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真题之敲诈勒索罪
- 格式:docx
- 大小:111.24 KB
- 文档页数:2
单项选择〔2021年〕1.甲给机场打谎称“3架飞机上有炸弹〞,机场立即紧急疏散乘客,对飞机进行地毯式安检,3小时后才恢复正常航班秩序。
关于本案,以下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为维护社会稳定,无论甲的行为是否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都应追究甲的刑事责任B.为防范危害航空平安行为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应以危害公共平安相关犯罪判处甲死刑C.从事实和法律出发,甲的行为符合编造、成心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构成,应追究其刑事责任D.对于散布虚假信息,危及航空平安,造成国内国际重大影响的案件,可突破司法程序规定,以高效办案取信社会【答案】C【解析】此题考核编造、成心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选项A错误。
定罪量刑必须严格遵守罪刑法定原那么,不能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将依法不构成犯罪的行为作为犯罪处理。
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
甲只是谎称“3架飞机上有炸弹〞,并没有实际放置炸弹,没有危害公共平安的现实危险和可能,不应以危害公共平安相关犯罪判处甲死刑。
但其行为符合编造、成心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构成,应以编造、成心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进行处分。
选项D错误。
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的程序,即便造成了国内国际重大影响等,也不得以任何理由突破法定的程序。
2.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原那么的关系有以下观点:①罪刑法定的思想根底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具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②罪刑法定既约束司法者,也约束立法者,符合依法治国理念的根本要求③罪刑法定的核心是限制国家机关权力,保障国民自由,与执法为民的理念相一致④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理念在刑法领域的具体表现关于上述观点的正误,以下哪一选项是正确的?〔〕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①②③句正确,第④句错误①②③④句均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核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原那么的关系。
①正确。
罪刑法定的思想根底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社会法治的本质属性强调人民当家作主,强调人民利益至上,两者具有一致性。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历年真题精选及详细解析1016-71案情:甲为某国有企业出纳,为竞争公司财务部主任职位欲向公司副总经理乙行贿。
甲通过涂改账目等手段从公司提走20万元,委托总经理办公室秘书丙将15万元交给乙,并要丙在转交该款时一定为自己提升一事向乙“美言几句”。
乙收下该款。
八天后,乙将收受钱款一事报告了公司总经理,并将15万元交到公司纪检部门。
一个月后,甲得知公司委任其他人担任财务部主任,恼羞成怒找到乙说:“还我15万,我去把公司钱款补上。
你还必须付我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否则我就将你告到检察院。
”乙反复向甲说明钱已上交不能退还,但甲并不相信。
数日后,甲携带一桶汽油闯入乙办公室纵火,导致室内空调等财物被烧毁。
1.关于甲得知财务部主任由他人担任后实施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甲的行为只构成放火罪B.甲索要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C.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想象竞合犯D.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吸收犯【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敲诈勒索罪和放火罪。
