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金矿工艺矿物学样本
- 格式:doc
- 大小:7.82 MB
- 文档页数:22
广西百色铝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报告广西百色铝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报告一、引言广西百色地区铝土矿资源丰富,是我国铝土矿主要产区之一。
研究百色铝土矿的工艺矿物学特征对于开发利用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广西百色某铝土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主要探讨了该矿的矿物组成、矿物学特征及矿物浮选试验结果,为该铝土矿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矿物组成及矿物学特征经过全套矿物学分析,该铝土矿主要由高岭石、伊利石和半水缬石等组成。
其中,高岭石占总矿物的50%以上,伊利石占30%左右,半水缬石占10%左右,其余的是杂质矿物。
高岭石呈贝壳状晶体,晶体大小不均,晶尖锐利,多为透明至半透明,颜色呈白色或淡黄色。
伊利石呈片状晶体,晶体大小不一,常见交错排列,晶体表面极平滑,颜色为白色或浅灰色。
半水缬石呈簇状晶体,晶体大小不一,颜色多为白色或浅灰色。
三、矿物浮选试验本次试验采用了正反浮选的方法,以Na2CO3为高岭石膨润土分离剂,通过多次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是石灰泥的用量为200g/t,Na2CO3的用量为800g/t。
在此条件下,高岭石的浮选率高达95%,伊利石的浮选率为85%,半水缬石的浮选率为70%以上。
四、结论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百色铝土矿主要由高岭石、伊利石和半水缬石等组成,高岭石为该矿的主要矿物。
2、以Na2CO3为高岭石膨润土分离剂,通过正反浮选工艺可有效地实现高岭石、伊利石和半水缬石等矿物的分离,使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3、本次矿物浮选试验结果为百色地区铝土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广西百色地区的铝土矿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对于研究其他铝土矿的工艺矿物学特征,也具有参考价值。
对于广西百色某铝土矿的工艺矿物学分析研究,关键数据包括矿物组成、矿物学特征和矿物浮选试验结果。
以下为针对这些数据的分析。
首先是矿物组成的数据,研究发现该铝土矿主要由高岭石、伊利石和半水缬石等组成。
矿业工程黄 金GOLD2024年第1期/第45卷苏丹某金矿床矿石工艺矿物学及浸出特性研究收稿日期:2023-08-19;修回日期:2023-11-16作者简介:王振银(1995—),男,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湿法冶金和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E mail:wangzy@norinming.com王振银,王 怀,段帅康,张玉帅,刘 威,王政华,徐 鹏(北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摘要:为探索苏丹某金矿床矿石的浸出特性,对其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并使用环保浸金剂JC对4个不同深度矿样进行了搅拌浸出、滚瓶浸出及柱浸试验。
搅拌浸出试验中,在矿石粒级P80=75μm、P80=150μm条件下,不同深度矿石的浸出率均分别在90%和85%以上;滚瓶浸出试验中,在矿石粒级P80=4.5mm条件下,表层矿石的浸出率在70%以上,深层矿石的浸出率不足50%;柱浸试验中,在矿石粒级P80=6mm、P80=10mm条件下,表层矿石的浸出率分别在55%和65%以上,深层矿石的浸出率分别不足40%和30%。
试验结果表明:该矿床表层矿石具有一定的堆浸可行性,而深层矿石适合搅拌浸出工艺。
关键词:金矿石;工艺矿物学;搅拌浸出;滚瓶浸出;柱浸 中图分类号:TD982 文章编号:1001-1277(2024)01-0034-05文献标志码:Adoi:10.11792/hj20240107引 言中国金矿资源以中、小型矿山为主,早期建设的矿山经长期开采后,金矿资源储量难以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发展需求[1],投资开发海外金矿资源对于保障中国矿产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苏丹某金矿床位于苏丹共和国北部,该地气候干燥,降雨量较少,水资源匮乏,地势开阔平坦。
针对该金矿床矿石的开发生产,应当选择节水、易于操作和运营维护、经济环保的工艺。
黄金生产工艺中,氰化钠作为浸出剂具有成本低廉和反应效率高等优点,已广泛应用100余年,但存在产出的含氰尾矿、尾水等对环境危害性较高、处理困难、处理成本高等问题[2-4]。
