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摘要:道路建设的迅速发展,路网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有效地解决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设施等生产要素相互分离的矛盾,促进社会经济与旅游事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雨水冲刷路面后,大气尘埃、尾气排放、固体垃圾等道路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就组要对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引言雨水径流一般通过下渗使雨水涵养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源。
有时也可以通过间接利用的方式先收集雨水径流,并通过去除初期的雨水径流的方式储存雨水,再经过人工处理,生态技术处理等方法将这些雨水回用于景观冲洗等用水途径。
这样可以有效减缓城市水资源缺失以及涵养地下水源的问题,给城市带来了发展的动力。
一、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特征和影响1、概述我国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在北京开展了有关研究,随后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成都等大中城市也逐渐开展了类似研究,一些城市雨水控制及利用技术也相继得以提出,同时取得了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种类、污染物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认识和控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特征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的来源复杂,一般来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道路径流以及屋顶径流冲刷等。
由于不同城市雨水径流的实际发生过程受到下垫面等多种可变因素的影响,其所包含的污染物及其浓度也相应有所不同,但总体上看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大都含有碳氢化合物、SS和COD及一定的重金属和营养物污染物,而道路与屋顶径流是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主要原因。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一般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路面条件。
道路的建设坡度可以影响汇流的时间,一般坡度越大,汇流时间越短,继而影响污染指数。
(2)屋顶条件。
屋顶面积可占城市总不可渗透表面的30 %以上,其对雨水径流污染的影响一方面源自城市大气降尘的积累,另一方面则源自屋面自身材质的影响。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如何防治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雨水径流污染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每当降雨时,雨水冲刷着城市的街道、屋顶、停车场等各种表面,携带了大量的污染物,如垃圾、化学物质、泥沙等,最终排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治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呢?首先,要从源头控制污染。
这意味着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初期,就要充分考虑到雨水径流污染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比如,在建筑物的设计上,可以采用绿色屋顶的理念。
绿色屋顶是指在屋顶上种植植物,这样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可以吸收雨水,减少雨水的径流量,同时植物的根系还能够过滤和吸附一部分污染物。
此外,对于停车场、广场等大面积的硬化地面,可以采用透水铺装材料,让雨水能够渗透到地下,而不是迅速形成径流。
其次,加强城市的卫生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城市中的垃圾如果不能及时清理,在降雨时就很容易被雨水带入排水系统,从而造成污染。
因此,要确保城市街道的清洁,定期清理垃圾桶和垃圾堆放点,避免垃圾在雨水的作用下扩散。
同时,对于建筑工地等容易产生大量尘土和废弃物的场所,要加强管理,采取有效的防尘和垃圾处理措施,减少污染源。
另外,建立完善的雨水排放系统也是防治雨水径流污染的关键。
传统的雨水排放系统往往只是将雨水迅速排出城市,而没有对其进行处理。
现在,我们可以采用雨水调蓄设施,如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让雨水在这些地方暂时储存,并通过自然的净化过程去除其中的污染物。
这些设施不仅能够减少雨水径流的流量和速度,还能够提高雨水的水质。
同时,合理规划雨水管道的布局和管径,确保雨水能够顺畅地排放,避免积水和倒流现象的发生。
在城市的绿化方面,要注重选择具有良好吸附和净化能力的植物。
比如,柳树、菖蒲等植物对于水中的污染物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可以在雨水流经的区域种植这些植物,进一步净化水质。
此外,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也是非常有益的,绿地可以像海绵一样吸收雨水,减少雨水径流的产生,同时通过土壤和植物的作用净化雨水。
雨水节气对城市地表径流水质的影响与治理策略雨水节气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它标志着冬季的结束和春季的开始。
在雨水节气期间,气温升高,降雨增多,对城市地表径流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雨水节气对城市地表径流水质的影响及相应的治理策略。
一、雨水节气对城市地表径流水质的影响雨水节气期间,由于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多,城市地表径流水质可能会受到以下影响:1. 污染物冲刷:雨水通过地表流动时,会将城市的污染物冲刷至地表径流中。
这些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水、城市污水以及道路上的油污等。
它们对地表径流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 土壤侵蚀:降水增多会导致城市地表的土壤水分增加,从而加剧了土壤侵蚀。
土壤颗粒、悬浮泥沙等会随着雨水一起流入地表径流中,导致水体悬浮物浓度升高,水质恶化。