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乙相威胁而要求其给予15万元,此行为成立敲诈勒索罪,之后进入乙的办公室纵火并引起火灾的行为成立放火罪,两个为各自独立的行为应当数罪并罚,四个选项均错,本题为选非题,全部当选。
2.关于丙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丙构成受贿罪共犯B.丙构成介绍贿赂罪C.丙构成行贿罪共犯D.丙没有实行行为,不构成犯罪【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行贿罪和共同犯罪。
题中,甲意欲向乙行贿,将财物交丙转交,此时的丙是在帮助甲进行行贿,而并非帮助乙受贿,丙只构成行贿罪的共犯,C项正确。
历年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历年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前身是国家司法考试。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历年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大家喜欢。
一、(不定项选择题)根据《宪法》和《监督法》的规定,关于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情况,应当向本级人大报告,接受监督B.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委托下级人大常委会对有关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C.质询案以书面答复的,由受质询的机关的负责人签署D.依法设立的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在调查过程中,可以不公布调查的情况和材料【本题来源】2013年司法考试《卷一》真题第91题【正确答案】 ACD【解析】《监督法》第14、25、27、38条。
二、(不定项选择题)王某虽无替丁顶罪的意思,但仍要丁给其5万元酬劳,否则不答应丁的要求,丁只好付钱。
王某第二天用该款购买100克毒品藏在家中,用于自己吸食。
5天后,丁被司法机关抓获。
(事实六) 关于事实六的定性,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王某乘人之危索要财物,构成敲诈勒索罪B.丁基于不法原因给付5万元,故王某不构成诈骗罪C.王某购买毒品的.数量大,为对方贩卖毒品起到了帮助作用,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D.王某将毒品藏在家中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本题来源】2013年司法考试《卷二》真题第91题【正确答案】ABC【解析】在丁为逃避刑事责任要王某顶罪,并对给付财物不拒斥的场合,不能认为其被恐吓,且替人顶罪时获取报酬虽然违反,但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场“交易”,王某向丁索要财物符合‘‘交易惯例”,A项错误。
在没有欺骗行为就不会使对方丧失对财物的占有的场合,即便被害人是基于不法原因给付财物,行为人也构成诈骗罪,B项错误。
在对向犯中,存在立法上只处罚一方的规定,贩卖毒品罪即仅处罚贩卖者,不处罚购买者,尤其是不处罚为自己吸食而购买毒品的人(立法者意思说),C项错误。
王某为自己吸食而将毒品藏在自己家中的,其行为对社会管理秩序的危害极其有限,不是刑法处罚的对象,不构成犯罪,D 项正确。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分类模拟328一、1. 【案情】高某(男)与钱某(女)在网上相识,后发展为网恋关系,其间,钱某(江南博哥)知晓了高某一些隐私,并以开店缺钱为由,骗取了高某20万元现金。
见面后,高某对钱某相貌大失所望,相处不久更感到她性格古怪,便决定断绝关系。
但钱某百般纠缠,最后竟以公开隐私相要挟,要求高某给予500万元补偿费。
高某假意筹钱,实际打算除掉钱某。
随后,高某找到密友夏某和认识钱某的宗某,共谋将钱某诱骗至湖边小屋,先将其掐昏,然后扔入湖中溺死。
事后,高某给夏某、宗某各20万元作为酬劳。
按照事前分工,宗某发信息将钱某诱骗到湖边小屋。
但宗某得知钱某到达后害怕出事后被抓,给高某打电话说:“我不想继续参与了。
一日网恋十日恩,你也别杀她了。
”高某大怒说:“你太不义气啦,算了,别管我了!”宗某随即又打钱某电话,打算让其离开小屋,但钱某手机关机未通。
高某、夏某到达小屋后,高某寻机抱住钱某,夏某掐钱某脖子。
待钱某不能挣扎后,二人均误以为钱某已昏迷(实际上已经死亡),便准备给钱某身上绑上石块将其扔入中溺死。
此时,夏某也突然反悔,对高某说:“算了吧,教训她一下就行了。
”高某说:“好吧,没你事了,你走吧!”夏某离开后,高某在钱某身上绑石块时,发现钱某已死亡。
为了毁灭证据,高某将钱某尸体扔入湖中。
高某回到小屋时,发现了钱某的LV手提包(价值5万元),包内有5000元现金、身份证和一张储蓄卡,高某将现金据为己有。
三天后,高某将LV手提包送给前女友尹某,尹某发现提包不是新的,也没有包装,问:“是偷来的还是骗来的?”高某说:“不要问包从哪里来。
