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7
2021年 第8期海洋开发与管理77我国海洋工程的发展现状及远景展望单亦石,毛可佳(自然资源部海洋咨询中心 北京 100061)收稿日期:2021-05-22;修订日期:2021-07-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能值的海洋自然资本空间化评估方法研究 (41606124).作者简介:单亦石,研究方向为海洋工程和海洋管理摘要:近年来我国海洋工程的发展领域包括从前期可行性研究到建设运行管理㊁从基础性研究到技术开发应用以及从装备制造硬件研究到战略规划研究,都是自主创新,联合攻关以及产㊁学㊁研共同努力的重要成果,整体上代表我国海洋工程领域的最高科技水平,是促进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创新型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打造创新型领军人物的重要机制,对于推动海洋科技创新㊁海洋科技人才成长㊁海洋强国建设和海洋事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㊂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方略,海洋工程建设对于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基础性和引领性的作用,未来应明确方向㊁增强共识㊁加强沟通㊁形成合力,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全面的保障㊂关键词:海洋工程;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围填海;科技创新中图分类号:P 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1)08-0077-05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a n dP r o s pe c t o fC h i n a 'sOf f s h o r e E ng i n e e r i n g D e v e l o pm e n t S H A N Y i s h i ,MA O K e ji a (O c e a n i cC o n s u l t i n g C e n t e r ,MN R ,B e i j i n g 10006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r e c e n t y e a r s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f i e l d so fC h i n a 'so c e a n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 c l u d i n g fr o m p r e l i m i n a r y f e a s i b i l i t y s t u d y t o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o p e r a t i o n m a n a ge m e n t ,f r o m b a s i c r e s e a r c ht o t e c h n o l og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f r o m e q u i p m e n t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ha r d w a r er e s e a r c h t o s t r a t e g i c p l a n n i n g r e s e a r c h ,w e r e a l l i n d e p e n d e n t i n n o v a t i o n s ,t h e i m po r t a n t 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 j o i n t t a c k l i n g k e yp r o b l e m s a n d j o i n t e f f o r t s o f i n d u s t r y ,s c i e n c e a n d r e s e a r c h r e p r e s e n t t h e h i g h -e s t l e v e l o f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i nt h e f i e l do fm a r i n e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C h i n aa saw h o l e ,a n d w e r e i m p o r t a n t c o n t e n t s f o r p r o m o t i n g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s y s t e ma n d t h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i t w a s a l s o a n i m p o r t a n tm e c h a n i s mf o r p r o m o t i n g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i n n o v a t i v e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t a l e n t t e a m sa n dc r e a t i n g i n n o v a t i v e l e a d i n g f i g u r e s ,i tw a so f g r e a ts i gn i f i c a n c et o p r o m o t e 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o f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t h e g r o w t ho f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78海洋开发与管理2021年n o l o g y t a l e n t s,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m a r i n e p o w e r f u l c o u n t r y a n d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a r i n e c a u s e.B u i l d i n g a s t r o n g m a r i t i m en a t i o n i sa n i m p o r t a n t p a r to f t h eC h i n e s eD r e a m'ss t r a t e g y f o r t h e g r e a tr e j u v e n a t i o n o ft h e C h i n e s e n a t i o n.M a r i n e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l a y sa b a s i ca n d l e a d i n g r o l e i n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a r i n e e c o n o m y.I n t h e f u t u r e,w e s h o u l d m a k e c l e a r t h ed i-r e c t i o n,s t r e n g t h e n c o n s e n s u s,s t r e n g t h e nc o mm u n i c a t i o na n d f o r ms y n e r g y,s oa s t o p r o v i d e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g u a r a n t e e f o r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m a r i n e p o w e r f u l c o u n t r y.K e y w o r d s:O c e a n e n g i n e e r i n g,M a r i n e e c o n o m y,M a r i n e i n d u s t r y,R e c l a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i n-n o v a t i o n0引言海洋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拓展空间和资源宝库,进入21世纪以来,海洋事业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㊂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多个沿海区域发展规划以及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㊂以环渤海经济圈㊁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为核心,各沿海地区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并陆续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㊂2016 201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分别为70507亿元㊁77611亿元㊁83415亿元和8941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8%㊁6.9%㊁6.7%和6.2%㊂随着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重组和流动进一步加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孕育和兴起,为我国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和 