3. 养分流失:雨水中的养分,如氮、磷等,会随地表径流流入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这种现象会促进藻类的繁殖和水华的形成,对水质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城市地表径流水质的治理策略针对雨水节气对城市地表径流水质的不良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治理策略:1. 雨水收集与利用: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雨水的收集与利用。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设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轻对水质的影响。
2. 沉淀池的建设:在城市排水系统中设置沉淀池以截留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
沉淀池能够有效地过滤沉淀物和悬浮物,改善水质,减少污染物的进入水体。
3. 建设湿地与人工水体:湿地具有调节水体水质和净化功能。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设置湿地和人工水体来处理地表径流水质,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4. 加强水源保护:除了从源头治理地表径流水质,还需加强城市水源的保护工作。
禁止污染物排放和非法倾倒,严禁随地乱扔垃圾和化学品。
同时,加大水源保护区域的管理和监督力度,确保城市水源的安全和优质。
5. 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教育,让居民了解自己的环境责任,主动参与到水质治理中来。
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措施【篇一: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7 号《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已经2014 年7 月28 日市政府第14 届125 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4 年11 月1 日起施行。
市长陈建华2014 年9 月12 日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第一条为控制和减少雨水径流量,提高城乡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广州市水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的雨水径流控制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应当遵循城乡统筹、统一规划、源头控制、低影响开发的原则,使建设后的雨水径流量不超过建设前的雨水径流量。
第四条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的行政管理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区、县级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的管理工作。
城乡规划、城乡建设、绿化、交通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雨水径流控制相关工作。
第五条排水总体规划、排水详细规划应当合理规划雨水滞渗、收集、调蓄、储存、利用、排放等设施,减少不透水面积,提高雨水调蓄与滞渗能力,减少雨水径流量。
第六条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设施是其排水设施的组成部分,应当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其建设费用应当纳入项目建设投资。
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技术指引,经公开征询公众意见后实施,指导相关单位设计、施工和使用雨水径流控制设施。
第七条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规划条件时,应当告知建设单位同时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采取雨水径流控制措施,使建设后的雨水径流量不超过建设前的雨水径流量。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及防治措施金科(张家港市给排水公司,江苏张家港215600)高速的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城市雨水径流面源污染的问题日渐突出。
快速的城市化建设使得商业区、住宅区、道路、停车场等不透水地面大量增加,而雨水渗入地下蒸发的部分日渐减少,因而地表径流的比例大量增加。
在地表径流的冲刷下雨水会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到收纳水体,引发水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特性发生变化,成为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
尤其是近年来多地发生连续强降水造成的城市内涝灾害,引起的污水横流,地表侵蚀,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水环境质量的改善。
如上所述,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控制和防止已经迫在眉睫。
1.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特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一般在晴天积累、在雨雪天气释放,随机性强,突发性强,污染单位径流量大的特点。
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的重点在于:1.城市不透水面所占比例较高,受人类干扰影响大;2.融合了部分城市污水,组成复杂,污染物总量大分布广;城市污水径流污染物在晴天累计,雨雪天气释放,突发性、高流量、重污染特征明显;径流初期污染严重,愈往后愈减轻。
2.城市化对雨水径流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树木、农产物以及草坪等绿化面积的逐步缩小,同时相对应的许多流域受到严重干扰,硬化的结果使得许多水流无法渗透进地表下面,多数地区硬化面积大且渗水点少,使得城市地区的径流总量越来越大,而雨水渗入量却越来越小,所以,地下水的补给量也相对减少,河流蓄水降低,枯水期河流表现的特别明显。
此外,城市化建设必然会使得原有的大气浓度、车流量、人口密度、生活垃圾、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很大改变,这些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程度的加重。
因此,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建筑工程的大兴,造成的污染也在加剧和加深。
生活垃圾的种类和产量也日渐增多,引起的城市径流污染愈发严重。