我这里还有一张储蓄卡和身份证,身份证上的人很像你,你拿着卡和身份证到银行柜台取钱后,钱全部归你。
”尹某虽然不知道全部真相,但能猜到包与卡都可能是高某犯罪所得,但由于爱财还是收下了手提包,并冒充钱某从银行柜台取出了该储蓄卡中的2万元。
【提问】请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与刑法原理分析高某、夏某、宗某和尹某的刑事责任(要求注重说明理由,并可以同时答出不同观点和理由)。
名师解析2021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卷四)陈某见熟人赵某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便产生歹意,勾结高某,谎称赵某欠自已10万元货款未还,请高某协助索要,并承诺要回款项后给高某1万元作为酬谢。
高某同意。
某日,陈某和高某以谈生意为名把赵某诱骗到稻香楼宾馆某房间,共同将赵扣押,并由高某对赵某进行看管。
次日,陈某和高某对赵某拳打脚踢,强迫赵某拿钱。
赵某迫于无奈给其公司出纳李某打电话,以谈成一笔生意急需10万元现金为由,让李某将现金送到宾馆附近一公园交给陈某。
陈某指派高某到公园取钱。
李某来到约定地点,见来人不认识,就不肯把钱交给高某。
高某威胁李某说:"赵某已被我们扣押,不把钱给我,我们就把赵某给杀了"。
李某不得已将10万元现金交给高某。
高某回到宾馆房间,发现陈某不在,赵某倒在窗前已经断气。
见此情形,高某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协助司法机关将陈某抓获归案。
事后查明,赵某因爬窗逃跑被陈某用木棒猛击脑部,致赵某身亡。
问题:1.陈某将赵某扣押向其索要10万元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为什么?构成抢劫罪,而非绑架罪。
因为陈某是直接向赵某索取财物,而非向第三者索取财物。
涉及抢劫罪与绑架罪的区分。
2.高某将赵某扣押向其索要10万元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为什么?构成非法拘禁罪,而非绑架罪。
因为高某并无绑架的故意,而以为是索要债务。
3.陈某与高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构成共同犯罪。
根据部分犯罪共同说,陈某的抢劫罪与高某的非法拘禁罪之间,成立共同犯罪。
4.高某在公园取得李某10万元的行为是否另行构成敲诈勒索罪?为什么?不另外构成敲诈勒索罪,因为高某的行为属于拘禁他人之后,索取债务的行为,缺乏非法占有的目的。
5.陈某对赵某的死亡,应当如何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不另定故意杀人罪,因为陈某的故意杀人行为包含在抢劫罪当中。
6.高某对赵某的死亡后果是否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不负刑事责任,因为陈某的杀人行为超出了高某的故意范围。
7.高某的投案行为是否成立自首与立功?为什么?成立自首与重大立功,因为被检举人有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21年5月,某市发生一起涉嫌敲诈勒索案。
受害人张某(男,40岁,个体商人)报警称,其被犯罪嫌疑人李某(男,35岁,无业)敲诈勒索。
张某表示,李某以泄露其商业秘密为要挟,向其索要人民币10万元。
经过侦查,警方发现李某曾与张某有过合作关系,后因双方发生纠纷,李某心生怨恨。
在掌握了一定的证据后,警方对李某进行了逮捕。
二、案件推理1. 犯罪动机分析根据案件材料,李某与张某有过合作关系,但后来发生纠纷。
李某在掌握张某的商业秘密后,以此为要挟,企图敲诈勒索。
以下是李某犯罪动机的推理分析:(1)利益驱动:李某可能因为自身经济困难,希望通过敲诈勒索获取不当利益。
(2)报复心理:李某与张某合作期间产生纠纷,可能对张某心生怨恨,希望通过敲诈勒索来报复对方。
(3)心理扭曲:李某可能因为个人价值观扭曲,认为通过敲诈勒索获取利益是合理的行为。
2. 犯罪手段分析李某在敲诈勒索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手段:(1)威胁:李某以泄露张某的商业秘密为要挟,迫使张某就范。
(2)恐吓:李某可能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对张某进行恐吓,使其感到恐惧。
(3)行踪跟踪:李某可能对张某进行跟踪,以获取其行踪信息,为敲诈勒索提供便利。
以下是李某犯罪手段的推理分析:(1)威胁手段:李某选择威胁作为敲诈勒索的主要手段,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操控能力。
(2)恐吓手段:李某通过恐吓手段,使张某感到恐惧,从而更容易就范。
(3)行踪跟踪:李某对张某进行行踪跟踪,表明其具有一定的侦查能力。
3. 犯罪证据分析在案件侦查过程中,警方获取了以下证据:(1)通话记录:警方调取了李某与张某之间的通话记录,发现李某曾向张某索要钱财。
(2)短信记录:警方获取了李某向张某发送的恐吓短信,证实了李某的犯罪行为。
(3)目击证人:张某的同事证实,曾看到李某跟踪张某。
以下是犯罪证据的推理分析:(1)通话记录:通话记录证实了李某与张某之间的联系,为敲诈勒索提供了证据。