走出去 提供良好条件和重要支撑㊂ 一带一路 建设的加快实施,为我国海洋经济在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拓展新空间㊂海洋工程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建设海洋强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㊂1我国海洋工程的发展状况海洋工程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㊂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海洋工程基本形成五大类型㊂①海洋资源开发工程,如海洋油气开发工程㊁海洋渔业工程㊁海洋金属资源开发工程㊁海水利用工程㊁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和海洋生物工程;②海洋空间利用工程,如港口运输工程㊁跨海大桥工程㊁海底隧道工程㊁海底电缆管道工程㊁围填海工程㊁临海工业工程和人工岛工程;③海洋装备制造工程,如船舶制造工程㊁海上钻井平台㊁海洋勘探装备和海洋观测仪器设备;④海洋管理和服务工程,如海洋信息系统㊁海洋执法系统㊁海洋观测监测系统㊁海洋预报系统和海洋打捞救生系统;⑤海洋军事工程,如军舰㊁潜艇㊁军港㊁监视工程㊁预警工程和海岸防卫工程㊂近年来,我国的海洋工程在数量和规模上发生巨大变化,呈现4个方面的主要特征㊂①大型基础设施和重化工业陆续在沿海布局,海洋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②海洋工程的产业结构出现新的变化,在传统产业稳定增长的同时,海上风电㊁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㊁海上休闲娱乐㊁海水淡化和海洋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正在形成规模;③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从粗放型逐步向集约节约型转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空间从近海逐步向深水推进;④海洋工程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海洋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㊂据不完全统计,2010 2019年全国海洋工程数量累计为9893项,用海总面积为326351h m2㊂其中,2019年新增海洋工程586项,新增用海面积57111h m2,10年来新增海洋工程数量维持在高位水平㊂海洋工程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 蛟龙 号㊁4500米级R O V和 潜龙一号 等深潜器成功海试并开展应用, 海洋石油981 钻井平台和 海洋石油201 铺管起重船在我国南海下水作业㊂海底矿产资源勘查取得新进展,调查范围涉及太平洋㊁印度洋和大西洋,涵盖多金属硫化物和富钴结壳等多项矿产资源㊂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优秀海洋工程的发展领域包括从前期可行性研究到建设运行管理㊁从基础性研究到技术开发应用以及从装备制造硬件研究到战略规划研究,都是自主创新,联合攻关以及产㊁第8期单亦石,等:我国海洋工程的发展现状及远景展望79学㊁研共同努力的重要成果,整体上代表我国海洋工程领域的最高科技水平,是促进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创新型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打造创新型领军人物的重要机制,对推动海洋科技创新㊁海洋科技人才成长㊁海洋强国建设和海洋事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㊂2存在的问题我国海洋工程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速度㊁质量和效益,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率先发展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1]㊂但在海洋工程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适应国家发展需求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㊂2.1资源和环境问题突出由于人类大规模开展海岸带活动,近岸海域的海水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㊂2019年我国劣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28340k m2,主要分布在辽东湾㊁渤海湾南部㊁江苏沿岸㊁长江口㊁杭州湾㊁浙江沿岸和珠江口等近岸海域[2]㊂海洋污染的来源主要有3个方面:①大㊁小流域向海洋大量排污;②油气开发和船舶排污等海上污染;③海岸工程和围填海等海岸带活动㊂近年来,围填海工程建设呈现速度快㊁面积大和范围广的发展态势,其主要目的是建设工业开发区㊁滨海旅游区㊁港口码头区㊁物流区㊁滨海城镇和大型基础设施,发挥海洋的区位优势,缓解建设用地紧张以及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㊂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科学㊁适度和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实施围填海活动,可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人口增长㊁土地紧缺和资源不足等引发的突出矛盾,为沿海地区拓展迫切需要的发展空间,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围填海工程的盲目快速发展也会产生一些重大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㊂绝大多数围填海工程位于海岸带,其是由陆地和海洋的地貌㊁气候㊁水文㊁生物㊁土壤和沉积物等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构成的统一整体,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移本就非常频繁㊂而围填海作为大规模的人类干扰过程,必然对海岸带的自然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具体包括破坏岸线资源㊁退化和丧失海域生境㊁降低海洋环境质量和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㊁损害沿岸海洋生态安全㊁改变海底地形地貌㊁影响水动力作用㊁增加泥沙淤积以及减少生物多样性等,且其影响作用须通过一段时期才能显现[3]㊂我国自然岸线急剧减少而人工岸线迅速增加,近海湿地㊁红树林和珊瑚礁面积均大幅减少,海洋生态系统大部分处于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状态[4]㊂能够实施围填海工程的极浅海海涂资源是极其珍贵和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合理和科学地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存㊁发展以及子孙后代的命运㊂因此,严格控制和科学管理围填海是我国面临的迫切问题㊂2.2质量和效益不高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居于世界前列,但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大量的资源投入㊁劳动力投入和资金投入,单位产出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海洋经济粗放增长的局面还没有根本转变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主要集中在渔业㊁交通运输业和船舶工业等传统产业,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㊂海洋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交通运输业和船舶工业等传统产业在沿海地区密集布局,导致产能过剩,低质化和同质化严重㊂例如:河北省640k m的海岸线上布局四大港口,其中曹妃甸港与天津港之间的距离不到70k m㊂低耗能产业较少,产业规划以 大㊁重㊁全 为特征,基本以钢铁㊁石化㊁有色金属㊁机械和汽车为主,导致同业竞争激烈㊁无法发挥优势和企业效益低下㊂2.3技术和装备相对落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㊁多学科融合㊁资源消耗少㊁成长潜力大㊁行业跨度大和综合效益好等特点,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性产业㊂近年来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的发展速度很快,为我国的能源建设发挥重要作用㊂船舶工业也取得长足进步,在世界船舶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进入深度调整期的背景下,我国造船业经受住经济持续低迷㊁需求大幅下跌和产能严重过剩等各种考验,造船完工量虽有所下降,但新承接订单量大幅增加,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国际市场份额持续增加,产80海洋开发与管理2021年业结构调整迈出坚实步伐㊂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以及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的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工程技术水平稳步提升㊂然而我国海洋工程技术和装备仍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和高端科技人才[5],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㊂①缺少基础技术和建设经