3.城市雨水污染物的种类及现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物、TN、TP、SS、pH、浊度、石油类、重金属类和粪大肠杆菌群等。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如何防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雨水在降落和流动过程中,会携带地表的各种污染物,如有机物、重金属、营养盐等,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对城市的水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治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呢?首先,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
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划分功能区,减少工业、商业区与居民区的交叉布局,降低污染源的复杂性。
对于易产生污染的区域,如工业区、加油站、垃圾填埋场等,应设置足够的防护距离,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同时,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透水地面的比例,增加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储存能力。
减少大面积的硬质铺装,如混凝土和沥青路面,推广使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透水材料,让雨水能够迅速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
其次,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是关键。
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往往是将雨水和污水混合排放,这不仅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负担,也容易导致雨水径流污染。
因此,应逐步推行雨污分流制度,建设独立的雨水排水管道,将雨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或进行适当的处理后再利用。
在排水系统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雨水的流量和流速,合理设置管径和坡度,确保排水畅通。
此外,还可以设置雨水调蓄设施,如雨水塘、雨水湿地等,在雨季储存雨水,在旱季用于灌溉或补充景观用水,减轻雨水对排水系统的压力,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再者,加强源头控制至关重要。
在城市建设和生产活动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例如,建筑工地应设置沉淀池和防尘网,对施工废水和扬尘进行处理,防止其进入雨水径流。
停车场可以采用渗透性铺装,并设置截污设施,收集和处理车辆冲洗产生的污水。
城市道路应定期清扫,减少垃圾和尘土的积累。
对于工业企业,要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加强废水处理和废气排放控制,防止污染物通过雨水排放进入环境。
另外,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也是防治雨水径流污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了解雨水径流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如何防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雨水径流在流经城市地表时,会携带大量的污染物,如有机物、重金属、营养盐、病原体等,直接排入受纳水体,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城市雨水径流污染至关重要。
一、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来源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来源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道路和交通道路上的车辆排放的废气、轮胎磨损产生的颗粒、刹车系统磨损产生的重金属等,会在降雨时被雨水冲刷进入雨水径流。
同时,道路上的油污、垃圾等也会成为污染物的来源。
2、城市建筑和屋顶建筑物的屋顶材料在雨水冲刷下可能释放出有害物质,如石棉、重金属等。
此外,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建筑垃圾等也会进入雨水径流。
3、城市绿地和公园虽然绿地和公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截留雨水和净化水质的作用,但如果使用了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也会在雨水冲刷下进入径流,造成污染。
4、工业和商业活动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物料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泄漏,以及商业区域的垃圾、油污等,都可能成为雨水径流的污染源。
二、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危害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水环境的影响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破坏水生态平衡。
同时,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会在水体中积累,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影响水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对土壤的影响雨水径流携带的污染物会进入土壤,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3、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雨水径流中的病原体、重金属等污染物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三、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城市雨水径流污染,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包括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等。
1、源头控制(1)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雨水径流的排放和处理,合理规划城市的道路、建筑、绿地等,减少雨水径流的产生和污染。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及防治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雨水径流污染。
