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通过绘画、剪纸、泥塑等多种形式,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学生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性。
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重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3. 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美术手段表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绘画、剪纸、泥塑等多种形式,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教材。
2. 学具:绘画工具、彩纸、剪刀、泥塑材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
3. 实践: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剪纸、泥塑等多种形式,创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美术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板书设计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 提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3. 重点与难点:通过绘画、剪纸、泥塑等多种形式,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美术手段进行创作,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感。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激发他们参与保护工作的热情。
教学内容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
2. 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昆曲、京剧、书法、剪纸等。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和意义。
4. 学生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的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艺术价值,以及如何激发学生参与保护的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以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 欣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艺术价值。
4. 实践:学生分组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和反馈。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 副了解、欣赏、创作、保护3. 主体内容: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以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作业设计1.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并写一篇研究报告。
2. 学生创作一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画作,要求作品能够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点。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情。
2. 教师应反思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元素。
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7课(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样板教案第十七课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观赏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3.提高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爱护意识。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教科书引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内容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对其爱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本课以观赏龙泉青瓷、泰顺溪东桥为主线,通过学生对局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触,感受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明之根、之魂。
对于本课教学,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短片,让学生在观赏、了解中感想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其次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传统工匠手艺人那精心、用心和恒心的精神传承。
教师切勿一味采纳讲授的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通过参观博物馆、和老艺人交流,让学生在看看、想想、谈谈中,实实在在地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与观赏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难点: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打算〔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PPT课件、桥的剪纸作品、印有非物质文化图片的明信片。
教学过程1.导人。
(1)教师出示一幅剪纸作品(西津桥剪影)或其它有关家乡桥的作品。
教师:看,作品中表现的是什么?(2)出示桥的图片。
教师:怎么能一眼就认出它呢?(3)商量,学生说一说对家乡桥的了解。
①用木质〔或其它〕材料建筑。
②坐落在……街。
③古老。
④市民纳凉。
(4)教师小结。
教师:西津桥就是石桥墩木结构,是全中国迄今为止发觉的现存最长的廊桥。
2.“穿越〞。
(1)教师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局部〕“汴水虹桥〞。
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座桥,看,它藏在一幅名画里。
(2)观察后说说它与前面展示的桥的区别。
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0.08.11
•【字号】
•【施行日期】2020.08.1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项目名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中心、各公司:经过广泛深入调查工作,完成专家评审会评审推荐、向社会公示程序,并经区政府审议通过,决定批准2007—2019年经区政府批复认定的5批8个门类56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现予公布。
平谷区历史悠久,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我区历史发展的见证。
此次公布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和民俗八大类,展示了平谷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将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
作真正落到实处,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我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附件:平谷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
2020年8月11日附件
平谷区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北京市文化局关于公布第三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正文:---------------------------------------------------------------------------------------------------------------------------------------------------- 北京市文化局关于公布第三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各区县文化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二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京政办发〔2006〕1号)精神,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经各区县申报、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社会公示、复审等程序,最后确定了朱锡泉等46名第三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现予以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
