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68.81 KB
- 文档页数:2
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雨水径流是指降雨过程中,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的雨水。
由于城市地表大面积的人工铺装和非透水土壤的增加,导致雨水无法被土壤吸收,其中携带的污染物随雨水一同进入水体,对水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研究和应用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技术成为化解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雨水径流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悬浮物、溶解物和营养物等。
其中,悬浮物主要由颗粒污染物、浮游生物和有机物等组成,溶解物则包括溶解态有机物和无机盐等。
这些污染物会导致水质恶化,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针对雨水径流污染问题,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们提出了各种控制技术。
其中,最常见的技术包括雨水收集和利用、雨水中污染物截留和去除、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
首先,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再经过处理后用于灌溉、冲洗和其他非饮用用途。
这种技术可以减少雨水径流的排放,降低污染物的入水量,同时还能提供可再生的水资源。
其次,雨水中污染物截留和去除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雨水径流污染。
常见的技术包括渗滤沟、生物滞留池和湿地等。
渗滤沟通过构建垂直渗透和水力截留,使得雨水能够渗入土壤中,其中的污染物在渗透过程中被截留和去除。
生物滞留池和湿地则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将雨水中的污染物降解和吸附,使得雨水的品质得到净化。
最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是一种综合性的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技术。
通过建设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生态墙等绿色基础设施,可以使得雨水在城市中得到有效地截留和处理。
这些绿色基础设施既可以提供美丽的景观,又能够减少城市的雨水径流污染。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的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技术需要结合具体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以及当地的水资源管理策略进行应用。
此外,还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创新,从而提高技术的效率和可行性。
在实际应用中,政府应加强对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技术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促进其广泛应用。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及防治措施金科(张家港市给排水公司,江苏张家港215600)高速的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城市雨水径流面源污染的问题日渐突出。
快速的城市化建设使得商业区、住宅区、道路、停车场等不透水地面大量增加,而雨水渗入地下蒸发的部分日渐减少,因而地表径流的比例大量增加。
在地表径流的冲刷下雨水会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到收纳水体,引发水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特性发生变化,成为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
尤其是近年来多地发生连续强降水造成的城市内涝灾害,引起的污水横流,地表侵蚀,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水环境质量的改善。
如上所述,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控制和防止已经迫在眉睫。
1.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特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一般在晴天积累、在雨雪天气释放,随机性强,突发性强,污染单位径流量大的特点。
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的重点在于:1.城市不透水面所占比例较高,受人类干扰影响大;2.融合了部分城市污水,组成复杂,污染物总量大分布广;城市污水径流污染物在晴天累计,雨雪天气释放,突发性、高流量、重污染特征明显;径流初期污染严重,愈往后愈减轻。
2.城市化对雨水径流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树木、农产物以及草坪等绿化面积的逐步缩小,同时相对应的许多流域受到严重干扰,硬化的结果使得许多水流无法渗透进地表下面,多数地区硬化面积大且渗水点少,使得城市地区的径流总量越来越大,而雨水渗入量却越来越小,所以,地下水的补给量也相对减少,河流蓄水降低,枯水期河流表现的特别明显。
此外,城市化建设必然会使得原有的大气浓度、车流量、人口密度、生活垃圾、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很大改变,这些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程度的加重。
因此,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建筑工程的大兴,造成的污染也在加剧和加深。
生活垃圾的种类和产量也日渐增多,引起的城市径流污染愈发严重。
3.城市雨水污染物的种类及现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物、TN、TP、SS、pH、浊度、石油类、重金属类和粪大肠杆菌群等。
海绵城市建设降雨径流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探讨摘要:海绵重建工程在改善防洪排涝、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它主要用于雨水排水设备的更新改造,可以提高在洪水和暴雨情况下的恢复能力。