城市雨水径流指的是当降雨发生时,雨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城市排水系统,将附着在地表上的污染物一同带入水体中,造成水体的污染。
这种污染现象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健康都造成了威胁,因此,控制和防治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所带来的地表覆盖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随着城市的扩张,大量的水泥和沥青路面代替了大片的绿地,这使得降雨无法迅速渗入土壤中,而是形成大量的雨水径流。
而这些雨水径流经过污染源区时,会带走地表附着的废弃物、化学物质、重金属等污染物质,最终进入排水系统和水体中。
为了控制和防治城市雨水径流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生态环境要求。
在规划和建设城市时,要充分考虑到水源地保护、绿地保持和雨水净化等因素。
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湿地,使得雨水能够得到自然的过滤和净化,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雨水管理系统。
城市雨水管理系统应包括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雨水渗透系统以及雨水污染物处理系统。
通过收集雨水并进行利用,可以减少雨水径流的量和速度,从而降低污染物的输入。
而雨水渗透系统和污染物处理系统则可以对雨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和去除,净化雨水,以保护水体的健康。
此外,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加强环境教育也是控制和防治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雨水径流污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公众正确处理废弃物和化学物品,减少污染物的来源。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知识水平,培养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
总之,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及防治措施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公众参与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通过有效的措施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减少城市雨水径流污染,保护水体健康,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防治研究1. 引言城市雨水径流是指雨水在城市的地表流动过程,它在城市水循环和生态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雨水径流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雨水径流污染。
本研究旨在探讨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来源、影响以及防治措施,为我国城市雨水径流污染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来源及特点2.1 污染来源城市雨水径流污染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地表污染、大气污染和地下污染。
1) 地表污染:主要包括城市道路、屋顶、停车场等硬质铺装表面的污染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油脂等。
2) 大气污染:雨水在降落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如颗粒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
3) 地下污染:雨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地下水系,会携带地下的污染物质,如硝酸盐、磷酸盐等。
2.2 污染特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具有以下特点:1) 瞬时性:雨水径流污染主要发生在降雨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瞬时性和季节性。
2) 累积性:雨水径流污染物质在地面积累,随着雨水的冲刷和携带作用,将这些污染物质带入水体。
3) 多样性: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质种类繁多,包括有机物、重金属、微生物等。
3.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影响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 水质恶化:雨水径流污染物质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2) 生态系统破坏:雨水径流污染物质对土壤、植被等生态系统产生破坏作用,影响生态平衡。
3) 人类健康风险:雨水径流污染物质可能通过饮用水、食物链等途径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4.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防治措施针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1) 源头控制:加强城市地表、大气和地下污染物的源头控制,减少雨水径流污染物质的产生。
2)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地表的透水性,减少雨水径流量和污染物质的携带。
3) 雨水收集和处理:建立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对雨水进行过滤、沉淀、消毒等处理,确保雨水资源的质量和安全。
我国雨水径流污染现状和防治措施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和对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视,解决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成为构建水生态城市的前提。
本文通过总结我国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现状,分析雨水径流污染产生的原因,从源头控制、中途缓排和末端截流三个方面分别分析各种技术的适用情况。