各区县、各部门要按照《非遗法》要求,鼓励和支持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切实做好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特此通知。
北京市文化局二○一一年十一月九日附件:第三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公布名单(共46人)排名不分先后序号类别项目项目级别申报人性别出生年月传承人申报单位所在区县1传统音乐【1人】京都北韵禅乐市级朱锡泉男1926年11月北京市佛教协会西城区2传统舞蹈【5人】永宁南关竹马市级沈迎男1931年4月延庆县永宁镇南关村延庆县3高跷秧歌市级路景仁男1945年1月昌平文化馆昌平区4小红门地秧歌国家级赵凤岭男1946年10月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乡人民政府朝阳区5六郎庄五虎棍市级葛金山男1935年8月北京市海淀区海淀乡文化服务中心海淀区6白纸坊太狮国家级杨敬伟男1958年11月北京印钞有限公司西城区7传统戏剧【10人】昆曲国家级沈世华女1941年4月中国戏曲学院丰台区8王大元男1941年8月北方昆曲剧院西城区9乔燕和女1943年9月北方昆曲剧院西城区10河北梆子国家级李二娥女1947年7月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西城区11京剧国家级朱绍玉男1946年12月北京京剧院丰台区12钮骠男1933年11月中国戏曲学院丰台区13宋丹菊女1942年9月中国戏曲学院丰台区14谢锐青女1932年8月中国戏曲学院丰台区15蔡英莲女1944年4月中国戏曲学院丰台区16周龙男1965年1月中国戏曲学院丰台区17曲艺【2人】太平歌词市级王双福男1945年10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曙光街道办事处海淀区18北京琴书市级王树才男1968年4月北京市西城区天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西城区19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7人】傅氏幻术市级傅腾龙男1943年8月北京魔幻久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朝阳区20口技市级成加强男1953年11月北京爱韵文化艺术中心海淀区21国家级牛玉亮男1938年7月北京杂技家协会西城区22孙式太极拳市级孙婉容女1928年6月北京市西城区体育总会西城区23意拳市级姚承光男1953年11月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意拳研究会东城区24八卦掌国家级孙志均男1933年8月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八卦掌研究会西城区25通背拳市级李占华男1942年9月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通背拳研究会西城区26传统美术【7人】彩塑“兔儿爷”市级双彦男1958年4月北京双起翔泥彩塑艺术创作工作室朝阳区27彩塑京剧脸谱市级杨玉栋男1943年8月北京玉海腾龙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海淀区28北京扎彩子市级李连贵男1957年12月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龙潭街道办事处东城区29北京绢人市级滑树林男1950年3月北京京城百工坊艺术品有限公司东城区30北京刻瓷市级茅子芳男1943年4月北京玉器二厂有限责任公司东城区31京绣市级刘秀花女1950年11月北京云龙京绣艺术中心房山区32北京仿古瓷市级白莉女1955年7月鼎盛陶琪(北京)艺术品有限公司西城区33传统技艺【8人】琉璃渠琉璃烧制技艺国家级赵长安男1966年2月北京明珠琉璃制品有限公司门头沟区34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市级杜新士男1954年11月北京杜顺堂古典家具厂朝阳区35宏音斋笙管制作技艺国家级吴景馨女1962年6月北京昌平区沙河吴氏管乐社海淀区36北京蒙镶市级吴中凤女1955年4月北京吴中凤蒙镶艺术品有限公司东城区37吴裕泰茉莉花茶窨制技艺国家级孙丹威女1957年9月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东城区38传统药香制作技艺市级李时亮男1980年8月北京羽亮手工制香研究工作室西城区39北京宫毯织造技艺国家级王国英女1967年7月北京市地毯五厂西城区40荣宝斋装裱修复技艺国家级李淑珍女1968年10月荣宝斋西城区41传统医药【5人】程氏针灸市级程莘农男1921年8月北京大诚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海淀区42葛氏捏筋拍打疗法国家级葛凤麟男1955年6月北京世纪坛医院海淀区43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国家级王国宝男1954年10月北京鹤年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西城区44清华池修治脚病传统技艺市级王建生男1957年5月北京翔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清华池浴池西城区45王氏脊椎疗法国家级王兴治男1953年6月北京达康神韵技术发展公司西城区46 民俗【1人】石景山古城村秉心圣会市级常守智男1931年8月石景山区文化委员会石景山区——结束——。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6.16•【字号】石政发[2009]23号•【施行日期】2009.06.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石政发〔2009〕23号)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处,各区属机构:区文化委员会确定的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社会公示无异议后,已经区政府同意,现予以公布。
石景山区历代为京西门户,有着悠久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丰厚。
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经全区各委、办、局,各街道及相关单位普查申报,专家论证,产生了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4大类6个项目。
这对于弘扬保护我区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实施CRD文化战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重要意义。
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06〕1号)、《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石政办发〔2006〕69号)的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指导方针,切实做好本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二○○九年六月十六日附件:第二批石景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一、民间文学:1、磨石口传说申报单位:石景山区文化馆二、民间美术:2、京剧脸谱翁派绘画技法申报单位:石景山区文化馆3、白书杰剑书技艺申报人:白书杰三、曲艺4、京韵大鼓"少白派"申报单位:石景山区文化馆四、传统体育与竞技5、石景山通臂拳申报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武术协会6、三皇炮捶拳申报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武术协会。
传统民间美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宝库传统民间美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宝库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类型和特点,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一、剪纸艺术剪纸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
它通过剪折纸张,形成各种生动形象,如花草鸟兽、人物形象等。
剪纸艺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崇敬。
如今,剪纸艺术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春节、婚庆等场合。
二、泥塑艺术泥塑是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的一种独特形式。
它通过捏塑、雕刻等手法,以泥土为主要材料,创作出各种有趣的形象。
泥塑作品形态各异,既有寓意深远的神话传说角色,也有生动活泼的民间故事人物。
泥塑艺术通过塑造形象,传递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成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刺绣艺术刺绣是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它以丝线穿插于织物之间,通过刺、绣的方式,创作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花纹。
中国的刺绣艺术发展历史悠久,技法精湛。
刺绣作品色彩鲜艳,构图精美,富有东方美感。
它不仅是一种装饰艺术,更是传递着中国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念的载体。