在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和建设项目层面,完成了城市海绵项目、老城区蓄水点改造、生态廊道雨水蓄水净化处理等多个示范园区。
关键词:海绵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治理技术某海绵示范点规划面积约2.84平方公里,新城区在建设智慧城市时已引入澳大利亚“水敏感”城市建设理念。
“水更敏感”的核心理念,在雨水径流控制方面,重视建立雨水和洪水管理系统,重点在规划区内建立安全的雨水和径流渠道,并在码头进行综合治理。
这里的区别意味着海绵城市建设更注重根进程端软件社会治理体系,而后者在雨水径流监督方面更注重土地和其他单项工程的径流监督,并根据各个项目的相互联系,建立整个区域的雨水管理方法和途径。
1降雨径流污染控制理念在整个汇流过程中,城市雨水冲刷的平屋顶、路面等各种表层的自然环境较为复杂,往往难以确定水体组成,主要包括排水设备、表层冲刷、降雨等物质。
因此,在具体工程项目中,径流污染源无法控制和检测,且由于污染物组成复杂,无法再采用点污染的处理方法。
此外,降雨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径流中污染物的含量。
污染物受到大雨的影响太大,这取决于污染解决设备的缓冲特性。
在污染物浓度上下变化的范围内,应有一定的处理能力。
长期以来,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仅用于城市降雨径流,并没有达到最理想的实际效果,径流污染的控制一般无法在实际活动的建设中付诸实施。
通过比较各国径流污染控制的核心概念,我们可以看出,仅使用传统的废水处理核心概念来处理降雨径流污染是不够的。
我们必须创建一套完整的水流和水质管理系统软件管理系统,以更好地解决和控制径流污染问题,这也是融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和低风险对策的需要。
根据其他国家低影响开发雨水科学研究的核心理念,采用一系列工程措施模拟雨水的自然净化、渗透和储存,以提高大城市和雨水处理和储存能力,从而达到同时管理水体和控制雨水流量的效果。
海绵城市建设概论水系生态修复技术3.6.2 径流污染处理技术城市雨水径流来源:屋面径流与路面径流影响径流水质的主要因素:屋面材料、道路类型及路面污染情况、气温、降雨强度、降雨量和降雨间隔时间等。
径流污染是水系主要外源污染,相对点源污染来说,量大且分散,不宜控制。
对径流进行适当处理,削减部分污染物再排入水系。
01040302前置库技术物理过滤技术化学过滤技术生物过滤技05人工湿地技术01前置库技术前置库是利用水库存在的从上游到下游的水质浓度变化梯度特点进行径流污染物的削减。
延长水力停留时间促进水中泥沙及营养盐的沉降子库中大型水生植物、藻类等进一步吸收、吸附、拦截营养盐降低进入下一级子库或者主库水中的营养盐含量,抑制主库中藻类过渡繁殖,减缓富营养化进程,改善水质。
02物理过滤技术物理过滤按照滤料的组合方式主要分为均质滤料:一般采用均粒石英砂双层滤料:上部一般采用无烟煤(颗粒形状以多面体为佳),下部采用石英砂三层滤料:上部采用大粒径、小密度的滤料(如无烟煤),中部采用中粒径、中密度的滤料(如石英砂),下部采用小粒径、大密度的滤料(如磁铁砂)三层滤料要求所用的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足够的机械强度和为避免三种不同粒径的滤料混杂所必须的密度要求。
无烟煤磁铁砂石英砂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03化学过滤技术锁磷剂锁磷剂主要成分为改性黏土、镧和聚合氯化铝(质量比为19:1:2)。
锁磷剂去除水体中磷的基本原理:锁磷剂施用前后对比锁磷剂投放入水体中后,最终沉入水底,在底泥上部形成稳定的覆盖层,有效地阻止底泥中的磷向水体中的释放。
投放入水体中后,锁磷剂中的镧会与水体中的可溶性磷酸盐迅速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镧,进而磷酸镧被锁入粘土中;在水体富营养化指标中,磷是最易于控制的关键营养元素,锁磷剂即是通过稳定去除水体中的磷,从而达到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目的。
岸边施用船上施用03化学过滤技术03化学过滤技术净水厂污泥天然斜发沸石净水厂污泥经离心脱水后煅烧(400℃、4h )制备成粒径1-2mm 的污泥颗粒,对水体中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污泥颗粒初始浓度8mg/L 可达到2.95mg/g 的磷吸附量。
科技成果——山地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利用技术技术开发单位重庆大学对应需求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成果简介该技术针对山地城市径流快排快泄加剧径流污染、山地地形起伏增大径流纵向组织难度等问题,研发了山地城市径流源-迁-汇三阶段全过程的污染物削减系列技术与装备,包括降雨末期小流量清洁雨水回收型雨水弃流装臵、雨水渗蓄净化功能树池、截污雨水口、山地城市小区雨水处理回用系统、道路雨水离线控制系统、基于低影响开发思想的建筑平屋顶雨水立管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裙楼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花园式雨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等。
性能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65-85%。
径流污染控制率:SS:55-70%、TN:30-65%、TP:45-80%。
雨水回用水质:市政、杂用水回用标准。
适用范围适用于陡坡和地形起伏的山地城市,应用对象包括建筑与小区、道路、公园、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等。
技术特点采用局部单元或系统组合控制源头径流污染,采用径流汇集过程降低流速促进污染物沉降,采用山地陡坡生物滞留设施和新型填料提高除磷脱氮效果,采用喷泉和生态设施保障以雨水为主要补给水源的景观水体水质。
应用成本整套系统或单元技术装备相比常规技术设施,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可降低10-30%。
典型案例案例1:该系统在重庆主城应用,实施内容包括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收集与回用,径流汇水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径流污染物控制率(SS计)超过65%,雨水收集回用于市政杂用和景观环境用水,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案例2:该系统在深圳光明新区得到了推广应用,系统运行稳定,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效果显著,改善了当地地表水水体环境,部分收集利用的雨水水质稳定达标,用于绿化、道路浇洒等市政杂用。
