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质找矿为中心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8
河北省涞源县~易县于城铁矿一带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摘要】涞源县~易县于城铁矿一带地质特征独特,主要包括岩石类型多样、构造复杂、矿化程度高等特点。
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石英脉、接触变质岩中,矿床类型主要为矽酸盐型铁矿。
找矿方向上,应重点关注矿床的深部找寻,挖掘矿床的潜在价值。
地质勘探技术方面,应注重地质地球化学方法的应用,提高找矿效率。
综合分析表明,该地区有较大的矿产开发潜力,未来可以进一步开展深部地质勘探,探讨新的找矿思路。
该研究有助于完善该地区的地质找矿知识体系,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河北省,涞源县,易县,于城铁矿,地质特征,矿产资源,找矿方向,地质勘探技术,找矿建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综合分析,展望未来,研究价值.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位于河北省的涞源县和易县地处于华北地区的中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于城铁矿一带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地区,具有很高的找矿价值。
由于地质情况复杂,需要对该地区的地质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指导找矿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和富集规律已经成为矿产勘查工作的焦点。
深入研究涞源县和易县于城铁矿一带的地质特征,对于探讨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和找矿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旨在通过详细分析该地区的地质特征,探讨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并提出有效的找矿建议,为该地区的矿产勘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涞源县和易县于城铁矿一带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矿产资源丰富,但目前尚未进行深入的地质调查和找矿工作。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该地区地质特征的分析,揭示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找矿方向,为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涞源县和易县于城铁矿一带的地质特征,探讨地质构造、岩性岩相、矿物组合等方面的特点;2. 系统总结该地区已知的矿产资源类型及分布情况,评估矿产资源的潜力和开发价值;3. 探讨在该地区找矿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难点和挑战,分析现有地质勘探技术的适用性和局限性;4. 提出针对于城铁矿一带的具体找矿建议,为后续的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开发提供指导和决策支持。
地质矿产勘查找矿方法分析王迎昭发表时间:2018-06-07T11:16:31.2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作者:王迎昭[导读]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能源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也对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更多的资金与技术支持,为地质勘查找矿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黑龙江省地质矿产测试应用研究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摘要:近年来,国家对能源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也对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更多的资金与技术支持,为地质勘查找矿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阐述了地质矿产的勘查找矿方法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地质矿产勘查找矿方法的相关概述,并提出了改善地质矿产勘查找矿技术的措施。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查;找矿能源是我国的重点问题,关系到我国的工业发展和民生。
另外,地质矿产勘查技术在我国地质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是一门融合了多种先进技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它能够保障矿产能源的准确性,提高找矿工作的效率。