获得了适于老城区和新建城区防治雨水径流污染的多技术组合措施。
关键词:雨水径流污染,海绵城市,源头控制,中途缓排,末端截流1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范围和道路里程不断扩大,导致城镇雨水径流系数迅速增大,由此带来的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新建区域和老城改造的海绵城市措施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雨水径流污染程度,而未改造的老城区仍然存在雨水径流污染问题。
为更好地促进我国雨水径流污染防治,本文通过了解雨水径流的污染现况和防治措施,以此更好制定“一河一策”整治措施。
2 雨水径流污染的现状2.1 污染来源及水质特点雨水径流污染主要来自于屋面、路面、草地和林地,其中屋面和路面的雨水污染较为严重[1]。
张湖川[2]分别对居住小区、市政道路、商业用地、广场用地和公、TN、TP和Fe等共服务共5个功能区进行长时间监测,发现道路SS、COD、BOD5指标在各功能区均为最大。
吴金羽[3]对国内外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水质分析,雨水径流水质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国内径流污染水质指标明显大于国外,北方城市雨水径流的TSS显著高于南方。
陈梦瑶[4]对北京市道路雨水径流溶解性有机物(DOM)化学组分进行测定发现,道路雨水径流DOM以疏水性组分为主,且交通密度越大,各化学组分中物质的含量越多和芳香化程度越高,而腐殖化程度越低。
2.2 雨水径流污染原因分析造成雨水径流污染原因较多,其中道路的污染物种类和相应指标数值最大,Darren[5]研究发现道路产生最多的污染物是SS,其主要来自于车辆轮胎的磨损,运输货物的泄露等,交通越密集,污染程度越大。
另外,结合《城镇污水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全国多数地区已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在合流管道改造同时逐步取消合流制溢流堰,保证雨污水各行其道,但长期未清掏的雨水管网中存在较多的沉积物,在暴雨强度较大时雨水冲刷并将沉积物携带至水体。
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申丽勤1, 车 伍1, 李海燕1, 何卫华2, 李世奇2(1.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北京100044;2.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06)摘 要: 道路是城市汇水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受纳水体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道路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总结了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物成分、来源,对国内外道路雨水径流的E M C 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对我国城市道路排水现状的调研分析和部分雨水径流水质数据,对我国几个主要城市道路雨水径流年污染负荷进行了估算,并归纳推荐了一些针对我国道路排水现状的适用性控制措施,同时对我国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城市道路; 径流污染; 污染负荷; 控制措施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602(2009)04-0023-06U rban Road Rai nwater Runoff Po llution and Its ControlM easures in Chi naS HEN L-i qin 1, CHE W u 1, LIH a-i yan 1, HE W e-i hua 2, L I Sh-i q i2(1.S chool of Environm en t a l and E nergy Engineering,B eiji n g Universit y of C ivilE ng ineering and A rch itecture ,B eijing 100044,China;2.H angzhou T rans portR esearch C en ter ,H angzhou 310006,Ch ina)Abst ract : A s t h e m ain porti o n o f urban catchm en,t road is also a m ai n non -po i n t po ll u ti o n source of receiv i n g w ater body .The road runo ff po llution has attractedm ore and mo re attention .The constituents and sources of road runo ff po ll u tants are summ arized ,and the E MC s of road ra i n w ater runo ff at ho m e and abroad are co m par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the i n vesti g ati o n o f Chinese urban r oad drainage situation and data on ra i n w ater runoff quality ,the annual po ll u ti o n loads o f road ra i n w ater runoff i n severalCh i n ese m a i n c ities are ca lculated .So m e app licab le control m easures for Ch i n ese ur ban road drainage situation are proposed ,and so m e suggesti o ns for Ch i n ese urban runo ff po ll u ti o n contr o l are offered. K ey w ords : urban road ; runo ff po ll u ti o n ; po ll u ti o n l o ad; contro lm easures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 J08B04); 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项目(KM 200810016012)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环境恶化、洪涝灾害严重等水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及治理雨水径流是指在降雨过程中,雨水流经地表、屋面、道路等表面,并形成径流流向排水系统或水体的过程。