推广应用情况技术成果被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团体标准《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技术规程》T/CECS469-2017采纳,实现推广应用。
技术已在重庆、广西、浙江、西藏等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及防治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雨水径流污染。
城市雨水径流指的是当降雨发生时,雨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城市排水系统,将附着在地表上的污染物一同带入水体中,造成水体的污染。
这种污染现象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健康都造成了威胁,因此,控制和防治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所带来的地表覆盖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随着城市的扩张,大量的水泥和沥青路面代替了大片的绿地,这使得降雨无法迅速渗入土壤中,而是形成大量的雨水径流。
而这些雨水径流经过污染源区时,会带走地表附着的废弃物、化学物质、重金属等污染物质,最终进入排水系统和水体中。
为了控制和防治城市雨水径流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生态环境要求。
在规划和建设城市时,要充分考虑到水源地保护、绿地保持和雨水净化等因素。
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湿地,使得雨水能够得到自然的过滤和净化,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雨水管理系统。
城市雨水管理系统应包括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雨水渗透系统以及雨水污染物处理系统。
通过收集雨水并进行利用,可以减少雨水径流的量和速度,从而降低污染物的输入。
而雨水渗透系统和污染物处理系统则可以对雨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和去除,净化雨水,以保护水体的健康。
此外,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加强环境教育也是控制和防治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雨水径流污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公众正确处理废弃物和化学物品,减少污染物的来源。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知识水平,培养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
总之,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及防治措施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公众参与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通过有效的措施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减少城市雨水径流污染,保护水体健康,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及治理摘要:初期雨水的治理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
虽然初期雨水的源头治理技术初见成果,但我国处理技术仍与西方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如何将低影响开发理念大范围推广至全国初期雨水的治理中,仍需要一番努力,初期雨水的技术仍待研究深入与普及。
关键词: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治理1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初期雨水在冲刷不同下垫面,如屋顶、道路、草地时,其污染物也不尽相同。
在城市范围内,可以分为屋顶径流、路面径流以及其他不透水表面径流等。
其中屋顶和路面初期雨水污染较重,着重介绍这两种下垫面的初期雨水的径流污染状况。
屋顶径流污染是由于雨水降落至屋顶上,由于屋顶不透水导致污染物在屋顶表面累积。
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形成城市的径流污染。
目前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屋顶在城市地面的比重也相当大,屋顶径流污染成为了城市雨水污染的主要部分之一。
屋顶经过初期雨水冲刷作用后,污染物中主要包含SS、TN、TP以及大量的有机物。
相比于屋顶径流污染,道路径流污染物来源更加广泛,主要的污染物来源有车辆轮胎磨损、汽油的泄漏、防冻剂的大量使用以及沥青、路面的大量磨损等造成。
随着城市化的飞速进程,污染物也与日俱增。
2雨水调蓄雨水调蓄池具有对雨水调节与储蓄的双重功能,可有效削减地表径流流量,减少内涝灾害的发生。
雨水调蓄池是不具备道路源头生态处理条件的基础,采用的截流调蓄的系统。
基于防洪内涝的作用,利用SWMM模拟淮安市某研究区雨水调蓄池进行设计,证实了分散调蓄池具有处理效果更佳,调蓄容积更大的优点。
在当前城市之中,初期雨水调蓄池一般与城市排水系统之中的雨水泵站同时设计,结合项目用地的实际情况,可选择与泵站分建或合建的布局方式。
设计方案对相应的投资与实际施工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雨水调蓄池可以收集屋面雨水、沥青路面雨水、透水路面雨水和绿化雨水等。
雨水调蓄设施可以调蓄雨水,减少外排水量,建设雨水调蓄池作为存水容器,用于绿化和道路车库冲洗。
降雨分配不均匀,易造成雨水调蓄池闲置,维护不当时很容易发生损坏。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防治研究1. 引言城市雨水径流是指雨水在城市的地表流动过程,它在城市水循环和生态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雨水径流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雨水径流污染。
本研究旨在探讨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来源、影响以及防治措施,为我国城市雨水径流污染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来源及特点2.1 污染来源城市雨水径流污染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地表污染、大气污染和地下污染。
1) 地表污染:主要包括城市道路、屋顶、停车场等硬质铺装表面的污染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油脂等。
