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战争ppt
- 格式:ppt
- 大小:4.88 MB
- 文档页数:32
西方国家争强下的牺牲品——谈利比亚战争2011年3月19日,以美国海军向利比亚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导弹为标志,利比亚战争正式爆发。
自开战以来,双方可谓是局势紧张战争激烈。
然而对于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的专家认为,主要是由于该国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引起人们的不满,给了反对派可乘之机,煽动人民群众开展游行示威活动,造成国内骚乱。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左邻右舍突尼斯和埃及群众运动的鼓舞,大批的反对派走向街头,而卡扎菲对于群众采取了强硬的镇压手段,激化了矛盾。
但在我看来,根据唯物辨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引起的,虽说内因起重要作用,但外因是动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是的,利比亚国内局势本身就不稳定,存在着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别之间的的各种争斗。
然而,在西方国家武力干涉介入之前,纷争即使已经历时一个月,但那也只是属于国内骚乱而已。
直到法英美等西方大国公然表示支持利比亚国内反对派,大张旗鼓准备加入战局,事件的性质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从国内骚乱变成国内战争,又从国内战争进一步引发成为西方国家与中东北非的国际战争。
所以我认为,利比亚战争的真正原因是西方各国为实现或巩固他们世界大国的地位而大肆干涉别国内政引起的战争,特别是他们一直忌惮而又苦无机会消灭的社会主义国家。
之前还一直不明白,为何一个小小的利比亚就能让西方大国如此的重视关注,如此的兴师动众,如此的兴趣盎然。
可是,当认真了解利比亚,对利比亚的经济状况及战略地位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西方大国的种种惊人举动就不足为奇了。
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是主要石油生产国之一和非洲石油产量最大的国家,天然资源有油、天然气、石膏等。
石油收入成为利比亚的巨大财源,由于巨额的石油收入,使该国一跃成非洲和阿拉伯世界最富的国家之一。
这样耀眼的光芒,加上利比亚一直反对西方的霸权主义,所以理所当然的就成为西方国家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利比亚战争摘要: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但是世界各地并不是一派和平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不断的局部战争的阴霾还是不断的笼罩在人们的头上。
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经过几个月的斗争,战争暂时告一段落,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战争,战后的利比亚何去何从依然是各国关注的焦点。
关键字:利比亚战争原因影响正文:朝鲜核危机的阴霾还没完全消散,中东的利比亚又一次成为全球人关注的焦点,中东已经俨然成为一个火药桶,任何的一点火星都能成为在哪的源头。
原本是利比亚国内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而引发的国内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介入发展为西方国家与中东北非的国际战争。
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着深刻的根源。
利比亚战争,是继上世纪90年代的科索沃战争,本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后,西方国家为首的军事联盟第四次对主权国家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简称利比亚,是北非的一个国家。
位於地中海南岸,与埃及、苏丹、乍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跟突尼西亚相邻。
除沿海地区及南部山区外,利国大部分均为沙漠。
利比亚战略位置重要,并为产石油国,曾使它成为欧洲各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因该国政府反对西方霸权主义,使其在政治上被西方国家排斥。
从2003年起,利比亚积极与欧美各国改善关系,也达成许多的重大共识,目前联合国对利国的制裁已经解除。
此次利比亚战争的导火索是在2011年3月19日,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Operation Odyssey Dawn”)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美军在这次行动共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导弹。
3月19日,法国“幻影-2000”战机准备降落在科西嘉岛的索伦扎拉军事基地。
据法国媒体19日报道,法国战机当天已在利比亚进行了4次军事打击行动,摧毁了数辆卡扎菲军队的装甲车。