这些雨水径流在经过城市、工业区或农田时,会带走大量的污染物,如悬浮物、油脂、重金属、化学物质等,对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是城市治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的成因以及存在的风险,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治理措施。
一、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的成因1. 城市建设城市建设过程中,土地被硬化、水源被隔离,导致大量雨水无法渗透入地下,形成了大量的滞洪水。
这些滞洪水因为无法渗透,而直接流入下水道,带走了在封闭的城市环境中堆积的污染物,造成了初期雨水径流的污染。
2.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中产生的污染物,如汽车尾气、机油、轮胎磨损等,会随着雨水流入下水道,成为初期雨水径流的污染源。
特别是在交通拥堵的城市,排放的污染物更加严重。
3. 工业排放工业区的排放物是初期雨水径流的另一个污染源。
许多工业区的雨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相连,使得工业排放物被带入下水道,进入水体,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二、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的风险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带来了许多环境和健康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水体污染污染物随雨水径流进入水体,使得水体中的颗粒物浓度增加,水质下降,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大量悬浮物的沉积还可能导致水深变浅,影响水体的稳定性。
2. 土壤污染初期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会被带入土壤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积累并对土壤质量造成影响。
一些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的积累可能导致土壤质量恶化,影响植物生长和农作物的质量。
3. 健康风险初期雨水径流中携带的污染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水体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慢性毒性,甚至引发癌症等疾病。
三、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的治理措施为了解决初期雨水径流污染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治理措施,包括:1.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湿地等基础设施,可以增加雨水的渗透能力,减少滞洪水的产生。
城市雨水径流对水域水质的影响及处理策略概述城市雨水径流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降水,流经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后形成的径流。
由于城市的建设规模逐渐扩大,雨水径流的数量和流速也在不断增加,对水域的水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城市雨水径流对水域水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处理策略。
影响因素1. 污染物排放: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表面积大,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如车辆尾气排放物、工业废水和垃圾等。
降雨过程中,这些污染物被雨水冲刷,并和雨水一同进入水域,导致水域水质恶化。
2. 土壤侵蚀:城市建设导致土地裸露面积增加,雨水冲刷裸露土地的速度加快,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和不溶性固体物质被带入水域。
这些物质会导致藻类过度生长,造成水质富营养化。
3. 城市排水系统:城市通常会建立排水系统来处理雨水径流。
然而,如果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维护不当,容易导致污水回流和溢流,直接排入水域,加剧水质污染问题。
对策建议1. 拓宽绿化带: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面积,可以减少城市表面的径流量,降低水域的负荷。
同时,植被能有效截留和吸收污染物,有助于改善水质。
2. 构建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将雨水收集利用的处理设施,可以减少雨水径流对水域的冲刷和污染。
通过选择合适的植物和土壤,雨水花园能够过滤雨水中的污染物,并将其释放为植物所需的养分。
3. 改善排水系统: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维护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处理雨水径流。
可以通过清淤、增设污水处理设施和完善排水管网等方式来改善排水系统的功能,减少污水的进入水域。
4. 加强监测和治理:建立雨水径流污染监测网络,及时掌握雨水径流的水质情况。
对于污染严重的水域,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如人工湿地、生物滤池等,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5. 增强公众意识:加强公众环境教育,提高居民对雨水径流对水域水质的认识和相关知识的了解。
通过宣传与倡导,引导公众正确处理雨水污染,共同保护水域水质。
结论城市雨水径流对水域水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污染物排放、土壤侵蚀和不合理排水系统等问题。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及防治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雨水径流在冲刷城市地表的过程中,会携带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对城市水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控制和防治至关重要。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来源广泛。
首先,城市中的道路、停车场等硬质铺装表面在雨水冲刷下,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石油类物质、重金属、氮磷营养物等。
其次,建筑施工场地的泥沙、建筑材料等也会随着雨水进入排水系统。
再者,城市中的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等在雨水浸泡后,也会释放出有害物质。
此外,大气降尘中含有的污染物也会通过雨水径流进入水体。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