2) 大气污染:雨水在降落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如颗粒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
3) 地下污染:雨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地下水系,会携带地下的污染物质,如硝酸盐、磷酸盐等。
2.2 污染特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具有以下特点:1) 瞬时性:雨水径流污染主要发生在降雨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瞬时性和季节性。
2) 累积性:雨水径流污染物质在地面积累,随着雨水的冲刷和携带作用,将这些污染物质带入水体。
3) 多样性: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质种类繁多,包括有机物、重金属、微生物等。
3.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影响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 水质恶化:雨水径流污染物质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2) 生态系统破坏:雨水径流污染物质对土壤、植被等生态系统产生破坏作用,影响生态平衡。
3) 人类健康风险:雨水径流污染物质可能通过饮用水、食物链等途径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4.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防治措施针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1) 源头控制:加强城市地表、大气和地下污染物的源头控制,减少雨水径流污染物质的产生。
2)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地表的透水性,减少雨水径流量和污染物质的携带。
3) 雨水收集和处理:建立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对雨水进行过滤、沉淀、消毒等处理,确保雨水资源的质量和安全。
城市雨水径流中污染物来源及控制方法综述作者:董旭唐玉兰来源:《城市地理》2015年第07期摘要:随着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点源污染物的排放基本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面源污染逐渐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难题之一。
城市雨水径流是将面源污染物传递到水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文中介绍了雨水中主要的几种溶解性污染物质,并从工程治理、城市管理和自然生态治理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对未来城市雨水污染物的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来源;污染控制方法1.前言随着大量减排措施的实施,我国在点源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绩,面源污染对水环境污染的贡献正在逐渐增高,已经成为城市管理中重要的难题之一。
城市路面径流雨水中可能夹杂着悬浮物、营养盐、农药和石油烃等污染物,其浓度往往高于被处理后的污水和受纳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如果任其直接流入水体,对于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巨大的挑战。
降雨径流的污染过程是将地面和空气中的污染物冲刷、溶解并传输到受纳水体,造成水环境的污染。
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类型、来源和治理方法。
2.污染物类型国内外对于城市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研究很多,很多学者针对某一区域的特点对该区域地面雨水径流污染特性进行分析[1-2]。
现有的对于路面径流水质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城市雨水径流中的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COD)、悬浮性固体(SS)、总磷(TP)、总氮(TN)和铅(Pb),其浓度均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V级标准,一些重金属(如铜、镉等)和烃类也是雨水径流中常见的污染物。
2.1 SS悬浮性颗粒物(SS)是城市雨水径流中的重要成分,来源包括空气中的沉积物、车辆零件的磨损等。
2.2 COD城市雨水径流中的COD主要来自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以及机动车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或泄漏。
包括汽油烃、芳香烃、农药、防腐剂和一些新兴的微污染物(阻燃剂、表面活性剂等)等有机成分。
石油烃是城市雨水中常见的物质,因其在较低浓度的情况下即可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而被认定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雨水排放系统水质径流污染控制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促使城市人口数量日益增加,其中城市道路、建筑等各种不透水的面积也持续增加,城市中不透水面积的增加,会导致降雨后地表的截流、入渗等,对城市的水文环境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同时大部分的雨水还会以径流的形式流入到地下河中,使城市中的自然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
其中城市雨水排放系统中包含多种不同的污染源,它们的来源范围十分广,同时包含多种不同的类型。
详细分析城市降雨过程汇总地表径流变化趋势,确定降雨期城市径流中产流污染特征并充分合理开发以及利用城市水资源,对城市的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传统的水质径流污染控制模型存在的缺陷,提出并组建雨水排放系统水质径流污染控制模型,通过具体的仿真实验数据,充分验证了所提模型的综合有效性。
一、方法1.1雨水排放系统水质径流污染的模拟以及预测在城市降雨的过程中,需要实时进行雨水采集,同时计算雨水的径流速度,并且将其进行保存。
将城市中各个采样点的不同降雨地表特征进行详细统计以及分析。