广西金矿矿床类型、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韦安伟;周伟金;梁标志;农刚
【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
【年(卷),期】2022(36)3
【摘要】广西金矿形成和演化具有多期次、多成因和成矿物质多来源的特点。
金
矿多赋存于寒武系、三叠系中,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造就了种类繁多的金矿床。
矿床类型可划分为微细粒浸染型、破碎带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型、火山—次火
山岩型、矽卡岩型、砂矿型等6种类型,成矿时代以燕山期为主,空间分布可划分为桂西、桂西南、桂东、桂东南、桂北、桂中6个成矿集中区。
文章从广西金矿成
矿条件、矿床类型、成矿规律研究出发,提出广西金矿找矿远景区,为今后广西金矿
勘查提供借鉴。
【总页数】8页(P467-474)
【作者】韦安伟;周伟金;梁标志;农刚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河南崤山矿集区金矿成矿类型、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探讨
2.河南崤山矿集区金矿成矿类型、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探讨
3.内蒙古大青山地区金矿床类型、控矿规律
及找矿方向4.辽西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类型及找矿方向研究5.新类型金矿——红土坡赤铁矿型金矿床的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桂西那弱银金矿床矿物组合特征及银和金的赋存状态研究桂西那弱银金矿床位于广西省西南部,是一座富含银和金的热液型矿床。
该矿床的矿物组合特征及银和金的赋存状态是该矿床研究的重点之一。
首先,矿物组合特征主要包括银和金的矿物种类及其含量。
根据矿物学研究发现,该矿床主要银矿物为银矿、钴银矿等,含量一般在0.1%~0.5%之间;主要金矿物为自然金、黄铁矿等,含量一般在0.8g/t~1.5g/t之间。
此外,还有石英、方铅矿、白钨矿、磨辊石等矿物。
其次,银和金的赋存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首先是以银矿物的形式赋存,主要为银矿、钴银矿等;其次是以金矿物的形式赋存,主要为自然金、黄铁矿等;第三是以银硫化物的形式赋存,主要为辉银矿、硫银矿等;第四是以红铁矿、铁矿等的形式赋存,其包裹体中含有银和金;第五是以含铀矿物的形式赋存,例如磨辊石,在包裹体中也含有银和金。
以上形式的银和金赋存状态和矿物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后,桂西那弱银金矿床的矿物组合特征及银和金的赋存状态与该矿床成因有关。
该矿床是一座热液型矿床,银和金是在热液活动过程中由热液流体从深部抽取并富集起来的。
矿床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砂岩变质阶段、岩浆侵入阶段和矿化作用阶段。
在矿化作用阶段,热液流体在地下空间中上升,并与砂岩、火山岩相互作用,导致了矿床的形成。
因此,矿床内银和金的赋存状态和矿物组成是热液流体作用的结果。
总之,桂西那弱银金矿床的矿物组合特征及银和金的赋存状态是该矿床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矿物学研究,发现该矿床主要银矿物为银矿、钴银矿等,主要金矿物为自然金、黄铁矿等。
同时,银和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以银矿物、金矿物、银硫化物等形式存在。
这些特征与该矿床的成因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探讨该矿床的形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对于桂西那弱银金矿床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其银和金的含量、矿物种类、赋存状态等方面的数据信息。
以下是该矿床的相关数据及其分析。
1. 银和金的含量据研究数据显示,桂西那弱银金矿床的平均银含量在0.1%~0.5%之间,平均金含量在0.8g/t~1.5g/t之间。
广西龙头山金矿床矿石显微结构构造和金矿物成分特征
朱文凤;杨国高;张芳
【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
【年(卷),期】2007(21)2
【摘要】广西龙头山金矿床是热液型金矿床,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矿石的微裂隙特征、结构构造及成分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矿石的微裂隙是相通的;矿液在运移过程中,在相对封闭、酸碱度较适宜的条件下沉淀,形成了较自形的电气石、黄铁矿和金矿物;矿液经过了多期上升过程,对早期形成的矿物不断地进行叠加和改造,使不同期次形成的金矿物成分略有不同;金矿物有次生加大现象.进而认为,该金矿床应有三期以上的成矿期.
