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综合技术实施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XX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手册(试行)XX市农业农村委员会2020年3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2(一)背景情况 (2)(二)《技术手册》适用范围 (2)(三)《技术手册》应用要求 (3)第二章安全利用主推技术简述 4(一)农艺调控类技术 (4)(二)土壤调理类技术 (8)(三)综合调控技术 (12)第三章几种主要农作物安全生产技术14(一)水稻控镉安全生产技术 (14)(二)玉米安全利用类耕地生产技术 (21)(三)甘薯污染耕地种植农艺调控栽培技术 (25)(四)马铃薯污染耕地种植农艺调控栽培技术 (28)(五)蔬菜安全利用类耕地安全利用技术 (31)附表1:重庆主要粮油作物施肥推荐配方(2020年度)35附表2:重庆主要蔬菜施肥推荐配方(2020年度)37附表3:重庆柑橘施肥推荐配方(2020年度)40附件主要编写及技术指导人员42第一章概述(一)背景情况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XX 市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市工作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
为科学推进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市农业农村委组织专家编写了《XX市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手册(2020年版)》(以下简称《技术手册》),以期为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各区县农业农村委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技术手册》中的安全利用技术措施,组织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确保我市土壤污染防治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技术手册》适用范围《技术手册》中安全利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农艺调控类技术、土壤调理类技术和“VIP+n”综合调控技术等,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所划定的安全利用类耕地,不适用于严格管控类耕地。
农艺调控类技术包括品种调整、优化施肥、水分调控、叶面调控、深翻耕等。
土壤调理类技术包括石灰调节、土壤调理剂、原位钝化剂等。
“VIP+n”综合调控技术是指将品种调整、水肥和酸碱调节以及土壤调理类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技术。
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及撂荒问题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为了加强耕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遏制“非农化”、“非粮化”及撂荒现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各级政府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对问题进行整治。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及撂荒问题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以指导各级政府部门对相应问题进行有效整治。
问题分析农业发展取决于农村的稳定发展和农民的产业稳定收益,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的人口减少,农业劳动力不足,农业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城市化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非农化与非粮化。
“非农化”是指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现象,包括农民转型为工人、服务业从业者等。
这使得农村的劳动力资源进一步流失,同时也使得农业生产失去大量的人力资本和管理技术;“非粮化”是指耕地逐渐转向种植非粮作物的现象,包括以果树、蔬菜等为主的园艺业、花卉等为主的观赏业,稻田变成了渔塘、养殖坑。
这些产业短期内获得了极高的经济效益,但长期下去,对耕地和粮食安全极为不利。
撂荒现象一般出现在农村人口大量流失以及农业劳动力短缺的地区,指本应该用于耕种的耕地,因为各种原因而荒废,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
整治方案1. 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土地的管理权限、用途、保障和控制,规范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市场管理,注重保护农业资源,重点防止农耕质量下降、农业生产(包括农村经济)面临危机。
2. 调整产业结构应该在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和支持农业生态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培育种植粮食的新品种以及长效的合作社、合作社和农户联营、家族承包和企业承包等新模式。
同时也可以加强其他新兴产业,如渔业、养殖业等,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3. 激发农民积极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人口流失地区的支持,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经济自助型、互助型和组织型服务模式,使留乡当地农民有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重庆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手册(试行)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2020年3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2)(一)背景情况 (2)(二)《技术手册》适用范围 (2)(三)《技术手册》应用要求 (3)第二章安全利用主推技术简述 (4)(一)农艺调控类技术 (4)(二)土壤调理类技术 (8)(三)综合调控技术 (11)第三章几种主要农作物安全生产技术 (13)(一)水稻控镉安全生产技术 (13)(二)玉米安全利用类耕地生产技术 (20)(三)甘薯污染耕地种植农艺调控栽培技术 (24)(四)马铃薯污染耕地种植农艺调控栽培技术 (27)(五)蔬菜安全利用类耕地安全利用技术 (30)附表1:重庆主要粮油作物施肥推荐配方(2020年度) (34)附表2:重庆主要蔬菜施肥推荐配方(2020年度) (36)附表3:重庆柑橘施肥推荐配方(2020年度) (39)附件主要编写及技术指导人员 (41)第一章概述(一)背景情况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重庆市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市工作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