因此,应积极探索技术创新的有效措施,以促进我国矿产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地质矿产的勘查找矿方法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针对地质的矿产勘查工作进行具体细致的研究和分析讨论,能够发现科学的勘查和找矿方式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意义,这也是资源开展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稳定发展的现状进行国家经济相关工作的进一步研究和讨论,是为了实现经济发展重要目标的进一步工作体系完善,也能够在市场经济整体环境中创造出良好的氛围与环境。
我国的地质矿产工作发展,是支持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进步的重要资源保障,是能够降低社会发展中能源压力和负担的重要途径。
面对我国社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进行相关工作的体系完善,是行业进步的重要需求,也是促进国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
二、关于地质矿产勘查找矿的相关概况1、工作内容。
地质矿产找矿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是对地质路线进行分析,完成地质路线填图工作。
在找矿填图过程中,需对当地的地质情况做深入的了解分析,对构造线进行研究,并且还需对特殊地带做更多的探索工作。
一、浙江省矿产资源勘查现状二、影响和制约地质找矿实现突破的突出问题1、矿产资源现状2、近年来浙江找矿成果喜人3、地质勘查工作队伍现状1、地质勘查管理体制不顺,地质找矿主体力量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浙江具有悠久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历史。
从新石器时代的玉琮、土彩陶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越王青铜剑;秦汉至明清,铜铁冶金广为流传,并有银、铅、锡、蜡石、石灰石、明矾石、鸡血石等矿产的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各个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基础支撑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发现和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程度不断提高。
现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地752处,拥有3200余座矿山,从业人员10万余人,矿业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省矿产资源种类较多,截至2008年底,已发现矿产资源115种,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68种(不含油气、放射性矿产和水气矿产资源)、矿区534个、矿产地752处。
现全省主要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非金属矿产资源较丰富,金属矿产探明资源相对偏紧,但仍有潜力;煤铁矿产资源匮乏;陆域石油未能突破,东海油气前景乐观。
在非金属矿产中,叶蜡石、明矾石、萤石、伊利石等矿产资源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叶蜡石、明矾石资源储量居全国之冠,分别占全国总储量的53%、52%;萤石、伊利石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分别占全国的20%、39%;硅藻土储量列全国第三位,占11%;沸石储量第四,占10%。
排列五到十位的有硅灰石、高岭土、珍珠岩、大理石、花岗石、膨润土等。
另外铀矿、铜、铅、锌、钼、金、银、锡、锑等矿产在省内也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近年来,随着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不断加强,我省展现了良好的找矿前景,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全省探明可供进一步勘查或开发的矿产地40多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基地近20处,铜、铅、锌、钼、铀、萤石、叶蜡石、膨润土、钾钠长石岩、饰面石材、水泥用灰岩和石英砂岩等矿产探明了一批资源储量,如铁矿石量1000万吨、铜金属量4万吨、铅锌金属量25万吨、钼金属量2万吨、萤石矿石量2500万吨、叶蜡石矿石量1700万吨、膨润土矿石量2767万吨、钾钠长石矿石量1000多万吨、石材荒料量2800万立方米、石灰石矿石量34812万吨、石英砂岩矿石量3850万吨等。
陕西省旬阳县家金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陕西省旬阳县家金沟金矿是陕西省的一处重要金矿,具有丰富的矿物资源和潜在的经济利益。
本文将对家金沟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介绍,以期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家金沟金矿位于陕西省旬阳县城西南30公里处,据初步调查,该地区的金矿资源非常丰富,金矿矿体呈浸染状分布,主要分布在花岗闪长岩中。
矿区地质构造复杂,主要有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构造。
在地质构造上,呈现出明显的节理、裂隙及破碎带等反映构造破坏性的特征。
研究表明,家金沟金矿主要赋存于花岗岩、片岩和其它变质岩中的石英脉中。
这些石英脉呈NE向展布,且产出的金矿主要以自然金、黄铁矿、辉石等为主要矿物组分。
还常伴有少量的辉铜矿、黄铜矿等。
矿石矿化程度较高,金品位在5g/t以上,是一处非常理想的金矿矿床。
家金沟金矿的找矿标志主要表现在地表和地下两个方面。
在地表方面,可观测到土壤、岩石和水体的变化以及特殊的地貌特征。
矿区周围的土壤中可能富含金等重金属元素,岩石表面可能存在氧化物、硫化物等。