验,较少涉及深水㊁高端和新型海洋工程设计制造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不高;②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多参照或直接引进国外技术,承接产品订单的技术含量较低,相关高新技术多被国外垄断和封锁;③产品主要集中在浅水和低端深水装备领域,高端装备的设计和建造力量薄弱,产品供求结构不均衡,显现新的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④由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技术要求高和难度大,我国许多海洋工程装备的配套设备仍依赖进口,尤其是核心配套的关键技术基本由国外企业垄断㊂3远景展望海洋工程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的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㊂建设海洋强国应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以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核心是要抓好海洋工程建设,切实提升海洋工程的质量㊁效益和水平㊂3.1加强围填海工程管理正确认识围填海活动,科学处理在围填海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并合理阐释围填海的相关政策,深刻理解海洋生态文明的内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用海和合理用海㊂为提高围填海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㊁辅助行政管理部门掌握围填海的规律和特点㊁减少或避免围填海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改进围填海管理机制[6],国务院提出进一步加强滨海湿地保护和严格管控围填海活动,有利于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㊁改善海洋生态环境㊁提升生物多样性水平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7]㊂①科学规划先行㊂在修编海洋功能区划时科学确定围填海规模,使围填海活动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主体功能区划的总体要求,同时与区域规划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等相关规划更好地衔接㊂修编海洋功能区划是坚持 在保护中开发㊁在开发中保护 ㊁海域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节约用海的有效制度和引导手段㊂对于涉及围填海的海洋功能区,在空间规划编制时应明确开发规模㊁开发布局和开发时序,并提出相应的管制措施;充分考虑涉及海域的资源条件㊁开发现状和环境承载能力,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各用海行业的综合协调,做到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的有效衔接㊂②建立跟踪和监测制度㊂随着围填海热潮的持续升温,围填海的决策和管理迫切需要科学和可靠的参照依据㊂应建立围填海工程的跟踪检查和动态监测机制,使监督和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8]㊂③加强专家咨询和科学论证㊂逐步细化㊁深化和分类管理海域使用论证制度和环评制度,建立并完善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评估制度㊁多方案比选和优化制度㊁公众参与制度以及评估标准体系㊂④严格项目审批管理㊂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㊁项目审批制度以及有偿使用和处罚制度,坚持总量控制,加强执法检查,严禁 未批先填 或 填而不用 ㊂3.2推进海洋产业优化升级传统海洋产业要解决能源消耗高㊁资源消耗高㊁污染严重和产能过剩等问题,除积极实施 走出去 战略外,还要进行产业合并和优化升级㊂目前我国港口吞吐量已基本满足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需求,港口建设亟须科学把握经济发展需求并合理发展;适当控制沿海重化工业的规模,尤其控制重污染行业在沿海的布局;继续重视船舶工业的产能过剩问题,鼓励中小船厂适当合并和转产;核电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清洁能源领域,但其占用岸线和海域排他性问题比较严重,应充分挖掘现有核电厂址的潜力,严格控制新址选建;海洋油气开发的重点是走向深远海,从而缓解渤海环境污染的压力㊂与此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海洋新兴产业㊂目前我国风电的发展势头过快,应做好合理规划,减少对海域和岸线的过度占用;海洋能的开发潜力巨大,应抓紧技术攻关并实现产业化;天然气水合物和大洋多金属矿物开发属于高技术㊁高风险和高投资的领域,但前景广阔并可为国家提供战略资源保第8期单亦石,等:我国海洋工程的发展现状及远景展望81障,亟须国家进行专项联合攻关,尽早实现产业化;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已基本成熟但规模较小,应尽快将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提升为国家战略,设立并实施相关专项工程,解决沿海地区淡水缺口问题㊂3.3促进海洋工程科技创新海洋工程的科技水平决定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对于海洋经济建设和海洋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㊂①针对重大关键技术加强联合攻关㊂在海洋工程发展迫切需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技术领域加强协作,由政府集中优势技术力量解决核心㊁关键和共性的技术问题㊂②发展产㊁学㊁研相结合的海洋工程科技创新体系㊂目前我国专利转化为技术产品的占比仅约为10%,而发达国家可达40%,因此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9]㊂应重点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㊁学㊁研相结合的海洋工程技术创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由企业主导研发与市场结合紧密的应用技术㊂③推进海洋工程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㊂围绕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以海洋生物工程技术㊁海水利用工程技术㊁海洋能开发工程技术㊁深海油气开发工程技术和国际海底战略性资源勘探技术等为重点的海洋工程高新技术是我国海洋工程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㊂④促进海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㊂海洋工程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应建立让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创新热情和活力,培养国家一流的海洋工程科技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尤其关注和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10]㊂3.4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在海洋工程科技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行业协会在促进科技创新中发挥主导作用㊂目前我国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仍未有效发挥,应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服务作用㊂例如:跨部门㊁跨行业和多学科的合作协商平台和行业协会具有推进海洋工程建设的基础条件和智力优势,可联合有关单位开展海洋工程建设战略和规划的研究和制定,促进学术交流,加强行业联系,制定行业标准,为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11]㊂4结语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方略㊂海洋工程建设对于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基础性和引领性的作用,未来应明确方向㊁增强共识㊁加强沟通㊁形成合力,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全面的支撑和保障[12]㊂参考文献[1]兰冬东,李冕,许妍,等.渤海水质监测站位优化研究[J].海洋科学,2016(4):88-93.[2]生态环境部.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Z].2020.[3]朱高儒,许学工.填海造陆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1(4):761-766.[4]杨宁生.我国海洋新兴产业战略概观[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4(2):156-166.[5]小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前瞻[J].中国设备工程,2015(1):16-19.[6]于春艳,韩庚辰,张志锋,等.渤海生态压力及对策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32(6):89-92.[7]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Z].2018.[8]汪青辽,卢亚琼.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探讨与实践[J].吉林水利,2009(3):60-63.[9]陈忠,李金惠.广东近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分析及落实建议[J].广东科技,2017(6):67-68.[10]边鸣秋.夯基础重创新务实效全面提升海洋标准计量工作水平[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7,34(Z1):76-80. [11]孙家文,方海超,于永海,等.基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我国近岸海域综合治理[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36(8):29-32.[12]崔丹丹,吕林,李飞,等.基于围填海的江苏用海承载指数评价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0,37(10):26-30.。