为科学推进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市农业农村委组织专家编写了《重庆市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手册(2020年版)》(以下简称《技术手册》),以期为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各区县农业农村委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技术手册》中的安全利用技术措施,组织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确保我市土壤污染防治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技术手册》适用范围《技术手册》中安全利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农艺调控类技术、土壤调理类技术和“VIP+n”综合调控技术等,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所划定的安全利用类耕地,不适用于严格管控类耕地。
农艺调控类技术包括品种调整、优化施肥、水分调控、叶面调控、深翻耕等。
土壤调理类技术包括石灰调节、土壤调理剂、原位钝化剂等。
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与修复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土地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其中,受污染的耕地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环境。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对受污染的耕地进行风险管控与修复。
二、工作原理该方案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综合运用土壤修复技术和环境监测手段,对受污染的耕地进行风险评估和管控,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最终实现耕地的修复和可持续利用。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 风险评估:通过对受污染耕地的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评估土壤污染的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风险等级。
2. 管控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土地利用管制、农业生产规范、环境监测等,以减少或避免进一步的污染扩散。
3. 修复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土壤特性,选择合适的土壤修复技术,如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等,对受污染的耕地进行修复。
4. 监测与评估:通过对修复后的耕地进行持续的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确保修复效果的可持续性。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与修复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措施和时间节点。
2. 风险评估:对受污染的耕地进行采样和分析,评估土壤污染的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风险等级。
3. 管控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土地利用管制、农业生产规范、环境监测等。
4. 修复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土壤特性,选择合适的土壤修复技术,对受污染的耕地进行修复。
5. 监测与评估:对修复后的耕地进行持续的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确保修复效果的可持续性。
四、适用范围该方案适用于受污染的耕地,包括农田、果园、蔬菜基地等。
根据不同的污染程度和修复需求,可以针对性地进行修复措施的选择和实施。
五、创新要点1. 综合运用技术手段:通过综合运用土壤修复技术和环境监测手段,提高修复效果和监测精度。
第1篇一、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到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耕地污染防治的决策部署,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单位开展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1. 全面摸底排查。
通过实地调查、遥感监测等方式,对辖区内受污染耕地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掌握受污染耕地分布、污染程度、污染类型等信息。
2. 制定治理方案。
针对不同污染类型、不同污染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明确治理目标、治理措施、治理期限等。
3. 实施治理工程。
严格按照治理方案,开展受污染耕地治理工程,包括土壤修复、种植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等。
4. 加强监管执法。
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等违法行为,确保治理工程顺利进行。
5. 强化科技支撑。
引进先进技术,开展土壤修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方面的研究,提高治理效果。
二、取得成效1. 治理效果显著。
通过实施治理工程,受污染耕地土壤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部分耕地已恢复到安全利用水平。
2. 粮食安全得到保障。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逐年提高,确保了粮食安全。
3. 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提升。
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降低了农产品污染风险。
4.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有效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
三、存在问题1. 治理资金投入不足。
受污染耕地治理工程涉及面广、周期长、投入大,资金需求量大。
2. 治理技术有待完善。
目前,部分受污染耕地治理技术尚不成熟,治理效果有待提高。
3. 监管力度仍需加强。
部分地区存在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等违法行为,监管力度仍需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 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资金支持,加大受污染耕地治理资金投入。
2. 完善治理技术。
加强土壤修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方面的研究,提高治理效果。
3. 强化监管执法。
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等违法行为。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技术指南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工作流程、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所确定的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的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