【总页数】4页(P192-195)
【作者】朱文凤;杨国高;张芳
【作者单位】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工学院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李坝金矿床矿石物质成分及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 [J], 王国仁
2.焦家金矿床深部矿石矿物成分及微量元素特征 [J], 李德亭;庞绪成;李纪玉
3.铂钯多金属矿矿物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矿石结构构造及赋存状态研究 [J], 索明源
4.山东省乳山县金青顶金矿床矿石物质成分特征和主金属矿物赋存状态研究 [J], 汪山
5.卡特巴阿苏铜金矿床金属矿物特征及矿石结构构造 [J], 孟庆鹏;姚瑶;刘晓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田林高龙卡林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稀土元素示踪①胡明安(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 要:广西田林高龙卡林型金矿床产于西林—百色断褶带西段西南侧的高龙穹隆核部附近,金矿体赋存于石炭系—二叠系碳酸盐岩与三叠系细碎屑岩的接触带上。
金矿石中稀土元素总量的质量分数与矿区三叠系细碎屑岩的相近,前者为133.91×10-6,后者为133.22×10-6,二者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呈平滑的右倾斜式,其中轻稀土元素段为向右倾斜的斜线,而重稀土元素段则为平坦的直线,说明二者的轻稀土元素分馏明显,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金矿石及三叠系细碎屑岩的稀土元素组成中L a和Ce 富集,Eu亏损。
金矿石的稀土元素总量的质量分数及其组成与石炭系—二叠系碳酸盐岩、石英脉及粗晶黄铁矿的明显不同。
这反映成矿物质的来源与三叠系地层有关。
关键词:卡林型金矿;稀土元素;成矿物质;示踪;三叠系细碎屑岩;广西田林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849(2003)0320045204 高龙卡林型金矿床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高龙乡,矿床产于西林—百色断褶带西段西南侧的高龙穹隆核部附近[1],矿区地层自老至新有:中石炭统—上石炭统厚层状—块状生物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二叠系中层状—块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以及砾岩和碳质泥岩夹煤层;下三叠统罗楼组中层状泥质条带白云质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中三叠统百逢组细碎屑岩系(是由薄层状—中层状粉砂岩、泥岩夹厚层状—巨厚层状细砂岩构成的浊积岩系),中三叠统河口组薄层状—中层状泥岩、粉砂岩、生物碎屑岩;第四系坡积物。
高龙穹隆核部由石炭系—二叠系碳酸盐岩组成,四周为三叠系细碎屑岩地层。
矿区断裂发育,主要发育于石炭系—二叠系与三叠系地层之间,为两大套不同岩性地层的接触界线。
矿区断层围绕高龙穹隆组成一个不规则的环状断裂系统,其内的岩石因破碎、硅化发育而形成角砾岩,金矿体即产于接触带及其上盘的细碎屑岩中。
广西某金矿矿石特征及控矿因素浅析李东育;刘恭立【摘要】金是国家重要储备资源,金储量的多少能直接影响整个世界的金融体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对金矿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前人对一些金矿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通过收集广西某金矿的研究资料,总结该金矿矿石特征及控矿因素,旨在补充该区金矿的地质资料,为该区金矿的深入研究提供地质资料.【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2页(P131-132)【关键词】金矿矿石特征;控矿因素【作者】李东育;刘恭立【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广西是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集地,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落后,地区文化差异较大。
喀斯特地貌,在该区做地质工作难度很大,因此,前人在当时所做的地质研究,在现代化的专业一线地质工作者和学术界看来,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进一步研究,深入到微观,以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成分的分析和解释以往工作中的问题。