地表上的特殊地貌,如矿井出露、矿山开采痕迹等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在地下方面,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是极为关键的。
地震、电磁、磁法、重力和地电等勘查方法,可以有效地勘查金矿的分布和形态。
地电法勘查能够发现地下的电性异常,而磁法勘查则能够发现地下磁性异常。
这些异常可能是矿体所致,从而为找矿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在实际勘查过程中,结合地质、地球物理等方法,可以找到更多的找矿标志。
通过岩心分析、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实验等手段,可以进一步确认金矿的成因、性质和分布情况。
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更精确地确定金矿的位置和规模。
家金沟金矿具有明显的矿点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金矿资源丰富,是一处非常具有开发价值的金矿床。
在今后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各种地质、地球物理勘查手段的作用,以准确找到金矿的位置和规模,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需要加强环保措施,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双赢。
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刘芳(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地质队,广西钦州市535000)【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军,供给侧改革之需,地质工作服务于长期建设的全过程,渗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和工程基础。
【关键词】地质;服务;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19)12-0123-020引言回顾过去的工作,地质人深刻体会到,地质工作能稳健发展,取得一定成绩,得益于党对地质工作的坚强领导。
近年来,广西地质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构建“大地质、大服务、大作为”工作新格局,从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向服务矿业、城乡建设、生态环保、防灾减灾、民生改善等方面扩展;从单一的矿产资源,向“山水林田湖草”多门类自然资源延伸。
从单一型地质调查,向资源、环境、生态、空间多要素的综合型调查发力。
1地质调查及找矿有新进展开展矿产勘查项目及其他技术服务类项目200多项。
新提交金、三氧化钨、海砂、石英砂、水泥用石灰岩、制糖用石灰岩等一批资源储量。
特别是广西第三地质队提交的合浦县石英砂矿、上思县水泥用石灰岩矿、防城港东海域及钦州市海域B.C矿区回填用海砂矿,其中新提交的海砂矿床,对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为香港机场建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基础建设提供资源保障,为广西推进东融战略作贡献。
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有新提高,圈定铝土矿找矿靶区和铅锌矿体。
战略性新兴矿种找矿取得新进展。
页岩气项目初步确定有利目的层、新发现石墨矿化信息、发现铝土矿一碳酸盐粘土型锂矿化信息等,为战略性关键矿产工作提供了依据。
核地质工作获得新关注。
完成《广西铀矿地质勘探设施退役治理工程管理办法》。
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精神,对地区渣堆垮塌进行应急处置,对全区铀矿地质勘探设施危险矿渣堆防汛应急进行排查。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4.3.1矿产勘查地质条件矿产勘查的工作对象是矿床和矿体。
找矿是矿产勘查的简称。
一个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受到一定地质因素所控制。
因此,在矿产勘查工作中,把这些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称为矿产勘查地质条件。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主要有:岩浆岩、地质构造、地层、岩相古地理、岩性,变质作用、地球化学、风化、地貌条件等。
(1)岩浆岩条件:矿床的物质来源(特别是内生矿床)的重要方面是由岩浆活动所提供的。
一定类型矿床的形成及分布与一定类型的岩浆活动有关。
因此,在矿产勘查中,某些岩浆岩体的存在,可以作为预测与其有关的矿床的地质条件。
a.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床:与其有关的金属矿产主要有铬、镍、钴、铂、钛、铜、铁等;非金属矿产有金刚石、石棉、滑石、冰洲石等;与碱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铌、钽、铈族稀土、磷灰石、金云母等。
b.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矿床: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矿产种类很多,如钨、锡、钼、铜、铅、锌、金、银、铁、铀等矽卡岩矿床或热液矿床。
c.与碱性岩有关的矿床:岩石化学成分Na2O+K2O﹥Al2O3的岩浆岩即称为碱性岩。
碱性岩体岩性复杂,通常产于深断裂带中。
与碱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铌、钽、锆、铪、铀、钍、铝:和稀土等,且多为岩浆矿床。