对中国海洋NGO组织现状分析与发展方向的构想随着全球海洋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中国的海洋NGO组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些组织致力于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海洋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中国海洋NGO组织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组织结构不够完善、专业人才短缺、资金来源匮乏等。
本文旨在对中国海洋NGO组织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方向的构想,以期为海洋NGO组织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中国海洋NGO组织现状分析1. 组织结构不够完善中国海洋NGO组织的组织结构通常较为单一,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
很多组织都是由一群志愿者组成,缺乏统一的管理和领导力。
这就导致了组织的运作效率较低,难以进行长期规划和战略部署。
2. 专业人才短缺受到长期忽视和资金不足的影响,中国海洋NGO组织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海洋保护、环境教育、项目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更是稀缺。
这使得组织在开展具体工作时难以达到专业水平,影响了组织的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资金来源匮乏中国海洋NGO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捐赠、政府补助和国际NGO资助,但这些资金远远满足不了组织日益增长的需求。
尤其是在开展长期、大规模的海洋保护项目时,资金成为制约组织发展的最大障碍。
1. 加强组织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中国海洋NGO组织应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和领导团队,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通过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建设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培训和学习,提高组织的整体运作水平。
2. 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力度中国海洋NGO组织应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力度,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和社会精英投身到海洋保护的事业中来。
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开展针对海洋环境保护领域的培训课程,提高组织内部人才的整体素质。
3. 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中国海洋NGO组织应探索更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不仅依赖于个人捐赠和政府补助,还应积极开拓企业捐赠、公益项目资助、网络众筹等方式,将资金筹措范围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中。
中国海洋灾害现状及应对方法面对海洋环境的严重污染,海洋资源过度地开发利用,导致海洋环境及其资源的严重破坏,近30年来,不少沿海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起为数众多的各种类型的海洋保护区,这些保护区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区分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濒危珍稀物种保护区、自然历史遗迹保护区、特殊自然景观保护区以及海洋环境保护区等等。
通过海洋保护区能完整地保存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本来面貌;能保护、恢复、发展、引种、繁殖生物资源,能保存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能消除和减少人为的不利影响,因此保护区的兴起,为人类保护海洋环境及其资源,开辟了新的途径。
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中国海洋灾害现状及应对方法,请大家注意收看。
中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预防海洋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海洋灾害现状:(1)热带气旋引起夏秋季节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孟加拉湾、墨西哥湾、杭州湾)(2)温带气旋引起春秋季节增水过程相对平缓中纬度沿海地区(欧洲北海沿岸、我国北方海区沿岸、美国东海岸)应对方法:1. 树立并宣传“永续利用”的观念。
2. 在不破坏自然资源及环境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对各项资源做完整的调查及监测。
3. 政府立法保护并设立专职机构严加管理。
4. 建立监测、控管、预警及危机处理机制及系统。
5. 严格管制研究、调查及学术单位做无效采样及调查。
6. 积极沟通协调周边地区及国家并建立自然资源共同保育或有限开发合作模式,避免开发过当。
7. 针对因为保护自然资源过度开发而失业的居民及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专长培训及再就业或转业辅导,以避免滥恳、滥捕、滥采。
8. 针对因保护自然资源过度开发而没落的农、渔村或居民居住点进行迁村并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或培养生存技能。
更多海洋灾害小知识,尽在,非常感谢大家的收看,明天我们还会针对海洋灾害的种类及预防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敬请期待。
一个国家的全球性地位,都是随着这个国家海权的兴衰而变化的。
一个国家对海权控制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就真实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家海洋安全问题主要有:岛屿主权的、海域化分和海洋权益的维护。
第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划界问题复杂多变。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有近300 万平方公里。
这300 万平方公里的宽广海域为我国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海洋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由于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同或由于对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的不同也会经常发生冲突,特别是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更使海域划界问题变得复杂。
除了渤海是我国内海外,其它海域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都与相邻、相向的周边国家存在着海域划界矛盾,同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着岛屿主权的争端。
我国政府的一贯主张是在尊重“历史性水域”的基础上,根据新出台的国际海洋法公约,对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合理、公正、公平的适当调整,以此来解决同周边国家在海洋划界问题上出现的争端,进而维护新海洋法所赋予我国的海洋权益,并最终保持亚太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第二,中国海洋国土屡遭侵犯,中国海防面临着周边海上力量的威胁。
中国周边强大海上军事力量的存在及其军备竞赛,一方面增加了相关国家的危机感,并增大了相关国家爆发海上冲突的可能性,对地区整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另一方面对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弧形区域形成了战略挤压,从而直接威胁到中国的海防安全。