在雨水排水系统中,由于各个采样点降雨强度不同以及地表污染源不同,导致径流水质的污染浓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污染指标的相对稳定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在降雨的过程中,会引发径流,在径流中会形成大量的污染物,以下具体给出雨水径流排放量和污染物总量之间的关系,如公式(1)所示:上式中,M代表降雨径流所产生的某种污染物的总数,v代表降雨所引发的径流总体积,Ct代表t时间段内的污染物总浓度,Qt代表t时间段内的径流水量,T代表降雨总时长。
通过相关的积分定义,对公式(1)进行求解。
由于所监测到的相关数据是间断的,所以将理论方程进行近似转换,同时将径流过程按照时间划分为n个不同的小段,在各个段内分别选取一个径流水样,则能够获取以下的方程(2):上式中,Δt代表采样时间间隔,Vt代表设定时间段内的径流雨水量。
在径流形成的初始阶段,由于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和雨水初期径流量两者之间不成比例,所以将上述整个过程称为初期冲刷效应。
城市雨水管理建设规划方案中的雨水排放与径流控制策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雨水排放和径流控制问题。
城市雨水管理建设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抗洪能力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雨水管理建设规划方案中的雨水排放与径流控制策略,以期为城市雨水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一、雨水排放与径流控制的背景与意义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地表被水泥、沥青等硬质材料所覆盖,导致雨水无法渗透进入地下,形成了大量的地表径流。
这些地表径流无法有效排放,容易引发城市内涝、水质污染等问题,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雨水排放与径流控制策略,成为城市雨水管理的重要任务。
雨水排放与径流控制的意义在于,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将雨水引导到合适的地方,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排放。
同时,通过控制地表径流的产生和减小,可以有效减轻城市内涝的风险,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此外,合理的雨水排放与径流控制策略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景观价值和居住舒适度。
二、雨水排放与径流控制的策略与方法1. 雨水收集与利用城市雨水管理建设规划方案中,雨水收集与利用是一项重要的策略。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可以用于冲洗马路、浇灌花草、冷却空调设备等。
同时,雨水收集系统还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2.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雨水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设湿地公园、绿化带和雨水花园等绿色基础设施,可以有效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提高城市的水源涵养能力。
此外,绿色基础设施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 雨水渗透措施为了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城市雨水管理建设规划方案中需要采取雨水渗透措施。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将雨水引导到地下,实现雨水的渗透和地下水的补给。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地表径流的压力,还可以提高地下水位,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降雨量与雨水水质 (4)3.1降雨量计算 (4)3.2雨水收集水质 (5)4雨水收集系统 (6)4.1一般规定 (6)4.2建筑屋面 (7)4.3透水铺装 (7)4.4下凹式绿地 (8)5雨水回用及调蓄系统 (10)5.1水质处理 (10)5.2雨水回用 (10)5.3雨水调蓄 (11)6施工与验收 (13)6.1一般规定 (13)6.2设备安装 (13)6.3竣工验收 (13)7运行管理 (15)7.1一般规定 (15)7.2系统自动化调控 (16)附录A安徽省部分城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日设计降雨量 (17)附录B常用土壤渗透系数 (18)1总则1.0.1为提高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效率,推进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构建城市源头雨水低影响开发系统,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缓解城市洪涝灾害,使建筑、绿地、道路的雨水收集与利用工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制定本标准。
1.0.2本规程适用于城市区域内新建、改建或扩建的民用建筑与小区、工业建筑、市政道路、近郊区公路和绿地广场的雨水收集及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
1.0.3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和具体情况,结合当地的水文气象条件、地形地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采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工程措施,宜保护并合理利用或改造场地内原有的水体、湿地、坑塘、沟渠等。
1.0.4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应包括雨水收集及利用工程的内容,且雨水收集与利用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1.0.5雨水收集及利用工程的平面规划与设计应与园林景观、建筑、给水排水、管线综合等密切配合,应满足当地海绵城市规划的要求。
1.0.6建设用地内新建或改建项目应对雨水径流进行收集及利用。