四、剪纸艺术剪纸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
它通过剪折纸张,形成各种生动形象,如花草鸟兽、人物形象等。
剪纸艺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崇敬。
如今,剪纸艺术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春节、婚庆等场合。
五、木雕艺术木雕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重要一环,它以木材为原材料,通过雕刻、涂漆等工艺,创作出各种栩栩如生的木制物品。
中国的木雕艺术在构图、刻画和色彩运用上都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木雕作品主题广泛,既有武侠、神话传说人物,也有花鸟、山水等自然景观。
木雕艺术通过对材质和形象的处理,传递着中国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7课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浙美版一. 教材分析《第17课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代表性项目的介绍,并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使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直观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绘画基础,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特点还不够。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有限,因此需要在教学中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代表性项目,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通过欣赏和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4.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感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代表性项目。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形式和内涵,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代表性项目。
2.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深入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形式。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制作PPT和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带齐绘画工具,如彩笔、水粉、画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如剪纸、皮影、泥塑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独特的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和课件,向学生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代表性项目,如民间绘画、刺绣、戏曲等。
皮影教学目标1、学习和了解皮影的艺术特点,掌握制作皮影人物头像的方法2、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大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其抽象思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
本课教学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侧重对美术文化的学习和渗透。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皮影人物的五官特征和头部装饰花纹教学难点:皮影人物头像的设计和剪刻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一)视频导入学生欣赏视频《封神榜》片段师:刚刚我们观看的是什么表演?生:皮影戏设计意图:感受皮影戏的独特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皮影相关知识师:同学们太棒了!那同学们对皮影都有哪些了解呢?生:1、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或“影子戏”2、皮影戏起源于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
3、皮影戏是艺人在幕后操纵皮影,并有说唱、乐队,表演有声有色。
4、皮影人物造型按戏曲生、旦、净、丑的模式进行设计。
5、皮影制作过程:选皮、制皮、描样、雕镂、上色、熨平、上油、组装订缀。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课前学习的收获,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概括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哇!你们太了不起了,能自学到这么多皮影知识。
那究竟什么是皮影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皮影》(揭示课题)那究竟什么是皮影呢?师:皮影又叫皮影戏,老北京人叫他驴皮影,是用灯光照射兽皮雕刻而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发祥于中国陕西。
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顾名思义,皮影是采用皮革为原料制成,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这些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的照射下投影到幕布上的影子显得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
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7课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丨浙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性和保护意义。
3.学会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用适当的技法、色彩、形式表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内涵。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泛指一切非物质形态、具有文化特征、被社会广泛传承和持续发展的作品、表现形式和实践,这包括各种传统技艺、表演艺术、节庆活动、口头传承和文化场所等非物质文化形态。
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非常丰富,包括:•传统工艺美术:如陶艺、木雕、漆器、剪纸、刺绣等。
•传统音乐舞蹈:如京剧、评剧、昆曲、土家歌舞、秧歌等。
•传统戏曲:如京剧、豫剧、越剧等。
•传统技能:如中医、传统船建造技能、传统建筑技能等。
•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性和保护意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人文和文化价值。
对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关乎国家文化的传承,也关乎遗产传承的延续,同时还能够促进旅游、增加就业等方面的发展。
4.绘画表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文化内涵绘画是一种很好的表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会教授学生们用形式、色彩、线条等方式去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授:讲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种类。
2.形式多样的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和活动。
3.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们分组讨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并与全班交流。
4.手工实践:让学生们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创作出能够表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品。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虹桥木拱桥丨浙美版(2012)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围绕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虹桥木拱桥展开。
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虹桥木拱桥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文化意义,并学会欣赏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虹桥木拱桥的基本构造和设计原理,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虹桥木拱桥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