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我国拥有领海海域38 万平方公里,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有近300 万平方公里,在这片海域中,这些岛屿分布广泛、相互毗邻,形成了近50 多个列岛、群岛,是天然的海上屏障,对我国国防和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近几年以来,在我国海域内出现了岛礁被他国侵占、海域被分割、所属海域内海洋资源被掠夺等等极其严重的形势,而这种局势在我国南海诸岛和钓鱼岛的争端中表现的最为激烈。
现在世界范围中有很多中国军事威胁论,“强大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会转化为国防实力”,现在所有人都在享受现实的“中国股”飞涨的利益,没有强大的海防,中国日益卷入世界的巨大的海洋利益就不会有实质性的保障,中国国内经济就会因资源进口和利润回流中断而发生危机,并由此阻碍中国的迅速崛起。
一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
中国海洋环境污染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化工污染:沿海地区的化工企业以及成品化工品的制造、储运,都会对海洋环境
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
由于许多企业未能严格按照行业标准排放废水、废气等,导致海洋
环境的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
2. 垃圾污染:国内的城镇和农村由于缺少科学的垃圾处理方式,导致大量的垃圾直
接排放到海洋中,这些垃圾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还会导致海洋洋中生物聚集,这对渔业的捕捞结果产生了负面影响。
3. 油污污染:沿海船舶和海上石油搬运管道事故以及油轮事故等都会导致大量的石
油泄漏,其中很多都污染了海洋环境。
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若漏油量过大,不仅会对海洋
中鱼类和其他生物造成极其严重的生态破坏和损失,还会对附近沿海的渔业和旅游业造成
不可挽回的损失。
4. 其他污染:像化肥污染、矿物题废弃物、工业废水、水体浸染物以及废弃物等都
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使海洋生物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总体来看,中国海洋环境污染形势较为严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环境保护和
治理工作。
中国海洋文化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摘要:随着对海洋资源、海洋权益的重视以及“海洋强国”的提出,海洋文化研究日趋重要。
在21世纪“海洋世纪”的背景下,本文从中国海洋文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了中国海洋文化的现有成绩和主要问题,通过探讨中国海洋文化面临的挑战,阐释了海洋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确立海洋文化在海洋强国建设中的地位,并提出发展中国海洋文化的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文化中华文化海洋强国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有着一万八千公里的大陆岸线、一万四千公里的岛屿岸线,6500多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和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大陆文化,同时也孕育了辉煌的海洋文化。
在21世纪我国海洋事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和探讨我国海洋文化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对于实施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建设海洋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海洋文化的现状关于海洋文化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提法众多,尚未达成共识。
借鉴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金曲良在《海洋文化概论》作出的定义:“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
”[1]笔者认为海洋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科技、文学、艺术、教育、宗教、风俗等等。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中国海洋文化作为世界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滨海地域及海岛的劳动人民在生存发展过程中以海洋为实践对象所创造的一切成果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颇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和平性、进取性、开发性、兼容性和探索性等特点。
1、中国海洋文化的现有成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数千年中,由于种种原因,海洋文化基本上是一种处于自然状态的潜文化。
环球市场市场论坛/-115-我国海洋污染问题、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李政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摘要: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海洋资源,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当我们拥有天蓝地绿水清的环境时,海洋才能为我们提供所需物质资源。
假如牺牲了环境来获取资源,经济发展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在海洋的开发利用中,要权衡好保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关系,加强保护,合理开发。
海洋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做到从全局出发,不但能使海洋开发事业全面发展,同时环境又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海洋污染问题、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来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海洋污染;问题;防治1、我国海洋污染来源1.1 工业生产排污严重由于现代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部分工厂会把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充分的工业废渣、废水及其有毒化学品排放到海洋,最后在海洋中沉积,造成水域严重污染。
特别是对海水本身带来巨大危害的放射性废物、砷化物等危废封存起来后也被投入到海洋里。
海洋生物摄入了工业废料中的重金属后,这些富集重金属的海产品进入市场后会对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1.2 城市垃圾排放越来越严重一般固体废物的大量堆积不仅对环境造成影响,同时还造成大量宝贵土地资源被占用浪费。
有官方统计显示,全球每一年制造的各类固体废弃物大约为上百亿吨,即使其1%进入海洋,也有上亿吨之巨。
现在我国大部分城市都面临着垃圾污染的严峻形势,只有很少的地区经过治理后有一定收效。
1.3 海洋船舶油类污染我国船舶油类污染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船舶溢油事件的不断出现。
关于海上船舶溢油事故的产生一般有两大原因,即船员的操作失误或故意引发的操作性溢油事故和发生海损事故引发的事故性溢油。
1997年5月22日,“浙普渔油31号”在老铁山水域附近发生碰撞事故引起沉没,润滑油从船舱破裂处溢出,经调查达到了将近500t,国家海事局花费约300万元来处理溢油。
由于此船为个人性经营,出现溢油事故后,没有能力赔偿相关资金,所以300万元巨额费用至今仍没有赔偿。
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发展现状一、引言海洋能是指在海洋中获取的各种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和风能等。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海洋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新兴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发展现状。
二、我国海洋资源丰富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
虽然中国在煤炭等传统化石燃料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这些资源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而中国拥有着广阔的海域和丰富多样的海洋资源,这给中国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来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的海洋能。
三、我国已有多项成果1. 潮汐发电技术潮汐发电技术是利用潮汐涨落产生动力将其转换为电力的技术。
目前,中国已经在福建、浙江、山东等地建成了多个潮汐发电站,这些发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100兆瓦。
2. 海洋风力发电技术海洋风力发电技术是利用海上的风力将其转换为电力的技术。