一方面,它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得藻类大量繁殖,破坏水生态平衡。
另一方面,雨水径流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会在水生生物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同时,污染的水体还会影响城市的景观和旅游价值,降低城市的品质。
为了有效控制和防治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是关键。
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减少污染源的集中分布。
增加城市绿地和透水铺装面积,提高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储存能力。
加强对建筑施工场地和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采用源头控制技术。
例如,在道路和停车场等区域设置雨水截流设施,将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和处理。
推广使用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通过植物的吸收和过滤作用减少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含量。
同时,加强对城市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减少垃圾对雨水的污染。
再者,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优化排水管网的设计和布局,确保雨水能够迅速、顺畅地排出。
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如雨水塘、雨水湿地等,在降雨时储存雨水,减少雨水径流的峰值流量,同时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宣传,让公众了解雨水径流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雨水径流污染的控制和防治工作中来。
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摘要: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现在的越来越出现极端气候, 加上分车带设置成凸起式的, 这让路面径流在短时间就可以形成, 雨水口设置也缺乏科学性, 导致负荷较重,计算雨水设计流量的方式很单一等一系列因素, 使得城市道路无法及时排除雨水。
本文就此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研究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全球气候的急剧变化, 频频发生极端气候, 城市的暴雨强度也越来越创下历史新高, 由于暴雨瞬间下的非常大, 城市道路的雨水排水系统不能及时将雨水排除, 使得道路上积水严重。
积水严重一方面会让车辆无法行驶通畅, 路面易滑, 影响交通安全, 另一方面, 如果路面长期积水严重, 路基土的强度就会降低, 有可能破坏整个路基路面。
如何解决城市道路雨水排水问题, 减少道路积水, 减少人们的财产损失, 减少人员伤亡, 想的尤为重要。
一、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的现状分析1.1不合理的凸起式分车带设计目前, 我国的城市道路分车带主要是利用侧石构筑, 一般情况下, 比行车道高到20至25厘米, 这样就形成了凸起式的分车带, 里面填土用于种植花草树木, 雨水口就设置在靠侧石的行车道上。
这样的凸起式分车带不仅在施工的时候就很不方便, 因为雨水口在行车道内, 施工机械是不方便操作的, 更为重要的是, 凸起式的分车带会助力雨水形成路面径流, 在暴雨的时候, 道路更易形成大量径流, 使得城市道路的积水非常严重, 严重降低了道路基础设施的安全度。
1.2不合理的雨水口设置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开始是雨水口, 也是城市道路上能够雨水收集的排水设施, 道路上的汇集的雨水首先进入的就是雨水口, 在通过雨水连接管道之后, 就如道路下面的排水渠道。
如果雨水口的位置设置不当的, 或者数量不足, 或者堵塞的话, 在暴雨的时候就会造成路面积水。
在设计雨水口的时候, 设计人员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选择形式, 比较随意, 就是按照道路上等距离设置雨水口, 这样无法保证合理性以及经济性。
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
摘要:道路建设的迅速发展,路网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有效地解决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设施等生产要素相互分离的矛盾,促进社会经济与旅游事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雨水冲刷路面后,大气尘埃、尾气排放、固体垃圾等道路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就组要对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引言
雨水径流一般通过下渗使雨水涵养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源。
有时也可以通过间接利用的方式先收集雨水径流,并通过去除初期的雨水径流的方式储存雨水,再经过人工处理,生态技术处理等方法将这些雨水回用于景观冲洗等用水途径。
这样可以有效减缓城市水资源缺失以及涵养地下水源的问题,给城市带来了发展的动力。
一、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特征和影响
1、概述
我国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在北京开展了有关研究,随后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成都等大中城市也逐渐开展了类似研究,一些城市雨水控制及利用技术也相继得以提出,同时取得了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种类、污染物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认识和控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特征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的来源复杂,一般来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道路径流以及屋顶径流冲刷等。