2. 培养学生对虹桥木拱桥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探索虹桥木拱桥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学会运用虹桥木拱桥的设计原理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1. 虹桥木拱桥的构造原理和设计方法。
2. 虹桥木拱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3. 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虹桥木拱桥的美学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虹桥木拱桥的图片、模型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创作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虹桥木拱桥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虹桥木拱桥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意义,让学生对虹桥木拱桥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欣赏:引导学生欣赏虹桥木拱桥的美学价值,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和评价虹桥木拱桥。
4. 探索: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探索虹桥木拱桥的构造原理和设计方法。
5. 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创作属于自己的虹桥木拱桥作品。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1.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虹桥木拱桥2. 副浙美版(2012)3. 教学目标4. 教学难点5. 教学内容6. 教学过程7. 教学评价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创作一幅关于虹桥木拱桥的画作。
2. 要求学生在画作中体现出虹桥木拱桥的建筑特色和文化意义。
3.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第17课 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间安排:
课时:1课时
新课标思想:【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
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知识。小组合作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
报。增强民族自豪感、热爱民间艺术。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小组合作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报。
设计理念:通过自己在课前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些。小组的合
作学习也是推动学生主动去了解知识的活动方式。
教学过程:
相关资料: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古都,故宫、天坛、长城……物质文化遗产辉
煌得令全世界着迷。北京还有令全世界更着迷的“珍藏”,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
产。
1.北京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包括智化寺京音乐、昆曲、天桥中幡、
“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厂甸庙会、京西太平鼓、京剧、
北京抖空竹、景泰蓝工艺、象牙雕刻、雕漆工艺、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共13项。
2.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北京不仅保存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保留
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前,北京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北京市人民政府
办公厅关于加强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北京市将在全市范围内普
查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抢救和保护,逐步形成合理有效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保护这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
化形式和文化空间。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
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3.据透露,北京市将在认真做好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建
立各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数据库;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
市及区县两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资料等进行征集,
并加以保护和保存,防止损毁、遗失或流出境外,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非物质文
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和展示中心;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
一协调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市政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
区县政府也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财政预算,给予经费保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一、 了解学生准备 大家在课前搜集到那些北京的文化遗产 二、 出示图片 (庙会、京剧、景泰蓝、牙雕……) 1.提问:为什么叫它们是文化遗产?你怎样理解? 出示课题: 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请在书中查找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 归纳小结: 口头传承 表演艺术 社会风俗 传统手工艺技能 北京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荣宝斋木版水印、同仁堂重要文化……13项。 三、 探究 1.说说你最熟悉的或接触过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件演示相关资料 2.你有哪些想了解、不熟悉的文化遗产? 3.根据学生的问题出示相关资料,介绍文化遗产。 4.思考讨论:说说你对这些文化遗产的印象,喜欢与否?我们该不该了解它,保护它,传承它? 5.我们可以用哪些形式来向更多的人介绍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生展示介绍 发表看法 小组学习 汇报 学生介绍 学生提问 组内讨论 思考,回答 观察分析
了解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含义及北
京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特点。
培养学生热爱自
己家乡、热爱民族
传统文化的情感。
6.出示学生作品 分析表现形式,内容的选择。 四、 作业要求: 小组合作设计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报。 五、 学生操作 1.选择内容,确定表现形式 2.分工合作 3.确定小报的大框架,利用已有的资料确定位置,标题、布局…… 六、 小结 通过学习,你对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我们应该怎样做? 展示作品。 我们应该怎样展示我们的作品,让根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组合作
培养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热
爱民族传统文化
的情感。以及传
承、保护、宣传的
意识。
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故宫、天坛、长城……
智化寺京音乐、昆曲、天桥中幡、“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荣宝斋木版水
印技艺、厂甸庙会、京西太平鼓、京剧、北京抖空竹、景泰蓝工艺、象牙雕刻、
雕漆工艺、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共13项。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北京,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
文化的情感。以及传承、保护、宣传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