d.与火山岩有关的矿床:火山岩为岩浆岩条件的一个特殊条件。
火山岩型铁矿仅次于沉积变质和风化壳型而位于第三。
与火山有关的矿产有铁、铜、铅、锌、金、银、汞、铀、稀土、金刚石、沸石、明矾石、叶腊石等。
(2)岩浆岩的空间分布条件:1)岩体的规模及形态:对基性、超基性和碱性岩体来说,通常岩体规模越大,矿床可能越大。
中酸性侵入岩体的规模往往是中小型的与成矿关系密切。
2)岩体形成深度:中酸性、酸性的侵入岩体不同的冷凝深度,有不同的矿化情况。
深成相以伟晶岩矿床为主,浅成相则以矽卡岩型矿床及热液矿床形成为主。
3)岩体剥蚀深度:为数众多的热液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体的顶部及其附近的围岩中,当剥蚀程度浅,未及岩体顶部时,是找铅、锌、汞、锑等低温矿床有希望地区。
55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内蒙古化德县二道沟铜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高树起(内蒙古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摘 要:工作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地处我国重要的华北地台北缘金、银、铜、铅、锌、铂、钼、硼、石墨、滑石成矿区,成矿条件极为有利。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后二道沟铜金矿普查项目”为基础,以土壤测量为指导,以地质、槽钻探为主要找矿手段,实现了找矿的初步进展,查证了以中低温热液元素Au、Cu、Pb、Zn、As、Sb、Bi组合为主的异常,发现矿(化)体十余条,赋矿岩石为二叠纪三面井组第二岩段结晶灰岩、粉砂质板岩、变质粉砂岩,矿床顶板多为结晶灰岩,成矿作用与侏罗纪晚期石英闪长岩存在着空间关系。
关键词:华北板块北缘;后二道沟;铜金矿;三面井组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9-0055-3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Significance of Erdaogou copper-gold Depositin HuaDeXian County,Inner MongoliaGAO Shu-qi(Inner Mongolia First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o.,Ltd.,Hohhot 010011,China)Abstract: The workspac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plate,which is located at metallogenic belt of gold silver copper lead zinc platinum molybdenum boron graphite and talc,where mineralization condition is favorable.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project of ErDaoGou gold and copper deposit in HuaDe county,Inner Mongolia,which is guided by the soil survey,drilling and prospecting trench is the main prospecting means.This project has got the preliminary progress in the prospecting,Verified the geochemical anomaly by low temperature elements combination as Au Cu Pb Zn As Sb Bi.By now,the project has been found more than ten ore bodies and mineralized bodies in this place,which lie in the second rock section of Permian Sanmianjing Fm,the main lithology is crystalline limestone、silty slate and silty metamorphic,the doposit roof mainly is crystalline limestone.The mineralization is relate to the quartz diorite in late Jurassic in this place.Keywords: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ErDaoGou;copper-gold Deposit;Sanmianjing Fm收稿日期:2023-08作者简介:高树起,男,生于198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地质矿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查找矿。
新疆琼洛克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琼洛克钨矿是比较典型的石英脉型钨矿,赋存在肉红色二长花岗岩内北西西向和近东西向裂隙带内,地表含钨石英脉成群产出,具有较好的远景,江西大余西华山钨矿对该区地质工作具有指导与参考意义,给该区指明了工作方向。
标签:琼洛克地质特征石英脉型钨矿找矿标志新疆1区域地质概况琼洛克钨矿在大地位置上属哈萨克斯坦古板块,北天山弧盆带博格达~哈尔里克晚古生代岛弧南缘,南邻吐哈盆地中新生界掩盖区,北与卡拉麦里晚古生代弧后盆地相接壤。
区域地层由古生界和中新生界组成,其中古生界分布面最广,有石炭系中—上统、二叠系、侏罗系下—中统、第三系和第四系。
石炭纪地层是区域上分布最广的地层,主要为一套凝灰砂岩、砂岩、凝灰角砾岩,中—基性熔岩、灰岩组成。
它与中泥盆统呈断层接触。