本文中笔者以广西某金矿的矿石特征及控矿因素为例进行补充研究,总结出该金矿的主要控矿因素[1]。
1.1 地层概况勘查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黄洞口组(∈h1)和(∈h2),其特征由老到新简述如下:黄洞口组(∈h1):主要分布于矿区的中-北部,面积约占矿区面积的56%,产状一般为110-135°∠15°~33°。
上部为粗砂岩、不等粒砂岩、细砂岩,中部为石英砂岩、泥岩、页岩,底部为灰白、灰绿色中厚层状含砾粉砂岩。
黄洞口组(∈h2):主要分布于矿区的南部,面积约占矿区面积的44% ,总体倾向南东,产状一般为110°∠25°~47°。
上部为细砂岩与页岩互层,中部为细砂岩与页岩互层,下部岩性为灰绿色不等粒石英砂岩夹页岩,石英砂岩夹互层。
1.2 构造概况矿区位于大瑶山凸起中段南缘,武林~理达深断裂西侧。
广西某地金矿成矿条件研究阳宏长;冯玉君【摘要】广西金矿床必须同时具备有中酸性岩浆岩,花岗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三个成矿条件.各类型原生金矿床之内或外围往往出露或隐伏有一般是含金的花岗岩岩体或次岩浆岩体.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粗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含量较高,并随含金量增高而提高,这两种载金矿物与含金花岗岩石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和球粒标准化分布模式一致.【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8(000)012【总页数】2页(P145-146)【关键词】成矿条件;区域背景;岩浆岩【作者】阳宏长;冯玉君【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地质队,广西贵港 537100;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地质队,广西贵港 53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1 地势地貌特点本区属丘陵地形,地貌属侵蚀剥蚀类型,残坡积及冲积层较厚,一般海拔在65~85米,相对高差20~30米。
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每年7~9月往往有台风影响,雨量充足。
矿区及附近地表水系不发育,无大的河流通过,仅有一条从北西流向南东的小河。
2 区域地质背景2.1 下古生界混合岩(PZ1ZMi)根据混合岩化、花岗岩化的强弱程度,可划分为混合质二云石英片岩、条带状混合岩、条痕状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相互之间为渐变过渡关系,而其中以条带状混合岩分布最为广泛,并出现于金坑断裂带上盘(北西盘),少部份出现在下盘。
而混合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断层下盘。
条带状混合岩Au、Ag丰度值分别为0.066×10-6、0.27×10-6,前者为地壳平均值的19倍,后者为地壳平均值4倍。
从其他矿区硫同位素分析资料看,硫具有多来源的特点。
在成矿过程中,地层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来源。
2.2 岩浆岩(1)粗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γ53(1))即英桥岩体。
主要分布在金坑断裂上盘的英桥一带。
呈岩株产出,出露面积30km2,与下古生界条带状混合岩呈侵入接触。
广西巴马县那桑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摘要:广西那桑金矿属热液叠加沉积改造中低温热液矿床,位于巴马背斜南东端核部,受断层影响背斜核部及附近大面积出露辉绿岩,地层先后受到剪切、拉张作用,金矿体赋存于二叠系领好组凝灰岩构成的背斜核部、两翼及断层破碎带中,断层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在本区形成了“背斜+一刀”的成矿模式。
矿体呈似层状、鞍状,矿石为硅化褐(黄)铁矿化凝灰岩,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毒砂,少量为石英。
从区域地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矿体特征、成矿规律、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分析,有望达大型。
关键词:广西巴马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前景1区域地质成矿背景那桑金矿位于广西巴马县百林乡那桑屯一带,巴马县城 148°方向,直距 36km,距平果火车站 80km。