园地、牧草地等其它类型农用地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T 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NY/T 395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8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NY/T 2149农产品产地安全质量适宜性评价技术规范NY/T 3176稻米镉控制田间生产技术规范NY/T 3343耕地污染治理效果评价准则NY/T 3499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导则DB 32/T 4121耕地镉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价规程《农用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规定(试行)》(环办土壤函〔2018〕1479号)《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环办土壤函〔2019〕53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耕地cultivated land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GB/T 21010中的0101水田、0102水浇地、0103旱地。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classification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依据《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划分而形成的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以及严格管控类三种耕地类别。
受污染耕地polluted cultivated land耕地土壤中重金属(镉、汞、砷、铅、铬)含量超过GB 15618规定的风险筛选值,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耕地。
关于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推动解决突出土壤污染问题的实施方案(2020)各区生态环境局、规划资源局、农业农村委、绿化市容局,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推动解决突出土壤污染问题的实施意见》(环办土壤〔2019〕47号),聚焦突出问题精准发力,依法推动本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现将《关于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推动解决突出土壤污染问题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你们参照市级部门分工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2020年4月7日关于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推动解决突出土壤污染问题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关于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推动解决突出土壤污染问题的实施意见》,聚焦突出问题精准发力,依法推动本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深入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控1. 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根据《上海市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方案》,以耕地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区域和铅锌、铜等有色金属冶炼区域为重点,结合农用地详查最新结果,更新本市重点区域和污染源整治清单,深入开展工业企业污染排查整治,打击非法排污,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降低农产品镉等重金属超标风险。
(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农业农村委等部门参与)2. 加强农业生产监管加强农业档案管理,完善农田农药、化肥使用档案。
推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以及生物农药,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推广使用防虫网、诱虫板、杀虫灯、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数量。
耕地违法违规有关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推进,耕地资源的保护成为了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耕地违法违规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耕地违法违规问题整改工作方案,以期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调查和排查1. 下设专门工作组,对全市范围内存在的耕地违法违规问题进行彻底排查和调查,重点关注耕地占用、私设围墙、乱建房屋等现象。
2. 建立严格的档案和台账,记录影响耕地资源的具体情况,包括违法违规地块的具体位置、面积、用途等信息。
二、加强宣传教育1. 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加大对耕地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对耕地资源保护的意识。
2. 建立宣传教育示范点,开展耕地保护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的法律法规意识和道德素养。
三、加强监管力度1. 加强对耕地违法违规行为的日常巡查和监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罚。
2. 建立健全耕地资源违法违规问题监督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耕地资源保护工作中来。
四、整改措施1. 对已排查出的耕地违法违规问题,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确保问题地块按照规定进行整改。
2. 对整改工作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措施的落实到位,防止问题地块再次出现违法违规现象。
五、激励机制1. 建立耕地资源保护绩效考核机制,对耕地资源保护工作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2. 设立耕地资源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和激励那些积极参与耕地整治的单位和个人。