被二迭系不整合覆盖。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上石炭统:分布在勘查区北部边缘一带,主要岩性可分为两种:一种为灰绿色霏细斑岩:另一种中—细粒砂岩、凝灰砂岩、粉砂岩、泥岩及少量方解石—绿泥石千枚岩夹灰岩透镜体。
第四系:出露于南部和沟谷中,主要为冲积、坡积物,有砂、砾、岩石碎块及亚粘土组成。
2.2岩浆岩勘查区内岩浆活动较强烈,岩浆岩的分布面积广。
以肉红色二长花岗岩为主在区内中部大面积出露,其次为华力西期中期侵入岩和喷出岩,分布于勘查区东南部和北部。
侵入岩均属华力西中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华力西期中期第一侵入次为灰绿色石英闪长岩,在勘查区东南部小面积出露;华力西期中期第二侵入次为灰绿色花岗岩,在勘查区南东角小面积出露;华力西期中期第三侵入次为肉红色二长花岗岩,为琼洛克岩体,分布最广,钨矿化产于此岩体之中;华力西期中期第四侵入次为钾长花岗岩,在勘查区北部出露。
2.3构造矿区内所见破碎蚀变带均分布于琼洛克岩体的东部,系矿区的控矿构造,总体呈NWW向和近EW向展布,逆断裂,向NE倾。
另NE向和近SN向为平推断层,错距不大,尚未发现矿化迹象。
3矿床特征经过对勘查区开展地质工作,含钨石英脉群钨矿脉赋存在肉红色二长花岗岩北西西向和近东西向裂隙带内,地表出露的含钨石英矿脉大大小小共计105条,矿脉走向多为北西西和近东西走向,向北陡倾。
奋力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为推进三区战略实现两新目标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吴庭祥【期刊名称】《青海国土经略》【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3页(P9-11)【作者】吴庭祥【作者单位】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正文语种】中文自“358”地质勘探工程实施以来,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以奋力实现找矿重大突破为中心,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地质勘查新成果,新发现一批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提交一批可供规模开发的矿产地,圆满完成了“358”地质勘探工程第二阶段的主要目标任务。
五年间争取各类地勘项目343个,投入地勘经费17.84亿元,是2008年以前建局50年累计地勘投入7.6亿元的2.3倍。
投入地勘工作人员4536人/次,钻机409台/次,共完成重型工程工作量钻探62.62万米,槽探77.42万立方米,硐探2.22万米。
基础地质工作圈定物化探异常357处,矿点及矿化线索80余处,提交可供进一步工作的靶区27处。
地质找矿新发现普查基地13处,矿产地13处,提交可供开发矿产地12处。
累计新增资源量铁矿石量3.43亿吨、铜铅锌262.7万吨,金144.45吨,是2008年以前建局50年累计探获铁矿石量1.48亿吨的2.3倍;是铜铅锌150.87万吨的1.7倍;是金25.98吨的5.56倍。
其中格尔木市祁漫塔格地区尕林格铁矿累计探获铁矿石量达到1.9亿吨,成为全省最大的铁矿资源勘查开发基地;沟里金矿累计探获金资源量93.95吨,肯得弄舍金多金属矿累计提交资源量金42.27吨,铅锌68.36万吨,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百亿黄金产业园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彩铜多金属矿区及外围累计提交铜铅锌资源量140万吨,成为全省探寻大型铜矿最富潜力地区;赵卡隆铁多金属矿累计探获资源量铁矿石4000万吨、铜铅锌40万吨、银714.2吨、金3.17吨,将成为玉树地区重要的矿业开发基地之一;小沙龙铁矿累计提交铁矿石量超过1.6亿吨,外围小沙龙—大水沟地区探获铁矿石资源量超过3000万吨,将成为海北地区大型铁矿整装勘查区;鄂拉山地区显现出了具备大型多金属矿床的远景条件。
老挝万象省沙拉坎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摘要:老挝万象省沙拉坎金矿为一产于脆-韧性剪切构造中的石英-黄铁矿脉型金矿床。
矿体呈薄层状、脉状,主要受北东向“闪长岩体+脆-韧性剪切构造”控制。
找矿标志主要为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受北东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的构造破碎带、裂隙带。
矿区找矿潜力较大。
关键词:沙拉坎金矿;石英-黄铁矿脉型金矿床;找矿方向老挝万象省沙拉坎金矿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北部,大地构造单元处于横断山-印支造山系(Ⅰ),黎府弧盆系(Ⅱ),黎府蛇绿混杂岩带(Ⅲ)中部,属于琅勃拉邦-大呖铜铅锌金锑铁铝钾盐成矿带[1]。
矿区地理坐标为北纬17°54′40″-17°57′51″,东经101°37′21″-101°41′18″,地处老挝西北部山地区,湄公河北西岸,隔湄公河与泰国相邻。
该区域具优越的成矿条件,矿区北部有南坡金矿(中型)、普潘金矿(小型)、帕奔金矿(中型),西部有孔沙湾金矿、班康姆铜金矿等。
前人对该矿区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但对其地质特征并未进行总结。
对此,笔者在本区多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总结,为矿区下一步增储及外围找矿工作提供思路和方向。
1矿区地质特征1.1矿区地层矿区内地层由老至新可依次分为:上石炭统南坡组二段(C3n2)、上石炭统南坡组三段(C3n3),其上为第四系(Q4)断续覆盖(图1)。
(1)上石炭统南坡组二段(C3n2):分布于矿区东部,厚度大于2000m。
下部岩性为灰色粉砂质板岩夹薄至中层状大理岩、条纹状硅质大理岩、角岩化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厚层状的粉砂质板岩。
倾向268°-315°,倾角47°-83°,厚度603m-1049m。