矿区位于南华活动带西侧,东与都阳山凸起相接,一级构造单元属华南板块,二级构造单位属南华活动带,三级构造单元属右江海槽。
本区位于北西向巴马背斜南东端核部。
区域上出露最老的层位为泥盆系,三叠系地层在矿区及其周边出露面积最大。
巴马背斜核部及附近有大面积辉绿岩出露,辉绿岩侵入层位以深水相石炭—二叠系层位为主,多为顺层侵入,部分斜穿岩层,与围岩呈侵入接触,有冷凝边及接触变质现象。
背斜北端核部有多条石英斑岩脉出露,局部发育云煌岩、煌斑岩小岩体。
区域上具多期构造活动特征,叠加明显,拉张形成台盆分割格局;剪切形成系列雁行断裂;挤压形成褶皱;伸展期形成张性断裂。
在时、空上纵横交错,是形成本区热液矿床(点)星罗棋布的重要导矿、容矿构造。
区域上褶皱多呈北西向,背斜与断裂、岩浆活动相伴,其核部产状变化大,倾角陡缓相间,翼部倾角较陡。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为二叠系领好组及三叠系石炮组、百逢组,其中领好组为矿区赋矿层位。
①二叠系领好组(P3lh)矿区中部、北部出露,是一套灰色薄-中层状凝灰岩、泥岩夹硅质岩组合,经构造改造后具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高岭石化蚀变,局部见铜蓝。
《某金矿选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研
究
报
告
昆明理工大学
.9
项目名称: 《某金矿选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完成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
法人代表: 周荣
项目负责人: 刘全军
报告编写: 刘全军
昆明理工大学
二○一○年九月
目录
前言 (4)
1 矿样的采取及制备 (4)
2 矿石的结构构造及类型 (5)
2.1 矿石的构造 (5)
2.2 矿石的结构 (5)
3 矿石的化学成分 (8)
3.1 矿石的光谱分析 (8)
3.2 矿石的多元素分析 (8)
3.3 铁物相分析 (8)
4 矿石的矿物成份 (9)
5 矿石矿物的嵌布特征 (10)
5.1 自然元素 (10)
5.2 氧化物 (11)
5.3 硅酸盐 (14)
5.4 硫化物 (15)
5.5 氟化物 (17)
6 金的赋存状态 (18)
6.1 金的分布 (18)
6.2 自然金粒度分析 (19)
7 原矿物理性质测定 (19)
8 小结 (19)
前言
受委托, 对所送的金矿矿石进行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经过对矿石多元素化学分析、磨制光薄片显微镜鉴定、人工重砂分析、 X-衍射分析和电子显微镜分析等, 现已基本查清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石的矿物成分、矿石矿物的嵌布特征等。
研究表明, 该矿石为金的氧化矿石, 原矿含金0.52克/吨。
可采用原矿直接堆浸的方法提金。
1矿样的采取及制备
本次试验样品的采取是由委托方负责进行的, 试样的代表性由委托方负责。
试样用样品汽车直接送至昆明理工大学选矿试验室。
矿样经破碎、筛分、混匀、缩分, 试样制备流程如图1—1。
手选有代表性的矿样
图1—1 试样制备流程图
2 矿石的结构构造及类型 2.1 矿石的构造
岩石的主要岩石类型为含磁铁矿、 褐铁矿、 透辉透闪石矽卡岩。
肉眼观察, 矿石多呈灰褐色和黄褐色、 块状, 矿物集合体无定向分布, 构成矿石的块状构造; 部分矿石主要由褐铁矿和脉石矿物组成, 褐铁矿多呈脉状、 网脉浸染状、 条带状分布, 构成脉状、 网脉浸染状、 条带状构造。
少部分矿石由土状的褐铁矿组成, 构成土状构造。
部分矿石受应力作用破碎形成角砾, 褐铁矿呈浸染状充填在角砾间, 构成角砾状构造。
2.2 矿石的结构
纤维状/柱状变晶结构: 为脉石矿物的主要结构之一, 主要由纤维状、 柱状的透辉石组成, 构成纤维状、 柱状变晶结构, 见照片1。
粒状变晶结构: 为脉石矿物的主要结构之一, 主要由半自形-它形粒状的透辉石组成, 构成半自形-它形粒状变晶结构, 见照片1。
片状变晶结构: 为脉石矿物的主要结构之一, 主要由片状的白云母组成构成片状结构, 见照片2
备样 多元素分工艺
矿物
物相分析
试金分
照片1: 左上部分为纤维状、柱状的透闪石Tr, 构
成纤维状柱状变晶结构, 右下为半自形-它形粒状的
透辉石Di, 构成半自形-它形粒状变晶结构。
正交透
照片2: 片状的( 黑) 云母Ms构成片状结构, 云母的
矿物边缘和解理缝被褐铁矿( 黄黑色) 浸染。
透射正
胶状结构: 为矿石矿物的主要结构之一, 矿石中的褐铁矿集合体
多呈蠕虫状、条带状的胶状, 构成胶状结构, 见照片3。
照片3: 褐铁矿Lm呈蠕虫状的胶状结构。
反射单偏
光 , 标尺每小格0.006mm。
照片4: 原半自形粒状的磁铁矿Mgh现已完全蚀变成
磁赤铁矿, 保留原磁铁矿的假象。
粒状磁铁矿间充填变余粒状结构: 矿石矿物次要的结构之一, 矿石中原部分半自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