由于不同城市雨水径流的实际发生过程受到下垫面等多种可变因素的影响,其所包含的污染物及其浓度也相应有所不同,但总体上看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大都含有碳氢化合物、SS和COD及一定的重金属和营养物污染物,而道路与屋顶径流是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主要原因。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一般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路面条件。
道路的建设坡度可以影响汇流的时间,一般坡度越大,汇流时间越短,继而影响污染指数。
(2)屋顶条件。
屋顶面积可占城市总不可渗透表面的30 %以上,其对雨水径流污染的影响一方面源自城市大气降尘的积累,另一方面则源自屋面自身材质的影响。
(3)降雨条件。
降雨条件主要包括降雨强度、两次降雨的间隔时间、降雨量的大小等,一般来说,降雨强度越大,降雨时间间隔越长,降雨量越大产生的雨水径流污染越严重。
二、我国城市雨水控制利用现状
雨水的控制和利用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4000 年之前就开始推行了区田法。
在战国的末期就有了高低种植法和塘坝等的出现。
虽然我国的城市雨水控制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目前研究发展的尚不成熟,开展的也不够细致。
随着新的雨水控制利用开发理念的推广,已经意识到了城市雨水控制利用的重要性,并正在努力开发和研究有关先进技术。
我国2002 年8 月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纲要》明确规定了将雨水的利用技术列为水资源保障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向世界展示了雨水控制利用技术的发展成果。
奥运会的鸟巢主体育场就充分利用了雨水和再生水,为奥运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目前我国的城市雨水控制利用工程在一些主要缺水城市已经启动。
20 世纪80 年代,北京就开始了雨水的相关研究实践。
近几年来,上海、天津、大连、哈尔滨、西安等城市已经结合自身的情况开展了雨水利用的研究和应用。
2003 年上海市开发实践了具有雨水利用功能的生态住宅,2003 年天津市也建成了一座节约型的水利科技大厦,雨水的控制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国十二五的水专项计划正在逐步研究实施当中。
低影响的开发理念正在逐步渗透,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是一种采用源头控制理念实现雨水控制与利用的一种雨水管理方法。
这种低影响开发理念(LID)用于雨水的开发利用是以后国家对雨水控制利用的主要理念,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只有从源头控制才能真正实现雨水控制低影响化。
三、控制措施研究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在20 世纪60 年代就开始认识到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严重性,进而研究开发出了控制雨水径流的各种技术措施,如较洼场地规划(better site planning BSP) 和低影响开发( low-impact development LID) 以及最具代表性的“BMPs”。
从80 年代开始,欧洲大多数国家开始重点进行源头污染的控制、雨水径流量的削减。
我国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研究起步较晚,20 世纪80 年代初,北京率先在此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随后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成都等城市也逐渐开展了类似研究。
将路面径流的污染控制大致分为三类:源处理、输移处理、汇处理。
目前国内处理路表径流的主要径流方法主要有植被控制、湿式滞留池、渗滤系统和湿地。
由于我国南北地域和气候差异使得植被控制、湿地在北方的路表径流污染进行控制存在实际困难;且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使得传统的湿式滞留池和渗滤系统由于需要占用大片的土地未得到大范围推广。
一些科研机构也推出一些新型、高效的处理技术处理路表径流,例如高效纤维过滤技术、改性硅藻精土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等。
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维持效果所需成本较高的缺点。
所以我国的径流污染状况虽得到了广大学者的注意,但是满足高效,性能,服务性的生态型处治方法还未取得实质性的研究成果。
所以我国的绝大部
分路面还是仅限于“排”的道路雨水处理模式。
在对各处理措施比较中发现:源处理方式是最有效的径流污染物处理模式。
其目的是减少源头污染物的排放,被称为减轻城市污染负荷最经济有效的办法。
目前主要包括生物滞留设施、绿色屋顶、可渗透漏路面铺装系统、下凹式绿地等措施。
目前研究广泛的是生物滞留设施和可渗透漏路面铺装系统。
李家科等人在西安理工大学露天试验场设计和建设了 6 条不同配置方式的生态滤沟(生物滞留设施)。
结果表明:在所选的基质中粉煤灰的净化效果较好,其对铵氮、总氮、可溶性正磷酸盐、总磷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30%、45%、25%、30%、90%、95%、60%、90%;Hogland等人就选取的几个沥青多孔路面(可渗透漏路面铺装)的融雪进行观测的第一年的水质报告中检测其处理性能时发现:悬浮固体减少了95%,锌的含量减少17% ;Baladès等人在法国波尔多两个地点的观测中指出:COD 减少了80% 到90%,重金属减少了90% 至95%,总悬浮固体减少了80%;Dreelin 等人报告指出锌的含量减少17% 和总磷的含量降低80%;Legret等人发表了 1 篇在法国这一地点的多孔路面对重金属处理的效果文章,他们发现多孔沥青是可以过滤与重金属密切相关的悬浮沉淀物的,如铅,铜,镉和锌。
他们在路基土中没有发现超出环境规定的重金属污染物;宋秋霞探讨新型路面材料对路面径流污染的净化功效,对哈尔滨嵩山路路段路面径流排水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透水沥青路面对径流污染因子COD、SS、浊度、Pb、Zn 均有良好的净化作用,其净化有效空隙率范围为12.1% -23.0%,掺混陶粒率为40%的透水沥青路面对径流污染的净化功效明显优于纯沥青路面。
结束语
目前我国在雨水控制利用专项的研究上还比较落后,配套的产业还没有形成,雨水的控制利用工程在国内还没有市场。
因此应该努力加强研究推广的力度,大力宣传推广新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理念,法律法规制度也要完善起来。
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水资源问题,能更高效地利用水资源,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潘安军,张书函,孟庆义.北京城市雨洪管理初步构想[J].中国给排水,2009.
[2]荣烨,徐向阳,庞爱磊.上海市徐家汇区暴雨径流模拟[J].水电能源科学,2010.
[3]姜文超,管继玲,吕念南,等.雨水径流污染与城镇排水系统规划[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