中国在江苏、辽宁等地已经建成了多个海上风电场,这些风电场的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300兆瓦。
3. 海洋能综合利用技术海洋能综合利用技术是指将多种不同形式的海洋能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的技术。
中国已经在广东、福建等地建成了多个海洋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这些项目包括潮汐发电、波浪发电、海水温差发电等多种形式的能源。
四、我国面临的挑战虽然我国在海洋能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包括以下几点:1. 技术创新不足目前,我国在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等领域的技术创新还比较缓慢,这导致我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2. 投资成本高海洋能开发利用需要大量的投资,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投资仍然不足。
此外,由于海洋环境复杂,海洋工程建设和维护成本也比较高。
3. 环保问题虽然海洋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但是其开发利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
因此,在开发利用海洋能时需要注意环保问题。
我国海洋工程的发展现状及远景展望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我国海洋工程领域的科技水平对于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科技人才成长、海洋强国建设和海洋事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方略,海洋工程建设对于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基础性和引领性的作用,未来应明确方向、增强共识、加强沟通、形成合力,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全面的保障。
关键词:海洋工程;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发展引言当前,加强海洋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
党的十八大也早就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海洋事业确实已经成为了关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
本文在对比国内外海洋工程技术差距的基础上来分析海洋工程内部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从而更好地分析我国海洋工程跨越发展战略。
1国内海洋工程发展现状我国海洋工程起步相对较晚,早在1966年已经建造了第一座海上固定式平台,这为海洋石油开发工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74年,我国建立了第一艘高级钻井船,十年后又建成了我国亲自设计和建造的半钻探式的钻井平台。
导管架平台在我国油气开发中使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导管架自身较为稳定,内部的技术也非常成熟,但是由于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够被随时移动,所以会造成资源浪费。
2存在的问题2.1浅水海洋石油资源与工程的衰落海洋石油工程一般按作业水深分为浅水和深水业务,两者在产品内涵和技术特性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海洋石油工程基本上是浅水业务,此后逐步向深水业务新领域拓展。
迈进新世纪之后,世界深水油气开发蓬勃兴起,促进深水海洋工程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浅水常规石油开发已经跨越百年,但近年来鲜有重大勘探发现。
据统计,近10年来新发现的油田60%位于海上,且深海油田所占比重逐年增大。
专家预测,全球海洋油气储量的40%集中在深海。
对于浅海石油开发,笔者预计,除波斯湾等少数海区还有数十年的活跃期外,其他大部分浅海油田或将在未来20年内先后走向衰落,当今的很多海上平台在20年后或将被废弃,浅水海洋工程产业将迎来最后的阶段——拆除工程。
中国海权状况及分析一、中国海权介绍中国拥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事务繁杂。
2010年,中国海域遭遇多事之秋,美韩、美越联合军演;希拉里推动南海问题多边化对话;日本在钓鱼岛海域扣押中国渔船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严峻的外交与军事压力告诉我们,中国的海洋权益保障形势严峻,维护海洋安全刻不容缓。
二、我国海权现状(一)钓鱼岛问题。
段时间以来日方态度有所强硬。
此次在钓鱼岛海域,日方非法抓扣中方渔民渔船,其后又接连采取升级行动,严重违反了中日第四个政治文件,即关于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的原则和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精神。
实际控制钓鱼岛的日本,近年来一方面不断加强对钓鱼岛的各项军事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多方制造事端,试图将钓鱼岛最终并入日本版图,其单方面的行动已使得“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主张根本难以实现。
近期日本更为变本加厉,一意孤行地非法扣押我方船长詹其雄,从而使得该海域的安全形势变得更为复杂、严峻。
(二)南海岛礁被占。
目前, 在我国的南海中的南沙群岛, 已经形成六国七方分割占领的状况" 除中国大陆控制的永暑礁等8个岛礁和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外, 南海周边等国已经陆续占据了40多个岛礁,其中菲律宾占据9个, 马来西亚占据5个, 越南占据29个。
2009年3月10日, 菲律宾总统不顾中国的反对,正式签署领海基线法,中国的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领土:加09年3月15日, 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登上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和光星仔礁宣示主权:越南! 马来西亚2009年5月6日联合向联合国提交的外大陆架划界方案, 几乎瓜分了南沙海域,我国版图上划的传统海上疆界九段线已名存实亡"。
(三)南海资源被掠夺。
南海周边国家在我国南海海域非法进行油气资源开采" 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在南沙群岛海域钻井1000多口, 发现含油气构造200多个和油气田180 个,现已投入生产的500余口油气井中, 100多口位于我南海断续线内, 每年开采的石油资源就达5000万吨,天然气546亿立方米。
题目: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思考(一)海洋领土现状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中国是个海洋大国,但又不是个海洋大国。
”之所以这么样说,与我国的海洋国土现状是有很大关系的。
首先,我国的海洋国土主要是由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组成的。
从拥有海洋资源的绝对数量来看,的确可以这样说:我国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
然而,从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来看,中国只占世界第94位。
如果按照可管辖的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94,中国仅为0.3,不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超过11,朝鲜是2.17,越南是2.19,菲律宾是6.31,都大大超过中国。
至于人均海洋面积,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026平方公里,而中国只有0.0029平方公里,只是世界平均数字的十分之一,而与我国相邻的海洋国家的平均数都超过中国的10倍以上。
尽管我国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但实际情况是,中国面临着激烈的海域划界争端。
组成我国海洋国土的海域中,除渤海属于内水不存在争议外,其他3个海区都需要按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邻国合理划分。
中国的八个海洋邻国,对中国海洋国土和权益均提出不同程度的无理要求,总面积达一百多万方公里海域。
即是说,中国海洋国土近一半存在争议。
据相关周刊报道:在黄海,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有25万平方公里。
可是在海域划界问题上,韩国主张等距线为界,如果按此划分,朝、韩可以多划18万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我国与朝鲜和韩国存在着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
在东海,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列岛被日本非法占领;东海大陆架是我国陆地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积77万平方公里的海区中应归我管辖的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却提出中日两国是共架国,要求按中间线划分海域。