以上是关于耕地违法违规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基本内容和措施,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也希望广大社会各界能积极参与到这一工作中来,共同守护好我们的耕地资源,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示例:一、背景介绍耕地是农民的生产资料,也是国家的重要资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转移就业的增多,一些地方存在耕地非农化、大规模占用耕地、乱占乱占等违法行为。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耕地资源日益紧张。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们必须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提升耕地质量。
本项目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项目目标1.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生态不恶化。
2.提高耕地质量,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三、项目实施方案1.完善耕地保护制度(1)加强耕地保护立法,明确耕地保护的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
(2)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考核制度,将耕地保护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
(3)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
2.提升耕地质量(1)加大耕地质量建设投入,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
(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耕地地力。
(3)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定期发布耕地质量报告。
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1)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推广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
(2)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率。
(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4.保护生态环境(1)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2)推进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植被。
(3)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5.提高农民素质(1)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2)推广农业新技术,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
(3)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四、项目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阶段(1)收集项目相关资料,了解耕地保护现状。
(2)开展实地调查,掌握耕地质量、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3)分析研究,提出项目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1)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
(2)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质量。
(3)定期检查项目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2)评估项目对耕地保护、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影响。
(3)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项目实施提供借鉴。
五、项目风险与应对措施1.政策风险:政策调整可能影响项目实施。
耕地安全利用类措施引言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不断加速,耕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采取一系列的安全利用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耕地安全利用类措施,旨在帮助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稳定。
1. 耕地保护政策1.1 国家层面在国家层面,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耕地保护政策体系。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土地使用总体规划,明确耕地保护的重点区域和限制性开发区域;•设立耕地保护专项资金,用于保护耕地资源和实施耕地保护工程; -倡导和推行节本增效、低碳生产等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降低对耕地的消耗。
1.2 地方层面在地方层面,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管理办法,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和监管。
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划定农田基本建设保护区,严禁非农业建设;•实行严格的农田水利管理,确保农田灌溉和排水的安全和高效;•促进耕地资源的利用集约化,推行农田轮作、休耕、地力恢复等措施。
2. 耕地利用效率提升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耕地利用效率提升措施:2.1 科学耕作技术采用科学耕作技术可以提高耕地的产量和利用效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科学耕作技术:•合理调整作物品种的结构和布局,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逆能力;•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调整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经济作物,提高耕地的经济效益。
2.2 水资源管理高效利用水资源是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推广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科学合理地安排灌溉时间和量,避免土壤和作物的水分过度或不足。
2.3 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的推广可以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
以下是一些措施:•推广农机具的使用,如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发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利用传感器、无线通信等技术实现对农田的实时监测和调控。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实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耕地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但是现在,我们的耕地面积在持续下降,并且还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污染,这给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当前阶段,我们必须要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
