;门者,门户也”,由此名便知此穴充满了神奇之功效而不可小视。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它不光能治疗心脏和脑神经方面的疾病,还能治疗消化系统的疾患。如: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哮喘(先天性)、惊后失眠、心烦心慌、头痛、抽筋、癫痫、食后胃堵等症状均是它的治疗范围。 “灵道”穴(见上图10。掌心向上,小指外侧腕横纹下1.5寸的位置)和神门穴一样,能治疗房颤、早搏、心动过速和心脏瓣膜疾病。“灵者,神灵也;道者,道路也”,因为“心主神明”,所以它是指通往心灵之路的意思。也就是说心脏的问题一定要经过它来解决才行,所以此穴不可小瞧啊! 人体后背督脉上的“神道”穴(见图11)。它和“灵道穴”的字义解释差不多)和膀胱经上的“心俞”穴(见图11)都在心脏附近,也是治疗心脏疾病需要按摩的必选之穴,在平时做膀胱经排毒时就可以顺便把它们一起做了,这样有益无害。 最后,还是和往常一样强调一下足底反射疗法,心脏不好的朋友可以去买一张足部反射区的穴位图,对照着多做做足底“心脏反射区”,您会亲身体验到“上病下治”的功效。 心肌炎食疗方法有哪些。心肌炎对患者的危害非常大,心肌炎可以通过饮食来进行调理,那么心肌炎的食疗方案是怎么样的? 猪心小麦粥猪心1个、小麦30克、大枣5枚、大米50克、调料适量。猪心洗净、切片,调味勾芡备用,将小麦捣碎,大枣去核,同大米煮为稀粥,煮沸后加入猪心片,调味服食。此方可补益心气,适用于心肌炎的心悸气短、自汗等。 参枣桂姜粥党参10克、大枣5枚、桂枝、干姜各6克、大米50克,牛奶及红糖适量,将诸药水煎取汁,同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牛奶、红糖即成。此方温阳利水,适用于心肌炎心悸自汗、形寒肢冷、水肿尿少、气促胸闷等。 猪血参芪附枣粥猪血100克、党参、黄芪各15克、附子5克、大枣5枚、大米50克,调理适量。将诸药水煎取汁,加大米煮成稀粥,待熟时调入猪血及调味品。此方可健脾温肾、益气养心,适用于心肌炎引起的肢体水肿、四肢不温、纳差食少、疲乏无力、喘促胸闷等。 玉竹羊心汤鲜玉竹15克、羊心1个、调料适量,将羊心洗净、切片,加水与玉竹同炖至羊心熟后,再配以食盐、味精、葱花、姜末等调味服食。此方可益血养心,适用于心血亏虚所致的心悸、口干、烦躁、五心烦热等。 心肌炎病人宜高蛋白高热量进食,少吃多餐,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戒烟忌酒。药物治疗可以选择中西药结合的方式,中药有心肌炎康复汤、心肌炎调养散,西药也有辅酶Q10,维生素C,维生素E、芪参益气滴丸等等。治疗心肌炎,贵在坚持,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见好就收。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一般简称冠心病。中医认为,冠心病是多由气滞、血瘀、痰浊、寒凝发病。对于此病,发作时应治其标,以通为主,分别采用通阳、行气活血、化浊等法;缓解期宜治其本,以调补脏腑阴阳气血为主,辅以行气活血治其标。 中医如何治疗冠心病 中医认为冠心病为夺虚标实,标实以血瘀,痰湿,气滞,寒凝为主,本虚主要是气虚,阴虚,据此,冠心病常用的治则有: (1)活血化瘀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瘀证。鉴于血瘀与冠心病的密切关系,活血化瘀法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