2024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主观题押题练习试题A卷含答案大题(共15题)一、王大某日和李四到饭店吃饭,遇上了王大的仇人张三,两人发生口角,李四劝阻不成,王大用饭店的板凳打张三的头部致其昏迷。
李四将张三送往医院,但李四到达医院停车场后并未立即将张三送往就医,而是将车停在停车场,第二天凌晨才将张三送往医院时,张三已经死亡。
李四的口供:王大将张三打昏迷后,当晚10:20左右李四和赵二将张三抬上车,10:50李四驾车到医院停车场时,发现张三大量出血,呼吸微弱,害怕承担责任所以不敢把张三送到医院,于是把车停在停车场后,自己回去找王大商量,第二日凌晨5点和王大一起赶回停车场把张三送到医院,医院认定张三已死亡。
王大的口供:在晚上将张三打昏迷,李四送张三到医院,半夜李四找王大商量,告诉他并没有送张三就医,然后二人次日凌晨将张三送医,此处口供与李四吻合。
赵二的证言:当晚10:20左右和李四一起将张三抬上车,此时张三仍有心跳和呼吸,赵二认为如果当时及时就医,张三一定不会死亡。
饭店监控录像:当晚10:20李四和赵二一起将张三抬上车。
医院停车场监控录像:当晚10:50左右李四的车出现在停车场,李四独自下车离开,一直将车留在停车场,直到次日凌晨五点和王大一起又出现在停车场,将张三抬往医院。
法医死亡鉴定:张三头部被重击,痕迹与饭店板凳吻合,无其他伤,张三自身有凝血功能障碍,因大量出血而死亡,但无法鉴定出具体死亡时间。
医院送诊记录:凌晨5点李四王大将张三送往医院,但医院认定张三已完全死亡。
李四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提起公诉,在庭审中,李四翻供,并提出其口供是刑讯逼供的,实际上他当晚将张三送往医院停车场时,张三已经没有呼吸完全死亡,但迫于侦查人员的淫威他才承认当时张三并未死亡。
李四提供了刑讯逼供的手段和时间。
李四的辩护人提出非法证据排除,公安机关仅提供了部分李四所提时间的刑讯录像,该录像显示并没有刑讯逼供发生。
李四的辩护人提出重新鉴定张三具体死亡时间,但新的证据均无法证明张三的具体死亡时间。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2(总分66,考试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年卷二2题,单选)A. 甲重伤王某致其昏迷。
乞丐目睹一切,在甲离开后取走王某财物。
甲的行为与王某的财产损失有因果关系B. 乙纠集他人持凶器砍杀李某,将李某逼至江边,李某无奈跳江被淹死。
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无因果关系C. 丙酒后开车被查。
交警指挥丙停车不当,致石某的车撞上丙车,石某身亡。
丙的行为与石某死亡无因果关系D. 丁敲诈勒索陈某。
陈某给丁汇款时,误将3万元汇到另一诈骗犯账户中。
丁的行为与陈某的财产损失无因果关系2. 甲深夜盗窃5万元财物,在离现场1公里的偏僻路段遇到乙。
乙见甲形迹可疑,紧拽住甲,要甲给5000元才能走,否则就报警。
甲见无法脱身,顺手一拳打中乙左眼,致其眼部受到轻伤,甲乘机离去。
关于甲伤害乙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年卷二8题,单选)A. 构成转化型抢劫罪B. 构成故意伤害罪C. 属于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D. 系过失致人轻伤,不构成犯罪3. 2010年某日,甲到乙家,发现乙家徒四壁。
见桌上一块玉坠,断定是不值钱的仿制品,甲便顺手拿走。
后甲对丙谎称玉坠乃秦代文物,值5万元,丙以3万元买下。
经鉴定乃清代玉坠,市值5000元。
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3年卷二6题,单选) A. 甲断定玉坠为不值钱的仿制品具有一定根据,对“数额较大”没有认识,缺乏盗窃犯罪故意,不构成盗窃罪B. 甲将所盗玉坠卖给丙,具有可罚性,不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C. 不应追究甲盗窃玉坠的刑事责任,但应追究甲诈骗丙的刑事责任D. 甲诈骗丙的诈骗数额为5万元,其中3万元既遂,2万元未遂4. 关于事实认识错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年卷二7题,单选)A. 甲本欲电话诈骗乙,但拨错了号码,对接听电话的丙实施了诈骗,骗取丙大量财物。
一、诈骗罪诈骗罪有独特的行为过程: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对方产生或者继续维持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物。
(一)构成要件1、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
2、被骗人因行为人的欺骗,而产生认识错误,或者被强化、维持原有认识错误。
(1)被骗人是人。
机器不能被骗,但司法解释规定冒用信用卡在ATM机上提款可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2)被骗人是具有财物处分能力的人。