1.0.7雨水收集及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安徽省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及防治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雨水径流在冲刷城市地表的过程中,会携带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对城市水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控制和防治至关重要。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来源广泛。
首先,城市中的道路、停车场等硬质铺装表面在雨水冲刷下,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石油类物质、重金属、氮磷营养物等。
其次,建筑施工场地的泥沙、建筑材料等也会随着雨水进入排水系统。
再者,城市中的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等在雨水浸泡后,也会释放出有害物质。
此外,大气降尘中含有的污染物也会通过雨水径流进入水体。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
一方面,它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得藻类大量繁殖,破坏水生态平衡。
另一方面,雨水径流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会在水生生物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同时,污染的水体还会影响城市的景观和旅游价值,降低城市的品质。
为了有效控制和防治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是关键。
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减少污染源的集中分布。
增加城市绿地和透水铺装面积,提高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储存能力。
加强对建筑施工场地和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采用源头控制技术。
例如,在道路和停车场等区域设置雨水截流设施,将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和处理。
推广使用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通过植物的吸收和过滤作用减少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含量。
同时,加强对城市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减少垃圾对雨水的污染。
再者,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优化排水管网的设计和布局,确保雨水能够迅速、顺畅地排出。
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如雨水塘、雨水湿地等,在降雨时储存雨水,减少雨水径流的峰值流量,同时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宣传,让公众了解雨水径流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雨水径流污染的控制和防治工作中来。
城市雨污分流改造的问题及其技术措施研究发布时间:2023-04-12T06:33:47.971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3年第1月1期作者:唐晓强[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唐晓强十堰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省十堰市 442000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面对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城区排水管网的逐渐老化,越来越多的城市着手进行排水管网的升级改造。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建设独立的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实现城市雨污分流的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选择。
从当前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排水问题来看,雨污混流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雨水与生活污水通过相同的排水管道混合排出,使得城市污水被直接排到河道等水体之中,造成城市水体污染,严重的甚至带来黑臭水体问题,对市民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雨污分流改造;问题;技术措施;引言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城市水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城市老城区,受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其排水体制多采用合流制以及截流式合流制。
由此遗留两大问题,雨天大量雨水排入污水处理厂,造成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骤然增加,提高运行成本;大量的雨天溢流污水进入受纳水体,严重威胁水体环境质量。
1雨污分流改造的意义首先,从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的角度来看,由于雨水本身不具有污染性或污染不严重,通过雨污分流改造后的雨水系统可以将雨水进行单独收集,然后将后期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放到城市附近的河流水域之中,一般来讲,其依靠河流的自净能力净化后就可以作为天然景观用水。
而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则需要在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时,通过修建初期雨水调蓄池和人工湿地等设施,将雨水先排入这些设施中进行简单的初步处理或调蓄后排入污水管网,既避免了降雨时雨水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又避免了因处理不当造成污染,对于提升雨污分流的效果有巨大作用。
所以,通过对排水系统的雨污分流改造,能够有效地做到雨水与污水的分离排放,最大限度地降低以往城市混合污水对河流水域的影响,从而有效减少城市排水的环境危害和维护城市用水的水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