按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与我国有1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一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目前,总的来看,中国的海洋环境,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
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
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基本尚属正常。
当前,污染和损害中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陆源污染物。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
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
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其次,黄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
中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中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
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
中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
(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
过去把海洋当作大“垃圾箱”,任意倾倒废物。
如大连香炉礁海岸、葫芦岛、青岛、温州、湛江等地,把垃圾、矿渣、炉渣和其他废物堆放在海边或直接倒入海中。
(5)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中国沿海各种类型的主要污染源有200多处,渤、黄海沿岸有100多处,东、南海沿岸100处左右。
这些污染源排放入海的主要污染物有石油烃、重金属污染物及有机物污染物。
河流携带是污染物入海的主要途径。
石油污染中国沿海油污染比较严重,石油是各种污染物中入海量最大的一种。
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危害极大,油在水面容易形成薄膜,阻止海气交换,使海水中的溶解氧减少,故油污染能引起大面积的缺氧现象。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与海洋综合管理策略海洋资源开发现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逐步扩大。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是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的重点。
从2011年开始,中国海洋石油产量逐年增加,2017年达到约480万吨,成为中国石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此外,中国海域深部富含锂、钴等金属矿物资源,目前正在积极开发。
渔业资源是中国另一个重要的海洋资源。
中国海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渔业区之一,占世界总渔业产量的40%左右。
然而,长期以来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等问题导致了渔业资源的逐渐减少和渔业生态的恶化。
为此,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渔业资源保护与恢复工程,并且加强对非法捕捞的打击力度。
海洋能源是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的新兴领域之一。
以海洋风能和潮汐能为代表的海洋清洁能源,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据统计,中国拥有的海洋风电资源总量达到了24亿千瓦,潮汐能资源总量达到了2000万千瓦以上。
目前,中国正在积极推动海洋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海洋综合管理策略:随着海洋资源的逐步开发,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日益显现。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海洋综合管理策略。
这一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海洋资源管理:通过建立海洋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海洋资源开发审批制度、实行海域使用权出让制度等措施,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2.加强海洋环境保护:通过健全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完善体制机制、实施海洋环境保护责任制等措施,保障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海洋科学研究:通过加强海洋科学研究,提高对海洋资源和环境的认识,为海洋综合管理提供科学支持。
4.加强海洋法治建设:通过健全海洋法治体系,完善海洋法律法规,力求实现海洋开发与保护的良性互动。
总体来说,海洋综合管理将成为未来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
只有综合考虑海洋资源和环境、加强科学研究和监管、完善法律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工作,才能保证海洋资源的持续合理开发利用,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分析报告中国拥有13个临海省份,是世界上大陆海岸线最长的国家,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为了全面分析中国海洋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将从海洋资源的利用、产业发展、政策支持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海洋资源的利用中国海洋资源的利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海洋生物资源,二是海洋矿产资源。
1. 海洋生物资源中国位于亚马逊到南极洲共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热带、亚热带海洋区,拥有世界上100多种珊瑚礁,海洋生物物种繁多。
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发展了海水养殖、海洋渔业等产业,为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2. 海洋矿产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如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石油、天然气、盐、磷矿、锰矿等。
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已成为支撑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来源。
二、海洋产业发展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三个阶段。
1. 起步阶段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开始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观测工作,奠定了海洋产业发展的基础。
2. 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海洋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海洋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增加,海洋科技进步显著,海洋工程建设不断推进。
3. 转型升级阶段当前,中国海洋产业正经历转型升级阶段。
积极构建海洋经济新体制,加强海洋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发展。
三、政策支持政府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给予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1. 国家战略中国海洋经济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2. 法律法规制定海洋法律法规,强化海洋环境保护,规范海洋资源利用行为,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法治环境。
3. 资金支持加大对海洋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海洋经济领域。
四、未来发展趋势中国海洋经济的未来发展前景看好,有以下几个趋势:1. 创新驱动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强海洋经济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探讨近几年内,我们国家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重开发、轻保护”的错误理念,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本文就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进行深入地探讨。