“骗取”幼儿、严重精神病患者等没有财物处分能力人的财物的,成立盗窃罪。
(3)被骗人与受害人可以是同一人,也可能是不同的人。
①甲骗乙而取得丙的财物,当乙有处分丙的财物的权限时,甲构成诈骗罪(即“三角诈骗”);②甲骗乙而取得丙的财物,当乙没有处分丙的财物的权限时,甲构成盗窃罪(间接正犯)。
3、被骗人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转移占有)财物。
(1)处分:转移占有。
这里的转移占有,指使被骗人不再占有财物,而由行为人独立占有该财物;无论被骗人是基于放弃所有权意思(如售出、赠与、抛弃),还是基于保留所有权意思(如借出)而转移占有,都属刑法中的处分。
但是,仅仅只转移“持有”而不会使行为人独立占有该财物的,不认为有处分。
(2)被骗人有处分财物的意思(意识处分行为说)。
即被骗人在交付财物时,主观上需对于财物的性质、数量需要有认识,即认识到自己将特定财物转移给行为人占有。
①对被处分的特定物品的性质有认识;②对被处分的特定物品的数量有认识。
并不要求被骗人对于特定物品的真实价值有认识。
被骗人认识到了特定物品的性质和数量,但没有认识到其真实价值而交付的,也认为有处分。
4、行为人取得财物,或使第三人取得财物。
5、被害人财物损失。
(二)处罚犯诈骗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
敲诈勒索罪
【030250多】甲、乙合谋勒索丙的钱财。甲与丙及丙的儿子丁(17岁)相识。
某日下午,甲将丁邀到一家游乐场游玩,然后由乙向丙打电话。乙称丁被绑架,
令丙赶快送3万元现金到约定地点,不许报警,否则杀害丁。丙担心儿子的生命
而没有报警,下午7点左右准备了3万元后送往约定地点。乙取得钱后通知甲,
甲随后与丁分手回家。下列罪名哪些不符合甲、乙的行为性质? ( ABD )
A、绑架罪 B、抢劫罪
C、敲诈勒索罪 D、非法拘禁罪
【050214单】甲、乙为劫取财物将在河边散步的丙杀死,当场取得丙随身携带
的现金2000余元。甲、乙随后从丙携带的名片上得知丙是某公司总经理。两人
经谋划后,按名片上的电话给丙的妻子丁打电话,声称丙已被绑架,丁必须于次
日中午12点将10万元现金放在某处,否则杀害丙。丁立即报警,甲、乙被抓获。
关于本案的处理,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C )
A.抢劫罪和绑架罪并罚 B.以故意杀人罪、盗窃罪和绑架罪并罚
C.以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 D.以故意杀人罪、侵占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
【060215单】下列哪种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B)
A.甲到乙的餐馆吃饭,在食物中发现一只苍蝇,遂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为
由进行威胁,索要精神损失费3000元。乙迫于无奈付给甲3000元
B.甲到乙的餐馆吃饭,偷偷在食物中投放一只事先准备好的苍蝇,然后以
砸烂桌椅进行威胁,索要精神损失费3000元。乙迫于无奈付给甲3000元
C.甲捡到乙的手机及身份证等财物后,给乙打电话,索要3000元,并称若
不付钱就不还手机及身份证等物。乙迫于无奈付给甲3000元现金赎回手机及身
份证等财物
D.甲妻与乙通奸,甲获知后十分生气,将乙暴打一顿,乙主动写下一张赔
偿精神损失费2万元的欠条。事后,甲持乙的欠条向其索要2万元,并称若乙不
从,就向法院起诉乙
【070263多】关于敲诈勒索罪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BCD )
2
A.甲将王某杀害后,又以王某被绑架为由,向其亲属索要钱财。甲除构成
故意杀人罪外,还构成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想象竞合犯
B.饭店老板乙以可乐兑水冒充洋酒销售,向实际消费数十元的李某索要数
千元。李某不从,乙召集店员对其进行殴打,致其被迫将钱交给乙。乙的行为构
成抢劫罪而非敲诈勒索罪
C.职员丙被公司辞退,要求公司支付10万元补偿费,否则会将所掌握的公
司商业秘密出卖给其他公司使用。丙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D.丁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送给国家工作人员刘某10万元。获取不正当利益后,
丁以告发相要挟,要求刘某返还10万元。刘某担心被告发,便还给丁10万元。
对丁的行为应以行贿罪与敲诈勒索罪实行并罚
【110215单】甲预谋拍摄乙与卖淫女的裸照,迫使乙交付财物。一日,甲请乙
吃饭,叫卖淫女丙相陪。饭后,甲将乙、丙送上车。乙、丙刚到乙宅,乙便被老
板电话叫走,丙亦离开。半小时后,甲持相机闯入乙宅发现无人,遂拿走了乙的
3万元现金。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C )15.C
A.抢劫未遂与盗窃既遂
B.抢劫既遂与盗窃既遂的想象竞合
C.敲诈勒索预备与盗窃既遂
D.敲诈勒索未遂与盗窃既遂的想象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