上部岩性为浅灰色粉砂质板岩夹少量薄层状板岩、变岩屑石英砂岩。
倾向288°-332°,倾角50°-86°,厚度424m-516m。
安徽省黄山市箬岭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安徽省黄山市箬岭金矿位于黄山市黟县箬岭镇,是一座以金矿为主,兼有铜、磷、银等多种金属的大型矿山。
该矿区由箬岭西坡和中央岭南坡组成,地处滁河岛-吴岭山岭带的金、铜、铅、锌沉积岩型成矿系列中。
一、地质概况箬岭金矿所在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种类繁多。
主要矿区形成于侏罗纪的重晶石岩,岩石类型主要有石英二长岩和斜长岩,以及红色和初生之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等。
矿区内的矿化作用主要表现为脉式矿化和周边矿化两种类型,前者矿石主要分布在脉石中,后者则是由于致密的矿化带使矿石浸染到周围的岩体中。
二、找矿标志1.岩石特征箬岭矿区的主要岩石类型为黄长石斜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它们属于伸展构造环境中的花岗质岩石,是中老年岩体的代表。
其中,石英二长岩具有大规模展布、含金量高、形态变化复杂的特点,是箬岭矿区最主要的富矿包体。
因此,研究中发现,花岗质岩石是箬岭金矿找矿的主要标志之一。
2.铁矿在矿区内,一些套深、杂质极少的黄铁矿出现在某些脈組和岩间。
这些矿体的发生与含金石英脉息息相关,因此,黄铁矿的形成是箬岭金矿地区找矿的又一重要标志。
3.脉型矿体箬岭金矿地区的矿床主要以脉型矿体为主。
矿脉主要走向为东北向,矿脉弯曲、扭转现象较严重,矿脉与两侧围岩大部分属于接触型结构。
脉体内主要矿物为黄铁矿、黄金和方铅矿。
4.地球化学箬岭金矿地区的水系环境复杂,成矿岩体具有异常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较高的矿物产量、较低的切削率以及富集的不锈钢、锡、锂等元素。
综合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得出,箬岭金矿地区地质结构异常复杂,反映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矿化环境,包括钨、铜、银、铅矿化。
本文从箬岭金矿所在地区的地质概况以及找矿标志这两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阐述和介绍。
随着宏观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高品位的矿藏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因此,我们对矿产资源的保护以及科学开发,有着重要的研究和探索价值。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安徽省黄山市箬岭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稀土矿床地质勘查特征及找矿途径研究杜盛华摘要:稀土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对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诸多行业有着巨大的需求量。
在我国的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矿产勘探技术一直是许多工业企业的重要支柱。
为保证采矿的质量、效益和人员的安全,必须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
稀土开采具有高危险性、高复杂性、高品位的特点。
本文探究稀土矿床的地质勘探特点与方法,以促进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稀土矿床;地质勘探;特点;方法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储量。
从70年代开始,稀土的生产就占到了世界总量的74%,并为全球90%的用户提供稀土供应。
到了90年代后期,我国对稀土出口实行严格管制,因此在全球稀土供应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下降到了45%。
世界上许多稀土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正逐渐兴起。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但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不仅会影响技术的推广,也会对矿山的正常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稀土开采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确保矿工安全。
1 稀土矿床地质勘探概述1.1 矿床的地质特征稀土有17种元素,其原子序数在57至71之间。
稀土在工业、农业、国防、电子等高技术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目前只有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少数国家拥有稀土资源。
威尔德山稀土矿位于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拉沃顿镇以南40千米处。
该矿区的地层从上到下可归纳为侏罗纪下统桥源组、侏罗纪中统漳平组、侏罗纪上统高基坪组、侏罗纪下统合水组、白垩纪上统叶塘组、新近系、第四系等。
在侏罗纪中统漳平组中,主要发育为红色碎屑岩,下部为紫灰色相间的细砂岩,上部为黄灰色交错的混杂砂岩。
白垩纪上统叶塘组主要以泥岩为主,中间夹有间歇的透体凝灰岩和花岗岩。
在本区内构造带中,褶皱带主要位于矿区西部的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组,其裸露的外倾面朝东北方向,长达大约4千米。
该断裂带为Z型、V型、M 型断裂。