标签:海洋环境污染;现状;防治措施1 引言海洋资源是人们的赖以生存的核心资源之一,其在确保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又或是加强经济收益等层面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伴随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大量开发与运用,所导致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同样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海洋的污染源来自于各个不一样的层面,部分源自于船舶污染,部分源自于人为污染,同样还有因为资源过量开发所导致的污染,然而无论是由什么样的原因所造成的,如何面对上述各式各样的污染进而运用科学高效的防治方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海洋环境污染往往所指的是人类转变了海洋最初的状态,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巨大的损坏。
有毒物质进入导海洋环境中便会导致污染,侵害生物资源,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碍于捕鱼以及其它的海上活动,对于环境质量与海水品质等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当前,海洋环境污染最为显著的问题主要有赤潮、石油污染、核污染、有毒物质积累以及塑料污染等等。
人类的海洋活动、油轮事故以及不断增加的船舶数量等均是导致海洋环境污染的关键来源之一。
人类的海洋行为大致涵盖海底石油开发、航海以及捕鱼等等。
根据相关资料可知,现阶段全球范围内大约有8万多艘远洋货轮行驶在各大港口间,总吨位超过了5亿吨,其在行驶过程中均会向海洋中排放大量包含油性的机舱污水。
3 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3.1 陆源污染陆源污染所指的是在陆地上所形成的污染物进入到海洋以后对于海洋环境所导致的污染以及其他类型的危害。
人类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可持续的加工、消费以及生活模式等造成海洋环境发生巨大的污染,其间,陆源污染已经发展成世界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首要因素。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可知,目前大约有80%的海洋污染来自于陆源污染。
中国海洋现状
——论中国海权
“海权是什么?说到底,就是海洋空间行动自由权。
中国为什么需要海权?简言之,就是和平崛起的需要,是维护世
界和平的需要,也是为世界人民做更多贡献的需要。”
——张世平《中国海权》
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2007年美国《二
十一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报告的扉页上用大字印着一句话“世界
上百分之九十的商业运输通过海洋,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离海
岸几百英里的地方,这颗星球有近四分之三被水覆盖。”同样用大字
赫然写着的还有“保护海权,美国的生存之道。”海洋不仅是21世
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也是国际政治博弈的
重要舞台。伴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加速调整以及人类对资源需
求的大幅增长,海权竞争再度成为国际焦点,态势渐趋激烈。中国是
个地理大国,同时也是个海洋大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
以及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中华民族的崛起,必然是一个呼
唤海权的时代过程。
一、边疆告急·呼唤海权
中国的海区由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组成,总面积473万平方
公里。中国管辖的海域总面积大约为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现
有陆地面积的1/3。然而,目前除了渤海是中国的内水外其他三个海
域都存在一定的主权争议。尤其是东海和南海,争议之大,持续时间
之长,都是世界上所不多见得。即所谓的“三海”问题。
“三海”问题主要包括管辖海域划分、岛屿归属、大陆架划分三
大问题。其中面临安全威胁的岛屿,一个是钓鱼岛,一个是南沙群岛,
一个是黄岩岛,还有西沙群岛。
钓鱼岛列岛位于东海,仅有2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由5个岛屿
和三块礁石组成。日本之所以侵占钓鱼岛,有它政治、经济、军事三
方面的企图。如果日本占领了钓鱼岛,就意味着中国东海海域将有
74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被日本窃据,钓鱼岛海域所蕴藏的800亿
桶海底石油和油气将被日本据为己有,日本在钓鱼岛设置雷达就可以
监视方圆400公里至600公里的海域和空域,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
南沙群岛是南海的一部分,位于南海的最南端,由230多个岛、
礁、滩和沙洲组成。南海总面积为35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渔业资源
最为丰富的海区,也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不仅具有“第
二个波斯湾”的称号,资源丰富,而且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太平洋
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
国际重要航道。目前,南沙群岛中已有45个岛礁被邻国所占。这些
国家为使其所侵占的岛礁及海域“合法”化,把制造驱赶、抓扣我正
常作业的渔船渔民,作为宣誓其所谓“主权”、维护其既得利益的主
要手段。
对于中国来说,南海问题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
丰富的资源尤其是能源是中国崛起的重要保障;其次,地处“两洋”
接合部对中国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再次,南海方向是
中国华南地区重要的战略缓冲区;最后,南海一旦失控,将威胁到中
国领土主权完整,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黄岩岛与西沙群岛则分别与
菲律宾、越南存在严重分歧。
二、“走出去”·呼唤海权
进入二十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
打开大门,逐步融入了国际社会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这三十年,中国利益遍布世界各地,包括海外能源、海
外企业、海外市场、海洋渔业。而中国的战略通道除了陆上传统的“丝
绸之路”外,主要是“两洋”,即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通
道,“三海”——南太平洋——巴拿马运河通道。随着中国外向型经
济的继续发展和海外利益的不断扩大,国家海洋利益安全将涉及太平
洋以及印度洋的有关海域。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两洋”问题是
中国未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两洋”通道安全问题十分复杂。主要是海上运输力量的安全问
题以及四个重要水道的安全问题。太平洋与印度洋、地中海之间的马
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巴拿
马运河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联结世界生死有关的水道。目前主
要的安全问题,是水道封锁、海上武装袭击、海盗袭击等,尤其是海
盗袭击。中国的主要海运线路均在海盗多发区,其已经对中国海运业、
远洋渔业造成一定影响。然而,时至今日,中国还没有强大的力量来
维护自己的海上安全。
2007年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员在北极点海底插上了一面钛
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由此,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国家纷纷仿效。
中国虽然远离北极,但中国人对北极进行科学考察已经有50多年了。
而早在北极被广泛关注前的一百多年,南极的争夺就已经开始,而且
至今也没有停止过。“两极”之所以成为关注的焦点,原因不外乎一
下几点:一是权益范围问题,二是资源尤其是能源问题,三十海上通
道问题,四是战略地位问题,五是科学考察问题。
放眼未来,崛起的中国应当在“两极”事业上有所举措、有所贡
献。不管是“两洋”通道还是“两极”事业,这一切都有赖于中国海
洋力量的强大,形成坚强的后盾。
三、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呼唤海权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应当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
总和,即一个国家的总体力量。它应当包括“硬件”、“软件”两个
方面。“硬件”主要包括国土、资源、人口、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
“软件”主要包括政府质量、政治体制、思想意识、科技文化、国际
关系等。
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总和国力正在向着强盛的方向发展,这
是不争的事实。但就长远看,中国综合国力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因
为,资源匮乏、国际市场不足、劳动力过剩这三个问题越来越突出,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无论如何乐不起来。
“谁拥有了海洋谁就拥有了未来。”海洋所给予人类的不仅是生
存的空间,还有更为更富的物质资源。有资料显示,全世界的海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