利比亚局势发展一览2月15日,利比亚数个城市,包括首都的黎波里,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要求执政42年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
一、利比亚问题简述突尼斯总统本·阿里骚乱中出逃,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被迫辞职,似乎是利比亚国内战争的前奏。
从2010年底的小规模的群众骚乱,发展到大规模全国性的战争,利比亚国内矛盾,卡扎菲政权的硬撑,外国势力的干预,将战争推到了浪尖上。
本战争最终以卡扎菲的下台,国内过渡委员会的成立而结束。
它牵动的不仅是整个北非的局势,对世界经济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二、利比亚问题的原因此次的利比亚国家的动乱,有两个重要的原因,首先在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造成的世界经济环境的恶化,使得利比亚国家的经济面临着日益恶化和艰难的环境,其次是国内的社会经济矛盾长期酝酿而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它的发生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外部因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影响了利比亚的经济。
第一,因为全球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全球的经济,导致全球实体经济的萎缩,国际生产活动受到抑制,导致利比亚国内进出口贸易受到牵制,导致这个以石油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国家石油卖不出去,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第二,利比亚旅游方面的收入也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国际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利比亚地区的旅游业衰退。
第三、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资本退出,国内的基础设施项目停滞不前。
虽然全球经济开始慢慢复苏,但金融危机造成的后遗症仍在继续,经济往来还是很少,再加上美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危机带来的影响转移到他国,更加重影响利比亚的经济。
在利比亚国内战争爆发后,美国及其北约的军事、政治干预导致利比亚局势愈演愈烈,这些都是利比亚问题的外部因素。
卡扎菲出生于沙漠,锻造了其强硬的性格,而且这一性格在其执政时也体现出来。
在他面对外国的警告和干预下,表示不会服输,激励民众坚强的抵抗下去。
这在某些方面也促进了利比亚问题的恶化。
(2)、内部因素利比亚国内的经济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的长期未能解决,导致卡扎菲的支持率严重下降,民生怨恨增加,最终民众的抗政府活动爆发。
第一,国内的通货膨胀,导致物价持续上涨,居民生活成本提高,严重影响了民众的日常生活,是民意愤恨不断加强。
2011年3月19日,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一场由利比亚本国人民引发的利比亚骚乱,经过一个多月的演变,自北京时间2011年3月20日0:45,演变成了由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
一、战争起因原本是利比亚国内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而引发的国内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介入发展为西方国家与中东北非的国际战争。
利比亚国内的骚乱,起先是在政府与反政府武装之间进行的,后来由于其他国家的加入,进而演变成一场继上世纪90年代的科索沃战争,本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后,西方国家为首的军事联盟第四次对主权国家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
二、战争过程利比亚战争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包括:1.国内动乱阶段。
由于卡扎菲的专制统治原因等,在利比亚国内引起了很大的骚乱,游行示威者源源不断,要求卡扎菲下台。
然而卡扎菲的态度强硬,表示不会辞去政府职务,并且要强硬对待示威者。
卡扎菲动用政府军以及机枪、迫击炮等现代武器对示威者进行了镇压,致使大批人员伤亡。
动乱进一步升级,开始有反动政府的形成,并且延及海外。
战争的发生受到了联合国的制裁,利比亚遭遇禁飞令,并被要求停止武装冲突。
但卡扎菲表面上答应,却背地里发动战争,给其他国家参展的借口,战争因此进入第二阶段。
2.多国介入阶段。
从3月19日开始发过率先空袭利比亚,美国海军于深夜通过其部署在地中海上多艘军舰,向利比亚北部防控系统发动了导弹攻击,英国皇家空军派出多架战机参与随后的空袭。
之后多国如加拿大、比利时等国家也相继派兵和增援武器,对利比亚进行空袭和武装打击。
在短短一个星期内,利比亚遭受了不下六次空袭。
在此期间,政府军和反动政府武装也进行了多次战斗,表现为内战和外站同时发生。
但由于受到了国际舆论和各国国内的其他事情的干扰和阻挠,各国相继表示减轻或撤除武装力量,使得战争进入第三阶段。
3.战争延续阶段。
4月2日,美宣布结束利比亚空袭,表示要交出空袭领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