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坚持科技创新 为我队地勘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是: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形成了广泛共识,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动我队地质勘查工作迈向新台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下面,我结合我本次深入野外一线调查研究的结果,就我队地质勘查工作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党的十七大之后,我国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地质勘查工作迎来了大好机遇,也面临着重大挑战。要使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地质勘查工作中落地生根,必须把十七大精神具体转化为地质勘查的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最核心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对地质勘查工作新形势的认识,加快构建保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一、认清形势,深刻理解和认识在我队地质勘查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我队自建队以来,在历届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经过逐年发展,目前已形成地质找矿、矿业开发、工程勘察、多种经营(酒店、印刷)几大支柱产业。建队四十年来,始终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中心,主动承担起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的责任,发现和探明了以公婆泉铜矿床、白山堂铜矿床、老金厂金矿床、新金厂金矿床及肃南县小柳沟大型—超大型钨钼矿床为代表的数十处大中型矿产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小柳沟钨钼矿的发现,为增加我国优势矿产的战略储备,实现我国钨工业的合理布局,在支援地方经济及民族经济建设中做出了卓越贡献,地质勘查经济良性发展,速度较快,单位经济利润和单位人均净利润,近3年连续增长速度在15%以上,取得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丰收。
但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将是我队或者已经成为我队在新时期发展的瓶颈和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矿业开发的直接经济效益曾一度“掩盖”了地质工作的成效,致使在一段时间内只重视矿业开发,不重视地质找矿,只重视采矿作业,不重视地质工作,造成了矿山企业后续资源短缺,特别是近年来,我队新金厂金矿、观音山金矿、703金矿、东海金矿资源严重短缺,矿业开发面临重重困难,老矿区二轮地质找矿资料残缺,找矿难度很大;
2、收如分配机制不健全,激励奖罚机制不完善,难以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等”、“靠”,“要”的思想在干部职工中依然严重,缺乏对时局和新形势的正确认识;
3、我队很多探矿权亟待深入开展地质工作,但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难以满足我队生产发展之需要,现有技术人员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十分不合理,严重失调,难以满足目前地质工作高质量、快节奏的要求;
4、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勘行业,特别是地勘队伍的历史定位及其社会作用多样化、多元化,地勘队伍的外部办事环境随之复杂化,但我队绝大多数干部职工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办理和处理有些事情缺乏灵活性,办事效率低下。 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不能回避,更不能视而不见,应该正确面对,冷静思考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证明,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和根本途径,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我们就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向前。
因此,在我队地质勘查工作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绝大多数)为本,全面(地质、化探、物探、遥感、多领域、多矿种、多手段、多方法)、协调(国内国外、省内省外、商业性和公益性、系统内系统外)、可持续地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二、抢抓机遇,明确思路,加快构建保障我队地质勘查工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我队也明确提出了“发展地勘经济,构建和谐四队”的奋斗目标,有总量要求和速度要求。总的来看,实现总量和速度要求并不太难,难的是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处理好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我们要在这种背景下来思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保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构建保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地质勘查工作对地勘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核心是处理好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走出一条高效利用资源的新路;重点是要强化调控和严格监管,提高地勘工作的效率,保证地勘工作的质量,扩大地勘工作的成果,加强对矿业开发的监管审核,确保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作风,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的认知力和执行力。