鉴于此,本文首先提出耕地污染现状和存在问题,其次提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存在问题,对策随着近代工业发展,各种污染物随意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部分土壤和水体的重金属含量加重。
耕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不仅会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政府对土壤污染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对其进行治理。
然而,因为重金属类、药物类、生物类、化学类等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大,而且这些污染物的情况也比较复杂,这就给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效果产生了影响。
一、当前土壤污染治理现状当前,农业用地的污染具有点多、量大、面广的特征。
目前,受污染农田的面积主要集中在工业企业周围的农业区、污水灌溉区、大中型城市的城郊以及南方酸土稻作农田。
重金属是主要的污染物,其中镉是最主要的污染物;从整体上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从总体上讲,目前我国的农用地污染状况以轻微为主,部分农用地可以通过有效的控制,达到安全的农用地。
针对受严重污染的农田,传统的控制手段已经不能保证其安全使用的需求,应划定农业禁产区、调整种植结构、实行严格的限产。
重污染区的比重较小,因此,亟待进行产业转型的区域很少,规模也很小。
目前,土壤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和治理的时间都很长。
在“以风险为导向”的环境治理理念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已从传统的高能耗、高干扰的方式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土壤污染治理的日益重视,污染治理与修复市场也逐渐打开,但目前还存在着认识片面、修复工艺不科学、二次污染控制不到位、重治理轻研究等问题。
1
XX镇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综合技
术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我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确保考核任
务按时按质完成,根据省、市、县的文件精神和《XX县2020
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
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具体任务
2020年全镇安全利用中度污染耕地考核任务是12924
亩(其中集中推进区1720亩)在我镇选择基础条件好、基
础数据齐全、且在黄色图斑内受污染耕地集中连片的村组
(XX村、XX社区、XX村、XX村、XX村等)开展安全利用。
二、技术模式
全面统一推广VIP+n修复治理技术模式,即低镉品种+
淹灌+叶面阻控剂组合技术模式。
1、推广镉低积累水稻品种
统一种植镉低积累水稻品种。根据我镇生态气候条件及
种植习惯,中(晚)稻科学合理搭配从我省《应急性镉低积累水
稻品种指导目录》选择低镉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2、淹水灌溉
2
全面实施全生育期淹水灌溉。按照《稻田镉污染修复治
理水稻田间水分管理技术规程》统一实施,全生育期保持田
间有水层,直到收割前7天左右自然落干,尤其是在抽穗前
20天至抽穗后20天内必须保证田间有3cm水层。必须要晒
田的丘块,要尽量降低晒田的程度和时间。
3、喷施叶面阻控剂
全面喷施叶面阻控剂。从省农业农村厅专家团队推荐降
镉效果明显、经济适用的3-5个产品中。在每季水稻分蘖盛
期、灌浆初期等2个关键时期,分别按照相应产品的使用说
明统一喷施。
实施进度和农事
1、6月20日至7月5日:确定建设具体考核任务实施
地点,落实到村组、农户和田块,并登记造册,上报县农业
农村局,编制实施方案;启动叶面阻控剂等技术物资釆购,
同时开展宣传发动及培训。
2、喷施叶面阻控剂。中稻:7月10日至15日第一次
喷施叶面阻控剂,8月15日至20日第二次喷施叶面阻控剂;
晚稻:7月25日至8月5日第一次喷施叶面阻控剂,8月
25日至9月5日第二次喷施叶面阻控剂。
3、中、晩稻整个生育期在分蘖未期露田7天,再在收割
前7天断水晒田。
四、组织实施
3
1、淹水灌溉:在镇党委政府及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监督指
导下,由村委会组织村民或种粮大户实施。
2、喷施叶面阻控剂:在镇党委政府及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的监督指导下,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实施。
五、资金概算
1.推广镉低积累水稻品种:结合粮食生产统一安排。
2.淹水灌溉补贴实施面积12924亩季,补贴标准为20
元/亩季,用于田间灌溉沟渠修缮、农田水分管理用工、小型
提水机具租赁等补贴。
3.喷施叶面阻控剂实施面积12924亩季,补贴标准为56
元/亩季,其中购叶面阻控剂补贴30元/亩季、喷施叶面阻控
剂补贴26元/亩季。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各村要按照要求,加强组织领导、严
格压实责任、健全机构、完善人员配备、细化工作措施。
(二)加强技术指导。在整过实施过程中;对各村开展
一对一定点指导和服务,进村入户进行指导和督促,组织对
任务区域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编发耕地修复技术资料,培训
村组干部、专业大户、一般农户和专业队伍,宣传和培训受
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意义、技术等培训,提高农民政策把握
和耕地修复技术自觉能力和水平。
(三)强化工作责任。一是底数要清。准确摸清考核区受
4
污染耕地的经营现状、落实的主要治理措施及治理效果等基
本情况。二是措施要准。因农作物季节性强,各技术措施针
对性强,一定要及时实施安全利用各项技术措施。三是责任
要明。明确领导责任,技术指导责任,落实措施责任,物质
发放责任。确保补贴产品入户下田。采购物资供应实行一村
一送货点、统一管理、统一由村干部签收并组织有序发放,
每个村民小组要提供3户以上的联系电话,台账表册以村为
单位张榜公示。以村为单位将发放物资台帐表册报至乡镇农
业综合服务中心,由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审核汇总并报县
农业农村局建档保存。
(四)强化工作督导。切实加强检查指导,及时掌握任
务落实、工作进度、补贴产品下田等情况;各村要做到人员
安排到村到组,责任落实到人,任务分解到人;实施要有方
案、有记载、有资料、有照片、有总结等。严禁将物资在规
定的实施区域以外施用,严禁将物资挪作他用、变卖或变相
侵占据为已有,情节严重的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镇农业综
合服务中心将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推进不力的
村采取现场督办、通报等形式,督促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
作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