三、加强地质工作,坚持科技创新,为我队地勘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1、更加突出“地质立队、地质强队”这个中心,努力实现有宏观影响的找矿新突破。
“地质立队、地质强队”既是发展思路,也是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是“地质立队、地质强队”的标志。
(1)加强对找矿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和应用,提高找矿效果。要在加强自身找矿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大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拓宽找矿思路,借智实现找矿理论的新突破。要加大先进的物化探和钻探设备、仪器的引进和应用,运用地质、物探(包括航空物探)、化探、钻探、遥感、建立三维立体找矿模型等技术进行综合找矿。要发挥野外微型快速分析仪的作用,快速提取找矿信息,提高找矿效率和效果。
(2)多方筹措资金,确保找矿勘查的有效投入。要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地质勘查基金,继续加大队自筹资金投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力争尽快取得大的突破。着重把握三点:一是对普查前期的矿产预查工作主动投入,主动用自有资金做工作,否则,就有可能丢失“地盘”,丧失机会。二是在有良好找矿前景的探矿权区域以队自有资金集中投入,同时要认真研究和消化中央和我省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促进深部找矿工作指导意见》等相关办法、文件的基础上,以实现探矿权权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分清哪些矿权宜去争取勘查基金项目,哪些矿权宜去利用社会勘查资金,哪些矿权必须自己投入。三是对重点项目重点投入,力争早出成果、早见效益。
(3)强化地质人才和技术管理,提高地质勘查工作质量。加大培训和激励力度,充分发挥地质勘查技术人员主观能动性,为地勘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工作平台。要继续发挥好老地质工作者、老专家的作用,充分挖掘地质资料,提供找矿新信息。地质工作要按地质工作规范要求进行,强化全过程的技术、质量管理,抓好立项、设计和成果验收三个关键环节,明确地质工作成果质量的终身责任制。要抓典型、树样板,在全队上下形成技术上精益求精、质量上一丝不苟的良好地质勘查工作作风。 (4)充分发挥地质技术优势,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多作贡献。《全国地质勘查规划》明确了“突出能源矿产勘查、加强非能源重要矿产勘查、做好矿山地质工作、提高基础地质调查程度、强化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科技创新与地质工作领域拓展”七大任务。这将是未来一个时期地质勘查工作的重点方向。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拓宽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2、做大做强矿业开发产业,为促进我队地勘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当前,矿业经济十分活跃,矿业开发已是发挥我队优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最现实、最有效的方法。一是加大财力和技术投入,确保我队已有矿山企业稳定生产。二是加大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力量,着力寻找并建立资源开发基地,集中资金重点开发有资源规模的矿山,使资源优势、专业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业开发的路子,在抓好地质找矿、矿权运作的同时,在人、财、物的安排上向搞活矿业经济方面倾斜,用更大的精力切切实实抓好矿业开发工作。三是广辟筹集渠道,培植多元投资主体。由于矿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各方面对矿产资源产生了新的认识和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类资本参与矿业合作开发的热情极其高涨,许多大公司如中国五矿和有实力的民营资本如建新集团、亚特集团已进入我队矿业领域,寻找商机,这从客观上为我们积极引进外部资金,大力发展矿业,为我们加快矿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条件。为此,我们要紧抓机遇,根据国家的政策导向,优选工作地区和矿种,广泛开展国外及省内外的引资合作,促进矿业开发投资主体多元化。四是延伸产业链,实现探采选冶一体化。今后我们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升矿产品附加值,壮大产业规模,逐步形成找矿——开矿——回报补偿——再投入找矿的良性循环。